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临床表现
- 格式:docx
- 大小:19.04 KB
- 文档页数:2
急性胃肠炎患者紧急处理计划及步骤1. 病情评估- 症状识别: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和发热。
- 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注意脱水症状(如皮肤干燥、口渴、少尿、血压下降等)。
- 既往史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有类似病史,近期饮食史及接触史,以便排除其他病因。
2. 紧急处理- 保持水分:鼓励患者多饮水或给予静脉补液,预防脱水。
- 饮食管理:建议患者暂时禁食,缓解胃肠负担。
- 药物治疗:根据医嘱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如止吐药、止泻药等。
-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特别是血压和心率。
3. 转诊指征- 严重脱水:当患者出现严重脱水症状,如极度口渴、少尿、皮肤干燥、意识模糊等。
- 持续高热:体温持续高于38.5℃,经简单处理无改善。
- 剧烈腹痛:伴有剧烈持续性腹痛,怀疑有胃肠道穿孔或炎症扩散。
- 血便或黑色粪便:怀疑有消化道出血。
4. 家庭照护指导- 休息与饮食:保证充足的休息,饮食以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宜。
- 个人卫生: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
- 观察记录:记录患者的症状变化及大便次数、性质等。
5. 预防措施- 食品安全:食物要新鲜,确保烹饪充分,避免生食或半生食。
- 饮食卫生:餐具要清洁,食物存放于冰箱内,防止交叉污染。
- 个人卫生:加强个人卫生教育,提高洗手意识。
6. 结语急性胃肠炎虽然多为自限性疾病,但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非常重要。
家庭照护与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患者如有任何不适,应立即就医,遵循医生的专业指导进行治疗。
---请注意,以上文档内容仅供参考,实际操作请遵医嘱,并根据当地医疗规范进行。
急性肠炎的病因与症状表现【概念】肠炎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小肠炎和结肠炎。
【临床表现】腹痛、腹泻、稀水便或黏液脓血便。
肠炎按病程长短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1.急性肠炎在我国以夏、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无性别差异,一般潜伏期为12~36小时。
恶心、呕吐、腹泻是急性肠炎的主要症状。
2.慢性肠炎慢性肠炎病程一般在两个月以上。
临床常见的有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和限局性肠炎等。
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黏液便或水样便。
腹泻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每日排便3~4次,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重者可每1~2小时一次,甚至出现大便失禁。
部分患者可有夜间腹泻和(或)餐后腹泻。
直肠严重受累时,可出现里急后重感。
粪质多呈糊状,混有大量黏液,常带脓血。
部分患者便鲜血,其病变限于直肠,称出血性直肠炎,血液或大便分开排出,或附着于正常或燥粪表面,常被误认为是痔出血。
直肠炎患者亦常排黏液血便,甚至出现大便失禁。
病变若扩展至直肠以上,血液往往与粪便混合或出现血性腹泻。
查体可见脐周或下腹部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脱肛。
【病因】1.病毒性肠炎病毒性肠炎见于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犬猫冠状病毒等引起的肠炎。
在病毒性肠炎中,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而诺瓦克病毒是成人和大龄儿童流行性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因。
2.细菌性肠炎细菌性肠炎见大肠杆菌、沙门菌、耶尔森菌(引起小肠结肠炎)、毛样产芽胞杆菌、空肠弯曲杆菌、梭菌(犬出血性胃肠炎)等引起的肠炎。
细菌性肠炎的致病菌以痢疾杆菌最常见,其次为空肠弯曲菌和沙门菌。
【症状】:发热、腹泻、粪便有粘液或脓血、大便有腥臭味,有的有里急后重感,即使后仍有余便未尽的感觉,这时应当服用抗生素。
【治疗方法】:可用抗生素,在用药前要到医院做大便常规化验,细菌培养,以便根据生长细菌的种类选用恰当的抗生素。
100KG鱼内服大蒜素,地锦草,穿心莲500g,食盐200g,连用3天可以防治。
急性肠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急性肠胃炎主要是吃的东西不干净导致的,让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内,就会让患者朋友上吐下泻,肚子疼,急性肠胃炎一般在夏天和秋天的时候发病比较多,夏天天气炎热,食物容易腐败变质,或者是患者朋友暴饮暴食导致。
急性肠胃炎发病比较突然,需要及时治疗。
那么,急性肠胃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
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主要症状有以下五点。
(1)有暴饮暴食或吃不洁腐败变质食物史。
(2)起病急,恶心、呕吐频繁,剧烈腹痛,频繁腹泻,多为水样便,可含有未消化食物。
少数病人呕吐物中带血丝或呈咖啡色,大便发黑或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说明胃粘膜有出血情况。
(3)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程度不同的中毒症状。
(4)呕吐,呕吐物为未消化的食物,吐后感觉舒服,也有的病人直至呕吐出黄色胆汁或胃酸。
腹泻严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等。
急性肠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急性肠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2012-03-11 18:03 -搜狐新人623745的空间-搜狐博客急性肠胃炎是由于进食了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胃肠道急性炎症。
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
腹泻一日数次至20余次不等,多为水样便或黄糊便。
可伴有头晕、头痛、发热、乏力等症。
吐泻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现象。
本病属于中医的“呕吐”、“泄泻”、“发痧”、“霍乱”等病症范畴。
主要由于饮食不洁,风、寒、暑、湿等时邪外感所致。
临床上主要分寒湿、暑湿、积滞等证型。
各证型的临床表现、治法及所用验方如下:一、寒湿型[临床表现] 恶心呕吐,肠鸣腹泻,泄泻清稀,身重肢沉,胸腹闷胀,或伴恶风头痛,四肢不温,舌苔白,脉濡。
[治法] 散寒解表、芳香化湿[验方]1 加减藿香正气汤:藿香10克,佩兰10克,苏叶6克,炒苍术10克,厚朴6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陈皮6克,生姜5克,生甘草5克。
以水800毫升,煎取300毫升,分早、午、晚3次,空腹服用。
每日1剂。
2 藿香生姜饮:藿香15克,生姜10克。
以水500毫升,煎取300毫升,分早、晚2次,空腹服用。
每日1剂。
用于本证型轻证。
二、暑湿型[临床表现] 腕闷恶心,呕吐腹臭,腹痛即泻,大便黄褐色,气味恶臭,肛门灼热,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 清暑利湿[验方]芩连厚朴汤:黄芩10克,黄连10克,厚朴10克,半夏10克,滑石(包煎)15克,芦根15克,生甘草3克。
以水1000毫升,煎取450毫升,分早、午、晚3次,空腹服用。
每日剂。
三、积滞型[临床表现] 呕吐酸腐食物,嗳气连连,腕腹饱胀,恶心厌食,腹痛泄泻,大便酸臭,泻后腹痛稍轻,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 消食和胃[验方]消食保和汤:炒莱菔子10克,焦神曲10克,焦山楂10克,焦麦芽10克,鸡内金10克,陈皮6克,半夏10克,厚朴6克,茯苓12克,生姜5克。
以水800毫升,煎取300毫升,分早、午、晚3次,空腹服用。
急性胃肠炎的诊断及治疗新思路引言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目前,传统的胃肠炎诊断方法主要依靠病史和体格检查,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同时,传统的胃肠炎治疗方法多为对症治疗,缺乏针对病因的治疗策略。
因此,寻找新的胃肠炎诊断及治疗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方法被应用于胃肠炎的诊断和治疗中。
例如,基因检测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组信息,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此外,影像学技术如超声、CT等也可以帮助医生观察病变部位,辅助胃肠炎的诊断。
在胃肠炎治疗方面,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休息和饮食调理等。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根治胃肠炎。
因此,针对病因的治疗策略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利用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从而改善胃肠炎的症状。
另外,免疫疗法和细胞治疗等新技术也被探索用于胃肠炎的治疗。
综上所述,急性胃肠炎的诊断及治疗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策略,有望提高胃肠炎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本论文将针对急性胃肠炎的诊断及治疗新思路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诊疗方案。
胃肠炎的定义和分类胃肠炎是指胃和小肠黏膜发生炎症反应的一类疾病。
根据病因和病程的不同,胃肠炎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最常见的胃肠炎类型包括感染性胃肠炎、食物中毒性胃肠炎、自身免疫性胃肠炎等。
感染性胃肠炎是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
其中,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
细菌感染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等。
寄生虫感染则包括蛔虫、阿米巴等。
感染性胃肠炎通常具有急性发作的特点,临床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
食物中毒性胃肠炎是由摄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食物中毒性胃肠炎通常具有急性发作的特点,临床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慢性胃肠炎主诉及现病史咋写急性肠炎是夏秋季的常见病,多发病.多由细菌及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所致,其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严重者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患者多在夏秋季突然发病;并多有饮食不节或误食的病史;有呈暴发性流行的特点;病人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在先,继以腹泻,每天3~5天,甚至数十次不等,大便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可伴有腹部绞痛,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大便常规检查及粪便培养,红,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异常.病人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同时并见,故亦称急性胃肠炎.急性肠炎的临床表现有:(1)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呕吐起病急骤,常先有恶心,继之则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者可呕吐胆汁或血性物.腹痛以中上腹为多见,严重者可呈阵发性绞痛.腹泻表现为水样便,每天数次至数十次不等,伴有恶臭,多为深黄色或带绿色便,很少带有脓血,无里急后重感.(2)全身症状:一般全身的症状轻微,严重病人有发热,失水,酸中毒,休克等症状,偶可表现为急性上消化道.(3)体征方面:早期或轻病例可无任何体征.查体时可有上腹部或脐周有轻压痛,肠鸣音常明显亢进,一般患者的病程短,数天内可好转自愈.慢性肠炎泛指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可为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亦可为过敏,变态反应等原因所致.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粘液便或水样便.本病可由急性肠炎迁延或反复发作而来,病程多在2个月以上.长期过度疲劳,情绪激动,过度精神紧张,加以营养不良,都可成为慢性肠炎的诱因.也可继发于咀嚼障碍,胃酸缺乏,胃大部切除术后,肠道寄生虫病等疾患.根据临床腹泻量,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水样便,伴有肠鸣,但无里急后重,营养障碍,结合有反复发作史或有慢性肠炎的病因存在,诊断一般不难.慢性肠炎的临床表现有:(1)消化道症状:常呈现间断性腹部隐痛,腹胀,腹痛,腹泻为本病主要表现.遇冷,进油腻之物或遇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尤著.大便次数增加,日行几次或数十余次,肛门下坠,大便不爽.慢性肠炎急性发作时,可见高热,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大便急迫如水或粘冻血便.(2)全身症状:呈慢性消耗症状,面色不华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四肢乏力,喜温怕冷.如在急性炎症期,除发热外,可见失水,酸中毒或休克表现.(3)体征方面:长期腹部不适或少腹部隐隐作痛,查体可见腹部,脐周或少腹部为主,有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脱肛.。
急性肠炎如何鉴别诊断?中医诊断标准:(1)肠胃湿热:证候:病起急骤,恶心频发,呕吐吞酸,脘腹阵作,泻下急迫,便行不爽,粪色黄褐色臭,舌苔黄腻,脉儒数或滑数。
证候分析:肠胃湿热,多见于夏季,暑热夹湿,伤及脾胃,内扰胃府,浊气上逆则恶心、呕吐;肠中有热,则泻下急迫;湿浊中阻,气机不利则脘腹阵痛,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之证。
(2)寒湿阻滞:证候:呕吐清水、恶心、腹泻如水,腹痛肠鸣,恶寒发热,全身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儒。
证候分析:夏秋之际,贪凉露宿,寒湿入侵,寒邪秽气,郁遏中焦,使脾胃受损,则现呕吐、泄泻清稀甚至如清水样;若寒湿内盛,脾胃气机受损,则腹痛肠鸣,若邪束肌表,营卫失和,则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苔白腻,脉孺或浮,为寒湿蕴阻之象。
(3)食滞胃肠:证候:恶心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腹痛,泻下秽臭,急迫不爽,然泻后痛减;苔厚腻,脉滑实。
证候分析:饮食不节,特别是误食馊腐食物或贪食生冷,暴饮暴食,使宿食内停,阻滞肠胃,宿食不化,则浊气上逆而暖腐酸臭;宿食下注,则泻下臭如败卵;著泻后腐馊外出,则腹痛减轻;舌苔厚腻、脉滑是宿食内停之象。
(4)脾胃虚弱:证候:禀赋不足,素体脾虚,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吐泻,大使溏薄,呕吐清水,且时作时休,伴有面色不华,乏力倦怠,舌淡,脉儒弱。
证候分析:素体脾胃虚弱,水谷腐熟运化不及,饮食稍有不慎则脾虚愈甚,吐泻交作、久泻不止;气血来源不足,故面色萎黄,肢软乏力;舌苔薄自,脉细弱为脾胃虚弱之象西医诊断标准:1.常有进食不洁食物病史。
2.多在食后短期内突然发病,多有上腹部不适、疼痛、食欲减退、恶心、腹泻。
3.查体腹部可有轻压痛、肠鸣音亢进。
4.大便常规可有白细胞、血白细胞增高。
西医诊断依据:本病诊断主要依据急性起病、最近有饮食不当或摄入对胃有不良刺激药物等病史,以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临床表现。
西医鉴别诊断:当有上消化道出血时,应与消化性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引起的出血相鉴别。
急性肠炎临床表现
1.腹痛:多位于脐部,闷痛较轻。
可有不同程度压痛。
2.腹泻:主要症状轻重不一,急性起病,每日数次至10多次,呈黄色水样便,可有泡沫或少量粘液,严重者可带少量脓血。
3.有不同程度恶心、腹胀、头痛、四肢无力,严重腹泻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4、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呕吐起病急骤,常先有恶心,继之则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
严重者可呕吐胆汁或血性物。
腹痛以中上腹为多见,严重者可呈阵发性绞痛。
腹泻表现为水样便,每天数次至数十次不等,伴有恶臭、多为深黄色或带绿色便,很少带有脓血,无里急后重感。
5、其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严重者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
6、病人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在先,继以腹泻,每天3~5次,甚至数十次不等,大便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可伴有腹部绞痛、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
7、体征方面:早期或轻病例可无任何体征。
查体时可有上腹部或脐周有轻压痛、肠鸣音常明显亢进,一般患者的病程短,数天内可好转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