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群落结构的绿地对夏季微气候的改善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135.65 KB
- 文档页数:3
草地植被与微气候关系研究及其应用草地植被是地球上最广泛分布的生态系统之一,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草地植被对土壤保持、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具有重要作用。
而微气候又是草地植被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草地植被与微气候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草地植被对微气候的影响草地植被可以直接影响微气候,如影响空气温度、湿度、风速等。
首先,草地植被可以减少空气温度。
植物叶片表面会通过蒸腾作用将植物体内的水分蒸散出来,随之带走热量,使植物周围的温度降低。
其次,草地植被可以增加湿度。
蒸腾作用除了带走热量还可以带走植物体内的水分,使植物周围的空气湿度升高。
最后,草地植被还可以减小风速。
丰富的草地植被可以有效地阻挡风力,减小风速,使空气中的热量和湿度分布更加均匀。
其次,草地植被还可以通过调节土壤热量和水分来影响微气候。
植物根系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植物体内的光合作用也需要水分,因此草地植被可以调节土壤水分的分布。
同时,草地植被还能够影响土壤温度。
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会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冬季草地植被还可以增加夜间土壤温度。
总的来说,草地植被对微气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能够调节温度、湿度、风速等因素,维护环境的平衡。
二、草地植被与微气候关系研究方法研究草地植被与微气候关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方法是通过野外观测。
研究者可以设置观测点,对不同条件下的温度、湿度、风速等进行野外观测,以了解草地植被对微气候的影响。
这种方法能够直接观测到微气候的变化情况,但需要注意观测时间的长短、观测天气条件的合理性,以及样本数量的问题,以获得具有代表性的结果。
第二种方法是数学模拟。
研究者可以通过模型来模拟草地植被与微气候的关系,并进行预测分析。
这种方法需要建立精度高、可靠性强的模型,需要参考大量实测资料,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模拟结果。
第三种方法是遥感技术。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直接获取草地植被的空间分布、生长状况、叶面积指数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为草地植被与微气候关系研究提供重要数据。
城市绿化建设对微气候调节效果评估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热岛效应和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绿化建设逐渐成为了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城市绿化建设对微气候调节效果的评估分析,对于合理规划城市绿化布局、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绿化建设对微气候调节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温度调节城市绿化能够通过蒸腾作用、蔽风遮阳、减少热辐射等途径,有效地降低城市的气温。
绿色植物具有良好的蒸散作用,通过植物的蒸散作用,将空气中的热量吸收,并释放水蒸气,从而起到降温的作用。
同时,绿色植物还能减少城市表面的热辐射,防止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缓解城市热害。
二、湿度调节城市绿化可以增加城市的湿度,改善城市干燥的气候环境。
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不仅能够释放水蒸气增加湿度,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
研究表明,城市中的绿化空间,如公园、郊野等,能够为周围居民提供更加湿润的气候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舒适度。
三、风速调节城市绿化能够有效地调节风速,降低风力对城市建筑的冲击。
绿色植物具有减低风速的作用,通过对风的阻挡和摩擦,减少了风对建筑物、道路和市民的影响。
绿化带也可以起到屏风的作用,为城市提供更好的居住和活动空间。
四、空气品质调节城市绿化能够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空气品质。
绿色植物通过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释放氧气,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此外,城市绿化还能减少车辆尾气和工业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改善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含量,降低空气污染程度。
城市绿化建设对微气候的调节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城市绿化效果的评估分析,可以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合理规划绿化空间,提高城市绿色化水平。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估指标:一、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是评估城市绿化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城市中植物的分布密度和覆盖面积,是评价城市绿化程度和绿化效果的重要参数。
城市绿地空间结构对城市气候的影响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气候问题。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的“肺部”,在调节城市气候的同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城市绿地空间结构对城市气候的影响,并探讨如何优化城市绿地空间结构以应对气候变化。
城市绿地空间结构包括城市公园、绿化带、树冠覆盖等要素的分布和组合方式。
研究表明,城市绿地空间结构的科学布局能够显著改善城市气候状况。
首先,城市绿地能够吸收部分日照能量,减少建筑物和硬质地面引起的热岛效应。
通过增加树冠覆盖和适度调整绿地布局,可以提高城市绿地的阴凉程度和通风质量,有效减缓城市气候的升温速度。
其次,城市绿地还能够通过调节水循环和湿度,改善城市的湿热环境。
城市绿地的植被和水体具有保持水分和释放湿润的作用,减少水分蒸发和蒸腾,从而降低城市干燥度和相对湿度,改善人体舒适感受。
此外,城市绿地的湿润环境还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提高空气质量。
更重要的是,城市绿地通过吸收和转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起到缓解气候变化的作用。
绿色植物可以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将部分碳储存在树木和土壤中,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同时,城市绿地的生态系统也能够降低洪涝风险,吸收并过滤雨水,增加城市的水源储备能力。
然而,目前许多城市绿地的空间结构存在不合理和不均衡的问题,制约了其对城市气候的影响。
一方面,城市绿地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依据,容易出现片段化、断裂化的布局。
这种片段化布局不利于绿地的连续性和整体效果的发挥,无法形成有效的生态网络。
另一方面,城市绿地的空间结构存在多样性不足的问题。
大部分城市绿地以公园、广场为主,种植的树木林种单一,无法提供多样性的生态服务。
为了优化城市绿地空间结构,提高其对城市气候的调节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科学规划城市绿地网络,提高城市绿地的连续性。
通过合理布局城市公园、绿化带和湿地等,构建起细致而完整的城市绿地网络,形成生态环境连续和空气流通的“绿色走廊”。
城市绿地系统对气候调节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生活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气候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地系统对气候调节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首先,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中的“肺”,具有吸附和净化空气的功能。
城市空气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其中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是主要污染源。
而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来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植物表面的叶片能够有效地吸附颗粒物,如尘土、烟雾等。
通过城市绿地系统的存在,可以有效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浓度,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
其次,城市绿地系统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着显著的作用。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与周边乡村地区相比,城市内部温度明显高于周边地区的现象。
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建筑物多、道路宽且普遍铺设了水泥,导致太阳辐射能无法迅速散发,从而引发城市内部的高温问题。
而城市绿地系统能够通过蒸腾作用和蒸发散热作用不断释放潜热,从而降低城市的温度。
此外,植物的树荫还能够有效地遮挡阳光,降低太阳辐射对地表的直接照射,进一步减少了城市的热量吸收。
因此,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因素,对于改善城市热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再次,城市绿地系统对水循环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表的湿地被干燥化,地下水资源遭受压力。
而城市绿地系统能够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将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释放到大气中。
这不仅有利于增加城市降水量,促进降水的自然补给,还有助于提高地下水位,维持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平衡。
此外,植物根系能够增加土壤团聚体的结构稳定性,降低地表水径流速率,减少城市的洪水风险,保护城市水资源的安全。
最后,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对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大量的研究表明,与常年生活在高密度建筑群中的居民相比,接触自然环境的居民更容易感到快乐和满足。
城市绿地系统不仅提供了一个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呼吸新鲜空气、接触自然的机会。
城市绿地对气候变暖的调节作用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中难得的生态资源,对于降低城市温度、改善空气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城市绿地对气候变暖的调节作用。
首先,城市绿地通过吸收和储存大量的太阳能,减缓了城市地表和空气的升温速度。
相比于硬质铺装,绿地能够显著降低热岛效应的程度。
热岛效应是由于城市建筑和人为活动而导致的城市区域比周边地区更温暖的现象。
而绿地则能够通过蒸发作用将太阳辐射转化为水蒸汽,从而降低地表温度。
此外,绿地中树木的阴影也能够有效地减少直接阳光的照射,减缓热岛效应的程度。
其次,城市绿地通过释放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
绿色植物对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有较强的吸附和净化能力,例如吸附重金属和有机物,降低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
而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城市绿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有效地减缓了气候变暖的速度。
此外,城市绿地对于改善城市生活质量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绿地作为城市中的“肺”,能够提供丰富的氧气和清新的空气,为人们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城市中的公园、花坛、绿化带等都是人们放松心情、减轻压力的理想去处。
而绿地的存在也增加了城市的美观度和宜居性,吸引了更多人来到城市生活。
除此之外,城市绿地还与城市水体相互作用,起到了调节城市水文循环的作用。
城市绿地通过蓄水、渗水和蒸发等过程,能够有效地减轻城市内涝的问题。
绿地不仅能够延缓雨水的排放速度,降低洪水的发生概率,还可以为城市提供防洪的保护。
此外,绿地的存在也能够提高地下水的补给量和水质,对改善城市水资源起到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城市绿地对气候变暖的调节作用十分重要。
它通过吸收和储存太阳能、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和调节城市水文循环等多个方面发挥作用。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绿地受到了一些挑战,例如土地资源减少、开发压力增大等。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城市绿地的保护与建设,提高绿地的覆盖率和质量,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暖带来的挑战,建设宜居、健康的城市环境。
城市绿地系统对气候调节的作用在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中,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道路上车水马龙,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然而,在这繁华的背后,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尤为严峻。
而城市绿地系统,就如同大自然赋予城市的“调节器”,在改善城市气候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绿地系统能够有效地调节气温。
在炎热的夏季,城市中的水泥、柏油等硬质铺装会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导致地表温度迅速升高,形成所谓的“城市热岛效应”。
而绿地中的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从根部吸收并输送到叶片,然后蒸发到空气中。
这个过程会消耗大量的热量,从而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研究表明,城市绿地的温度通常比周围的硬质铺装区域低 3-5 摄氏度。
例如,公园、植物园等大型绿地往往成为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此外,绿地中的树木还能提供遮荫,减少阳光直射地面,进一步降低局部气温。
城市绿地系统有助于调节空气湿度。
在干燥的季节,城市中的空气湿度往往较低,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绿地中的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空气中释放水分,增加空气的湿度。
尤其是在城市的商业区、居民区等人口密集区域,适当增加绿地面积可以显著提高局部的空气湿度,改善人们的生活舒适度。
例如,一些小型的街头绿地、社区花园虽然面积不大,但它们对于增加周边空气湿度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城市绿地系统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也功不可没。
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交通流量的增加,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不断升高。
绿地中的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生长所需的物质。
同时,植物的叶片表面能够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和颗粒物,起到过滤空气的作用。
树木还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的颗粒物沉降下来,减少扬尘。
因此,城市绿地系统就像一个巨大的“空气净化器”,为城市居民提供清新、健康的空气。
城市绿地系统对于调节城市的风场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城市中,高楼大厦等建筑物会阻挡和改变风的流动方向,导致局部地区通风不畅。
王会利,号同盛老人之园林绿地夏季降温效应分析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园林绿地真的有降温效应吗?若有的话,是如何产生的呢?不同类型绿地的降温效果一样吗?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在假期里成立了活动小组,专门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
我们配齐了温度计、三脚架、卷尺、遮光板、计时表、笔等用具。
在教师的指导下,12名同学分成6个小组,在相同时刻分别测试本校操场的裸地、西苑小区广场的宽广草坪、北苑小区的无绿化居民区、滨海公园的片林地、穿港路的无绿化道路和绿化过的腾飞路六个地点的气温。
并选择晴天、多云天气和阴天闷热天气三种状况进行测试,各组统一测试时间分别为8:00、10:00、14:00、16:00和18:00。
对不同状况的天气,不同类型的地点的对比测试结果如下: 晴热天气对应地点园林绿地降温效果对照表(2000年7月13日)多云天气对应地点园林绿地降温效果对照表(2000年7月17日)阴天闷热天气对应地点园林绿地降温效果对照表(2000年7月18日)测试结果显示,无论何种天气,有绿化地点气温都低于无绿化地点气温,特别是晴热天气,降温效果更加明显,而且绿化程度越高,降温效果越好。
测试数据让我们理解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含义:树木花草具有降温的作用,而且树木越高大、绿化程度越高,降温效果越显著。
为什么绿色植物有降温作用呢?为什么植物越高大、绿化程度越高,降温效果越显著呢?原来,植物在炎热天气下的两种重要生理作用,即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是产生降温作用的主要力量。
植物在炎热天气下进行的蒸腾作用,把根吸收水分的99%左右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排出体外,水蒸气带走了叶片中的热能,使叶片降温,避免叶片因温度过高而发生灼伤,这就像夏天在屋子里洒些水会降低室温一样。
这种蒸腾作用的结果,周围气温必然下降。
据研究,每公顷生长旺盛的森林,每年要向空气中蒸腾8000吨水,而蒸发这些水分需要吸收180亿千焦的热量,园林绿地的降温作用就可想而知了。
植物群落特征对夏季公园林荫空间微气候的影响研究
黄钰麟;傅伟聪;陈晶茹;董建文;王敏华
【期刊名称】《中国园林》
【年(卷),期】2022(38)3
【摘要】选取福州市西湖公园林荫空间为样地,借助ENVImet软件,引入正交试验设计,探究植物群落特征对夏季林荫空间微气候的影响。
结果表明如下几方面。
1)树木叶面积指数在所有时段均对林荫空间的降温通风能力起主导作用,降湿效应在早上时段主要受乔灌草比例影响,其余时段主要受树木叶面积指数影响。
2)树木叶面积指数、灌木层占比与林荫空间的降温能力呈正相关,与降湿能力呈负相关;乔木植距与冠幅比值略大于1:1时,降温效果最佳;空间的通风效果与树木叶面积指数的关系受树冠高度影响;随着灌木层占比和种植密度的升高,空间风速呈下降趋势。
3)降温降湿通风效果最佳的组合方案为:选择叶面积指数高(6.6)的树木,乔灌草比例为3:1:1,种植密度为12m。
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设计策略,为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和设计依据。
【总页数】6页(P118-123)
【作者】黄钰麟;傅伟聪;陈晶茹;董建文;王敏华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园林植物群落对夏季微气候特征的影响
2.重庆市公园7种植物群落结构对夏季微气候的改善效果
3.基于人体舒适度的植物群落空间微气候实测与模拟研究——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
4.基于人体舒适度的植物群落空间微气候实测与模拟研究——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
5.西安城市街道夏季林荫空间形态与微气候效应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绿地对气候调节的影响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地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绿地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更是对城市气候的调节和改善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城市绿地对气候调节的影响。
首先,城市绿地对热岛效应起到了重要的缓解作用。
热岛效应是指城市相对于周边乡村地区气温更高的现象,其原因多是由于城市的人工建筑覆盖面积大、热储能能力强。
然而,通过增加城市绿地覆盖面积,城市热岛效应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绿地中的树木和草地可以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能量,并将部分转化为水蒸气释放到空气中,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另外,绿地的蒸散作用也能带走地表的热量,降低城市地表温度。
研究表明,相比于没有绿地的地区,拥有大量绿地的城市具有更低的气温,从而减轻了城市居民的炎热感。
其次,城市绿地对改善空气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城市是世界上污染物排放最多的地方,而绿地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并释放氧气。
通过增加城市绿地覆盖面积,可以有效净化城市空气,减少污染物的浓度。
同时,绿地中的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对缓解气候变化也有一定的作用。
因此,城市绿地不仅给居民带来清新的空气,还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城市绿地还对降雨调节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量的人工建筑覆盖导致雨水在城市中无法迅速排泄,容易造成内涝和城市洪涝灾害。
而城市绿地能够起到“海绵”的作用,吸收并储存雨水,调节城市的水循环。
绿地中的植物能够吸收雨水,通过根系渗透到土壤深层,从而起到排水的作用。
研究显示,具有较高绿化率的城市能够有效降低洪水发生的概率,并缓解洪灾的影响。
此外,城市绿地还对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
绿地是人们休闲娱乐和运动的场所,可以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缓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
在城市绿地中,人们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接触自然的美景,从而舒缓身心,改善心理健康。
另外,绿地还能吸收噪音,减少城市交通和工业带来的噪音干扰,创造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
城市绿地建设对改善城市微气候有何影响在当今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时代,城市微气候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
城市绿地建设作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微气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微气候是指城市范围内的局部气候状况,包括气温、湿度、风速、风向、太阳辐射等要素。
而城市由于其高密度的建筑、大量的人工表面和繁忙的交通,往往形成了与周边自然环境截然不同的微气候,例如热岛效应、干燥、通风不良等问题。
城市绿地在调节气温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在炎热的夏季,城市中的混凝土、沥青等建筑材料会大量吸收并储存太阳辐射的热量,导致气温升高。
而绿地中的植被,尤其是树木,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从根部吸收并散发到空气中,这个过程会消耗大量的热量,从而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同时,树木的树冠能够为地面提供遮阴,减少太阳直射地面所带来的热量。
相比之下,没有绿地覆盖的区域则更容易出现高温。
城市绿地对湿度的调节也不容忽视。
在干燥的季节,城市中的绿地可以增加空气湿度。
植被的蒸腾作用使得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从而改善城市的干燥状况。
这对于人们的呼吸道健康以及生活舒适度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反,缺乏绿地的城市往往会显得干燥,给人们带来不适。
在风速和风向方面,城市绿地也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合理规划的绿地布局可以引导风的流动,增加空气的流通性。
例如,沿着街道和建筑物之间设置的绿地廊道,可以促进风的穿透,减少静风区域的形成。
这有助于改善城市内部的通风条件,降低污染物的积聚,提高空气质量。
此外,城市绿地还能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区域的温度明显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
绿地通过降低城市局部的温度,缩小城市中心与郊区的温差,从而缓解热岛效应。
这不仅有助于降低城市的能源消耗(如减少空调的使用),还能减少因高温而引发的健康问题。
城市绿地在改善城市微气候的同时,还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人们可以在绿地中散步、运动、野餐,享受大自然带来的舒适和宁静。
城市绿地系统对城市气温调节的影响分析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热岛效应问题。
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区域比周围农田或郊区地区温度更高的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城市中大量的混凝土、建筑物和人口密集,导致夏季局部区域的温度升高。
然而,城市绿地系统作为一种具有自然特点的城市区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热岛效应,对城市气温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首先,城市绿地系统能够通过蒸腾作用来降低城市气温。
蒸腾作用是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通过叶片释放水分的过程。
绿地覆盖面积较大的城市能够吸收并蒸发更多的水分,从而形成蒸腾作用,使周围空气中的水分子蒸发,产生负离子,进而降低空气中的温度。
这样一来,在城市中引入绿地系统就能够有效降低城市的气温,减缓热岛效应造成的高温。
其次,城市绿地系统还能与建筑相互作用,形成自然通风通道,进一步降低城市的气温。
在城市中,建筑物高密度的布局限制了风的流动,导致空气对流不畅。
而绿地系统中的树木与建筑物之间的间隔,能够为风提供了通道,形成自然通风的条件。
通过这种方式,城市中的绿地系统能够促进空气的流动,带走了部分热量,减低了城市的气温。
此外,城市绿地系统还能吸收大气中的污染物质,提高空气质量,进而改善城市的气温。
城市中的工业排污和车辆尾气等污染物质会导致城市空气污染严重,进而加剧热岛效应。
绿地系统中的树木和植物能够吸收和分解这些污染物质,净化城市空气,降低污染物对城市气温的影响。
此外,城市绿地系统还能提供阴凉的环境,减少城市人口的热应激,改善居民的舒适度。
城市中大量的建筑和路面都会吸收太阳光的热量,使得城市变得闷热。
而绿地系统的树木提供了丰富的遮阳、阻隔热辐射的功能,为人们提供了凉爽的避暑场所。
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可以通过在绿地上树荫下休息、散步或进行户外运动来减轻热应激,享受清新的绿色空间。
总而言之,城市绿地系统对城市气温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蒸腾作用、自然通风、吸附污染物质和提供阴凉环境等多种途径,城市绿地系统能够有效降低热岛效应造成的高温,改善城市的气候环境。
城市绿化与气候调节效应分析城市绿化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析城市绿化对气候调节的效应,包括降温、降雨、净化空气等几个方面。
一、降温效应城市由于建筑物、道路、人口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形成“热岛效应”,即城市内部相比周边地区温度更高的现象。
而绿化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现象。
首先,树木的树冠可以遮挡阳光,减少地表的直接辐射热量,从而降低地表温度。
此外,树木通过蒸腾作用释放水分,能够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进一步降低城市的气温。
因此,加强城市绿化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热环境,还能提升城市居民的舒适感。
二、降雨效应城市绿化对降雨的调节效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雨水的保持和渗透。
首先,绿地可以起到“海绵”作用,能够吸收并保持雨水,减少城市内部的径流量。
这一点尤其对于预防城市内涝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植被可以促进雨水的渗透,增加土壤的含水量。
这有助于提供水源,满足城市绿化和居民生活的需要。
因此,加强城市绿化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水循环,还能够增加城市的水资源供给。
三、空气净化效应城市绿化对空气质量的改善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树木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改善大气环境。
其次,植被通过叶片的气孔吸收和吸附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从而净化空气,减少空气污染的程度。
因此,加强城市绿化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空气质量,还能促进居民健康。
综上所述,城市绿化对气候调节的效应是显著的。
通过降低温度、调节降雨和净化空气等作用,城市绿化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还能提高人们的居住质量和健康水平。
因此,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是我们应当重视和推动的一项工作。
总结:城市绿化对气候调节的效应具有显著作用。
它可以通过降低温度、调节降雨和净化空气等方式,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住质量。
因此,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重视和推动城市绿化工作,为居民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不同绿地类型对城市小气候的影响第22卷第2期2007年6月河北林果研究l咖JOIJIlNAI.OFFORESTRYA№o】RJ[HARD砌栅V01.22No.2JUn.2007文章编号:1007-4961(2OO7)O2.0210-05不同绿地类型对城市小气候的影响马秀梅,李吉跃(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摘要:通过HOBO便携式气象站测定了城市林荫道,草坪,广场3种绿地类型的气温,相对湿度和辐射强度.分析了不同绿地类型上的温度,湿度及太阳辐射变化情况,比较了不同绿地类型对城市小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强度的增强,林荫道有较好的降温保湿效果,并且林荫道与广场的最高温差可达2.76℃,相对湿度的最高差值可达12.5%.在晴朗无风的条件下,随着辐射强度的变化林荫道上温度和相对湿度变化比较缓慢,所以随着辐射强度的增强,林荫道上的气温低于草坪,相对湿度则高于草坪,当辐射强度逐渐减弱时,林荫道上的气温逐渐高于草坪,相对湿度则低于草坪.关键词:绿地类型;城市小气候;林荫道;草坪;广场中图分类号:S731文献标识码:A InfluencesofdifferentgreenlandsonurbanmicroclimateMAXiu—mei,LIJi—yue(KeyLaboratoryforSilvicultureandConservation,MinistryofEducation,CollegeofResou rcesandEnvironment,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Ah蛐:Influencesofdifferentgreenlandonurbanmicroclimatewerecompared.Temperature,re lativehumidityandsolarradiationoftheavenue,lawnandpiazzaweremeasuredbyportableweatherstation.Thech~s etrendsofeachindexofdif-ferentgreenlandwereallalyzed,andinfluencesofdifferentgreenlandonurbanmicroclimate werecompared.Theresult showedthattheavenuehadbettereffectonreducingtemperatureandconservinghumiditywit hincreasingradiantintensity. Themaxilnunldifferenceintemperaturecanreach2.76℃.andthemaxilnunldifferenceinhu midityWasashighas12.5%.Insunnyandwindlessdsys,thetemperatureandrelativehumidityofavenuech~cedslowly.T herefore,withtheincreaseofirradiation,airtemperatureofavenuewashigherthanthatoflawn,~whiletherelativehumidit yWaslowerthanthatoflawn.Andwhentheirradiationdecreasedgradually,theresultswereopposite. Keywords:differentgreenlands;urbanmicroclimate;avenue;lawn;piazza绿地是植物生长,覆盖和存在的地面和空间….绿地中的植物通过蒸腾,吸收,吸附,反射太阳辐射等作用,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增加空气的湿度,从而改善城市小气候,缓解热岛效应_2].对城市小气候的研究多集中在亚热带到温带的中高纬地区的发达国家,而低纬及发展中国家研究较少,我国对城市气候的研究多在北京,上海及沿海等大中型城市_4].相关研究表明_8,在城市森林的不同生长期中,气温的日变幅不同;不同绿地结构,不同植物种类,不同叶面积对周围环境的降温效果也不同.Taha等人研究表明增加城市植被对气象场最显着的影响是降低空气温度_lJ;Civerolo等研究表明当40%的城市下垫面被改为落叶林时,地表温度和风速都发生了实质性的下降u引.佟华通过模拟试验,显示建造大型的楔形绿地后,绿地区域及绿地周围1km以内的地区温度有所降低,降低的程度由规划前后的地表类型改变的剧烈程度,风速大小及与绿地的距离决定u.收藕日期-2007—01—25;修改藕收期;200"7—03—26基金项目:"森林培育与保护实验室"北京城市绿地水分经济生态的研究课题(JD1O0220535).作者简介:马秀梅(198o一),女,河北唐山人,硕士,主要从事城市林业等方面研究. 通讯作者:李吉跃(1959一),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及栽培生理生态等方面研究.第2期马秀梅等:不同绿地类型对城市小气候的影响211近年来,关于城市气候的研究多集中于城市热岛效应的相关研究口,关于不同绿地类型对城市小气候的影响研究并不多.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绿地结构出现了不合理的现象,草坪多,乔木比例少,生态功能发挥不足等问题.为了更准确的反应不同城市绿地类型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的差异作用,本研究对不同城市绿地类型上的小气候进行了Et变化观测,以期为改善城市小气候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1试验地概况本试验在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进行,北京林业大学地处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北京位于北纬39~2841.05,东经115.22117.30.地处华北大平原的西北边缘,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带.海拔43.71m.东西宽约160km,南北长约176km,土地面积16410.54km2,平原面积约占38%,山地面积约占62%.北京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雨少,冬季寒冷干燥.四季雨量分布很不均匀,年平均降雨量731.71Tlln,年平均气温13.1℃,全年无霜期180—200d.2试验方法与观测指标2006年8—1O月采用HOBO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在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进行,同时观测草坪,广场和林荫道3种绿地类型,林荫道上的树种为一球悬铃木(Platanusoccidentalisl,inn.),测定了典型天气的小气候日变化,并做了3次重复.主要测定气温, 相对湿度和辐射强度;测定时间为早上8:O0到次日早8:00,间隔2h.观测气象因子的主要试验仪器是HOBO便携式自动气象站,该气象站是一套完整的测定并记录小气候的系统,配备的标准传感器有:气温,相对湿度, 辐射强度.温湿度的观测高度为1.3m,太阳辐射强度的观测高度为2m.3结果与分析3.1不同绿地类型上光合有效辐射值的比较从图1可以看出,不同月份的不同绿地类型上,其光合有效辐射值变化规律基本相同.草坪和广场上的光合有效辐射值的日变化曲线在白天呈单峰形,并且在中午12:00达到最强,之后逐渐降低至最低值1.3tnnol/(H12?s),广场上的最高值为1126.31358.8v_,nol/(m~?s),草坪上的最高值为1071.3—1438.8v_,nol/(m~?s),由于树木的遮蔽作用,林荫道上的光合有效辐射值一直保持较低的状态,在下午14:00达到最强,其最高值为23.81168.8t-moll(m2?S),之后逐渐降低至最低值1.3~mol/(m2?S),并保持不变.一杂2000篓耋500-t50.,?5oo瞿1000囊兰..,图1不同绿地类型上光合有效辐射值日变化№.1蹦brer,an~sofeffectiveI"m-l~tlll伽fliff~rttl—Itm—tk 随着天气的转冷,草坪和广场上所能达到的最高光合有效辐射值在逐渐降低,而林荫道上由于树叶的变黄,脱落,导致树木的遮蔽作用逐渐减弱,因此其上所能达到的最高光合有效辐射值逐渐升高,并且3种绿地类型上的光合有效辐射值在晚上达到最低值1.3p_mol/(m2?S)的时间在逐渐提前.同一月份不同绿地类型间进行比较,草坪与广场上的光合有效辐射值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由于两者所处环境的不同,其变化存在一定差异,林荫道上的光合有效辐射值则一直保持较低的状态.中午12:00时,不同绿地类型上的光合有效辐射值进行比较得出,8月份,草坪与广场上的辐射值是林荫道上的5O多倍;9月份,草坪与广场上的辐射值是林荫道上的40多倍;10月份,草坪与广场上的辐射值是林荫道上的20多倍.由此可知,树木具有很强0000OOO5051■1■篁^H-s一_【o—IIv\按驿较2l2河北林果研究第22卷的阻挡太阳辐射的作用.3.2不同绿地类型上气温的比较从不同月份来看,3种绿地类型上的气温日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其气温日变化曲线在白天呈单峰形,并且在下午14:00~16:00气温达最高值,之后逐渐降低.广场上气温的最高值为:17.52~33.59 ℃,气温的最低值为:9.42~24.7℃;草坪上气温的最高值为:l7.52~32.76%,气温最低值为:9.03~24.4℃,林荫道上气温最高值为:l6.38~31.12%,气温最低值为:9.42~24.79%.广场和林荫道上的气温差可达1.91~2.76%(见图2).+林荫道a)35P暑30莹25妻20a)21暑16耋?童6—00000000000000∞∞00∞0000时间Time(a)8月份August一林荫道r+广场ggggggg占占0000时间Time(b)9月份September一林荫道000000000000∞∞00000时间Time(c)10月份0ctober图2不同绿地类型上气温日变化ig.2Dailychangesoftemperature伽differentgreenlands 随着季节的变换,3种绿地类型上的气温在逐渐降低,其所能达到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也在减小.由于树叶的逐渐变黄和脱落,林荫道的降温效果在慢慢减弱.,不同绿地类型上的气温随太阳辐射的变化而变化,随着辐射强度的增加,广场和草坪上的气温上升趋势基本一致,当辐射强度达到最高值后,气温持续升高,下午14:00以后,草坪上的气温开始呈下降趋势,并且下降速度很快,而广场上的气温仍保持很高的状态,甚至会继续升高,之后才会逐渐下降.林荫道由于树木的遮蔽作用,其上的气温上升及下降的速度都比较缓慢,因此在白天林荫道表现出了良好的降温效果,并且气温一直低于广场和草坪,但晚上18:00以后,辐射强度很低时,林荫道上不易散热, 其温度反而不易降低,气温逐渐高于草坪,甚至会高于广场.3.3不同绿地类型上相对湿度的比较不同绿地类型上相对湿度日变化见图3.图3表明,8月份和9月份不同绿地类型上的相对湿度日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呈单谷型曲线,并且相对湿度在下午16:00左右达到最低值,1O月份的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则出现了两个低谷,时间分别是下午16: 00和凌晨4:00.经过一天的变化,广场上相对湿度的最高值为66.25%~87.25%,最低值为24.75%~44.75%;草坪上相对湿度的最高值为66.75%~88.25%,最低值为26.25%~49.25%;林荫道上相对湿度的最高值为67.75%~86.75%,最低值为26.25%~52.75%.在白天林荫道与广场上的相对湿度的差值可达8.00%~12.50%.9080重7O靛605040806O饕蚕o罢20量2870蚕5600娶430020888昌88888兽2窝8菩罟时间Time(b)9月份September+林荫道8888g8g兽篁2蠹8苫兽时间Time(c)lO月份0ctoher图3不同绿地类型上相对湿度日变化.3DailychangesofRH伽differentgrl~nlands 弘H0p00a崩∞\赠..-0.吼00:.N搴.帅8.z_l0I):∞0第2期马秀梅等:不同绿地类型对城市小气候的影响213 同一月份不同绿地类型间进行比较,8月份和9月份不同绿地类型上的相对湿度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辐射强度的增强,相对湿度逐渐降低,在16:o0左右达到最低值,之后逐渐升高.林荫道上由于树木的遮蔽作用,相对湿度变化比较缓慢,其在白天表现出了良好的保湿效应,在夜间相对湿度却不易上升,并且相对湿度逐渐低于广场和草坪.随着辐射强度的增强,草坪和广场上相对湿度的下降趋势基本一致,当辐射强度开始降低时,草坪上的保湿效果越来越明显,并且在夜间草坪上的相对湿度上升较快,其湿度一直高于广场和林荫道.1O月份相对湿度的变化与其他两个月有明显区别,其日变化表现为两个低谷,并且在夜间林荫道上的温度也高于广场和草坪.其原因可能是昼夜温差较大,并且1O月份较多大风.由此可以看出,林荫道在白天具有良好的保湿效果,草坪随着辐射强度的降低,其增湿效果才逐渐趋于明显.有关城市气候的相关研究表明绿色植物下垫面的小气候效应是明显的,而且以晴天最为明显,但不同绿色植物的降温增湿效果不同.本研究得出了和前人研究一致的结论,受大气环境的影响,城市不同绿地类型上的气候要素的季节之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以广场为对照,林荫道内气温适宜,变化平缓,高温持续时间较短,其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作用明显,由于没有遮挡太阳辐射的作用,草坪调节气温的作用并不明显,但有一定的增湿效果.本研究还分析了不同绿地类型对小气候昼夜影响的差异,在白天林荫道具有很强的降温保湿效果,夜晚有一定的保温作用,并且相对湿度升高较慢;随着辐射强度的增强,草坪的降温增湿效果并不明显,当辐射强度开始下降直至最低时,草坪表现出了良好的降温增湿效应.4结论与讨论绿化可以对城市环境起到调控的作用,具有遮荫(减少太阳辐射),降温,增湿的作用,并且不同植物绿化类型的遮荫,降温和增湿效果是不一样的.(1)林荫道具有很强的阻挡太阳辐射的作用,并且枝叶越茂密阻挡能力越强,广场和草坪的辐射强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并且广场和草坪上的光合有效辐射值可比林荫道上高2O~5O倍.(2)不同绿地类型所产生的降温效果,与其植被种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白天,随着辐射强度的变化,林荫道的降温效果比较明显,其与广场最高温差可达1.91℃~2.76℃,但由于林荫道比较密闭,不易散热,在夜间则起到了一定的保温效果.草坪从辐射强度降低开始就表现出了良好的降温效果,气温逐渐低于广场和林荫道.(3)从相对湿度上来看,随着辐射强度的变化,林荫道上相对湿度的降低和升高趋势比较平缓,白天具有良好的保湿效果,其与广场上相对湿度的最高差值可达8.o0%~12.50%.草坪上的增湿效果随着辐射强度的降低逐渐显露出来,并且湿度逐渐高于广场和林荫道.(4)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规模迅速膨胀,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建筑物越来越密集等,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导致了城市热岛效应,并且热岛效应日趋严重.从本研究可以看出不同绿地类型调节气温的效果不同,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发展城市绿化,增加城市绿地,改善下垫面的构成和性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绿化可以有效的调节城市小气候,使城市更适合人类工作和生活.进行城市绿化时,要遵循生态学原理,对城市绿地进行生态设计,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绿化格局.同时在城市绿化过程中,积极发展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以期在城市的有限空间内起到改善城市环境,调节城市小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参考文献:[1]周安伟,张小松.城市住区绿地系统热效应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105,(5):51—55.[2]丛日春,李吉跃.论城市林业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作用[J].北京林业大学,1997,19(2):1-10.[3]陈白新,苏血痕,刘少宗,等.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研究[J].中国园林,1998,14(6):53—56.[4]周淑贞,束炯.城市气候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244—334.[5]陈沈斌.城市化对北京平均气温的影响[J].地理,1997,52 (1):27—36.[6]杨凯,唐敏,刘源,等.上海中心城区河流及水体周边小气候效应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20O4,(3):105一ll4.[7]张一平,李佑荣,刘玉洪,等.城市庭院小气候特征季节变化初探[J].高原气象,20O2,21(4):381—388.[8]徐文铎,何兴元,陈玮,等.沈阳城市森林小气候特征的研究[J].应用生态,2(105,16(9):1650—1654.[9]德永军,聂琴,,王志刚,等.不同下垫面对校园小气候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26(4):1—4.[10]殷峰,李树华.北京地区绿化屋面对屋顶温度变化影响的研究[J].中国园林,2006,22(4):73—76.'(下转第226页226河北林果研究第22卷为游人寻求一方"安闲幽美"的环境.对于造型艺术和音乐艺术的联系,在20世纪初的艺术家,已经认识注意到"音乐性"对绘画的意义了.康定斯基的抒情抽象绘画中的音乐感,立体派画家明暗交错的色彩运用,惠斯勒以音乐题目命名的印象主义绘画,表明西方艺术家己经开始认识到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内在联系.康定斯基曾经用音乐论证艺术中的普遍抽象性.他认为线条具有抽象性,主要是依据了心理学中有关的"声音——图形"的联觉理论.他在《论艺术的精神》第四节"金字塔"一节中写道:"在不同艺术门类之间作艺术手法的比较和相互借鉴是可以成功的,但必须从根本上着手.一门艺术必须懂得另一门艺术如何使用它的方法,这样它就能根据同样的基本原理来运用它自己的各种手法,不过是通过它自己的媒介".康定斯基在对色彩的研究中说:"蓝是冷色,从观者离去,蓝色深化着,在暗度加强里增强,……蓝色的等级是类似乐器笛,大提琴,大风琴.明亮的,温暖的红表现高歌凯旋像大提琴.水银朱色像管乐器声和强烈的鼓声.橘黄色放射着黄及红的集聚的力,它起的作用像健康和日光力,像强壮的老喉咙或唱着长音.""一般说来,色彩直接影响着精神.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它有目的地弹奏各个琴键来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j."在康定斯基另一篇重要理论着作《点,线,面》中,着重论述的抽象的点,线,面所具的精神性.对康定斯基而言,形,即使是完全抽象的和类似一个几何形,也有它的内在音响,是一个精神性的东西.每一个形体是那样敏感.在画面构图的各种条件下,同一形总是响着不同的音调.同时,他的艺术观己经具有了强烈的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色彩.康定斯基曾试图将音乐曲谱译成点的组合.4小结现代园林设计行业具有不同学科问的交叉和借鉴的包容性,在某种意义上,也指明了其发展的多维度.现代园林的创作不能仅仅是提供一种视觉上的观赏效果,更重要的是一种表达,一种关怀,一种责任.通过耳濡目染,人们的"视听联觉功能"将会变得更为灵敏,这种文化背景必然促进"听觉经验"的设计创作.致谢: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北京林业大学王向荣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感谢孟凡玉,张秀珍同学的热情帮助.参考文献:[1]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3]宗白华.论中西画法的渊源第二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4]丹纳着,傅雷译艺术哲学(法)[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上接第213页)[11]康博文,王得祥,刘建军,等.城市不同绿地类型降温增湿效应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2OO5,20(2):54—56.[12]徐宇,张一平.城市庭院绿地的生态气候效应初探[J].贵州气象,2003,27(增刊):28~33.113]TahaH.Modelingimpactsofincreasedurbanvegetationonozoneair qualityinthesouthcoastairbasin[J].AtmasEnviron,1996,3O(2o): 3423—3430.[14]TahaH,KonopackiS,AkbariH.Impactsofloweredurbanairter聋,era—tUl~Sonprecursoremissionandozoneairq~ity[J].JoumaloftheAir&WasteManagementAssociation,1998,48(9):860—865.115JCiveroloKL,SistlaG,RaoST,etnf.TheeffectsoflandUSeinmetec—ml0gicalmodeling:implicationsforassessmentoffutureairqualitysce.n~es[J].AunasEnviron,2000,34(10):1615—1621.[16]佟华,刘辉志,李延明,等.北京夏季城市热岛现状及楔形绿地规划对缓解城市热岛的作用[J].应用气象,2OO5,16(3):(编辑郭丽娟)357—364..[17]肖荣波,欧阳志云,李伟峰,等.城市热岛的生态环境效应[J].生态,2005,25(8):2055—2060.[18]宋艳玲,张尚印.北京近4o年城市热岛效应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2003,11(4):126—129.[19]BottydanZ,UngerJ.Amultiplelinearstatisticalmodelforestimating themeanmaximunlurbanheatisland[J].TheoreticalandAppliedCli—matology,2003,75(3—4):233—243.[20]GedzelmanSD,AustinS,CermakR,ela1.Mesoscaleaspectsofthe UrbanHeatIslandaroundNewYorkcity[j].TheoreticalandApplied Climatology,2003,75(1—2):29—42.[21]BornsteinR,LinQL.Urbanheatislandsandsmranertimeconvective thunderstormsinAtlanta:threecosestudieslJJ.AtmosphericEnviron—merit,2000.34:507—516.(编辑刘彦琴)。
城市公园绿地对城市微气候调节的影响及其优化设计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热岛效应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微气候调节成为城市规划和设计中的重要议题。
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中的重要元素,对城市微气候调节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市公园绿地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优化设计,以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1. 城市公园绿地对城市微气候调节的影响城市公园绿地通过多种途径对城市微气候产生积极的调节作用。
首先,城市公园绿地具有降温效应。
充足的植被覆盖能够吸收太阳辐射热量,减少热量向城市空气的传导,从而降低周边地区的温度。
植物蒸腾作用能够带走部分热量,并释放大量的负氧离子,改善了空气质量,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
其次,城市公园绿地对降雨的调节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绿地能够吸收并储存雨水,减缓雨水径流速度,防止城市内涝。
绿地内的植物、土壤和湖泊等水体能够吸收和净化雨水中的有害物质,改善水质,保护城市水资源。
另外,城市公园绿地还能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减少城市中的空气污染物含量。
此外,植物的根系和微生物也能够吸附和分解一些有害气体,如甲醛等,净化环境。
2. 城市公园绿地调节效果的优化设计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公园绿地的调节作用,需要进行优化设计。
首先,绿地的规划布局要合理。
在城市规划中,应将公园绿地均匀地布局在城市不同区域,充分覆盖城市的各个部分。
同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环境特点,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数量,提供多样化的植被结构,以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
其次,绿地的功能要多样化。
除了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外,绿地还应积极承担起降温、净化空气和调节降雨等任务。
因此,设计者需要考虑到绿地的构建方式、植被选择、水体设置等多方面因素,使绿地具备多功能性。
此外,绿地的管理和维护也至关重要。
建立健全的绿地管理制度,增加投入,提高绿地的维护水平,确保植物健康生长和绿地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养成爱护绿地的习惯,共同维护城市绿地的美好环境。
城市绿地建设与气候改善效果分析城市绿地建设是一个旨在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通过植树造林和公园建设等绿化项目,城市可以增加绿地面积,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气温,并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本文将分析城市绿地建设对气候改善的效果。
首先,城市绿地建设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城市中汽车排放、工业废气和建筑物散发的有害气体会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
然而,绿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有效减少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树木的叶片可以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包括灰尘、污染物和花粉等,净化空气。
此外,草地和植物的根系还可以吸收和分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减少地下水的污染。
因此,城市绿地的建设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城市绿地建设可以降低城市的气温。
城市常常出现“热岛效应”,即城市的温度比郊区高。
这是因为城市地表被建筑物和硬质材料覆盖,无法像农田和树木一样吸收和释放热量。
而绿地可以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转化为水蒸气释放到空气中,从而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树木的树荫可以遮挡阳光直射,减少紫外线的照射,同时降低地面和建筑物的热量吸收。
此外,草地和植物的土壤也能吸收热能,并通过根系的蒸散作用进行散热,有效降低地表温度。
因此,城市绿地的建设对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而城市绿地的另一个好处是提供了一个供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城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而绿地可以提供一个绿荫垂钓、晨练散步、户外游乐和野餐等休闲活动的场所。
这不仅有助于人们放松身心,也增加了居民与大自然的互动机会。
绿地还可以成为社区活动的中心,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社交。
久而久之,这样的交流和社交活动有利于维护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另外,城市绿地还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城市面积不断扩张,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
然而,通过绿化城市,增加城市绿地的面积,可以为城市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
树木和植物可以为鸟类和昆虫提供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城市绿地对气候变化的调节作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城市绿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资源,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城市绿地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具有调节城市气候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功能。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地对气候变化的调节作用以及其优势。
首先,城市绿地通过吸收和释放水分来调节城市气候。
城市地表大多被水泥、沥青等人工建筑物覆盖,导致水分无法得到良好的循环。
而城市绿地的存在能够增加蒸发量,提高空气湿度,从而减缓城市的气温升高速度。
绿地的植被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水分释放到空气中,形成湿度,从而降低了城市的气温。
此外,绿地还能够减少城市内涝的风险,吸收和储存雨水,降低雨水径流的速率,减少因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
其次,城市绿地通过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城市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而绿地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植物质量,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
绿地中的植物还能够吸附空气中的颗粒物、有害气体等污染物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保护居民的健康。
再次,城市绿地还能够调节风速和风向,缓解城市的风害。
城市通常存在“热岛效应”,即城市的气温比周边地区高。
而城市绿地的存在可以减缓热岛效应,绿地的植被及地表蒸发作用能够增加空气流通,调节城市的风速和风向。
绿地还能够起到防风、挡尘、减少噪音等作用,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
此外,城市绿地还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城市绿地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源,维护了城市生态平衡。
绿地中的小动物和昆虫还能够进行传粉和繁殖,促进植物的种群更新和繁衍。
因此,城市绿地的保护和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还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综上所述,城市绿地作为调节城市气候的重要手段,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城市绿地通过吸收和释放水分、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调节风速和风向等方式,减缓了气候变化的速度和影响。
此外,城市绿地还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绿地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调节作用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内部的公园、绿地、植被和湿地等自然环境,以及这些自然环境与城市建筑、道路等人工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系统。
它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城市绿地系统还具有显著的调节气候变化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地系统在气候变化方面的调节作用。
首先,在城市中建立和保护绿地系统可以降低城市地表温度。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建设,城市表面的非透水材料如混凝土和沥青覆盖面积越来越大,导致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
这种现象使得城市温度高于周边地区,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不适。
而绿地系统具有良好的蓄水和蒸发功能,可以降低土地表面的温度。
植被的蒸腾作用可以通过释放水分来降低周围的温度。
同时,树木的荫蔽可以降低阳光的直射和反射,进一步减少地表温度。
因此,通过建设和保护绿地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城市地表温度,改善城市的热环境。
其次,城市绿地系统对调节城市水循环也具有积极影响。
在城市中,大量的人工建筑和道路使得雨水无法迅速渗入地下,容易造成洪涝。
而城市绿地系统可以起到自然蓄水池的作用,吸收和储存降雨水分。
植被的根系可以增加土壤的渗透性,促进雨水的渗透和补给地下水。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绿地系统还可以净化雨水中的污染物,保护水源的水质。
此外,绿地系统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释放大量的水分到大气中,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的干燥环境。
另外,城市绿地系统还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积极意义。
第一,在城市绿地系统中,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减缓气候变化。
第二,绿地系统可以降低城市的能耗。
树木的阴影可以提供凉爽的环境,减少人们对空调的需求,从而减少燃煤发电等能源消耗。
此外,城市绿地系统还可以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和颗粒物,改善大气环境。
最后,城市绿地系统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与自然环境接触可以减轻压力、改善情绪,并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2DEA10009)。
作者简介胡永红(1968-),男,河南洛阳人,博士,高级工程师,从事园林植物研究。
收稿日期2005!09!28绿色植物能改变微气候,绿化对于调节气温、空气湿度、太阳辐射、辐射温度等都起着良好的作用。
植物对太阳辐射有较好的反射与吸收能力,植物叶片水分的蒸发可以带走部分热量,适当合理的绿化可以降低局部气温并提高空气湿度[1]。
为了研究出不同群落结构的绿地对微环境的改善效果,笔者在调查上海植物园群落的基础上,选择了几个比较典型的群落配置做检测。
群落的种类分别为:单纯草坪、乔灌草复合型群落、纯林。
该研究在上海夏季高温晴热的天气进行,分2次进行测定。
1观测点的选择和观测方法1.1不同类型绿地的观测观测比较不同绿化结构和对照无绿化区域的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表面温度[2~4]。
第1批:①办公楼附近的水泥路面,草坪、草坪边上的水杉+侧柏+沿阶草群落(层次较少,面积较小)、水杉+香樟—胡颓子+棕榈+八角金盘群落(灌木比较高大,郁闭度较大,面积较大);②混凝土路面,该路旁的香樟—蔓长春花+十大功劳+麦冬群落,其中灌木比较矮小,郁闭度较小,约为50%。
测定日期分别为7月2、4、5日,其中5日晴间多云,部分测定时间云量较多。
在此前天气已经连续高温干旱20d以上。
第2批:香榧纯林、香榧纯林+常春藤地被和旁边的路面,群落郁闭度均约为85%。
在7月17、18、22日观测。
1.2检测仪器均为便携式,空气温湿度仪器为德国产的RotronicA1,空气湿度精度范围为±1.5%,温度精度范围为±0.3℃;观测表面温度用红外测温仪RaytekMinitemp仪器,精度为±2%或±2℃。
观测时间是9:00、10:00、11:00、12:30、13:30、14:30、15:30、16:30,每种数值读取5个。
气温、空气的相对湿度均为1.5m高度处的数值。
2观测结果及其分析观测中,天气以晴朗为主,但有时云量不稳定,为了减少不同天气变化引起的误差,数据处理中,取3d数据的平均值进行分析。
2.1绿地不同群落结构对表面温度的影响2.1.1办公室附近的群落。
由图1可以看出,表面温度与下垫面的性质、群落层次存在很大关系。
水泥路面的表面温度最高,其次是草坪。
在两个群落内部的表面温度都较低,而且变化平缓,但结构层次较少的群落1的表面温度在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内都稍高于层次结构复杂的群落2,差值为0.2~1.7℃不等,平均相差0.4℃。
测得的水泥路面温度都在40℃以上。
在14:30达到了观测时段的极大值53.1℃以上;而该时刻的草坪、群落1、2的表面温度分别为44.1、36.7、35.2℃。
就草坪和水泥路面而言,温度越高,它们差值越明显。
早上差值比较小,而中午和下午差值很大。
9:00左右相差2.0℃;13:30则相差10.3℃;全天均差7.2℃。
温度最高的水泥路面与温度最低的群落2相比,8个时段的表面平均温差为14.1℃;其中在14:30时,达到差值极大值17.9℃。
全天表面温度平均值,水泥路、草坪、群落1、2分别为:48.2、41.1、34.5、34.1℃。
不同群落气温的排序如下:水泥路面>草坪>群落1>群落2,但气温差异没有表面温度那样明显。
例如,水泥路面与群落2的平均温温差仅有2.2℃,最大差值为3.4℃。
全天气温平均值,水泥路、草坪、群落1、群落2分别为:37.1、36.3、35.5、34.9℃。
由图1、2可知,同一处的气温与表面温度趋势相似,水泥路气温最高为14:30出现的38.8℃,此时的草坪、群落1、群落2的空气温度分别为38.1、36.7、35.9℃。
路面与草坪全天气温的平均温差只有0.82℃,差值最大值出现在12:30,为1.4℃;而水泥路面与结构最丰富的群落2相比,8个时段的平均温差为2.2℃,其中在11:00时,达到了极大值为3.4℃。
在上部无乔木遮荫的水泥路和草坪上,表面温度均大大高于该处1.5m高处的空气温度。
其中,水泥路的平均温差为11.1℃,最大差值出现在14:30为14.3℃;草坪平均温不同群落结构的绿地对夏季微气候的改善效果胡永红,王丽勉,秦俊,陈必胜(上海植物园,上海200231)摘要测定了夏季高温季节条件下不同结构的绿地在增湿、降温等方面的指标,比较了对小气候的调节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结构越丰富的群落在增湿降温方面的效果越明显,而草坪对微气候的调节能力则大为减弱。
关键词植物群落;园林植物;微气候;夏季中图分类号Q94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05)02-0235-03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ofAnhuiAgri.Sci.2006,34(2):235-237责任编辑曹淑华责任校对曹淑华差为4.8℃,最大差值出现在11:30为7.36℃;而草坪表面温度的最高值也是在11:00出现,为44.5℃。
群落1和群落2的表面温度与空气温度相当或略低于空气温度。
由于有高大树木的层层遮阳,使得下部光线较弱,温度大大降低,使这些地方存在局部逆温的现象(即高度越高,温度越高)。
2.1.2香樟群落。
该群落表面温度较水泥路面可有效降温13.2℃,最大温差为16.9℃。
气温平均可以降低0.6℃。
与办公室附近的群落不同的是:中午差值比较低;早上较高,可以达到1.4℃左右;而下午差值不到0.1℃(图3)。
2.1.3香榧群落。
图4(b)表明,群落1比群落2平均表面温度高1.1℃,气温高0.2℃;水泥路面的表面平均温度比群落2平均高14.1℃,气温高1.3℃。
以上3组试验数据表明,草坪降温的效率最低,降温幅度主要与是否有高大树木的遮荫有关,且植物构成层次多、郁闭度大、灌木较高的群落降温的效果最好。
2.2绿地不同群落结构对空气湿度的影响2.2.1办公室附近群落。
从图5可以看出,空气湿度的变化趋势与温度相反,中午前后较低,而早晚较高。
且排序也与温度相反:群落2>群落1>草坪>水泥路面。
群落2与水泥路面上空气湿度平均差值为6.2%,9:00时相差最大为8.3%;而单纯的草坪空气湿度只能提高1%。
2.2.2香樟群落。
从图6可以看出,香樟群落平均空气湿度为57.3%,对照路面为53.6%。
路面上则是傍晚16:30达到最大值。
2.2.3香榧群落。
纯林+地被形式的空气湿度比单独的纯林稍微高些,差值平均为1.5%;与林旁的路面相比,群落2的空气湿度则提高了6.5%。
调查结果表明:草坪增湿的效果最差,而植物构成层次多、郁闭度大、灌木较高的群落增湿幅度最大。
3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绿地对小气候的改善效应明显。
多层结构的水杉+香樟—胡颓子+棕榈+八角金盘群落对地面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的改善作用最大,平均差值分别为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6(上接第230页)虑栽培银杏是否合适。
5造景的常用手法5.1孤植银杏树体雄伟,在造景中可作为视线的中心点,在种植时要种在比较明显、较开阔的地方,这样能更加突出银杏的庄重地位。
由于银杏生长速度较慢,这种种植方式最好选择树龄较大的树,才能体现出效果来。
5.2对植可在建筑的入口处对称地种植2株银杏。
可采用2株大小完全相同的对称方式种植,这种种植方式较常见;也可采用离对称的方式种植2株大小不同的银杏;两种种植方式产生的效果不同。
5.3列植这种种植方式应用得比较多,多作为绿荫或行道树栽植,在景观上显得整齐和富有气魄,如再点缀些月季、迎春、木槿等花卉灌木,则雅致得体,令人舒畅。
5.4丛植丛植应以银杏为主体,是主调树,再辅以其他树种。
要注意色彩、姿态及质感的搭配,显现出错落有致,层次多变的自然美来。
6结语银杏在园林植物中是一种较高档的树种,在园林应用中要合理规划,根据环境因素统一安排,才能营造优美、诗情画意的意境。
参考文献1诺曼K布思,曹礼昆.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2朱钧珍.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王淑芬,苏雪痕.质感与植物景观设计[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5,(6):41-45.14.1℃、2.2℃、6.2%。
郁闭度大的香榧纯林+常春藤地被群落这3项指标分别为14.1℃、1.3℃、6.5%;郁闭度小的香樟复合群落分别为13.2℃、0.6℃、3.7%;而单一草坪这3项指标较低,分别为7.1℃、0.8℃、1%。
以上数据说明乔灌草多复层结构的绿化形式对环境降温效应最显著,其中乔木发挥的作用最为突出。
因降温效应是通过树冠的遮蔽而减少太阳的直接辐射和植物蒸腾冷却作用来实现的。
在酷热的夏季,绿地中树木枝叶形成浓荫,不仅阻挡反射了太阳的直接辐射,而且也挡住了来自墙面和其他相邻物体的反射热,减少了地面的长波辐射热[5]。
同时高大乔木有强烈的蒸腾作用,它可以消耗太阳直接辐射能量的60%~75%,甚至90%[6]。
参考文献1蒋美珍,刘嘉蓉.园林绿化改善小气候的功能[A].冯采芹编.绿化环境效应研究[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19-22.2陈健,崔森,刘镇宇.北京夏季绿地小气候效应[A].冯采芹编.绿化环境效应研究[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1-8.3魏西岭,王洪亮,王凤兰,等.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夏季降温增湿效果的初步观测[A].冯采芹编.绿化环境效应研究[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23-32.4吴钦传.南京城市绿化树木改善小气候的效应[A].冯采芹编.绿化环境效应研究[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16-19.5李辉,赵卫智,古润泽,等.居住区不同类型绿地释氧固碳及降温增湿作用[J].环境科学,1999,(6):41-44.6ProfousGV,RowntreeRA,LoebRE.TheurbanforestlandscapeofAthens,Greece:aspectsofstructure,planningandmanagement[J].ArboriculturalJournal,1988,(12):83-107.注:1———香樟群落空气湿度,2———路面空气湿度。
图6香樟群落空气湿度变化情况!!!!!!!!!!!!!!!!!!!!!!!!!!!!!!!!!!!!!!!!!!!!!!!胡永红等不同群落结构的绿地对夏季微气候的改善效果34卷2期科技论文写作规范———讨论着重于研究中新的发现和重要方面,以及从中得出的结论。
不必重复在结果中已评述过的资料,也不要用模棱两可的语言,或随意扩大范围,讨论与文中无多大关联的内容。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