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对流天气预报思路.ppt
- 格式:ppt
- 大小:2.99 MB
- 文档页数:51
强对流天气分析
预报:朱文剑2011年08月01日11时
高纬地区上冷下暖内蒙东部和东北西部局地有强对流天气中纬度短波槽配合低层切变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有短时强降水
图1. 2011年8月1日08时强对流天气发生条件综合分析图
图2. 2011年8月1日20时强对流天气发生条件综合分析图
2011年8月1日08时实况(图1)和8月1日20时预报(图2)强对流天气发生条件综合分析表明:
蒙古气旋位于内蒙北部,冷槽南端存在一个分裂的低涡中心,中层大气降温较明显,低层为偏南气流,大气呈现明显的条件性不稳定结构,目前内蒙北部到吉林西部一带已经出现了雷暴,随着冷空气东移,另有低层较好的暖湿气流输送,预计今天白天到夜间,内蒙中东部、华北北部、辽宁西南部、吉林中西部、黑龙江西南部的部分地区将有雷暴天气,局部地区有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中高纬度脊的发展将冷空气切为两段,北段主要影响东北地区,南段以中层短波槽,低层为低涡切变的形式影响四川、重庆、湖北、贵州、湖南等地。
同时江南东部和华南地区的高压环流将偏南暖湿气流向西南东部、江南西部和北部等地输送,造成上述地区的大气呈现较强的不稳定,预计今天白天到夜间,西南东部、江淮南部、江汉、江南北部等地有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
华南西南部热力条件较好,且中层有弱冷平流,预计今天白天到夜间广西有短时强降水天气,广东中西部
和海南等地将有局地热对流造成的短时强降水。
强对流天气对流性天气:由大气中的对流不稳定层结造成的,并伴有阵雨、大风、冰雹、龙卷等天气现象。
对流性天气的特征:㈠对流性天气都是对流旺盛的积雨云(cb)的产物㈡对流性天气具有范围小,发展快的特点。
㈢对流性天气发展剧烈,易形成灾害。
大尺度天气系统:组织的作用,低值系统。
中小尺度系统:要素场梯度大,天气现象更为激烈。
不满足地转风平衡和静力平衡产生对流系统的动力条件1.热对流: 在大气潮湿的情况下局地下垫面热力不均匀,特别是在午后可以形成热对流。
孤立热对流的水平尺度可以达到几公里。
2.山脉迎风面对流:气流跨越小的山脉时,潮湿气流在迎风面上升可以形成对流云。
3.锋面系统的动力抬升对流:暖锋抬升、冷锋强迫的动力抬升造成对流发展。
4.低压系统中的对流一般雷暴天气的成因1雷电:积雨云中冰晶“温差起电”以及其它起电作用所造成的云与地之间或云与云之间的放电现象。
云顶发展到-20℃等温线高度以上出现2阵雨:持续时间为几分钟到一小时不等,视雷暴云的强弱及含水量多少而定。
3阵风:成熟阶段,云中产生的下沉气流冲到地表面向四周散开造成阵风。
阵风发生前风力较弱,多偏南风。
阵风发生时,风向常呈气旋式旋转,然后又呈反气旋式旋转。
4压、温、湿的变化:由于下沉气流中水滴蒸发,使下沉气流几乎保持饱和状态,因此在雷暴云下形成一个近乎饱和的冷空气堆,因其密度较大所以气压较高,这个高压叫“雷暴高压”。
雷暴过境特点:风向突变,风速急增,气压猛升,气温骤降雷暴:积雨云中所发生的雷电交作的激烈放电现象,同时指产生这种天气现象的天气系统。
雷暴过境时,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会发生剧烈变化,如气压猛升,风向急转,风速大增,气温突降,随后倾盆大雨。
1.生命史的三个阶段:①积云阶段(发展阶段)②成熟阶段③消散阶段2.生命史:每个阶段持续十几分钟至半小时左右。
3.水平尺度:约十几公里至中γ尺度(2-20km)。
4.垂直运动:(垂直速ωmax﹤15m/s)5.垂直运动在对流层中层最强(300hPa-500hPa)6.降水分布:云中物态特征0℃等温线至-20℃等温线之间的区域主要由过冷水滴、雪花、及冰晶组成,而冰晶是从-10℃附近开始出现,并随高度逐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