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8年10月自学考试00223中国法制史试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35.00 KB
- 文档页数:6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国法制史试题课程代码:0026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乌尔那姆法典》的结构是( )A.序言和正文29条B.序言和正文23条C.总则和正文D.序言、正文和结束语2.导致古代印度法律结构体系异常复杂的原因主要是( )A.伊斯兰法的影响B.种姓制度盛行C.宗教众多D.希伯来法的影响3.首先将罗马法划分为公法和私法的罗马法学家是( )A.盖尤斯B.毛特思丁C.沙比努士D.乌尔比安4.罗马法上的无夫权婚姻最早出现于( )A.共和国初期B.共和国末期C.帝国初期D.帝国末期5.罗马法规定因死者生前未立遗嘱,而按法律规定确定继承人顺序的制度是( )A.家督继承B.法定继承C.宗亲继承D.血亲继承6.公元12世纪罗马法复兴以前,西欧罗马法的主要渊源为( )A.尤列克法典B.阿拉克利罗马法辑要C.撒利克法典D.伊尼法典7.中世纪北欧适用的法律主要是( )A。
日耳曼法B.罗马法C.教会法D.伊斯兰法8.公元9世纪—13世纪法兰西王国法律的主要形式是( )2A.成文的习惯法B.国王政府直接颁布的法令C.巴黎高等法院判例D.不成文的习惯法9.中世纪英国财产法所特有的一种法律制度是( )A.利他制度B.保管制度C.信托制度D.担保制度10.西欧中世纪形成的商法和海商法是( )A.习惯法和判例法的记载B.在各城市原有商业习惯外另行制定的商业法律规范C.各国自己制定的商法典D.英国实行的民商分立制度11.12世纪中叶由意大利僧侣私人编集的历代教皇教令集,通常被称为( )A.教会法大全B.宗规法大全C.美诺森教令集D.格拉蒂安教令集12.伊斯兰法规定在举行仪式时,穆斯林要向着麦加克而伯庙方向作诵经、鞠躬跪拜等一系列动作,这种宗教仪式称之为( )A。
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二)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关于危害结果的相关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甲男(25岁)明知孙某(女)只有13岁而追求她,在征得孙某同意后,与其发生性行为。
甲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B.警察乙丢失枪支后未及时报告,清洁工王某捡拾该枪支后立即上交。
乙的行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C.丙诱骗5岁的孤儿离开福利院后,将其作为养子,使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丙的行为造成了危害后果D.丁恶意透支3万元,但经发卡银行催收后立即归还。
丁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正确答案:A解析:一般认为,危害结果是危害行为给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具体侵害事实。
A选项中,对于不满14周岁的幼女来说,由于她们对性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缺乏认识或者缺乏正确的认识,法律推定她们没有正确表达发生性行为的能力,当然也就谈不到性的自主权,行为人与她们发生性行为的,是对她们身心健康的严重损害,故甲的行为造成了危害后果,A错误。
根据《刑法》第129条的规定,丢失枪支不报罪是指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通说认为,这里的“造成严重后果”,是指丢失的枪支被犯罪分子用作犯罪工具,被丢失枪支造成他人伤亡,被丢失枪支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情形。
本案中清洁工王某及时上交枪支,避免了严重结果的发生,因此B正确。
根据《刑法》第262条的规定,拐骗儿童罪是指拐骗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其家庭或者监护人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家庭关系。
丙的拐骗行为尽管可能没有造成物质性危害结果,但其对正常家庭关系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因此C正确。
根据《刑法》第196条第2款规定,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2018 年10 月全国自考《中国法制史》考前试题和答案0022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目中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 题金朝在法律封建化的进程中,由金熙宗主持制定并颁布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A. 《重熙条制》B. 《咸雍重修条制》C. 《皇统制》D. 《泰和律义》【正确答案】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 分第2 题《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两”是()A. 行政单位B. 军事单位C. 司法机关D. 基础群众组织【正确答案】B【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 分第3 题《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的最高审判机关是()A. 法院B. 临时中央裁判所C. 司法部D. 大理院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 分第4 题唐律12 篇中关于打击违犯牲畜和仓库管理等方面犯罪的法律是()A. 《贼盗律》B. 《斗讼律》C. 《杂律》D. 《厩库律》【正确答案】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 分第5 题宋代不动产买卖中,加盖了官印的契约称为()A. 黑契厂、・八、、匸yB. 官契C. 红契D. 白契【正确答案】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6 题明朝的()是将各种类型的赋役归并为统一的货币税的赋役制度A. 一条鞭法B. 地丁合一C. 摊丁入亩D. 租庸调制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 分第7题《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又称()A. “贿选宪法”B. “天坛宪草”C. “袁记约法”D. “临时约法”【正确答案】B【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 分第8题西周时期的刑事诉讼称为()A. 质B. 狱C. 剂D. 讼正确答案】B本题分数1 分第9题中国第一部内容较为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是()A. 《法经》B. 《秦律》C. 《九章律》D. 《铸刑书》正确答案】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 分第10题南北朝时期律学发展的状况是()A. “中原律学,衰于南而盛于北”B. “中原律学,衰于北而盛于南”C. “中原律学,南北同衰”D. “中原律学,南北同盛”【正确答案】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 分第11题宋代继承了唐代的务农繁忙季节停止民事审判的()A. 停审令B. 务限法C. 务农令D. 讼停令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 分第12 题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票据法》产生于()A. 清末B. 北洋政府时期C.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D.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正确答案】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 分第13 题抗日民主政权实行()A. 二级两审终审制B. 三级三审终审制C. 四级三审终审制D. 四级四审终审制【正确答案】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 分第14 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A. 夏B. 商C. 西周D. 东周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 分第15 题西周奴隶社会中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使用的契券是()A. 质B. 剂C. 傅别D. 券【正确答案】B【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6 题开创中国历史上监察制度的先河是()A. 先秦B. 秦C. 汉D. 唐【正确答案】B【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正确答案】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 分第18 题“热审”制度始于()A. 唐代B. 宋代C. 明代D. 清代正确答案】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 分第19 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最高政权是()A. 人民委员会B. 人民代表会议C. 农民代表大会D. 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正确答案】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正确答案】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 分第21 题西周时期的婚姻实行()A. “同姓不婚”原则B. “异姓不婚”原则C. “异族不婚”原则D. “同姓可婚”原则【正确答案】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 分第22 题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仪是()A. 吉礼B. 宾礼C. 军礼D. 嘉礼【正确答案】B【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正确答案】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24 题明朝废除宰相后,中央实际上的决策机构是()A. 内阁B. 六部C. 都察院D. 通政使【正确答案】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 分第25 题西周时期全面负责中央司法事务的是()A. 遂士B. 蒙士C. 大司寇D. 士师【正确答案】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 分第26 题汉朝刑事案件的审讯称为()A. 鞫狱B. 乞鞫C. 读鞫D. 传复【正确答案】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27 题以下各选项中,属于工农民主政权时期的土地立法是()A. 《中国土地法大纲》B. 《五四指示》C. 《兴国县土地法》D. 《陕甘宁边区土地条例》【正确答案】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 分第28 题()直接影响着当时及后世东亚国家的立法,成为中华法系的标志A. 《开皇律》B. 《秦律》C. 《汉律》D. 《唐律》【正确答案】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 分第29 题凌迟刑作为一种刑罚,最早出现于()A. 唐朝B. 五代十国C. 北宋D. 南宋【正确答案】B【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30 题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第一部用少数民族文字刊行的法典是()A. 《重熙条制》B. 《开盛改旧新定律令》C. 《新法》D. 《光定年新法》正确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课程代码:0370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2.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出现在清代的是()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之治D.康乾盛世3.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瑗珲条约》4.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A.政治控制B.军事侵略C.经济掠夺D.文化渗透5.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A.林则徐B.魏源C.马建忠D.郑观应6.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A.俄国B.日本C.美国D.德国7.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A.1851年B.1853年C.1856年D.1864年8.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A.永安建制B.北伐失利C.天京事变D.洪秀全病逝9.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A.冯桂芬B.马建忠C.王韬D.郑观应10.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是()A.同文馆B.广方言馆C.译书局D.译书馆11.1898年发表《劝学篇》一文,对抗维新变法的洋务派官僚是()A.李鸿章B.左宗棠C.张之洞D.刘坤一12.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A.《时务报》B.《国闻报》C.《湘报》D.《万国公报》1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中华革命党D.中国国民党14.武昌起义前夕,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A.湖南B.湖北C.广东D.四川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中华民国宪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6.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孙中山在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C.护法战争D.北伐战争17.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其主要领导人是()A.梁漱溟B.黄炎培C.张君劢D.邓演达18.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文章是()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井冈山的斗争》D.《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1928年l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D.《中国土地法大纲》20.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是()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B.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私人资本主义D.国家资本主义21.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A.陕北保安地区B.陕北洛川地区C.陕北瓦窑堡地区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22.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新的三人团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其成员是()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23.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是在()A.九一八事变后B.一二八事变后C.华北事变后D.卢沟桥事变后24.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洛川会议D.晋绥干部会议25.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战役是()A.台儿庄战役B.桂南战役C.枣宜战役D.中条山战役26.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是()A.战略防御阶段B.战略相持阶段C.战略反攻阶段D.战略决战阶段27.1945年4月,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国代表团中的解放区代表是()A.周恩来B.刘少奇C.董必武D.王若飞28.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通过重庆谈判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A.1945年8月B.1945年9月C.1945年10月D.1945年11月29.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的口号是()A.和平、民主、团结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D.将革命进行到底30.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的系统论述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的著作是()A.《新民主主义论》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C.《论联合政府》D.《论人民民主专政》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中国法制史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A. 法经B. 九章律C. 唐律疏议D. 宋刑统答案:B2. 西周时期,以德治国的思想主要体现在()。
A. 礼B. 法C. 刑D. 政答案:A3. 秦朝时期,负责司法审判的中央机关是()。
A. 御史大夫B. 太尉C. 丞相D. 廷尉答案:D4. 汉代的“春秋决狱”是指()。
A. 以《春秋》为依据进行审判B. 以《春秋》为依据进行立法C. 以《春秋》为依据进行教育D. 以《春秋》为依据进行行政答案:A5. 唐代的“律”、“令”、“格”、“式”中,“格”是指()。
A. 刑事法规B. 行政法规C. 单行法规D. 礼仪法规答案:C6. 宋代的“折杖法”是指()。
A. 将死刑减为杖刑B. 将杖刑减为徒刑C. 将徒刑减为流刑D. 将流刑减为徒刑答案:A7. 元代的“四等人制”是指()。
A. 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B. 蒙古人、汉人、南人、色目人C. 汉人、南人、蒙古人、色目人D. 南人、汉人、色目人、蒙古人答案:A8. 明朝的“大诰”是指()。
A. 皇帝的诏令B. 皇帝的训诫C. 皇帝的敕令D. 皇帝的法令答案:D9. 清朝的“秋审”是指()。
A. 对死刑案件的复审B. 对流放案件的复审C. 对徒刑案件的复审D. 对杖刑案件的复审答案:A10. 清朝的“八旗制度”是指()。
A. 军事组织B. 行政组织C. 经济组织D. 社会组织答案:A11. 中国近代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
A. 《钦定宪法大纲》B. 《临时约法》C. 《中华民国约法》D. 《中华民国宪法》答案:B12.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了()。
A. 科举制度B. 八股文C. 缠足D. 剃发易服答案:A13. 国民政府时期,负责司法审判的最高机关是()。
2008年10月中国法制史/课程代码00223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刑起于兵”,“内行刀锯,外用甲兵”之语出自[ A ] P--10A 《商君书·画策》B 《周礼·秋官》C 《尚书·吕刑》D 《左传·昭公六年》2、商朝为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管理,制定了行政法律规范,称为[ C ] P-17A 《国宪》B 《九章》C 《官刑》D 《法经》3、以下各选项中,属于商、周法律形式的是[ C ] P-26A 律B 格C 诰D科4、西周时期的刑书,称为[ C ] P-25A 《禹刑》B 《汤刑》C 《九刑》D《吕刑》5、西周的五刑制度中,“死刑”称之为[ B ] P-28A具五刑 B 大辟 C 弃市 D 孥戮6、中国古代的法律由秘密状态变为向民众公开,这一转折发生于[ C ] P-47A 商代B 西周C 春秋战国D 秦代7、公元前513年,晋国主持“铸刑鼎”的大臣是[ C ] P-45(赵鞅、荀寅)A 范武子B 赵盾C 赵鞅D 邓析8、在中国古代法律中,“贼罪”是指[ A ] P-51A “害良”B “窃货”C 强奸D “诈伪”9、在秦代,知情人必须告发、官府必须受理的案件,称为[ A ] P-72A 公室告B 非公室告C 州告D 诣阙告诉10、汉刑制改革的具体原因,源于[ B ] P-86A 淳于公上书B 缇萦上书C 萧何上书D 张汤上书11、汉初受命制定《九章律》的是[ A ] P-78A 萧何B 赵禹C 张汤D 叔孙通12、解释唐律律文的“疏”始作于[ B ] P-137A 唐太宗时B 唐高宗时C 唐玄宗时D 唐敬宗时13、唐太宗时期制定的“律”,称为[ D ] P-136A 《武德律》B 《开皇律》C 《开元律》D 《贞观律》14、在中国古代法律中,夫妻双亡后由近亲属指定的养子,称为[ A ] P-175A 命继子B 立继子C 嫡子D 庶子15、中国古代地方享有司法审判权的是[ A ] 导论-5A 地方行政长官B 专职法官C 军事长官D 监察官16、唐律中相当于现代刑法典总则的是[ A ] P-143A 名例律B 卫禁律C 户婚律D 断狱律17、国家规章制度的汇编,在唐代称为[ B ] P-134A 律B 令C 格D 式18、入赘婚盛行于[ C ] P-197A 唐代B 宋代C 元代D 明代19、《大清律例》规定“以价易出,约限回赎”者,称为[ B ] P-239A 卖B 典C 买D 赎20、清末“礼法之争”中“法理派”代表人物是[ A ] P-279A 沈家本B 张之洞C 劳乃宜D 梁启超21、清末预备立宪始于[ D ] P-267A 修订法律B 设立议院C 召开国会D 官制改革22、《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颁布于[ C ] P-270 (1911年11月03日)A 1902年B 1906年C 1911年D 191223、清末《大清商律草案》体例上共分为[ D ] P-278A 二编B 三编C 四编D 五编24、“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B ] P-277A 《唐律疏议》B 《大清新刑律》C 《大清现行刑律》D 《中华民国刑法》25、《大清民律草案》的起草完成于[ B ]P-277A 1908年B 1911年C 1912年D 1919年26、“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的修律原则,产生于[ B ] P-274A 唐代B 清末C 北洋政府D 南京国民政府2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A] P-294A 责任内阁制B 中央集权制C 君主立宪制D 总统制28、孙中山“五权宪法”学说肯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D ]P-327A 立法制度B 司法制度C 行政制度D 监察制度29、《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的原则中,提出实现劳动群众自己的政权机构为[ D ]P-351A 人民代表会议B 资政院C 参议会D 工农兵会议(苏维埃)3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公布于[ D ]P-361A 1931年B 1932年C 1933年D 1934年二、多项选择题31、《周礼》记载的“三赦”包括[ ACE ] P-27A 幼弱B 不识C 老旄D 遗忘E 愚蠢32、秦代的契约形式有[ CDE ]P-66A 寄托契约B 典当契约C 买卖契约D 借贷契约E 租借契约33、清末修律过程中,先后颁布或起草了[ BCDE] P-275A《大清律例》B《大清现行刑律》C《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D《大清商律草案》E《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34、北洋政府时期制定的一系列宪法性文件包括[ BCD ] P-306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C《中华民国宪法》(贿选宪法)D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E 《钦定宪法大纲》35、革命根据地婚姻立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BCD ] P-361A 婚姻自由B 一夫一妻C 男女平等D 保护军婚E 保护妇女儿童三、名词解释36、《茆门法》P-44答:1)春秋时期楚国制定。
全国2008年10⽉⾼等教育⾃学考试证据法学试题课程代码:00229⼀、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分。
1.⼈民法院根据民事诉讼当事⼈所达成的调解协议制作的调解书属于( )A.公⽂书证B.私⽂书证C.公证书证D.⼀般书证2.下列不属于当事⼈陈述特点的是( )A.当事⼈陈述以当事⼈对案件事实的真切感知为内容B.当事⼈陈述是全⾯的、真实的C.当事⼈陈述与当事⼈的其他诉讼⾏为并⾮完全⼀致D.当事⼈陈述是在诉讼过程中形成的证据3.在民事诉讼中,有证据证明⼀⽅当事⼈持有证据⽆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当事⼈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那么对于该主张( )A.应当由对⽅当事⼈证明B.可以直接推定成⽴C.应当由法院查明D.应当由证据持有⼈证明4.审查判断证据的主体是( )A.审判⼈员B.当事⼈C.律师D.鉴定⼈5.下列有关⾮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不存在任何例外B.⾮法证据中的“证据”是指⾔词证据C.⾮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利于纠正违法取证⾏为D.⾮法证据排除规则仅适⽤于刑事诉讼6.通说上的诉讼证据的基本属性不包括( )A.直观性B.关联性C.合法性D.真实性7.在⼀宗机动车买卖合同诉讼中,卖⽅要求买⽅⽀付合同价款,⽽买⽅则主张卖⽅在缔约过程中隐瞒了车辆已经设定担保的事实,并且提供了相应的担保合同书。
该担保合同书不属于( )A.派⽣证据B.证据C.直接证据D.实物证据8.根据证据的来源,可将诉讼证据分为( )A.本证和反证B.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C.⾔词证据和实物证据D.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9.在审查判断证据的各种⽅法中,辨认法是指( )A.对证据逐⼀进⾏个别审查的⽅法B.对两个以上的证据进⾏⽐较,寻找其差异和共同点的⽅法C.将若⼲证据所反映的事实联系起来考察,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协调⼀致的⽅法D.审判⼈员组织有关⼈员对有关的物品、场所和⼈⾝进⾏识别的⽅法10.在刑事⾃诉案件中,承担证明责任的是( )A.⾃诉⼈B.法院C.检察院D.公安机关11.在刑事诉讼中,质证的主体不包括( )A.公诉⼈B.辩护⼈C.⾃诉⼈D.法官12.下列表述中能够正确反映证据能⼒与证据⼒之间关系的是( )A.证据⼒是证据能⼒的简称,两者在内涵上是⼀致的B.证据能⼒与证据⼒并不完全⼀致,证据⼒的内涵包括但⼜超出证据能⼒的内涵C.证据能⼒与证据⼒从不同⾓度揭⽰了对诉讼证据的要求,前者决定证据资料可否作为定案依据,后者则决定证据资料对案件事实认定的影响⼒D.证据能⼒与证据⼒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法院对于当事⼈主张的事实是否属实形成⼼证的根据,⽽后者则是指证据资料与待证案件事实之间关联性的强弱13.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相⽐,⾏政诉讼特有的法定证据种类是( )A.现场笔录B.鉴定结论C.当事⼈陈述D.勘验笔录14.下列表述中能揭⽰出推定的本质的是( )A.推定是⼀种法定的事实认定⽅法,因此在具体运⽤推定⽅法时,只需遵从⼀般的证明法则B.推定其实是⼀种法律上的拟制,即通过法律的特别规定,将诉讼中符合⼀定条件的事实拟制为真实C.在现代证据⽴法中,推定的主要功能是调整证明责任的负担,凡是推定的事实即完全免除证明责任,并且不允许* D.“由基础事实推出结论事实”的推定为查明未知事实设置了⼀种替代性⽅法,减轻了待证事实的证明难度15.下列有关证据失效排除规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证据失效排除规则在民事、刑事、⾏政诉讼法中均有明确规定B.证据失效排除规则是强⾏性规范,在适⽤上没有例外情形C.⼈民法院违反证据失效排除规则认定案件事实,采纳不应采纳的证据的,构成认定事实错误D.刑讯逼供取得的证据⽆效,应适⽤证据失效排除规则予以排除16.下列关于证明责任倒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证明责任倒置以证明责任分配⼀般原则为前提,是⼀般原则的例外情形B.所谓证明责任倒置,简单来说就是将原本应由⼀⽅当事⼈证明的要件事实转由另⼀⽅当事⼈证明是真实的C.证明责任的倒置与转移之间存在⼀些差别,例如证明责任倒置是⼀次性的,⽽证明责任的转移则可能多次发⽣D.实⾏证明责任倒置的原因主要包括证据距离的远近、举证能⼒的强弱以及实体法上的特别⽴法政策考量等17.我国诉讼⽴法中,第⼀次将视听资料明确规定为独⽴的证据种类的是( )A.民事诉讼法B.刑事诉讼法C.⾏政诉讼法D.律师法18.在调查收集证据的各种⽅法中,直接提取实物的⽅法是指( )A.通过制作笔录提取证据材料B.通过照⽚、录⾳、录像等⼿段提取证据材料C.提取与案件有关的便于移动的物品和痕迹载体D.通过制作模型提取证据材料19.下列有关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英美法系国家,证⼈⼀律不得就案件事实发表评价性的证⾔B.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聋哑⼈作证可以采⽤⼝头陈述以外的其他表达⽅式C.我国现⾏法律全⾯规定了证⼈豁免权D.在⼤陆法系国家,当事⼈、鉴定⼈均被视为证⼈20.鉴定结论与证⼈证⾔的相同之处在于( )A.都是主要证据B.都是直接证据C.都是原始证据D.都是⾔词证据21.下列关于对案件事实的⾃认的说法,正确的是( )A.⾃认⼀旦作出,就不得撤销B.⾃认的对象可以是案件涉及的所有事实C.诉讼中的⾃认必须向本案审判⼈员做出D.⾃认是明⽰⾃认不包括默认⾃认22.诉讼法中的认诺是指( )A.当事⼈对事实的承认B.当事⼈对诉讼请求的承认C.当事⼈对主要证据真实性的承认D.当事⼈对调解协议效⼒的承认23.诉讼证明与⽇常⽣活和科学研究中的证明相⽐,相同之处是( )A.证明的主体都是司法机关和诉讼当事⼈B.证明的对象都是案件事实C.都需要遵守法定的证明标准D.都是⼈们的逻辑思维活动24.英美法系国家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是( )A.法官内⼼确信B.排除合理怀疑C.优势证据D.⾃由⼼证25.下列关于证据保全的理解,正确的是( )A.证据保全是民事诉讼中的规定,我国的⾏政诉讼中不存在证据保全B.当事⼈向法院提出证据保全申请的,法院应当在48⼩时内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C.证据保全分为诉前的证据保全和诉讼过程中的证据保全,对于诉前公证保全的证据,法院在诉讼中均不得*D.对法院驳回证据保全的决定,当事⼈可以申请复议⼀次,复议期间应当暂停保全措施的执⾏26.下列关于法定证据法律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以刑讯的⽅法获得证据B.法官可以⾃由裁量证明⼒的⼤⼩C.强调了遵守规则的意义D.取代了神⽰证据法律制度2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直接证据的证明⼒⼀定⼤于间接证据B.在刑事诉讼中,只有被告⼈供述,没有其他证据,不能认定被告⼈有罪和处以刑罚C.证据就是案件所有证据中的证据D.原始证据的证明⼒⼀定⼤于传来证据28.刑事、民事和⾏政诉讼证明的不同之处在于( )A.保障实体法的实施B.均须符合法定证明标准C.为法院裁判提供事实基础D.证明责任的具体分配29.举证责任倒置在构成因素上的特点不包括( )A.基本规范的前置性B.倒置对象的局部性C.待证事实的同⼀性D.承担主体的对换性30.《民事诉讼法》第69条规定:“⼈民法院对视听资料,应当辨别真伪,并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2008年10月份全国自考民法学试题答案一选择1-5CBCDC6-10CABBA11-15ADBAA16-20DCBCD21-25DCDBA26-30CACBC二多选1BCE2AB3AD4ABC5AC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参考答案:(1)须经利害关系人申请。
(1分)利害关系人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的人。
(1分)(2)须被申请人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间。
(1分)即下落不明满4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
(1分)(3)须由人民法院宣告。
(1分)法院受理案件后应当发出寻找失踪人的公告。
公告期为1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的公告期为3个月。
公告期满后失踪人仍未出现的,人民法院即做出宣告死亡的判决。
(1分)2:参考答案:抵销的构成要件如下:(1)须双方互负债务、互享债权;(2分)(2)须双方债务均至清偿期;(1分)(3)双方债的标的种类相同;(2分)(4)债务依其性质或法律规定属于可抵销的范围。
(1分)3:参考答案:(1)共同共有是不分份额的共有。
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各共有人对共有物并无份额之分,只有在共同共有关系消灭时,才能确定各共有人的应有份额。
(2分)(2)共同共有的发生以共有人之间存在共同关系为前提。
共同关系消灭时,共同共有关系也就随之消灭。
(2分)(3)共同共有人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任何人未经全体共有人的同意,不得对共有物为使用收益和处分。
(2分)4:参考答案:(1)公示原则,是指当事人以公开方式使公众知晓物权变动的事实。
即物权的变动必须与一定的标志结合起来,使第三人能够从外部加以识别。
(3分)(2)公信原则,是指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所表现的物权即使与真实的权利状态不符,法律仍然承认其具有与真实物权存在相同的效果。
即物权的公示方法具有公信效力。
(3分)5:参考答案:(1)遗嘱人须有遗嘱能力;(2分)(2)遗嘱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2分)(3)遗嘱的内容须合法;(1分)(4)遗嘱的形式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求。
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一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8.西周时,格伯以良马四匹折价,购买倗生三十田。
双方签订买卖契约,刻写竹简之上,中破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
依西周礼法,该契约的称谓是下列哪一种?A.傅别B.质剂C.券书D.书券9.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几部法典的结构体例,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法经》中相当于近代刑法典总则部分的“具法”被置于六篇中的最后一篇B.《魏律》对秦汉旧律有较大改革,如将“具律”改为“刑名”,并将其置于律首C.《晋律》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并将法典篇章数定为二十篇D.《永徽律疏》将疏议分附于律文之后颁行,分为十二篇三十卷10.郑国执政子产于公元前536年“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对此,晋国大夫叔向曾写信痛斥子产:“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
”关于“不为刑辟”的含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不制定法律B.不规定刑罚种类C.不需要判例法D.不公布成文法11.关于罗马法的法律分类,下列哪一类是以法律的适用范围为根据划分的?A.公法和私法B.人法、物法和诉讼法C.自然法、市民法和万民法D.市民法与长官法13.下列哪一个法律文件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A.《重大信条十九条》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所设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本部分含51-90题,每题2分,共80分。
57.中国古代社会的死刑复奏制度是指奏请皇帝批准执行死刑判决的制度。
关于这一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北魏太武帝时正式确立了死刑复奏制度B.唐朝的死刑案件在地方实行“三复奏”,在京师实行“五复奏”C.明清时期的朝审制度取代了死刑复奏制度D.死刑复奏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既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又体现了皇帝对民众的体恤58.关于《永徽律疏》,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永徽律疏》又称《唐律疏议》,是唐太宗在位时制定的B.《永徽律疏》首次确立了“十恶”即“重罪十条”制度C.《永徽律疏》对主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做了精确的解释,而且尽可能以儒家经典为根据D.《永徽律疏》是对《贞观律》的解释,在中国立法史上的地位不如《贞观律》59.关于外国法律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罗马法中的继承分为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早期采取“限定继承”的原则,后来逐步确立了“概括继承”的原则B.法国1875年宪法由《参议院组织法》、《政权组织法》和《国家政权机关相互关系法》三部宪法性文件组成,不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宪法法典C.英国制定法在法律渊源中的重要性不如普通法和衡平法,但其效力和地位很高,可对判例法进行调整、修改D.德意志帝国于1877年1月27日颁布《法院组织法》,确认了司法独立原则,规定审判权由独立的法院行使,审判只服从法律,法官实行终身制。
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试卷二第一部分真题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构成犯罪。
司法解释将其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
这一解释属于下列何种解释?A.补正解释B.当然解释C.反对解释D.缩小解释2.甲因为盗窃乙的自行车(价值460元)被抓获,公安机关对其作出行政拘留15日的处罚。
在被行政拘留期间,甲主动交代了盗窃丙的摩托车(价值2万元)的犯罪事实,该事实经公安机关查证属实。
对甲主动交代盗窃摩托车一事的行为应如何定性?A.自首B.坦白C.立功D.重大立功3.①特殊身份是指行为人在身份上的特殊资格,以及其他与一定的犯罪行为有关的、行为人在社会关系上的特殊地位或者状态。
②由于特殊身份必须与一定的犯罪行为有关,所以,性别、国籍等不可能成为特殊身份,首要分子则属于特殊身份。
③挪用公款罪是真正身份犯,只有国家工作人员可以构成挪用公款罪,但非国家工作人员可以成为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④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犯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从重处罚。
这种情形称为不真正身份犯。
关于上段话正误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第①句错误,其他正确B.第②句错误,其他正确C.第③句错误,其他正确D.第④句错误,其他正确4.甲意图勒死乙,将乙勒昏后,误以为乙已经死亡。
为毁灭证据,又用利刃将所谓的"尸体"分尸。
事实上,乙并非死于甲的勒杀行为,而是死于甲的分尸行为。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B.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和侮辱尸体罪C.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既遂)罪和侮辱尸体罪D.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既遂)罪5.关于期待可能性,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行为人是否具有故意、过失,与是否具有期待可能性,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中国法制史自考试题及答案中国法制史是研究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演变和发展的学科,包括了从古代到现代的法律体系、法律文化、法律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作为一门重要的历史学科,中国法制史在自考中也是一个热门考点。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中国法制史自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古代中国的第一部法典是()。
A. 周礼B. 儒家经典C. 法家经典D. 秦律答案:D2. 我国古代法律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 法律确权B. 法律保护C. 法律专制D. 法律灵活答案:C3. 唐代中国的法治思想主要体现在()。
A. 家族法B. 法律权威C. 君主专制D. 德治思想答案:D4. 以下不属于清代法律体制改革的是()。
A. 商法的制定B. 实行县级考试C. 启用西方法律术语D. 废止兵籍制度答案:D5. 辛亥革命后,中国决定采用的法律体系是()。
A. 民法典B. 英法混合法C. 英美法D. 德法答案:B二、简答题1. 请简述周礼对古代中国法制史的影响。
答案:周礼是中国古代法制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对后世的法制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周礼为古代中国的官制、土地制度、仪礼制度等提供了详细的规定,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法律制度。
它将政府组织形式规范化,制定了官员的任免、考核制度;规定了土地的使用与分配方式;规定了人民之间的礼节规范等。
周礼的实施不仅规范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也为后来法制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 请简述宋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答案:宋代是中国法制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法律制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宋代加强了对下层法官和地方官员的监督和约束,推行了审官法,从制度上保障了司法的公正性。
其次,宋代开始建立起以官办法院为主体的审判机构,这在中国古代司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宋代还普及了刑讯逼供的禁止,并提倡以证据定案的原则,保护了公民的人身权益。
总的来说,宋代的法律制度在古代中国法治进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论述题请从以下两个方面论述中国法制史的现实意义。
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法制史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8.西周时,格伯以良马四匹折价,购买倗生三十田。
双方签订买卖契约,刻写竹简之上,中破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
依西周礼法,该契约的称谓是下列哪一种?A.傅别B.质剂C.券书D.书券9.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几部法典的结构体例,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法经》中相当于近代刑法典总则部分的“具法”被置于六篇中的最后一篇B.《魏律》对秦汉旧律有较大改革,如将“具律”改为“刑名”,并将其置于律首C.《晋律》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并将法典篇章数定为二十篇D.《永徽律疏》将疏议分附于律文之后颁行,分为十二篇三十卷10.郑国执政子产于公元前536年“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对此,晋国大夫叔向曾写信痛斥子产:“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
”关于“不为刑辟”的含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不制定法律B.不规定刑罚种类C.不需要判例法D.不公布成文法11.关于罗马法的法律分类,下列哪一类是以法律的适用范围为根据划分的?A.公法和私法B.人法、物法和诉讼法C.自然法、市民法和万民法D.市民法与长官法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所设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本部分含51-90题,每题2分,共80分。
57.中国古代社会的死刑复奏制度是指奏请皇帝批准执行死刑判决的制度。
关于这一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北魏太武帝时正式确立了死刑复奏制度B.唐朝的死刑案件在地方实行“三复奏”,在京师实行“五复奏”C.明清时期的朝审制度取代了死刑复奏制度D.死刑复奏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既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又体现了皇帝对民众的体恤58.关于《永徽律疏》,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永徽律疏》又称《唐律疏议》,是唐太宗在位时制定的B.《永徽律疏》首次确立了“十恶”即“重罪十条”制度C.《永徽律疏》对主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做了精确的解释,而且尽可能以儒家经典为根据D.《永徽律疏》是对《贞观律》的解释,在中国立法史上的地位不如《贞观律》59.关于外国法律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罗马法中的继承分为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早期采取“限定继承”的原则,后来逐步确立了“概括继承”的原则B.法国1875年宪法由《参议院组织法》、《政权组织法》和《国家政权机关相互关系法》三部宪法性文件组成,不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宪法法典C.英国制定法在法律渊源中的重要性不如普通法和衡平法,但其效力和地位很高,可对判例法进行调整、修改D.德意志帝国于1877年1月27日颁布《法院组织法》,确认了司法独立原则,规定审判权由独立的法院行使,审判只服从法律,法官实行终身制答案与解析8.答案:B解析: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这种契约写在简牍上,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份。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制史试题课程代码:00223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氏族社会晚期,应运而生了经常性的威慑、处罚和镇压的暴力手段,即( )A. 刑B. 习惯C. 礼D. 天命2.“禹刑”大抵是启及其后继者根据氏族晚期习俗陆续积累的A.习惯B.习惯法C.军法D.五刑3.在商朝,商王虽是当然的最高司法裁决者,但其权只限于A. 畿内C.全国4.西周时期的婚姻实行(A. “同姓不婚”原则C•“异族不婚”原则5.春秋末期,晋国“铸刑鼎”的人是A. 赵鞅C•邓析B.畿外D. 家族内部B.D.(B.子产D. 赵盾异姓不婚”同姓可婚”)原则原则6.《法经》中类似于近代刑法典总则的篇目是(A. 《杂法》B. 《捕法》C.《具法》D.《囚法》7.汉初的“约法三章”规定:杀人者死,伤人及盗A. 死罪C•无罪8.“式”作为一种法律形式,最早出现于A. 夏C.西周9.“八议”之制源于(A. “禹刑”之“八辟”C•秦律之“八辟”10.南北朝时期律学发展的状况是A. B.抵罪D. 免罪(B. 商D. 秦B. 《周礼》之D. 汉律之“八辟)八辟”B.C. 中原律学,衰于南而盛于北” 中原律学,衰于北而盛于南” 中原律学,南北同衰” 中原律学,南北同盛”D.11.将《刑名》、《法例》合为《名例》篇并置于律首的是(A. 《新律》B. 《北齐律》C.《泰始律》D.《北魏律》12.汉献帝时,为扭转东汉中期以来世家大族把持选官大权的局面,曹丕采纳陈群的建议,实行 ( )A. 六品官人法 C.八品官人法18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刻板印行的封建法典是( ) A. 《宋刑统》B. 《大元通制》C.《大明律》D.《大清律例》 19 •辽朝法律汉化的进程开始于 () A. 辽太祖B. 辽太宗C.辽圣宗D.辽兴宗 20 •元代笞、杖刑的尾数为() A.5B.6C.721 •明朝在暑热季节来临前对在押未决囚犯进行清理发落的制度称为 ( )A. 暑审C 潮审 22 •清朝的主要法律形式有(A. 律、令、格、式C.律、令、大诰、条例、会典B. 热审 D. 大审) B. 敕、令、格、式 D. 律、条例、则例、会典、事例23 •太平天国法律的主干即在其全部法律中占有最大比重的是 ( )A.民法B.经济法C. 刑法D.诉讼法 24 •《钦定宪法大纲》关于君权的条款抄袭于( ) A.日本宪法B.英国宪法C.美国宪法 D.德国宪法 25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有关保障民权方面的法令中,意义最为深远者当属 A.《保护人民财产令》B. “慎重农事令”C. “禁止买卖人口令”D. “权利平等令”13.中国古代社会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是A. 秦律 C.《新律》14 .《北齐律》共有 ( A.12 篇C.20 篇 15•北周律仿《尚书•大诰》而作, A. 《新律》C.《大律》 16.系统地规定唐朝官制的政书是 A. 约法十二条 C.《永徽律疏》 17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创设于 (A. 晋代 C.唐代 (B. 汉律 D. 《晋律 称为 B. D. ( B.18 篇 D.25 篇 ( 泰始律》 大诰》 ) B .新格五十条D. 《唐六典》 ) B.隋代D. 宋代 B. 七品官人法D. 九品官人法 D.826 • “天坛宪草”严格限制总统任期,规定大总统任期为()A. 三年B. 四年C.五年D.六年27.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实施时间最长的一部宪法性文件是( )A. 《训政纲领》B. 《训政时期约法》C.《中华民国宪法草案》D.《中华民国约法》28.确定“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原则的是( )A. “井冈山土地法”B. “闽西土地法”C.《土地暂行法》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29.抗日民主政权的土地法规规定:减轻地租百分之( )A. 五B. 十五C.二十五D.三十五30.中共中央《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发布于( )A.1947 年B.1948 年C.1949 年D.1950 年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法制史试卷(课程代码00223)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A.《法经》 B.《九章律》C.《仆区法》 D.《茆门法》2.周礼中的“凶礼”是指A.祭祀之礼 B.冠婚之礼C.丧葬之礼 D.宾客之礼3.下列关于秦朝法制指导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轻罪重刑 B.事皆决于法C. 法令由一统 D.明德慎罚4.秦律将犯罪分为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前者从重处罚,后者从轻处罚。
故意犯罪在秦律中称为A.管 B.非眚C.端 D.不端5.曹魏时期增设专门负责教授法律知识、培养司法人才的机构,称为A.大理寺 B.廷尉C.律博士 D.大司寇6. 唐朝将国家机关的办事细则和公文程式统称为A.律 B. 令C.式 D.格7.依照唐律规定,投靠敌方的犯罪行为是“十恶”之一,其罪名为A.谋反 B.大不敬C.不义 D.谋叛8.中国历史上最早将《具律》改为《刑名》,列于篇首的律典是A.《魏律》 B.《北齐律》C.《晋律》 D.《大律》9.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注释水平明显提高,律学家张斐对《晋律》中的二十个法律概念进行了解释,其中对“不敬”罪的解释是A.亏礼废节 B.逆节绝理C.违忠欺上 D.陵上僭贵10.中国古代律典中最早规定“十恶”的朝代是A.汉朝 B.北齐C.唐朝 D.隋朝11.唐朝的中央监察机关是A.御史台 B.都察院C. 六科 D.尚书省12.五代的统治者为了制止监狱管理中的黑暗与腐败现象,改善监狱环境与条件,设立了专门机构,称为A.病因院 B.审刑院C.慈济院 D.囹圈13.宋朝为发展海外贸易,实现“通货贿,以获厚利”“懋商贾,以助国用”,制订了专门的法规,称为A.《江南格令条》 B.《市舶条法》C.《庆元条法事类》 D.《淳祜条法事类》14.为提高审判质量,宋朝实行“窜”与“判”分离的制度,该制度称为A.理雪 B.鞫谳分司C.翻异别推 D.务限制15.辽朝根据契丹族习惯法汇编而成的最早的基本法律是A.《重熙条制》 B. 《决狱法》C.《成雍重修条制》 D.《天盛改旧新定律令》16.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将所辖国民分为四等,其中“汉人”为A.第一等人 B.第二等人C.第三等人 D.第四等人17.《元史·刑法志》载:“诸老废笃疾,事须争诉,止令同居亲属深知本末者代之。
2023年10月中国法制史自考真题课程代码:0022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夏朝中央最高司法官是A.大理B.士C.蒙士D.廷尉2.商朝制定的行政法律规范是A.《禹刑》B.《汤刑》C.《官刑》D.《九刑》3.西周“寇攘奸宄”罪中的“寇”是指A.抢劫B.盗窃C.sha人D.强jian4.《法经》中规定“博戏”行为的篇目是A.《盗法》B.《贼法》C.《杂法》D.《具法》5.秦朝的法律《工人程》规定的内容是A.公文程式B.劳动定额C.官中考核D.司法成例6.秦朝司法官员因过失造成量刑不当,构成的罪名是A.不直B.纵囚C.失刑D.管徭7.汉朝初年的法制指导思想是A.法定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黄老思想8.汉朝最重要的一部法典是A.《九章律》B.《傍章》C.《越宫律》D.《朝律》9.汉朝的《三互法》规定的内容是C.婚姻制度D.监察制度1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梁律》规定的刑讯制度是A.测罚B.脊杖C.廷杖D.黥面11.隋建国初,沿用的律典是A.《北魏律》B.《北齐律》C.《晋律》D.《魏律》12.唐朝规定国家典章制度的法律形式是A.律B.令C.格D.式13.唐律规定,以xie术诅咒人构成的罪名是A.不睦B.不义C.不道D.不孝14.唐朝地方发生大案,不便解送京城的,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的官员前去审理。
这种会审方式称为A.三司推事B.大审C.三司使D.秋审15.唐律规定,官吏收受财物并作出违法裁判构成的罪名是A.受财枉法B.受所监临C.窃盗D.坐赃16.唐朝的中央审判复核机关是A.大理寺B.刑部C.御史台D.尚书省17.宋朝田产买卖中具有优先购买权的主体是A.亲邻B.佃户C.官府D.奴仆18.南宋中后期出现的主要法律形式是A.修律B.编格C.条法事类D.编例B.枢密院C.度支司D.市舶司20.元朝不同户籍、不同民族及僧侣之间发生刑名诉讼时,政府出面将相关户籍的直属上司请来共同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