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插花怎样把握景深问题
- 格式:pdf
- 大小:620.72 KB
- 文档页数:1
谈谈花卉摄影的“三虚”要领↑(1)这张“前后虚中间实”的图片,是博友“晚霞512”拍摄于2013年3月俱乐部成立后的第一次采风活动。
当时我们在植物园的暖棚里拍花卉,我告诉她们姐妹俩,花儿可以这样拍,更能突出花儿的美。
——晚霞512 摄影俱乐部博友在参加千龙网组织的花卉摄影采风活动时,指导老师要求参与者完成:“前虚后实、前实后虚、两边虚中间实”三种类型的花卉相片。
我读了博文后觉得这位老师概括得好,只是我把“两边虚中间实”改为“前后虚中间实”,并称其为拍花“三虚”要领。
还强调拍摄时首先要选好花型及光照情况,选着好拍摄角度。
春花季节,俱乐部组织大家从香山山花节到北海荷花展,进行了多次拍花实践。
凡是参加活动的博友,在实践过程中对“三虚”要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提高,但不很扎实。
也有博友希望我再讲讲,本文我就“三虚”要领的理论依据及拍摄的实际效果和大家交流交流。
简单讲“三虚”要领的理论依据,就是景深的运用。
其拍得的图片效果主要是突出主体花儿(被摄物),当然也能起到美化和平衡画面的作用(即构图美)。
如果把“三虚”要领分解开细讲,“前实后虚”则是焦点对着处在画面前面的主体被摄物(花儿),使后面的背景物体虚化;“前虚后实”前景的物体(叶儿)虚化,焦距对着后面的主体被摄物(花儿);“前后虚中间实”的画面中有前景,又有背景物,焦点对在处在中间部位的主体被摄物(花儿),是前后景物都虚化。
这么一说,大家应该想到,拍什么没有前后景、主体物啊。
是啊!拍人物也有前景和背景的问题;拍风光也有利用前景加强图片三维纵深感的问题;记得我在2010年11月7日所发的《关于图片摄影中的“背景”处理》一文中的图例,大部分都是“前实后虚”,内容涵盖人物、花卉、纪念照等。
只是拍花卉主要被摄体是花和叶(当然也会用景物、天空等做背景的),如何处理好花和叶在画面中的关系、虚实程度,就需要运用好景深了。
大家都知道,景深是指画面中景物前后清晰的程度,其大小和镜头的焦距、光圈的大小、拍摄的距离有关(可参考本人2010年5月2日的博文《关于景深》)。
拍花的“四虚要领”和景深的关系↑(1)五月中旬,正是头茬月季花盛开的时节。
作为市花,京城多处公园都会举办月季花节。
图为植物园月季园一角。
近期两周的摄影技艺、Ps技术的交流活动得到了乐友们的大力支持和欢迎。
不少乐友多次感慨:今天我又有大收获。
还有一些乐友因故不能参加交流活动,觉得缺了课。
更有不少乐友希望在微信群里介绍交流活动的《课件》。
其实在本人博客的《博文目录》的“摄影常识”栏里,很多基础知识都有介绍,只要打开此栏目,就能调阅不同主题的常识介绍,有的主题还会反复和大家交流。
关于拍花的“四虚要领”和景深,以往就谈过。
这次教室的交流,我也是把景深和花卉拍摄放在一个课时里介绍。
本文也算是教室交流的一个总结性的“课件”吧。
俱乐部成立三年多来,在和乐友们外出的拍摄实践中,我越来越觉得掌握和运用好“景深”在摄影中越来越重要,且非常实用。
尤其是在数码摄影时代,厂家在生产相机的过程中,已经给摄影师创造了许多功能,以便在拍摄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但在用光、构图、拍摄角度等摄影技巧外,巧用景深是一位摄影师必需掌握的技艺。
这几项,相机生产者是替代不了的。
摄影就是运用小孔成像的原理。
期初的摄影师,都希望拍出的图片都清楚。
可由于像差的缘故,镜头其成像的清晰范围是有限的,画面中除了清晰的,也有虚的部分。
这个清晰的范围,摄影理论中称其为景深。
随着人们艺术欣赏的不断变化,并发现画面中的虚虚实实,不仅具有美感,还能突出主体。
摄影师们开始运用景深产生的虚和实,来进行摄影创作。
大家都知道:景深的大小与光圈的大小、镜头焦距的长短、相机和被摄体的距离三者有关。
也能说出:光圈越大景深越小、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但说到巧用景深,这和摄影者是否能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处理有关。
拍花的手段很多,景深的运用很关键。
去年春上,本俱乐部在拍花实践中推广“前实后虚、前虚后实、前后虚中间实”的“三虚要领”。
今年又新创了“四周虚中间实”(注:此要领的形成我在以往的博文中有详细的介绍),把“三虚”发展成了“四虚要领”。
鲜花插花技巧鲜花插花是一门艺术,不仅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美感,更能够让人们在心情烦躁的时候通过插花来舒缓情绪。
但是,想要做出一盆美丽的花束并不容易,需要掌握一些插花技巧。
一、选择合适的花材选择花材是插花的第一步,要选择色彩搭配合适、花杆较硬的花。
比如,向日葵、玫瑰、康乃馨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另外,还需要选择一些绿叶植物作为点缀,比如郁金香、常青藤等。
二、准备好插花工具在插花之前,需要准备好插花工具,如剪刀、剑形花器、插花海绵等。
剪刀要锋利,剑形花器要稳定,插花海绵要湿润。
三、掌握插花的基本构图插花的构图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构图方式有八字形、三角形、横向、竖向等。
八字形构图可以让花束更加立体,三角形构图可以让花束更加稳定。
四、注意插花的层次感插花的层次感是指花束内部花朵的高低错落有致。
最好是先在花器中插一些绿叶植物作为底层,然后再插入一些较矮的花材作为第一层,再插入一些较高的花材作为第二层,最后在花束的中心插入一朵最漂亮的花。
五、掌握插花的色彩搭配花束的色彩搭配也非常重要。
最好选择三种颜色以内的花材进行搭配,并且要注意颜色的明暗度搭配。
比如,橙色和紫色、红色和绿色等都是很好的搭配。
六、注意插花的比例插花的比例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在花束中,花材的高度与花器高度的比例应该是2:1,花材的宽度与花器宽度的比例应该是1:1。
七、掌握插花的节奏感插花也需要有节奏感,插花的速度不宜过快,要根据花束的构图逐步插入花材。
在插花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调整花材的位置,让花束更加完美。
想要做出一盆美丽的花束,需要掌握一些插花的技巧。
花束的构图、色彩搭配、层次感、比例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掌握了这些插花技巧,才能做出一盆美丽的花束。
插花养护知识点总结插花是一门雅趣盎然的艺术,通过将花材与器皿巧妙地搭配,能够展现出花艺师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修养。
对于普通人来说,插花不仅是一种供欣赏的艺术品,更是使生活更加美好的一种方式。
然而,要想让插花更持久地保持花材的鲜艳,需要掌握一定的插花养护知识。
下面将从插花的基本原则、器皿选择、花材处理和养护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插花的基本原则1.比例和对称插花艺术是通过花材的取长补短,相互搭配,通过比例和对称来展现花艺师的审美情趣。
比例和对称是插花艺术的基本原则,是插花美感的体现。
2.色彩和形状色彩和形状的对比是插花艺术的关键所在。
通过不同的花材的搭配,能够展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美感,使插花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3.轻重适宜插花作品的轻重适宜是指在搭配花材和器皿时,需要考虑到整体的平衡和稳定。
花材的轻重适宜可以使插花更加美观,富有动感。
4.层次分明插花作品的层次分明是指通过花材的叠加和错落,使插花更加有立体感,更加美观。
二、器皿选择1.器皿的材质器皿的材质对插花的欣赏和养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选择透明、坚固、不易被腐蚀的材质的器皿,如玻璃、陶瓷等,可以更好地保护花材并展现艺术效果。
2.器皿的形状器皿的形状是指插花艺术品的容器,其大小和形状必须与插花的花材和整体比例相协调。
3.器皿的颜色选择器皿的颜色要与花材的颜色和整体插花的色调相协调,能够使插花更美观。
三、花材处理1.选择新鲜的花材插花的第一步是选择新鲜的花材,尽量选择开得正好或者还没有开的花朵,这样能够保证插花更加持久。
2.修剪花杆将花杆修剪成适当的长度,切口要整齐,再将花杆放入清水中,让其重新吸水,提高养护效果。
3.处理花材叶子去除花材上不需要的叶子,可以让插花看起来更加干净、整洁,也有助于延长花材的寿命。
四、插花的养护方法1.定时换水插花的养护方法之一是定时换水。
新鲜的水能够保持花材的新鲜度,避免水质污染导致花材腐烂。
2.避免阳光直射插花要避免阳光直射,因为在阳光下,花材易被曝晒,导致花材的水分蒸发加快,影响花材的鲜艳度。
插花基本技艺方法插花是一门古老而优雅的艺术,它通过巧妙地组合花材和容器,展现出自然美和人文情感。
掌握插花的基本技艺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创作插花作品。
下面将介绍一些插花的基本技艺方法。
选择合适的花材是插花的重要一环。
花材的选择应根据花材的品种、色彩和形态进行搭配。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主花、配花和填充花进行组合。
主花通常是较大的花朵,可以起到突出和主导的作用;配花是与主花相呼应的花材,可以起到衬托和协调的作用;填充花是用来填充花器的空隙,可以起到丰满和平衡的作用。
在选择花材时,还要考虑花材的新鲜度和耐久性,以确保插花作品的长久保持。
掌握插花的基本结构是关键。
插花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高度、宽度和深度。
高度是指花材的垂直分布,可以通过剪短或延长花杆来调整;宽度是指花材的水平分布,可以通过左右和前后的位置来调整;深度是指花材的前后分布,可以通过前后位置的远近来调整。
在确定插花的结构时,要根据花器的形状和尺寸来进行调整,使插花作品更加协调和平衡。
运用色彩和形态的对比来增强插花的艺术效果。
色彩对比可以通过颜色的明暗、冷暖、纯度和对比度来表现。
明暗对比是指将明亮色彩与暗淡色彩进行对比,以突出花材的层次感;冷暖对比是指将冷色调与暖色调进行对比,以增加插花作品的视觉冲击力;纯度对比是指将纯色与混色进行对比,以展现花材的鲜艳和丰富;对比度是指将色彩的明暗、冷暖和纯度进行综合对比,以创造出更加丰富和有趣的视觉效果。
形态对比可以通过花材的大小、形状和质地来表现。
大小对比是指将较大的花材与较小的花材进行对比,以增加插花作品的层次感;形状对比是指将不同形状的花材进行对比,以展现插花作品的多样性和变化性;质地对比是指将光滑的花材与粗糙的花材进行对比,以增加插花作品的触感和立体感。
要注意插花作品的整体协调和平衡。
要使插花作品具有整体的美感,需要注意花材的数量、位置和姿态的平衡。
数量的平衡是指花材的数量要适中,不宜过多或过少;位置的平衡是指花材的位置要均匀分布,不宜集中或偏离;姿态的平衡是指花材的姿态要自然流畅,不宜僵硬或杂乱。
拍摄花卉呈现花卉之美花朵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美丽礼物,散发着迷人的香气,烘托出花卉的绮丽色彩。
在观赏花卉的同时,用相机记录下花卉的美丽瞬间也成为了许多摄影爱好者的追求。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拍摄花卉,并展示花卉之美。
一、光线控制拍摄花卉时,光线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光线的角度和强度直接影响着花卉的呈现效果。
在选择光线角度时,可以尝试从侧面或后面照射,以突出花朵的轮廓和纹理。
避免使用直射的阳光,以免产生过度曝光的问题。
另外,可以利用背光或逆光的方式,使花卉显得更加透亮而有层次感。
二、景深控制景深指的是图像中清晰范围的深浅程度。
在花卉摄影中,可以通过控制光圈的大小来调节景深。
大光圈(小F值)可以产生浅景深效果,将花朵聚焦,将背景模糊化,突出主题;小光圈(大F值)则可以产生深景深效果,使整个花卉及其背景都保持清晰。
根据自己的创意和主题,选择合适的景深,以展现花朵的美。
三、构图技巧构图是摄影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能够决定画面的整体效果和观感。
在拍摄花卉时,可以运用一些常见的构图技巧,如规则线条的运用、对称与平衡的考量、三分法则的运用等等。
同时,要注意避免画面的杂乱和干扰物的存在,把主题花朵突出出来。
另外,可以通过改变拍摄角度和距离来尝试不同的视角,呈现花卉的独特魅力。
四、色彩搭配花卉摄影的特点之一就是其绚丽多彩的色彩。
在拍摄花卉时,可以尝试运用色彩搭配的原则,例如冷暖色彩的对比、明亮与鲜明色彩的搭配等,以展现花卉的丰富色彩。
在后期处理时,可以适度调整色彩的饱和度和明暗度,以营造出更加鲜明和生动的画面效果。
五、细节与纹理花卉摄影中的细节和纹理是展现花卉之美的重要元素。
可以通过近景的方式,将相机对准花朵的细节部分,捕捉到花瓣的纹理、花蕊的细微变化等。
要注意保持画面的清晰度和细节的表现,尽可能使观众感受到花卉的真实质感。
六、背景选择背景的选择对花卉摄影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可以选择简洁的背景,避免与主题花卉产生太多冲突,以凸显花卉的美。
插花基础六法,即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虚实结合、仰俯呼应、上轻下重、上散下聚。
一、高低错落:即花朵的位置要高低前后错开,切忌在同一横线或直线上。
花材设计应有立体空间构成表现,即要求在立体空间用点、线、面等造型要素进行有层次的位置排列,上下、左右、前后层次分明而又趋向统一,力求避免主要花朵在同一水平线或同一垂直线上。
二、疏密有致:每朵花、每张叶都具有观赏效果和构图效果,过密嫌繁杂,过疏显空荡。
花材在安排中应有疏有密、自然变化。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疏密相间,错落有致。
一般在作品重心处要密,远离作品重心处要疏。
作品中要留空白,有疏密对比,不要全都插满。
三、虚实结合:花为实,叶为虚,有花无叶欠陪衬,有叶无花缺实体;花苞为虚,盛花为实;藤为虚,中心花为实,正面花为实,侧背花为虚;块状花为实,细碎花为虚;面状叶为实,线状叶为虚等。
四、仰俯呼应:上下左右的花朵、枝叶要围绕中心顾盼呼应,既反映作品整体性,又保持作品均衡感。
无论是单体作品还是组合作品,都应该表现出它的整体性和均衡感。
花材要围绕重心顾盼呼应,神志协调,既要反映作品的整体性,又能保持作品的均衡性。
花材围绕重心顾盼呼应,神志协调,就能形成一体。
花材的仰俯呼应应能把观众视线引向重心,产生稳定感。
五、上轻下重:花苞在上,盛花在下;浅色在上,深色在下,显得均衡自然。
花材本无轻重之分,只是因质地、形态和色彩的差异造成心理上的轻重感。
质地、外形相似的花材组合在一起,较易取得协调,在此基础上将不同色彩的花材配合也可以取得绚丽多彩又协调统一的效果。
一般指形态小的、质地轻的、色彩淡的在上或外(距重心较远),反之要插在重心附近,使作品保持均衡、稳定,显得自然而有生命力。
花苞在上,盛花在下;浅色花在上,深色花在下,以保持作品的重心平稳。
如盛花在上,下面可插成丛花苞;深花在上,下面可插成丛浅花,以达到作品重心平衡。
六、上散下聚:指花材各部分的安插基部要像树干一样聚集,拧成一股劲,似为同根生,上部如树枝分散、发挥个性、适当散开、婀娜多姿,使作品既有多变丰实的个性又要有同一性。
控制景深的技巧有哪些控制景深的技巧有哪些什么是前景深和后景深?在这段清晰的范围中,焦点前面(和相机之间)的范围叫做前景深,焦点后面的叫做后景深。
后景深大于前景深。
什么是焦平面?在对焦点所在并与相机平行(与光轴垂直)的平面叫做焦平面。
在焦平面上,所有的物体都是清晰的,清晰的程度和对焦点位置相同。
所以当三个人并排并且垂直于你相机中轴线站着的时候,你就不必纠结对焦应该对在哪个人身上了。
景深有哪些区别?景深大:指画面中所有物体、前景、背景都很清晰。
适合拍摄建筑、风光、环境、环境人像、纪实等类别的摄影题材。
景深小:又称景深浅。
指画面中清晰的范围特别小,前景和背景都被虚化。
常见的微距摄影、静物摄影多是此类,拍摄人像也可。
起到虚化背景、突出主体、制造艺术氛围的感觉。
背景杂乱的时候特别适用。
什么是物距?物距指相机和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
好了,基本功学完,接下来开始学习大招吧。
控制景深大小的三大招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焦距: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长,景深越小。
物距:物距越短,景深越小;物距越长,景深越小。
注意事项:特写和半身容易虚化,全身不容易虚化。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S和ISO对景深大小没有任何影响。
控制景深的三小招被摄主体距离背景越远,景深越小;主体距离背景越近,景深越大。
举例:模特站在距离墙壁50米远的地方,对焦在模特身上,墙壁会被虚化;模特背靠墙壁,则墙壁不易被虚化。
定焦镜头比变焦镜头更容易夸大景深效果。
长焦且光圈大的定焦镜头更容易获得小景深,广角且光圈小的镜头更容易获得大景深。
这是毋庸置疑的是吧,至于为什么在镜头那几篇文章有详细讲过。
背景亮度高于主体亮度的时候,背景更容易被虚化。
因为背景会偏亮一些。
总结一下:要想获得最小的景深需要:长焦、大光圈、定焦镜头、距离主体近、主体距离背景远、背景更亮一些等。
要想获得最大的景深需要:广角、小光圈、距离主体远、主体距离背景近、背景暗一些等。
中国式插花的线条运用中国式插花的线条运用插花艺术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它是劳动人民长期与大自然亲近的艺术结晶。
历年来,我国传统的书画艺术始终影响着插花艺术的发展,因此逐步形成了讲究线条运用、蕴含诗情画意、构图多样化的中国式插花。
喜爱线条美是我国人民传统的欣赏习惯,传统的插花艺术中,线条的表现力十分丰富,既可抒发感情,又可表达作品意境,线条艺术表现手法已深深融人了中国插花艺术中,并赋予了中国式插花无穷创作力。
那么,线条艺术在中国式插花中如何表现呢?(1)通过线条组合构成作品骨架。
运用线条表现手法确定整个作品高度、宽度、深度及空间组合形式。
许多中国式插花只选用了3-5枚花枝线条就构成插花作品的主体,简单而有韵味,并给人们以充满想象的余地。
这些表现线条美的材料有线条花、线条叶、植物枝条、果序、树根以及其它非生命线条材料。
创作这类插花作品时一般选用色彩种类少,花材简练,花量不宜过多,以姿和质取胜,使之其有平和、雅淡的情趣。
(2)利用线条平衡插花作品画面,活跃气氛。
在有些作品中,为了表现气氛热烈,往往一侧用花量较多,因而造成构图空间狭小,整体失重,缺乏生机,但如果点上几支方向不同的具有表现力的线条,并选用一根线条作为主体,其它几根线条为陪衬,既均衡了整个插花作品画面,扩大了造型空间,同时又使作品更有生气更有情趣。
(3)充分运用线条特点,增加插花作品动感。
各种不同风格的线条能表达不同的内涵,具有动态美,使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并感到一种动态力量的存在。
如粗壮线条表现刚直,富有阳刚之气;飞动的曲线代表不同的风势与趋势,给人以挥洒自如、酣畅淋漓之美;顺势而下的线条则使人有一泻千里之感。
(4)合适的线条突破画面空白或运用一组差异较大的线条,都可形成强烈对比,借用这一对比手法,可使作品产生诱人的艺术魅力。
如一组弯曲的线条配上一枝粗直的线条,就觉奇兵突出,愉悦人心;一组方向不同的圆形花用几枝弯曲枝条破之,就可增添生趣。
某些作品中作者有意识地在一侧通过线条伸展构画空间,留下大量空白,以消除作品沉闷、不舒服感觉,同时再用一枝合适的线条破之,不仅留给人们遐想回旋的余地,而且可以产生起伏跌宕的效果。
什么是景深控制如何在拍摄时应用在摄影的世界里,景深控制是一项关键的技巧,它能够赋予照片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力。
那么,什么是景深控制呢?简单来说,景深就是指在拍摄的画面中,清晰成像的范围。
这个范围可以是从前景到无限远都清晰,也可以是只有一小部分主体清晰,而前后景都模糊。
景深的大小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光圈、焦距和拍摄距离。
光圈越大(即光圈值越小,如 f/28 ),景深越浅;光圈越小(光圈值越大,如 f/16 ),景深越深。
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浅;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越深。
接下来,我们详细探讨一下这三个因素是如何影响景深的。
首先是光圈。
光圈就像是相机镜头的“眼睛”,它的大小直接控制着进入相机的光线量。
当我们使用大光圈拍摄时,比如 f/28 或 f/18 ,只有被对焦的主体会清晰,而背景和前景会变得模糊。
这种浅景深效果可以很好地突出主体,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主体上。
比如拍摄人像时,我们常常使用大光圈来虚化背景,使人物更加突出,营造出一种柔美的氛围。
相反,当我们使用小光圈,如 f/11 或 f/16 时,更多的景物会在清晰的范围内,适合拍摄风景、建筑等需要展现大量细节的场景。
其次是焦距。
长焦镜头能够压缩空间,使得景深变浅。
比如使用200mm 的长焦镜头拍摄,即使使用较小的光圈,也能获得较浅的景深。
而广角镜头则会扩大视野,景深相对较深。
例如,使用 16mm 的广角镜头,即使在较大光圈下,也能让前景和背景都保持相对清晰。
最后是拍摄距离。
当我们靠近拍摄对象时,景深会变浅;而远离拍摄对象时,景深会变深。
这在微距摄影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我们非常接近一朵小花拍摄时,可能只有花蕊部分是清晰的,花瓣都会逐渐模糊。
那么,在实际拍摄中如何应用景深控制来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呢?如果我们想要拍摄一张突出主体、背景虚化的人像照片。
首先,选择一个大光圈的镜头,比如 50mm f/18 。
然后,将相机设置为光圈优先模式,选择较大的光圈值,如 f/2 或 f/28 。
插花的技巧与搭配方法
插花是一种艺术形式,可以通过一些技巧和搭配方法来创造出美丽的花束或花艺作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插花技巧和搭配方法:
1.选择合适的花材:根据场合、季节和个人喜好选择花材。
可以考虑花的颜色、形状和花语等因素,以及花的保鲜程度。
2.准备花器:选择合适的花器来放置花材。
花器的形状、颜色和材质可以与花材进行搭配。
3.制作插花基底:将一些短而坚硬的材料,如花枝或绿色植物的枝叶,插入花器中,形成一个基底,用于支撑和固定后续插入的花材。
4.遵循插花的基本原则:插花时要注意平衡、对比和重复的原则,以创造出丰富、和谐的视觉效果。
可以分别插入大、中、小型花朵,并控制花朵的高度和朝向,使整体呈现出均衡和流动感。
5.考虑花朵的形状和颜色:花朵的形状和颜色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可以选择不同形状的花朵来增加层次感,同时搭配颜色相近或对比鲜明的花朵,以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效果。
6.添加绿色植物:可以在插花作品中添加一些绿色植物,如叶子或树枝,来增加
层次感和自然感,并与花朵进行对比。
7.使用适当的填充物:可以使用一些填充物,如蕨类植物、花苞、小枝等来填补空白部分,使插花作品更加丰满和丰富。
8.调整花材和花枝的长度:根据花器的大小和形状,调整花材和花枝的长度,以适应整体的比例和平衡。
9.融入个人创意:在插花过程中,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创意,添加一些个性化的元素,如蝴蝶、扎带、丝带等,使插花作品更加独特和有趣。
总之,插花需要仔细选择花材,灵活运用插花技巧和搭配方法,创造出美丽、独特的插花作品。
如何检查、判断与评审造型的正确性与优美感?
任何构图造型都必须符合插花艺术的构图法则(见前文),根据实践经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判断与评审:
(1)高低错落
花材组合与布局要高低错落,各花枝不可插成一条直线或在同一个等高线上。
(2)疏密有致
花材组合要疏密相间有致,彼此相互关联,不可等距离、等角度插制,也不可密布满插,更不能稀疏散乱,要使整体造型上散下聚、外散内聚。
(3)虚实结合
这是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手法之一,表现作品的含蓄美与层次感。
在插花艺术构图中也常运用此手法,以增强作品的层次感与空间感。
插花构图中花为实,叶为虚;主体花材为实,填充花材为虚;造型表层的花为实,内层的花为虚;有形之景为实,无形(空间)之处为虚。
在创作中可以根据构图造型的需要选择应用。
(4)俯仰呼应
各花枝的组合布置要在情势、色彩上相互照应,相互关联与渗透。
注意花头动势的方向的一致性,上下左右伸展的花枝间应相互呼应,保持动势的集中,以表现造型的整体美感与均衡性,切忌“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
(5)上轻下重
这是保证作品稳定性的重要原则,花材组合时,各花枝在空间位置上一定是量轻、色浅者插制在整个造型的上部与外围,而量重与色深者则应插制在下部与内部,这样才符合物理重力对心理重力所产生的影响,以获得视觉、心理上的平衡。
插花三大构图技巧不论何种形式的插花,一件作品其所以能给人以美的感受,主要在于构图要符合艺术原则,即色彩、形态与性质是否调和、均衡和有韵律感。
所有这些原则是通过所用的切花材料、容器及布置的环境反映出来。
(1)调和插花的调和牵涉到很多的因素。
如只选用一种花卉,一般在性质上是容易调和的。
若2-3种配合,也应以一种为主,其他的'陪衬点缀作用。
素色细花的瓷瓶,如插入淡雅的驼羽型翠菊,就有协调感;浓艳的装饰型或球型的大丽花,就需要配以釉色乌亮的粗陶罐,以显其粗犷的风彩;浅兰水盂插以低矮密集粉红色的雏菊,晶莹剔透的璃细颈瓶,宜插入非洲菊加饰文竹,并使其枝蔓缠绕于瓶身。
这些都是与容器的调和。
插花所放的环境,色彩有浓淡,光线有明暗,位置有高低,使用的性质不同,均应考虑,使之相互调和。
(2)均衡对称是最简单的均衡,仅见于整形式的插花中;大多数的插花是采用不对称的、动态均衡。
插花材料在容器上下、左右、前后,其数量多少、形态变化、色彩浓艳均不完全一样,但整个构图的重心要在下部,而产生稳定感。
影响均衡的是轻重,而在插花艺术中,轻重是通过花卉、容器及其他饰物的色彩、体积、数量、质地与形态等表现出来。
如色彩深暗或浓艳、体量大、数量多、姿态繁等,给人以重的感觉;色彩淡、形态纤细、体积较大、量少、质地薄且柔软等,使人感到轻盈。
(3)韵律好的插花还要富有变化,有组织有节奏的变化,也就是有韵律感。
在体量较大的插花或一组插花中,除有一主要构图中心外,在合适的位置还可组织少数几个辅助中心,以增加画面变化。
韵律的创作手法还可运用花卉的种类不同或品种花型色彩差异,花朵大小及开放程度不一,枝的曲直与横斜变化等。
变化既要多样,又要统一,有组织、有呼应,能更完美表现主体。
【插花三大构图技巧】。
技巧详细解析--展现超越视觉的世界是花卉摄影乐趣所在光线柔和,漫射光源丰富时,才是最能展现花花草草们唯美影调和细腻质感的时候。
当然,有条件的话,利用柔光伞遮挡或用反光板进行二次折射,都不失为创造良好光照条件的好办法。
虚实有度,巧用背景映主体当一个枝干上,有数朵美丽的花儿同时呈现在您镜头前的时候,是利用较大的景深范围统统拿下,还是选其一为主角,将更多的花儿当作陪体呢?一般来讲,人类的视觉习惯是由点到面的延的唯美要素,更能够体现花卉的美姿美态和生命活巧用背景映主体在拍摄野生花卉时,往往其现成的生长环境就可以充当主体背景,无论是蓝天碧水,还是岩壁沙地,都会与花朵达成一种和谐美妙的主次融合。
而且,室外较为广阔的空间,也有利于您运用较大光圈虚化纷乱的背景,从而使画面干净简约起来。
与此不同的是,在拍摄室内或圃栽花卉时,环境相对狭小,机位调度也受到了较多的限制。
此时,或是尽量利用单一色调的景物作为背景,或是用背景布、卡纸等道具创造人工背景,您也可临时脱下外衣以应一时之需。
用合适的色调来充实背景也好,用虚化的方式保持背景的洁净度也好,都应十分注意光圈对景深范围的控制,以及对画面空间感的影响。
好在,我们的DC 都具有实时取景或回放功能,这无疑使我们的创作如虎添翼。
眼前一亮,构图巧妙能补拙在多数情况下,花卉摄影的构图,一定要忌乱求简,否则就会陷入主次不明、画面语言混乱的困境。
一些经验不足的摄影者,往往希望自己的镜头能同时摄取到更多的花朵,殊不知太多的图像信息元素会造成焦点的盲从,从而使整个画面失去主体和亮点。
对于枝干茎络比较明晰的花卉,如玉兰、梅花、迎春花等,我们可以利用其枝干的自然曲线作为构图主线。
对于花团锦簇,花朵密集程度较大的花卉,如牡丹、芍药、菊花等,适宜采用直入主体的开放式构图。
当然,对于开放式构图来说,仅有花朵也是不够的,虽然没有多变的枝干线条可以利用,也应考虑用花儿的叶子来帮衬一下,毕竟好花要有绿叶相衬才会更完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