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工程设计规范》宣贯-第二部分 创新成果(王明年)
- 格式:pdf
- 大小:4.36 MB
- 文档页数:100
铁路隧道救援站通风优化设计研究黄超,余朝阳(川藏铁路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45)摘要:目前通风计算多采用二维通风网络计算,仅考虑了线性问题,未考虑风流过程中空间对风速分布造成的影响。
首先利用二维通风网络计算程序试算出某隧道救援站发生火灾时的需风量与排风量,再利用试算结果作为三维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对二维通风网络计算结果进行验证,通过多次模拟计算得出以下结论:(1)建议将隧道救援站的5#和6#横通道间距加大为60m,并且在联络通道与5#和6#横通道之间加宽断面,以实现喇叭形进风口向平导内送风,使得风流在2号辅助导坑横断面上较均匀分布。
(2)二维通风网络计算仅考虑了线性问题,认为节点上的风速是均匀分布的,未考虑空间性对风速在横断面上分布造成的影响;在隧道通风计算中,特定情况下不能简单将其简化为二维空间进行计算。
(3)建议实际工程中在利用二维通风网络计算出结果后,应通过三维数值模拟进行验证,以便对结构进行优化。
关键词:铁路隧道;救援站;通风网络;二维通风网络;三维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U45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83X(2020)12-0181-05 DOI:10.19549/j.issn.1001-683x.2020.12.1810引言我国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正在快速发展,铁路建设过程中长大隧道的规模与数量也大幅度增加。
众所周知,隧道内空间狭小且密闭,列车内更是人员密集地,而动车组的窗户基本无法快速直接打开,一旦发生火灾危险性更大[1-3]。
隧道内发生火灾后急需进行通风,目前隧道的通风设计计算多采用二维通风网络计算,仅考虑了线性问题,未考虑风流过程中空间在横断面上对风速形成的影响。
因此,以某单洞双线隧道救援站为例,探讨通过利用二维通风网络计算结果以及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对二维通风网络线性结果进行验第一作者:黄超(1989—),男,工程师,硕士。
E-mail:***************铁路隧道救援站通风优化设计研究黄超等证,为隧道结构通风优化设计提供建议。
2024年隧道火灾事故人流疏散方案____年隧道火灾人流疏散方案【____字】一、引言隧道火灾是一种高风险和复杂的事故,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人流疏散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中的隧道数量也在增加,因此制定一套高效、科学的隧道火灾人流疏散方案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研究并提出一套____年隧道火灾人流疏散方案。
二、总体规划1. 安全出口设置在隧道的每个关键区域都设置多个安全出口,例如隧道入口、出口、转角和其他重要位置。
确保这些出口的数量足够,能够容纳全部人员的疏散需求。
此外,所有的出口都应该符合建筑安全标准,保证人员顺利撤离。
2. 疏散指示标识在隧道的各个关键位置设置明显的指示标识,包括出口的标识、疏散路线的标识等。
这些标识应该采用高反射材料,并且要在夜间或其他低能见度情况下依然能够清晰可见。
3. 疏散演练定期进行疏散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避险能力和疏散效率。
在演练过程中,模拟不同的紧急情况,包括隧道内火灾、控制室失效等。
同时,还应该邀请专业消防人员参与演练,并根据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改进。
三、隧道火灾人流疏散方案1. 预警系统在隧道的每个关键位置都设置烟雾和火灾探测器,以及报警设备。
一旦探测到烟雾或火焰,预警系统将会自动启动,并发出警报声。
同时,在控制室、安全出口和其他关键位置也应该设置警报器,以通知人员隧道内发生火灾。
2. 智能监控系统安装智能摄像头和监控设备,通过图像识别技术监测隧道内的人流情况。
当人流出现异常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并通知相关人员。
此外,监控系统还可以根据火灾的位置和范围实时调整疏散指示标识,引导人员选择最安全的疏散路线。
3. 组织指挥系统设立隧道火灾指挥中心,该中心负责监测隧道内的火灾情况,并协调救援和疏散工作。
指挥中心应该配备专业的消防人员和救援人员,他们应该具备应急处理的经验和技能。
同时,指挥中心还应该与当地警察、医疗机构和其他救援部门建立紧密联系,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响应。
2023年隧道火灾事故人流疏散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下隧道作为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城市。
然而,隧道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因此,对于隧道火灾事故的人流疏散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着重研究和讨论2023年隧道火灾事故的人流疏散方案,通过综合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最大程度地保障人员的安全和减少伤亡。
二、事故防范与管理(一)事前防范1. 建设合格的隧道设计,确保通风系统、消防设施和安全出口等设施的合理布局和均衡配置,满足火灾事故的防范需求;2. 在隧道入口和出口设置明确的标识和指示牌,提醒人们逃生的方向和路径;3. 加强隧道的日常巡查,保持通风系统的通畅和消防设施的完好,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二)事中管理1. 监控系统的建设与完善:在隧道内设置高清摄像头和烟雾、温度等检测设施,实时监控隧道内的情况,并及时报警和通知相关部门;2. 防火门的设置:在隧道区域设置防火门,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封闭相关区域,阻止火势蔓延;3. 火灾逃生标示的设置:在隧道内设置明显的逃生标示,以指引人员向安全出口撤离。
三、人流疏散方案(一)逃生通道的设置与保障1. 通道宽度:隧道内的逃生通道宽度应满足疏散人员的需求,按照安全规范要求,通道宽度应不低于1.2米;2. 光线与人员疏散安全:隧道内的照明设备应保证正常工作,光线明亮且不闪烁,以提供良好的逃生条件;3. 隧道安全出口的设置:隧道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并保持畅通,确保人员能够迅速有序地逃离隧道;4. 疏散手段的多样化:在隧道内设置逃生梯、逃生绳等疏散设施,以应对紧急情况下的不同需求。
(二)应急疏散管理措施1. 疏散指挥系统的建立:建立隧道火灾事故的应急指挥中心,配备专业的指挥人员和高效的疏散系统,确保疏散过程的高效、有序;2. 抢险疏散方案的制定:根据隧道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火灾事故抢险和疏散方案,并进行定期演练,以增强人员应对火灾事故的能力;3. 人员疏散的指导和协助:配备专业的疏散指导人员,在火灾事故中指导和协助人员进行疏散,并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设备;4. 有效的信息传达与发布:建立紧急广播系统,在火灾事故发生后及时发布疏散指示和注意事项,让人员迅速了解疏散情况和应对方法。
铁路长大隧道防灾疏散救援原则及关键技术马伟斌1,罗勋2,王志伟1(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北京100081;2.川藏铁路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45)摘要:从施工和运营2个方面阐述铁路长大隧道防灾疏散救援技术体系,说明灾害类型,提出救援总体原则。
给出铁路长大隧道施工期灾害事故预防与疏散救援原则,阐明疏散救援预案。
制定铁路长大隧道运营期防灾疏散救援预防措施,提出定点救援和随机救援2种模式条件下“单洞双线隧道+平导”与“双洞单线隧道”2种工程类型的疏散救援方案。
立足研究现状,指出运营期铁路长大隧道防灾疏散救援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铁路长大隧道防灾疏散救援关键技术可为同类工程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高原铁路;长大隧道;疏散救援;总体原则;关键技术中图分类号:U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83X(2020)12-0164-09 DOI:10.19549/j.issn.1001-683x.2020.12.1640引言隧道是百年工程,长大隧道内防灾疏散救援土建结构、设施设备的可用性、耐久性、稳定性、安全性以及疏散的时效性和救援的应急性存在跨越时间维度大、作用周期长的特点。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平原地区铁路长大隧道防灾疏散救援工程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1],随着川藏铁路雅安—林芝段先期开工隧道建设,高原地区铁路长大隧道防灾疏散救援原则及关键技术亟需总结完善。
高原铁路沿线气候高寒、干燥、大温差、强紫外线,自然灾害风险高,地震频发,易出现高位泥石流、坡面崩塌等,对施工期隧道防灾疏散救援的挑战极大。
按规范要求,5km以上隧道涉及运营期防灾疏散救援工程。
由于特长隧道及隧道群分布密集,运营期列车一旦在洞内发生火灾,受限空间内烟气难以及时排出洞外,极易造成人员恐慌和伤亡,高海拔地区人迹罕至,救援组织能力弱,对人员逃生和消防扑救十分不利。
沿线环境条件恶劣,高海拔空气稀薄、低温、低氧、低气压使人员逃生速度受到极大限制,疏散能力显著降低,且隧道内火灾烟气蔓延距离更远,下沉速度更快,对人基金项目: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K2018G013);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2019YJ027)第一作者:马伟斌(1977—),男,研究员。
铁路隧道紧急救援站人员疏散时间理论计算方法于丽;代仲宇;赵勇;王明年;李琦【摘要】紧急救援站人员疏散时间是铁路隧道防灾疏散工程结构设计的关键参数.基于水力模型计算方法,结合铁路隧道内人员疏散特征,分析车厢内人数、疏散速度、站台宽度、横通道间距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铁路隧道紧急救援站人员疏散理论计算公式,并通过建立不同结构参数条件下的紧急救援站人员疏散模型,将人员疏散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考虑一定安全储备,提出了其理论计算公式的修正系数,最后通过人员疏散模型试验对理论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两者结果较吻合.该人员疏散时间理论计算方法能够指导铁路隧道紧急救援站结构设计,并在已建成的紧急救援站疏散系统进行了安全性验证.【期刊名称】《铁道学报》【年(卷),期】2019(041)003【总页数】5页(P20-24)【关键词】铁路隧道;紧急救援站;人员疏散时间;理论计算【作者】于丽;代仲宇;赵勇;王明年;李琦【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29;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 100038;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8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长度在20 km以上的长大隧道及隧道群,铁路隧道的防灾疏散工程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和铁路管理部门的重视。
修建紧急救援站是保证列车在隧道内发生火灾后,人员能够安全疏散的有效方式。
目前,国内外标准一般规定长度20 km及以上的隧道或隧道群应设置紧急救援站[1]。
火灾列车在停靠紧急救援站后能否实现人员安全疏散是防灾系统设计的关键。
目前,欧洲、美国及我国地铁标准规定[2-3]在隧道中发生紧急事故的人员疏散时间应控制在6 min之内,而我国铁路隧道紧急救援站的建设刚刚起步,在设计过程中并没有相关的理论计算方法。
长大道路隧道纵向疏散救援技术应用梅嬿婕【摘要】分析了国内外长大道路隧道疏散救援模式,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提出了利用大断面盾构隧道下层机动空间纵向组织疏散救援的新模式,并阐述了其新模式的具体应用,进而有效的提高疏散及消防救援效率,为长大道路隧道的疏散救援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经济、高效的模式.%The evacuation and rescue pattern of longer and larger road tunnel will be studied and analyzed.With some project cases,the new pattern of using larger cross section tunnel's lower space to organize the evacuation and rescue the will be bought up.It describes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its new model.This new pattern will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vacuation and rescue and provide an alternative safety,economic and efficiency way.【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7(043)015【总页数】3页(P150-152)【关键词】长大隧道;消防通道;疏散救援模式;工作井【作者】梅嬿婕【作者单位】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1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8近年来,城市道路隧道的断面、长度不断增大,隧道内的车辆密度也在不断的增加,使得隧道内发生火灾的潜在威胁在加大,长大道路隧道的运营安全备受关注。
长隧道的类线性封闭环境特性会造成疏散、救援、排烟困难,相比地面建筑具有更大的危险性,如果没有合理的疏散救援方案,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疏散工程设计规范》(签报稿)20120530清稿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TBTB10020,2012 P J ,2012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疏散工程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n Evacuation Engineering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Rescue of Railway Tunnel2012—XX—XX 发布 2012—XX—XX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疏散工程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n Evacuation Engineering for DisasterPrevention and Rescue of Railway TunnelTB10020,2012JXXX,2012主编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施行日期:2012年XX月XX日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年 ? 北京前言本规范是根据铁道部《关于印发<2007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通知》(铁建设函[2006]1112号)的要求,在广泛征求路内外有关单位和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吸纳我国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疏散工程设计经验和研究成果,同时借鉴国外相关标准及工程经验,经反复审查定稿编制而成。
本规范是按照“列车在隧道内发生火灾事故后,首先应将事故列车拉到洞外进行疏散;如果事故列车不能驶出洞外,应控制列车停靠在最近的紧急救援站进行疏散;如果隧道没有紧急救援站,则应控制列车停靠在最近的紧急出口、避难所等疏散设施进行疏散”的指导思想进行编制的。
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的其他工作需符合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标准和规定。
本规范共分6章,其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救援疏散设施、防灾通风、其他设施等。
主要技术内容如下:1.对规范的编制目的、适用范围、总体设计要求等进行了规定。
明确了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疏散工程应遵循“以人为本,应急有备,方便自救,安全疏散”的设计原则。
新建铁路**至**线隧道防灾救援疏散工程Ⅰ类变更设计说明****设计院有限公司****年*月**隧道防灾救援疏散工程设计相关专业目录一、工程概况及现状 ........................................................................... - 4 -二、变更依据及范围 ........................................................................... - 4 -(一)变更依据................................................................................ - 4 -(二)变更范围................................................................................ - 4 -三、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 ................................................... - 5 -四、变更设计原因 ............................................................................... - 6 -五、原设计情况 ................................................................................... - 6 -六、隧道防灾救援疏散工程设计 ....................................................... - 8 -(一)防灾救援疏散工程设计原则及规范相关要求 ................... - 8 -(二)隧道群紧急救援站 ............................................................. - 10 -(三)紧急出口及避难所的设置 ................................................. - 14 -(四)紧急出口及避难所设计 ..................................................... - 17 -(五)紧急救援站、紧急出口(避难所)救援道路、停车场 . - 24 -(六)防灾救援疏散工程利用辅助坑道情况说明 ..................... - 26 -(七)防灾救援通风系统 ............................................................. - 27 -(八)防灾救援电力系统 ............................................................. - 30 -(九)防灾救援通信系统 ............................................................. - 35 -(十)防灾救援暖通系统 ............................................................. - 45 -(十一)防灾救援给排水系统 ..................................................... - 46 -(十二)标志标识设计等其他辅助设施 ..................................... - 50 -七、投资概算 ..................................................................................... - 51 -(一)编制范围.............................................................................. - 52 -(二)编制依据.............................................................................. - 52 -(三)概算编制说明及投资增加情况 ......................................... - 52 -八、造成变更的责任 ......................................................................... - 53 -九、附件.............................................................................................. - 53 -(一)附图(单独成册,共一册) ............................................. - 53 -(二)附表...................................................................................... - 53 -(三)相关合同规定及相关批文 ................................................. - 54 -一、工程概况及现状**线隧道24座,长64096m,占线路比例为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