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洗水回收利用研究(Ⅰ)
- 格式:pdf
- 大小:306.37 KB
- 文档页数:4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66卷第5期2011年5月V ol.66,No.5May,2011收稿日期:2010-12-19;修订日期:2011-02-15基金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903001-1-4)[Foundation:Non-profit Industry (Agriculture)Financial Program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China,No.200903001-1-4]作者简介:王佳丽(1981-),女,安徽蒙城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土地利用变化。
E-mail:jialiwang1981@ 通讯作者:黄贤金(1968-),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土地利用、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
E-mail:hxj369@673-684页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综述王佳丽1,2,黄贤金1,钟太洋1,陈志刚1(1.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南京210093;2.安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合肥210036)摘要:盐碱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粮食生产具有重大贡献。
但水资源的缺乏、气候变化使盐碱地开发利用工作更具挑战性。
文章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1)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的技术研发、排盐水环境安全处理及技术配套管理研究;(2)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的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研究;(3)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提出盐碱地可持续利用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强调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研究;增强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关键词:盐碱地;可持续利用;技术研发;农户行为;科学方法1引言土壤盐渍化已上升为全球问题,并受到国际学术界的特别关注。
2005年第一届国际盐渍化论坛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召开,2008年3月30日-4月3日第2届国际盐渍化论坛——“Salinity,Water and Society -Global issues,local action(土壤盐渍化、水与社会:世界的问题和地区的行动)”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召开。
盐碱地改造技术研究及应用盐碱地是指土壤中含盐或碱性物质过多,导致土地失去富饶的农业价值和生态功能,甚至无法生存许多动植物。
世界上盐碱地的总面积超过10亿公顷,其中中国盐碱地面积占世界总量的70%。
盐碱地的存在不仅影响农业生产,也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经济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盐碱地改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接下来,本文将从盐碱地形成机制、改造技术、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盐碱地的形成机制1.自然条件造成盐碱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土地中的天然盐分、地下水中的硫酸盐、钠、钙、镁等离子物质、地理位置和土地地貌等因素。
2.人为因素造成盐碱地还受到人类行为的影响。
如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大量放牧和开垦新土地等经济活动。
此外,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废水和排放物的过度积累也会导致盐碱地的形成和扩大。
二、盐碱地改造技术1.物理改造技术物理法主要包括改变土地结构、提高土地透水性、增加有机物、改变盐碱地的径流和防风固沙措施等。
2.化学改造技术化学法主要包括中和盐碱土的氢离子,提高土壤的酸性度,使土壤里盐碱离子变为可溶元素,或者向土壤中添加化学物质,降低土壤的盐碱度等。
3.生物改造技术生物法主要采用微生物、绿色植物来修复盐碱土。
其中生物曲霉是一种重要的盐碱地实现修复功效的微生物,还包括交互作用树种、盐碱地耐盐植物种等有机生物。
三、盐碱地改造技术的应用现状各地对于盐碱地的改造技术不断创新和探索。
在物理法方面,常见技术包括井墩经济林、减深耕作、作物轮种等方法;化学法方面,采用的技术包括添加腐植酸类物质和硫酸铝等化学品来改善土壤性质;在生物法方面,对盐碱地的改造技术也不断提高,采用各类生物菌剂来促进修复等。
人们在盐碱地改造技术方面不断探索,不断研究的结果也不断显现。
通过多年的实践,各种盐碱地改造技术得以可行的应用在各地。
例如新疆阜康地区通过双面带渠、地下渠、泉头堰等多种灌溉方式成功改造了近20000亩盐碱地,实现了面积较大、效果稳定的改造。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盐碱地是指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土地,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特别是中国的西北地区。
盐碱地的形成主要受气候、土壤、地形和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盐碱地的面积不断扩大,严重威胁到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盐碱地治理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盐碱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盐碱地的存在使得土壤中的养分流失严重,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盐碱地上的盐碱物质会随着地下水的流动进入到河流和湖泊中,引发水质污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盐碱地上的植被覆盖较差,容易发生土壤侵蚀,加剧水土流失的程度。
为了解决盐碱地带来的种种问题,盐碱地的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主要的治理方法等方面,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挑战和难题需要克服。
有必要加强盐碱地治理研究,提出更加有效的措施,实现盐碱地的治理和恢复。
1.2 研究目的盐碱地治理研究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探索盐碱地形成的机制和规律:通过研究盐碱地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可以深入了解盐碱地的特点和环境背景,从而为有效治理盐碱地提供科学依据。
2. 分析盐碱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了解盐碱地对农田生产、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危害程度,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3. 探索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方法和措施:通过研究盐碱地治理的主要方法和具体措施,找出适合不同类型盐碱地的治理方案,提高盐碱地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4. 为盐碱地治理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建议:通过研究盐碱地治理的进展和现状,为相关政府部门和农业专业人士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和政策建议,推动盐碱地治理工作的开展和进步。
1.3 研究意义盐碱地治理的研究意义在于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恢复土壤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酸碱废水回收利用及治理外排方法介绍一、酸碱废水来源及特征酸碱废水是水中酸碱浓度异常的一种水污染现象。
天然水的pH值通常为6.5-8.5,当pH值小于6.5或大于8.5时,表示水体受到酸类或碱类污染。
酸碱废水的来源很广,往往还含有悬浮物、金属盐类、有机物等杂质。
但在排至水体或进人其他处理设施前,均须对酸碱废液先进行必要的回收。
含酸或含碱的废水来源很广。
含酸废水主要来自制酸厂、化工厂、化学纤维厂、染料厂、金属酸洗车间和电镀车间等。
其中有的含有无机酸,有的含有机酸,或二者兼有。
含酸浓度差异很大,低的小于1,高的大于10。
含碱废水主要来自制碱厂、制浆造纸厂、印染厂、皮革厂、炼油厂等。
其中有的含无机碱,有的含有机碱。
含碱浓度有的高于5,有的低于1。
酸碱废水中除含有酸、碱以外还可能含有酸式盐、碱式盐以及其他无机物、有机物。
二、回收利用方法含酸废水回收利用的方法主要有:浸没燃烧高温结晶法、真空浓缩冷冻结晶法和自然结晶法。
1、浸没燃烧高温结晶法基本过程:将煤气燃烧所产生的高温气体直接喷入待蒸发的废液,去除废液中的水分,浓缩并回收酸类物质。
这种浓缩方法适用于处理大量废水,其优点是热效率高,回收的再生酸浓度较高(可达42.6%);缺点是酸雾大,防腐蚀要求较高,并须有可燃气体来源。
2、真空浓缩和自然结晶法(1)真空浓缩基本过程:利用真空减压法降低含酸废水的沸点,以蒸发水分,浓缩并回收酸类物质。
这种浓缩方法的优点是自动化程度较高,酸雾问题易于解决;缺点是回收的再生酸浓度较低(仅为18~20%);需用耐酸防腐蚀材料较多,设备投资较大。
(2)自然结晶法其主要是利用含酸废水制取硫酸亚铁、硫酸铵等化工原料和化学肥料。
此外,还可用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回收酸、碱物质。
在水处理工艺中,也可将酸性废水用于给水软化的磺化煤再生和用于水质稳定等。
三、治理外排方法化工、化纤、制酸、电镀、炼油以及金属加上厂酸洗车间等都会排出酸性废水。
有的废水含有无机酸如硫酸、盐酸等有的则含有蚁酸、醋酸等有机酸有的则兼而有之。
盐碱地洗水回收利用研究(Ⅰ)摘要通过对新疆盐碱地洗水、地下水体、公共水体的水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害盐分离子主要为Na+、Cl-。
地下水体、公共水体水样的总盐量分别为2 571、1 691 mg/L,前者含盐量严重超过了农耕用水标准,未经任何处理的盐碱地洗水对地下水体和公共水体都造成了一定的盐污染。
对比分析化学、生物、物理3种除盐处理方法,初步讨论物理吸附对洗水盐分的除去效果,选用3种吸附剂(膨润土、海泡石、分子筛)对盐碱地洗水(总盐量为11 524 mg/L,Na++K+含量为4 779 mg/L)进行降盐处理。
在搅拌速度60 r/min,搅拌时间25 min,液固比0.03∶1(kg/L)的条件下,改变吸附温度,3种吸附剂在各自的最佳温度条件下能使水样的总盐量分别下降30%、40%、25%。
该试验结果对洗水的回收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盐碱地;洗水;回用;水质评价;物理吸附ResearchonRecyclingofWashingWaterinSalinelandCHEN LanKONG Qiu-chanLIANG Yu-xiang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 610065)AbstractBy analyzing water samples of washing water,underground water and public water of Xinjiang saline lan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ly harmful ions were Na+ and Cl-. The total salt content of the underground water and public water samples were respectively 2 571 mg/L,1 691mg/L.The former was exceeded the agricultural standard of water using. Obviously,the underground water and the public water were polluted by the salt the washing water in saline land without any treatments. According to comparison among chemical,biological,physical water treatment methods to remove,the physical absorption in demineralization of washing water was discussed. Three adsorbents(bentonite,sepiolite,zeolite)were used to deal with the salt washing water from saline and alkaline land water sample(the total salt content was 11 524 mg/L,Na+ and K+ content was 4 779 mg/L). Under the following condition:a stirring speed of 60r/min,stirring time of 25 min,liquid to solid ratio 0.03∶1(kg/L),by changing the adsorption temperature,three adsorbents could make the total salt content of the water sample decreased respectively by 30%,40%,25% in its optimum temperature. These results had great references value to the washing water’s recycle.Key wordssaline land;washing water;recycling;water-quality assessment;physical adsorption土壤中的Cl-、SO42-、CO32-、HCO3-、Na+、K+、Ca2+、Mg2+等通常情况下为土壤的营养成分,可促进植物的生长[1],但当离子浓度过大时便会对植物生长产生直接毒害,同时间接干扰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2]。
盐碱地水分管理与调控技术研究盐碱地是我国土地资源中的一大贫困区,因其土地偏碱、地下水含盐度高而难以利用。
而生产和生活所需水资源在盐碱地区极不充足,因此如何提高盐碱地的土地质量和保证盐碱地的农业生产供给,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盐碱地水分管理与调控技术,为改善盐碱地水文环境和促进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保障。
一、盐碱地水分管理的意义1.提高土地产出量的意义盐碱地上水分的不足和盐度的过高都限制了植物的生长。
在盐碱地上种植高产作物效果不佳,甚至导致死亡。
盐碱地水分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合理补水和排盐措施,调整盐碱土的水分和盐分,从而提高土地产出量和改善水文环境。
2.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盐碱地具有脆弱的生态环境,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维护盐碱地的生态平衡。
在盐碱地的水资源管理中,应注重生态保育,切勿因盲目的经济利益而损伤盐碱地生态环境。
二、盐碱地水分管理与调控技术1. 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是一种常用的保持水分和减少盐分的方法,可有效改善盐碱地水分状况和土质结构。
通过将秸秆还田,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提高土壤保水性,还能抑制盐渍化程度,使盐碱地逐渐恢复到适宜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地貌.2.建设水利设施盐碱地工程建设是盐碱地治理的重要项目之一,包括建设排水沟、排水渠和水库等。
排水沟、排水渠可以有效地排出盐碱地中的多余水分和盐度,降低土壤周围的地下水位,以达到保护自然环境平衡的目的。
水库水蓄拦蓄,不仅为摆脱盐碱质土地的用水问题提供一个可靠的手段,还能增加盐碱土地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品质。
3.盐渍化改良技术盐渍化是指土地中盐盐碱含量过高而引起的土质性状退化现象,会对土地生产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积极采取盐渍化改良技术,对于盐碱地的治理起重要作用。
如人工除盐、淋溶灌溉法等方法,可通过有效清除盐渍化物质使盐碱土由“酸碱度高含盐度高”转化为“酸碱度适中、含盐度低”的适宜用于生产的土地.三、总结总之,盐碱地水分管理与调控技术对于提高土地产出和改善盐碱土质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盐碱地治理与利用技术研究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的钠离子、氯离子、碳酸盐和硫酸盐等含盐物质和钙镁不足所导致的土壤盐碱化现象。
由于盐碱地土壤中含盐量过高,对植物生长和土地利用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盐碱地治理与利用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科研工作。
一、盐碱地治理技术1.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合理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资源,提高盐碱地环境的生态功能,达到治理盐碱地的目的。
植被修复是生物修复技术的主要手段之一。
例如,通过引种或选育耐盐碱、抗旱的植物,在盐碱地区营造绿色景观,同时延长植被生长期、保持土壤水分,从而达到治理盐碱化的目的。
此外,利用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生物化学反应,可以降低土壤盐度,改善土壤结构。
2.灌溉技术:灌溉技术是治理盐碱地的传统而有效的手段之一。
采取适当的灌溉方式和控制灌溉量,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例如,秸秆灌溉技术是一种通过把热水或蒸汽加热的秸秆引入土壤中,使盐分降低的方法。
此外,还有滴灌、微灌等节水型灌溉技术,可以降低水分蒸发,减少钠离子的积累,达到治理盐碱地的目的。
3.化学措施:化学措施主要包括土壤改良和化学治理两个方面。
土壤改良是通过添加改良剂改善土壤性质,降低土壤中盐分含量的方法。
例如,使用石灰等改良剂,可以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中的碳酸盐和硫酸盐含量,达到治理盐碱化的目的。
化学治理则是以化学合成物为主要手段,采取稀释、沉淀、电渗析等方法降低盐度。
4.土地整理技术:土地整理技术是一种综合性强、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盐碱地的手段。
其适用于不同种类的盐碱地,并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进行差异化的治理。
土地整理技术包括土地平整、防风固沙、修建水渠、疏浚水道等一系列措施,以达到拓宽農田、增加灌溉面积、提高耕作效率等目的。
二、盐碱地利用技术1.盐碱地改良利用:盐碱地的改良利用主要是采用土壤改良技术,例如添加改良剂、引入有机肥料等,通过提高土壤肥力,增强耕作能力,增产降耗,达到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目的。
沿海城市盐碱地治理与利用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沿海城市面临的一大挑战是盐碱地的治理与利用。
由于盐碱地土地资源的特殊性,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难以适应。
因此,探索沿海城市盐碱地的治理与利用技术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盐碱地的特点。
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过高,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的土地。
这类土地通常面临的问题包括土壤结构疏松、水分缺乏、酸碱度异常等。
治理盐碱地的关键是保持土壤水分和改善土壤结构。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盐碱地治理与利用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之一是土地改良技术。
这项技术包括土地平整、翻耕、灌溉以及添加有机物质等措施,有助于改善土壤的排水性和肥力。
通过施加合适的肥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植物的耐盐碱能力。
盐碱地的利用也是治理的重要方向。
一种常见的利用方式是种植盐碱地适应性强的作物,如盐藻、盐芦草等。
这些植物可以在高盐碱环境中生长,并且对改善土壤结构有一定作用。
另一种利用方式是发展盐碱地生态农业。
通过生态系统修复,建设湿地、林地等,可以改善水土环境,为盐碱地的农业种植提供有利条件。
除了土地改良和盐碱地利用外,科学家还致力于开发新型的盐碱地治理技术。
例如,利用生物技术改良盐碱地的方法逐渐得到应用。
通过人工培养和引进盐碱地适应性强的微生物,可以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另外,使用盐碱地适应性强的植物进行生态修复,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理技术。
这些创新技术为沿海城市盐碱地的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当然,盐碱地治理与利用技术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沿海城市都市化进程加快,盐碱地的面积不断扩大,治理压力增大。
其次,部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难度,例如土地改良技术的成本较高,对资金和技术要求较高。
因此,如何在实践中推广应用这些技术,以及提高技术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之,沿海城市盐碱地治理与利用技术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盐碱地的修复与利用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较高的土地。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盐碱地的存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土地问题。
然而,恰当的盐碱地修复和有效利用可以将这片几乎被视为废弃的土地转化为宝贵的资源,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顾名思义,盐碱地修复的关键是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淋洗。
淋洗通过向土壤中注水,大量的水分可以冲刷掉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使土壤更为适宜作物生长。
然而,淋洗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而且有可能导致水源的盐碱化,进一步加重盐碱地的问题。
因此,当盐碱地面积较大时,淋洗并非有效的修复方法。
另一种盐碱地修复的方法是改良土壤。
在改良土壤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添加有机物质、石膏和硫酸铁等物质来中和土壤中的盐碱物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这种方法较为经济、实用,并且对环境影响较小。
然而,这种方法需要长时间的工作来调整土壤的性质,因此需要耐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除了盐碱地的修复,我们还可以将其转化为有效的资源,实现盐碱地的利用。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种植耐烟碱植物。
草地决明、潮碱茅、碱蓬等植被对盐碱地的适应性较强,能够在高盐碱环境下生长,不仅可以修复土壤,还可以作为饲料、纤维原料等进行利用。
此外,盐碱地还适宜种植部分盐生作物,如花生、桑葚、盐葵等。
这些作物不仅可以在盐碱地上生长,还可以提供可观的经济收益。
因此,通过选择适宜的植物来利用盐碱地,不仅可以解决经济问题,还可以改善环境。
除了植物的利用,盐碱地还可以发展其他产业,如沼气发电、养殖业等。
利用盐碱地发展沼气发电可以解决能源问题,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而在盐碱地上发展养殖业,如养鱼、养虾等,既可以利用土地资源,又可以提供可观的收入。
这些产业的发展,既可以解决经济困境,又可以促进当地的发展。
最后,有效的盐碱地修复和利用需要科学的研究和技术支持。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盐碱地修复和利用的研究力度,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盐碱地的治理与利用研究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土地面临着盐碱化的问题。
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类和碱性物质的累积过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从而影响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
目前,全球严重受盐碱化影响的土地约占到全球土地总面积的10%,而中国盐碱地面积高达约1.3亿公顷。
因此,盐碱地的治理与利用研究成为当今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盐碱地的治理盐碱地治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现在有许多治理盐碱地的方法。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化学法化学法是利用化学药剂中的化合物与盐碱反应,从而降低盐碱度的处理方法。
主要包括石灰化、硫磺酸盐互等、盐酸、醋酸等处理方法。
但是,这些方法会造成土壤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土壤肥力的恢复。
2.物理法物理法是利用物理手段来消除盐碱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水淋、水浸、运输和覆盖处理等方法。
物理法治理方法相对简单,但治理效果有限,难以达到彻底的治理效果。
3.生物法生物法是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消耗盐碱度的处理方法。
这种方法不会影响土壤环境平衡,因此较为安全,也比较有效,但也需要耐盐碱的植物和微生物齐心协力。
综上,针对不同类型的盐碱化问题,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方案,使治理效果更加明显。
二、盐碱地的利用盐碱地作为一种“废地”,长期以来被人们忽视,弃置不管。
但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盐碱地,可以采用不同的利用方法,将废地变成宝地。
1.养殖业盐碱地可作为牲畜的饲料种植基地,培育奶牛、肉牛等草食动物,从而提高土地的经济利用效益。
养殖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在改善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2.旅游业盐碱地多为广袤而平坦的地貌,一望无际,构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因此盐碱地还可以用于旅游观光。
发展盐碱地旅游业,可以为当地经济增加新的收入来源,也有助于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3.农业盐碱地的产量低,但盐蔬菜、盐芝麻等富含盐碱元素的农作物在盐碱地培育具有天然条件和经济效益。
碱回收及中水回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报告旨在对碱回收及中水回用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以确定其实施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以下是本报告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一、背景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对工业生产中废水的处理及回用已成为各国政府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而化工行业的生产过程中,碱液的大量使用也带来了废碱水的问题,同时中水的回用也是减少水资源浪费的重要途径,因此开展碱回收及中水回用工程能够实现废水的高效处理与节约水资源的目标。
二、前提条件在开展该工程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工作:1. 碱回收技术的研究和实验验证,并确定回收效率。
2. 确定中水回用方案,包括中水处理工艺和回用领域。
3. 确认碱液使用量和废碱水排放情况,以及中水产生量和处理能力。
4. 确定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和时间,包括经济性、技术性和环境性等方面。
三、可行性研究1. 经济性方面在碱回收及中水回用工程实施之后,可以实现以下经济效益:(1)节约成本:回收废碱水后,可以降低碱液的采购成本;回用中水也能够节约用水成本。
(2)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回收废碱水和回用中水,可以减少废水排放量,提高生产效率。
(3)环保改善:降低废水排放量和水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碱回收及中水回用工程具有可行性和经济性。
2. 技术性方面碱回收和中水回用技术已经成熟,实施该工程所需设备和技术也已经成熟,工程实施难度不大。
3. 环境性方面碱回收及中水回用工程能够降低废水排放量和水资源的浪费,对环境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四、结论碱回收及中水回用工程具有可行性和经济性,可以实现废水的高效处理和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因此,建议在碱液使用量较大、废水排放量较高且水资源紧缺的生产企业中积极推广应用。
盐碱地洗水回收利用研究(Ⅰ)陈兰;孔秋婵;梁玉祥【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年(卷),期】2010(000)016【摘要】通过对新疆盐碱地洗水、地下水体、公共水体的水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害盐分离子主要为Na+、Cl-.地下水体、公共水体水样的总盐量分别为2 571、1 691 mg/L,前者含盐量严重超过了农耕用水标准,未经任何处理的盐碱地洗水对地下水体和公共水体都造成了一定的盐污染.对比分析化学、生物、物理3种除盐处理方法,初步讨论物理吸附对洗水盐分的除去效果,选用3种吸附剂(膨润土、海泡石、分子筛)对盐碱地洗水(总盐量为11 524 mg/L,Na++K+含量为4 779 mg/L)进行降盐处理.在搅拌速度60 r/min,搅拌时间25 min,液固比0.03∶1(kg/L)的条件下,改变吸附温度,3种吸附剂在各自的最佳温度条件下能使水样的总盐量分别下降30%、40%、25%.该试验结果对洗水的回收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总页数】4页(P263-265,270)【作者】陈兰;孔秋婵;梁玉祥【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3;TV213.9【相关文献】1.人造金刚石提纯工艺摇床冲洗水调节与循环利用研究 [J], 李勤;黄世谋2.膜分离技术在镀镍漂洗水回收中的应用I漂洗水的预浓缩 [J], 楼永通;王寿根;陈益棠;董金城;胡勇;李国良3.白鲢鱼糜漂洗水蛋白质回收工艺研究 [J], 周俊鹏; 章蔚; 刘茹; 朱旭萌; 熊光权; 汪兰; 吴文锦; 石柳4.聚合釜高压清洗水回收利用 [J], 王欢5.环己醇水合催化剂再生系统陶瓷泵冲洗水回收利用 [J], 马子峰;鲁来勇;余跃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过高的土地,其土壤肥力差、植被稀疏,严重影响着土壤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盐碱地的治理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盐碱地治理研究的进展及具体措施。
目前,盐碱地治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首先是土壤改良技术的研究。
主要包括盐碱土改良材料的筛选和使用、土壤改良剂的施用方法等。
盐碱土改良材料广泛使用于盐碱地的基础修复中,如石灰、石膏、草碱等。
土壤改良剂的施用方法主要有覆盖法、添加法和混合法等。
研究表明,适当选择改良材料和施用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盐碱土壤的性质,提高其肥力和适宜性。
其次是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
植物修复是指利用特定的植物来修复盐碱地的一种方法。
通过选择适应盐碱环境的耐盐碱植物进行种植,可以促进土壤中盐分的排放和土壤结构的改善。
常用的盐碱植物有盐碱蓬、碱蓬等。
在植物修复技术中,研究还包括植物改良剂的开发和使用,如生长调节剂、营养素添加剂等。
水分调控技术是盐碱地治理中的重要方面。
通过合理的灌溉和排水措施,可以调控盐碱地的水分状况,控制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
常见的水分调控技术包括滴灌、渗灌等。
还可以利用地下水位降低、井塘配套建设等方式,改善土壤的水分环境。
综合治理技术也是盐碱地治理的重要研究方向。
综合治理技术是指综合运用多种盐碱地治理手段,由多种措施相互作用,提高治理效果的方法。
将土壤改良、植物修复和水分调控相结合,形成一种综合治理方案。
这种综合治理方案可以充分发挥各项措施的优势,提高整体治理效果。
盐碱地治理研究在土壤改良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水分调控技术和综合治理技术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展。
未来的研究应更加注重不同土壤类型和环境条件下的治理方案,提高治理效果。
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盐碱地的长期治理和可持续利用方法,确保盐碱地的可持续发展。
盐碱地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 引言1.1 背景信息盐碱地是指土壤中含有过多的盐分和无机盐的土地,这种土地通常不适宜农作物生长。
盐碱地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研究盐碱地治理的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评估盐碱地治理的可行性,探讨现有的技术和方法,并提出改善盐碱地的建议。
2. 盐碱地治理技术和方法盐碱地治理的技术和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理、化学治理和生物治理。
2.1 物理治理物理治理是通过改变土壤结构来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常用的物理治理方法包括水分调节、排水和灌溉改良等措施。
这些方法可以减少土壤中的盐分积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2.2 化学治理化学治理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常用的化学治理方法包括盐分稀释、酸碱调节和土壤改良等措施。
这些方法可以中和土壤中的盐分,改善土壤的肥力和透水性。
2.3 生物治理生物治理是利用植物和微生物来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植物可以吸收土壤中的盐分,并分泌物质将其排出。
因此,植物绿化和耐盐植物引种是常用的生物治理方法。
此外,一些盐耐受性微生物也可以通过降解或吸收盐分来改善盐碱地的土壤。
3. 盐碱地治理可行性评估3.1 技术可行性通过分析现有的盐碱地治理技术和方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物理治理、化学治理和生物治理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不同的方法可以相互配合,共同改善盐碱地的土壤。
3.2 经济可行性盐碱地治理的成本主要包括技术设备、材料和劳动力等方面。
根据现有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盐碱地治理的经济可行性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治理规模、地理位置、市场需求等。
经济可行性评估是决定是否进行盐碱地治理的重要依据。
3.3 环境可行性盐碱地治理对环境影响较大,包括土壤风蚀、水资源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为了确保盐碱地治理的可行性,我们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负面影响。
盐碱地综合利用:主要做法、困难与启示一、引言盐碱地是一种由于土壤中盐分过高而影响作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在全球范围内,盐碱地分布广泛,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资源压力的增加,如何有效利用这些盐碱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报告将详细阐述盐碱地综合利用的主要做法,分析所面临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未来的盐碱地利用提供启示。
二、盐碱地综合利用的主要做法1.水利工程措施:通过建设水利工程,如排水系统、灌溉设施等,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中的盐分。
这些措施旨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促进作物的生长。
2.农业技术措施:通过选择耐盐作物品种、合理安排种植制度、科学施肥等农业技术措施,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盐性,增加产量。
3.生物措施:利用耐盐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物活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的生长。
4.化学措施:通过施用化学改良剂,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降低土壤的盐碱程度。
三、盐碱地综合利用面临的困难1.土壤质量差:盐碱地由于土壤中盐分过高,往往存在土壤结构不良、肥力不足等问题,导致作物生长困难。
2.水资源短缺:许多盐碱地分布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这使得水利工程措施的实施变得困难。
3.技术投入不足:对盐碱地综合利用的研究和技术投入不足,限制了利用效率的提高。
4.经济压力大:在许多地区,由于经济压力大,政府和企业往往更倾向于投资其他领域,而忽视了盐碱地的综合利用。
四、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启示1.加强科技创新:通过加强科技创新,研究开发新的耐盐作物品种、种植制度和施肥技术等,可以提高盐碱地的利用效率。
2.政策引导与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政策引导与支持力度,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和农民参与盐碱地的开发利用。
3.区域规划与合作:针对盐碱地分布广泛的特点,应进行区域规划,明确各地区的开发重点和方向。
同时,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共享技术和经验。
4.加强公众意识教育:通过加强公众意识教育,提高人们对盐碱地综合利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