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大熊猫第二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6
习作:“国宝大熊猫”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讨论,掌握大熊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并能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进行描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整理能力,同时提升写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宝大熊猫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大熊猫的特征:外形、生活习性、食物来源等。
2. 大熊猫的保护现状:濒危原因、保护措施等。
3. 大熊猫的文化意义:作为国宝和友好使者的象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描述大熊猫,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整理和写作。
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大熊猫的细节特征,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出来。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熊猫的图片、视频资料、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彩笔、图画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大熊猫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入本课主题。
2. 观察与讨论: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其特征。
3. 信息整理:小组合作,整理大熊猫的相关信息,并准备进行写作。
4. 写作指导:教师通过PPT展示写作技巧,指导学生如何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描述大熊猫。
6. 分享与评价: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写作,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板书设计国宝大熊猫关键词:特征、保护、文化意义思维导图:以大熊猫为中心,辐射出其特征、保护现状和文化意义。
作业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回家后,根据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大熊猫的短文。
观察任务:鼓励学生去动物园实地观察大熊猫,并用照片或图画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大熊猫的基本知识,还提高了写作技能。
在观察和讨论环节,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在写作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进行描述,但仍有个别学生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
总体来说,本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大熊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大熊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大熊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熊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熊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大熊猫》是北师大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本单元以“动物”为主题,这是一篇介绍大熊猫的说明文。
课文用准确的语言,向小朋友们介绍了大熊猫。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简介大熊猫是我国最可爱的珍奇动物;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大熊猫可爱的外形;第三自然段介绍了大熊猫小的时候和长大以后不同的生活习性;第四自然段告诉我们大熊猫最爱吃什么。
整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描写形象生动,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插图中,大熊猫正抱着竹叶吃着,可爱的形象跃然于纸上。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食物及进食特点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根据自己在动物园中看到的情况,结合自己前置作业中收集的资料和课文内容进行分享交流。
学情分析:到了一年级下期我班学生,绝大部分能根据老师的要求预习课文,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部分学生爱读书,和相同年龄的学生比起来,视野较宽,有较强的求知欲。
我班学生大多居住在熊猫基地附近,离动物园也不远,对大熊猫很喜爱也比较熟悉,让生先完成一些相关前置作业问题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同时也锻炼他们动手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收集、学习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感受大熊猫的可爱,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在交流中加深对大熊猫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1、通过收集、学习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感受大熊猫的可爱,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让生根据预习要求预习、课前设置练习单、ppt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收集、学习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感受大熊猫的可爱,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2.通过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课前准备:1.大熊猫相关的资料。
2.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通过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教学过程:板块一比较方法,习得方法1.出示两个片段:家兔家兔是常见的饲养小动物。
它们的祖先主要是分布于欧洲、非洲等地的野生穴兔。
家兔的体毛通常为白色、褐色等。
它们耳朵较长,能够灵活地向声音方向转动,听觉灵敏,而且由于布满了毛细血管,竖立时可以散热。
家兔的眼睛很大,脚下的毛多而蓬松,适于跳跃,奔跑迅速。
家兔仍保留着祖先白天埋伏洞中,夜间四处活动觅食的习性。
它们很胆小而且善跑,当有狗、猫、蛇……出现时,它们撒腿就跑。
家兔是草食性动物,喜欢吃野草、蔬菜、树叶和嫩枝。
大白鲨我叫大白鲨,住在各大洋热带及温带区。
我是名副其实的“海中霸主”。
我的身体有一头亚洲象那么重,两头亚洲象那么长。
我还有如弯弯的月牙一样的尾鳍,蓝灰色的脊背,乌黑的眼睛,雪白的腹部和带有倒钩的三角形且让人不寒而栗的牙齿。
我食量也很大,一顿如果吃3吨~5吨的食物,我可以两个星期不吃东西。
我最擅长“打伏击”。
只要有猎物,我便以每小时70千米的速度向猎物冲去。
这时即使猎物长了翅膀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2.自由阅读思考,同桌讨论:两个片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全班交流。
相同点:都通过名称、分布地区、外形、生活习性等几个方面来介绍动物……不同点:《家兔》采用第三人称;《大白鲨》采用第一人称,生动、亲切,吸引读者……4.教师总结:(1)可以用第三人称,从饲养员的角度介绍。
(2)可以用第一人称,从大熊猫的角度介绍。
板块二总结要求,指导写作1.在写作之前明确习作要求:(1)解答以上问题要注意先后顺序。
2024年国宝——大熊猫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自然科学》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珍稀动物》中的第二课时,详细内容为“2024年国宝——大熊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外貌特征、分布区域以及保护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大熊猫的基本生活习性、外貌特征、分布区域和保护意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自然科学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熊猫的喜爱,增强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意义。
教学重点:大熊猫的外貌特征、分布区域和保护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熊猫图片、视频资料、教学课件。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大熊猫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展示大熊猫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大熊猫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
(2)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大熊猫的分布区域、保护意义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如果你是大熊猫,你会怎么保护自己?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大熊猫主要生活在哪些地区?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七、板书设计1. 大熊猫外貌特征:黑白相间,圆脸,短腿,大眼睛生活习性:以竹子为主食,喜欢独居,昼伏夜出分布区域:四川、陕西、甘肃、青海等地保护意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珍稀物种2. 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人们保护意识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大熊猫知多少?请你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手抄报的形式,介绍大熊猫。
2. 答案:(1)大熊猫的外貌特征:黑白相间,圆脸,短腿,大眼睛。
(2)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以竹子为主食,喜欢独居,昼伏夜出。
(3)大熊猫的分布区域:四川、陕西、甘肃、青海等地。
(4)大熊猫的保护意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珍稀物种。
17、国宝——大熊猫
: 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
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
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
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
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
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
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
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
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
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
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
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
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
(大熊猫)第二课时《大熊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执教者:张晓文设计理念:利用学生喜爱大熊猫心理特点,鼓励他们自学,培养其独立自主思考习惯,提高其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1、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理解句子意思,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大熊猫外形特征和它生活习性。
3、教育学生爱护大熊猫。
教学用具:课文挂图录像教学方法:角色表演交流讨论教学过程:一、观看录像,初步认识大熊猫。
1、播放有关大熊猫录像片。
2、指名说说看见了什么?让所有学生都大胆发言。
二、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大熊猫。
1、教师领读课文。
2、指导学生自己读课文。
3、指名个别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深入了解大熊猫。
1、出示教学挂图,通过看挂图学习大熊猫样子。
教师让学生说出挂图上有什么?再根据学生说,教师再指句子,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
2、利用角色表演理解第二自然段意思。
(1)师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让学生都想象自己是一只大熊猫,教师边读课文边让学生表演。
(指导学生表演好:爬上爬下用爪子抱着脑袋呼呼地睡大觉睁开眼睛睡醒了摆动着走来走去)(3)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师问:大熊猫最喜爱吃什么?学生齐回答。
再指图让学生看大熊猫吃竹子样子。
四、课堂检测。
1、教师出示问题:大熊猫是什么样子?大熊猫小时候和长大以后有什么不同?大熊猫爱吃什么?学生自读问题,思考题意。
2、指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
3、让同座位两个同学交流、讨论,教师指导。
4、指导学生自己写出答句,教师个别讲析。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大熊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大熊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教案示例教学重点:1、学会声母“Y、W”,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I、WU、YU”.3、学习“Y、W”和单韵母拼成音节。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大熊猫1、请大家猜一个谜语“像猫不是猫,眼被黑圈包,竹叶是粮食,珍贵又稀少。
”(大熊猫)板书课题大熊猫,师随机板书。
2、你们看到过大熊猫吗?说说你看到的大熊猫。
3、PPT图片展示:配文解说,激发兴趣: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带来了一只大熊猫,他就是大熊猫康康,(康康和小朋友打招呼)说起这只大熊猫,一段有趣的故事。
瞧,这就是我和我的哥哥,我们刚生下来没几天,体重只有100多克。
渐渐地,我长大了,整天在妈妈身边撒娇。
等我再长大一些,伺养员叔叔就把我送到了幼儿园,我在这里坐木马、摇来摇去的真舒服,我还认识了许多小伙伴,大家一起做游戏,爬树,可开心了。
哇,这是我最喜欢吃的竹叶,嗯,竹叶可真香!我还喜欢吃蛋糕,那又香又甜的味道让我现在想起来都直流口水。
4、喜欢和大熊猫做朋友吗?(喜欢)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熟悉这个朋友的样子吧!二、1、大熊猫的样子在课文中有详细的描写,找一找在哪里?PPT 出示第二自然段2、全班自由读文,出示自读提示:(1)遇到不会的字拼拼音,(2)读课文时不添字不漏字。
,师相机板书:样子。
请一个孩子读,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3、全班齐读2自然段,说说你读到的大熊猫的样子。
(1)大熊猫的身子胖乎乎的,尾巴很短,皮毛很光滑。
师:“胖乎乎”读得好,(出示生字卡片),请你教大家读一读。
你会用什么办法记住“胖”字,胖的反义词是瘦。
“师:我从“胖乎乎”这个词听出来了可爱,指导读。
这么胖乎乎的可爱的大熊猫尾巴却很短。
(2)生:尾巴短。
认读生字卡片“短”,生练读,找出反义词“长”(长颈鹿的脖子)(3)我们来看看康康的头和身子是白的,四肢是黑的。
师:(出示生字卡片)强调“四肢”的平翘舌发音,练读。
用看偏旁猜字义的方法记住“肢”(4)生:头上长着一对毛茸茸的黑耳朵,还有两个圆圆的黑眼圈。
出示“耳”,字,独体字和组词。
练读,教读。
(5)、喜欢大熊猫吗?把它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7)出示填空的课件。
(送词语宝宝回家的游戏)(8)师:观察“毛茸茸”和“胖乎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总结ABB 的词。
《国宝——大熊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国宝——大熊猫》是一篇介绍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科普说明文,其语言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这样就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鉴于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因此,在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联系文本,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大熊猫的形态、习性等方面特点,教师适当的加以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关爱、保护动物的热情,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并能积极开展一些保护动物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大熊猫的有关知识,感受到大熊猫的珍奇、可爱。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生动形象而准确的说明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由此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品味文章生动形象而准确的说明语言。
四、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感情较为丰富,好奇心强,表现欲强,极愿了解一些可爱的小动物,这是能学好本课的优势之一。
学生初始阅读的兴趣十分浓厚,而且由于文章通俗易懂,通过自学完全能够掌握大熊猫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
但是初一学生的学习也往往停留于此,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如果没有新的任务驱动,学生在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准确,这篇文章蕴涵了哪些情感因子等方面不会进行深入追索。
因此,还需要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启发和点拨,以求拨云见日。
五、教学工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福娃,福娃的名字取自“北京欢迎你”。
福娃晶晶的原型是一只大熊猫,通过上节课的预习,为什么大熊猫可以担当如此重任来传递中国人民的情谊?(二)知识梳理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对本节课的课堂环节进行梳理(三)课前热身:“熊猫知识”竞答对上节课预习情况进行检查。
①大熊猫的学名叫什么?②大熊猫分布在哪些地方?那些地方的环境怎样?③大熊猫的饮食习惯是怎样的?这种饮食习惯是怎样形成的呢?④成年大熊猫每天吃多少竹子?⑤大熊猫通常在哪些范围内活动?由此可见,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什么关系很大?⑥大熊猫冬眠吗?⑦大熊猫有固定巢穴吗?⑧大熊猫是群居动物吗?⑨大熊猫的繁殖情况是怎么样的?⑩ 大熊猫在地球上生存了多少年了?(四)初级挑战:课文减肥1、浏览全篇,找出可以删掉的段落。
三和中学新授课教学案初一年级语文,编制:陈烨,新授时间:2010年月日,授课:
课堂检测
2010年月日星期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得分_____
国宝——大熊猫2
一.回答问题.
1文题中“大熊猫”点明,“国宝”强调了大熊猫的地位和价值,为什么这样称呼?(6分)2.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大熊猫的珍贵?(6分)
3.你还知道有哪些濒危动物,请列举三例。
(6分)
4.读下段文字,完成练习:(8分)
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是自然之美;忧国忧民,兴利除弊,是社会之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是艺术之美。
但是,如果你缺少发现美这一种特殊的能力,没审美的眼睛,没有审美的耳朵,没有审美的感觉,那么,(),(),()。
作为一个中学生,你捧起语文课本,也难以发现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气象万千的自然美、异彩纷呈的社会美和琳琅满目的艺术美。
(1)选出填入文中括号处排列最恰当的一组句子()
①你谛听“春江花月夜”只会莫知其然
②你置身苏州园林也难以领略其中的佳妙
③你面对“断臂维纳斯”只能瞠目而视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③
初一年级语文学科课外作业训练
(国宝——大熊猫共2教时第2教时)
2010年月日星期班级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家长______得分_____
阅读理解
苏州船菜
周龙兴
①船菜,是水乡苏州特有的一种筵席餐,名曰“船莱”,顾名思又是在船上制作,又在船上享用的。
苏州船菜兼旅游与美食的双重特色,在苏州的烹饪史上独树一帜。
②“吴中食单之美,船中居胜”,这是清西溪人在《吴门画舫录》一书中所云。
据记载,早在2500年以前的春秋时期就出现了船菜,传说当年吴王阖闾船行江上,举行宴饮,将吃剩下的残余脍鱼,倾入江中,化成今日的银鱼,这就是有关船菜的最早趣闻,古人沈朝初在《忆江南》中也留下了赞美船菜的诗句:“苏州好,载酒卷艄船,几上博山香橼细,筵前冰碗五侯鲜,稳坐到山前。
”
③明清时期,苏州的船菜比较盛行。
古城苏州六门环水,大艑小舫,蚁集鱼贯。
据顾禄的《桐桥倚棹录》记载:当时虎丘游船有市有会:清明、七月半、十月朝为三节会;春为牡丹市,秋为木樨市,夏为乘凉市。
人们追求旅游与美食两大乐趣。
供宴饮游赏的船较宽,大的可容
3席,小的可摆两桌;船舱有灶,酒茗肴馔,任客所择,而且对顾客实行“先期折柬”的预约办法,服务十分周到。
在不大的艄舱中,爆炒燎煮,炸熘烩焖,真难为那些多娇的船娘们,但船娘们也确会因地制宜,船菜不贵在多,而贵在精细。
在一般情况下,一席船菜要分3个时辰吃,正合今日的一日三餐制,主宾们初到船上时,先飨以点心,午餐则飨以全餐的一小部分,而晚餐却飨以全餐的一大部分。
船菜的品目有:蜜汁火方、五香乳鸽、翡翠蟹斗、田螺塞肉、苏扇核菜、和合二鲜等,及靠水吃水的鱼虾蟹鳗之类,而且在船上可以活捉活杀现烹。
因而,船菜的味道更加鲜美。
船菜的价格从来没有明码标价的,坐一天船,吃一席菜以及各种犒赏花费等都包括在内,任凭宴饮者赏赐。
吝者至少给上80元,豪者可给百余元,远远超过应得的钱,真乃“此时无价胜有价”。
在长期的船菜发展中,苏州船菜已形成了以炖、焖、煨、焐这些火候著称的名菜,并且大部分以清淡为主,成为今日苏州菜系中主要的烹饪方法,有的成了姑苏名菜佳肴。
④集旅游、美食于一体的苏州船菜,在我国的烹饪史上独树一帜。
来水乡苏州旅游的人们,在观赏湖光山色之余,还可以在船上尽情地享用那些当地名肴,给人们平添了极大的乐趣。
时至今日,苏州仍有船菜供应游客,使人们在“舟行明镜中”时,能边游边品尝美味。
而苏州城里的各大菜馆,亦已将富有吴文化色彩的船菜,引入了地方特色风味菜中,使得船菜不仅仅只是舟船而独有的了。
1.苏州船菜的最显著特色是,体现了浓郁的吴文化色彩。
(3分)
2.说说下列引用对文章表达所起的作用。
(3分)
①清西溪人《吴门画舫录》中“吴中食单之美,船中居胜”。
②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将宴饮后所剩脍鱼倾入江中,化成今日的银鱼。
③顾禄的《桐桥倚棹录》中记载:当时虎丘的游船有市有会……
3.阅读文章第③段,完成下列练习。
①交待苏州船菜盛行的地理条件的句子是。
(2分)
②苏州船菜的做工,并且讲究;其味道,大部分以为主。
③这一节的具体说明体现了第①段中哪一句所说的内容?
④“此时无价胜有价”之句脱胎于白居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它在文中的具体意思是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第①段中“苏州船菜兼旅游与美食的双重特色,在苏州的烹饪史上独树一帜”,第④段中“集旅游、美食于一体的苏州船菜,在我国的烹饪史上独树一帜”,这二句在表达的内容上有何不同?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本文的层次十分清晰,可分为三层,请用竖线在下列小节号前标明。
(2分)
①②③④
9.兼旅游与美食的双重特色。
10.①赞美苏州船菜的最妙最好;②写苏州船菜的最早趣闻;③写人们追求旅游与美食两大乐趣。
11.①古城苏州六门环水,大艑小舫,蚁集鱼贯②精细、活捉活杀现烹其味道、更加鲜美、清淡。
③船菜,是水乡苏州特有的一种筵席餐,名曰“船莱”,顾名思又是在船上制作,又在船上享用的。
④船菜的价格从来没有明码标价的、暗写人们在追求旅游与美食的乐趣,凭心情给付。
12.从略13.①/ ②③/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