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组浮力杠杆计算题
- 格式:docx
- 大小:53.23 KB
- 文档页数:6
2020年中考物理浮力计算题专题训练题591.如图所示,杠杆AD放在钢制水平凹槽BC中,杠杆AD能以B点或C点为支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BC=0.2m.细绳的一端系在杠杆的A端,另一端绕过动滑轮固定在天花板上,物体E挂在动滑轮的挂钩上。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H通过细绳挂在杠杆的D端,与杠杆D端固定连接的水平圆盘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F.已知60N≤F≤200N,动滑轮的质量m0=1kg,物体H的密度ρ=2×103kg/m3,AD=0.8m,CD=0.2m,杠杆、圆盘、细绳的质量及摩擦均忽略不计,g取10N/kg.为使杠杆AD 保持水平平衡,求:(1)物体E的最小质量m;(2)物体H的最小体积V。
2.为寻找失联的MH370航班,启用了“蓝鳍金枪鱼﹣21”(简称“金枪鱼”)自主水下航行器进行深海搜寻.其外形与潜艇相似(如图甲所示),相关标准参数为:体积1m3、质量750kg,最大潜水深度4500m,最大航速7.4km/h(不考虑海水密度变化,密度ρ取1.0×103kg/m3,g取10N/kg).(1)假设“金枪鱼”上有面积为20cm2的探测窗口,当它由海水中2000m处下潜至最大潜水深度处,问该探测窗口承受海水的压力增加了多少?(2)“金枪鱼”搜寻任务完成后,变为自重时恰能静止漂浮在海面上,此时露出海面体积为多大?(3)若上述漂浮在海面的“金枪鱼”,由起重装置将其匀速竖直吊离海面.起重装置拉力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图中P3=3P1.求t1时刻起重装置对“金枪鱼”的拉力(不考虑水的阻力).3.如图所示,将一个重为20N的物块用弹簧测力计挂着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物块静止后,从杯中溢出的水的质量为0.5kg,求:(ρ水=1.0×103kg/m3)(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物体的密度。
4.某兴趣小组利用同一物体“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物体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N。
杠杆和滑轮与浮力相结合的问题,在物理学中是一个特色,此类问题跪在审清题意,看清楚图,分析清楚有几个状态,受力分析后列杠杆平衡式。
1、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50cm 2的圆柱形玻璃筒中装有一定量的水,放在水平台面上,底面积为10cm2的圆柱形物体B 浸没在水中,杠杆CD 可绕支点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CO =2DO ;物体A 是质量100g 的配重。
如图乙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作用在物体A 上的向下的拉力F 为,物体B 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筒中水的深度比图甲中水的深度下降了0.4cm ;此时,物体B 所受的浮力为F 浮。
水在物体B 底面处产生的压强为P 。
g 取10N/kg ,杠杆、悬挂物体的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先用液面下降的求物体体积)A 、P 的大小为500Pa 。
B 、F 浮的大小为。
C 、物体B 的密度为7g/cm 3.D 、物体B 的体积为100cm 3。
2.如图7所示,在底面积为50cm 2的大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杠杆CD 可绕支点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CO =3DO ,钩码A 的质量为100g 。
杠杆CD 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物体B 有51的体积露出水面;当在A 的下方加挂1个相同的钩码时,物体B有53的体积露出水面,杠杆CD 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g 取10N/kg ,杠杆、悬挂物体的细绳的质量可忽略不计,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物体B 的密度×103kg/m 3 B .物体B 的体积为500cm 3C .物体B 浸没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为75ND .挂两个钩码与挂一个钩码相比,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减小了600Pa (先用两次的浮力变化求物体体积)3.(多选)如图9所示,有两个小球M 和N ,密度分别为ρM 和ρN ,小球所受重力大小分别为G M 和G N ,体积分别为V M 和V N 。
将它们用细线分别挂在轻质杠杆AB 两端,且小球M 浸没在甲杯的水中静止,小球N 浸没在乙杯的油中静止,杠杆AB 恰能在水平位置平衡。
原理法计算浮力专题1.(2019哈尔滨,45)如图,先将溢水杯装满水,然后用测力计拉着重为4N、体积为100cm32.(2019广东,13)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线拉着正方体物块缓慢浸入某未知液体中,物块受到的拉力F与其下表面浸入液体中的深度h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则物块受到的重力为N,物块刚好浸没在液体中时其下表面浸入的深度为cm,未知液体的密度为kg/m3.(g取10N/kg)3.(2019临沂,27)2019年4月23日,我国在青岛附近海空域举行海军建军70周年海上阅兵。
护卫舰群首先接受检阅的是质量为4.0×103t的“临沂”舰。
如图所示,该舰静止在海面上时所受浮力为______N;水面下5m处的舰体受到海水的压强为______Pa;它以40km/h 的速度向前匀速航行时受到的阻力为1.0×106N,则航行2km的过程中动力做功______J.(ρ=1.03×103kg/m3,g=10N/kg)海水4.(2019辽阳,18)如图是我国研制的096战略核潜艇,该蜓漫没时排开水的质量为16000吨,最大下潜深度可达600米,位居世界第一,当096艇悬浮待命时,受到的浮力为N, 600米深度海水的压强为 Pa,为保证战略核武库的安全,发射装置需要艇长、副艇长和武器操控官都按下各自的开关才能开启,这三个开关之间应该是(填“串联”或“并联”)的。
(不考虑海水密度的变化,ρ海水1.0x 103kg/m3,g取10N/kg )5.(2019南充,16)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物体,当物体13的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当物体12的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N,现将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放入水中,则该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是___________N,该物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3。
(ρ水=1×103kg/m3,g=10N/kg)6.(2019德阳,14)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圆柱体M,让M从盛有水的容器上方逐渐竖直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圆柱体下表面在水中深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圆柱体M 的底面积为________(ρ水=1.0×103kg/m3,取g=10N/kg)7.(2019巴中,17)将一实心圆柱体悬挂于弹簧测力计下,物体下表面刚好与水面接触,从此处匀速下放物体,直至浸没(物体未与容器底接触)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表面浸人水中深度h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重力为40NB .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15NC .物体的密度为2.5×103kg/m 3D .物体刚好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800Pa8.(2019自贡,9)如图所示,一个边长为10cm 的正方体竖直悬浮在某液体中,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 1为5N ,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 2为13N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正方体受到的浮力为8NB .液体的密度为0.8×103kg/m 3C .正方体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 =5cmD .液体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为1.3×103Pa9.(2019乐山,33)如图甲所示,一个质量为270g 的铝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铝块的下表面刚好接触某未知液体的液面。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滑轮组、斜面、杠杆计算题(学生版)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滑轮组、斜面、杠杆计算题一.计算题(共13小题)1.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点转动,杠杆左端A处挂了一小球,右端B 处施加个F=3N的拉力,此时小球浸没在水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OA=60cm,OB=40cm,小球的密度为3×103kg/m3,g取10N/kg。
求:(1)绳子对杠杆A端的拉力;(2)小球的体积。
2.如图所示重力不计的轻杆AOB可绕支点O无摩擦转动,当把甲乙两物体如图分别挂在两个端点A、B上时,轻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乙物体刚好完全浸没在装有水的容器里且水未溢出,物体乙未与容器底接触,已知轻杆长2.2m,支点O距端点B的距离为1.2m,物体甲的质量为8.28kg,物体乙的体积为0.001m3.(g=l0N/kg。
忽略绳重,不计弹簧测力计的重力)求:(1)甲物体的重力;(2)乙物体受到水的浮力;(3)弹簧测力计的示数;(4)乙物体的密度。
3.倾角为30°的斜面和一个动滑轮构成了一个简单机械。
如图,轻绳均平行于斜面、用力拉动重为G1=6N的物体匀速上滑时,忽略一切阻力,该机械的效率为75%,这一过程中物块升高了0.20m。
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该过程力F做的有用功多大;(2)滑轮的重力G2大小是多少;(3)力F多大。
补充.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斜面长5m,高2m,现将质量为200kg的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人作用于绳自由端的拉力为500N,求:(1)人做的总功是多少?(2)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是多少?(g=9.8N/kg)4.如图所示,沿斜面向上用F为50N的力拉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匀速运动到斜面顶端,斜面长10m,高4m,求:(1)在这过程中做的有用功是多少?(2)这个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3)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是多大?5.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质量40kg的物体,拉力为250N,使物体匀速上升3m,不计绳重和摩擦。
杠杆、浮力、压强、滑轮的综合计算题1、P95-17 将一长方体甲竖直放在密度为ρ的某液体中时处于漂浮状态,且有15的体积露出页液面。
另有一轻质杠杆AOB(O为支点),且OA=2OB,现用细线将长方体甲悬挂在杠杆的A端(如图所示),再用另一细线的一段系在杠杆的B端,另一端绕过一轻质滑轮悬挂在天花板上,轻质动滑轮下悬挂一个与甲完全相同的长方体乙并放在水平地面上。
当轻质杠杆A. B两端细线均被拉直且杠杆水平平衡时,长方体甲有14的体积露出页面,已知长方体甲所在容器的内底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1000Pa(杠杆质量、动滑轮质量、细线质量及一切摩擦均不计).求:(1)长方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之比;(2)长方体乙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2、P 5-5 如图所示,两个体积、质量均不同的物块A. B分别浮在U型水槽的左、右臂的水面上,m A>m B.将水槽支于O 点,水槽恰好平衡。
若将物块A. B交换位置,则水槽___(选填:左端向下倾斜;仍保持平衡;右端向下倾斜);若将物块B 从水槽右臂取出,叠放到物块A上。
则水槽___(选填:左端向下倾斜;仍保持平衡;右端向下倾斜).3、P24-18某人重70千克,用如图18所示的滑轮组打捞水中的石材,当他用120N的力拉绳子时,未能拉起石材,拉力持续增大,最终物体始终以0.2m/s的速度被拉起,已知动滑轮质量为5千克,石材未出水面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石材完全出水面后的机械率为η2,在打捞的过程中,地面对人的最大支持力与最小支持力之比是29:21,ρ水=1.0×103Kg/m3ρ石=2.5×103Kg/m3g取10N/Kg,不计滑轮组内部的摩擦和绳重。
求:(1)当人以120N的力拉绳子时,池底对石材的支持力变化了多少?(2)求:η1:η2(3)当石材完全离开水面后,拉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4、P32 -17 如图所示,长70cm的光滑轻质木板AB可绕支点转动,在离支点右边20cm的B端上方连接动滑轮,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F1为4.5N;下方挂一密度为ρ,高20cm的长方形物体M,当物体M浸入水中10cm深处静止时,从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50g的水,此时杠杆水平平衡。
功杠杆滑轮练习题一、选择题1、用三种方法来提升同一个重物:a.用不计摩擦的定滑轮将重物提高h ;b.沿光滑斜面将重物提高h;c.用手直接将重物提高h.其中做功大小是:( )A.a方式做功最少B.b方式做功最少C.c方式做功最少D.三种方式做功一样多2、汽车在平直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的牵引力为零 B.汽车所受的摩擦力为零C.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为零D.汽车所受的合力为零3、在2005年中考体能测试中,某同学选择跳绳。
他在1min内跳了120次,每次跳离地面的高度为5cm。
设他每跳一次所用的时间相等,则他跳绳时的功率最接近( )A.5WB.50WC.500WD.5000W4、一吊车在2s内将1500N的货物提高2m后,在空中停留了3s,又在5s内沿水平方向将货物移送了10m,则10s内吊车的功率为()A.300W B.18000W C.1800W D.1500W5、甲、乙两台机器的功率相等,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则甲、乙两台机器的( )A. 做功之比为1∶1,受到的牵引力之比为3∶1B. 做功之比为1∶1,受到的牵引力之比为1∶1C. 做功之比为1∶1,受到的牵引力之比为1∶3D. 做功之比为1∶3,受到的牵引力之比为3∶16、分别用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把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到同一高度,其中机械效率最高的是( )A.定滑轮B.动滑轮C.滑轮组D.无法确定7、用同一个滑轮组来测挂不同钩码时的机械效率,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钩码较重的一次机械效率较高B.钩码较轻的一次机械效率较高C.两次机械效率是一样的D.机械效率与提升高度有关8、同学们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时提出了下列假设(1)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动滑轮重有关(2)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被物重有关(3)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物体提升高度有关(4)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与承重绳子段数有关然后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进行对比实验来验证提出的假设,则该实验验证的假设是()A.(1)B.(2)C.(3)D.(4)9、如图(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G动小于物重G),用它们分别将重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甲、F乙,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
2021年中考物理计算专题突破专题3 杠杆、滑轮组类计算1.为深入探究平衡木的平衡,小萍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轻质杠杆AOB可绕支点O无摩擦转动,且AB=3m,OA=1m。
在杠杆A端用不可伸长的细线悬挂正方体M,重力为400N,边长为20cm。
当重为500N的小萍静止站立在OB之间某处时,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
求:(1)正方体M的密度;(2)如图所示,小萍站立在距离B端1.5m处时,正方体M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美丽乡村建设中,工人用起吊装置提升建筑材料,如图,若电动机输出功率900W,某次把质量为100kg 的材料匀速提上楼,用时20s,材料上升速度为0.75m/s,电动机输出功率恒定不变,不计绳重和摩擦,求此过程中:(g=10N/kg)(1)材料上升的高度是多少?(2)电动机对绳子的拉力多大?(3)该装置的机械效率多大?(留一位小数)3.如图甲是用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的示意图,卷扬机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F与卷扬机拉动绳子的速度v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当使用这个装置提升重为850N的物体A时,卷扬机拉动绳子的速度为0.2m/s,不计绳重及摩擦,卷扬机的拉动绳子的功率保持不变。
(1)求提升物体A时卷扬机对绳子的拉力F A;(2)求动滑轮受到的重力G动;(3)若用该装置提升另一物体B时,卷扬机拉动绳子的速度为0.5m/s,求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计算结果保留数)4.如图所示重120N的物体沿着长2m、高0.5m的斜面从顶端匀速下滑到底端,物体受到斜面对它的摩擦力为30N,求:(1)物体从顶端下滑到底端,重力所做的功;(2)若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将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斜面的顶端,拉力F所做的功;(3)本次拉力F利用斜面做功时,斜面的机械效率。
5.使用如图所示的机械装置,某人从井里提升78kg 的重物,在10s内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行走了8m,该人拉绳子的力是400N(绳重与摩擦忽略不计,g=10N/kg)。
初中物理杠杆、滑轮组、压强、浮力综合计算题1、(08 崇文一模)如图25 所示是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
用它把质量为2×103kg,底面积为1m2的货箱G 匀速提起。
(取g=10N/kg )问:(1)当货箱静止于水平地面时,它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2)若把货箱匀速吊起3m,起重机对货箱做了多少功?(3)吊起货箱时,为使起重机不倾倒,在它右边加挂质量为多大的铁块?已知:OA=10m,OB=5m。
(设起重机所受重力的作用线恰好通过O 点。
)2、(08 西城一模)磅秤上有一个重1500N 的木箱,小明站在地上,想用如图29(甲)所示的滑轮组把这个木箱提升到楼上,可是他竭尽全力也没有提起,此时磅秤的示数为40kg 。
于是他改变滑轮组的绕绳方法如图29(乙)所示,再去提这个木箱。
当木箱匀速上升时,小明对地板的压力为100N ,不计轴摩擦和绳重,取g=10N/kg 。
求小明的体重和提升木箱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08 昌平一模)如图 30 所示,一正方体合金块 M 的边长为 20cm ,把它挂在以 O 为支点的轻质杠杆的 A点处,一个重为 640N 的人在杠杆的 B 点通过定滑轮用力 F 1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 M 对水平地面的 压强为 1.1×104Pa ,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1.45 ×104Pa ;若把 M 浸没于水中( M 与容器底不接触) ,人用力F 2 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人对地面的压强为 1.15 ×104 Pa ;已知人单独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 1.6 ×104 Pa .(g 取 10N/kg )求: (1)力 F 1 的大小; ( 2)合金块 M 的密度;( 3)当 M 浸没于水中时,若剪断细绳,合金块 的压强为多大?4、(08 朝阳一模)图 23 是简易电动门式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
MN 为质量可以不计、长 4m 的横梁,行走 装置可以把提起的重物在横梁上左右移动。
初二杠杆、滑轮、浮力综合计算题
2、如图21 均匀细长棒AB,其质量为m,A端用细线悬挂起来且悬线竖直,B端无阻碍地斜向浸没在水池中,当它稳定静止时,棒被浸没部分的长度是全长的3/5,棒的密度是多少
1、如图32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形木板AB的长度L= 4m, 中央支于支架O上,A、B 端分别用细绳AD、BC系于天花板上,木板AB水平时,绳AD、BC刚好绷直,且AD绳竖直,BC绳与板AB成30°角, 已知细绳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360N.现有重为300N的小孩,从O点出发.(1)如果沿OA 方向向A端缓慢行走.当小孩行走到距离O点的E点时.AD 绳上的拉力是多大(2)如果沿OB 方向向B端缓慢行走,在保证细绳不被拉断的情况下,小孩向右行走的最大距离是多少m
3、如图22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其中OA长1米,OB长米,重物P重牛,滑轮和杠杆的质量不计,求:(1)重物G重多少牛(2)滑轮悬挂点D、C各受多大的力
4、图30是小亮为村里的养牛场设计的牲畜自动饮水器的示意图,设计储水箱A的蓄水深度为,阀门K处出水口的横截面积为6×104m2,支点O到浮球球心的距离为O到B点距离的2倍,要求浮球浸入水中1/3时杠杆水平,K处的活塞即能将出水口关闭。
(g取10N/kg) (1)若不考虑活塞、杆KB、OC及浮球的重力,小亮选用浮球的体积应为多大 (2)实际上活塞、杆及浮球的重力是需要考虑的,若考虑它们的重力,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可保证
饮水器正常工作(答出一种措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