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分为11种
- 格式:docx
- 大小:14.51 KB
- 文档页数:2
二、案例分析题(案例1为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案例2-4为主观题。
单选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多选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
错选多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案例一】1.事故经过某装饰公司在综合实验研究平台项目精装修工程2号地下车库入口钢架玻璃雨棚施工,该公司易某、陈某、周某等4名工人在现场铺设雨棚顶玻璃时,周某在移动钢架上的木板时,由于没有系安全带,在铺装玻璃的钢架下方也未设置安全底网,从5.5m高玻璃雨棚钢架顶坠落到车库入口地面。
2.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此次事故造成1人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约68万元。
3.事故调查结果周某铺装钢架顶玻璃施工中移动木板时,未系安全带在钢架上走动,高处坠落至地面受伤死亡。
装饰公司在综合实验研究平台项目精装修工程2号地下车库入口钢架玻璃雨棚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松散,工人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无安全防护措施,对于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措施监管不到位,未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监理单位对于工人违规行为也不予制止和通报,导致发生高处坠落死亡事故。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5题为多选题):【例题1单选】导致该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未系安全带在钢架上走动B.安全生产管理松散C.安全防护监管不到位D.未落实安全管理责任E .监理人员对工人违规行为未予制止【答案】A【解析】周某铺装钢架顶玻璃施工中移动木板时,未系安全带在钢架上走动,高处坠落至地面受伤死亡,是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例题2单选】唐某是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
该企业后来因重大安全事故,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关于刑满释放后就业的限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五年后可以从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B.五年后可以担任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C.五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D.五年内不可以担任化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E .终身不得担任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答案】B【解析】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依照规定受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高处作业安全管理标准1范围为规范公司各生产单位高处作业项目的审批和管理,降低作业风险,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生产顺利进行,特制订本管理标准。
本管理标准承接《危险作业管理规定》,适用于本公司范围所有高处作业。
2定义2.1高处作业定义: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或2m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2.2高处作业分级2.2.1高处作业高度分为2m至5m,5m以上至15m,15m以上至30m及30m以上四个区段。
2.2.2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分为11种:2.2.2.1阵风风力五级(风速8.0m∕s)以上;2.2.2.2GB/T4200—2008规定的II级或II级以上的高温作业;2.2.2.3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的作业环境;2.2.2.4接触冷水温度等于或低于12。
C的作业;2.2.2.5作业场地有冰、雪、霜、水、油等易滑物;2.2.2.6作业场所光线不足,能见度差;2.2.2.7作业活动范围与危险电压带电体距离小于表1的规定:2.2.2.8摆动,立足处不是平面或只有很小的平面,即任一边小于500mm的矩形平面、直径小于500mm的圆形平面或具有类似尺寸的其他形状的平面,致使作业者无法维持正常姿势;2.2.2.9GB3869-1997规定的III级或III级以上的体力劳动强度;2.2.2.10存在有毒气体或空气中含氧量低于0.195的作业环境;2.2.2.11可能会引起各种灾害事故的作业环境和抢救突然发生的各类灾害事故。
2.2.3不存在2.2.2列出的任何一种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表2规定的A类法分级,存在2.2.2列出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表2规定的B类法分级。
3职责3.1安全环保处组织制定、管理本规定,负责对高处作业规划、督导和稽核。
3.2各厂处组织推行、实施本规定,并提出改进建议。
3.3各厂处安全管理人员对高处作业安全管理程序的执行提供咨询、支持、审核和过程监督。
4管理内容与要求4.1高处作业前的安全要求4.1.1高处作业单位应由作业负责人办理《危险作业许可证》,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作业。
最新国家安全工程师《建筑施工安全》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盾构法隧道施工的一般用电是临时用电,电缆线必须使用三相五线电缆。
盾构机采用的高压用电应符合要求。
下列关于盾构机高压用电系统的要求中,说法正确的是()。
A、盾构机动力系统掘进用电一般是采用双回路专供的电缆路专供的电缆B、电缆从变电站接到盾构机上面一般采用架空架设C、高压电缆采用埋地敷设时,埋地深度不小于0.2m,电缆周围需铺50mm厚的细砂D、在隧道内轨道运输车辆必须高于电缆固定式悬挂的高度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知识点】:第7章>第3节>区间盾构法施工及安全技术【参考答案】:A【本题相关知识点解析】:盾构机动力系统掘进用电一般是采用双回路专供的电缆路专供的电缆,但电缆从变电站接到盾构机上面一般采用埋地敷设,高压电缆埋地深度不小于0.7m,电缆周围需铺50mm 厚的细砂,上面盖红砖保护,然后回填夯实,并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牌。
盾构掘进的隧道内一般环境潮湿,且随着盾构向前不断推进,高压电缆也要经过多次接连。
接头一定要选用优质的专用接驳器。
在隧道内电缆固定式悬挂高度必须比轨道运输车辆高,防止车辆倾翻击断电缆。
2.悬挑式操作平台应采用型钢作主梁与次梁,满铺木板或同等强度的其他材料,并应采用螺栓与型钢固定。
满铺木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A、20mmB、50mmC、100mmD、200mm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5节>悬挑式钢平台的构造【参考答案】:B【本题相关知识点解析】:悬挑式操作平台应采用型钢作主梁与次梁,满铺厚度不应小于50mm的木板或同等强度的其他材料,并应采用螺栓与型钢固定。
3.关于挖掘机的一般技术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挖掘机工作时,可停置在倾斜的地面上,但必须刹住履带行走机构B、挖掘机布置在上下两个采掘段(面)内同时作业时,应设置防护装置C、挖掘机作业中,如发现地下电缆、管道或其他地下建筑物,应谨慎操作,严禁破坏D、挖掘机在回转倒土时,禁止铲斗从汽车驾驶室上越过,卸土时铲斗应尽量放低,并注意不得撞击汽车任何部位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知识点】:第2章>第2节>常用土石方机械的安全技术要求【参考答案】:D【本题相关知识点解析】:挖掘机工作时,应停置在平坦的地面上,并应刹住履带行走机构,挖掘机工作范围内,禁止任何人停留;禁止将挖掘机布置在上下两个采掘段(面)内同时作业;挖掘机作业中,如发现地下电缆、管道或其他地下建筑物,应立刻停止工作,并立即通知有关单位处理。
高处作业分级及安全要求1 作业分级:1.1作业高度h分为四个区段:2 m ≤h≤5 m;5 m <h ≤15 m;l5 m <h ≤30 m;h >30 m。
1.2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分为11种:a)阵风风力五级(风速0m/s)以上;b)GB/T4200规定的Ⅱ级或Ⅱ级以上的高温作业;c)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的作业环境;d)接触冷水温度等于或低于12℃的作业;e)作业场地有冰、雪、霜、水、油等易滑物;f)作业场所光线不足或能见度差;g)作业活动范围与危险电压带电体距离小于表1的规定:h)摆动,立足处不是平面或只有很小的平面,即任一边小于500mm 的矩形平面、直径小于500mm的圆形平面或具有类似尺寸的其它形状的平面,致使作业者无法维持正常姿势;i)GB3869规定的Ⅲ级或Ⅲ级以上的体力劳动强度;j)存在有毒气体或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9.5%的作业环境;k)可能会引起各种灾害事故的作业环境和抢救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1.3不存在1.2列出的任一种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表2规定的A类法分级,存在1.2列出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表2规定的B类法分级。
2 作业要求2.1作业人员应配戴符合GB 6095要求的安全带。
带电高处作业应使用绝缘工具或穿均压服。
Ⅳ级高处作业(30m以上)宜配备通讯联络工具。
2.2高处作业应设专人监护,作业人员不应在作业处休息。
2.3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符合GB26557等标准安全要求的吊笼、梯子、挡脚板、跳板等,脚手架的搭设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2.4在彩钢板屋顶、石棉瓦、瓦棱板等轻型材料上作业,应铺设牢固的脚手板并加以固定,脚手板上要有防滑措施。
2.5在临近排放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的放空管线或烟囱等场所进行作业时,应预先与作业所在地有关人员取得联系、确定联络方式,并为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防护器材(如空气呼吸器、过滤式防毒面具或口罩等)。
一、洞口坠落引发事故风险点1.洞口操作不慎,身体失稳。
2.走动时候,不小心身落洞口。
3.坐躺在洞口边缘休息失误落入洞口。
4.在洞口旁边嬉闹起哄打架,无意坠入洞口。
5.洞口没有安全防护措施。
6.安全防护措施不牢、不合格或损坏未及时检查。
7.没有醒目警标。
二、脚手架坠落引发事故风险点1.脚踩探头脚手板。
2.走动时踩空、绊、跌。
3.操作时弯腰转身不慎碰到杆件等身体失稳。
4.坐在栏杆架子上或站在栏杆,高空架子上作业或在脚手架上休息嬉闹5.脚手板没有满铺或铺设不稳。
6.没有扎防护栏杆或防护栏杆已经损坏。
7.操作层下没有铺安全防护层。
8.脚手架离墙面距离超过20cm,没有防护措施。
9.脚手架超载损坏。
10.在脚手架上再用砖垫高或隔脚手板操作。
三、悬空高处作业坠落引发事故风险点1.立足面狭小,作业用力过猛,身体失稳,重心超出立足地。
2.脚底打滑或不慎踩空。
3.随重物坠落。
4.身体不舒服行动失稳。
5.没有系安全带或没有正确使用安全带或走动时取下。
6.安全带挂钩不牢固,或没有牢固的挂钩地方。
7.现场未设置安全绳。
8.作业面没有设置安全兜网。
四、踩破轻型屋面坠落引发事故风险点1.没有使用板梯。
2.作业人员没系安全带。
3.作业人员操作或移动时不慎踩破石棉瓦或其他轻型屋面结构。
五、拆除工作中坠落引发事故风险点1.站在不稳定部件上面从事拆除等工作。
2.拆除脚手架、井架、龙门架等没有系安全带。
3.拆除井架、龙门架没有预先栓好临时钢丝网。
4.人随重物坠落。
5.操作者用力过猛,身体失稳。
6.楼板架上堆放拆除的材料超载,造成压断楼板等坍塌。
六、从屋面沿口坠落引发事故风险点1.屋面坡度大于25度,无防滑、防坠落安全措施。
2.在屋面不慎身体失稳。
3.身体不适,突然头晕休克,导致从屋面高空坠落。
4.沿口构件不牢或踩断,人随着坠落。
七、梯子上作业坠落引发事故风险点1.使用坏梯子或梯子超载断裂。
2.梯脚无防滑措施、使用时滑倒或垫高使用。
3.梯子没有靠稳或斜度大。
高处作业登记划分高处作业登记划分标准:作业高度在2米至5米,为一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5米以上至15米,为二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15米以上至30米,为三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30米以上,称为特级高处作业。
一、高处作业等级划分标准高处作业指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高处作业要求承载时建筑物或支承处应承住吊篮的载荷,理论上来说高处作业有一定的风险。
建筑施工中的高处作业主要包括临边、洞口、攀登、悬空、交叉等五种基本类型,这些类型的高处作业是高处作业伤亡事故可能发生的主要地点O 为了便于操作过程中做好防范工作,有效地防止人与物从高处坠落的事故,根据建筑行业的特点,在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对建筑物和构筑物结构范围以内的各种形式的洞口与临边性质的作业、悬空与攀登作业、操作平台与立体交叉作业以及在结构主体以外的场地上和通道旁的各类洞、坑、沟、槽等工程的施工作业,只要符合上述条件的,均作为高处作业对待,并加以防护。
二、高处作业分级:1、作业高度在2米至5米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
2、作业高度在5米以上至15米时,称为二级高处作业。
3、作业高度在15米以上至30米时,称为三级高处作业。
4、作业高度在30米以上时,称为特级高处作业。
三、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因素有11种:1、阵风风力5级(风速8.0m∕s)以上;2、GB∕T4200∙2008规定的I1级或I1级以上的高温作业;3、平均气温≤5°C的作业环境;4、接触冷水温度52。
C的作业;5、作业场所有冰、雪、霜、水油等易滑物业;6、作业场所光线不足,能见度差点;7、作业活动范围与危险电压带电体的距离小于下表的规定;8、摆动,立足处不是平面或只有很小的平面,即任一边小于500mm的矩形平面、直径小于500mm的圆形平面或具有类似尺寸的其它形状的平面,致使作业者无法维持正常姿势;9、GB3869-1997规定的I11级或I11级以上的体力劳动强度;10、存在有毒气体或空气中氧含量低于0.195的作业环境;11、可能会引起各种灾害事故的作业环境和抢救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
化学品生产企业高处作业安全规范1 作业分级1.1 作业高度h分为四个区段:2 m ≤ h≤5 m;5 m < h ≤15 m;l5 m <h ≤30 m;h > 30 m。
1.2 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分为11种:a)阵风风力五级(风速0m/s)以上;b) GB/T 4200规定的Ⅱ级或Ⅱ级以上的高温作业;c)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的作业环境;d)接触冷水温度等于或低于12℃的作业;e)作业场地有冰、雪、霜、水、油等易滑物;f)作业场所光线不足或能见度差;g)作业活动范围与危险电压带电体距离小于表1的规定;表1 作业活动范围与危险电压带电体的距离h)摆动,立足处不是平面或只有很小的平面,即任一边小于500mm的矩形平面、直径小于500mm的圆形平面或具有类似尺寸的其它形状的平面,致使作业者无法维持正常姿势;i) GB 3869规定的Ⅲ级或Ⅲ级以上的体力劳动强度;j)存在有毒气体或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9.5%的作业环境;k)可能会引起各种灾害事故的作业环境和抢救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1.3 不存在1.2列出的任一种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表2规定的A类法分级,存在1.2列出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表2规定的B类法分级。
表2 高处作业分级2 作业要求2.1 作业人员应配戴符合GB 6095要求的安全带。
带电高处作业应使用绝缘工具或穿均压服。
Ⅳ级高处作业(30m以上)宜配备通讯联络工具。
2.2高处作业应设专人监护,作业人员不应在作业处休息。
2.3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符合GB 26557等标准安全要求的吊笼、梯子、挡脚板、跳板等,脚手架的搭设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2.4 在彩钢板屋顶、石棉瓦、瓦棱板等轻型材料上作业,应铺设牢固的脚手板并加以固定,脚手板上要有防滑措施。
2.5在临近排放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的放空管线或烟囱等场所进行作业时,应预先与作业所在地有关人员取得联系、确定联络方式,并为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防护器具(如空气呼吸器、过滤式防毒面具或口罩等)。
高处作业分级及作业要求一、作业分级1、作业高度h分为四个区段:2m≤h≤5m;5m<h≤15m;15m<h≤30m;h>30mo2、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分为11种:(1)阵风风力五级(风速8.0m∕s)以上;(2)国标/T4200规定的∏级或∏级以上的高温作业;(3)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的作业环境;(4)接触冷水温度等于或低于12℃的作业;(5)作业场地有冰、雪、霜、水、油等易滑物;(6)作业场所光线不足或能见度差;(7)作业活动范围与危险电压带电体距离小于表1的规定:(8)摆动,立足处不是平面或只有很小的平面,即任一边小于500mπι的矩形平面、直径小于50OnlnI的圆形平面或具有类似尺寸的其它形状的平面,致使作业者无法维持正常姿势;(9)国标3869规定的HI级或HI级以上的体力劳动强度;(10)存在有毒气体或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9.5%的作业环境;(H)可能会引起各种灾害事故的作业环境和抢救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二、作业要求1、作业人员应配戴符合国标6095要求的安全带。
带电高处作业应使用绝缘工具或穿均压服。
IV级高处作业(3Om以上)宜配备通讯联络工具。
2、高处作业应设专人监护,作业人员不应在作业处休息。
3、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符合国标26557等标准安全要求的吊笼、梯子、挡脚板、跳板等,脚手架的搭设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4、在彩钢板屋顶、石棉瓦、瓦棱板等轻型材料上作业,应铺设牢固的脚手板并加以固定,脚手板上要有防滑措施。
5、在临近排放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的放空管线或烟囱等场所进行作业时,应预先与作业所在地有关人员取得联系、确定联络方式,并为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防护器材(如空气呼吸器、过滤式防毒面具或口罩等)。
6、雨天和雪天作业时,应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措施;遇有五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应进行高处作业、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暴风雪、台风、暴雨后,应对作业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高处作业的含义及分级1 高处作业的定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筑物在不断向空间升高的同时,也在不断向地下拓展。
截至2019年1月,我国最深的基坑深度已逾40m(深圳恒大中心项目基坑深达42.35m)。
因此,深基坑施工同高层建筑施工一样均存在高处作业的安全问题。
根据高处作业者工作时所处的部位不同,高处作业可分为临边作业、洞口作业、攀登作业、悬空作业、操作平台作业及交叉作业等。
《高处作业分级》(GB/T 3608—2008)规定:在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m或2m 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即为高处作业。
在此作业过程中因坠落而造成的伤亡事故,称为高处坠落事故。
基准面是指坠落到的底面,如地面、楼面、楼梯平台、相邻较低的建筑物屋面、基坑的底面、脚手架的通道板等,坠落高度基准面则是通过可能坠落范围最低处的水平面。
可能坠落范围是以作业位置为中心,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为半径划成的与水平面垂直的柱形空间。
可能坠落范围半径则是为确定可能坠落范围而规定的相对于作业位置的一段水平距离。
其大小取决于作业现场的地形、地势或建筑物分布等有关的基础高度。
基础高度是指以作业位置为中心、6m为半径,所划出的一个垂直水平面的柱形空间内的最低处与作业位置间的高度差。
因此,高处作业高度(简称作业高度)的衡量,是以从作业区各作业位置至相应的坠落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值为准。
根据对近年来发生在建筑业的事故进行统计可知,高处坠落事故居于“五大伤害”(高处坠落、机械伤害、坍塌、触电、物体打击)之首,其发生率最高、危险性最大。
因此,减少和避免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是降低建筑业伤亡事故的关键。
2 高处作业的分级高处作业高度分为2~5m、5~15m、15~30m及30m以上4个区段。
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原因危险因素分为以下11种。
高处安装、维护、拆除冲刺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一、客观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 100分)1、对于大型“门”字型起重机,工人在拆卸起重机作业过程中一定要先()。
A、保持起重机机构的平衡B、先拆卸立柱C、先拆卸起重机横梁上的驾驶楼及其他附件【答案】A2、梯子应该能承受工作人员携带工具攀登时的()重量。
A、一半B、三分之一C、总【答案】C3、使用行灯和低压照明灯具,其电源电压不应超过()V。
A、48B、65C、36【答案】C【解析】使用行灯和低压照明灯具,其电源电压不应超过36伏,行灯灯体与手柄应坚固、绝缘良好,电源线应使用橡套电缆线,不得使用塑绞线。
行灯和低压灯的变压器应装设在电箱内,符合户外电气安装要求。
4、安全生产管理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强化()的监督管理同样不可缺少。
A、企业B、外部C、内部【答案】B【解析】《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一章共17条,从不同方面规定了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从根本上说,生产经营单位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居关键地位,加强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安全生产管理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
与此同时,强化外部监督管理同样不可缺少。
5、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之阵风风力()级以上。
A、5B、4C、3【答案】A【解析】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分为以下11种。
(1)阵风风力五级(风速8.0m/s)以上。
(2)GB/T 4200—2008《高温作业分级》规定的Ⅱ级或Ⅱ级以上的高温作业。
(3)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C的作业环境。
(4)接触冷水温度等于或低于12°C的作业。
(5)作业场地有冰、雪、霜、水、油等易滑物。
(6)作业场所光线不足,能见度差。
(7)作业活动范围与危险电压带电体的距离小于规定。
(8)摆动,立足处不是平面或只有很小的平面,即任一边小于500mm的矩形平面、直径小于500m的圆形平面或具有类似尺寸的其他开关的平面,致使作业者无法维持正常姿势。
登高作业过程规范1.0目的:为保证登高作业的安全,避免坠落事故发生。
2.0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区域内,从事2米或更高地方坠落的任何工作。
在装有可靠安全栏杆的良好的工作平台、走道、楼梯等正常情况下的高处作业,不属于本管理规范范围。
3.0定义:3.1高处作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3.2登高作业等级:a.作业高度在2m-5m称为一级登高作业b.作业高度在5m-15m称为二级登高作业c.作业高度在15m-30m称为三级登高作业d.作业高度在30m以上称为特级登高作业3.3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分为11种:1)阵风风力五级(风速8.0m/s)以上;2)GB/T 4200规定的Ⅱ级或Ⅱ级以上的高温作业;3)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的作业环境;4)接触冷水温度等于或低于12℃的作业;5)作业场地有冰、雪、霜、水、油等易滑物;6)作业场所光线不足或能见度差;7)作业活动范围与危险电压带电体距离小于表1的规定:8)摆动,立足处不是平面或只有很小的平面,即任一边小于500mm的矩形平面、直径小于500mm的圆形平面或具有类似尺寸的其它形状的平面,致使作业者无法维持正常姿势;9)GB 3869规定的Ⅲ级或Ⅲ级以上的体力劳动强度;10)存在有毒气体或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9.5%的作业环境;11)可能会引起各种灾害事故的作业环境和抢救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e.不存在3.3中列出的任一种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本规范3.2分级,存在3.3列出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表2规定的B类法分级。
3.4坠落高度基准面:从作业位置到最低坠落着落点的水平面,称为坠落高度基准面。
3.5临边作业:是指施工现场中,工作面边沿无围护设施或围护设施高度低于80厘米时的高处作业。
例如,井架、施工电梯和脚手架等的通道两侧面作业。
3.6洞口作业:是指孔、洞口旁边的高处作业,包括施工现场及通道旁深度在2米及2米以上的桩孔、沟槽与管道孔洞等边沿作业。
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2008替代GB/T3608 1993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处作业的术语和定义、高度计算方法及分级。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高处作业。
2规范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869—199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T 4200—2008 高温作业分级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高处作业在距坠落度基准面2m或2m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坠落高度基准面通过可能坠落范围内最低处的水平面。
3.3可能坠落范围possible falling bounds以作业位置为中心,可能坠落围半径(3.4)为半径划成的与水平面垂直的柱形空间。
3.4 可能坠落范围半径radius of possible falling bounds R为确定可能坠落范围(3.3)而规定的相对于作业位置的一段水平距离。
注:可能坠落范围半径用米表示,其大小取决于与作业现场的地形、地势或建筑物分布等有关的基础高作业区各作业位置至相应坠落高度基准面(3.2)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值. 注:高处作业高度用米表示,计算方法见附录A. 4 高处作业分级4.1 高处作业高度分为2m至5m、5m以上至15m、15m以上至30m及30m以上四个区段。
4.2 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分为11种:a) 阵风风力五级(风速8.0m/s)以上;b) GB/T4200—2008规定的Ⅱ级或Ⅱ级以上的高温作业;c) 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的作业环境;d) 接触冷水温度等于或低于12℃的作业;e) 作业场地有冰、雪、霜、水、油等易滑物;f) 作业场所光线不足,能见度差;g) 作业活动范围与危险电压带电体的距离小于表1的规定;表1作业活动范围与危险电压带电体的距离危险电压带电体的电压等级/KV距离/m ≤10 1.7 35 2.0 63~110 2.5 220 4.0 330 5.0 5006.0h) 摆动.立足迹不是平面或只有很小的平面,即任边小于500 m m的矩形平面、直径小于500 m m的圆形平面或具有类似尺寸的其它形状的平面,致使作业者无法维持正常姿势;i) GB 3869—1997规定的Ⅲ级或Ⅲ级以上的体力劳动强度;j) 存在有毒气体或空气中含氧量低于0.195的作业环境;k) 可能会引起各种灾害事故的作业环境和抢救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 4.3不存在4.2列出的任一种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表2规定的A 类法分级,存在4.2列出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表2规定的B类法分级;表2 高处作业分级分类法高处作业高度/m2≤hw 5< hw≤1515< hw≤30hw>30 A ⅠⅡⅢⅣBⅡⅢⅣⅣA.1可能坠落范围半径的规定R根据hi规定如下:a) 当2m≤hb≤5m时,R为3m; b) 当5m<hb≤15m时,R为4m; c) 当15m<hb≤30m时,R 为5m; d) hb>30m时,R为6m.。
制度1.1.1高处作业的分级1.1.1.1作业高度h分为四个区段:2m≤h<5m;5m≤h<15m;;l5m≤h<30m;h≥30m。
1.1.1.2把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因素分为下面11种;a在阵风风力为5级(风速8.0m/S)及以上;b在GB/T4200规定的П级或П以上高温作业;c平均气温等于或者低于5℃的作业环境;d接触冷水作业等于或者低于12℃的作业;e作业场地有冰、雪、霜、水、油等易滑物;f作业场所光线不足或能见度差;g作业活动范围与危险电压带电体距离小于相关规定;h摆动,立足面不是平面或只有很小的平面;iGB3869规定三级或三级以上的体力劳动强度;j存在有毒气体或含氧量低于19.5%的作业环境;k可能会各种灾害事故的作业环境和抢救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
1.1.1.3当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1.1.1.2所列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下列方法分级a作业高度在2-5m时,称为二级级高处作业。
b作业高度在5m以上至15m时,称为三级高处作业。
c作业高度在15m以上至30m时,称为四级高处作业。
d作业高度在30m以上时,称为四级高处作业。
1.1.1.3当不存1.1.1.2所列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下列方法分级a作业高度在2-5m时,称为一级级高处作业。
b作业高度在5m以上至15m时,称为二级高处作业。
c作业高度在15m以上至30m时,称为三级高处作业。
d作业高度在30m以上时,称为四级高处作业。
1.2安全要求与防护1.2.1从事高处作业的单位必须办理《高处安全作业证》,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施工。
1.2.2《高处安全作业证》审批人员应赴高处作业现场检查确认安全措施后,方可批准高处作业。
1.2.3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安全教育,熟悉现场环境和施工安全要求。
对患有职业禁忌证和年老体弱、疲劳过度、视力不佳及酒后人员等,不准进行高处作业。
1.2.4高处作业前,作业人员应查验《高处安全作业证》,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后方可施工,否则有权拒绝施工作业。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建筑施工安全)》案例分析题及答案案例11.事故经过某市电机科技园电机生产厂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一起触电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5万元。
事发当日,分包单位10名施工人员进行室内顶棚的粉刷作业,作业采用长、宽均为5.7m,高11.25m,底部设有刚性滚动轮的移动式方形操作平台。
在未编制临时用电施工方案的情况下,进行了作业。
19时左右,在未对操作平台底部地面上的塑料电缆线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施工人员移动操作平台,平台的刚性滚动轮与塑料电缆线斜向碾压,将塑料电缆绝缘层轧破造成平台整体带电,导致正在平台上作业的6名施工人员触电。
根据事故调查和责任认定,对有关责任方做出以下处理: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现场电工等13名责任人受到暂停执业资格、吊销上岗证书、罚款等行政处罚;总分包、监理等单位受到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降低施工资质等级等行政处罚。
2.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1)施工人员在移动操作平台时,既未将电缆线电源开关切断,也没有采取任何防止轧坏电缆的保护措施,强行推动操作平台,致使轮子轧破电缆,造成触电事故。
(2)移动式操作平台3个滚动轮,包括东北角碾压塑料电缆的刚性滚动轮防护胶套均已脱落,没有及时进行更换修理。
(3)发生事故时结构内混凝土地面已浇筑完毕,正处于浇水养护阶段,地面上的积水加重了触电事故的后果。
(4)塑料电缆线未经漏电保护器就直接接在总隔离开关上,漏电保护缺失,不能自动切断电源。
(5)在主体工程完工之后,对重新敷设的临时用电线路没有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规范设置,而是在地面上随意敷设。
2)间接原因(1)施工单位对于安全生产的认识淡薄,安全生产管理存在重大漏洞,对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监督管理不力,尤其是对施工现场存在事故隐患,职工冒险、违章作业等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并消除。
安全技术措施针对性差,安全技术交底未能有效落实,对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和管理不到位。
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高处作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做好重要危险源的防范,防止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等事故的发生,依据《安全生产法》、《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及本公司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专业施工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从事移动基站天馈线施工、线路施工以及故障抢修、网络优化调整等所涉及的高处作业适用本规定。
本公司《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对在通信机房走线架布放线缆等高处作业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二章高处作业的定义及直接引起坠落的危险因素第四条根据GB/T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国家标准,高处作业是指在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m或2m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第五条按照GB/T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为:2m至5m、5m以上至15m、15m 以上至30m及30m以上四个区段。
第六条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分为11种:1.阵风风力五级(风速8.0m/s)以上;2.GB/T4200-2008规定的Ⅱ级或Ⅱ级以上的高温作业;3.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的作业环境;4.接触冷水温度等于或低于12℃的作业;5.作业场地有冰、雪、霜、水、油等易滑物;6.作业场所光线不足,能见度差;7.作业活动范围与危险电压带电体的距离小于1.7m/≤10kV; 2.0m/35KV ;8.摆动、立足处不是平面或只有很小的平面,即任一边小于500mm的矩形平面、直径小于500mm的圆形平面或具有类似尺寸的其他形状的平面,致使作业者无法维持正常姿势;9.GB3869-1997规定的Ⅲ级或Ⅲ级以上的体力劳动强度;10.存在有毒气体或空气中含氧量低于0.195的作业环境;11.可能会引起各种灾害事故的作业环境和抢救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
第三章人员资格及要求第七条根据2002年10月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布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通用部分》,将2米以上登高架设、拆除、维护工列为特种作业及人员范围。
高处作业分级
GB/T3608-2008替代GB/T3608 1993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处作业的术语和定义、高度计算方法及分级。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高处作业。
2规范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869—199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T 4200—2008 高温作业分级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高处作业
在距坠落度基准面2m或2m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坠落高度基准面通过可能坠落范围内最低处的水平面。
3.3
可能坠落范围possible falling bounds
以作业位置为中心,可能坠落围半径(3.4)为半径划成的与水平面垂直的柱形空间。
3.4 可能坠落范围半径radius of possible falling bounds R
为确定可能坠落范围(3.3)而规定的相对于作业位置的一段水平距离。
注:可能坠落范围半径用米表示,其大小取决于与作业现场的地形、地势或建筑物分布等有关的基础高
作业区各作业位置至相应坠落高度基准面(3.2)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值. 注:高处作业高度用米表示,计算方法见附录A. 4 高处作业分级
4.1 高处作业高度分为2m至5m、5m以上至15m、15m以上至30m及30m以上四个区段。
4.2 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分为11种:
a) 阵风风力五级(风速8.0m/s)以上;
b) GB/T4200—2008规定的Ⅱ级或Ⅱ级以上的高温作业;
c) 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的作业环境;
d) 接触冷水温度等于或低于12℃的作业;
e) 作业场地有冰、雪、霜、水、油等易滑物;
f) 作业场所光线不足,能见度差;
g) 作业活动范围与危险电压带电体的距离小于表1的规定;表1作业活动范围与危险电压带电体的距离
危险电压带电体的电压等级/KV
距离/m ≤10 1.7 35 2.0 63~110 2.5 220 4.0 330 5.0 500
6.0
h) 摆动.立足迹不是平面或只有很小的平面,即任边小于500 m m的矩形平
面、直径小于500 m m的圆形平面或具有类似尺寸的其它形状的平面,致使作业者无法维持正常姿势;
i) GB 3869—1997规定的Ⅲ级或Ⅲ级以上的体力劳动强度;
j) 存在有毒气体或空气中含氧量低于0.195的作业环境;
k) 可能会引起各种灾害事故的作业环境和抢救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 4.3不存在4.2列出的任一种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表2规定的A 类法分级,存在4.2列出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表2规定的B类法分级;
表2 高处作业分级
分类法高处作业高度/m
2≤hw 5< hw≤15
15< hw≤30
hw>30 A ⅠⅡⅢⅣB
Ⅱ
Ⅲ
Ⅳ
Ⅳ
A.1可能坠落范围半径的规定R根据hi规定如下:
a) 当2m≤hb≤5m时,R为3m; b) 当5m<hb≤15m时,R为4m; c) 当15m<hb≤30m时,R 为5m; d) hb>30m时,R为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