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程表
- 格式:doc
- 大小:280.00 KB
- 文档页数:11
各小学:
请按照此标准编排本校课程表,主要是各学科每周的节数要让教师、学生知道。
地方课程包括:健康、信息技术、文明礼仪、安全教育、法制等。
具体的请认真阅读“关于严格执行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规范教学时间和作息时间的通知”
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一)
注:1—9年级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9年级第一学期毕业复习考试增加2周(包括9年级上课时间35周之内)。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课程表安排和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相关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相关内容:
一、明确活动目标: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之前,需要明确活动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相关,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选择适当的活动内容: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活动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同时,活动内容应该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三、注重活动过程的管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及时调整活动方案,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合理评价活动成果:在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活动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价。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
价等。
评价标准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五、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在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活动方案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寻求改进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对下一次的活动方案进行改进和完善。
注:1、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1--9周),劳动技术教育(10-18周)。
2、学校课程:依据所选学校课程内容到本课程教学场所上课。
注:1、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1--9周),劳动技术教育(10-18周)。
2、学校课程:依据所选学校课程内容到本课程教学场所上课。
注:1、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1--9周),劳动技术教育(10-18周)。
2、学校课程:依据所选学校课程内容到本课程教学场所上课。
注:1、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1--9周),劳动技术教育(10-18周)。
2、学校课程:依据所选学校课程内容到本课程教学场所上课。
注:1、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1--9周),劳动技术教育(10-18周)。
2、学校课程:依据所选学校课程内容到本课程教学场所上课。
注:1、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1--9周),劳动技术教育(10-18周)。
2、学校课程:依据所选学校课程内容到本课程教学场所上课。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1--9周)、劳动及技术教育(10--18周)。
2、地方课程:安全教育(1--9周)、环境教育(10-18周)。
3、学校课程:依据所选学校课程内容到本课程教学场所上课。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1--9周)、劳动及技术教育(10--18周)。
2、地方课程:安全教育(1--9周)、环境教育(10-18周)。
3、学校课程:依据所选学校课程内容到本课程教学场所上课。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1--9周)、劳动及技术教育(10--18周)。
2、地方课程:安全教育(1--9周)、环境教育(10-18周)。
3、学校课程:依据所选学校课程内容到本课程教学场所上课。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1--9周)、劳动及技术教育(10--18周)。
2、地方课程:安全教育(1--9周)、环境教育(10-18周)。
3、学校课程:依据所选学校课程内容到本课程教学场所上课。
注:1、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1--9周)、劳动及技术教育(10--18周)。
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设置建议依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和《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试行)》要求,除小学1—2年级不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外,3—9年级均设置了“综合实践、地方与学校”三类课程。
三类课程的周课时数为:小学1—2年级,地方与学校课程每周4节;小学3—4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每周2节,地方与学校课程每周3节;小学5—6年级,综合实践每周3节,地方与学校课程每周2节;初中7—9年级,综合实践每周3节,地方与学校课程每周分别为4、3、2节。
三类课程均包含丰富的内容,学校层面如何设置这些课程,从而做到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呢?一、关于综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椐教育部有关要求自主开发使用。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义务教育阶段从3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除3—4年级每周2课时外,其余年级均为每周3课时。
1、信息技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要求: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建议从3年级开始,每周安排1课时。
2、研究性学习: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呈现,可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开设。
建议从3年级开始,每周安排1课时。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可以安排在双休日或节假日。
3、劳动与技术教育: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建议从小学5年级开始,每开设1节劳动技术课。
4、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规定:“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建议把这些内容纳入课外活动,但不能进入课程表。
二、关于地方课程的设置《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指出:地方课程的设置主要在以下四个领域,即民族文化领域、生命教育领域、自然探究领域和社会探究领域。
班级一(1)年月日1、地方课程包括(省情教育、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书法艺术、综合知识讲座),其中省情教育第一、二周授课,礼仪教育每学期第二、三周授课,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四、五周授课,书法艺术六、七、八周授课,综合知识讲座为其余周次集中授课。
2、校本课程为古诗诵读。
班级一(2)年月日1、地方课程包括(省情教育、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书法艺术、综合知识讲座),其中省情教育第一、二周授课,礼仪教育每学期第二、三周授课,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四、五周授课,书法艺术六、七、八周授课,综合知识讲座为其余周次集中授课。
2、校本课程为古诗诵读。
班级一(3)年月日1、地方课程包括(省情教育、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书法艺术、综合知识讲座),其中省情教育第一、二周授课,礼仪教育每学期第二、三周授课,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四、五周授课,书法艺术六、七、八周授课,综合知识讲座为其余周次集中授课。
2、校本课程为古诗诵读。
班级一(4)年月日1、地方课程包括(省情教育、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书法艺术、综合知识讲座),其中省情教育第一、二周授课,礼仪教育每学期第二、三周授课,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四、五周授课,书法艺术六、七、八周授课,综合知识讲座为其余周次集中授课。
2、校本课程为古诗诵读。
班级一(5)年月日1、地方课程包括(省情教育、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书法艺术、综合知识讲座),其中省情教育第一、二周授课,礼仪教育每学期第二、三周授课,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四、五周授课,书法艺术六、七、八周授课,综合知识讲座为其余周次集中授课。
2、校本课程为古诗诵读。
班级一(6)年月日1、地方课程包括(省情教育、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书法艺术、综合知识讲座),其中省情教育第一、二周授课,礼仪教育每学期第二、三周授课,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四、五周授课,书法艺术六、七、八周授课,综合知识讲座为其余周次集中授课。
2、校本课程为古诗诵读。
班级一(7)年月日1、地方课程包括(省情教育、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书法艺术、综合知识讲座),其中省情教育第一、二周授课,礼仪教育每学期第二、三周授课,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四、五周授课,书法艺术六、七、八周授课,综合知识讲座为其余周次集中授课。
一(1)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班)一(2)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班)二(1)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强化课班)二(2)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班)三(1)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预科班)三(2)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强化课班)四(1)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强化课班)四(2)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强化课班)五(1)班(国家通用语言文授课课班)六(1)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强化课班)第一节10:35-11:15科目(教师姓名)科目(教师姓名)第二节11:25-12:05第三节12:25-13:05第四节13:15-13:55第五节15:30-16:10第六节16:20-17:00第七节17:10-17:50第八节18:00-18:40朗读朗读朗读朗读朗读朗读朗读朗读朗读朗读第一节10:35-11:15第二节11:25-12:05第三节12:25-13:05第四节13:15-13:55第五节15:30-16:10第六节16:20-17:00第七节17:10-17:50第八节18:00-18:40朗读朗读朗读朗读朗读朗读朗读朗读朗读朗读×××× 学校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表9:50-10:20早 读 10:20-10:35升 国 旗 ( 早 操)12:05-12:25眼 保 健 操 、 课 间 操13:55--15:20打 扫 卫 生 午 休15:20-15:30午 操18:50-19:3019:30-19:40学 生 放 学9:50-10:20早 读 10:20-10:35早 操12:05-12:25眼 保 健 操 、 课 间 操13:55--15:20打 扫 卫 生 午 休15:20-15:30午 操18:50-19:3019:30-19:40学 生 放 学星期一星期二一(1)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班)一(2)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班)二(1)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强化课班)二(2)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班)三(1)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预科班)三(2)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强化课班)四(1)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强化课班)四(2)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强化课班)五(1)班(国家通用语言文授课课班)六(1)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强化课班)一(1)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班)一(2)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班)二(1)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强化课班)二(2)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班)三(1)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预科班)三(2)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强化课班)四(1)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强化课班)四(2)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强化课班)五(1)班(国家通用语言文授课课班)六(1)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强化课班)期四一(1)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班)一(2)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班)二(1)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强化课班)二(2)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班)三(1)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预科班)三(2)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强化课班)四(1)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强化课班)四(2)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强化课班)五(1)班(国家通用语言文授课课班)六(1)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强化课班)备注: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技术课,环保教育等内容。
课程表_小学作文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班的课程表也换了新面貌。
周一到周五,每天的课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但每节课都充满了乐趣和知识。
周一:
- 上午第一节是语文课,老师会带领我们朗读课文,学习汉字的笔画和结构。
- 第二节是数学课,我们学习加减乘除,还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第三节是英语课,我们跟着录音学习发音,唱英文歌,做游戏。
周二:
- 上午第一节是科学课,老师会带我们做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了解自然界的奥秘。
- 第二节是美术课,我们用彩笔和颜料创作自己的画作,培养审美和创造力。
- 第三节是体育课,在操场上跑步、跳绳,锻炼身体。
周三:
- 上午第一节是音乐课,我们学习唱歌,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
- 第二节是计算机课,我们学习使用电脑,上网查找资料,制作电子小报。
周四:
- 上午第一节是思想品德课,老师会给我们讲历史故事,教我们做人的道理。
- 第二节是自然课,我们学习植物、动物的分类和生活习性。
周五:
- 上午第一节是综合实践课,我们会走出教室,参与社区服务,学习团队合作。
- 第二节是班会课,大家一起分享一周的学习心得,讨论班级事务。
每天下午,我们还有自习课,可以复习当天学到的知识,也可以预习明天的课程。
放学后,我们还有丰富的课外活动,比如参加学校的合唱团、足球队或者科学兴趣小组。
这样的课程表,让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变得丰富多彩。
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解决问题。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课程安排,我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地制宜,开发⼩学⼀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科技和信息把我们带⼊⼀个全新的时代,当知识经济作为⼀种新的经济形态不以⼈们的意志为转移地悄然兴起,当知识产品⽣产和脑⼒劳动在整个社会⽣产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当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要求社会成员具有终⾝发展的愿望和能⼒,⼜要求发展和保护并重等现象不断展现在⼈们⾯前时,我们开始思考:⾯对全新的社会背景,基础教育该如何把学⽣培养成具有健全的价值观和负责的⽣活态度、具有创造意识和能⼒善于发现和探究、具有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善于和他⼈共同⽣活⼯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态伦理意识、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等综合素质的的⼈?综观全球,显然这已成为各国课程改⾰的核⼼命题。
在如此⼤背景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纲要(试⾏)》在观照欧美各国和⽇本、中国台湾和⾹港地区的课程改⾰的基础上提出在我国中⼩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从上述意义上说,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体验进⾏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和终⾝学习的能⼒,这对学⽣的终⾝发展,对学校特⾊的形成⽆疑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
谁能驾驽好谁就可能占据课改的制⾼点并先⾏品尝螃蟹的鲜美。
这的确是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课题,谁都想通过⾃⼰的努⼒获得成功,我们迎春⼩学也是。
乘着课改的春风,我县从04年9⽉开始全⾯实施新课程并初步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这⼀崭新的课题。
当它真真切切摆在⼤家⾯前时,我们考虑的问题便接踵⽽⾄。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要解决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选择问题,我们觉得⾸先得明确何为“综合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与现⾏各校在使⽤的课程作出区别并有的放⽮地进⾏规划、设计。
为此,我们发动各级⼒量进⾏第⼀阶段的研究探讨,利⽤报刊杂志学习新课程的相关理念,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即它是⼀门⾯向全体学⽣开放的以学⽣⾃主选择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式,以贴近学⽣现实的⽣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内容作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个性养成作为课程基本任务的⾮学科性课程。
合肥三中高一课程表高中一年级是学生们进入高中阶段的开始,也是他们学习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起点。
在合肥三中的高一课程表中,学生们将接触到各种学科,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语文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学生们语言表达和思维发展的基础。
在高一的课程表中,语文课通常安排在每周五上午的第一节课。
语文课程的内容包括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写作技巧的培养以及语言运用的训练等。
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数学是高中阶段另一个重要的学科,也是学生们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之地。
高一的数学课一般安排在每周一下午的第一、第二节课。
数学课程的内容包括数学概念的学习、数学运算的训练以及数学问题的解决等。
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英语是高中阶段学生们必修的外语课程,也是学生们与国际接轨的窗口。
在高一的课程表中,英语课通常安排在每周三上午的第一、第二节课。
英语课程的内容包括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们的英语交流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为将来的留学和国际交流做好准备。
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自然科学课程,是学生们认识世界和探索自然的重要途径。
在高一的课程表中,物理课通常安排在每周四下午的第一、第二节课。
物理课程的内容包括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物理实验的探究以及物理问题的解决等。
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是高中阶段的另一门自然科学课程,是学生们认识物质和了解化学变化的重要途径。
在高一的课程表中,化学课通常安排在每周二下午的第一、第二节课。
化学课程的内容包括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化学实验的探究以及化学问题的解决等。
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化学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