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的选题与教学设计
- 格式:pptx
- 大小:762.54 KB
- 文档页数:24
微课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微课的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水通电分解的微观实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学习,了解水通电分解的微观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重点难点】重点:水电解的微观过程难点: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水是由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构成的,用符号表示。
氧气由构成,一个氧气分子由构成,用符号表示;氢气由构成,一个氢分子由构成。
水通电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复习前期学习的相关知识,便于本次新知识的理解。
二、观看手工视频设计意图:利用手工视频,将学生看不到的分子、原子等微粒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使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内容简单化。
观看动画视频设计意图:观看动画视频,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水通电分解的连续的、动态的微观认识。
知识升华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水分子分解成,有重新组合成。
设计意图:知识升华环节旨在帮助学生规范描述语言、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五、巩固练习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了()A.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D.电解水的试验中水分子没有变设计意图:通过习题加深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微课的教学设计篇二一、导语设计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
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是这样。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
(板书文题、作者)二、交流资料: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三、研读《祖国》1.学生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意,思考:统摄全诗的句子是哪一句?(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2.学生自由诵读,认真领会诗句、诗段所表达的意思,思考: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诗人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
微课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微课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背景:在教学中,教学每一单元之前,就应该明确告诉学生这单元的总主体、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这一单元的要求。
本单元要。
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学习作者展开想象和联想来表达情意的方法;通过阅读或者其他渠道,更多的去了解艺术的魅力。
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艺术的魅力。
2、让学生知道本组课文学习内容和要求。
3、告诉学生通过阅读或者其他渠道,更多地去了解艺术的魅力。
教学方法:通过ppt的演示和MP3的播放让学生知道第八单元学习的内容、要求,了解俞伯牙和钟子期这两个人物及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1、说明总题:艺术的魅力;2、课程内容总结:《伯牙绝弦》、《月光曲》、《蒙娜丽莎之约》、《我的舞台》;3、明确目标:A、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B、学习作者展开想象和联想来表达情意的方法;C、通过阅读或者其他渠道,更多的去了解艺术的魅力。
课程内容(第八单元总述、伯牙绝弦):1、第八单元总述及《伯牙绝弦(xián)》的简介;2、介绍俞伯牙;3、介绍钟子期教学总结伯牙绝弦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也不难,只要我们在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就能读好。
可以用“/”画出停顿。
我想如果你们理解了内容,会读得更好。
微课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背景《园林设计》课程是培养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专业核心课,是一门艺术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
授课对象为大二学生,即将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已具备绘制和识读园林设计方案图的能力和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对专业课程学习渴求欲较强、学习态度认真、思维活跃充满热情。
本次微课设计属于园林构图形式美法则中的一个知识点,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园林节奏与韵律实例进行准确辨析,在园林设计方案中灵活运用节奏与韵律构图,为后续的园林设计方案构思表达及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节奏与韵律的知识点,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教学环节实施中采用音乐情境导入,案例分析引导,概括提升、即时测试和实践应用等循序渐进的设计思路,构建互动式学习文化体验,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及学做一体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六个步骤教你制作一堂优秀的微课第一步确定选题确定课题是制作微课的起点和首要环节,科学选题是微课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那么,微课在选题上有什么讲究呢?1.选取的知识点一般是一节课中的重点或难点,而且知识点必须足够细,5-10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2.适合多媒体表达方式。
微课的选题要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第二步撰写教案虽然只有短短数分钟,微课也需要进行教学设计。
老师需要明确教学任务、对象与目标,制定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过程,计划此微课要达到的教学效果等内容。
第三步制作课件在微课教学过程中,课件中融合的图、形、声、像、动画等多媒体元素可以辅助老师讲授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因此制作课件是录制微课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般来说,制作微课课件要注意以下几点:1.只放最核心的内容PPT只需要放上最重要的内容,细枝末节的东西可以通过老师的语言跟动作表达出来。
切忌有了PPT就照本宣科!这样的课程对学生是没有吸引力的。
2. 动静结合、图文并茂要充分利用PPT的动作效果,把动态画面和静态画面结合起来,增强PPT的趣味性。
另外,整个PPT中,应该是50%文字,20%图片,30%空白,分布要均匀,不要连续几张全部是图片或者全部是文字。
3. 要容易操作为了方便教学,微课课件的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
最好是在课件操作的界面上设置寓意明确的菜单、按钮和图标。
第四步视频录制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视频录制的途径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摄像机或手机拍摄,也可以通过录屏软件录制,老师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
1. 借助视频工具拍摄通常是指通过数码相机、DV摄像机或者手机拍摄教学活动。
录制场地可以是教室、录播室等,录制现场需要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于课程无关的内容,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拍摄现场是否安排学生互动可根据录制需要自行决定。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适当注意镜头,与摄像头或者摄像机有眼神交流。
微课教学设计方案(5篇)微课教学设计方案(精选5篇)微课教学设计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交互式电子白板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更为强大的交流平台,为师生提供和展示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使课堂教学更有开放性和发展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教学方式更加多样、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教学更加精彩。
根据我校电子白板配备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培训方案。
通过此次培训,教师将了解和掌握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各种功能,有意识地将白板所特有的交互能力融入到自身的教学设计理念中,丰富教师的备课方式和备课内容,改变了传统多媒体教室环境的种种弊端,技术真正融合于课堂中得以实现。
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
二.培训目标1.对互动教学理念的认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重在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中,使大多数学科的教师能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有效应用,把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支持教学的工具、助手和伙伴,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实现交互式电子白板和日常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而互动教学理念的认同,是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的基石。
2.提升教师基于互动技术的教学技能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电子白板及互动教学综合应用平台的操作技能,引领教师探索基于交互白板的教学和研究:如基于交互白板的教学中交互策略、基于交互白板的小组协作活动的开展、基于交互白板的学科教学资源的建设、改善教学观念、探索信息技术支持条件下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3.推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培训的引导和支持,帮助教师按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解决课程整合中的实际问题,提升一线教师的研究技能、教学技能、基于电子白板的信息技术操作、交互式互动教学综合应用平台备授课系统应用等专业技能。
三.培训对象全体教师四.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地点: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室五.培训内容1.为了保证培训过程顺利实施,制定了包含以下2个方面的培训内容:1)交互式电子白板基础功能培训意在经由进程电子白板的教学应用特色理念及操作,让教师对电子白板应用有一个详尽的认识,产生兴趣。
初中物理微型课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
2. 使学生能够运用物理学知识分析和解简单的机械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2. 杠杆的平衡条件3. 滑轮和斜面的原理4. 简单机械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简单机械的概念、分类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推导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简单机械的奥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采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简单机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简单机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简单机械的分类:介绍杠杆、滑轮、斜面等基本简单机械,并展示图片或实物。
3. 演示实验:进行现场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4.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探讨简单机械的平衡条件和工作原理。
5. 知识拓展:介绍简单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简单机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使全体学生都能在物理学习中取得进步。
微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微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微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微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例句让学生感受将句子写具体的方法,是多问“怎样”或“什么”。
2、区分“的”与“地”的用法,并能够结合具体的句子正确使用“……的”与“……地”,从而将句子写具体。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例句:狗儿跑了。
这是一句完整的话,但不具体。
如何把它写具体呢?方法是:多问“怎样”或“什么”!思考:狗儿为什么要跑?(看见了蝴蝶)这是一条怎样的狗儿?(小花狗)它是怎样跑的?(箭一般地追了过去)他从哪儿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从我身边追到草丛去了)好,我们来把这句话写具体:小花狗看见前面的草丛中有一只黄色的蝴蝶,它箭一般地从我身边追了过去。
二、方法指导在句子中加进一些词语,如“……的”与“……地”,将句子写具体。
1、在名词前面加“……的”什么是名词?表示事物的词叫名词。
判断绝招:前面能用数量词修饰的,就是名词。
如:一张脸一只灰雀一棵白桦树数量词名词数量词名词数量词名词在名词前面用问“怎样”的方法,加进适当的修饰成分,可以把话写具体。
2、在动词前面加“……地”什么叫动词?表示动作的词叫动词。
在动词前面用问“怎样”的方法,加进恰当的修饰成分,也可以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更生动。
3、“的”“地”用法巧记:①“的”的用法巧记:的(联想)→白药→吃白药的是人→人是名词→名词前面用“……的”。
②“地”的用法巧记:地(联想)→土地→在土地上劳动,必定要动→动词→动词前面用“……地”。
4、例句:①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
怎样的?名词加进的词②她害怕了,(呜呜地)哭起来。
怎样地?动词加进的词三、探究练习试着将下列句子写具体。
1、你看见过一只灰雀吗?2、老山羊看了狼一眼。
初中微型课获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理解,使学生掌握《背影》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增强家庭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背影》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 分析父亲的形象,体会父爱的伟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背影》的写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父亲的形象,引导学生从细节描写中感受父爱的伟大。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感恩情怀。
6. 小结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
五、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音乐、图片等手段,营造温馨的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学生对父爱认识的深化,家庭观念的增强。
3. 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感恩情怀的培养。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背影》,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开题报告音乐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音乐微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欣赏音乐的美,提高音乐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习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2. 学习分析音乐作品的要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3. 提高音乐表达能力,通过创作音乐展示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生动有趣的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带入本节课的主题。
2. 音乐欣赏选取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并向学生传达出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要注意聆听音乐的元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
3. 分析音乐作品分组讨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他们最喜欢的音乐作品,分析其旋律、节奏、和声,以及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受和情绪。
4. 音乐创作学生将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音乐创作,可以在原有的音乐基础上进行创作或自行创作一首新的音乐作品。
学生需要运用之前学到的知识,同时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5. 音乐表演和分享学生将完成的音乐作品进行表演和分享,可以通过学校的音乐教室或虚拟平台进行展示。
在分享过程中,学生要分享自己的创作初衷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手段与学具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音乐作品;2.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音乐作品分析和音乐创作;3. 音乐乐器(可选):让学生在音乐创作过程中使用乐器,增加音乐表达的方式。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和记录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2. 评估学生在分析音乐作品时的分析能力和对音乐元素的把握;3. 评估学生在音乐创作和表演过程中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 深入学习特定类型的音乐,如交响乐、爵士乐等;2. 学习如何演奏乐器,提高自己的音乐表演技能;3. 学习音乐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了解音乐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音乐微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度较高,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5篇范文]第一篇: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读懂文章,掌握文言知识,理清文章结构。
【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品味文章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国口技艺人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本课的文言字词,理清文章结构。
【难点】认识我国口技艺人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洛桑学艺》中洛桑用嘴摹仿各种声音的表演片断。
提问你知道洛桑采用的是什么表演方式吗?引出课题。
(板书标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参看注释,疏通文意。
2.找出难懂的字词,分享交流。
明确:(1)一词多义坐:众宾团坐(坐下),满坐寂然(同“座”,座位)(2)古今异义走:古—跑,今—行走3.谈谈你读完文章的感受。
明确:(1)口技表演者的记忆非常高超;(2)作者是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的顺序写的。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1.再读课文,概括段意。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口技表演的时间、地点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气氛。
第二部分:第2、3、4段,描绘口技表演的精彩场面。
第三部分:第5段,写表演结束,再次强调所用道具的简单。
2.第一段中写表演的场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些数字的运用有何作用?说明表演地狭小、道具简单,衬托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说明了什么?参加宴会者无不是京城的名门望族,大富人家,可表演者一声抚尺,使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暗示表演者名声之大,技艺之高无人不晓,无人不服。
高中美术微课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美术文化的了解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美术基础知识:色彩理论、造型基础、透视原理等。
2. 美术鉴赏:名画欣赏、艺术家介绍、艺术品解读等。
3. 创作实践:素描、水彩、油画、版画等不同的绘画技法和材料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视频教学:通过微课的形式,用音频和视频讲解美术知识和技法,示范绘画过程,提供实际操作的指导。
2. 提问与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和答疑,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 个性化指导: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特点,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发掘和提升自己的艺术天赋。
四、教学流程1. 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视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20分钟):通过视频讲解美术基础知识,如色彩理论、造型基础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3. 示范与实践(30分钟):通过视频示范绘画过程,并提供练习材料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 作品鉴赏(10分钟):通过视频展示名画和艺术家作品,引导学生进行作品鉴赏和品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作品分享与评价(15分钟):学生上传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分享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6. 总结与展望(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五、教学评价1. 作品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包括技法、构图、表现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2.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不足和进步,形成自我评价意识。
3.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和交流,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六、教学资源1. 微课视频:教师录制的美术微课视频,包括知识讲解和绘画示范部分。
2. 参考资料:美术教材、艺术史书籍、艺术家作品集等相关资料。
七、教学条件与要求1. 设备条件:教师需要一台电脑或平板电脑,摄像头和麦克风。
微课教学设计15篇微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其中9个生字,并记住字形。
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紧扣课题、课题质疑1.语言描述,激情导入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人眼里,爱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象征。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课文,体会其中与众不同而又感人至深的爱。
2.板书课题,引导质疑茉莉有什么特点?爱怎么能像茉莉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二、认读感知、初步理解1.自学课文。
要求:(1)圈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3)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茉莉掏出谎话叮嘱光泽静谧洗漱眸子胳膊嗔怪莫名其妙平淡无奇一本正经蹑手蹑脚(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一些难读的句子,理解一些词语叮嘱:爸爸叮嘱我什么?一遍两遍是不是叮嘱?爸爸会怎样叮嘱?生活中的你有没有受到别人的叮嘱?(联系生活与展开想象相结合理解词语)“寻思”、“随手”与“一本正经”:抓三个词语的对比体会母亲内心世界就像茉莉一样羞涩、含蓄而芳香。
蹑手蹑脚:形容脚步很轻。
为什么蹑手蹑脚?怎样蹑手蹑脚?(做动作)[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需要教师对教材深入地钻研,灵活地把握]3.梳理概括。
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
)三、巩固生字,描红临写1.练读词语2.趣味记字(1)温柔的手――打一字(揉)(2)有心不平静,有话不可信――打一字(荒)3.描红临写要点提示:茉莉(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掏、谎、叮、泽、缕、揉、哦(左小右大)四、布置作业1.写好生字,记住生字新词。
初中语文微课选题篇一:微课作品题目参考微课作品题目参考一等奖二等奖篇二:初中语文微型课题选题指南初中语文微型课题选题指南1、通过编辑书(报)促进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2、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教学研究3、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4、古诗词积累的策略研究5、初中语文课堂有效训练研究6、优化课堂阅读活动,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实践研究7、语文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研究8、主体性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9、课堂随机写作实践研究10、新课改中考语文试卷编制实践研究11、从生活中获取语文信息素养方法探究12、初中口语交际课教学的问题分析及教学策略113、美育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14、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策略研究15、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16、怎样培养农村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17、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18、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研究19、让学生成为文学作品鉴赏的主人20、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21、文言文课堂教学教学模式研究22、新课程教学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23、作业方式的改革与探索24、初中语文有效备课研究25(愉快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26、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的研究30(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索31、怎样让作文“亮”起来32、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研究33、诗歌教学中情感体验的升华34、以名著导读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34、阅读课教学如何落实朗读指导35、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探索与实践36、口语交际的话题选择与活动组织237、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处理好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关系38、如何发挥日记在写作课中的作用39、如何引导农村学生拓展写作空间,写好生活中经历的事40、如何让作文互阅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41、初中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模式研究42、考场作文审题立意研究43、新课程语文教学评价研究44、初中语文自主评价研究45、初中语文作业的有效性研究46、课前五分钟演讲如何成为课外阅读的平台研究47、如何提高阅读课效率的研究48、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修改的研究49、让作文评语成为学生习作的催化剂的研究50、如何提高学生书写水平研究51、如何高效背诵文言文研究52、如何提高学困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研究53、口语交际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55、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调控56、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策略研究57(语文学习形成性评价研究358、经典诵读活动形式研究59、经典诵读内容甄选研究60、经典诵读与学生人格养成研究篇三:微课的选题标准微课的选题标准微课的选题是微课制作最关键的一环,良好的选题可以事半功倍的进行讲解、录制,不好的选题同样可以使得微课变得平凡乃至平庸。
《微课》教学设计【最新10篇】精品微课活动设计方案篇一精品微课活动设计方案一、指导思想为了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时俱进,做到对慕课微课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深入认识和熟练应用。
同时,为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拓宽教师的教育渠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提供有效平台,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现将精品微课活动设计方案公布如下:二、参加对象:全体任课教师三、活动时间:作品上传时间:2014年12月10日。
四、上传地点:西安区实验小学qq群五、内容及要求(一)微课组成及要求“微课”核心资源是“微视频”,(填写微课教学设计模板后附微视频),每人一个微课设计,可包含学生课堂微课程和教师成长微课程。
1、学生课堂微课程要求:制作工具是录屏软件、摄像机、手机等,服务对象是学生,内容是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等等,时间长度在8分钟以内,使用地点在学生课堂、预习、复习。
(填写表一、表二)2、教师成长微课程:制作工具是ppt为主,服务对象是教师,内容是教育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时间长度不超过5分钟,使用地点是教研活动、学校培训、网络研修。
(填写表三)(二)建设形式各任课教师按照系列化、特色化、及时化、实时化的目标,提升微课作品整体质量,提高优质教学资源应用效益。
1、系列化鼓励针对某个知识专题、主题或小考的某个复习单元设计制作微课,可以将这些系列化、连续的、有层次微课按顺序组成“微课程”,完整呈现某个专题的知识学习。
2、特色化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特色和优势,建设名优微课、特色微课。
3、实时化利用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时公布相关信息,方便学生及家长了解微课建设情况,有目的的开展学习活动。
六、评审和表彰1、学校将组织学科教研组和教学领导对上传微课作品分学科、课程性质进行评审。
优秀作品将在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接受网络公众点评。
2、综合公众点评、领导组评审意见,对优秀作品、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设一等奖7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9名。
人工智能微课教学设计介绍本文档旨在设计一种人工智能微课教学方案。
通过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和微课教学模式,提供学生个性化、灵活的研究体验。
教学设计1. 选题:选择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课程主题,如人工智能在医疗、交通等领域的应用。
选题:选择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课程主题,如人工智能在医疗、交通等领域的应用。
2. 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分解为多个短小的视频,每个视频集中讲解一个知识点。
确保每个视频时长不超过10分钟,便于学生灵活研究。
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分解为多个短小的视频,每个视频集中讲解一个知识点。
确保每个视频时长不超过10分钟,便于学生灵活学习。
3. 个性化研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研究需求,提供不同难度和深度的研究资料和练题。
引入智能推荐算法,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推荐适合其水平的研究资源。
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求,提供不同难度和深度的学习资料和练习题。
引入智能推荐算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推荐适合其水平的学习资源。
4. 互动与讨论:通过在线讨论区或社交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讨论。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问题,并互相交流经验和观点。
互动与讨论:通过在线讨论区或社交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讨论。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问题,并互相交流经验和观点。
5. 评估与反馈:设计测验和作业,用于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提供个性化辅导。
评估与反馈:设计测验和作业,用于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提供个性化辅导。
教学工具与技术1. 视频录制与编辑工具:选择适合教学内容录制的视频工具,并进行后期编辑,以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视频。
视频录制与编辑工具:选择适合教学内容录制的视频工具,并进行后期编辑,以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视频。
2. 在线研究平台:利用在线研究平台,提供学生访问课程视频、资料和讨论区的便利性。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优秀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2.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和讲解,得到动量定理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动量定理的推导以及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如何正确应用动量定理分析打击和碰撞这类短时间作用的力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创设实验情景)【问题一】演示:在地板上放一块海面垫,尽可能把鸡蛋举的高高的,然后放开手,让鸡蛋落到海面垫上。
首先让学生猜想可能出现的现象。
实际操作:观察到鸡蛋并没有被打破。
引入:鸡蛋从一米多高的地方落到海面垫上,鸡蛋却没有打破,为什么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问题二】(情景暗示创设问题情境)我们在上节课知道,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新的物理量来研究运动物体对外界的作用效果:p=mv.时刻物体有一个速度,对应有一个动量。
如果说物体速度发生了变化,那么动量也会发生变化:=p-p=mv`-mv那么我们是不是要问了:一个运动的物体,它的动量为什么会变化呢?这个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问题三】(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汽车刹车(坐公交车,我们就有这样的体会)在停下来的过程中动量变化()相同,慢慢滑行停下阻力小,作用时间长;急刹车阻力大,作用时间短。
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定量关系呢?二、新课教学(一)引导学生推导动量定理,并理解其特点〖问题〗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初速度为v,在合力f的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t,速度变为v`,求:物体的初动量p和末动量p`分别为多少?物体的加速度a=?〖推导〗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合=ma 且a=(v-v)/t即:f合t=mv-mv=p`-p〖讨论〗在这个表达式中,各个物理量分别是什么?〖结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定理。
1、《微课》教学设计一等奖一. 说教材首先我来进行教材分析。
1. 本节课是本教材第六单元B部分中的Let`s learn,Let`s do的内容,其中A部分Let`s learn中学生已有对数字one –five 的认知水平.本节课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数字six –ten ,并围绕本课新授单词,穿插一些Activities,即本节课的第二部分Let`s do.如:“Show me six”. 等一些简单的指示语,要求学生听懂并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与数字打交道,如何让学生会用英语来表达数字1-10是本单元的重点. Let`s do 中的活动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巩固所学的数字单词.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征,特制定如下几个目标:知识目标:a.进一步巩固已学的数字单词: one two three four five.b. 能听、说、认读五个数字词汇: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c.能听懂、会说Let`s do里的指示语,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能力目标:拓展学生对数字的应用,感受数字在生活中存在的广泛性与重要性.情感目标:结合实际生活,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认读数字six ,seven,eight ,nine ,ten 是本节课的重点。
.而数字eight,nine的发音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这节课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媒体演示法、任务型教学法、创设情境法、歌曲巩固法等等。
三. 说学法指导教学相长,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
1、鉴于本课词汇的特点及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我准备通过听、说、认读来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数字,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运用能力。
《修辞手法——比喻》微课教学设计一、选题目的学生对比喻句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缺乏比较系统的认识,鉴于比喻句教学的重要性,我设计了这个微课。
二、学习目标1.了解比喻句概念、比喻句的结构、表达效果和比喻句的类别.2。
能区别判断句子是否是比喻句,增进对比喻的理解.3。
初步形成对比喻句的系统认识和理解。
三、学习过程大家好,从走进学校以来,不管是学习别人的文章,还是直接的写作,其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种修辞手法就是比喻,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讲一讲比喻的修辞手法。
1。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比喻.比喻俗称打比方。
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的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例: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露似真珠月似弓.这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比喻的结构一般情况下,比喻包括三部分:被比喻的事物(本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喻体),作比方的事物(比喻词),当然,这三部分不一定在所有的比喻句中同时出现。
3。
比喻句的表达效果(1)化平淡为生动春天是四季的一个乐章:春风是旋律,春雨是歌词,春花、春草是春的跳动的音符.(2)化深奥为浅显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3)化抽象为具体“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
"话语轻柔得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4)化无情为有情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4.比喻家族(比喻的分类)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
(1)明喻典型形式:甲像乙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犹如、宛如、好比、好似、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似… 等。
例句:A。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B。
太阳好比一个熊熊燃烧的大火球。
C。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帮助我们开启心灵之门。
(2)暗喻典型形式:甲是乙比喻词: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
例如A。
她是夜明珠,暗夜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B。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3)借喻典型形式:甲代乙比喻词:无(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例如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