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列式:24÷6=4(本)(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列式:24÷4=6(本)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42÷7=642是(被除数),7是(除数),6是(商);这个算式读作(四十二除以七等于六)。
5、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
(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解决的算式是( c )A、24÷6=B、4×6=C、24÷3=D、24÷4=6、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A、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B、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
7、解决问题A、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的数量=份数总数÷份数=每份的数量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B、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 数的认识和使用:了解数的读法和数的大小比较,学会读写个位数和两位数,初步
了解百位数和千位数。
2. 数的加法和减法: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学会用算盘进行数的运算,学习加法和
减法的口诀和交换律。
3. 位数与数位:了解个、十、百位数的位数,认识不同数位上的数代表的数值大小。
4. 数量比较和排序:学习使用“大于”、“小于”、“等于”这些数量比较的关系词,通过比较大小进行排序。
5. 连续数数和推理问题:通过数梯子、数鞍座、数图形等形式的问题来进行数的推理
和数数。
6. 重量和容量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和不同容器的容量进行数量的比较,
初步了解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
7. 时钟的读写:学习读时钟和写时间的方法,认识到时、分两个指针的作用和关系。
8. 平面图形的认识: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等简单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并学会进行简单的图形的划分和复制。
9. 定向和方位:学习指北针的使用、简单的左右前后定向,并能够根据简单方位指示
进行移动。
10. 简单的数的应用和推理问题:通过一些简单的情景问题进行数的应用和推理,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以上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重点归纳二年级下册数学是学生们接触到的第一个数学教材,它是学生们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这一学期里,学生们将继续学习有关数的加减法运算、形状和图形、时间和金钱等内容。
本文将重点归纳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内容。
一、数的加减法运算数的加减法运算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核心。
在这一学期,学生们将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学生们需要掌握两位数的数的读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同时,学生们还需学会两位数的数的拆分和组合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形状和图形形状和图形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们将学习二维形状的认识和分类,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形状的辨认和描述,以及形状的特点和属性。
此外,学生们还需学习简单的几何变换,如翻折、对称等,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三、时间和金钱时间和金钱的学习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们将学习日常时间的读法和认识,如钟面的认识、整点和半点的读法等。
此外,学生们还需学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和时间的应用,如时间的前后、时间的长短等。
对于金钱的学习,学生们将学习认识货币的种类和面值,学会货币的认识和计算,以及简单的金钱应用,如购买物品、找零等。
四、图表和数据图表和数据的学习是培养学生们观察和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们将学习图表的认识和分析,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图表的制作和解读。
同时,学生们还需学习简单的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如数据的分类、数据的比较等。
五、应用题应用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部分,它是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一种方式。
在二年级下册数学中,学生们将学习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如实际问题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计算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运用适当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内容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出,数学学习需要学生们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既要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又要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知识点归纳1. 单位换算- 时间的基本单位:秒- 分钟等于60秒:1分钟 = 60秒- 小时等于60分钟:1小时 = 60分钟- 1小时 = 60分钟 = 3600秒- 货币的基本单位:元- 10角 = 1元- 10分 = 1角- 100分 = 1元2. 三角形- 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 直角三角形:一个角度为90度的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边相等,我们称之为“腰”,而斜边则是斜着的那一边-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边相等,我们称之为“腿”3. 数组- 数组是一种有序的数据集合- 数组可以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如数字、字符串等- 数组的索引从0开始,第一个元素的索引为0,第二个元素的索引为1,以此类推- 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在创建数组时需要指定长度- 使用索引可以读取或修改数组中的元素4. 乘法计算- 乘法是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 乘法满足交换律:a × b = b × a- 乘法满足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乘法满足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5. 分数的加减- 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份数,分母表示总份数- 分数的加法: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加,分母保持不变- 分数的减法: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减,分母保持不变- 分数的分子可以约分,即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使得分子和分母之间没有公约数6. 长度和面积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 = 1000米,1米 = 100厘米,1厘米 = 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 = 平方米,1平方米 = 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 = 100平方毫米以上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知识点一、计算1、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不同级运算: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3、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时:(方法:一算,二圈,三换,四抄)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
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二、表内除法1、平均分: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总数÷份数=每份数。
2.包含除: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
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4、“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用除法计算,“一个数÷另一个数=几倍”。
5、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所求问题是总数,用乘法计算;所求问题是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8、在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①加法的问题:求总数,“谁和谁一共是多少?”。
②减法的问题:进行比较。
“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
③除法的问题:有倍数关系的可以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谁是谁的几倍?”,“是”字前写较大数,“是”字后写较小数。
9、一件物品的价格叫单价,买几件叫数量,买几件共需要的钱叫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三、图形与变换1、角:锐角、直角、钝角。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2、平移: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时,是直线运动。
自身方向不发生改变。
如:推拉窗,电梯,拉开抽屉,3、旋转:当物体围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时,自身方向会发生改变。
如:方向盘四、克和千克1、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
2、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除法
1、竖式除法
①能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与每
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②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有余数的除法
①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②积累正确的试商方法。
③能用竖式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②4 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混合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混合运算。
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有小括号就是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
1、辨认方向
②1 给定一个方向, 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②2 用八个方向的词语表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2、认识路线
①会使用八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②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方向、距离与经过的
地方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
2、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3、万以内数为顺序表
4、会读万以内的数,会写万以内的数,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
制计数法
5、万以内比较大小
6、结合实际进行万以内数的估计
第五单元测量
第六单元加减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总复习资料一、解决问题1、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同级运算的类型: + + ,--,+-,-+,××,÷ ÷,× ÷,÷ ×。
2、不同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不同级运算的类型:×+,× -,+×,-× ,÷ +,÷-,+÷,-÷。
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 ),×(-),( + )÷,(-)÷。
3、从总数中连续减去两部分(连减算式),也可以写成从总数中减去两部分的和,同时需要用小括号把两部分的和括起来,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如: 54-8-22 = 54 -( 8+22)4、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时: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
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二、表内除法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 =”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5、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用除法计算,用“一个数÷另一个数=几倍”。
7、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所求问题是总数,用乘法计算;所求问题是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
以下是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内容的一些主要内容:
1. 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要求掌握三位数之间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2. 三位数的比较大小:要求能够根据给定的三位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包括使用<、>、=符号进行比较。
3. 三位数的拆分与组合:要求能够将一个三位数按照十位、个位进行拆分,并能够根据拆分的数进行组合。
4. 两位数的整十整百加法和减法:要求能够进行整十整百的两位数加法和减法运算。
5. 百位数的理解:要求理解百位数的意义,即它在一个数中的位置具有的大小。
6. 两位数的比较大小:要求能够根据给定的两位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包括使用<、>、=符号进行比较。
7. 足够多的加法与减法:要求通过足够多的练习,巩固和提升对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操作熟练度。
8. 第一组数的加减法:要求能够通过第一组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观察出规律并推广到其他运算中。
9. 数量的对比:要求能够根据给定的数量进行大小的判断,并能够进行比较。
10.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要求学习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以上仅是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的一些主要内容,具体的教材内容和练习可以根据教材进行学习。
二年级下册数学内容知识点人教版一、整数和小数1. 整数的认识在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学生将开始认识整数。
整数是由正整数、负整数和0组成的数集,学生将学会使用正整数、负整数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整数的概念。
2. 小数的认识除了整数,二年级的学生还将开始接触小数的知识。
通过认识十分位、百分位的概念,学生将学会如何将分数转化为小数,并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长度、质量、容积和时间1. 长度的认识学生将学会认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学习如何进行长度的换算,以及如何使用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2. 质量的认识在质量方面,学生将学会认识千克、克等质量单位,并学习如何进行质量的比较和换算,以及使用天平等工具进行质量的测量。
3. 容积的认识学生将学习认识升、毫升等容积单位,学会进行容积的换算,并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容积的概念。
4. 时间的认识在时间方面,学生将学会认识时、分、秒等时间单位,学习如何进行时间的换算,以及如何使用钟表进行时间的读写。
三、图形和位置1. 图形的认识学生将学习认识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椭圆等基本图形,学会辨认各种图形,并进行图形的分拆、拼接等操作。
2. 位置的认识通过图形的位置变换,学生将学会认识左右、上下、里外、远近等基本的位置词语,以及学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述物体的位置。
四、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 数据的收集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调查、观察等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培养学生对真实生活中数据的敏感性和观察能力。
2. 数据的整理通过图表、表格等形式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学生将学会如何使用直方图、饼图等手段直观地呈现数据。
五、加减法1. 个位数的加减法学生将学会进行个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掌握进位、退位的规则,并通过实际问题进行综合运用。
2. 两位数的加减法在掌握了个位数的加减法后,学生将开始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学会进位、退位的方法,并灵活运用到解决问题中。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作为学生的我们,数学是必学的科目之一。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和技能,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所有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在学习数学时有所帮助。
1. 两位数的认识和比较:表示两位数可以用“十位数+个位数”的方式,例如56=5×10+6。
比较两位数的大小需要先比较十位数的大小,再比较个位数的大小。
2. 两位数的加减法:加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和,如53+28=81;减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差,如63-32=31。
3. 三位数的认识和比较:表示三位数可以用“百位数+十位数+个位数”的方式,例如785=7×100+8×10+5。
比较三位数大小需要先比较百位数的大小,再比较十位数的大小,最后比较个位数的大小。
4. 三位数的加减法:加法的结果是三个数的数量之和,如365+187=552;减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差,如 452-316=136。
5. 整数的认识: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正整数可以用“+”表示,负整数可以用“-”表示。
6. 正整数的加减法:加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和,如 37+65=102;减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差,如 98-65=33。
7. 初步认识同分母多分数:同分母多分数是指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几个分数,例如1/3、2/3、3/3。
8. 认识生活中的简单比例:比例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冒号(:)或比例符号表示,例如 1:3,1比3。
在生活中有很多简单的比例,例如男女比例为1:2。
9. 使用秤量尺进行长度度量:长度可以用米、分米、厘米等单位来度量,使用秤量尺可以测量长度。
需要注意保持尺的水平,避免测量误差。
10. 两个相同形状的图形之间的比较:两个相同形状的图形之间可以进行比较,比较的方法可以是分割、将一部分放大或缩小等。
11. 认识几何图形的性质:几何图形有不同的形状,例如正方形、长方形等,每种图形都有自己的性质,例如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对角线相等,长方形对角线相等。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
以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些知识点:
1. 加法和减法:继续学习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包括进位和退位。
2. 乘法:学习乘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练习乘法表。
3. 除法:初步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
4. 数字的认识:学习数字的读写、比较大小,认识整数的概念。
5. 小数和分数:学习小数和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初步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
6. 长度和面积:学习长度和面积的概念,测量简单图形的长度和面积。
7. 时钟和时间:学习读写时间,了解钟表的指针和刻度。
8. 金钱和找零:学习认识各种面额的纸币和硬币,练习用最少的钱币找零。
9. 数据和图表: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表示,学习读懂简单的图表。
10. 问题解决: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只是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具体教材内容还需要以教材为准,并根据教师的教学计划进行学习。
二年级下册数学下册
二年级下册数学下册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教材,主要涵盖了加减乘除、图形和空间、统计和概率等基础数学知识。
以下是一些二年级下册数学下册的重点知识点:
1. 加减法:要求学生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包括进位和借位的计算方法。
2. 乘法口诀:要求学生熟记乘法口诀,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出两位数的乘积。
3. 除法: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除法计算,了解除法的意义和应用。
4. 长度单位:要求学生了解常见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千米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计算。
5. 图形与几何:要求学生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解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等概念。
6. 统计与概率:要求学生了解简单的统计和概率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预测。
除了以上重点知识点外,学生还需要掌握一些数学思维和方法,如分类、比较、推理等。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游戏化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的重点内容包括:
1. 认识长度单位:掌握并能够运用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来描述物体的长度,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2. 100以内加减法: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包括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等。
3. 角的认识:认识角的基本概念,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4. 认识时间:了解钟表的基本结构,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掌握时间的计量单位和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5. 图形与拼组: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了解这些图形的特点,并能进行简单的拼组。
6. 统计与概率: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能够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概率计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教材和教辅资料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二年级下册数学笔记重点人教版
一、数与计算
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重点掌握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乘法的初步认识
(1)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2)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
(3)能正确地计算2—9的乘法。
3. 角的初步认识
(1)认识角,能正确地画角。
(2)能正确地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二、空间与图形
1. 图形与变换
(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通过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加深对物体形状和各个面的认识。
2. 观察物体
能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发现。
三、统计与概率
1. 统计表
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并会分析统计表中的数据所说明的问题。
2. 可能性
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 奇妙的动物世界
能根据所给的动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初步体验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一些数量的关系。
2. 有趣的七巧板
能用七巧板拼成简单的图形;通过操作七巧板,体验有些图形的拼合方法。
3. 解决问题
能在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中,提出并解决用乘法或加法计算的问题;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经历对图形的认识过程,并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学期知识点小学二年级下学期的数学知识点包括:数的认知、加减法的应用、减法的深入学习、时钟的认识、金钱的认知和感性认识的初步建立六个方面。
数的认知数的认知是二年级下学期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认识0-99以内的数字,理解数的大小、数的读法、数的写法、数的比较、数的顺序等。
通过认识数的基本概念,为学习后续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减法的应用小学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将在加减法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并通过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来提高计算水平和应用能力。
此外,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也有广泛的应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技能。
减法的深入学习小学二年级下学期,在减法的基础上深化学习,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方法,为学习高年级的数学奠定基础。
通过掌握减法的基本规则,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演算技巧。
时钟的认识学生将了解钟面刻度的含义,并掌握读取和设置时钟的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学习时钟有助于学生理解时间和日常生活实践中的时间表达。
同时,学生也需要理解秒表和计时器的操作方法。
金钱的认知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认识各种纸币和硬币的面值、种类和使用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货币的实际应用技巧。
学习金钱的知识,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价值、实用性及其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感性认识的初步建立学生将学习基本的几何形状和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并掌握不同体积和大小的物品之间的比较方法。
感性认识的建立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形成和活跃,并为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学习以上六个方面的知识,小学二年级下学期的数学知识点将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丰富的实践应用和基础理论支持。
在实际操作和思考中,学生将逐步掌握数学思维和应用技巧,为未来更高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以下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
1. 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算术口算和列竖式计算十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2. 数量的认知:通过观察和数量的比较,理解数的相等、大小和顺序。
3. 数量的运算:进行简单的数的加法和减法,并解决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
4. 数的认识:从0-100内进行数的认识和编号。
5. 表达数的大小:使用比较符号(<、>、=)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6. 数的组成:将数拆分为十位和个位,并理解每位数的含义。
7. 数的顺序:理解顺序数,例如1-20间的顺序。
8. 数的读法:学习正确读写并解答与之相关的问题。
9. 长度、质量、时间和容量的认识:通过比较和实际操作,了解长度、质量、时间和容量的基本概念。
10. 三角形和四边形: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形状和性质。
11. 图形和图形组成的认识:通过观察和操作图形进行图形的认识和分析。
12. 数轴和数的位置:通过数轴的表示和使用,了解数的位置和相对关系。
以上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教材的具体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查看教材或与老师确认。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要点1、表内除法(一)6、盖住的数字是几?45÷ =5 ×8 =24 2× =18 ÷4 =9 6× =18 ×3 =15检查方法:盖住积,再次进行计算,看看计算出的结果与等号后的数字是否一样。
方法:根据给出的数实际,就想几的乘法口诀。
2、表内除法(二)类型主要内容举例重点说明一、乘加、乘减混合运算1、看图列式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注意:1、运算顺序2、运算符号2、口算18-6×3= 7×9+7= 4×9-6=14+2×3= 25÷5+15= 10-9÷3=二、乘、除混合运算1、摆一摆、算一算练习:用5根小棒可以摆一个用这些小棒摆,可以摆几个?= ( )乘、除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注意:运算符号2、口算3×2×8= 2×4÷8= 48÷6÷4=三、拓展训练1、填空5×4 = 5×3 +()2×2 +()= 2 × 3 = 2×4 -()3×6 -()= 3 × 5 = 3×7 -()可以根据乘法的意义计算,也可以先计算出一个算式的结果,再根据结果进行计算。
3、乘、除法意义三、综合练习1、看图列式,体会乘、除法含义及关系。
2、解决实际问题1、看图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
2、 21个(1)如果小白兔每天吃3个,可以吃几天?(2)如果这些萝卜吃了一个星期,小白兔平均每天吃几个?(3)如果每天吃5个,吃了4天后,剩多少个?(4)如果每天吃4个,小白兔要吃6天,够吗?4、实际问题类型主要内容举例重点说明4、混合运算和实际问题5、万以内数的认识7、千克与克的认识(10)三看结果(对照我们知道的洗衣粉1千克,海苔1克,比一比,检查一下)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3 kg =()g 2000 g =()kg6000克 =()千克()kg = 7000 g6千克>()克 7000 g <()kg4千克<()克 3000 g >()kg注意符号:看清是“=”还是“>”或“<”,符号不同,填的数不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一、数据收集整理★学会用检查法收集数据,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1、丁丁检查班里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除了丁丁每位同学都选择了一张水果卡片。
(1)数一数,填一填。
水果苹果橘子梨西瓜草莓人数)的人数最少。
(2)喜欢()的人数最多,喜欢((3)丁丁的班级一共有()人。
2、数一数,填一填,答一答。
(1)上图中各种图形各有几个?请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2)回答以下问题。
①()的个数最多,有(②()的个数最少,有(③最多和最少的图形数量相差(算式:。
)个。
)个。
)个。
二、表内除法(一)★平均分和除法的含义,能够熟练地用 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平均分有均分和包含两种。
均分:把 12 支铅笔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支?12÷4=3(支)包含:8 个果冻,每 2 个一份,能分成几份?8÷2=4(份)☆12÷4=3 读作:12 除以 4 等于312 是被除数,÷是除号,4 是除数,3 是商1、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
①12÷4= 3②12÷3= 4(1)12个苹果,平均放到 4 个盘里,每个盘里有( 3 )个苹果,除法算式:。
(2)12 个苹果,每3个放一盘,能放( 4 )盘,除法算式:。
(3)12里面有( 3 )个 4,除法算式:。
(4 )除法算式:。
2、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计算 24÷8和 24÷3时都要用到口诀()。
①四六二十四②三八二十四③3×8= 2 4(2)12 颗糖果,平均分给 3 只小灰兔,应该这样分:()。
(3)15根,平均分给3只小白兔,每只小白兔分到几根?列式为:()。
①15 ÷5= 3②15 ÷3= 5③3×5= 1 53、解决问题。
(1)每个花瓶插 5 根孔雀的羽毛,4 个花瓶能够插多少根?(2)每个花瓶插 6 根孔雀羽毛,24根孔雀羽毛能够插几个花瓶?(3)有 10 根孔雀羽毛,平均插在 2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根?(4)有 10 根孔雀羽毛,,每个花瓶插 5 根,能够插在几个花瓶里?(5)有 10 根孔雀羽毛,插在 2个花瓶里,一个花瓶插里 6根,另一个花瓶插几根?三、图形的运动(一)★能够辨别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1、下面的图形是对称的吗?若是是请画出对称轴。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全面复习与巩固提高
一、解决问题
1、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1 桌上有18个苹果,小明吃了3个,妈妈又吃了2个,现在桌上还剩多少个苹果?
方法一:方法二:
分步计算:18-3=15(个)分步计算:3+2=5(个)
15-2=13(个)18-5=13(个)
综合算式:18-3-2=13(个)综合算式:18-(3+2)=13(个)
练习:
小明、小刚和小红每人都做了5朵红花,小聪做了7多红花,他们四个人一共做了多少朵红花?
爸爸妈妈和小明一共吃了15个李子,爸爸妈妈每个人吃了4个李子,那么小明吃了几个李子?
2、从总数中连续减去两部分(连减算式),也可以写成从总数中减去两部分的和,同时需要用小括号把两部分的和括起来,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比如:18-3-2= 18-(3+2)
练习:
加括号:27-11-7= 78-20-28=
去括号:33-(5+6)= 55-(5+10)=
3、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
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同级运算的类型:+ +,--,+ -,-+,××,
4、不同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不同级运算的类型:×+ ,×-,+ ×,-×,
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
4、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时:
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
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35+56=91 73-31=42
91-28=63 42-18=24
综合算式:35+56-28=63 综合算式:73-31-18=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6=41 67-31=36
91-41=50 18+36=54
综合算式:91-(15+26)=50 综合算式:18+(67-31)=5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42 8×9=72
78-42=36 92-72=20
综合算式:78-6×7=36 综合算式:92-8×9=20
练习:
33+15=48 61-11=50
48-11=37 50+18=68
综合算式:综合算式:——————————————————————————————————————21+20=41 3×7=21
83-41=42 73-21=52
综合算式: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歌:
收集信息不遗漏
计算方法弄清楚
分步综合自己选
方法多样才灵活
仔细计算别搞错
检查过后要答题
二、表内除法
1
2、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比如: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15÷3=5(个)
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比如:桌上有15个苹果,按每份5个分,这些苹果可以分成几份?
15÷5=3(份)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比如:15÷3=5 读作:15除以3等于5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5、除法的含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例:
5×7=35
35÷5=
35÷7=
练习:
根据给出的乘法算式写出除法算式
7×8=56 6×7=42 8×9=72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在除法中,0不能作除数,不然算式无意义
7、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如:24÷4=?想:4乘什么数等于24?
8、“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用除法计算,
用“一个数÷另一个数=几倍”。
比如:求8是2的几倍?
8÷2=4
9、在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
①加法的问题:求总数,“谁和谁一共是多少?”。
②减法的问题:进行比较。
“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
③除法的问题:有倍数关系的可以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谁是谁的几倍?”,“是”字前写较大数,“是”字后写较小数。
10、一件物品的价格叫单价,买几件叫数量,买几件共需要的钱叫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比如:买一个羽毛球需要3元,买一打羽毛球(8个)需要多少元?
3×8=24(元)
小红买了一打羽毛球花了24元,已知羽毛球一个3元,求这打羽毛球有多少个?
24÷3=8(个)
小红买了一打羽毛球共花了24元,已知一打羽毛球有8个,求一个羽毛球多少元?
24÷8=3(元)
习题:商店里新买入一箱9千克的水果,每千克水果4元,求这箱水果共要多少元?
11、分几步计算的问题
例:有3箱西瓜,每箱8个,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几个西瓜?
3×8=24(个)
24÷4=6(个)
答:每人分到6个西瓜。
练习:
1、小卖部新买了5箱矿泉水,每箱9瓶,现在卖出了11瓶,还剩几瓶矿泉水?
2、校园里一共有8行花,每行3盆,现在要将这些花摆成每行4盆,共可以摆多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