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检测项目及检测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211.35 KB
- 文档页数:3
乳制品的检测项目及检验方法标准范本1:一、乳制品的检测项目及检验方法标准乳制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食品之一,其质量安全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测项目,并依照相应的检验方法标准进行检验。
以下是乳制品的检测项目及检验方法标准的详细内容:1. 外观检测1.1 外观检查:检查乳制品的颜色、形状、质地等外观特征是否符合要求。
1.2 味道检查:通过嗅觉判断乳制品是否有异常气味,如酸味、异味等。
2. 脂肪含量检测2.1 脂肪含量测定:采用脂肪酸碽测法、蓝色试剂法等方法测定乳制品中的脂肪含量。
3. 蛋白质含量检测3.1 Kjeldahl氮测定法:通过测定乳制品中的氮含量,计算出蛋白质含量。
4.1 还原糖含量测定:采用费林氏方法、硼酸铂试剂法等方法测定乳制品中的还原糖含量。
5. 抗生素残留检测5.1 溶菌酶酶促法:采用溶菌酶酶促法检测乳制品中的抗生素残留。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外观检测表、脂肪含量检测表、蛋白质含量检测表、糖含量检测表、抗生素残留检测表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检测项目:指乳制品检测中需要进行的具体检测内容。
2.检验方法标准:指乳制品检验中对于不同检测项目所制定的具体检验方法和标准。
范本2:一、乳制品的检测项目及检验方法标准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为了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可靠,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测项目,并依照相应的检验方法标准进行检验。
下面是乳制品的检测项目及检验方法标准的详细介绍:1.1 外观检查:检查乳制品的颜色、形状、质地等外观特征是否符合要求。
1.2 味道检查:通过嗅觉判断乳制品是否有异常气味,如酸味、异味等。
2. 脂肪含量检测2.1 脂肪含量测定:采用脂肪酸碽测法、蓝色试剂法等方法测定乳制品中的脂肪含量。
3. 蛋白质含量检测3.1 Kjeldahl氮测定法:通过测定乳制品中的氮含量,计算出蛋白质含量。
4. 糖含量检测4.1 还原糖含量测定:采用费林氏方法、硼酸铂试剂法等方法测定乳制品中的还原糖含量。
乳制品检测项目及检测标准
乳制品工业是食品制造业中发展
最快的行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乳制
品工业在行业规模、乳制品产量、技术
装备、质量安全等方面都有了根本的转
变,但由于乳制品工业发展时间短,发
展速度过快,基础薄弱,特别是由于奶
源管理、质量控制、检测手段落后等方面的原因,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给消费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损害,所以,水品的提高,是现今社会应该注重的问题。
可提供乳制品检测服务,中心下设理化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可完成乳制品各项检验,主要涉及以下简称产品及项目。
【检测产品】
乳制品:液体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调制乳、发酵乳);
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乳粉、牛初乳粉;
其他乳制品:炼乳、奶油、干酪等
婴幼儿配方乳粉:婴儿配方乳粉、较大婴儿配方乳粉、幼儿配方乳粉等
【检测项目】
GB 1269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
GB/T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饮料中乳酸菌检验
GB/T 乳酸菌饮料中脲酶的定性测定
GB/T 乳与乳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NY/T 829-2004 牛奶中氨苄青霉素残留检测方法- HPLC
NY/T 939-2005 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
NY/T 1331-2007 乳与乳制品中嗜冷菌、需氧芽孢及嗜热需氧芽孢数的测定。
牛奶微生物检测标准我国乳制品的标准
在中国,牛奶微生物检测的标准主要参考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GB 4789.5-2013)以及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限量》(GB 271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GB 4789.5-2013)规定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和程序,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霉菌和酵母菌等指标的检测方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限量》(GB 2715-2016)规定了牛奶及乳制品中各种微生物的限量要求,以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
根据该标准,牛奶及乳制品中的各种微生物的限量要求如下:
1. 菌落总数:不超过1×10^5个/ml(牛奶),不超过1×10^6个/g(乳制品);
2. 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3. 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
4. 沙门氏菌:不得检出;
5. 霉菌和酵母菌:不超过1×10^3个/ml(牛奶),不超过1×10^4个/g(乳制品)。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只是基本要求,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更为严格的内部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同时,不同地区和不同产品可能还有其他特定的标准和要求,所以在具体情况下,还需要参考相关地方性和行业性标准。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验细则时间:2007-08-31前言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保证乳制品质量安全,指导有关检验机构进行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验工作,特制定本检验细则,作为组织监督抽查的依据。
本标准所列的检验项目与法律、法规、规章有不一致时,应以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为准。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协调会议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为:浙江方圆食品与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乔桑陈自力赵淑娟陈小珍盛华栋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验细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乳制品的分类、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抽样方法及判定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境内生产或销售的乳制品的质量监督抽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789.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GB 478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GB 4789.1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乳与乳制品检验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GB/T 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GB/T 5009.17 食品中总汞的测定方法GB/T 5009.24 食品中黄曲霉素M1和B1的测定方法GB/T 5009.29 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方法GB/T 5409 牛乳检验方法GB/T 5413.32 乳粉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测定3产品分类乳制品分以下三类:巴氏杀菌乳、灭菌乳、酸牛奶。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1.菌群总数测定方法:菌群总数测定方法是衡量乳制品中微生物质量的基础方法之一、目前常用的菌群总数测定方法有总计数平板法、液体培养法和荧光素酶法。
总计数平板法是将样品分别接种在琼脂平板上,通过平板上菌落的形成来计数。
液体培养法是将样品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中,通过测量培养液的浑浊度或菌液悬浮液中的细菌数量来计数。
荧光素酶法是通过加入荧光素酶底物,菌落会释放出荧光,通过测量荧光强度来计数。
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样品中菌落总数,从而确定乳制品的微生物质量。
2.根据德国奶酪乳制品行业协会VDF指南的要求,共有500多种病原菌可以检测,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其他致病菌。
这些方法多是PCR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等。
以沙门氏菌检测为例,主要有传统培养法、分子生物学培养法、酶免的葡萄糖酸盐液体培养基、黄金标准法等多种方法。
其中,PCR技术可以通过扩增沙门氏菌的DNA序列,快速、准确地检测样品中的沙门氏菌。
3.酸奶产品中乳酸菌数量的测定:乳酸菌是酸奶中的一类重要菌群,其数量多少直接影响酸奶的质量。
常用的测定乳酸菌数量的方法有直接显微法、涂布法、测定菌落数量法等。
直接显微法是将样品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和计数乳酸菌的数量。
涂布法是将样品涂于适当的培养基上,通过菌落的形成来计数。
菌落数量法是将样品稀释后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通过菌落的形成来计数。
这些方法可以可靠地测定乳酸菌的数量,从而评估酸奶的质量。
4.冷藏和储存条件检验方法:乳制品的储存条件对其微生物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常用的储存条件检验方法包括温度检测、湿度检测、pH值检测等。
温度检测可以通过温度计或温度记录器来测量乳制品的储存温度,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湿度、pH值等的检测可以通过仪器设备进行测量和监控。
这些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乳制品储存条件的问题,保证乳制品的微生物质量稳定。
总结起来,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包括菌群总数测定方法、病原菌检测方法、乳酸菌数量测定方法和储存条件检验方法等。
国家卫生部公布三聚氰胺检测标准
*导读:前天晚上,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乳制品
及含乳食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的国家标准,卫生部在昨天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解释了这个标准设置的由来。
……
前天晚上,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乳制品及含乳食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的国家标准,卫生部在昨天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解释了这个标准设置的由来。
发布会上,首先详细介绍了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
法的国家标准:
一、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1mg/kg;
二、液态奶(包括原料乳)、奶粉、其他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mg/kg;
三、含乳15%以上的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mg/kg。
高于上述标准的产品一律不得销售,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专家表示,三聚氰胺作为化工原料可用于塑料、涂料、粘合剂、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因此可能从环境、食品包装等途径进入到食品中,因此标准不能为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食
品接触的环境,有可能有非常少量的三聚氰胺存在,所以我们不能规定是零,也不能规定不得检出。
我们的目标是一定要控制住掺假的行为,那些有意地、非法地把它添加到乳和乳制品当中去
的行为,所以从管理的角度规定了这样的水平。
】
专家还表示,公告的限量值不是健康标准,制定限量值是应急状态下的一项行政控制措施,这个数据也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认可。
另外,自从政府采取了监管措施以后,到目前为止,所有公布的检验数据都表明,没有查到继续违法添加三聚氰胺的乳制品。
乳品种类与验收规则一、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乳制品的种类及其验收规则。
乳制品是一类重要的食品,对于保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了解乳制品的种类和验收规则有助于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二、乳品种类乳制品是指以动物乳汁为原料加工制成的食品,包括牛奶、酸奶、乳酪、黄油等。
下面将对常见的乳制品进行简要介绍:1. 牛奶:牛奶是最常见的乳制品,主要由牛乳制成。
牛奶分为全脂牛奶、脱脂牛奶和低脂牛奶等不同种类,根据脂肪含量的不同,适用于不同人群。
2. 酸奶:酸奶是通过将乳酸菌发酵于牛奶中得到的一种乳制品。
酸奶富含益生菌和蛋白质,有助于促进消化和增强免疫力。
3. 乳酪:乳酪是一种以乳汁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凝固等工艺制成的食品。
乳酪种类繁多,包括切达乳酪、蓝纹乳酪、巴马乳酪等,具有丰富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4. 黄油:黄油是一种以牛奶为原料制成的乳制品,主要用于烹饪和烘焙。
黄油富含脂肪和维生素,能为食物增添香味和口感。
三、乳品验收规则为了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进行乳品的验收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乳品验收规则:1. 外观检查:检查乳制品的外观是否正常,如颜色是否均匀、无异物、无泌露等。
2. 包装标识:检查乳制品的包装标识是否齐全,包括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
同时,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损。
3. 气味检查:闻乳制品的气味,正常的乳制品应该没有异味或臭味。
4. 触感检查:触摸乳制品的质地,应该没有异物或凝块。
5. 温度检查:检查乳制品的储存温度是否符合要求,避免乳制品过热或过冷。
总结:了解乳制品的种类和验收规则对于保障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消费者在购买乳制品时,应注意外观、包装标识、气味、触感和温度等方面的检查。
只有通过严格的验收,才能确保乳制品的品质符合要求,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酸奶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了解酸奶品质的评定标准;3. 提高对食品检测实验技能的掌握。
二、实验原理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的一种乳制品。
本实验通过检测酸奶中的蛋白质、脂肪、乳酸菌等指标,来评价酸奶的品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酸奶、鲜牛奶、乳酸菌培养箱、pH计、离心机、显微镜等;2. 试剂:硫酸铜、氢氧化钠、硫酸铵、硫酸锌、甲基红、溴甲酚绿等;3. 仪器: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试管、移液器、离心管等。
四、实验步骤1. 蛋白质检测(1)取适量酸奶置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颜色变化;(2)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3)记录颜色变化,根据标准色卡判断蛋白质含量。
2. 脂肪检测(1)取适量酸奶置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铵溶液,振荡;(2)加入硫酸锌溶液,振荡;(3)加入甲基红和溴甲酚绿溶液,振荡;(4)离心,取上清液,用pH计测定pH值;(5)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脂肪含量。
3. 乳酸菌检测(1)将酸奶接种于乳酸菌培养基中;(2)放入乳酸菌培养箱,培养24小时;(3)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记录菌落数;(4)根据菌落数计算乳酸菌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蛋白质含量:根据实验结果,本组酸奶蛋白质含量为3.2g/100g,符合国家标准。
2. 脂肪含量:根据实验结果,本组酸奶脂肪含量为2.5g/100g,符合国家标准。
3. 乳酸菌含量:根据实验结果,本组酸奶乳酸菌含量为10^8 CFU/g,符合国家标准。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酸奶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了酸奶品质的评定标准。
实验结果表明,本组酸奶品质符合国家标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避免误差产生;2. 实验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实验条件、试剂质量等,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3. 酸奶品质检测方法有多种,本实验仅选取了部分指标进行检测,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附表1
乳制品出厂自检达到的检验项目能力表
附表2
特殊配方乳粉质量检验技术要求表
注:1.生产特殊配方乳粉应制定企业标准,企业标准中的检验项目应符合上表序号1~20规定的相应内容,各项指标应符合上表规定的技术要求。
2.如企业标准与上表技术要求不符,发证检验和监督检验按上表要求进行检验和判定。
3.技术要求中的百分比为质量比。
附表3
固态成型乳制品质量检验技术要求表
注:1.生产固态成型乳制品应制定企业标准,企业标准中的检验项目应符合上表序号1~13规定的相应内容,各项指标应符合上表规定的技术要求。
2.如企业标准与上表技术要求不符,发证检验和监督检验按上表要求进行检验和判定。
3.技术要求中的百分比为质量比。
牛奶的检验————————————————————————————————作者:————————————————————————————————日期:鲜奶的卫生检验(消毒灭菌乳)一、感官检查1.色泽:呈乳白色或稍带微黄色。
2.滋味和气味:具有新鲜牛乳固有的香味,无其他异味。
3.组织状态:呈均匀的胶态流体。
无沉淀、无凝块、无杂质和无异物等。
二、理化及微生物指标理化检测的项目较多包括:相对密度、脂肪、全乳固体、酸度及六六六、滴滴涕、汞、黄曲霉毒素B1、掺假检验等。
1.相对密度与比重:牛奶的比重,是指牛奶在15度时,一定容积牛奶的重量与同容积同温度的水的重量之比。
牛奶的密度是指在20℃时的牛奶与同体积的4℃水的质量之比。
相同温度下牛奶的密度与比重绝对值差异不大,但因为制作比重计时的温度标准不同,使得密度较比重小0.002,正常牛奶的密度平均为1.030,比重平均为1.032,奶中无脂干物质越多密度越高。
一般初奶的密度为1.038-1.040。
测比重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鲜奶是否掺了水,鲜奶掺水后比重会降低。
在奶中掺水后,每增加10%的水,密度降0.003。
牛奶的比重或密度,是检验奶质量的常用指标。
正常牛乳的比重应为1.028~1.032,因此对于比重低于1.028的牛乳即可视为异常乳。
测定奶的密度和含脂率,便可以计算出牛奶总干物质的近似值。
计算公式是:T=0.25L+1.2F+0.14T:总干物质含量L:奶密度计读数F:乳脂率例如:以知牛奶密度30.5,乳脂率为3.5%,该奶总干物质含量是T=0.25×30.5+1.2×3.5+0.14=11.965%[仪器]1.乳稠计:牛乳密度常用乳稠计测定,乳稠计有20℃/4℃(密度乳稠计)和15℃/15℃(比重乳稠计)两种,前者较后者测得的结果低2℃2.玻璃量筒(200~250ml)高度要大于乳稠计的高度,直径大小应使乳稠计沉入后,量筒内壁与乳稠计的周边距离不小于5mm。
乳制品质检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对乳制品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估。
乳制品是一类广泛消费的食品,对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本报告将介绍乳制品的质量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和评价。
方法在乳制品质量检测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1.可视检查:通过观察乳制品的外观、气味和颜色来初步评估其质量。
我们检查了产品的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存在异味或变质的迹象。
2.pH值检测:pH值是乳制品中酸碱度的指标。
我们使用pH试纸对样品进行检测,并将结果与标准范围进行比较。
合格的乳制品pH值通常在正常范围内。
3.外观检测:我们检查乳制品的颜色、质地和均匀性。
正常的乳制品应该具有均匀的颜色和质地,没有明显的沉淀或凝固物。
4.味道和气味检测:通过品尝和闻气味来评估乳制品的口感和气味。
健康的乳制品应该没有异味或奇怪的味道。
5.其他化学成分检测:根据需要,我们还可以对乳制品中的营养成分、添加剂和防腐剂进行检测。
这些化学成分对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起着重要作用。
检测结果根据我们的检测,以下是针对乳制品的检测结果:1.外观:乳制品的外观均匀,没有明显的沉淀或凝固物。
2.pH值:乳制品的pH值在正常范围内,表明其酸碱度适当。
3.味道和气味:乳制品没有异味,味道正常。
4.其他化学成分:对于我们检测的化学成分,乳制品中不存在异常或超过安全标准的情况。
基于以上检测结果,我们认为该批乳制品符合质量和安全标准。
结论本报告对乳制品质量进行了全面检测和评估。
通过对乳制品的外观、pH值、味道和气味等方面的检测,我们得出结论:该批乳制品质量良好,符合质量和安全标准。
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对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乳制品时应谨慎选择合格的产品。
我们建议乳制品生产商继续保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管,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未来的乳制品质检中,我们将继续使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检测,并根据需要添加其他相关参数的检测,以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乳制品检测的范围及依据乳制品检测是对乳制品中的各种成分、添加物和污染物进行测试和分析的过程。
乳制品包括牛奶、酸奶、奶粉、奶酪等各种乳制品。
这些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对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因此进行乳制品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乳制品检测的范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脂肪和固体成分:乳制品的脂肪和固体成分含量是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乳制品检测通常用于确认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或地区的标准要求。
脂肪含量能够影响产品的口感和质地,固体成分含量则与产品的稠度和水分含量有关。
2. 蛋白质和氨基酸:乳制品中的蛋白质是其营养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乳制品检测可以确定产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从而判断其质量和真实性。
此外,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检测氨基酸可以进一步评估乳制品的蛋白质质量和消化吸收情况。
3. 维生素和矿物质:乳制品通常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钙、维生素D等。
乳制品检测可用于检查产品中这些营养成分的含量,以确保其达到国家或地区的标准要求。
对于不同人群的膳食需求来说,了解乳制品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非常重要。
4. 添加物和污染物:乳制品中的添加物和污染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常见的添加物包括甜味剂、色素和防腐剂等,这些物质需要受到严格的检测和监控。
同时,乳制品可能受到环境、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污染物的影响,例如重金属、农药残留和微生物污染等。
乳制品检测有助于评估产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并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乳制品检测的依据主要包括国家或地区的法规和标准要求。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有不同的标准,乳制品生产商需要遵守这些标准要求。
主要的依据文件可能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比如ISO和国际乳业联盟(IDF)的标准。
在进行乳制品检测时,通常会采用各种分析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质谱(MS)和光谱分析等。
这些方法能够对乳制品中的成分和污染物进行准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以评估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奶制品的分类和验收要求
1. 奶制品的分类
奶制品可以根据制作方法、成分和加工程度进行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奶制品分类:
1.1 鲜奶
鲜奶是直接从奶牛或其他乳制品动物中提取的未经加工的奶。
它可以分为全脂鲜奶、脱脂鲜奶和低脂鲜奶。
1.2 乳制品
乳制品是通过将奶或乳制品加工而成的产品。
常见的乳制品包括奶粉、奶酪、黄油和酸奶等。
1.3 乳制品饮料
乳制品饮料是以奶或乳制品为主要成分制作的饮料,如巧克力牛奶和果味奶饮料等。
2. 奶制品的验收要求
为了确保奶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对其进行验收时应注意以下要求:
2.1 外观和气味
检查奶制品的外观和气味是否正常。
奶制品应该没有异味,外观应该均匀一致。
2.2 标签和包装
检查奶制品的标签和包装是否完好,并核对生产日期、保质期和配料表等信息。
2.3 检测
对奶制品进行必要的检测,如菌落总数、致病菌和化学污染物等。
这些检测可以确保奶制品符合卫生标准和安全要求。
2.4 储存和运输条件
检查奶制品的储存和运输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奶制品应该在适宜的温度下保存,并避免受到污染和物理损坏。
2.5 供应商信誉
选择有良好信誉的供应商,确保从可信赖的生产商或供应商购买奶制品。
结论
通过对奶制品的分类和验收要求的了解,消费者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优质和安全的奶制品。
同时,生产商和供应商也应严格遵守相关要求,确保奶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乳制品检测项目及检测标准
【检测产品】
乳制品:液体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调制乳、发酵
乳);
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乳
粉、牛初乳粉;
其他乳制品:炼乳、奶油、干酪等
婴幼儿配方乳粉:婴儿配方乳粉、较大婴儿配方乳粉、幼儿配方乳粉等
【检测项目】
部分检测标准=>>:
GB 1269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
GB/T 4789.35-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饮料中乳酸菌检验
GB/T 5009.186-2003 乳酸菌饮料中脲酶的定性测定
GB/T 5009.46-2003 乳与乳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NY/T 829-2004 牛奶中氨苄青霉素残留检测方法- HPLC
NY/T 939-2005 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
NY/T 1331-2007 乳与乳制品中嗜冷菌、需氧芽孢及嗜热需氧芽孢数的测定。
鲜奶的卫生检验(消毒灭菌乳)一、感官检查1.色泽:呈乳白色或稍带微黄色。
2.滋味和气味:具有新鲜牛乳固有的香味,无其他异味。
3.组织状态:呈均匀的胶态流体。
无沉淀、无凝块、无杂质和无异物等。
二、理化及微生物指标理化检测的项目较多包括:相对密度、脂肪、全乳固体、酸度及六六六、滴滴涕、汞、黄曲霉毒素B1、掺假检验等。
1.相对密度与比重:牛奶的比重,是指牛奶在15度时,一定容积牛奶的重量与同容积同温度的水的重量之比。
牛奶的密度是指在20℃时的牛奶与同体积的4℃水的质量之比。
相同温度下牛奶的密度与比重绝对值差异不大,但因为制作比重计时的温度标准不同,使得密度较比重小0.002,正常牛奶的密度平均为 1.030,比重平均为1.032,奶中无脂干物质越多密度越高。
一般初奶的密度为1.038-1.040。
测比重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鲜奶是否掺了水,鲜奶掺水后比重会降低。
在奶中掺水后,每增加10%的水,密度降0.003。
牛奶的比重或密度,是检验奶质量的常用指标。
正常牛乳的比重应为1.028~1.032,因此对于比重低于1.028的牛乳即可视为异常乳。
测定奶的密度和含脂率,便可以计算出牛奶总干物质的近似值。
计算公式是:T=0.25L+1.2F+0.14T:总干物质含量L:奶密度计读数F:乳脂率例如:以知牛奶密度30.5,乳脂率为3.5%,该奶总干物质含量是T=0.25×30.5+1.2×3.5+0.14=11.965%[仪器]1.乳稠计:牛乳密度常用乳稠计测定,乳稠计有20℃/4℃(密度乳稠计)和15℃/15℃(比重乳稠计)两种,前者较后者测得的结果低2℃2.玻璃量筒(200~250ml)高度要大于乳稠计的高度,直径大小应使乳稠计沉入后,量筒内壁与乳稠计的周边距离不小于5mm。
[操作]混匀病调节乳温为10~25℃的牛乳样品小心地倒入250ml 量筒中,加到量筒容积地3/4,勿产生泡沫,用手拿住乳稠计地上部,小心地将它沉乳到相当标尺30℃处,放手让它在乳中自由浮动,但不能与量筒壁接触。
《儿童乳制品》团体标准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1. 定义和分类:明确儿童乳制品的定义和分类,包括不
同年龄段儿童的营养需求和食品种类。
2. 原料要求:规定儿童乳制品的原料要求,包括原料乳
的质量、添加剂的使用等。
3. 感官要求:规定儿童乳制品的感官要求,包括色泽、
滋味、气味等。
4. 理化指标:规定儿童乳制品的理化指标,如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分等。
5. 微生物指标:规定儿童乳制品的微生物指标,如菌落
总数、大肠菌群等。
6. 添加剂要求:规定儿童乳制品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种
类和使用量。
7. 包装要求:规定儿童乳制品的包装要求,包括包装材料、印刷字体、图案等。
8. 标签标识要求:规定儿童乳制品的标签标识要求,包
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营养成分表等。
9. 运输和储存要求:规定儿童乳制品的运输和储存要求,包括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
10. 检验方法:规定儿童乳制品的检验方法,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等。
乳制品检测项目及检测标
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乳制品检测项目及检测标准
乳制品工业是食品制造业中发展
最快的行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乳
制品工业在行业规模、乳制品产量、
技术装备、质量安全等方面都有了根
本的转变,但由于乳制品工业发展时
间短,发展速度过快,基础薄弱,特
别是由于奶源管理、质量控制、检测手段落后等方面的原因,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给消费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损害,所以,水品的提高,是现今社会应该注重的问题。
可提供乳制品检测服务,中心下设理化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可完成乳制品各项检验,主要涉及以下简称产品及项目。
【检测产品】
乳制品:液体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调制乳、发酵乳);
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乳粉、牛初乳粉;
其他乳制品:炼乳、奶油、干酪等
婴幼儿配方乳粉:婴儿配方乳粉、较大婴儿配方乳粉、幼儿配方乳粉等
【检测项目】
GB 1269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
GB/T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饮料中乳酸菌检验
GB/T 乳酸菌饮料中脲酶的定性测定
GB/T 乳与乳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NY/T 829-2004 牛奶中氨苄青霉素残留检测方法- HPLC
NY/T 939-2005 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
NY/T 1331-2007 乳与乳制品中嗜冷菌、需氧芽孢及嗜热需氧芽孢数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