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社会主义经济学思想探微
- 格式:pdf
- 大小:504.17 KB
- 文档页数:7
五四时期陈独秀政治思想转变的特征及原因分析【摘要】五四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许多社会变革和政治思想的变化。
陈独秀作为当时的知名学者和政治人物,也经历了政治思想的转变。
本文将从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政治思想特征和转变的原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激进的民主思想和社会主义倾向。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中国社会的发展,陈独秀的政治思想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对西方思想的接触和思考、中国社会现实的变化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特征和原因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陈独秀在五四时期政治思想转变的过程和背景。
【关键词】五四时期、陈独秀、政治思想、转变、特征、原因分析、背景介绍、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之一,发生在1919年5月4日,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运动。
这一时期正值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思想解放的时刻,各种新思潮涌现,大量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观念,并呼吁改革革命。
陈独秀作为当时的知名知识分子和政治活动家,也受到了这场思想运动的影响,他的政治思想也发生了转变。
陈独秀在五四时期的政治思想特征和转变,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发生的。
在这个时期,陈独秀不断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开始接受西方先进的民主和社会主义思想,提倡宪政和社会变革。
与此他也开始质疑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张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
这种政治思想的转变,既反映了时代的潮流,也受到了个人经历和环境影响。
在接下来的将对陈独秀在五四时期的政治思想特征和转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2. 正文2.1 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政治思想特征一、革命性思想。
陈独秀认为中国社会需要进行革命变革,推翻封建帝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改革,以实现民主和现代化。
二、民主主义倾向。
陈独秀主张实行民主制度,提倡人民的参与和民主决策,反对专制统治,主张建立起民主的政治体制。
陈独秀对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认识和反思黄公演(一)陈独秀对后期苏联的认识陈独秀晚年,认为斯大林模式的社会制度,不能被称为社会主义,他的认识的立足点在于这样的命题:“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他所说的民主,是有具体内容,不像一些人也整天高谈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但从来不将民主具体化,说说民主倒底有哪些内容。
陈独秀在《我的根本意见》第九条中说:“政治上的民主主义和经济上的社会主义,是相成而非相反的东西。
……即令各国所谓‘无产阶级革命’出现了,而没有民主制做官僚制之消毒素,也只是世界上出现了一些斯大林式的官僚政权,残暴、贪污、虚伪、欺骗、堕落,决不能创造甚么社会主义”。
在该文第八条中,他又说:“‘无产阶级民主’不是一个空洞名词,其具体内容也和资产阶级民主同样要求一切公民都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罢工之自由。
特别重要的是反对党派之自由,没有这些,议会和苏维埃同样一文不值”。
总之陈独秀将斯大林统治时期的苏联总结为:党内无派,党外无党,格别乌(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权力凌驾于国家正常的行政权力,凌驾于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是直接为斯大林个人御用工具,苏联不再是社会主义而是官僚专制政权,后期苏联若还被称为社会主义,那是糟蹋了社会主义。
不过这里应该提出,陈独秀在论述后期苏联不再是社会主义时,还牵涉到其他一些问题:(1)陈独秀认为斯大林专制制度是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政制的逻辑发展,是制度产生斯大林,不是斯大林产生专制制度。
因此要新估计布尔什维克的理论及其领袖之价值。
(2)陈独秀认为“所谓‘无产阶级独裁’,根本没有这样东西,即党的独裁,结果也只能是领袖独裁”。
这些话都合乎陈独秀的性格,表明他从来不马首是瞻、有主见。
这也说明为什么他总是走在历史前面,而不是被历史拖着走的角色。
这些话却被现时一些人所赞扬。
自苏联解体以后,世界上出现一股反十月革命反列宁和反“无产阶级专政”的暗流。
中国现在也不乏这些人,这些人中有的曾将斯大林主义的“社会主义”作为个人理想信念,已经下定决心为之奋斗终生,也打算作出个人最大的牺牲,甚至自己的生命。
试论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兴未艾的今天,其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
文章从陈独秀对社会主义的性质、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步骤、对社会主义的前途、特别是晚年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三个方面作了论述。
[关键词]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内容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早期探索,这其中,有经验,更有教训。
本文主要聚焦以下四个主要方面,试作论述,就教诸位。
一、陈独秀对社会主义性质的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性质是什么?1915年陈独秀早在《法兰西与近世文明》就谈到,所谓社会主义,是和人权论、生物进化论并列的三大近代文明特征之一。
“近世文明之发生也,欧罗巴旧社会之制度,破坏无馀,所存者私有财产耳。
此制虽传之自古,自竞争人权之说兴,机械资本之用广,其害遂演而日深:政治之不平等,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继政治革命而谋社会革命者,社会主义也”。
[1] 陈独秀紧紧抓住了“所存者私有财产耳”这一旧社会的根源,私有制成为关键词,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私有制。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其害日深,政治的不平等导致的压迫,贵族变为资本家,经济的悬殊导致的剥削,从而“继政治革命而谋社会革命”,这就是陈独秀眼中的最早的“社会主义”概念。
1920陈独秀发表了《谈政治》一文,这时的陈独秀就对社会主义的性质有了更深的认识。
“世界各国里面最不平最痛苦的事”,“就是少数游情的消费的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治、法律等机关,把多数勤苦的生产的劳动阶级压在资本势力底下,当做牛马机器还不如。
要扫除这种不平这种痛苦,只有被压迫的生产的劳动阶级自己造成新的强力,自己站在国家地位。
”[2] 这时的陈独秀眼里的社会主义就应该是,被压迫和剥削的劳动者团结起来,建立代表自己利益的政党,去推翻现有的不合理的社会,实现自己当家作主。
陈独秀经济思想以及当代意义阐释作者:陈雪菲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34期摘要:陈独秀的一些经济思想,诸如重视经济、主张国门开放、肯定资本主义中的合理成分等,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并被后来的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所借鉴和吸收;在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之后,形成了更加科学和完善的经济理论成果。
这些成果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依据,对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社会转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社会主义;生产力;市场经济;共同富裕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21.34.058陈独秀一生勤于思考,著文甚多;即使是在贫寒交加、潦倒失意的晚年,依旧苦苦思索,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思想财富。
他的一生折射了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图存、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与磨难。
学术界普遍认为,从五四时期开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开启了历史进程。
因此,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早期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启航者。
陈独秀在关注时事政治的同时,也对当时中国的经济问题进行了思考。
他的一些经济思想,被后来的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所借鉴;在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之后,形成了更加科学和完善的经济理论成果。
这些成果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依据,对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社会转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最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
1重视经济的作用与生产力的发展陈独秀长期重视经济发展的意义。
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就旗帜鲜明地指出:“现实之世界,即经济之世界也。
举凡国家社会之组织,无不為经济所转移所支配。
古今社会状态之变迁,与经济状态之变迁,同一步度。
”此后,随着时局的变化和眼界的开阔,他对于经济的理解逐渐深入,开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在1922年9月的《造国论》中,陈独秀将人民的幸福与经济生活的进步联系在一起。
他进而认为:“共产自由的社会,必须是工业的富有的,不应该是农业的俭朴的。
陈独秀调研报告
最近,我对陈独秀展开了一次调研,主要了解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以下是我所得出的结论:
1.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起到了重要的领导和组织作用。
他积极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方案。
2.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并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和理念,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陈独秀对于中国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和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引入中国,并积极宣传和解释这一思想,从而推动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4. 陈独秀在中国政治圈和文化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担任中华民国文化部部长的人物,他在这个职位上推动了一系列的文化和教育改革。
5. 陈独秀所倡导的思想和理念具有开拓性和前瞻性,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的思想和贡献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陈独秀早期社会主义思想初探摘要:陈独秀早期社会主义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上的。
他在早期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及两者之间关系的认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主张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必须选择社会主义等观点,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依然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陈独秀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实践之初,是在没有更多实践条件下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研究,所以他的早期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奠定了某种基础,对之后中国有关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和探索起到了先导作用。
一、陈独秀早期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建党前,陈独秀对西方资本主义极力推崇,他试图以西方的进化论指导中国的发展,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梦想着对现有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
但爱国志士通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改造中国的种种努力都以失败告终,这使陈独秀逐渐认识到,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接触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后,陈独秀逐渐认识到,资本主义制造了经济危机,社会主义是克服资本主义弊端、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道路。
(一)近代以来中国复制资本主义的种种努力均告失败鸦片战争以来,为求救亡图存,爱国志士不断尝试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
19世纪90年代,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但因封建势力的强大和袁世凯的出卖等原因,变法以失败告终。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危机加重,《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失去实权。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又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他们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但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使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篡夺。
为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1919年,胡适等一些受过新式教育的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但因他们使用的方法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最终影响了运动后来的发展。
《传承》2008年第6期陈独秀是中共党史、思想文化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有关他的生平、活动、思想的研究和评价既是一个政治问题,又是学术研究中的重大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史学界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陈独秀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30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学术界在对于陈独秀晚年思想特别是其对社会主义认识这一领域的研究中还存在着缺陷,具体表现在:对以前的研究成果吸收不足,未能形成一些专门的著作;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主要采用传统的分析方法,对其思想进行简单罗列,孤立研究的多,对比研究的比较少;翻案研究的多,进行思想深层次系统研究的少,尤其缺乏把陈独秀早期思想与晚期思想进行对比研究,从而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研究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从陈独秀个人丰富的阅历、综合的知识结构、富含哲学思辩的思维方式以及独特的个性气质方面系统考察这种思想产生的深刻原因。
除此之外,对于晚年陈独秀的社会主义思想与毛泽东、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思想关系的把握以及晚年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的评价的不确定性也是造成其研究薄弱的关键因素。
一、晚年陈独秀的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现状对于陈独秀的研究,由于各种原因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开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了八十年代后期,人们开始以新的眼光把陈独秀“晚年”开辟为一个独立的领域,着重研究他晚年的思想及评价问题。
与此同时也陆续出版了一些研究陈独秀的著作,虽然没有关于陈独秀晚年社会主义观的专门著作,但涉及其社会主义观的著作和研究专著却不少:(1)著作类主要有:张永通、刘传学编的《后期的陈独秀及其文章选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版;《陈独秀文章选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的《独秀文存》;水如编《陈独秀书信集》,新华出版社1987年版;唐宝林、林茂生编《陈独秀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版;胡明编《陈独秀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的《陈独秀著作选》,任建树等编。
The Changes of CHEN Du-xiu's Social Economic
Ideology
作者: 胡惠芳
作者机构: 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历史系,安徽池州247100
出版物刊名: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5页
主题词: 陈独秀;社会经济思想;经济建设
摘要:在1920-1927年间,陈独秀对中国经济发展道路问题作出了艰辛的探索.随着其自身世界观的转变及政治斗争实践的发展,陈独秀的社会经济思想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过
程:1920年1月至1922年7月,直接提出用社会主义生产方法来发展经济;1922年8月至1923年2月,初步形成其社会经济思想的架构;1923年5月至1927年7月,最终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经济思想:中国经济的发展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并且要分两步走.。
陈独秀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探析
高明;王世安
【期刊名称】《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2(020)002
【摘要】陈独秀蜕变为托派之前,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进行了一些探索,曾论述了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教育等社会问题之间的关系,明确了经济发展的中心地位和必须优先发展经济的思想.
【总页数】4页(P12-14,44)
【作者】高明;王世安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D2-0
【相关文献】
1.陈独秀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J], 张洪波
2.李大钊、陈独秀五四时期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比较 [J], 王瑾
3.从陈独秀的经济思想透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J], 赵国友
4.陈独秀国家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成因探微 [J], 胡惠芳
5.陈独秀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探析 [J], 高明;王世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32019略论陈独秀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认识金孙磊摘要: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国家,劳动阶级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陈独秀寻找到了“马克思派的科学社会主义”,形成了自己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劳动阶级要通过革命实行劳工专政并警惕资本主义复辟;在社会主义社会需要充分发扬民主;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并实行对外开放。
陈独秀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认识,其某些论述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认识;劳工专政;发扬民主;对外开放中图分类号:K2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19)03-0084-04作者简介:金孙磊(1993—),男,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收稿日期:2018-12-30基金项目:2016-2018年安徽省高等学校振兴计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计划项目“皖南红色文化资源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SZZGJH3-4)。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封建统治,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将封建主义复辟的可能性扼杀在历史的潮流之中,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国家主权、民族危机、阶级压迫等社会现实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劳苦大众的“奴隶状态”不但没有改变反而更加严重,而所谓民主共和的国家已经变成了资本家压迫人民的工具。
对此,中国该往何处走、怎么走?成为了摆在无数仁人志士面前的时代课题。
陈独秀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对各种不适合中国发展的社会思潮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指出:“马克思派的科学社会主义最好。
对陈独秀思想总结陈独秀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
陈独秀主张民主与科学,强调实践与改革,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思想观点。
首先,陈独秀强调了个人自由与人权。
他认为人权是普遍适用的,不论种族、性别、阶级等,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他主张废除封建制度,推行平等主义,为每个人提供发展的空间和平等的机会,以改善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其次,陈独秀关注社会进步与现代化。
他认为只有通过科学与技术的进步,社会才能真正富裕。
他提倡现代教育,重视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鼓励人们追求知识和智慧,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陈独秀还强调实践与改革的重要性。
他认为知识是通过实践得来的,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因此,他主张人们要勇于实践,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他强调革命是实践的结果,通过实践和改革,人们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
此外,陈独秀也关注社会正义与底层群体的权益。
他主张废除封建和剥削制度,追求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他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不公和剥削,呼吁底层人民的团结和争取自己权益的斗争。
他主张底层群体要发自内心地认同自己的阶级地位,争取自己的权益,通过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最后,陈独秀主张与倡导民主与政治改革。
他认为只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和政治体制,人们才能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实现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
他强调要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总的来说,陈独秀是一个积极进步和实践主义的思想家,他对中国现代化、民主进步和社会平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的思想和观点引领了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
尽管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他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不断紧张,但他的思想与理念对中国的现代化和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独秀的思想总结起来就是:个人自由与人权、社会进步与现代化、实践与改革、社会正义与底层群体的权益以及民主与政治改革。
民国时期经济思想总结民国时期经济思想主要是在中国历史上五四运动之后的一段时期,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期间的经济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
以下是对民国时期经济思想的总结。
一、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民国时期经济思想主要受到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主张市场自由竞争、个人权利和财产权的保护,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民国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影响。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胡适。
胡适在《胡适集》一书中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经济思想,如主张鼓励创业和培养优秀人才,主张将经济从政治中解脱出来,主张发展私营企业和自由贸易。
二、国家主义经济思想民国时期中国经济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剥削,这促使一些经济思想家提出国家主义经济思想,主张通过发展国家经济来实现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
国家主义经济思想在民国时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国家主义经济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宋子文。
宋子文在《国家经济建设的方向》一文中提出发展国家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他主张通过国家干预和计划带动经济发展,提倡工业化和技术进步。
三、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民国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也开始兴起,并逐渐影响了一些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主张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通过无产阶级的领导来实现经济的社会化。
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
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提出了一些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他主张建立农村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思想193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开始兴起。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思想主张通过发展本土资本家的力量来发展国家经济和实现国家利益。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宋庆龄。
宋庆龄在《我的国家观点》一文中提出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观点。
她主张通过发展本土企业家的力量,实现国家的独立、自主和强大。
总结起来,民国时期的经济思想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陈独秀社会主义经济学思想探微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一位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和开拓者,“五四”以后,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出和初步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社会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陈独秀的社会主义经济学,是一个集指导思想、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于一体的科学体系。
其经济思想在当时历史时期发挥过积极推动作用,对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新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标签:社会主义经济学思想;陈独秀;经济学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思想文化界的罗伯斯皮尔”及“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他是20世纪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思想非常丰富,涉及到政治、文化、教育、经济等诸多方面,对于他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问题,政治界、教育界和史学界都有了深入的研究,对于他的经济思想的研究相对较少。
陈独秀虽然没有成熟的经济理论体系,其经济思想也仅散见于其文章之中。
然而,他的经济思想方面却有一些精辟独到的见解,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借鉴。
一、陈独秀社会主义经济学思想的指导思想陈独秀对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重要贡献就是在“五四”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思想,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阶级斗争等观点分析解决中国的实际经济问题,从而为当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就开始注重劳动问题(对劳工的教育、劳动界的联合、劳资关系),接触中国无产阶级,从经济理论上服膺马克思主义学说,撰写了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文章:1919年12月-1920年5月,他先后发表《实行民治的基础》、《社会改造的方法与信仰》、《马尔萨斯人口论与中国人口问题》、《劳动者觉悟》、《答知耻》等文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若干观点。
1919年12月,在《新青年》第7卷第1号上发表《本志宣言》,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这部作品的问世标志着陈独秀从一位激进民主主义者在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他从此确定了自己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信念,开始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