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中历史通史复习体系课件
- 格式:pdf
- 大小:4.91 MB
- 文档页数:27
高考历史通史资料全套整理[精品版]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整合第1讲中国古代史●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总特征: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具体史实】1、政治上: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社会强盛。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经济上: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
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1)农业: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大禹治水;(2)手工业: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妇工;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青铜时代(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陶向瓷过渡;(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3、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宫廷舞蹈;礼乐文化;《诗经》的内容;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关键期;夏朝历法《夏小正》。
2682511558a 港澳台联考总复习 2017年复习资料此份资料除港澳联考生外也适用于要参加2017年高考的学生。
本份材料由2682511558a编制,所有例题解析均为原创。
快速第 1 讲中国古代史 | 冲刺串讲一我国古代史通识通知(此讲义请于 XXX 年 4、5 月份使用)[复习步骤一] 自我梳理快速补缺理解记忆1.中国古代史通史坐标【牢记通史坐标,快速把握解题方略】[名师点睛]通史是包括各阶段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大事件的综合梳理。
我国古代史异彩纷呈,通过识记通史坐标,有利于帮助考生迅速把握朝代、年份等重要解题依据。
2.通史综述【综合概括能力提升】①先秦时期:华夏族的形成和 a._________的全面奠基。
②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长期分裂和b._________。
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鼎盛。
⑤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⑥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 c._________和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答案】a.华夏文明 b.民族大融合 c.渐趋衰落[名师点睛]把握各阶段历史总特征有利于考生从宏观角度把握试题命题方向。
[复习步骤二] 实战演练例题剖析小题大练【注意】以下试题均来自 2016 年各省份最新模拟试题。
【例题 1 】(2016·3月河南中原学术联盟模拟 T24,4分)汉初成转的《孝经》提出了“移孝作忠”,将孝的亲代关系转移到君臣关系上。
这说明A.血缘宗法关系受到削弱 B.汉代的君臣关系日益融洽C.儒家思想的政治地位提高 D.家国一体的观念得到强化答案 D解析我国古代孝道向忠君观念的转变是君权不断巩固,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必然结果。
故本题选 D 项。
A 项的“削弱”表述错误。
B 项“融洽”表述有误,材料未体现 C 项内容。
故答案为:D 项。
对点训练 1(2016·1月重庆第一次诊断性测试 T25,4分)汉代民谣说:“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依市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