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陶瓷艺术中的粉彩装饰技法
- 格式:pdf
- 大小:335.51 KB
- 文档页数:1
粉彩工艺1.粉彩简介粉彩瓷是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之一,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娇夺目,工致殊常”的美称。
它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特有的艺术风格,它色泽晶莹,瓷画精细优美,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在国外陶瓷艺术中独树一帜而被誉为“东方瑰宝”。
1.1粉彩瓷的创作粉彩是釉上彩瓷器的一个品种。
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
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
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
1.2粉彩的彩绘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
由于砷的乳浊化作用,玻璃白有不透明的感觉,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生粉化作用,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
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发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
粉彩瓷器使用“玻璃白”,并与绘画技法紧密结合,这是景德镇陶工们的一项新的创举。
经研究化验,所谓“玻璃白”是不透明的白色乳浊剂,属氧化铅、硅、砷的化合物,利用其乳浊作用,可以使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让画面粉润柔和,富于国画风格,因此博得“东方艺术明珠”的美称。
2.粉彩的起源及发展粉彩线条纤秀、画面工整、色彩柔和、绚丽粉润、形象逼真,虽始于清朝,但是更早的则可以追溯至唐朝,唐朝即有“南青北白”的格局,就瓷器本身的发展而言,是从单釉瓷向彩瓷发展的,无论是褐绿彩、白地黑花、青花、釉里红,还是斗彩、五彩、粉彩或珐琅彩,都是以白色为衬托,来展现各种色彩的艳丽与美妙的。
陶瓷美术论坛2012.12J I N G D E Z H E N’S C E R A M I C S22粉彩瓷创于清代康熙年晚期,由景德镇御窑厂画师手绘。
在当时实验珐琅彩料时,因为是全手工碾压的制作方法,彩料颜色中颗粒比较大,所以先在大花瓣的花卉上试彩,发现这样的颜料不但可以表现出非常细腻的色彩过渡变化而且写实能力也很强,并且由于颗粒作用形成了不错的立体感效果,别具风味,真所谓是“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更值得一提的是,早期的粉彩瓷表现手法是在五彩瓷的局部纹饰上做小小尝试性的制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粉彩艺术瓷有“大清康熙年制”的楷书底款,花卉上是用含金量很高的胭脂片为主色,色泽鲜艳,白色的花卉和树枝有较强的手感,但淡绿及翠绿还是采用五彩瓷的技法制作。
御窑厂在实验含铅的颜彩料当中,发明了“玻璃白”。
这种新型颜料玻璃白是粉彩工艺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经现代陶瓷工作者不断的研究和实验,玻璃白在粉彩瓷上有着不同的用法。
1.玻璃白打底填在花卉上。
就是在瓷器等待渲染的部位先用玻璃白打底,待其干后实施渲染,又因为采用占 雍中国国画中的渲染披法还有没骨画法进行渲染, (也就是后来粉彩的洗染)有效地在同一片花瓣中控制了彩料的稀稠度,而产生颜色不同的深浅变化,从而表现出花卉或者人物衣服的立体感,达到花有露珠、衣有层次、蝶有茸毛的艺术效果,远远地超出了五彩瓷中单线平涂的手法。
2.在粉彩瓷的画面纹饰上填一层玻璃白,经过740度至780度左右的温度烧制后,色料熔化成不透明的白色玻璃状,与釉面紧密的结合,颜色晶莹剔透,可增加瓷器的美感。
3.玻璃白也可以作为单独的颜料来使用,比如用于雪景画面上的雪或白色的荷花还有许多需要用白色表现的内容。
4.还有玻璃白烧制以后本身就具有较厚的质感,加以填色有时候能产生别出一格的效果,例如玉米粒上用玻璃白打厚底再填上黄色,烧出来的作品抚摸上去有明显的凹凸质感,效果更是逼真。
由于珐琅彩是清代宫廷所有,专为皇宫烧制的宫廷谈粉彩瓷的工艺和装饰性创新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12年第6期 总第142期23御用瓷,品种和产量都比较少,质地又尤为精细,所以传世作品很难见到。
100TAN TAN XIN CAI HE FEN CAI DEZHUANG SHI TE DIAN2014.6J I N G D E Z H E N ’S C E R A M I C S谈谈新彩和粉彩的装饰特点邹景云电话:136****9277新彩和粉彩虽然都是属于釉上彩的一个品种,但它们却存在着异同之处,它们的装饰特点存在着什么样的审美情趣?下面为大家一一道来。
一、新彩粉彩之绚丽多彩新彩原名叫"洋彩",解放以前新彩所用的色料和表现技法都由外国输入,描绘的纹样也模仿西方,作品粗糙,技术不高,解放后,经过一系列的革新和研究,现在我国不仅能自己生产各种颜料而且在表现技法上吸收我国绘画的没骨法、工笔画法及写意画法,所谓 "洋彩"已经失去了它的涵义,因此叫做 "新彩"。
新彩颜料呈色多性能好,既能手绘又可以印制贴花纸,喷花、戳花等方法,对于描绘人物、山水、花鸟图案都没局限性,因此在日用瓷装饰方面大量使用。
使新彩装饰技法得以丰富和发展,并与现代工艺技术相结合,成为广泛采用的装饰形式。
粉彩是釉上彩瓷器的一个品种,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进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
粉彩瓷器使用“玻璃白”,并与绘画技法紧密结合,这是景德镇陶工们的一项新的创举。
经研究化验,所谓“玻璃白”是不透明的白色乳浊剂,属氧化铅、硅、砷的化合物,利用其乳浊作用,可以使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让画面粉润柔和,富于国画风格,因此博得“东方艺术明珠”的美称。
二、新彩粉彩人物之题材粉彩和新彩如果同样是人物瓷画,那么题材都差不多。
其中婴戏这个题材的作品最具有感染力,最具有活力,它在新彩和粉彩中都可以见到。
婴戏图以儿童游戏,玩乐为主题,表现民间儿童的生活环境。
千百年来,婴戏图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表现了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而且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真、善、美的追求。
44我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上下历经五千年,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如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陶瓷粉彩艺术从康熙时期萌芽至今,已然发展为一门成熟的陶瓷装饰艺术品种,并形成自身艺术特征。
当代陶瓷粉彩更趋向装饰性与新材料研发的总体趋势。
一、色彩的传承与创新粉彩装饰在它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就一直是在吸收其他艺术的优点逐步走向成熟的。
粉彩颜料的配制技术对粉彩艺术的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某些题材,如百鸟朝凤、昭君出塞等,这些题材的创作需要数十种甚至上百种色彩,方能达到色彩鲜艳夺目、粉润柔和的视觉效果。
粉彩颜料从研制出来就是单原色,颜色单一根本难以适应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需求,就需要通过研磨、配料让单一的色彩转化为丰富多彩的色系。
譬如,一个单一的红色,配料后可形成胭脂红、洋红、桃红、西洋红、茄红等等。
在景德镇,有经验的艺人已经配制出上千种之多,从而满足了创作人物、山水、花鸟艺术作品的需要。
二、装饰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景德镇当代粉彩艺术的创新,得益于其装饰工艺的进步。
“珠山八友”在工艺创新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开创了景德镇粉彩艺术的新局面,刘雨岑首创的“水点桃花”技法,何许人的雪景山水,摸索出一套革故鼎新的技法,这些技法的革新与创造极大地拓宽了粉彩装饰的表现力,为新粉彩的蓬勃兴起奠定了工艺技法方面的深厚基础。
20世纪80年代后,受改革开放和西方思潮涌进的影响,一批学院派画家和青年陶艺家们对现代粉彩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这时的现代粉彩作为一种新形式开始出现。
当代景德镇粉彩是继承了传统粉彩中的特点,吸取了当代艺术中的精华,另辟了一条新的创新之路。
当代粉彩采用综合装饰技法,风格多样,更多地注重体现现代理念。
如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宁钢的陶瓷粉彩艺术作品具备一种内劲外秀、刚柔相济、动静结合、雄健潇洒、清秀而含蓄的内涵,而这种美感正是艺术家审美意识和修养的具体表现。
康熙粉彩是清代康熙时期(1662-1722年)流行的瓷器装饰风格,具有独特的特征。
以下是康熙粉彩的一些特征和鉴定要点:
颜色丰富多样:康熙粉彩采用了丰富的色彩,包括粉红色、淡黄色、翠绿色、天蓝色等。
这些颜色通常呈现出柔和、鲜艳的效果。
粉彩涂饰:康熙粉彩通常是在釉下绘制的,即在瓷器上施以透明釉料后进行绘画。
这种技术使得颜色更加持久,不易褪色。
纹饰精细:康熙粉彩的纹饰常常以花卉、仕女、山水等为主题,绘制精细而细腻,表现出艺术家的高超技巧。
线条柔和:康熙粉彩的线条通常是柔和流畅的,没有生硬的感觉。
轮廓线和细节线条都表现出细腻的技艺。
着色均匀:康熙粉彩的着色通常均匀一致,没有明显的色差或斑块。
色彩层次感:康熙粉彩常常运用浅、中、深不同的色调来营造层次感,使绘画更具立体感和逼真度。
在鉴定康熙粉彩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鉴定器物款识:查看瓷器底部的款识,确保其上有康熙年号或其他与康熙时期相关的标志。
细节观察:观察绘画的细节,包括线条、纹饰和色彩等。
康熙粉彩通常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精细的纹饰,色彩均匀且具有层次感。
对比鉴别:将待鉴定的瓷器与已知的康熙粉彩作品进行对比,注意其色彩、风格和工艺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寻求专家意见:如对鉴定不确定或需要进一步确诊时,可以寻求专家或古董鉴定机构的意见和帮助。
30浅谈陶瓷釉上彩装饰工艺与技法潘景峰所谓釉上彩,就是先烧成白釉瓷,或者烧成单色釉瓷,也可以烧出多色彩瓷,在这样的陶瓷上进行彩绘后,再入窑经摄氏600℃至900℃温度烘烤而成。
其中古彩、粉彩、新彩为最常见的三种釉上彩装饰工艺与技法。
釉上彩绘瓷历史久远。
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就曾出土相当精美的白彩绿彩器,在许多晋青器上也能看到赫彩点饰。
真正成熟的以绘制纹饰而著称的釉上彩器始见于唐代长沙窑。
其后宋代磁州窑又将这一工艺技术发扬光大,创作出许多不朽的旷世杰作。
金至元代磁州窑红绿彩开创了明代五彩瓷的先河,到了明中、晚期的成化、嘉靖、万历时期,五彩瓷的制作达到了极高水准。
但是真正精细且又具有美感的彩器仍要数清代康、雍、乾三朝的五彩及粉彩器了,而在这其中无论是以制作工艺的精巧细致而论,还是以作品的绘画技艺来评判,都应是雍正粉彩器略胜一筹。
一、古彩的装饰工艺与技法清康熙年间,景德镇御器厂发明和使用了釉上蓝彩和黑彩,因此在彩瓷创作上改变了明代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方式,形成釉上彩的康熙古彩独特风格,并在大明五彩的基础上,不断改进釉上彩料的制作工艺,使五彩色料成玻璃状。
古彩又名硬彩、五彩,是以红、黄、绿、蓝、紫等各种带玻璃质的彩料,按图案纹饰需要施于釉上,在瓷胎上用生料、钒红勾线,用单线平涂的方法,再在800-900℃之间二次焙烧而成的一种古彩。
由于它红绿分明,层次较少,彩色鲜明透彻,故称硬彩。
古彩所描绘的对象常见的有人物、山水、龙凤、鸳鸯、松柏、灵芝、花草等。
古彩瓷在历次世界性的博览会上,受到广泛的称赞,是景德镇陶瓷技术的优秀传统之一。
就年代来说,包括大明彩和康熙彩;就色彩来说,有三彩、五彩和红绿彩。
其技法特点是单线条平面,线条刚劲有力,笔划简练生动,古彩的色彩明净晶莹,色调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民间风格浓厚,装饰性强。
古彩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单线平涂”,先用红黑两种油料勾线,干后再填色,所填颜色没有明暗渲染,只是平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