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训练——沉淀溶解平衡
- 格式:docx
- 大小:249.75 KB
- 文档页数:8
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沉淀溶解平衡一、单选题1.(湖南省九校联盟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NaHCO 3溶液是常用的沉淀剂,向过量NaHCO 3溶液中滴加饱和Ba(NO 3)2溶液的离子方程式:Ba 2++HCO 3-=BaCO 3↓+H +B .向Ba(OH)2溶液中滴加NH 4HSO 4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Ba 2++2OH -+NH 4++HSO 4-=BaSO 4↓+NH 3•H 2O+H 2OC .硫酸铅溶解于浓盐酸中:PbSO 4+4Cl -=[PbCl 4]2-+SO 24-D .用醋酸和淀粉-KI 溶液检验加碘盐中的IO 3-:IO 3-+I -+6H +=3I 2+3H 2O2.(2023秋·辽宁丹东·高三统考期末)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AA 、B 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5%的H 2O 2溶液,在B 试管中加入2~3滴FeCl 3溶液B 试管中产生气泡快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B向K 2CrO 4溶液中缓慢滴加少量稀硫酸 (已知:2242722CrO 2HCr O H O-+-++)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 增大氢离子浓度,平衡向生成227Cr O -的方向移动C向NaHCO 3溶液中滴加盐酸,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苯酚钠溶液溶液变浑浊 酸性:碳酸>苯酚D向浓度均为0.05mol/LNaI 和NaCl 的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 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sp sp AgI AgCl K K <A .AB .BC .CD .D3.(2023秋·吉林白城·高三校考期末)已知K sp (AgCl)=1.8×10-10,K sp (AgBr)=5.4×10-13,K sp (Ag 2CrO 4)=2.0×10-12。
第24讲沉淀溶解平衡1.下列化学原理的应用,主要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来解释的是()①热纯碱溶液去油污能力强②误将钡盐[BaCl2、Ba(NO3)2]当作食盐混用后,常用0.5%的Na2SO4溶液解毒③溶洞、珊瑚的形成④碳酸钡不能作“钡餐”而硫酸钡能⑤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A.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A【解析】①⑤可用水解平衡原理解释。
2.某温度下向含AgCl固体的AgCl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稀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gCl的溶解度、K sp均减小B.AgCl的溶解度、K sp均不变C.AgCl的溶解度减小、K sp不变D.AgCl的溶解度不变、K sp减小【答案】C【解析】在含AgCl固体的AgCl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当加入少量稀盐酸时,c(Cl-)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Ag+)减小,溶解的氯化银质量减小,AgCl的溶解度减小;AgCl的K sp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AgCl的K sp不变,故选C。
3.在一定温度下,当Mg(OH)2固体在水溶液中达到下列平衡时:Mg(OH)2(s)Mg2+(aq)+2OH-(aq),要使Mg(OH)2固体减少而c(Mg2+)不变,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加MgSO4B.加HCl溶液C.加NaOH D.加水【答案】D【解析】加MgSO4会使该溶解平衡左移,Mg(OH)2固体增多,c(Mg2+)变大,A错误;加HCl溶液使该溶解平衡右移,Mg(OH)2固体减少,c(Mg2+)变大,B错误;加NaOH使该溶解平衡左移,Mg(OH)2固体增多,c(Mg2+)变小,C错误。
4.要使工业废水中的Pb2+沉淀,可用硫酸盐、碳酸盐、硫化物等作沉淀剂,已知Pb2+与这些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的溶解度如下:化合物PbSO4PbCO3PbS溶解度/g 1.03×10-4 1.81×10-7 1.84×10-14由上述数据可知,沉淀剂最好选用()A.硫化物B.硫酸盐C.碳酸盐D.以上沉淀剂均可【答案】A【解析】沉淀工业废水中的Pb2+时,生成沉淀的反应进行得越完全越好,由于PbS的溶解度最小,故选硫化物作为沉淀剂。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沉淀溶解平衡一、选择题(共19题)1.常温下,有关物质的溶度积如下:物质CaCO3MgCO3Ca(OH)2Mg(OH)2Fe(OH)3K sp 4.96×10-9 6.82×10-6 4.68×10-6 5.61×10-12 2.64×10-39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除去NaCl溶液中的MgCl2杂质。
选用NaOH溶液比Na2CO3溶液效果好B.常温下,除去NaCl溶液中的CaCl2杂质。
选用NaOH溶液比Na2CO3溶液效果好C.向含有Mg2+、Fe3+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当两种沉淀共存且溶液的pH=8时,c (Mg2+)∶c(Fe3+)=2.125×1021D.将适量的Ca(OH)2固体溶于100mL水中,刚好达到饱和[c(Ca2+)=1.054×10-2mol/L],若保持温度不变,向其中加入100mL0.012mol/L的NaOH,则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2.某实验小组探究常温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查得如下资料:难溶电解质FeS CuS Mg(OH)2Fe(OH)3 K sp(溶解平衡常数) 6.3×10-18 6.3×10-36 1.8×10-11 4.0×10-38依据上述数据进行的预测不合理的是()A.向饱和FeS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有浑浊出现B.除去FeSO4溶液中的CuSO4,可选用FeS做沉淀剂C.向含等物质的量的MgCl2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先出现的沉淀是Mg(OH)2D.向1mL0.1mol·L-1MgCl2溶液中滴加2mL0.1mol·L-1NaOH溶液,取澄清溶液滴加2滴0.1mol·L-1FeCl3溶液,有浑浊出现3.已知:CaSO4(s)Ca2+(aq)+SO42-(aq)ΔH<0。
魁夺市安身阳光实验学校沉淀溶解平衡专题1.已知AgI为黄色沉淀,AgCI为白色沉淀,25℃时,AgI饱和溶液中c(Ag+)为1.22×10-8mol·L-1,AgCI饱和溶液中c(Ag+)为1.3×10-5mol·L-1。
若在5 mL含有KCl和KI浓度均为0.01 mol·L-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8 mL 0.01 mol·L-1的AgNO3溶液,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3c(K)>c(NO)>c(Ag)>c(Cl)>c(I) B.溶液中先产生的是AgI沉淀 C.AgCI的Ksp的数值为1.69×10-10D.若在AgI悬浊液中滴加少量的KCI溶液,黄色沉淀不会转变成白色沉淀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温度时,AgCI(s ) Ag+(aq)+CI—(aq)在水中沉淀溶解平衡后加入固体NaCl,则AgCl的溶解度减小,Ksp也减小B.在0.1 moL/L的CH3COONa溶液中。
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OH-)>c(CH3COO-)>c(H+)C.甲烷碱性燃料电池在工作时,溶液中的OH-向负极移动D.将0.1 mol/L的甲酸溶液加水稀释放10倍,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都减小10倍3.常温下,有关物质的溶度积如下物质CaCO3 MgCO3 Ca(OH)2 Mg(OH)2Fe(OH)3K sp 4.96×10-9 6.82×10-6 4.68×10-6 5.61×10-12 2.64×10-39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除去NaCl溶液中的MgCl2杂质,选用NaOH溶液比Na2CO3溶液效果好B.常温下,除去NaCl溶液中的CaCl2杂质,选用Na2CO3溶液比NaOH溶液效果好C.向含有Mg 2+、Fe3+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当两种沉淀共存且溶液的pH=8时,c(Mg 2+)∶c(Fe3+)=2 .125×1021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难溶电解质作比较时,K sp小的,溶解度一定小B.K sp大小取决于难溶电解质的量,所以离子浓度改变时,沉淀平衡会发生移动C.所谓沉淀完全就是用沉淀剂将溶液中某一离子完全除去D.温度一定,当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等于K sp时,溶液为AgCl的饱和溶液5.在溶液中有浓度均为0.01mol·L-1的Fe3+、Cr3+、Zn2+、Mf2+等离子,已知:Ksp=2.6×10-39mol4·L-4;Ksp=7.0×10-31mol4·L-4Ksp=1.0×10-17mol3·L-3;Ksp=1.8×10-11mol3·L-3当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下列哪一种离子所需溶液的pH最小A.Fe3+ B.Cr3+ C.Zn2+ D.Mg2+6.下列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A.K SP(AB2)小于K SP(CD),说明AB2的溶解度小于CD的溶解度B.在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蒸馏水,氯化银的K SP增大C.已知25℃时,K SP(AgCl)大于K SP(AgI),若向氯化银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足量碘化钾固体,则有黄色沉淀生成D.在碳酸钙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稀盐酸,平衡不移动7.已知常温下:33112SPLmol101.2][Mg(OH)K--⋅⨯=2210SPLmol101.8(AgCl)K--⋅⨯=33124SPLmol101.9)(AgCrOK--⋅⨯=233SPL102.3COOAg)(CHK--⋅⨯=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等体积混合浓度均为0.2mol/L的AgN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不一定产生CH3COOAg沉淀B.将0.001mol/L的AgNO3溶液滴入0.001mol/L的KCl和0.001mol/L的K2CrO4溶液中先产生Ag2CrO4沉淀C在Mg2+为0.12mol/L的溶液中要产生Mg(OH)2沉淀,溶液的pH至少要控制在9以上D.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K SP(AgCl)变大8、已知同温度下的溶解度:Zn(OH)2>ZnS,MgCO3>Mg(OH)2;就溶解或电离出S2-的能力而言,FeS>H2S>CuS,则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Mg2+ + 2HCO3- + 2Ca2+ + 4OH-→ Mg(OH)2↓+ 2CaCO3↓+ 2H2OB.Cu2+ + H2S → CuS↓+ 2H+C.Zn2+ + S2- + 2H2O → Zn(OH)2↓+ H2S↑D.FeS + 2H+→ Fe2+ + H2S↑9.40℃时,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至1℃,另一份加少量CaO并保持温度仍为40℃,这两种情况都不改变的是A.Ca(OH)2的溶解度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溶液中Ca2+数目10.某一密闭绝热容器中盛有饱和Ca(OH)2溶液,当加入少量CaO粉末,①有晶体析出②c[Ca(OH)2]增大③pH 不变④ c(H+) c(OH-)的积不变⑤c(H+)一定增大;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①B.①③C.①②④D.①⑤11.以MnO2为原料制得的MnCl2溶液中常含有Cu2+、Pb2+、Cd2+等金属离子,通过添加过量难溶电解质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经过滤除去包括MnS在内的沉淀,再经蒸发、结晶,可得纯净的MnCl2。
第1页共12页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沉淀溶解平衡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沉淀溶解平衡
1.(2020北京房山高二下期末)难溶电解质在水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不存在难溶电解质的离子
B.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
C.继续加入该难溶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不变
D.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更难溶的物质
2.(2021安徽肥东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一定温度下,在氢氧化钡的悬浊液中,存在氢氧化钡固体与其电离的离子间的溶解平衡关系:Ba (OH )2(s
)Ba 2+(aq )+2OH -
(aq )。
向此种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钡粉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
B.溶液中钡离子浓度减少
C.溶液中钡离子数目减小
D.pH 减小3.取1mL 0.1mol·L -1
AgNO 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中所用试剂浓
度均为0.1mol·L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白色沉淀是难溶的AgCl。
冠夺市安全阳光实验学校专题36 沉淀溶解平衡(满分60分时间25分钟)1.已知常温下:K sp(AgCl)=1.8×10-10,K sp(Ag2CrO4)=1.9×10-1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gCl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K sp比在纯水中的小B.向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NaBr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淡黄色,说明K sp(AgCl)<K sp(AgBr)C.将0.001 mol·L-1AgNO3溶液分别滴入0.001 mol·L-1的KCl和0.001 mol·L-1的K2CrO4溶液中先产生Ag2CrO4沉淀D.向AgCl的悬浊液中滴加浓氨水,沉淀溶解,说明AgCl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答案】D【考点定位】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名师点晴】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注意沉淀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物质容易发生。
注意把握溶度积常数的计算及应用。
①溶度积K sp的大小和平衡常数一样,它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离子浓度的改变可使溶解平衡发生移动,而不能改变溶度积K sp 的大小。
②溶度积K 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的K sp越小,溶解度越小,越难溶于水;反之K sp越大,溶解度越大。
2.20℃时,PbCl2(s)在不同浓度盐酸中的最大溶解量(单位:g·L-1)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盐酸浓度越大,K sp(PbCl2)越大B.PbCl2能与一定浓度的盐酸反应C.x、y两点对应的溶液中c(Pb2+)相等D.往含Pb2+的溶液中加入过量浓盐酸,可将Pb2+完全转化为PbCl2(s)【答案】B考点:考查沉淀溶解平衡3.常温下Ksp(AgCl)=1.8×10-10,Ksp(AgI)=1.0×10-16,将等体积的AgCl 和AgI的饱和溶液的清液混合,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AgNO3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溶液混合,AgCl和AgI都沉淀B.若AgNO3足量,AgCl和AgI都可沉淀,但以AgCl为主C.向AgI清液加入AgNO3,c(Ag+)增大,KSp(AgI)也增大D.若取0.1435克AgCl固体放入100mL水(忽略体积变化),c(Cl-)为0.01mol/L【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AgCl饱和溶液中c(Ag+)= c(Cl-)=(1.8×10-10)1/2=1.3×10-5mol/L,AgI的饱和溶液中c(Ag+)= c(I-)=(1×10-16)1/2=1×10-8mol/L,等体积混合后c(Ag+)=(1.3×10-5+1×10-8)/2,c(Cl-)=1.3×10-5/2, c(I-)=1×10-8/2,此时c(Ag+)·c(Cl-)<K Sp(AgCl),c(Ag+)· c(I-)>K Sp(AgI),所以无AgCl 沉淀有AgI沉淀,A错误;B、若AgNO3足量,可导致c(Ag+)·c(Cl-)>K Sp(AgCl),c(Ag+)·c(I-)>K Sp(AgI),即AgCl和AgI都可沉淀,因为溶液中c(Cl-)>c(I-),故生成的m(AgCl)多,B正确;C、向AgI清液加入AgNO3,c(Ag+)增大,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c(I-)减小,K Sp(AgI)不变,C错误;D、0.1435克AgCl固体放入100mL水,此时c(Cl-)= c(Ag+)=0.1435÷143.5÷0.1=0.01mol/L,c(Ag+)·c(Cl-)>K Sp(AgCl),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并建立平衡,c(Cl-)=c(Ag+)=(1.8×10-10)1/2=1.3×10-5mol/L,D错误,答案选B。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精选考点专项突题集(新高考地区)专题22 沉淀溶解平衡【基础题】1.(2022·江苏·模拟预测)化工生产中含Cu 2+的废水常用MnS 作沉淀剂除去,反应原理为MnS(s)+Cu 2+(aq)CuS(s)+Mn 2+(aq)。
已知:K sp (MnS)=2.6×10-13,K sp (CuS)=1.3×10-3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基态Mn 2+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 6B .当溶液中c(Cu 2+)=c(Mn 2+)时,反应达到平衡C .MnS(s)+Cu 2+(aq)CuS(s)+Mn 2+(aq),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0×1023D .反应后上层清液中一定存在:c(S 2-)>sp 2+K (MnS)c(Mn )2.(2022·贵州·高三阶段练习)硫酸铅(PbSO 4)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颜料。
T 1、T 2温度下,饱和溶液中-lg[c(SO24)]与-lg[c(Pb 2+)]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 1、T 2温度下,PbSO 4的溶解度前者小于后者B .m 、p 、q 点对应的K sp 为:K sp (p)<K sp (m)<K sp (q)C .T 1时加适量Na 2SO 4固体,可使溶液由n 点变到m 点D .T 2时K sp (PbSO 4)=1.6×10-8,则a=3.9(已知1g2=0.3)3.(2022·海南·文昌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常温下,向含AgCl 的饱和溶液中滴加数滴浓的氢碘酸(忽略体积变化)。
下列数值增大的是 A .K sp (AgCl)B .c(OH -)C .c(Ag +)D .c(Cl -)4.(2022·湖南·娄底市第五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室温下,将0.1 mol·L -1 AgNO 3溶液和0.1 mol·L -1 NaCl 溶液等体积充分混合,一段时间后过滤,得滤液a 和沉淀b 。
主题23:沉淀溶解平衡命题一沉淀溶解平衡图像12022年全国Ⅲ卷,13在湿法炼锌的电解循环溶液中,较高浓度的Cl-会腐蚀阳极板而增大电解能耗。
可向溶液中同时加入Cu和CuSO4,生成CuCl沉淀从而除去Cl-。
根据溶液中平衡时相关离子浓度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uCl的数量级为10-7Cu22Cl-2CuCl越多,Cu浓度越高,除Cl-效果越好Cu2Cu平衡常数很大,反应趋于完全【解析】当-lg c(Cl-)mol·L-1=0时,lg c(Cu+)mol·L-1约为-7,即cCl-=1mol·L-1,cCu=10-7mol·L-1,因此K s c(Cu2+)c2(Cu+)ol·L-1代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计算,即K=1×10-6(1×10-6)2=1×106,因此平衡常数很大,反应趋于完全,D项正确。
【答案】C22022年全国Ⅰ卷,11溴酸银AgBr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B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时溴酸银的K s O3-O32−O32−O32−O32−O3-O32−H4+O42−ol·L-1时,溶液中cAg为mol·L-1,此时溶液中cCr O42−等于mol·L-1。
已知Ag2CrO4、ol·L-1。
AgCl的K s c(I-)c(Cl-)②某溶液含·L-1Mn2、·L-1H2S,当溶液ol·L-1,需调节溶液ol·L-1时,即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继续加碱至ol·L-1,=×10-5mol·L-1。
结合溶液中可求出溶液中cAg=K sp(AgCl)c(Cl-)cAg=×10-5mol·L-1和K s O42−K sp(Ag2CrO4)ol·L-1。
专题40 沉淀溶解平衡(满分42分时间20分钟)姓名:班级:得分:1.25 ℃时,在含有大量PbI 2的饱和溶液中存在着平衡PbI2(s)Pb2+(aq)+2I-(aq)加入KI 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Pb2+和I-浓度都增大 B.溶度积常数K sp增大C.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 D.溶液中Pb2+浓度减小【答案】D考点:考查沉淀溶解平衡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AgCl在同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3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比较,前者大B.常温下,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形成溶液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与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形成溶液b,水的电离程度a>bC.若将适量CO2通入0.1 mol·L-1Na2CO3溶液中至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溶液中(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2c(CO32-)+c(HCO3-)=0.1 mol·L-1D.常温下,已知醋酸电离平衡常数为Ka;醋酸根水解平衡常数为Kh;水的离子积为K w;则有:Ka·Kh=Kw【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K sp=c(Ag+)c(Cl-)常温下,AgCl在同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3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错误;B.常温下,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形成溶液a为醋酸过量,会抑制水的电离,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与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形成溶液b 为恰好中和为氯化钠,对水的电离无影响,故水的电离程度a<b,错误;C.所得溶液根据电荷守恒有:2c(CO32-)+c(HCO3-)+c(OH-)=c(H+)+c(Na+),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有2c(CO32-)+c(HCO3-)=c(Na+)=0.2 mol·L-1,错误;D.常温下,醋酸电离平衡常数为K a=;醋酸根水解平衡常数为K h=;水的离子积为K w=c(H+)c(OH-);则有:Ka·K h=K w,正确。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考点专题必练:——沉淀溶解平衡(解析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1.如图可以看出,从MnSO4和MgSO4混合溶液中结晶MnSO4·H2O晶体,需控制的结晶温度范围为( )A.20 ℃以下 B.20 ℃~40 ℃C.40 ℃~60 ℃ D.60 ℃以上解析:选D 由图可知,60 ℃时,MgSO4·6H2O与MnSO4·H2O的溶解度相等,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MgSO4·6H2O的溶解度逐渐增大,而MnSO4·H2O的溶解度逐渐减小,因此欲从混合溶液中结晶析出MnSO4·H2O,需控制温度在60 ℃以上。
2.溴酸银(AgBr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B.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率加快C.60 ℃时溴酸银的K sp约等于6×10-4D.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解析:选A 由图像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AgBrO3的溶解度逐渐增大,即AgBrO3的溶解是吸热过程,A项错误;温度升高,其溶解速率加快,B项正确;60 ℃时c(AgBrO3)=0.6 g×10236 g·mol-1×1 L≈2.5×10-2mol·L-1,其K sp=c(Ag+)·c(BrO-3)≈6×10-4,C项正确;AgBrO3的溶解度较小,若KNO3中混有AgBrO3,可采用降温重结晶的方法提纯,D项正确。
3.已知25℃时,C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向100mL该条件下的C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400mL0.01mol·L−1的Na2SO4溶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中析出CaSO4沉淀,最终溶液中c(SO42−)较原来大B. 溶液中无沉淀析出,溶液中c(Ca2+)、c(SO42−)都变小C. 溶液中无沉淀析出,但最终溶液中c(SO42−)较原来大D. 溶液中析出CaSO4沉淀,溶液中c(Ca2+)、c(SO42−)都变小【答案】C由图示可知,在该条件下,CaSO4饱和溶液中,c(Ca2+)=c(SO42−)=3.0×10−3mol/L,K sp(CaSO4)=9.0×10−6.当向100mL该条件下的C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400mL0.01mol/L的Na2SO4溶液后,混合液中c(Ca2+)= 0.1L×3.0×10−3mol/L0.1L+0.4L=6.0×10−4mol/L,c(SO42−)=0.1L×3.0×10−3mol/L+0.4L×0.01mol/L0.1L+0.4L=8.6×10−3mol/L,溶液中c(Ca2+)⋅c(SO42−)=5.16×10−6<K sp(CaSO4)=9.0×10−6,所以混合液中无沉淀析出,最终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故C正确。
2021高考化学真题专题 沉淀溶解平衡一、单选题1.(2021·全国高考真题)已知相同温度下,()()3sp 4sp BaSO <BaCO K K 。
某温度下,饱和溶液中()2-4-lg SO c ⎡⎤⎣⎦、()2-3-lg CO c ⎡⎤⎣⎦、与()2+-lg Ba c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曲线①代表3BaCO 的沉淀溶解曲线B .该温度下4BaSO 的()sp 4BaSO K 值为-101.010⨯C .加适量2BaCl 固体可使溶液由a 点变到b 点D .()2+ 5.1Ba =10c -时两溶液中()()212-4y y 2-3SO =10COc c -【答案】B 【解析】A .由题可知,曲线上的点均为饱和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由上述分析可知,曲线①为BaSO 4的沉淀溶解曲线,选项A 错误;B .曲线①为BaSO 4溶液中-lg[c (Ba 2+)]与-lg[c (2-4SO )]的关系,由图可知,当溶液中-lg[c (Ba 2+)]=3时,-lg[c (2-4SO )=7,则-lg[K sp (BaSO 4)]=7+3=10,因此K sp (BaSO 4)=1.0×10-10,选项B 正确;C .向饱和BaSO 4溶液中加入适量BaCl 2固体后,溶液中c (Ba 2+)增大,根据温度不变则K sp (BaSO 4)不变可知,溶液中c (2-4SO )将减小,因此a 点将沿曲线①向左上方移动,选项C 错误;D .由图可知,当溶液中c (Ba 2+)=10-5.1时,两溶液中()()2-42-3SO CO c c =21y y 1010--=12y y 10-,选项D 错误; 答案选B 。
2.(2021·全国高考真题)下列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用碳酸钠溶液处理水垢中的硫酸钙:223434CO CaSO CaCO SO --+=+ B .过量铁粉加入稀硝酸中:332Fe 4H NO FeNO 2H O +-+++=+↑+C .硫酸铝溶液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钾溶液:322Al 4OH AlO 2H O +--+=+ D .氯化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22Cu S CuS +-+=↓ 【答案】A 【解析】A .硫酸钙微溶,用碳酸钠溶液处理水垢中的硫酸钙转化为难溶的碳酸钙,离子方程式为:C 23O -+CaSO 4=CaCO 3+S 24O -,故A 正确;B .过量的铁粉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一氧化氮和水,离子方程式应为:3Fe+8H ++2N 3O -=3Fe 2++2NO ↑+4H 2O ,故B 错误;C .硫酸铝溶液与少量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硫酸钾,离子方程式应为:Al 3++3OH -=Al(OH)3↓,故C 错误;D .硫化氢为弱电解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离子方程式应为:Cu 2++H 2S=CuS ↓+2H +,故D 错误; 答案选A 。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热点思维】【热点释疑】1、怎样判断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通过比较溶度积与非平衡状态下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 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沉淀生成或溶解的情况:Q c>K sp,溶液有沉淀析出;Q c=K sp,溶液饱和,沉淀的生成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Q c<K 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
2、如何理解溶度积(K sp)与溶解能力的关系?溶度积(K sp)反映了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 sp的数值越大,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但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的电解质,不能通过直接比较K sp数值的大小来判断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能力。
3、沉淀溶解平衡有哪些常考的知识点?沉淀生成的两大应用①分离离子:对于同一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如向含有等浓度的Cl-、Br-、I-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AgCl、AgBr、AgI中溶度积小的物质先析出,溶度积大的物质后析出。
②控制溶液的pH来分离物质,如除去CuCl2中的FeCl3就可向溶液中加入CuO 或Cu(OH)2等物质,将Fe3+转化为Fe(OH)3而除去。
【热点考题】【典例】实验:①0.1 mol·L-1 AgNO3溶液和0.01 mol·L-1 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②向滤液b中滴加0.1 mol·L-1 KI溶液,出现浑浊;③向沉淀c中滴加饱和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通过实验①②证明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 Ag+(aq)+Cl-(aq) B.滤液b中不含有Ag+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AgCl转化为AgID.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答案】C【对点高考】【2014年高考上海卷第11题】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C2,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所得溶液中()A.c(Ca2+)、c(OH-)均增大B.c(Ca2+)、c(OH-)均保持不变C.c(Ca2+)、c(OH-)均减小D.c(OH-)增大、c(H+)减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碳化钙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乙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2H2O→Ca(OH)2+HC≡CH↑。
考点48 沉淀的溶解平衡及其应用一、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1.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难溶强电解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解速率和生成沉淀的速率相等的状态。
2.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3.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4.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①浓度:加水稀释,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但K sp不变。
②温度:多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过程是吸热的,所以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同时K sp变大。
③同离子效应: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相同的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但K sp不变。
④其他: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气体的离子,使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K sp不变。
以AgCl(s)垐?噲?Ag+(aq)+Cl-(aq)ΔH>0为例:外界条件移动方向平衡后c(Ag+) 平衡后c(Cl-) K sp升高温度正向增大增大增大加水稀释正向不变不变不变加入少量AgNO3逆向增大减小不变通入HCl 逆向减小增大不变通入H2S 正向减小增大不变二、溶度积的相关计算及应用1.溶度积的相关计算(1)溶度积和离子积以A m B n(s)m A n+(aq)+n B m-(aq)为例:溶度积离子积概念沉淀溶解的平衡常数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符号K sp Q c表达式K sp(A m B n)=c m(A n+)·c n(B m-),式中的浓度都是平衡浓度Q c(A m B n)=c m(A n+)·c n(B m-),式中的浓度是任意浓度应用判断在一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①Q c>K 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②Q c=K sp:溶液饱和,处于平衡状态;③Q c<K 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
(2)已知溶度积求溶解度以AgCl(s)Ag+(aq)+Cl−(aq)为例,已知K sp,则饱和溶液中c(Ag+)=c(Cl−)=spK,结合溶液体积即可求出溶解的AgCl的质量,利用公式S100g=)((mm质)剂即可求出溶解度。
3109届高三第一轮复习专题3 第四单元沉淀的溶解平衡(知识梳理、训练)班级姓名学号【知识梳理】对于平衡AgCl(S )Ag+(aq) + Cl-(aq) Ksp=c(Ag+) C(Cl-)若改变条件,对其有何影响【小结】: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本质上都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问题,其基本依据主要有①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②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③加入相同离子,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
④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更难电离或气体的离子。
使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交流讨论】【题1】7、在100ml0.01mol/LKCl溶液中,加入1ml0.01mol/LAgN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gCl的Ksp=1.8×10-10):( A )A.有AgCl沉淀析出B.无AgCl沉淀C.无法确定D.有沉淀,但不是AgCl【题2】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a5(PO4)3OH(s)5Ca2++3PO43-+OH-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其原因是生成的有机酸能中和OH-,使平衡向脱矿方向移动,加速腐蚀牙齿已知Ca5(PO4)3F(s)的溶解度比上面的矿化产物更小、质地更坚固。
用离子方程表示当牙膏中配有氟化物添加剂后能防止龋齿的原因5Ca2++3PO43-+F-=Ca5(PO4)3F↓ 。
【题3】已知在298.15K时Fe(OH)3的K SP=2.6×10-39求该温度下Fe(OH)3饱和溶液中OH-的浓度。
答案:1.72×10-10【题4】在1mol·L-1CuSO 4溶液中含有少量的Fe 3+ 杂质,pH 值控制在什么范 围才能除去 Fe 3+ ? [使c(Fe3+) ≤ 10-5mol·L-1 已知 Fe(OH)3的 Ksp = 2.6×10-39 , Cu(OH)2 的Ksp= 5.6×10-20 ) 解: ⑴Fe (OH)3Fe 3+ + 3OH –Ksp = c(Fe3+ )c 3(OH –) = 2.6×10-393539333910106.2)(106.2)(--+--⨯=⨯=Fec OH c )(104.6112--⋅⨯=L molpH = 2.8⑵Cu(OH)2Cu 2+ + 2OH –Ksp = c(Cu 2+ )·c 2(OH –) = 5.6×10-2011065106520220-+--⨯=⨯=.)Cu (c .)OH (c )(104.2110--⋅⨯=L molpH = 4.4控制 pH :2.8 ~ 4.4 . 【自我检测】1、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B A 、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
2021届高考化学热点题型训练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水垢中含有的CaSO 4,可先用Na 2CO 3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CaCO 3。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某浓度的Na 2CO 3溶液处理一定量的CaSO 4固体,测得所加Na 2CO 3溶液体积与溶液中-lgc(CO 32-)的关系如下。
已知Ksp(CaSO 4)=9×10-6,Ksp(CaCO 3)=3×10-9,lg3=0.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c(Ca 2+)·c(SO 42-)=Ksp(CaSO 4) B. CaSO 4(s)+CO 32-(aq)CaCO 3(s)+SO 42-(aq) K=3×103C. 该Na 2CO 3溶液的浓度为1mol/LD.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将Na 2CO 3溶液的浓度改为原浓度的2倍,则上图曲线整体向上平移1个单位即可 【答案】D【详解】A. CaSO 4的溶度积表达式K sp (CaSO 4)= c(Ca 2+)·c(SO 42-),A 项正确; B. CaSO 4(s)+CO 32-(aq)CaCO 3(s)+SO 42-(aq)的化学平衡常数2-2-2+sp 43442-2-269+33sp 3K (CaSO )c(SO )c(SO )c(Ca )=310c(CO )c(CO )c(Ca )K (CaCO )910310K --⨯====⨯⨯⨯⨯,B 项正确; C. 依据上述B 项分析可知,CaSO 4(s)+CO 32-(aq)CaCO 3(s)+SO 42-(aq) K=3×103,每消耗1mol CO 32-会生成1mol SO 42-,在CaSO 4完全溶解前溶液中的c(SO 42-)等于Na 2CO 3溶液的浓度,设Na 2CO 3溶液的浓度为1mol/L ,则c(SO 42-)=1mol/L ,根据2-342-3c(SO )K 310c(CO )==⨯可得溶液中c(CO 32-)=-31103⨯,-lg c(CO 32-)=3.5,与图像相符,C项正确;D. 依据题意可知,起始CaSO4的物质的量为0.02mol,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将Na2CO3溶液的浓度改为原浓度的2倍,则消耗碳酸钠的体积为10mL,在CaSO4完全溶解前溶液中的c(SO42-)=2mol/L,根据2-342-3c(SO)K310c(CO)==⨯可得溶液中c(CO32-)=-32103⨯,-lg c(CO32-)=3.2,图像中的横纵坐标都要改变,D项错误。
沉淀溶解平衡1.沉淀溶解平衡固体溶质⇌溶液中的溶质v(溶解)>v(结晶) 固体溶解v(溶解)=v(结晶) 溶解平衡v(溶解)<v(结晶) 晶体析出2.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①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a.难溶的电解质溶解度很小,但不会等于0,并不是绝对不溶b.当溶液中残留的离子浓度<1×10-5 mol/L时,沉淀就达到完全②外因:遵循平衡移动原理a.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b.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c.同离子效应: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电解质,平衡向结晶的方向移动3.溶度积对于沉底溶解平衡:AmBn(s) ⇌mA n+(aq)+nB m-(aq) K sp = c(A n+)m·c(B m-)n和其他平衡常数一样,K sp只受温度的影响Q c< K sp,溶液不饱和Q c = K 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Q c> K 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4.沉淀反应的应用--除杂、提纯①调pH 如:工业原料NH4Cl中混有FeCl3,使其溶解于水,再加氨水调pH 至7-8,可使Fe3+转变为Fe(OH)3沉淀而除去Fe3+ + 3NH3•H2O = Fe(OH)3↓+3NH+ 4②加沉淀剂如:沉淀Cu2+、Hg2+等,以Na2S、H2S做沉淀剂Cu2+ + S2-= CuS↓ Hg2+ + S2-= HgS↓③沉淀的转化实质:沉淀溶解平衡移动,沉淀可以从溶解度小的向溶解度更小的方向转化eg:1.已知K sp(Ag2CrO4)=9.0×10-12,将等体积的4×10-3 mol∙L-1的AgNO3溶液和4×10-3mol∙L-1的K2CrO4溶液混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恰好形成Ag2CrO4饱和溶液B.能析出Ag2CrO4沉淀C.不能析出Ag2CrO4沉淀D.无法确定能否析出Ag2CrO4沉淀2.将AgCl与AgBr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入足量的浓AgNO3溶液,发生的反应为()A.只有AgBr沉淀生成B.AgCl与AgBr沉淀等量生成C.AgCl与AgBr沉淀都有,但以AgCl沉淀为主D.AgCl与AgBr沉淀都有,但以AgBr沉淀为主4.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存在着溶解平衡,例如:AgCl(s) ⇋Ag++Cl-。
[已K sp(AgCl)=1.8×10-10](1)向50 mL 0.018 mol/L的AgNO3溶液中加入50 mL 0.02 mol/L的盐酸,沉淀生成后溶液中c(Ag+)是________mol/L(2)如果向生成沉淀后的溶液中再加入50 mL 0.001 mol/L的盐酸,是否产生沉淀________(填“是”或“否”)5.金属氢氧化物在酸中溶解度不同,因此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控制溶液的pH,达到分离金属离子的目的。
难溶金属的氢氧化物在不同pH下的溶解度(S/mol·L-1)如图所示:(1)pH=3时溶液中铜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2)若要除去CuCl2溶液中的少量Fe3+,应该控制溶液的pH为________ A.<1B.4左右C.>6(3)在Ni(OH)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o2+杂质,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调节溶液pH的方法来除去,理由是(4)要使氢氧化铜沉淀溶解,除了加入酸之外,还可以加入氨水生成[Cu(NH3)4]2+,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选填序号)除去它们A.NaOH B.FeS C.Na2S习题专练1.在100 mL 0.01 mol/L KCl溶液中,加入1 mL 0.01 mol/L AgN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gCl K sp=1.8×10-10)()A.有AgCl沉淀析出B.无AgCl沉淀C.无法确定D.有沉淀但不是AgCl2.在一定温度下,AgCl的饱和溶液中c(Ag+)和c(Cl-)的乘积为一常数,现将足量的AgCl固体分别加入①10 mL蒸馏水②30 mL 0.1 mol/L盐酸③5 mL 0.5 mol/L NaCl溶液④10 mL 0.2 mol/L CaCl2溶液使AgCl溶解并达到饱和。
则溶液中c(Ag+)由大到小排列的正确顺序为()A.④>②>③>①B.①>②>④>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3.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CuS的溶解度大于PbS的溶解度B.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没有还原性C.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2-= CuS↓D.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4.在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溶液产生BaSO4沉淀,若以K sp表示BaSO4的溶度积常数,则平衡后溶液中()A.c(Ba2+)=c(SO2-4)=(K sp)1/2B.c(Ba2+)∙c(SO2- 4)>K sp,c(Ba2+)=c(SO2- 4)C.c(Ba2+)∙c(SO2- 4)=K sp,c(Ba2+)>c(SO2- 4)D.c(Ba2+)∙c(SO2- 4)≠K sp,c(Ba2+)<c(SO2- 4)5.已知K sp(AgCl)=1.8×10-10,K sp(AgI)=1.0×10-1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gCl不溶于水,不能转化为AgIB.在含有浓度均为0.001 mol·L-1的Cl-、I-的溶液中缓慢加入AgNO3稀溶液,首先析出AgI沉淀C.AgI比AgCl更难溶于水,所以AgCl可以转化为AgID.常温下,AgCl若要在NaI溶液中开始转化为AgI,则NaI的浓度必须不低于11.8×10-11 mol·L-16.某温度下,Fe(OH)3、Cu(OH)2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K sp[Fe(OH)3] < K sp[Cu(OH)2]B.加适量NH4Cl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C.c、d两点代表的溶液中c(H+)与c(OH-)乘积相等D.Fe(OH)3、Cu(OH)2分别在b、c两点代表的溶液中达到饱和7.已知25℃时,电离平衡常数K a(HF)=3.6×10-4,溶度积常数K sp(CaF2)=1.46×10-10。
现向1 L 0.2 mol/L HF溶液中加入1 L 0.2 mol∙L-1CaCl2溶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5℃时,0.1 mol/L HF溶液中pH=1B.K sp(CaF2)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而变化C.该体系中,K sp(CaF2)=D.该体系中有CaF2沉淀产生8.25℃时,K sp(BaSO4)=1×10-10,K sp(BaCO3)=2.6×10-9。
该温度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同浓度的Na2SO4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BaSO4先析出B.BaCO3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新制氯水,c(Ba2+)增大C.BaSO4和BaCO3共存的悬浊液中c(SO2-4)/c(CO2-3) = 1∶26D.BaSO4悬浊液中加入Na2CO3浓溶液,BaSO4不可能转化为BaCO39.已知:K sp(AgCl)=1.8×10-10,K sp(AgI)=1.5×10-16,K sp(Ag2CrO4)=2.0×10-12,则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A.AgCl>AgI>Ag2CrO4B.AgCl>Ag2CrO4>AgIC.Ag2CrO4>AgCl>AgID.Ag2CrO4>AgI>AgCl10.已知K sp(AgCl)=1.56×10-10,K sp(AgBr)=7.7×10-13,K sp(Ag2CrO4)=9.0×10-12。
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2-4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A.Cl-、Br-、CrO2-4B.CrO2-4、Br-、Cl-C.Br-、Cl-、CrO2-4D.Br-、CrO2-4、Cl-11.已知:pAg=-lgc(Ag+),Ksp(AgCl)=1×10-12。
如图是向10 mLAgNO3溶液中逐渐加入0.1 mol∙L-1的NaCl溶液时,溶液的pAg随着加入NaCl溶液的体积变化的图像(实线)。
根据图像所得下列结论正确的是()[提示:K sp(AgCl)>K sp(AgI)]A.原Ag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B.图中x点的坐标为(100,6)C.图中x点表示溶液中Ag+被恰好完全沉淀D.把0.1 mol∙L-1的NaCl换成0.1 mol∙L-1 NaI则图像在终点后变为虚线部分12.用0.1 mol•L-1 AgNO3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含Cl-、Br-、I-浓度均为0.1 mol∙L-1的溶液,以滴入的AgNO3溶液的体积为横坐标,pX为纵坐标[pX=-lgc(X),X=Cl-、Br-、I-],可得如图所示的滴定曲线。
已知A.用硝酸银滴定法测定试样中的c(Cl -),可滴加0.1mol ∙L -1 K 2CrO 4溶液1~2滴作指示剂B.a 、b 、c 依次分别表示Cl -、Br -及I -的滴定曲线C.向NaCl 和NaBr 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当两种沉淀共存时,c(Br -) /c(Cl -)=2.7×10-3D.若用硝酸银溶液滴定NaI 溶液,当pX=13时,溶液中c(Ag +)=8.3×10-4mol/L13.一定温度下,三种碳酸盐MCO3(M :Mg 2+、Ca 2+、Mn 2+)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右图所示。
已知: pM=-lg c(M),p(CO 2- 3)=-lg c(CO 2-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MgCO 3、CaCO 3、MnCO 3的K sp 依次减小B.a 点可表示MnCO 3的饱和溶液,且c(Mn 2+)=c(CO 2- 3)C.b 点可表示CaCO 3的饱和溶液,且c(Ca 2+)<c(CO 2- 3)D.c 点可表示MgCO 3的不饱和溶液,且c(Mg 2+)<c(CO 2- 3)14.某温度时,BaSO 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Na 2SO 4可以使溶液由a 点变到b 点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 点变到c 点C.d 点无BaSO 4沉淀生成D.a 点对应的K sp 大于C 点对应的K sp15.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