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轴类零件的修复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515.69 KB
- 文档页数:5
轴、孔类零件的检验与修理赵秀丽【期刊名称】《农机使用与维修》【年(卷),期】2013(000)009【总页数】1页(P65)【作者】赵秀丽【作者单位】吉林省梨树县农机技术推广总站【正文语种】中文轴、孔类零件是农业机械中常见的零部件,也是重要的零部件,因此使用中对其及时正确的检验和修理就显得很重要。
一、轴类零件的检修轴类零件,如曲轴、凸轮轴、变速器轴、传动轴、半轴、引导轮轴及支重轮轴等。
轴类零件在使用中常见的缺陷是弯曲、磨损(失圆、不柱度)、断裂、毛糙等。
1.轴类零件的检验(1)弯曲的检验:将轴两端用V形铁水平支撑,使微分表触针顶在轴的中间,然后慢慢转动一周,观察并记录表针的摆动情况,表针的摆差最大值即反映了轴的弯曲程度(摆差的1/2就是轴的实际弯曲度)。
检验时应注意,若轴颈为单数,测中间轴颈即可;若轴颈为双数,应测两个中间轴颈,并取最大值。
为了减少轴颈失圆对检查精度的影响,检查时微分表最好抵在轴颈的一端。
对于某些形状简单的轴,如气门杆及气门摇臂轴等,可直接放在平板上滚动观察或插以厚薄规,检验是否有弯曲。
(2)磨损检验:一般是用外径千分尺来检验。
对于磨损较均匀的轴,只需检验其外径大小。
但对某些磨损不均匀的轴,还需检查其失圆度及不柱度的大小。
为测量曲轴轴颈磨损的情况,在同一横截面找出最大与最小直径,二者之差即为失圆度;在同一纵断面找出最大与最小直径,二者之差即为不柱度。
(3)断裂的检验:可用检视法、浸油锤击法或磁力探伤法检查。
2.轴类零件的修理(1)砂磨修整:轴颈如系轻微的伤痕、毛糙、沟纹或失圆、不柱度等,可用0号砂布或油石打磨光滑使用。
(2)机床修复:轴颈如系有严重的沟纹、伤痕、毛糙及磨损,失圆和不柱度超过允许限度时,应在磨床上光磨修整(如曲轴)。
淬火硬度低或未淬火的一般轴,可在车床上车削、砂光使用。
(3)调位安装:对于单面磨损的轴,可使磨损小的一面转向磨损大的方向使用,如履带推土机的支撑轮轴上面磨损快,可调转90°使用。
机械零件变形及矫正方法
机械零件在制造和组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变形的情况。
这些变形会导致零件
的功能和性能受到影响,甚至使整个机械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及时发现和矫正机械零件的变形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机械零件变形的原因。
机械零件的变形可能是由于材料应力、温度变化、加工误差或装配问题等引起的。
一旦发现机械零件出现变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矫正。
1. 机械矫正:对于小型变形,可以使用机械手工矫正的方法。
通过在变形处施
加适当大小的力或压力,使零件恢复到设计规格。
2. 热处理:对于材料应力引起的变形,可以采用热处理方法。
通过将零件加热
至适当温度,并进行冷却处理,可以消除或减小应力,使零件恢复原状。
3. 水平调整:一些较大的机械零件变形可能需要进行整体调整。
通过在机械系
统中添加补偿件或调整装配结构,可以达到修正变形的目的。
4. 加强设计与制造控制:为了避免机械零件变形的发生,我们需要在设计和制
造过程中注意控制材料的应力分布、温度的影响、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等相关因素。
通过优化设计和加强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可以降低机械零件变形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在矫正机械零件变形时,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对于复杂的机械系统,可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处理。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不要过度矫正,以免引入新的问题或导致零件损坏。
总之,机械零件的变形对机械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
通过了解变形
原因,并采取合适的矫正方法,我们可以及时修正机械零件的变形,保障机械系统的正常运行。
主轴维修方案
1. 检查主轴问题:首先需要对主轴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检查轴承、密封、齿轮传动等部件是否存在磨损、松动或损坏等问题。
2. 清洁和润滑:如果发现主轴有杂质或污垢,需要进行清洁工作。
同时,需要对主轴进行润滑,确保其运转顺畅。
3. 更换零件:如果主轴的某些部件损坏严重,需要及时更换。
例如,如果发现轴承出现问题,需要将其更换为新的轴承。
4. 重新调整:在更换零件后,需要对主轴进行重新调整,包括调整轴承间隙、齿轮啮合等,以确保主轴能够正常运转。
5. 定期维护:除了以上的修复工作外,还应定期对主轴进行维护工作,包括清洁、润滑、检查等,以延长主轴的使用寿命。
总的来说,主轴的维修方案主要是通过检查、清洁、润滑、更换零件和调整等工作,确保主轴的正常运转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齿轮轴磨损修复小妙招
齿轮轴作为机械设备中的重要部件,经长时间使用后难免会出
现磨损现象。
磨损严重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甚至造成设备故障。
因此,及时修复齿轮轴的磨损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
些小妙招,帮助大家修复齿轮轴磨损问题。
1. 表面处理,对于轻微磨损的齿轮轴,可以采用表面处理的方
法进行修复。
首先,清洁齿轮轴表面,去除杂质和油污。
然后使用
砂纸或研磨机对表面进行打磨,去除磨损层,使表面恢复平整。
最后,涂抹一层特殊的金属修复剂,使其表面重新变得光滑。
2. 焊接修复,对于较严重的齿轮轴磨损,可以采用焊接修复的
方法。
首先,清洁齿轮轴表面,并对磨损部位进行打磨。
然后使用
焊接设备将金属填充料填补到磨损部位,使其恢复原有形状。
最后,进行表面打磨和抛光,使修复后的部位与原有表面无缝衔接。
3. 热处理,热处理是一种常见的齿轮轴磨损修复方法。
通过加
热和控制冷却过程,可以使齿轮轴表面的金属发生组织结构和硬度
的改变,从而提高其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总的来说,齿轮轴磨损修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但在进行修复时一定要注意操作规范,确保修复效果和安全性。
希
望以上小妙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修复齿轮轴磨损问题,延长设备
的使用寿命。
福建轴类磨损维修方法一、引言福建轴类磨损维修方法是在福建地区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维修方法,主要用于修复轴类零部件的磨损问题。
本文将从磨损原因、维修工具和步骤、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福建轴类磨损维修方法。
二、磨损原因轴类零部件的磨损主要是由于长期摩擦和磨削引起的,常见的磨损原因包括:1. 润滑不良:轴类零部件长期在高速运转中,如果润滑不良,会导致摩擦增大,从而加速磨损。
2. 质量问题:若轴类零部件质量不合格,如硬度不够或表面处理不当等,会导致磨损问题。
3. 使用不当:如果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如超负荷使用或频繁启停等,也会加速轴类零部件的磨损。
三、维修工具和步骤福建轴类磨损维修方法需要使用一些专用工具,如磨床、车床、铣床等,以及相应的磨削刀具和磨料。
下面是具体的维修步骤:1. 检查磨损情况:首先需要对轴类零部件进行仔细检查,确定磨损的具体位置和程度。
2. 制定修复方案:根据磨损情况,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确定采用何种维修工具和方法。
3. 磨削修复:根据修复方案,使用磨床、车床、铣床等工具进行相应的磨削修复。
在磨削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合适的切削速度和切削深度,避免过度磨削。
4. 补焊修复:如果磨损较为严重,需要进行补焊修复。
在补焊过程中要注意合适的焊接温度和焊接材料,以确保修复效果。
5. 精加工处理:修复完成后,需要进行精加工处理,以确保修复后的轴类零部件能够满足要求的尺寸和精度。
6. 检验和调试:修复完成后,对修复轴类零部件进行检验和调试,确保其性能和质量达到要求。
四、注意事项在福建轴类磨损维修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安全第一:在使用磨床、车床、铣床等维修工具时,要注意安全操作,佩戴好防护设备,避免意外伤害。
2. 仔细检查:在维修之前要仔细检查轴类零部件的磨损情况,确保修复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 选择合适的磨削刀具和磨料:根据磨损情况选择合适的磨削刀具和磨料,以保证修复效果和质量。
附件四机械零件报废标准与修复工艺一、备件的报废标准1、不符合国家标准和厂家图纸要求而又不能利用;2、锈蚀严重或超过有效期限,又不能修复再生;3、耗能高,且效率低,技术状况落后;4、国家规定报废,且不能利用。
5、虽然可以修复,但修复费用高。
二、一般机件(一)床身、箱体、壳体等铸件1、由于机床导轨面磨损或研伤而破坏机床精度时,应修复。
2、床身、箱体等有裂纹或漏油等缺陷,在不影响设备的强度、刚度及精度条件下,可以采用修复而不换新。
否则要更换。
3、箱体上有配合关系的孔,其几何精度(圆度误差、圆柱度误差)超过孔的本身公差时,要修复。
4、箱体上安装滚动轴承的孔,其配合精度不能超过原定的次一等级配合公差,如原孔为K7,磨损后为Js6,可不修换。
若发现轴承孔与轴承外圈有滑动痕迹或装配后轴承外圈松动者,孔径必须修复。
(二)轴类零件1.主轴修复标准:主轴支承有下列缺陷之一者,均应修复1)表面粗糙度值大于原设计一级或大于Ra0.8um以上者。
2)对于装滚动轴承的轴颈,其直径尺寸精度超过原设计要求的次一等级配合公差时,或者其圆度及圆柱度误差超过规定公差时。
3)对于装滑动轴承的轴颈,其圆度和圆柱度误差超过原定公差时。
4)主轴前后两个支承轴颈的径向圆跳动误差,或其他有配合关系的轴颈,对支承轴颈的径向圆跳动误差超过原定公差50%时。
5)在修复渗氮、碳氮共渗、渗碳淬火的主轴时,必须考虑保持主轴的硬度和一定的硬化层。
2.定心轴颈与法兰盘的配合要求:主轴前端装法兰盘的定心轴颈与法兰盘的配合要符合规定公差,不能有晃动,否则要修复轴颈,更换法兰盘。
3.主轴锥孔修复要求:主轴锥孔磨损,研伤后,可以适当修磨,但圆柱度必须符合原标准。
修磨后,其端面的位移量允许:莫氏: No.1 1.5mmNo.2 2 mmNo.3 3mmNo.4 4mmNo.5 5 mmNo.6 6mm对安装带扁尾锥体工具(如麻花钻头)的锥孔,修磨后应保证达到配合要求。
4、花键轴1)花键轴的花键部分,对两支承轴颈的同轴度误差超过0.05mm时,应校直。
游乐设备轴类零件的断裂修理1.轴上裂纹的修复轴上有裂纹,其深度超过轴直径10%时,轴应报废。
如果轴的径向裂纹不超过直径的10%,而且不受冲击载荷时,可以用电焊焊补修复。
用焊补修复轴裂纹损伤的方法:(1)将轴件裂纹处及其附近清洗干净并了解轴的技术要求,测量裂纹处的实际硬度;(2)修整裂纹使之露出新的金属,裂纹端点位置,在裂纹白端点各钻一个止裂孔(深钻至没有裂纹为止);(3)沿裂纹开v形坡口,并将止裂孔的孔端修成“喇叭”形。
(4)施焊。
为防止在焊补时轴发生弯曲变形,可在裂纹的对面用喷灯不断加热,使焊补部分轴的圆周受热均匀。
当坡口焊满并有2~ 3mm的加工余量时,再分别焊止裂孔。
焊缝上不允许有任何明显的焊接缺陷。
(5)焊后加工。
先用手工打磨(用风动手砂轮机)。
留有精磨量0.5mm,仔细检查焊缝,无焊接缺陷(裂纹、气孔或未焊透处),即将轴件在外圆磨床上装夹找正,检查有无焊接变形情况。
若精度没有问题,就在原装夹位置上用外圆磨床磨削焊缝,直至符合原精度。
在一般机械中,断裂的轴若是处于重要位置,则必须更换新轴;而一般的轴(用于静载荷和不承受转矩的非重要的轴)可以采用焊接法进行修复,此外还可以用套接法、接段祛修理断轴。
断轴在修理前,首先要检查轴上键、销孔、轴肩等位置,要保证断轴修理后的尺寸关系,断轴常产生在载荷较大的地方,如果轴的结构能够调转方向使用时,最好在修理后讲转使用。
(1) 焊接法用焊接法修复断轴,适用于要求保持原来轴颈尺寸的情况下。
为了保证焊后轴的同心度和牢固性,可将断轴两对接面分别加工成45°角斜面,中间保留3~4mm直径的断面,然后放在用角钢制成的胎具上焊接。
这样可以焊透,防止残留裂纹造成的隐患。
在断轴处分别钻出中心孔,插人销钉后再焊接,可提高断轴焊接修理后的同轴度。
插人的销钉直径约为断轴直径的四分之一,长约40~ 60mm。
断轴用焊接法修复后其强度有所降低,为了加强焊缝处的强度,在结构允许时,还可用套接套管加强。
内蒙古轴类磨损维修方法(二)内蒙古轴类磨损维修方法简介内蒙古轴类磨损维修是一种常见的工艺,用于修复轴承等机械零件的磨损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内蒙古轴类磨损维修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并掌握这些技术。
1. 热处理方法热处理是一种常见的轴类磨损维修方法。
其主要步骤包括: - 清洗:将磨损轴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杂质。
- 预热:将轴放入炉中,进行适当的预热,提高材料的可塑性。
- 热处理:将预热后的轴进行淬火、回火等热处理工艺,增加轴的硬度和强度。
- 整形:根据需要,对轴进行进一步整形、切削等,使其满足设计要求。
- 检验:对修复后的轴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性能和尺寸符合要求。
2. 表面涂层修复方法表面涂层修复是一种常用的轴类磨损维修方法,其主要步骤包括:- 清洗:将磨损轴进行彻底清洗,去除污垢和杂质。
- 喷涂:采用喷涂技术,在轴表面形成一层耐磨涂层,提高轴的耐磨性能。
- 热处理:将喷涂后的轴进行热处理,使涂层与轴表面牢固结合。
- 整形:根据需要,对涂层进行整形、研磨等,使其平整并恢复原有尺寸。
3. 熔焊填补方法熔焊填补是一种特殊的轴类磨损维修方法,其主要步骤包括: - 清洗:将磨损轴进行彻底清洗,去除污垢和杂质。
- 预热:对轴进行适当的预热,提高焊接材料和轴的可塑性。
- 熔焊:使用适当的焊接材料,将磨损部位进行填补焊接。
- 整形:对焊接后的轴进行整形、切削等,使其恢复原有尺寸。
- 检验:对修复后的轴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性能和尺寸符合要求。
4. 材料更换方法材料更换方法是一种较为简便的轴类磨损维修方法,适用于严重磨损或无法修复的情况。
其主要步骤包括: - 拆卸:将磨损轴进行拆卸,将磨损部位与周围材料分离。
- 更换:将新的轴材料或零件安装到原有位置,确保其与相邻部分紧密贴合。
- 固定:使用合适的固定方法,将新的轴材料或零件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上。
- 检验:对更换后的轴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性能和尺寸符合要求。
轴是怎么进行修理1.轴的磨损或损伤情况分析轴类零件是组成机械设备的重要零件,也是最容易失效的零件。
随着轴的结构形式、工作性质及条件各不相同,失效的形式和程度也不相同。
轴类零件常见的失效形式及原因如下。
①磨损。
因低速重载或高速运转,润滑不良引起胶合;或者较硬杂质介入;或受应力作用且润滑不良,引起疲劳磨损。
②腐蚀。
受氧化性、腐蚀性较强的气体、液体作用。
③弯曲。
长期受到弯矩的作用,或突然受到一个很大弯矩的作用,超过轴的抗弯强度,以致不能变形恢复。
④断裂。
交变应力作用、局部应力集中、微小裂纹扩展等引起疲劳断裂;温度过低、快速加载、电镀等使氢渗入轴中,引起脆性断裂;过载、材料强度不够、热处理使韧性降低及低温、高温等引起韧性断裂。
⑤变形。
轴的刚度不足、过载或轴系结构不合理引起弹性变形;轴的强度不足、过量过载、设计结构不合理、高温导致材料强度降低甚至发生蠕变引起塑性变形。
⑥轴上的键槽、螺纹等损坏。
键槽因受到较强冲击力作用或经常拆卸,螺纹因锈蚀或拆卸时操作不当,使得键槽和螺纹损坏。
2 轴的修理方法(1)轴颈的修复轴颈因磨损而失去原有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变成椭圆形或圆锥形,此时常用以下方法修复。
①按规定尺寸修复。
当轴颈磨损量小于0.5mm时,可用机械加工方法使轴颈恢复正确的几何形状,然后按轴颈的实际尺寸选配新轴衬。
这种用镶套进行修复的方法可避免轴颈的变形,在实践中经常使用。
②堆焊法修复。
几乎所有的堆焊工艺都能用于轴颈的修复。
堆焊后不进行机械加工的,堆焊层厚度应保持在 1.5~2.0mm;若堆焊后仍需进行机械加工,堆焊层的厚度应使轴颈比其名义尺寸大2~3mm,堆焊后应进行退火处理。
③电镀或喷涂修复。
当轴颈磨损量在0.4mm以下时,可镀铬修复,但成本较高,只适于重要的轴。
为降低成本,对于不重要的轴应采用低温镀铁修复,此方法效果很好,原材料便宜,成本低,污染小,镀层厚度可达1.5mm,有较高的硬度。
磨损量不大的也可采用喷涂修复。
轴磨损怎样现场快速修复?只要有设备的地方就有轴,轴是支承转动零件并与之一起回转以传递运动、扭矩或弯矩的机械零件。
一般为金属圆杆状,各段可以有不同的直径。
机器中作回转运动的零件就装在轴上。
只要有相对运动就有可能出现磨损,轴磨损是轴使用过程中最为常见的设备问题,急需好的工艺和方法来解决。
轴磨损的原因:轴类出现磨损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用来制造轴的金属特性决定的,金属虽然硬度高,但是退让性差(变形后无法复原),抗冲击性能较差,抗疲劳性能差,因此容易造成粘着磨损、磨料磨损、疲劳磨损、微动磨损等,大部分的轴类磨损不易察觉,只有出现机器高温、跳动幅度大、异响等情况时,才会引起人们的察觉,但是到人们发觉时,大部分轴都已磨损,从而造成机器停机。
轴磨损常见的修复方法:国内目前修复轴磨损常见的方法为镶轴套、打麻点、补焊、电刷镀、热喷涂、激光熔覆等,这些修复工艺的出现在推动技术工艺改进与发展的同时,又因复杂的工艺条件和现场环境而受到限制,尤其是在面对一些突发紧急、设备庞大、拆卸复杂等的设备问题,这些工艺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对于以上修复技术,在欧美日韩企业已不太常见,基于上述所述,SD7101H现场修复技术的出现与普及大大开拓了设备管理者的思路和眼界尤其是在现代化的生产企业自动化程度高、连续生产要求高的背景下,及时、快速、低成本、环保等方面体现出了明显优势。
索雷SD7101H现场修复轴磨损优点:1、转速在1000转以下的可以采取现场模具修复、四边定位法修复、使用刮板分次修复等免拆卸修复工艺,减少停机停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2、自主修复提高一线工人的操作技能,弥补了企业外协的经济损失,使企业人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3、修复时间短,第一时间修复确保了设备正常运行,可以很好的减少设备的库存,往往更换设备的时间就可以采取索雷进行修复;4、使用寿命95%情况下超过新设备使用寿命,是传统修复费用的1/5--1/10;5、对修复厚度没有要求,不会产生应力;6、转速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机加工的方法修复,材料可以车铣刨磨机加工;7、产品不断升级。
大型轴类零件的修复方法
本文针对大型轴类零件修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修复方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在机械设备的修理过程中,大型轴类零件由于轴径较大产生弯曲变形的较少,时常会发生的是因轴承损坏或安装不正确导致轴类零件轴承位磨损的现象,而轴的其他部位却完好无损、尚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换置新轴,由于轴较大会相对增加修理成本,且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有时由于没有配件还会延长修理工期,甚至致使设备的闲置。
故在此情况下,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对轴承位进行修复,保证了设备的正常使用。
笔者对轴承位的修复主要采取了四种方法:轴承位喷涂修复法、轴承位补焊修复法和轴承位红装镶套修复法及索雷碳纳米聚合物复合材料修复法。
1、轴承位喷涂修复法
此方法适用于轴承位磨损轻微(磨损量小且形位公差尚符合要求),但已无法保证轴承内圈与轴承位的配合要求,磨损量一般在0.2mm以内的情况。
修理方法和步骤如下:
1.1擦拭轴承位表面,清除油渍、毛刺等。
1.2检测轴承位的变形、磨损情况。
只是尺寸因磨损变小的,可直接转入喷涂工序修复;如果是轴承位已产生轻微的椎度,则应先对轴承位进行车削加工,消除其形位误差再转入喷涂工序修复。
对轴承位形位公差已超差的在喷涂前进行误差消除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喷涂是在原有机面上进行的,喷涂修复的只是尺寸,但不能修复形位误差。
1.3酸洗轴承位表面,对轴承位进行喷涂处理,修复其尺寸精度。
1.4当喷涂后的尺寸超出了公差要求,应对其进行磨削加工,以保证轴承位与轴承的良好配合。
在这里还应指出的是,喷涂层厚度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一定要尽可能薄一些,喷涂层过厚有时会出现喷涂层在力的作用下局部脱落的现象。
2、轴承位补焊修复法
此方法适用于轴承位磨损不是很严重,磨损量不超过1~2mm的情况。
修理方法和步骤如下:
2.1将轴承位用汽油清洗干净并晾干,有锈的要将铁锈彻底清除掉,防止在堆焊时产生焊接缺陷。
2.2根据与轴承位配合的轴承确定轴承位原有尺寸及公差。
2.3修复该轴头两侧的中心孔。
2.4用E5016(J506)或E5015(J507)焊条在轴头磨损部位进行堆焊。
堆焊时应采用对称焊法对轴承位表面分成的4等分对称施焊,防止因焊接而产生变形。
两条焊道之间接合要紧密,后一焊道要熔化掉前一焊道的1/2~2/3,堆焊厚度以堆焊完成后,超出轴承位原尺寸2~3mm为宜。
补焊后被焊接处要自然冷却,不得强制冷却。
强制冷却会增加补焊部位的硬度和应力,会造成下一步机加工的困难。
2.5车削或先车削后磨削加工轴承位,恢复其原有的形位和尺寸公差。
3、轴承位红装镶套修复法
此方法适用于轴承位磨损严重,磨损量超过2mm的情况。
同时要注意的是,此修复方法是要将轴承位加工小后再在该位置上安装镶套,故要特别考虑轴承位的强度和刚性。
因此一般只有当轴承位直径大于40mm时,才使用轴承位红装镶
套法修复,以保证修复后轴的综合机械性能不减弱。
修理方法和步骤如下:
3.1将轴承位用汽油清洗干净并晾干,有锈的要将铁锈彻底清除掉。
3.2检测、确定轴与镶套内孔的尺寸和过盈量。
过盈量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轴、孔间的过盈量,mm;d—轴和孔的工程直径,mm。
对于镶套的壁厚,一般至少应大于轴承位原有尺寸的2~3mm。
应注意在确定车削轴承位的尺寸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留有足够的余量。
因为轴承位在车削或磨削后,如轴承位直径过小,使轴的强度降低过于严重,会导致轴无法使用。
3.3加工轴承位和镶套,镶套的材料应选用45号钢或是40Cr。
3.4根据镶套的大小选用HG38、HG52、HG62过热汽缸油,将过热汽缸油倒入容器中加热,镶套放入油中随油一起加热,加热至所需300℃左右后,即可将镶套取出与轴套合。
也可由火焰直接加热,加热到温度后即可使镶套与轴套合。
套合前要将准备工作做好,在套合的过程中,动作一定要快,避免出现镶套尚未装到位置便因收缩而紧箍在轴上。
3.5待轴与镶套完全在空气中冷却后,采用车削或先车削后磨削加工轴承位,恢复其原有的形位和尺寸公差。
笔者经过多次的实验证明,使用以上三种方法修复轴承位的磨损与变形,简便易行,既可保证了修复后的轴类零件的正常使用又能节约一定的修理费用,完全适用于此类零件的修复。
该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下面针对第四种修复方法的探讨与研究比对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轴径磨损是企业设备管理与维护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数量较大,损坏频繁。
轴径出现磨损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用来制造轴的金属特性决定
的,金属虽然硬度高,但是退让性差(变形后无法复原),抗冲击性能较差,抗疲劳性能差,因此容易造成粘着磨损、磨料磨损、疲劳磨损、微动磨损等,大部分的轴类磨损不易察觉,只有出现机器高温、跳动幅度大、异响等情况时,才会引起人们的察觉,但是到人们发觉时,大部分轴都已磨损,从而造成机器停机。
轴径磨损修复技术对比 ,传统解决方法如补焊后机加工、镶嵌轴套、刷镀、喷涂、打麻点、报废等,这些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应对了生产的需要,但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对安全连续生产还埋下了隐患,如高温变形、裂纹、镀层脱落等;同时这些传统方法的延续对设备管理工作也不会带来实质性的提升。
索雷碳纳米聚合物复合材料是一种由碳纳米管和纳米无机材料增强的高性能环氧双组份复合材料。
该材料最大优点是利用特殊的纳米无机材料与环氧环状分子的氧进行键合,提高分子间的键力,从而大幅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可很好的粘着于各种金属、混凝土、玻璃、塑料、橡胶等材料。
有良好的抗高温、抗化学腐蚀性能。
同时良好的机加工和耐磨性能可以服务于金属部件的磨损再造。
为用户在设备防护、修复再造等领域提供更安全保障和更长使用寿命的同时,也实现了设备管理和维修维护工作的升级和进步。
4.轴径磨损修复工艺
4.1、设备的尺寸、转速、磨损的因素,选择相应的“机加工”、“工装”、“刮研”的修复工艺。
4.2、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如工具、材料等。
4.3、表面除油。
4.4、表面粗糙处理。
4.5、严格按比例调和索雷碳纳米修复材料,并充分混合直至颜色均匀一致没有
色差。
4.6、根据磨损尺寸填补材料,根据所选用的“修复工艺”进行恢复尺寸。
4.7、进行足够时间的固化,具体固化时间根据现场温度并参照材料技术数据表而定。
轴径磨损修复案例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