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70.71 KB
- 文档页数:2
针刺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作者:许琬茹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9年第01期【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手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椎体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用针刺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针刺;手法治疗【中图分类号】R246.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0093-03椎动脉型颈椎病为临床伤发病率较高的一种颈椎病类型,该病的发生多与颈椎及其周围结构退变有关[1]。
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工作压力的增大,该病也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2];以往临床上通常将手术作为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式,但其创伤性较大,近些年来,临床上逐渐将中医疗法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中。
中医认为,该病属于“眩晕”、“痹证”、“头痛”范畴,属本虚标实证,临床上通常将疏通经络、补虚泄实、调理阴阳作为治疗该病的关键。
笔者采用针刺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进行研究,患者就诊时间均为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患者均知晓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均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診断标准[2],患者均意识清醒可配合研究,且患者均对本研究耐受。
排除不愿参与研究者;排除中途退出研究者;排除对本研究不耐受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针刺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一、资料与方法1.1 人员选择我们选取了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并且愿意接受针刺联合手法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在45岁至65岁之间。
患者病程在6个月至2年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痛、头晕、头痛等症状。
1.2 治疗方法针刺联合手法治疗采取了穴位刺激和推拿按摩相结合的综合疗法。
首先在患者出现症状的相关穴位如风池、肩井、睛明等进行经络穴位针刺治疗,然后结合推拿按摩疗法对颈椎周围肌肉进行放松和舒展。
每次治疗持续30分钟,每周3次,连续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在治疗前后,我们对患者的颈椎痛、头晕、头痛等症状进行了评估。
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症状进行了量化评估,同时观察并记录了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
二、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30例患者的颈椎痛、头晕、头痛等症状明显好转。
具体表现为治疗后VAS评分明显降低,且无不良反应出现。
其中疗效显著的有24例,疗效一般的有4例,疗效欠佳的有2例。
总有效率达到93.3%。
三、讨论针刺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明显,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治疗效果呢?我们认为这是因为针刺联合手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舒缓颈椎周围肌肉的紧张,改善颈椎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颈椎神经受压,从而改善颈椎病变带来的不适症状。
针刺联合手法还可以促进患者的全身放松,缓解因情绪、睡眠等因素引起的颈椎病症状。
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来说,针刺联合手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四、结论本次临床观察结果显示,针刺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颈椎痛、头晕、头痛等症状,且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
我们认为针刺联合手法可以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们的样本量较小,研究结果还需要进一步在更大的样本量下进行验证,以更加客观地评估针刺联合手法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
法舒地尔注射液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慕昊【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年(卷),期】2022(20)10【摘要】目的:探讨法舒地尔注射液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环县木钵镇卫生院收治的12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n=62)进行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研究组(n=62)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颈椎牵引治疗。
比较两组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生活质量、治疗效果及炎性因子。
结果:治疗后,两组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LVA)血流速度均明显加快,且研究组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水平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5%、98.4%,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法舒地尔注射液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效果理想,可提升患者血流速度,降低血液流变学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因此,法舒地尔注射液联合颈椎牵引治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值得广泛应用。
【总页数】5页(P44-48)【关键词】法舒地尔;颈椎牵引;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液黏度;炎性反应【作者】慕昊【作者单位】环县木钵镇卫生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相关文献】1.法舒地尔注射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2.加味葛根汤联合颈椎牵引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研究3.红花注射液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桂枝加葛根汤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观察5.牵引联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观察袁忠治李继云汤晨逢杨昀焯刘刚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9年7月第3卷第7 期【摘要】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骨科住院和门诊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52例,平均年龄47岁。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
给对照组患者颈椎牵引、颈部理疗和功能锻炼,将丹参20 lIll溶于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脉点滴,1次/d,连用10 d。
给治疗组患者除对照组所用治疗措施外,另加前列地尔注射液10斗g溶于5%葡萄糖液250 ml缓慢静脉点滴,1次/d,连用10 d。
用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价。
治疗组或对照组组内作治疗前后自身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作治疗后对比。
结果治疗组或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功能状态和心理功能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在功能状态和心理功能两方面均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明显短期疗效。
【关键词】前列地尔;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CSA)是由于椎动脉受多凶素引起的供血不足所产生、以眩晕和头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组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和劳动方式的改变,本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往的治疗常采用推拿、牵引、理疗等,疗效不尽人意。
前列地尔注射液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血管扩张剂,能改善大脑血供。
笔者从2003年8月至2009年2月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骨科住院和门诊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52例。
男22例,女30例;年龄35—69岁,平均47岁;病程半年~8年,平均5年。
其中症状有头痛、耳鸣、眼花等,影像学检查有颈椎骨质增牛、肥大、变性,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或横突孔狭窄。
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1-05-25T02:39:53.200Z 来源:《航空军医》2021年3期作者:刘健[导读] 目的探讨分析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方法从2019年7月~2020年10月于本所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选取88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抽签结果,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4例,分别采取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牵引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
刘健(哈尔滨市盲人中医按摩学会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方法从2019年7月~2020年10月于本所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选取88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抽签结果,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4例,分别采取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牵引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时,推拿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在颈椎病类型中,椎动脉型颈椎病比较常见,分析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椎动脉痉挛或受压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
现阶段,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时,药物、牵引以及推拿手法治疗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将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至最佳。
其中,推拿手法在中医外治方法中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不仅可以使患者局部肌肉紧张有所缓解,而且对于筋脉舒展和血液循环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组主要包括20例男性患者和24例女性患者,最低年龄为30岁,最高年龄为70岁,平均年龄为(50.38±5.87)岁。
对照组主要包括19例男性患者和25例女性患者,最低年龄为29岁,最高年龄为70岁,平均年龄为(50.27±5.39)岁。
在性别、年龄等信息上,两组患者情况相似,可以进行比较(P>0.05)。
法舒地尔注射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王丽平;廖彬;徐沙丽【期刊名称】《中国康复》【年(卷),期】2015(30)2【摘要】目的::观察法舒地尔注射液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0例分为3组各40例。
药物组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牵引组应用颈椎牵引疗法,联合组联合以上2种方法治疗。
结果:治疗2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及牵引组(97.5%、77.5%、75.0%。
P <0.05),药物组与牵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左、右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5),且联合组更高于药物组及牵引组(P <0.05);血液粘稠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联合组更低于药物组及牵引组(P <0.05);药物组与牵引组各项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法舒地尔注射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液粘稠度。
【总页数】2页(P126-127)【作者】王丽平;廖彬;徐沙丽【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神经内科,武汉43000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神经内科,武汉43000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神经内科,武汉4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9;R681.55【相关文献】1.红花注射液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穴位注射臭氧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3.龙氏治脊疗法联合天麻葛根汤、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4.复方当归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5.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结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北京北亚骨科医院102445【摘要】目的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善。
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为我院在2019年4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采用平衡法将其分成两组,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46例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采用常规针灸手段进行治疗的患者设定为常规A组;在常规针灸治疗基础上,对患者结合推拿手法进行治疗的患者,设定为实验B组。
对比分析AB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善等相关数据,并将其作为此次研究价值体现的判定标准。
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各项数据对比差异化明显,实验B组均优于常规A组(P<0.05),实验数据有价值体现。
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医针灸结合推拿手法,其疗效明显且安全性高,对于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其身体康复,均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且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大幅提升,倡导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中医针灸;推拿手法;颈椎病患者;椎动脉型;血流动力学;中医证候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电脑手机的大量应用,近年来颈椎病患者逐渐增多且临床较常见,并且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祛风除湿、调理气血等功能,对于治疗颈椎病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
其中中医针灸结合推拿手法对此类疾病的医治效果在临床较为理想,即是我们本次研究的课题,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参与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为我院在2019年4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采用平衡法将其分成两组,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46例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采用常规针灸手段进行治疗的患者设定为A组,即常规组;在常规针灸治疗基础上,对患者结合推拿手法进行治疗的患者,设定为B组,即实验组。
常规A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在32-67岁范围内,均值(53.86±5.67)岁;实验B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在31-67岁范围内,均值(52.57±4.92)岁。
手法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目的观察手法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5月间入院进行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内容包括颈椎牵引、理疗与药物治疗,研究组实施手法联合法舒地尔进行进行治疗,制定四个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治疗后情况进行统计、评价。
结果对照组中治愈患者6例,显效患者22例,有效患者9例,无效患者10例,总有效率为78.72%;研究组中治愈患者18例,显效患者19例,有效患者7例,无效患者3例,总有效率为93.61%。
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手法治疗在颈椎病临床治疗中应用前景良好,对于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法治疗;法舒地尔;效果观察随着社会发展,不良生活姿势以及习惯造成的颈椎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带给广大患者许多生活障碍和生理痛苦。
椎动脉型颈椎病在颈椎病发病率中所占比例逐年升高,其发作主要是由于钩椎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到了椎动脉,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致使患者经常出现颈部疼痛、头晕头痛、黑朦、视物模糊、眼睛乏力、呕吐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现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5月间入院进行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的患者94例,对其进行手法联合法舒地尔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现将临床报告整理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材料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5月间入院进行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的患者9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标准。
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31-65岁,平均(42.17±4.33)岁,病程9-157个月不等,平均(78.3±8.24)个月。
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患者,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内容包括颈椎牵引、理疗与药物治疗,研究组实施手法联合法舒地尔进行进行治疗。
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目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中针刺、推拿方法联合应用下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收集医院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8例,随机分组,给予单一推拿治疗、推拿与针刺配合治疗的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
结果治疗效果评价观察,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2.3%,与对照组74.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PSV、TMFV、PI等指标治疗前组间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均较为明显,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推拿手法的同时配合针刺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标签:椎动脉型颈椎病;推拿手法;针刺;疗效作为颈椎病常见疾病类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因颈椎退化所致对椎动脉产生刺激,出现血供异常、交感神经损伤等问题,发病部位疼痛,且伴有眩晕、生活能力受限等症状,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方法以推拿、针灸等方式为主,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将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中推拿、针刺联合应用下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医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且给予影像学检查,均确诊疾病类型;②患者均无脑动脉硬化或神经官能症所致眩晕表现,无器质性病变情况,且无推拿或针灸禁忌症问题;③患者知情同意本次研究。
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
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5±4.0)岁,平均病程(4.5±1.2)年;观察组平均年龄(58.0±4.2)岁,平均病程(4.8±1.0)年,男22例、女17例。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8例
邓雪融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09(017)011
【摘要】@@ 椎动脉型颈椎病又称颈源性眩晕、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动脉缺血综合征、缺血性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类型.是由于颈部因各种急慢性损伤或颈椎退变导致颈椎稳定失调而产生的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错缝、错位.【总页数】1页(P14)
【作者】邓雪融
【作者单位】四川省旺苍县中医院,628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研究 [J], 孙昕英
2.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J], 李业
3.传统针灸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J], 林佳;宁晓军;王蓉;叶巧仪
4.针刀加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32例 [J], 于金龙;刘江涛
5.葛酮通络胶囊联合李氏"揉筋正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 [J], 王兵;赖忠涛;赵永华;李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关键词:针灸推拿;颈椎旋转定位扳法;康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随之当前日常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们在转变既有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养成了很多不良生活习惯,特别是手机和电脑的高频率使用,导致颈椎腰椎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年轻化发展趋势[1]。
40~60岁的眩晕患者中约48.9%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性眩晕[2],椎动脉型颈椎病性眩晕的预防和治疗也成了临床研究的重点。
患者出现眩晕、恶心、呕吐、颈背疼痛、还伴有上肢无力麻木、脚踩棉花感;甚至伴随轻度脑梗死、视物模糊等症状,且预后较差。
重度椎动脉型颈椎病性眩晕发展为脑梗死的概率为35%~5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西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性眩晕的药物主要有尼莫地平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由于药物疗效差,且副作用较大,已经被限制使用。
临床上也根据病症采取颈椎牵引器固定治疗,中医则主要采用中药联合针灸治疗。
上述方法虽然可发挥一定效果,但患者仍然存在较高复发率[3]。
对此,本文详细论述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治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及李博士中医诊2019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15例。
常规组中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33-65岁,平均年龄(50.4±14.2)岁,病程3个月-3年。
观察组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50.2±14.5)岁,病程2个月-3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
1.1.方法常规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取:风池、风府、哑门、天髎、大椎、颈夹脊、神门、太冲、阿是穴等穴位,采用辨证论治的取穴方法选穴针刺,平补平泻,但对于风池和颈夹脊按照患者症状体征进行补泻手法的调整。
卧位定点整复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2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以卧位定点整复手法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传统推拿、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卧位定点整复手法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72.2%,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治愈率为47.2%,总有效率为86.1%。
结论:卧位定点整复手法治疗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更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卧位定点整复;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075-02椎动脉型颈椎病是脊柱专科常见病与多发病,多由椎动脉受压迫或刺激,引起椎基底循环障碍而出现头痛、眩晕、恶心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该病发作多急剧急,因而在临床工作实践中,有的医生遇到此类患者时,往往多考虑内科疾患或五官科疾患等,而忽视了颈椎疾患。
自2009年5月~2011年11月,本科室采用卧位定点整复手法为主的综合疗法,对此病症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本科室门诊患者72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33例,年龄在30-60岁之间,平均年龄51±8.35岁,病程在3天-9个月之间,平均病程(5.35±1.27)个月,按简单随机法分为2组。
2组在年龄、性别和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可比性。
1.2 诊断依据按《全国中医诊疗技术标准规范与中医院(科)工作政策法规全书》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依据: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多发于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
x线检查: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
ct检查: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
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
1.3 排除标准美尼尔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症,体位性低血压,脑血管意外,小脑肿瘤,相关中医按摩手法禁忌证及不能与医生合作者。
手法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6例疗效分析刘仿林;赖流番【摘要】目的观察推拿手法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推拿手法配合针刺交替进行治疗,每2天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愈55例,好转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1%.结论推拿手法配合针刺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安全、有效的理想方法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0(016)014【总页数】2页(P2230-2231)【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推拿手法;针剌疗法【作者】刘仿林;赖流番【作者单位】翁源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翁源,512600;翁源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翁源,512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4.1;R245.31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的一个分型,又称为颈性眩晕,临床表现以眩晕、头痛、视物模糊,或突然摔倒、心悸、恶心、呕吐、颈部功能活动受限、颈部活动时症状加重等为特点。
根椐颈椎生理及病理特点,从2005年10月至2009年8月,我科采用推拿手法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76例,均为2005年10月至2009年8月来自翁源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住院或门诊患者。
其中男40例,女36例,年龄23~86岁,平均54.5岁,病程2 d至10年。
头痛16例,耳鸣、耳聋10例,颈肩痛45例,枕区痛20例,上肢麻痛18例。
有25例曾使用血管扩张药治疗,30例曾用按摩手法治疗,50例曾做颈椎牵引,15例曾用针灸治疗,45例曾内服中药。
X线表现寰枢、寰齿关节不对称10例,颈椎生理弯曲变直35例,反张12例,棘突偏歪13例,椎体骨质增生53例,椎间隙变窄C4~5 15例,C5~6 11例,C6~713例。
项韧带钙化15例,有18例经颅多普勒检查有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评价王研【摘要】目的讨论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130例,入院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9月,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比较,每组65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推拿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独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83.08%,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12.3%(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灸联合推拿的方式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加速症状的缓解,进而改善患者颈椎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保证患者健康,临床意义较为深远,值得推广和使用.【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8(009)010【总页数】3页(P97-99)【关键词】针灸;推拿;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中医【作者】王研【作者单位】长春市中医院推拿科,吉林长春 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4.9颈椎病是临床中常见疾病,常见的类型有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脊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等,而椎动脉型颈椎病现如今的发生率较高,导致该疾病的发生因素为外界刺激或者基底动脉供血异常[1],该疾病的多发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当患者患有该疾病时,会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情况,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并且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该疾病也朝着年轻化发展,所以有效的治疗措施是保证患者健康的关键[2],此次研究旨在分析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为此特选择130例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式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为颈动脉型颈椎病,研究对象为130例,门诊收治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9月,上述患者的年龄跨度在33~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83±2.49)岁,男性和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75例、57例,所有患者均同意此次研究,排除既往颈椎手术史的患者,同时上述患者均无精神障碍。
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毛丽娟【摘要】目的研究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长垣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CSA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针灸治疗,观察组予以针灸+推拿手法治疗;治疗前后统计对比两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椎基底动脉(VBA)平均血流速度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VA、RVA、VBA 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上升,且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CSA患者,可明显改善其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提高其生活质量.【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8(027)001【总页数】2页(P95-96)【关键词】推拿手法;针灸;椎动脉型颈椎病【作者】毛丽娟【作者单位】长垣县中医医院针灸科河南新乡 453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5颈椎病是由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等一系列病理性改变压迫或刺激邻近脊髓、椎动脉、颈部交感神经等,致使患者出现颈椎疼痛、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的疾病类型。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the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颈椎病分型之一,以头痛症状为主,可伴有眩晕、听视力减退等[1]。
据统计,我国颈椎病发病率为3.9%~17.5%,且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2]。
针灸推拿是我国中医的精髓,历史悠久。
本研究选取86例CSA患者,分组研究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对CSA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长垣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CSA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CSA诊断标准[3],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