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国际风险投资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204.00 KB
- 文档页数:27
一单项选择1.()体现了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的对称性。
A.剩余股利政策B.固定股利政策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D.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2.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是指()。
A.将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从盈余中留用,然后将剩余的盈余作为股利予以分配B.将每年发放的股利固定在一固定的水平上并在较长时间内不变,只有盈余显著增长时才提高股利发放额C.公司确定一个股利占盈余的比例,长期按此比例支付股利的政策D.公司一般情况下支付一固定的数额较低的股利,盈余多的年份发放额外股利3.公司采取剩余股利政策分配利润的根本理由,在于()。
A.使公司的利润分配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B.降低综合资金成本C.稳定对股东的利润分配额 D.使对股东的利润分配与公司的盈余紧密配合4.比较而言,()的股利政策使公司在股利发放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A.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 B.剩余股利 C.固定股利支付率D.稳定5.发放股票股利的结果是()。
A.企业资产增加 B.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C.企业所有者权益内部结构调整 D.企业筹资规模增加6.按照剩余股利政策,假定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为5:3(权益:负债),明年计划投资600万元,今年年末股利分配时,应从税后净利中保留()用于投资需要。
A 360B 60C 375D 1807.发行股票股利后,股票的市价将()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 可能出现前面的任何一种情况8.当公司的盈余和现金都不稳定时,对股东和企业都有利的股利分配政策是()A 剩余股利政策B 固定或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C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D 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9.发放股票股利,不会产生影响的是()A.引起每股盈余下降B.使公司留存大量现金C.股东权益各项目的比例发生变化D.股票价格下跌10.股利决策涉及面很广,其中最主要的是确定(),它会影响公司的报酬率和风险。
A.股利支付日期B.股利支付方式C.股利支付比率D.股利政策确定11.财产股利是以现金以外的资产支付的股利,主要以公司拥有的其他企业的()作为股利支付给鼓动。
跨国公司汇率风险管理案例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贸易与投资的日益加深,许多跨国公司面临着汇率风险的挑战。
随着汇率波动的不断出现,跨国公司的金融风险不断增加。
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汇率风险,成为跨国公司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选择一个跨国公司汇率风险管理案例,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案例背景作为全球大型跨国公司之一,英国食品制造商Baxters Foods Group在全球多国拥有业务地点。
从1972年到1994年,它的经营业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在1994年的一场“货币风暴”中,泰铢贬值引发了国际货币市场的剧烈波动,Baxters Foods Group也因此遭受了重大的汇率风险损失。
Baxters Foods Group汇率风险管理案例,成为了跨国公司管理汇率风险的经典案例之一。
案例分析Baxters Foods Group是英国的一家食品制造商,并在多个国家拥有经营实体。
因此,它需要进行多种货币的跨境寄售。
在1990年代初期的全球化进程中,全球货币市场非常动荡,兑换率波动非常频繁。
尤其是在1994年泰国货币危机中,国际货币市场产生了剧烈波动,导致Baxters Foods Group在泰国市场面临巨大的汇率风险。
由于该公司向泰国出口商品,且泰铢大幅贬值,其原来的出口收入不能为其英国的生产和销售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这导致了该公司严重的财务困境。
此外,Baxters Foods Group的全球化经营策略导致其需要进行复杂的货币管理工作。
它必须在多种货币中计算其成本和收入,进行汇率风险管理,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但是,它没有有效的货币风险管理工具,也没有得到充分的汇率信息。
针对具体问题,该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1.建立有效的货币管理体系:Baxters Foods Group反思了其汇率风险管理失误的原因,认识到了货币管理问题的重要性。
为此,公司招聘了专业的国际货币管理人员,并建立了一个更为有效的货币管理体系。
企业外汇风险案例企业外汇风险是指企业在国际贸易和投资过程中所面临的外汇汇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由于国际间的货币汇率是浮动的,企业在进行跨国交易时,汇率波动可能会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或收入减少,从而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造成影响。
以下是10个企业外汇风险的案例。
1. 汇率波动导致进口成本增加:一家中国企业从美国进口原材料,由于人民币贬值,其所需支付的美元成本增加,导致企业利润下降。
2. 汇率波动影响出口收益:一家德国企业向中国出口产品,由于人民币升值,其所获得的欧元收益减少,导致企业的出口业绩下滑。
3. 外汇风险影响投资回报率:一家日本企业在美国设立子公司进行投资,由于日元升值,其从美国子公司所获得的利润转换成日元后减少,降低了投资回报率。
4. 汇率波动导致债务成本增加:一家英国企业发行美元债券,由于英镑贬值,其所需支付的英镑本金和利息增加,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负担。
5. 汇率波动影响海外子公司盈利:一家法国企业在巴西设立子公司,由于巴西雷亚尔贬值,其子公司的利润转换成欧元后减少,影响了企业整体盈利能力。
6. 外汇波动导致合同成本增加:一家澳大利亚企业与加拿大企业签订了货物采购合同,由于澳元贬值,其所需支付的加元成本增加,增加了企业的采购成本。
7. 汇率波动影响国际投资组合价值:一家投资公司持有多个国家的股票和债券,由于汇率波动,其投资组合的价值会发生变化,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收益。
8. 外汇风险导致资金流动困难:一家印度企业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基地,由于人民币贬值,其从中国的子公司获得的资金转移回印度变得困难,影响了企业的资金运作。
9. 汇率波动影响国际合作伙伴关系:一家墨西哥企业与美国企业合作进行产品研发,由于墨西哥比索贬值,其所需支付的美元费用增加,可能导致合作伙伴关系破裂。
10. 外汇波动导致财务报表波动:一家韩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产品,由于韩元升值,其财务报表中的销售额和利润会发生波动,影响了企业的财务分析和决策。
商业保险在企业海外项目风险管理与国际承包商保障中的应用案例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业务拓展至海外市场。
然而,海外项目的风险管理和国际承包商的保障成为他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商业保险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说明商业保险在企业海外项目风险管理与国际承包商保障中的应用。
首先,商业保险在企业海外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财产损失的风险。
以一家建筑公司在海外承包项目为例,该公司在完成项目前购买了全险,包括工程一切险、建筑财产损失险等。
然而,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遭受了飓风的袭击,导致项目工程停滞,损失了大量财产。
由于购买了全险,该公司可以及时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获得相应的赔偿,从而降低了财产损失的风险。
其次,商业保险在企业海外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还有助于降低人员伤害的风险。
一家高科技企业将研发中心迁至海外,并派遣了大量员工前往新项目。
为了确保员工的安全,该企业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费用补偿保险。
不幸的是,一个员工在进行研发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意外事故,导致了严重的人身伤害。
由于购买了相应的保险,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及时的医疗和赔偿,并为企业员工在海外工作提供更全面的保障,降低了人员伤害的风险。
此外,商业保险在国际承包商保障中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许多企业选择与国际承包商合作,以帮助实施海外项目。
然而,在合作过程中,因承包商未能按时交付或出现其他问题,使项目无法按计划进行。
在这种情况下,与国际承包商签订合同时购买了业务中断保险和延误费用险的企业,可以获得相应的赔偿,从而减小了合作风险对项目进度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最后,商业保险在应对海外项目政治风险的保障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某企业投资一家海外公司,并购买了政治风险保险。
然而,在合作初期,该国政权发生变动,对外资企业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使得该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困难。
由于购买了政治风险保险,该企业可以享受相应的保险赔偿,帮助其渡过难关,并保护了投资回报。
中国国内风险投资案例中国风险投资业开始于80年代,被称为创业投资。
1985年1月11日,中国第一家专营新技术风险投资的全国性金融企业--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在北京成立。
该公司跟后来成立的北京太平洋优联技术创业有限公司、清华永新高科技投资控股公司等数家风险投资公司为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984年工商银行率先开办科技开发贷款业务。
此后,银行业的贷款业务迅速增长,1994年为80亿元人民币。
除了从事科技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以外,1992年沈阳市率先成立了科技风险开发投资基金,该基金还采用了入股分红方式的投资业务。
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还创办了"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开展了对高新技术成果进行工业性实验的担保业务。
内地改革开放後,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创始人、董事长麦戈文率先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合作出版事业的西方人。
近年来,国际数据集团已先後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地,设立了总投资1亿美元的4家技术创业基金,曾对包括搜狐等4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作出投资。
现在,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服务公司,业务遍及新闻出版、研究咨询、会议展览服务、教育培训、风险投资等多方面。
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公司决定在未来7年内斥资10亿美元,在华发展风险投资基金,扶持高科技企业发展。
1998年10月27日上午,该公司与国家科学技术部在京签署了有关的合作备忘录。
根据这份备忘录,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公司(IDG)将主要扶持350个中国的中小型高技术企业,并利用它自己在世界技术信息产业及风险创业投资管理方面的资源和经验,为有关中国企业提供市场分析、项目评估、科技产品开发和创业投资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1994年,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集团属下的太平洋风险投资基金出资100万元人民币(下同),北京科委下属的北京太平洋优联风险技术创业有限公司出资100万元,先锋公司出资200万(含100万元无形资产),共计400万元的注册资本成立了面向游戏软件市场的北京前导软件公司,并开始代理及开发游戏软件。
国际合作失败的案例中航油:投资期货,折戟沉沙2004年底,曾被中国企业捧为“走出去”战略棋盘上过河尖兵的中国航油股份有限公司,因总经理陈久霖在石油期权和期货投机中判断失误,累积超过 5.5亿美元的亏损,并于2004年11月30日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点评:中航油“折戟沉沙”的惨痛教训:第一,跨国经营必须要建立内控和相互制衡的风险控制机制。
第二,企业必须重视对现金流量的监控和审核。
三,要正确认识道德风险。
中投公司:投资黑石,资产缩水2007年3月才开始筹备的中投公司,在5月就斥资30亿美元外汇储备以29.605美元/股的价格参股美国私募基金巨头黑石集团10%的IPO。
这项交易成立的初衷旨在为中国1.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寻找多元化投资出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黑石集团上市后股价连续下跌,也造成了中投公司这笔投资大幅缩水。
截至美国时间2008年2月12日,中投公司在黑石投资中的亏损额达12.15亿美元。
点评:这一案例或者可以证明,我国企业尚不具备掌握国际资本市场运行规律的能力,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历练,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教训、经验,学会选择投资品种,控制风险,把握投资时机。
中国平安:参股富通,被迫减值2007年11月27日,中国保险巨头之一平安保险集团斥资约18.1亿欧元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欧洲富通集团9501万股股份,一跃成为富通集团第一大单一股东。
2008年6月,平安保险集团最终将持股比例锁定在4.99%,总投资额达238亿元人民币。
之后,富通集团成为受金融危机波及的第一批金融企业,截至2008年9月底富通集团的股价下跌幅度超过了70%,直接导致2008年第三季度平安保险集团季度报出78.1亿元人民币净亏。
点评:在实体企业家们努力用质量和技术在国际市场上为中国制造争得名分时,金融投资家们走出去时需要多一分谨慎,多一些灵活性,把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
上汽集团:并购双龙,整合不利2004年10月28日,上汽以5亿美元的价格高调收购了韩国双龙48.92%的股权。
矿山企业国际化与海外投资案例一、矿山企业国际化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矿山企业开始寻求海外投资,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份额。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矿山企业国际化及海外投资案例,探讨矿山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二、矿山企业国际化的原因矿山企业国际化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资源获取: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矿山企业国际化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资源,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2.市场份额:矿山企业国际化可以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技术交流:矿山企业国际化可以促进企业间的技术交流,推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4.风险分散:矿山企业国际化可以帮助企业分散风险,降低企业运营的不确定性。
三、矿山企业国际化与海外投资案例分析本文将分析几个典型的矿山企业国际化及海外投资案例,以探讨矿山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案例一:中国铝业收购澳大利亚OZ Minerals2009年,中国铝业以约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澳大利亚OZ Minerals。
此次收购是中国铝业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最大一笔收购。
通过收购OZ Minerals,中国铝业获得了OZ Minerals在澳大利亚的铜、金、铁矿石等资源,同时扩大了中国铝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案例二:力拓集团收购加拿大铝业公司2007年,力拓集团以约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加拿大铝业公司。
此次收购是力拓集团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也是力拓集团在铝业领域的最大一笔收购。
通过收购加拿大铝业公司,力拓集团获得了其在加拿大的铝土矿资源和铝加工产能,进一步扩大了力拓集团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和竞争力。
案例三:必和必拓收购英国威猛公司2012年,必和必拓以约7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英国威猛公司。
此次收购是必和必拓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也是必和必拓在铁矿石领域的最大一笔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