LENS知识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11
物理透镜知识点总结1. 引言1.1 什么是物理透镜物理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用于使光线聚焦、散射或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透镜通常由透明的材料制成,具有两个曲面,即凸透镜和凹透镜。
物理透镜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工具,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2 物理透镜的分类根据透镜的形状和功用,物理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可以使平行光线汇聚到一个焦点处,被称为正透镜;凹透镜则使平行光线分散,焦点位于光源的背面,被称为负透镜。
2. 透镜的特性和光线的传播规律2.1 透镜的特性透镜具有以下特性:•焦距(f):透镜的焦距是指光线通过透镜后汇聚或分散成的位置与透镜的凸入或凸出程度之间的关系。
焦距可以是正值(凸透镜)或负值(凹透镜)。
•主光轴:透镜的中心线被称为主光轴,垂直于透镜的两个面。
•光焦点:透镜焦距的一半被称为透镜的光焦点(F)。
•球面折射:透镜上的每一点都可看作是一个球面。
光线通过透镜时,会发生折射,球面的曲率决定了透镜的功能。
2.2 光线的传播规律透镜对光线的传播有以下规律:•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关系: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光线与透镜表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入射角)与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折射角)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平行光线的折射: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在通过透镜后会汇聚到F焦点(对于凸透镜)或反射从F焦点出来(对于凹透镜)。
•焦点和实物的关系:物体离透镜越近,其成像的图像就会离透镜越近。
3. 透镜的成像原理透镜的成像原理是描述透镜将物体成像到焦点或形成虚像的过程。
3.1 实像和虚像透镜成像时可以形成两种类型的图像:•实像:当光线通过透镜后交汇到一点上,图像可以在屏幕上观察到,该图像被称为实像。
•虚像:当光线通过透镜后并没有真正交汇到一起,图像看起来像是从透镜后面出来的,该图像被称为虚像。
3.2 成像规律和公式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公式如下:•在凸透镜上,物体放置在焦点之前(即离透镜较近)时,形成放大、正立的实像。
透镜的知识点总结一、透镜的种类透镜根据其形状和功能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
1. 凸透镜凸透镜又称为收敛透镜,它的两个表面都是凸的,能够将经过透镜的平行光线汇聚到一个点上,这个点称为焦点。
凸透镜有正焦距和负焦距两种,根据其焦距的不同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的主要特点是可以放大物体的影像,并且经常用于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装置中。
2. 凹透镜凹透镜又称为发散透镜,它的两个表面都是凹的,无论经过透镜的光线是平行光线还是发散光线,都会分散开来。
凹透镜的特点是能够缩小物体的影像,并且也常用于光学装置中。
二、透镜的性质1. 焦距透镜的焦距是指平行光线通过透镜后所汇聚或分散的距离,焦距越小,透镜的汇聚或分散作用越强烈。
焦距的计算公式为:f = 1 / ((n-1) * (1/R1 - 1/R2)),其中,f为焦距,n为介质的折射率,R1和R2分别为透镜的两面曲率半径。
2. 焦点透镜的焦点是指经过透镜后光线所汇聚或分散的点,焦点的位置取决于透镜的焦距和光线的入射角度。
透镜有实焦点和虚焦点之分,实焦点指透镜能够将光线汇聚到一个实际位置上,虚焦点指透镜不能将光线汇聚到实际位置上。
3. 成像透镜能够通过其折射和反射作用,将物体经过透镜后形成的影像,成像的质量取决于透镜的焦距、孔径和形状,以及物体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和入射角度。
4. 光学畸变透镜在成像过程中会产生光学畸变,主要分为球面畸变、色差和像差。
球面畸变是由于透镜曲面的非理想形状造成的,色差是由于透镜材料的色散性质造成的,像差是由于透镜的实际光学性能和理论性能之间的差异造成的。
三、透镜的应用1. 望远镜望远镜是一种利用透镜和物镜组成的光学装置,能够放大远处物体的影像,常用于天文观测和远距离观测中。
2. 显微镜显微镜是一种利用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的光学装置,能够放大微观物体的影像,常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
3. 摄像机摄像机利用透镜和传感器组成的光学装置,能够捕捉现实世界中的影像,并将其转化为电子信号,通常用于摄影和摄像中。
英语镜头知识点总结Camera lenses, also known as photographic lenses or simply lens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a camera. Lenses are responsible for creating the images we capture in our cameras. It is important for photographers to hav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lenses and their features in order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for their photography needs.In this article, we will explor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camera lenses, their features, and how to choose the right lens for various photography situations.Types of Camera LensesPrime LensesPrime lenses have a fixed focal length and do not zoom. They are known for their high image quality and wider aperture. Prime lenses are also lighter and more compact compared to zoom lenses. They are popular for portrait, street, and landscape photography.Zoom LensesZoom lenses have a variable focal length, which allows the photographer to change the focal length within a certain range. They are popular for their versatility and convenience, as they allow the photographer to quickly change the composition and framing without changing lenses. Zoom lenses are commonly used for travel, sports, and wildlife photography.Wide-Angle LensesWide-angle lenses have a focal length shorter than 35mm and are known for capturing a wider field of view. They are popular for landscape photography, architectural photography, and creative compositions.Telephoto LensesTelephoto lenses have a focal length longer than 70mm and are known for bringing distant subjects closer. They are popular for wildlife, sports, and portrait photography.Macro LensesMacro lenses are designed for close-up photography, with the ability to capture small subjects at a 1:1 magnification ratio. They are popular for capturing details of flowers, insects, and other small objects.Fisheye LensesFisheye lenses have an extremely wide-angle of view, often covering 180 degrees or more. They create a unique perspective with a strong distortion effect, making them popular for creative and artistic photography.Lens FeaturesApertureThe aperture of a lens controls the amount of light that reaches the camera sensor. It is represented by an f-stop number, such as f/2.8, f/4, or f/5.6. Lenses with wider apertures (smaller f-stop numbers) allow more light to pass through, making them ideal for low-light conditions and achieving a shallower depth of field.Focal LengthThe focal length of a lens determines its angle of view and magnification. It is measured in millimeters and indicates how much of the scene the lens can capture. Lenses with shorter focal lengths have a wider field of view, while lenses with longer focal lengths have a narrower field of view.Image StabilizationImage stabilization is a feature that helps reduce the effects of camera shake when shooting handheld. It is particularly useful in telephoto lenses and in low-light situations. Image stabilization technology can be found in both the lens and the camera body, providing steady and sharp images.AutofocusAutofocus (AF) is a feature that allows the lens to automatically focus on the subject. There are different types of autofocus systems, including single-point AF, zone AF, and tracking AF. Some lenses also offer manual focus override, allowing the photographer to make manual adjustments after the initial autofocus.Lens CoatingsLens coatings are applied to lens elements to reduce reflections, flare, and ghosting. They help improve contrast and color rendition in the images. Common lens coatings include multi-coating, nano-coating, and fluorine coating.Choosing the Right LensConsider the Photography StyleBefore choosing a lens,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type of photography you will be doing. For portrait photography, a prime lens with a wider aperture is often preferred for its beautiful bokeh and sharpness. For landscape photography, a wide-angle lens is ideal for capturing the expansive scenery. And for wildlife photography, a telephoto lens with image stabilization is essential for reaching distant subjects.Assess the BudgetLenses come in a wide range of prices, from budget-friendly options to high-end professional lenses. It is important to assess your budget and determine how much you are willing to invest in a lens. Keep in mind that investing in a high-quality lens can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 overall image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of your photography.Consider the Sensor SizeDifferent camera systems have varying sensor sizes, such as full-frame, APS-C, and Micro Four Thirds. It is important to choose a lens that is compatible with the sensor size of your camera. For example, a lens designed for a full-frame camera may not fully cover the sensor of an APS-C camera, resulting in vignetting.Test and TryIf possible, it is always beneficial to test and try out different lenses before making a purchase. This will allow you to assess the build quality, ergonomics, image quality, and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lens. Many photographers also rent lenses to test them in real-world shooting scenarios before committing to a purchase.ConclusionCamera lenses are essential tools for creating stunning and impactful photographs.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t types of lenses, their features, and how to choose the right lens for various photography situations is crucial for photographers of all levels. By carefully considering the type of photography, budget, sensor size, and testing lenses, photographers can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to enhance their craft and capture the best possible images.。
透镜详解物理知识点总结一、透镜的基本原理1. 透镜的定义透镜是一种能够将光线聚焦或分散的光学器件,它通常由透明的材料制成,如玻璃或塑料。
根据透镜的形状和光线的传播方式,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类型。
2. 透镜的成像原理当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时,会被透镜折射,并经过一定的路径汇聚到透镜的焦点上,形成实像。
而当平行光线通过凹透镜时,透镜会使光线产生发散,看起来像是来自透镜后方的光线在焦点处会汇聚成像,形成虚像。
3. 透镜的焦距透镜的焦距是指透镜焦点与透镜表面之间的距离,焦距的大小决定了透镜的成像能力。
焦距越短,成像能力越强,在光线聚焦或分散方面的效果也更加明显。
二、透镜的类型根据形状和折射规律的不同,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类型。
凸透镜是中央较薄,两边较厚的透镜,适用于平行光线落在透镜上而聚焦。
凹透镜则是中央较厚,两边较薄的透镜,适合用于发散光线通过透镜而产生虚焦。
在具体的应用中,还常常会出现复合透镜,即将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在一起使用,以便更好地满足成像的需要。
三、透镜的成像特性1. 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成像规律是指透镜对物体的成像规律和关系。
根据透镜的焦距和物体的位置,我们可以得出透镜成像的公式,用以描述物体的位置、成像的位置和成像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2. 凸透镜的成像特性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像为实像,并且位于焦点的对称位置;当物体在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像为实像,但不在焦点对称位置;当物体在焦点与透镜之间时,成像为虚像,且位于透镜的同侧。
3. 凹透镜的成像特性当物体在凹透镜的前方时,成像为虚像,并且位于透镜的同侧;当物体在凹透镜的后方时,成像为实像,并且位于焦点的对称位置。
4. 物体在透镜焦点处的成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处时,它的成像位置在无穷远处,成像为实像;当物体位于凹透镜的焦点处时,它的成像位置在透镜后方,成像为实像。
四、透镜的应用1. 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使用透镜原理制成的一种显微镜,它能够放大细小的目标物,并将目标物的细节清晰地显示在眼睛或检测器上。
LENS丝印技术培训资料应用理论和时间经验去解决这些问题1、应用理论和时间经验去解决这些问题2、记录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如果知道的话)新些艺的原总结些变3、不断学习更新这些网印工艺上的问题原因并总结这些变量的相互关系.在相对重要的层面上总结确认大致的原因4、在相对重要的层面上总结确认大致的原因5、按照步骤逐步去测试和排除问题.描述:印刷的边缘不规则,出现大的空隙,印出的图像变小。
主要原因:丝网图像边缘的部分是被下列物质堵塞,油墨无法通过油墨无法通过。
A)乳胶B)灰尘C)网眼中干掉的油墨次要原因:制版图像本身的原因或者丝网本身质量问题。
特殊原因:糟糕的油墨转移将导致堵塞边缘A)丝网张力太低,图像太接近于印刷物件。
B)在网眼与承印物分开之前,丝网底部被顶起描述: 印刷的边缘不规则, 被外延打断,印刷的图象超越原来的边缘.主要原因:一部分网版图形边缘的缺失是由于A)制稿原因B)网版遮光注意: 不要受困于油污, 因为这个缺口在印刷时总是位于同一个位置,而且不能被擦掉或被吸墨纸排除描述: 细线的边缘和小的图像,极接近于彼此,图案模糊不清无清分辨微层次清,无法清晰的分辨出细微的层次.主要原因:使用了A)低张力的丝网在触点断开或着B)丝网网屏目数与图像要求分辨率不一致。
次要原因:油墨被压到网版下方, 由于A)高于需要的刮刀压力或B)图像曝光不完全的网版.第三原因:第三原因A)相对于基材吸收率,油墨浓度太低.相对于高分辨率图象基材表面太粗糙有纹路或不平坦B),.描述: 图象边缘产生光栅或楼梯样形状.主要原因:由于下列的网线方面的情况:a)模版没有准备好(通常是曝光不足).b)模版薄而且网先弯曲.c)模版对网孔数目太稀.d)图像边缘的网线角度不对(1‐\10 或80‐\89 度)次原次要原因:a)油墨浓度太高而溢出网版边缘.//b)油墨凝结在网孔1/2到1/4范围使网线规格变化.c)锯齿形来自于图像制作过程中, d)激光打印主要原因:工作环境或印刷品表面存在很多浮尘微粒或头发丝等杂质.次要原因:在制做网版过程中存在许多暇疵.描述: 不用放大镜观察, 看上去有污点沿着边缘使其毛糙. 使用放大镜观察, 污损点是一套小点(分布在印刷图像的里外两侧) 如棋盘样排列. 主要原因:由于网版再次使用时网孔被原来的干油墨或感光浆堵塞. 在印刷过程里,有些被打开有些依然保持堵塞, 因此, 出现了棋盘样图案.描述: 在边缘出现如头发丝或细线样的油墨拉丝.主要原因:油墨太粘具有强内聚力. (油墨不能干净得从基材表面离开而留下粘稠的细丝.)次要原因:丝网张力太小, 造成网板与基材太近而擦糊图像.描述: 肉眼观察,静电问题想污渍或墨线,在显微镜下,象细线,分叉蔓延还有不同尺寸的小点呈泼溅状随机出现.基材分,,有尺寸点泼溅状机现材是不显著的. 有时, 问题可能看起来象图像边缘墨线拉丝,但是它们更多地有规律地出现在同一个位置.主要原因:印刷环境太干燥(湿度低于40%)次要原因:基材表面由于摩擦产生静电电荷改变.描述: 出血(术语,即满页印刷), 图像变大超过边缘出自于油墨的溢出和流动.它不同于开始印刷时一个油污在油墨里. 在一些实例中(如焊接)面), 这情况也会发生在固化时. 出血现象是在各个方向都有油墨的溢出. 渗流是一种不同的油墨流动的类型一般是各种颜色的油墨相互渗透. 例如. 网版的颜色溶入到油墨或前一次印刷的油墨渗透进后一次印刷的油墨里.主要原因(出血):基材性质是高渗透性或油墨浓度太低.主要原因(渗流) :固化不足造成色素或可塑剂流动, 或固化时温度太高.次要原因:A)固化时油墨浓度减小在凝胶及淬水前(如焊接面)B)第一层油墨没有完全固化然后被第二层油墨又弄湿描述: 肉眼观察, 边缘有重叠影像看起来想污渍, 有点象静电问题. 显微镜下, 出现了一个在实际印刷图像外沿的图像边缘.主要原因:在真正印刷前网版触碰到了基材..次要原因:A)印刷在一个粗糙不均匀的表面(如电路板).印刷在个粗糙不均匀的表面油墨不能完全到达边缘然后就印成了第二边缘.B)前次印刷的半固化的油墨遗留在丝网上被第二次印刷过程提取从而导致第二次印刷时的重影.描述: 问题( 参差不齐的边缘) 经常以油污或锯齿形式出现. 在显微镜下观察, 边缘是完整的但是在图像一侧有气泡. 这个问题主要发生在PTF (聚合物浆料太厚) 印刷时. 这个问题的变异常被叫做气泡,空洞及跳印出现在印刷圆弧时这里气泡是排列在铜线边缘的(或之前印刷导出现在印刷圆弧时。
物理知识点总结透镜一、透镜的基本原理1.1 透镜的定义透镜是光学仪器中的一种装置,用于聚焦光线或者产生物体的放大和缩小。
1.2 透镜的分类根据透镜的形状,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类型。
凸透镜呈现外凸形状,凹透镜呈现外凹形状。
1.3 透镜的成像原理当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时,光线会被透镜折射,并汇聚到一个焦点上,形成实像。
当平行光线通过凹透镜时,光线会被透镜折射,并似乎来自一个虚焦点,形成虚像。
1.4 透镜的光学原理透镜的光学原理是基于光的折射原理。
当光线传播到不同介质之间时,由于折射率不同,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进而产生透镜的成像效果。
二、透镜的类型2.1 凸透镜凸透镜具有向外凸起的形状,是最常见的透镜类型之一。
凸透镜能够使平行光线通过后聚焦到一个实焦点上,因此常被用于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等光学仪器中。
2.2 凹透镜凹透镜具有向外凹陷的形状,能够将通过它的平行光线折射为似乎来自一个虚焦点的光线。
凹透镜经常被用来矫正近视眼镜,以及在科学研究和实验中产生虚像。
2.3 双凸透镜双凸透镜是一种两面都呈凸形状的透镜,能够将光线聚焦到一个实焦点上。
它常被用来加强光的聚焦效果,或者增大物体的投影尺寸。
2.4 双凹透镜双凹透镜是一种两面都呈凹形状的透镜,能够将通过它的光线折射为似乎来自一个虚焦点的光线。
双凹透镜常被用于照明光学系统,以及在科学研究和实验中产生虚像。
三、透镜的成像规律3.1 透镜的焦距透镜的焦距是衡量透镜焦距的一个重要参数,通常用于描述透镜的成像效果。
焦距分为前焦距和后焦距,用F表示。
对于凸透镜,焦距为正值,对于凹透镜,焦距为负值。
3.2 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成像规律是描述透镜成像效果的基本定律。
它包括实物成像规律和虚物成像规律两个方面。
实物成像规律指的是透镜能够将实物成像到透镜的另一侧,而虚物成像规律指的是透镜能够将虚物成像到透镜的同一侧。
3.3 成像位置和成像大小透镜成像的位置和大小与物距、像距、物高和像高等因素有关。
透镜基础知识点总结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可以将光线汇聚或发散,被广泛应用于眼镜、相机、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中。
透镜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因此了解透镜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和应用光学技术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透镜的基础知识进行总结,包括透镜的类型、焦距、成像原理等内容。
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其作用是通过对光线的折射来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和汇聚或发散光线。
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方式,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类型。
凸透镜:凸向外的透镜,即透镜的两个曲面都是凸向外的。
凸透镜有汇聚光线的作用,因此也称为收敛透镜。
凹透镜:凹向外的透镜,即透镜的两个曲面都是凹向外的。
凹透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因此也称为发散透镜。
焦距透镜的焦距是指透镜将平行光线汇聚或发散后的焦点到透镜上的距离。
焦距可以分为实焦距和虚焦距。
实焦距:当透镜将平行光线汇聚为一个实际的焦点时,该焦点到透镜的距离即为实焦距。
虚焦距:当透镜将平行光线发散后,可以追溯到与透镜相对应的焦点,称为虚焦点。
虚焦距则是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
焦距与光线的汇聚或发散有着密切的关系,实焦距和虚焦距则决定了透镜的汇聚或发散效果。
透镜的成像原理透镜的成像原理是透镜光学成像的基础,了解透镜成像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透镜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透镜成像原理主要包括像的性质、像的位置和像的大小等方面。
像的性质:根据透镜的类型和物体的位置,透镜会形成不同性质的像,主要包括实像和虚像。
实像:当光线通过透镜后在物体的相对位置处形成实际的投影,称为实像。
虚像:当光线通过透镜后在物体的相对位置处形成虚拟的投影,称为虚像。
像的位置:透镜成像的位置主要取决于物体的位置和透镜的焦距,对于凸透镜来说,当物体位于焦点之外时,形成实像;当物体位于焦点之内时,形成虚像。
像的大小:透镜成像的大小也取决于物体的位置和透镜的焦距,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变化时,像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
透镜成像原理对于理解透镜在眼镜、相机、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中的应用至关重要,且在实际应用中要考虑到实际的成像效果。
手机LENS介绍!一.LENS的种类1. 注塑LENS,基材为注塑成型之产品,主要材料有PMMA、PC两种。
2. 模切LENS,基材为平面塑料板材切割而成,主要材料有PMMA、PC两种。
3. 玻璃LENS,基材为特种钢化玻璃经磨削切割加工而成。
二.LENS的表面加硬1. 强化,把LENS浸泡在化学药水里使基材表面形成一层薄膜,PMMA硬度可达4H,PC达2~2.5H, 强化后LENS的透明度会更好。
强化工序需要LENS上有一特殊的手柄,在制做塑胶模具时要注意。
强化不同的塑料,使用不同的药水。
强化后的LENS,表面印刷也要使用特殊工艺才能保证附着力。
2. IMD透明膜表面加硬, 透明加硬膜置于注塑模内,成型时印在LENS表面上, 硬度可达3~4H。
3. IMD印刷膜表面加硬,与透明膜表面加硬不同的是,这种方式把图案、文字等表面装饰一并做在LENS的外表面,而透明膜表面加硬的LENS需要在背面另做印刷等加工。
4. 金刚石镀膜表面加硬,硬度可达9H。
5. 表面喷UV, 硬度可达3~4H。
三.注塑LENS:1. 制作工艺流程模具制作---注塑成型---表面加硬---电镀(溅镀) ---丝印(移印)---蚀刻---贴镭标---背胶---包装注:此只为一大致流程,不同类型的LENS会有各自不同的加工流程2. 设计注意事项a. 考虑进胶口的位置,一般要设计一个能隐蔽进胶口的位置,如不能将会增加废品率、提高成本。
b. 厚度在0.8~2.0之间比较合适。
c. 注意表面R>160,防止把LENS做成放大镜3.特点:可做各种3D形状,四.模切LENS:1. 制作工艺流程裁板---电镀---丝印---蚀刻---NC加工---贴镭标---背胶---包装2. 设计注意事项a. 由于原料为标准板材,厚度有一定规格,常用有0.8、1.0mm,其它厚度要同供应商咨询。
b. 外形为机械加工,对形状有一定限制,内凹之R要6mm以上。
透镜应用知识点总结一、透镜的分类根据透镜的形状和作用特点,可以将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是中间部分比两头薄,周围边缘比中间薄,能够使通过它的平行光线汇聚于一点,称为焦点。
凹透镜则是中间部分比两头厚,能够使通过它的平行光线发散。
凸透镜用于成像、放大等应用,而凹透镜则用于散焦和矫正视力等应用。
二、透镜的光学性质1. 焦距:透镜焦距是指透镜能够使平行光线汇聚于焦点的距离,分为正焦距和负焦距两种。
正焦距表示透镜能够使平行光线在透镜后方聚焦,负焦距表示透镜能够使平行光线在透镜前方聚焦。
2. 焦点:透镜的焦点是指经过透镜后能够汇聚的光线所在的点,分为前焦点和后焦点。
前焦点是指凸透镜在聚光时的焦点,后焦点是指凹透镜在散光时的焦点。
3. 成像特点:透镜能够使物体成像,成像的位置和性质由透镜的焦距和物体的位置决定。
根据物体的位置不同,透镜可以形成实像和虚像。
实像是通过透镜后方的成像,虚像是通过透镜前方的成像。
4. 光的折射:透镜能够对光线进行折射,产生焦点和成像。
根据透镜的形状和光线的入射角度不同,可以计算透镜的折射率和光线的折射角度。
三、透镜的常见应用1. 光学成像:透镜能够对物体进行成像,广泛应用于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设备中。
在这些设备中,透镜能够使光线聚焦、成像,从而实现对物体的观测和记录。
2. 矫正视力:凹透镜常用于矫正近视眼,通过凹透镜的散光作用,能够改变眼睛的焦距,从而使近视眼能够清晰地看到远处物体。
3. 光学通信:在光学通信设备中,透镜能够对光信号进行调制、扩散和聚焦,从而实现图像的传输和处理。
4. 光学测量:透镜在测距仪、光学仪器等测量设备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实现对物体尺寸、形状等参数的测量和分析。
5. 医疗应用:在医疗设备中,透镜能够用于放大显微镜中的细胞、组织等微观物体,并通过成像实现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之,透镜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具有丰富的光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深入了解透镜的基本知识,对于充分发挥透镜的光学性能,提高光学设备的应用效率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透镜相关知识点总结一、透镜的分类根据其形状和特性,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1. 凸透镜:凸透镜的两面是凸面,常用于放大物体的像。
凸透镜的光学中心是透镜的中心点,透镜的两个焦点在光学中心的两侧。
2. 凹透镜:凹透镜的两面是凹面,常用于缩小物体的像。
凹透镜的光学中心和焦点位置与凸透镜相反。
二、透镜的成像原理透镜实现成像的原理是通过折射和反射来使光线聚焦或发散。
当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时,会被透镜折射,使光线汇聚在焦点处形成实像;当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处时,光线会被透镜折射成平行光线。
同样,当平行光线通过凹透镜时,会被透镜折射,使光线发散,但是这时透镜不会产生实像,而是会产生虚像。
透镜的成像原理是通过光线的折射和反射来实现的,因此理解透镜的成像原理对于透镜的应用至关重要。
三、透镜的应用透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光学器件,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医学、电子设备等领域。
1. 光学仪器:如望远镜、显微镜、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都需要透镜来实现成像。
2. 医学:在眼科手术和眼镜制作中,透镜被广泛应用。
例如,凸透镜可以用来治疗远视,而凹透镜可以用来治疗近视。
3. 光学通信:在光纤通信系统中,透镜可以用来聚焦和调整光束的方向。
4. 激光器:在激光器中,透镜可以用来聚焦和控制激光的方向。
5. 电子设备:在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中,透镜被用于显示屏和摄像头的成像。
四、透镜的制作材料透镜的制作材料主要有玻璃、塑料和石英等。
其中,玻璃透镜的成像质量最好,但是重量较大,成本较高,易受到振动和冲击的影响;而塑料透镜重量轻、成本低,但是其成像质量通常不如玻璃透镜。
石英透镜则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可以用于特殊环境下的应用。
总之,透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光学器件,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和生活中。
了解透镜的分类、成像原理、应用和制作材料对于深入理解光学学科和应用透镜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对透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激发读者对光学学科的兴趣。
LENS知识Lens作为手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承载非常重要的任务:保护LCD ,透光良好,外观装饰作用等。
(一)Lens通用材料:1) PMMA:目前手机上的LENS都是用PMMA材料透光性好≥91%,表面硬度高,通过表面硬化处理(hard coating)后可达到3H 以上●注塑用的主要有:IH830(LG),VRL-40(三菱),MI-7(法国A TO)其中透光率IH830(93%)=MI-7(93%)>VRL-40(92%)表面硬度三种基本差不多。
抗冲击性能:VRL-40=MI-7>IH830价格:MI-7>VRL-40>IH830综合考虑:通常采用较多的是VRL-40。
●板材有:NR200(三菱)2)PC:因其表面硬度不能达到要求,且透光性差于PMMA 在手机上很少被采用。
Lens常用的工艺有:硬化:通常板材成形后的表面硬度较低,因此需要对镜片的表面进行硬化。
可以单面硬化也可以双面硬化。
硬化原理是通过在树脂表面增加一层较硬的涂层来提高树脂表面的硬度。
镜片的硬化方式主要有:将镜片浸渍(Dipping)在硬化液中和在镜片表面进行喷涂(Spray coating)。
Spray coating方式适合用在大型平板,但缺点是平整度不易控制。
Dipping方式,可以控制到相当高的平整度,适合用于较小的镜片。
通过硬化,镜片的表面硬度可以提高2级以上。
由于硬化液的折/反射率和PMMA、PC不同,因此在强化后镜片表面容易出现彩虹的现象。
PC上出现彩虹的现象更为显着,而且很难避免。
镜片上孔及凹凸的区域,容易在硬化时造成硬化液堆积,因此在设计结构时需要注意。
强化工序需要LENS上有一特殊的手柄,在制做塑胶模具时要注意。
强化不同的塑料,使用不同的药水。
强化后的LENS,表面印刷也要使用特殊工艺才能保证附着力。
镀膜:出于镜片装饰需要,镜片上会有一些镀膜。
常见的镀膜方式有溅射镀膜和蒸发镀膜。
蒸发镀膜的生产周期更短。
但是,和蒸发镀膜相比,溅射镀膜的镀膜层与基材的结合力强,镀膜层致密、均匀。
常见的溅镀效果有银色、亮银、金色、枪色等金属色。
另外,还可以溅镀成半透效果,在手机屏幕背光打开的情况下,为透明镜片。
当背光关闭后,手机屏幕变成镜子。
光学镀膜:光学镀膜在工件上交替镀上SiO2和TiO2,通过对镀膜厚度和镀膜层数的控制,使镀膜层反射不同波长光波。
这样使镀膜既有金属质感,也具有普通金属镀膜所不具备的多变颜色。
光学镀膜不但可以使镀层呈现彩色效果,而且还可以在镜片上镀增透膜。
通过增透膜,可以使镜片的光线透过率达到95%以上。
油墨:使用PMMA板材专用油墨丝印,可以做到拉丝、荧光(在暗处能发荧光)、半透明、珠光等效果镭射纸:通过镭射纸可以使镜片上的字符、LOGO的产生全息效果。
通过烫金也能够实现该效果烫金:烫金可以烫金色、银色、镭射及拉丝等许多效果,可大大丰富镜片装饰效果。
(二)Lens的分类:1.平板镜片(含变形镜片)2.注塑镜片3.电铸镜片4.IML镜片1-平板镜片平板镜片是PMMA或PC经印刷及CNC切割而获得的镜片,主要材料有PMMA和PC。
如果对镜片镜片表面的硬度要求不高,甚至可以直接使用生板(未经过强化的板材)作为平板镜片的材料,以降低成本。
PC:和PMMA相比,PC的冲击韧性更好、但在其它指标上和PMMA还存在差距,尤其是表面硬度。
在经过表面硬化处理后,硬度也仅为HB左右,镜片在使用过程中极易被划伤。
如对镜片的耐冲击性能要求不高,建议采用PMMA作为镜片的材料。
PMMA:和PC相比,PMMA的透光率高,可达92%。
耐候性好,不易氧化、开裂。
表面硬度未经过硬化也可以达到H以上,经过硬化后,硬度可以达到4H以上。
平板镜片的结构板材:由于原料板材的厚度限制,PMMA平板材料的常用规格(厚度)有0.64、0.80、1.0、1.2、1.5mm。
最薄的PMMA板材的厚度可以达到0.5mm,但是随着板材厚度降低,机械强度也会大幅下降。
因此建议使用0.8mm以上厚度的板材作为镜片材料。
使用范围及设计要点PMMA板材厚度尺寸均匀,无缩水,无强化时在产生的彩虹。
光学性能比注塑及IML更好。
适用于上下表面平直,无倒扣、热熔柱等的镜片。
特别适用于摄像头,翻盖手机内屏。
设计要点:•受CNC切割刀具的影响,镜片上有内R角时,R角不宜小于0.5mm,内凹的角度不能是尖角。
•镜片表面可视区域尽可能避免使用CNC雕刻,CNC切割过的区域透光率会大幅度下降,视觉效果大打折扣。
•由于镜片厚度有规格限制。
另外,平板镜片通常使用背胶黏贴。
因此在设计镜片时须充分考虑加工完后的镜片整体厚度(一般情况下每印刷一层厚度增加6μ左右,背胶的厚度选择范围通常为0.07-0.20mm)。
•如需在镜片上有简单弧面,可以使用成型镜片;如弧面较复杂,建议使用注塑镜片。
•产品最外圈最好不要是镀膜层,镀膜层容易因直接接触空气而被氧化。
尽可能在镀层外边增加一道油墨对镀膜层进行保护。
2-注塑镜片注塑成型镜片是由PMMA和PC颗粒经注塑、硬化、印刷、修剪获得的镜片,其材料主要有PC和PMMA。
PC:PC的透光率在88%以上,镜片韧性好,耐冲击。
但其表面硬度低,注塑完后表面硬度一般为4B左右,经过硬化处理后,硬度也仅为HB左右。
镜片在使用过程中易被划伤。
PMMA:和PC相比,PMMA的透光率高,可达93%。
耐候性好,不易氧化、开裂。
表面硬度未经过硬化也可以达到H以上,经过硬化后,硬度可以达到3H以上。
注塑成型后PMMA的硬度超过硬化后的PC,如果对镜片镜片表面的硬度及冲击性能要求不高,甚至可以不用强化,直接制作镜片,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适用范围及设计要点:注塑镜片工艺适用于丝印图案在背面,镜片厚度尺寸不均匀,但下表面较平整的镜片,下表面也可以存在轻微的弧度。
如果下表面的弧度较大,且有突出的倒扣或热熔柱,建议采用IML工艺。
设计要点:•如镜片需要进行硬化,为避免硬化药水残留,则镜片表面凸起的外形应有斜角或R角,贯穿孔的直径应大于0.7mm。
•为避免射出时应力集中及增加镜片的冲击强度,镜片厚度建议为1.2至1.5mm。
•材料采用PMMA时,如镜片上有耳孔,则在耳孔边上不可避免的存在熔接线。
因此在耳孔区域丝印颜色应尽可能采用不易使熔接线变得明显的颜色(如银色等)。
•镜片背面(丝印面)有弧度时,镜片高低面的落差应尽可能小,以免造成印刷时,图案变形扩散。
表面R>160,防止把LENS做成放大镜3-IML镜片IML镜片由薄膜印刷、冲切、成型后,再注塑获得,IML镜片的薄膜材料主要有PC和PET目前MTL采用PET薄膜,PET薄膜的透光率可达89%以上,表面硬度达到H以上。
薄膜厚度范围通常在0.075至0.175之间。
由于镜片的装饰图案印在薄膜上,因此图案看起来就像在产品的表面上一样,但又不易被磨损。
另外,在注塑完后还可以在镜片的背面再次印刷,使镜片上的装饰图案富有层次感。
镜片厚度尺寸不均匀,下表面不平整,希望镜片装饰图案有层次感,或采用倒扣及热熔柱与机壳进行连接时,建议使用IML镜片工艺。
设计要点•产品有倒扣的,倒扣的尖角必须改成圆弧角。
否则倒扣在脱模时有可能被拉断。
•镜片的平均厚度建议不小于1.2mm,否则容易造成镜片变形及难注塑的问题。
•如果镜片外观高低差较大,则在注塑前薄膜需要通过成型模成型镜片形状。
会增加模具费用。
•IML成型的外观轮廓无法做到锐角,应有一些弧度最少R0.3。
4-电铸镜片(三) Lens的装配尺寸1.LCD LENS装配关系及尺寸设计要点A:LCD A.Aθ:人眼看LCD的视角B=T*tgθ,通常用经验值:B=0.5mm.C:Lens 可视区, C=A+2BD:LENS 与外壳X。
Y方向间隙, D=0.1mm.E:双面胶厚度, E=0.15mm.F:双面胶与外壳外圈间隙 F=0.2mm.G:双面胶宽度,因为模切要求H\U+22651.3,特殊情况可做到\U+22651.0mm.H:双面胶与外壳内圈间隙。
F=0.4mm.理论上要求当生产线贴偏间隙跑单边时,另一边不会有胶超出外壳内况,导致粘灰。
实际上,现在手机空间很紧,一般做到0.3,特殊情况,双面胶宽度不够时可以做到0.2,要求装配单位做夹具贴双面胶。
I:LENS 厚度,切割为0.8或1.0mm ,注塑为1.0mm ,厚度根据不同工艺有不同要求,详见J: 外壳开孔区域与LENS 可视区域间距。
J>K *tgβ,通常用经验值J=0.5mm.K:LENS 可视区与外壳支撑台价的之间的高度。
β:人眼看LCD的视角。
T:LENS 表面到LCD 表面的距离。
2.Camera lens 装配关系及尺寸设计要点A:Camera Lens 可视区域\U+222E径,A>2T/(tgθ/2)θ:Camera 视角(一般在60°到70°)β:Camera Lens 全COVER的角度,要求β>θB:LENS 与外壳X。
Y方向间隙, B=0.1mm.C:LENS 厚度,切割为0.8或1.0mm ,注塑为≥1.0mm ,厚度根据不同工艺有不同要求,详见D:双面胶厚度, D=0.15mm.E:双面胶与外壳外圈间隙 E=0.2mm.F:双面胶宽度,因为模切要求F≥1.3,特殊情况可做到F\U+22651.0mm.G:双面胶与外壳内圈间隙: G=0.4mm.理论上要求当生产线贴偏间隙跑单边时,另一边不会有胶超出外壳内框,导致粘灰。
实际上,现在手机空间很紧,一般做到0.3,特殊情况,双面胶宽度不够时可以做到0.2.H: Camera 上gasket 厚度,H≥0.2即可。
只是为了防止灰尘,一般用超软泡棉.I:LENS表面与外壳表面的高度差,I约0.2mm 左右,防止刮伤镜面,导致拍照不清晰。
(四) LENS的固定安装方式1)粘贴式直接粘贴在外壳上2)卡扣式3)热烫式4)超声波焊接式LNES 因为其特殊性:1)容易划伤,2)必须防尘,一般要求在1000级以上防尘车间进行装配,最低也要有防尘工位,一般放到最后一道工序来组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
通常优先采用粘贴方式。
(五) Lens设计注意的问题lens需要做以下测试1.表面硬度:3H以上2.耐磨3.小屏镜片须做钢球冲击实验:4.透光率要求≥93%。
另有几项与贴LENS的双面胶相关的测试:1.高温高湿:是否会有LENS 浮贴现象,是否有水气进入2.尘物实验:是否有灰尘进入LCD表面。
(要求LENS的双面胶必须一圈密封。
设计注意的问题1.Lens受造型所限,仅可用于平面或单曲面的造型,其中以平面的印刷考虑为佳;2.Lens材质应选用: Arcylic 压克力;综合考虑透光率,表面硬度,耐磨及抗冲击性能。
3.平板Lens厚度:0.8mm,1.0mm,1.2mm,1.5mm,2.0mm;4.Lens凸起外型,应加斜角或圆角,以避免药水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