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9
第一章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探索中央银行制度演变的规律性;(二)把握现代中央银行的特征;(三)掌握中国中央银行制度产生发展的基本情况;(四)理解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必要性。
(一)探索中央银行制度演变的规律性;中央银行制度基本设立时期的主要特点(规律性)有:1、由普通银行自然演进。
早期的中央银行大多数是由普通商业银行经过长期演变而成的。
一般称之为自然演进型中央银行。
2、逐步集中货币发行。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自然演进的过程是一个逐步集中掌管货币发行权的过程。
3、对一般银行提供服务。
早期中央银行都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服务,最终成为全国统一的银行清算中心。
(二)把握现代中央银行的特征;当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有这样几个重要特征:1、国有化成为设立中央银行的重要准则。
2、实行国家控制是各国中央银行的重要准则。
3、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成为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责。
4、中央银行间的国际合作日益加强。
(三)掌握中国中央银行制度产生发展的基本情况;我国中央银行简史:1904年大清帝国建立户部银行,1926年12月孙中山在武汉建立中央银行,1928年11月1日蒋介石政府在上海建立中央银行,1932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正式营业。
1948年12月1日在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
改革开放前中国中央银行的主要缺陷:政企不分,不利于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统一核算,吃大锅饭,不利于调动各级银行的积极性;缺乏独立性,不利于对宏观经济的调控。
1979~1983年的中国人民银行是一种混合式的中央银行制度;1983~1992年金融改革的重要意义: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建设,加强对宏观的经济的调节和控制,进一步搞活经济和稳定货币流通。
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
1993年以来的中国人民银行按照规范化、法制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四)理解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必要性。
中央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这是中国金融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其意义在于:1、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建设。
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1.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2.商业银行的普遍设立3.货币关系与信用关系广泛存在于经济和社会体系之中4.经济发展中新的矛盾频繁显现二、中央银行产生的金融基础1.关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银行券统一发行的客观需要2.关于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集中统一票据交换和清算的3.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问题:保证银行支付能力和稳定银行体系的4.关于金融业的监督管理问题:对金融业监督管理的5.关于政府融资问题:政府融资便利和代理国库的主观需要三、中央银行产生的途径及时间当国家通过法律或特殊规定对某家银行或新建一家银行赋予某些特权并要求其他所有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整个经济,社会体系接受该银行的这些特权时,中央银行制度便形成了。
享有特定授权并承担特定责任的银行便成为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的产生基本上有两条渠道:一是由信誉好,实力强的大银行逐步发展演变而成,政府根据客观需要,不断赋予这家银行某些特权,从而使这家银行逐步具有了中央银行的某些性质并最终发展成为中央银行;二是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初步形成阶段:17C中后期-19C初期(1656-1913,257年)中央银行制度迅速发展:一战到二战结束(1914-1945)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与完善:二战后至今四、中央银行制度的初步形成(一)初创时期典型的中央银行1.瑞典银行:1656年成立、1668收归国有、1897年立法统一货币发行2.英格兰银行1694《威廉玛丽法》成立英格兰银行,1833纸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1844《皮尔/比尔条例》(《英格兰银行条例》),1928成为唯一的发行银行,1979《英格兰银行法》(中央银行法)3.法兰西银行:1800年成立,1848年取得货币发行权,1994年《法兰西银行法》,现欧洲中央银行4.德国国家银行:1875由普鲁士银行改成,1957《德意志联邦银行法》,现欧洲中央银行5.日本银行:1882成立,1899垄断货币发行,1942《日本银行法》6.美国联邦储备体系:1913《美国联邦储备法》(二)初创时期中央银行的特征1、自然的发展与演变。
120金融基础知识后,就为其进一步发展成为“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一)中央银行的产生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发逐步形成的。
18~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各国都先后建立了银行。
银行数量的增加,扩大了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繁荣,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1. 中央银行产生的原因(1)银行券的发行问题。
在银行业发展的初期,没有专门发行银行券的银行,许多商业银行除了办理存、放款和汇兑业务以外,都有权发行银行券。
但许多小银行资金实力薄弱,发行的银行券往往不能兑现,造成了货币流通的混乱;同时,小银行的经营范围有限,其发行的银行券只能在小范围内流通,给生产和流通造成了很多困难。
因此,客观上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有享有较高信誉的大银行来集中发行货币,以克服分散发行造成的混乱局面。
(2)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随着银行的发展,银行业务不断扩大,银行每天收受票据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各银行之间的债权和债务关系复杂化了,由各个银行自行轧差进行当日结清已经发生困难。
这样,不仅异地结算矛盾很大,即便是同城结算也有问题。
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有权威的、公正的清算中心。
(3)最后贷款人问题。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经济周期中的衰退和萧条阶段,商业银行往往陷入资金调度不灵的困境,甚至有时因支付能力不足而破产。
商业银行缺乏稳定的信用关系,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这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银行的最后贷款者,能够在商业银行发生困难时,给予贷款支持。
(4)金融监管问题。
商业银行是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企业,它经营的是特殊的货币资金,与千家万户有着密切的关系,商业银行在竞争中破产、倒闭会引起社会经济的动荡。
因此,需要一个代表政府意志的专门机构从事对金融业的监督和管理,以保证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中央银行正是为了解决上述几个方面的客观要求而产生的,但上述几个方面的客观要求并非同时提出的,中央银行的形成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