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3 神奇的计算工具北师大版知识点练习五十一
- 格式:docx
- 大小:533.13 KB
- 文档页数:7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神奇的计算工具》主要包括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以及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构造和功能,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计算器的使用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部分学生可能对计算器比较熟悉,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从未接触过计算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同时,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兴趣较高,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构造和功能,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动脑、动手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器的认识和功能,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2.教学难点:计算器的构造和功能,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探索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任务驱动法:教师布置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数一数知识点:1认识数级、数位、计数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2、十进制计数法。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制关系。
3、数数。
能一万一万地数,十万十万地数,一百万一百万地数……人口普查(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知识点:1、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即从高位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
在级末尾的零不读,在级中间的零必须读。
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2、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
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的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
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
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国土面积(多位数的改写)知识点:1、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2、改写的意义。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
森林面积(求近似数)知识点:1、精确数与近似数的特点。
精确数一般都以“一”为单位,近似数都是省略尾数,以“万”或“亿”为单位。
2、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的方法。
根据题中要求,看到所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如果这一位满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不够5则舍去。
而不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
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
最后一定要写出单位名称。
二单元《线与角》线的认识知识点:1、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和射线。
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
读作:直线AB或直线BA。
线段: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有两个端点。
读作:线段AB或线段BA。
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神奇的计算工具》主要包括算盘和计算器两种计算工具的学习。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算盘和计算器的构造、使用方法及其运算原理,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工具进行四则运算,并理解计算工具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知识,对数学有一定的兴趣。
但在使用计算工具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困难,如对算盘和计算器的操作不熟悉,运算速度较慢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使用算盘和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了解计算工具的运算原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运用计算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使用算盘和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2.难点:算盘和计算器的运算原理的理解,以及运用计算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任务驱动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算盘和计算器,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制作PPT,内容包括算盘和计算器的构造、使用方法、运算原理等。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工具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计算工具的发展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算盘和计算器,向学生介绍它们的构造、使用方法和运算原理。
通过PPT演示,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计算工具的操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练,教师巡回指导。
首先,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题目,然后互相交流心得,分享使用计算工具的经验。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计算工具》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本章通过引导学生探索计算器的功能,提高学生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计算器的结构、功能、基本操作以及计算器的使用规则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对计算器也有初步的了解。
但在使用计算器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操作不熟练、对计算器功能认识不足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计算器基本操作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计算器的使用规则,能够熟练操作计算器进行简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功能和操作方法。
2.难点:计算器的使用规则以及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
2.运用示范法,教师演示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学生跟随练习。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团队中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若干台,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上手操作。
2.准备相关教学PPT,展示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如加减乘除等运算,激发学生学习计算器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3《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计算工具》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单元“计算工具”的第三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实践,了解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计算工具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计算工具的神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使用计算工具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计算工具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计算工具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2.难点:计算工具在不同情况下的运用,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计算工具的神奇。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工具(如计算器、算盘等)。
2.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如图片、实例等)。
3.准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计算问题,引发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好奇心。
例如,展示一道复杂的计算题,然后用计算工具迅速得出答案。
学生会对计算工具产生好奇,想了解它是如何得出答案的。
2.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计算工具的种类,如计算器、算盘等,并通过PPT展示各种计算工具的图片。
接着,教师讲解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如如何开机、关机,如何输入数字和运算符号,如何得出答案等。
3.神奇的计算工具一、快乐小帮手。
1.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 )。
2.+、-、×、÷统称( )键。
3.用计算器计算267×34,先输入( ),然后输入( ),接着输入( ),再输入( ),屏幕上出现的数( )就是计算的结果。
二、精挑细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用计算器计算37×102的结果是( )。
A.2417 B.3774 C.47632.1210连续减去110,( )次才能减完。
A.8 B.10 C.113.用普通计算器计算620+36×27,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36×27+620B.620+36×27C.36×27×6204.使用普通计算器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输入,能够正确计算出结果的是( )。
A.321+46×27B.4400-16×103C.121×83-386三、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648+5764 8083-497564×123 432×38308×47 25×460四、解决问题(用计算器计算)。
1.这是一张购物的收据,请你把这张收据补充完整。
××超市销售凭证 2009年10月18日商品编码品名数量单位单价(元)金额××酸奶56 桶13.00××奶粉12 箱185.00××色拉油121 桶48.00合计2.2009年12月26日,武汉——广州的高速铁路正式运营。
全程约用3时,平均速度为356千米/时。
你能算出武汉到广州的高速铁路的全程约是多少千米吗?啊!这么快!如果火车以同样的速度行12时,那得行多远啊?3.“神舟”七号飞船绕地球108圈,每圈约用90分,你能算出飞船返航的时间约是多少分吗?用计算器计算呦!五、开心读一读。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认识神奇的计算工具——计算器。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计算器的构成、形状及键盘,通过老师讲解记住各键的功能,尝试计算激发学生兴趣,在用计算器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讨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情分析学生对计算器非常感兴趣,在平时的生活中都接触过,大多数学生能进行四则运算。
还没用安排他们带计算器,他们已经提前带来了,学习的兴趣很浓。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名称和功能,并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秘密的意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节约、环保等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秘密的意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计算四则运算。
难点: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计算器,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板书课题)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把它称作神奇的计算工具吗?它神奇在哪?学生争相汇报自己所知道的计算器的妙用。
激发学生兴趣,为本节课做好铺垫。
问题引起,自主探究1、这么神奇的计算器,你一定想了解它吧,它上面的这些键盘有有什么功能呢?2、小组内交流自己认识的键盘及其功能。
3、班级交流展示。
开展“假设我是计算器推销员”活动。
教师及时小结,点拨,介绍学生不知道的键盘及其作用。
学生在学科长的带领下认识常用键盘及其功能。
进入角色介绍计算器。
开展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对计算器的认识。
问题引起,自主探究1、计算器计算的速度非常快,你们想不想用计算器来帮助我们做题啊?2、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运算你会用计算器去计算吗?现在请同学们试一试吧。
32010-8925= 4368÷78=24×1234= 6.28-0.95=3、请各组交流展示,及时点拨评价。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计算工具》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包括算盘、计算器和电脑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各种计算工具的使用,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包括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但对于计算工具的使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各种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运用计算工具进行数学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计算工具带来的便利,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计算工具的熟练运用和计算技巧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计算工具实物、练习题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趣味故事,引入计算工具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分析各种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总结计算技巧。
3.展示:学生代表演示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分享计算技巧。
4.练习: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巩固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记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计算工具的种类2.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3.计算技巧的掌握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学生练习情况:检查学生的练习结果,评价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和速度。
3.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4课时神奇的计算工具(1080)1.使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456×789=864+977=1356×450=189216÷324=336699÷99=965×357=108×725−487+1629=3.用计算器算一算。
(1)(2)9120→÷95()→×38()→÷19()→×36()5.算一算,填一填。
据统计,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每天浪费水15升。
(1)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水多少升?(2)如果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水约19升),大约能装()桶。
(用计算器计算)(3)如果淘气家平均每周饮用这样的2桶水,那么这些水大约够淘气家饮用()个月。
(用计算器计算,每个月按4个星期计算)6.用9,5,2,4,1这五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然后相乘,这些数字怎样组合才能使乘得的积最大?(每个数字只能使用一次)参考答案1.【答案】:35978418416102005843401344505794422.【答案】:答案不唯一,如:30314233估计略检验略3(1)【答案】2864;2283;6849;6649;6807;27228(2)【答案】96;3648;192;69124.【答案】:14790;11880;10584;4785验算略5(1)【答案】365×15=5475(升)(2)【答案】288(3)【答案】366.【答案】:541×92=49772【解析】:要使它们的积最大,两个乘数都要尽可能大,先写出比较大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再用计算器求出它们的积,如下:541×92=49772,521×94= 48974,542×91=49322,941×52=48932,921×54=49734,942×51=48042,经比较得出541×92的积最大。
学霸笔记—北师大版 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同步重难点讲练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教学难点:会利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
【重点剖析】神奇的计算工具-认识计算器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每算完一道题,再算另一道题时,要先按ONAC 清屏。
【典例分析1】(2021四下·南谯期中)用计算器计算,按键,显示的计算结果 。
【答案】 700 3.3神奇的计算工具第三单元 乘法【完整解答】28×25=700故答案为:700。
【思路引导】CE键其功能是清除当前输入的数字,即清除24,另一个因数为25,所以正确的显示结果应该是28乘以25的积。
【典例分析2】2021四下·陵城月考)计算器上的数字键只有123456789这9个。
()【答案】错误【完整解答】解:计算器上的数字键除了1、2、3、4、5、6、7、8、9这9个,还有0。
故答案为:错误。
【思路引导】计算器上的数字键有0、1、2、3、4、5、6、7、8、9。
【题干】小宇的计算器上的数字键“6”坏了,请你帮小宇用他的计算器算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3420×36=5292÷9÷6=我是这样算的:【题干】用计算器计算,并找一找各组题的规律,照样子再编一道算式。
(1)121×11=131×11=141×11=(2)6×7+2=66×67+22=666×667+222=一、选择题1.(2021·山东四年级单元测试)在计算器中,下面( )键可以用来开机.A.CE B.OFF C.ON2.(2018·全国)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500,积是()A.300 B.30000 C.3000 D.15003.(2019·广东四年级期中)笑笑在用计算器计算33×99时,先输入33,然后再输入×,接着输入99,但是她不小心把99输入成66,她可以按()键清除66,重新输入99。
四年级上册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知识点(北
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知识点(北师大版)知识点:
1、在学生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利用“M+”存储键,“MR”提取键,计算四则运算的题目。
3、了解计算机中使用的是二进制计数法,就是满2进1。
补充知识点:了解两个因数越接近(即差越小),积越大,两个因数相等时,积是最大的;两个因数的差越大,积越小。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成绩!希望提供的神奇的计算工具知识点,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神奇的计算工具》同步习题作业很轻松,做做乐其中!1.用计算器计算。
77×121=96×135=88×342= 231×76=46×357= 27×567=2.先判断对错,再用计算器验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69×28=183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198×47=9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135×63=8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960×21=2116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109×85=906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80000×41=32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估一估,算一算。
4.我是列式计算小专家。
(1)78684500加上208765,再减去109876,差是多少?(2)从799098增加到1000000,原数增加了多少?5.列竖式计算。
497×41=198×30=508×25= 908×22=6.动手算一算。
(1)用1,0和3组成一个最大的三位数,然后与最小的两位数相乘。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3《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22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计算工具》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3节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计算器各部分的功能,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器的使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使用计算器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困难,如不熟悉计算器的功能、操作不规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熟练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结构,熟悉各部分功能,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器各部分功能的认识,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2.难点:计算器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若干台,确保每组学生都有机会动手操作。
2.准备相关教学PPT,展示计算器的结构及操作方法。
3.准备一些实际应用的数学问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解决这些问题。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主题——《神奇的计算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计算器的各部分功能,如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于键等,并通过PPT展示计算器的结构图,使学生清晰地了解计算器的组成部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器的实际操作,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神奇的计算工具》同步练习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判断题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257×62的积是四位数。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2.明明绕250米的跑道跑了4圈,她跑了1千米。
()3.一辆准载4吨的汽车装了22桶油,每桶油连桶重190千克,这辆车没有超载。
()二、单选题1.计算器的开机键是(),关机键是()。
A. OFFB. CEC. ON/C2.计算器上的四则运算键有()。
A. +-× ÷B. +-×C. +-×=3.计算器上的数字键有()个。
A. 11B. 9C. 104.大润发超市运进245个玩具熊,按单价16元卖出了179个玩具熊,已经收入了()元。
A. 2864B. 3920C. 1056D. 28805.422乘22的积是()位数。
2019年精选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3 神奇的计算工具北师大版知识点练习五十一
第1题【单选题】
水果店运来4车水果,每车120筐,后来又运来300筐,一共运来( )
A、480筐
B、780筐
C、180筐
D、280筐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最大的两位数乘最小的两位数,积是( )
A、两位数
B、三位数
C、四位数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各式中,得数小于8000的是( )。
A、328×18
B、295×41
C、596×21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用竖式计算
306×32=( )
A、7100
B、9792
C、3510
D、8100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判断对错.
最大的三位数乘9的积,一定小于9000.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204×50=1020 。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判断对错.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判断对错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时,另一个乘数中间有几个0,积的中间就一定有几个0.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在下面填上“>”或“<”
93×4______366
43×3______128
32×2______79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估算.
600-498≈______407+209≈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243乘30的积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先计算下面的前三道题,然后细观察,找规律,速填数.9×9=______
99×9=______
999×9=______
______×9=______ ______×9=______ ______×9=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3题【填空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4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15题【解答题】
1条船可以坐3个人,这样的4条船可以坐多少人?
A、解:3×4=12(人)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