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饭堂食堂)
- 格式:doc
- 大小:331.50 KB
- 文档页数:28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 B2760-2007)2007年8月23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7年?第15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批准以下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
???????特此公告。
二○○七年八月七日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的品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7年第17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现将食品中二十二碳六烯酸和花生四烯酸使用规定调整如下,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2008年12月1日前,按照以往《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使用二十二碳六烯酸和花生四烯酸的食品可在产品保质期内继续销售。
二00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4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批准附表所列焦糖色(不加氨生产)等11种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
特此公告。
二○○八年一月十一日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6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批准附表所列抗坏血酸等22种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
???????特此公告。
???????????????????????????????????????????????????????????????????????????????????????????? ??????????二○○八年一月二十八日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9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批准附表所列D-异抗坏血酸钠等17种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
???????特此公告。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2007年8月23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7年第15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批准以下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
特此公告。
二○○七年八月七日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的品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7年第17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现将食品中二十二碳六烯酸和花生四烯酸使用规定调整如下,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2008年12月1日前,按照以往《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使用二十二碳六烯酸和花生四烯酸的食品可在产品保质期内继续销售。
二00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4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批准附表所列焦糖色(不加氨生产)等11种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
特此公告。
二○○八年一月十一日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6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批准附表所列抗坏血酸等22种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
特此公告。
二○○八年一月二十八日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9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批准附表所列D-异抗坏血酸钠等17种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
特此公告。
二○○八年四月七日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剂注:各类食品不包括附件所列食品类别附件:各类食品不包括的食品类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3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批准附件所列食品添加剂、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及食品用香料新品种。
特此公告。
附件:1、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目录2、列入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名单的物质目录3、食品用香料新品种目录二○○八年五月二十六日附件1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目录名称:赤藓糖醇赤藓糖醇(生产用菌株:分别为Moniliella pollinis和trichosporonoides megachiliensis) Erythritol 功能:甜味剂(一).赤藓糖醇允许使用的食品类别及最大使用量各类食品a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二)赤藓糖醇的质量规格要求1.生产用菌株为Moniliella pollinis的赤藓糖醇(1)生产工艺由食品级的碳水化合物底物经丛梗孢酵母(Moniliella pollinis)发酵,并经纯化及干燥等工序而得。
GB 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扩大使用范围和量及增补品种2007~2010 年度目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7年第3号 (4)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7年第4号 (4)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7年第5号 (6)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7年第8号 (11)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7年第9号 (14)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7年第12号 (15)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7年第15号 (18)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7年第17号 (18)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4号 (19)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6号 (19)1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9号 (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2号…(新资源食品)221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3号 (25)1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4号)…(勘误表)..301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7号 (31)1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8号 (35)1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20号…(新资源食品)361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21号 (40)1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26号 (40)2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27号 (43)2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3号…(新资源食品)482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5号…(新资源食品)492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11号 (50)2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12号…(新资源食品)612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18号…(新资源食品)642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19号 (68)2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号 (70)2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3号…(新资源食品)722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4号 (7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7年第3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批准以下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现予以公告。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2007 年 8 月 23 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7 年第15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批准以下食特此公告。
二○○七年八月七日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的品种类别添加剂名称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 g/kg )六偏磷酸钠碳酸饮料、运动饮料 1.0酸度调节剂磷酸三钠方便湿面调味料包80乳粉和奶油粉及其调制产品、香辛料及粉、复合调味料、酵母类制品、固体饮料类、可抗结剂硅铝酸钠可制品、速溶咖啡、蛋糕预拌粉、淀粉及淀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粉类制品、食糖、干酪、餐桌甜味剂、盐及代盐制品消泡剂聚二甲基硅氧烷乳液食用油脂10mg/kg抗氧化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软饮料0.03日落黄巧克力制品0.3诱惑红巧克力制品0.3着色剂胭脂红蛋卷0.01柠檬黄蛋卷0.04乳化剂硬脂酰乳酸钠发酵米面制品 2.0水分保持剂甘油复合调味酱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醋0.15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酱油、酱及酱制品、复合调味料0.2六偏磷酸钠乳及调制乳 1.0 (以六偏磷酸钠计)稳定剂含乳饮料2三聚磷酸钠茶饮料、咖啡饮料1甜味剂山梨糖醇炼乳及其调制产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麦芽糖醇炼乳及其调制产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乙酰磺胺酸钾冷冻饮品0.3630mg/kg-维生素 C胶基糖果13000mg/kg1050mg/kg-胶基糖果营养强化剂1450mg/kg维生素 E3.3- 6.0mgα-儿童配方奶粉TE/100g硫酸铜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 1.6 -7mg/kg230mg/dm( 在模具中的加工助剂聚二甲基硅氧烷面包烘烤制作工艺使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7年第 17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现将食品中二十二碳六烯酸和花生四烯酸使用规定调整如下,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2008 年 12 月 1 日前,按照以往《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GB14880)使用二十二碳六烯酸和花生四烯酸的食品可在产品保质期内继续销售。
2,4-二氯苯氧乙酸,防腐剂04.01.01.02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0.01残留量≤2.0mg/kg)04.02.01.02经表面处理的新鲜蔬菜(0.01残留量≤2.0mg/kg)2-苯基苯酚钠盐,防腐剂04.01.01.02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仅限柑橘类)(0.95g/kg,残留量≤12mg/kg)4-苯基苯酚,防腐剂04.01.01.02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仅限柑橘类)(1g/kg,残留量≤12mg/kg)4-己基间苯二酚(586),抗氧化剂09.01鲜水产(仅限虾类)(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g/kg,残留量≤1mg/kg)D-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315,316),抗氧化剂(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L-半胱氨酸盐酸盐(920),面粉处理剂06.03.02.03发酵面制品(0.06g/kg)苯甲酸及其钠盐(210,211),防腐剂03.03风味冰、冰棍类(1.0g/kg,以苯甲酸计)04.01.02.05果酱(除外罐头)(1.0g/kg,以苯甲酸计)04.01.02.08蜜饯凉果(0.5g/kg,以苯甲酸计)04.02.02.03腌制的蔬菜(0.5g/kg,以苯甲酸计)05.02.03乳脂糖果(0.8g/kg,以苯甲酸计)05.02.05凝胶糖果(0.8g/kg,以苯甲酸计)05.02.08胶基糖果(1.5g/kg,以苯甲酸计)11.05调味糖浆(1.0g/kg,以苯甲酸计)12.03醋(1.0g/kg,以苯甲酸计)12.04酱油(1.0g/kg,以苯甲酸计)12.05酱及酱制品(1.0g/kg,以苯甲酸计)12.10复合调味料(0.6g/kg,以苯甲酸计)12.10.02.(10g/kg,以苯甲酸计)12.10.03液体复合调味料(不包括12.03,12.04)(1.0g/kg,以苯甲酸计)12.10.03.04蚝油、虾油、鱼露等(1.0g/kg,以苯甲酸计)14.02.02浓缩果蔬汁(浆)(仅限食品工业用)(2.0g/kg,以苯甲酸计)14.02.03果蔬汁(肉)饮料(1.0g/kg,以苯甲酸计)14.04.01碳酸饮料(0.2g/kg,以苯甲酸计)14.04.02.02风味饮料(包括果味饮料、乳味、茶味及其他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1.0g/kg,以苯甲酸计)15.02配制酒(0.2g/kg,以苯甲酸计)15.03.01葡萄酒(0.8g/kg,以苯甲酸计)15.03.03果酒(0.8g/kg,以苯甲酸计)丙酸及其钠盐、钙盐(280281282),防腐剂04.04豆类制品(2.5g/kg,以丙酸计)6.01原粮(1.8g/kg,以丙酸计)07.01面包(2.5g/kg,以丙酸计)07.02糕点(2.5g/kg,以丙酸计)12.03醋(2.5g/kg,以丙酸计)12.04酱油(2.5g/kg,以丙酸计)16.07其他(杨梅罐头加工工艺用)(50g/kg,以丙酸计)06.03.02.01生湿面制品(如面条、饺子皮、馄饨皮、烧麦皮)(0.25g/kg,以丙酸计)茶多酚(又名维多酚),抗氧化剂02.01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0.4g/kg,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6.07方便米面制品(0.2g/kg,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7.02糕点(0.4g/kg,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7.04焙烤食品馅料(仅限含油脂馅料)(0.4g/kg,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8.02.02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等)(0.4g/kg,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8.03.01酱卤肉制品类(0.3g/kg,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8.03.02熏、烧、烤肉类(0.3g/kg,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8.03.03油炸肉类(0.3g/kg,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8.03.04西式火腿(熏烤、烟熏、蒸煮火腿)类(0.3g/kg,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8.03.05肉灌肠类(0.3g/kg,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8.03.06发酵肉制品类(0.3g/kg,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9.03预制水产品(半成品)(0.3g/kg,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9.04熟制水产品(可直接食用)(0.3g/kg,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9.05水产品罐头(0.3g/kg,以油脂中儿茶素计)12.10复合调味料(0.1g/kg,以油脂中儿茶素计)16.05油炸食品(0.2g/kg,以油脂中儿茶素计)单辛酸甘油酯,防腐剂07.02糕点(1.0g/kg)07.04焙烤食品馅料(仅限豆馅)(1.0g/kg)06.03.02.01生湿面制品(如面条、饺子皮、馄饨皮、烧麦皮)(1.0g/kg)08.03.05肉灌肠类(0.5g/kg)丁基羟基茴香醚(BHA)(320),抗氧化剂02.0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0.2g/kg)04.05.02.03坚果与籽类罐头(0.2g/kg)05.02.08胶基糖果(0.4g/kg)06.04.01杂粮粉(0.2g/kg)06.06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0.2g/kg)06.07方便米面制品(0.2g/kg)07.03饼干(0.2g/kg)08.02.02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等)(0.2g/kg)09.03.04风干、烘干、压干等水产品(0.2g/kg)16.05油炸食品(0.2g/kg)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及其钠盐(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及其钠盐,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及其钠盐)(219,214,215,216,217),防腐剂07.04焙烤食品馅料(仅限糕点馅)(0.5g/kg,以对羟基苯甲酸计)12.03醋(0.1g/kg,以对羟基苯甲酸计)12.04酱油(0.25g/kg,以对羟基苯甲酸计)12.05酱及酱制品(0.25g/kg,以对羟基苯甲酸计)04.01.01.02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0.012g/kg,以对羟基苯甲酸计)04.01.02.05果酱(除外罐头)(0.25g/kg,以对羟基苯甲酸计)04.02.01.02经表面处理的新鲜蔬菜(0.012g/kg,以对羟基苯甲酸计)10.03.02热凝固蛋制品(如蛋黄酪、松花蛋肠)(0.2g/kg,以对羟基苯甲酸计)14.02.03果蔬汁(肉)饮料(0.25g/kg,以对羟基苯甲酸计)14.04.01碳酸饮料(0.2g/kg,以对羟基苯甲酸计)14.04.02.02风味饮料(包括果味饮料、乳味、茶味及其他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0.25g/kg,以对羟基苯甲酸计)二丁基羟基甲苯(321),抗氧化剂2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0.2g/kg)6.06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0.2g/kg)6.07方便米面制品(0.2g/kg)7.03饼干(0.2g/kg)16.05油炸食品(0.2g/kg)04.05.02.03坚果与籽类罐头(0.2g/kg)05.02.08胶基糖果(0.4g/kg)08.02.02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等)(0.2g/kg)09.03.04风干、烘干、压干等水产品(0.2g/kg)二甲基二碳酸盐(又名果维灵)(242),防腐剂14.02.03果蔬汁(肉)饮料(0.25g/kg)14.04.01碳酸饮料(0.25g/kg)14.04.02.02风味饮料(包括果味饮料、乳味、茶味及其他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0.25g/kg)14.05.01茶饮料类(0.25g/kg)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低亚硫酸钠(220,224,223,221,222),漂白剂05.0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类巧克力和代巧克力)以及糖果(0.1g/kg,前款规定为残留量,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07.03饼干(0.1g/kg,前款规定为残留量,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11.01食糖(0.1g/kg,前款规定为残留量,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11.02淀粉糖(果糖,葡萄糖、饴糖;部分转化糖,包括糖蜜等)(0.2g/kg,前款规定为残留量,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04.01.01.02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0.05g/kg,前款规定为残留量,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04.01.02.02水果干类(0.1g/kg,前款规定为残留量,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04.01.02.08蜜饯凉果(0.35g/kg,前款规定为残留量,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04.02.02.02干制蔬菜(仅限脱水马铃薯)(0.4g/kg,前款规定为残留量,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04.02.02.02干制蔬菜(0.2g/kg,前款规定为残留量,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04.02.02.03.02盐渍的蔬菜(0.05g/kg,前款规定为残留量,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04.02.02.04蔬菜罐头(仅限竹笋、酸菜)(0.05g/kg,前款规定为残留量,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04.03.02.04食用菌和藻类罐头(仅限蘑菇罐头)(0.05g/kg,前款规定为残留量,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04.04.01.04腐竹类(包括腐竹、油皮)(0.2g/kg,前款规定为残留量,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06.05.01食用淀粉(0.03g/kg,前款规定为残留量,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06.05.02.01粉丝、粉条(0.1g/kg,前款规定为残留量,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12.10.02半固体复合调味料(0.05g/kg,前款规定为残留量,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14.02.01果蔬汁(浆)(0.05g/kg,前款规定为残留量,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浓缩果蔬汁(浆)按浓缩倍数折算)15.03.01葡萄酒(0.05g/kg,前款规定为残留量,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15.03.03果酒(0.O5g/kg,前款规定为残留量,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15.03.05啤酒和麦芽饮料(0.01g/kg,前款规定为残留量,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二氧化碳(290),防腐剂14.0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类除外)(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g/kg)15.03.06其他发酵酒类(充气型)(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g/kg)液体二氧化碳(煤气化法)防腐剂碳酸饮料、汽酒(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甘草抗氧物,抗氧化剂02.01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0.2g/kg,以甘草酸计)06.07方便米面制品(0.2g/kg,以甘草酸计)07.03饼干(0.2g/kg,以甘草酸计)16.05油炸食品(0.2g/kg,以甘草酸计)08.02.02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等)(0.2g/kg,以甘草酸计)08.03.01酱卤肉制品类(0.2g/kg,以甘草酸计)08.03.02熏、烧、烤肉类(0.2g/kg,以甘草酸计)08.03.03油炸肉类(0.2g/kg,以甘草酸计)08.03.04西式火腿(熏烤、烟熏、蒸煮火腿)类(0.2g/kg,以甘草酸计)08.03.05肉灌肠类(0.2g/kg,以甘草酸计)08.03.06发酵肉制品类(0.2g/kg,以甘草酸计)09.03.02腌制水产品(0.2g/kg,以甘草酸计)桂醛,防腐剂04.01.01.02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残留量≤0.3mg/kg)过氧化苯甲酰(928),面粉处理剂、漂白剂06.03.01小麦粉(0.06g/kg,磷酸钙可作为过氧化苯甲酰稀释剂)过氧化钙(930),面粉处理剂、漂白剂06.03.01小麦粉(0.5g/kg)抗坏血酸(300),抗氧化剂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抗坏血酸棕榈酸酯(304),抗氧化剂01.03乳粉(包括加糖乳粉)和奶油粉及其调制产品(0.05g/kg,以脂肪中抗坏血酸计)02.0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0.2g/kg)06.07方便米面制品(0.2g/kg)07.01面包(0.2g/kg)13.01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0.05g/kg,以脂肪中抗坏血酸计)13.02婴幼儿断奶期食品(0.05g/kg,以脂肪中抗坏血酸计)13.05.01孕产妇(乳母)配方食品(0.2g/kg)联苯醚(二苯醚),防腐剂04.01.01.02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仅限柑橘类)(3.0g/kg,残留量≤12mg/kg)磷脂(322),抗氧化剂、乳化剂13.01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3.02婴幼儿断奶期食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02.01.01.02氢化植物油(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05.01.01可可制品(以可可为主要原料的脂、粉、浆、酱、馅)(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2.10.01固体复合调味料(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389),抗氧化剂02.0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0.2g/kg)16.05油炸食品(0.2g/kg)04.01.01.02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0.2g/kg)04.02.01.02经表面处理的新鲜蔬菜(0.2g/kg)硫磺,漂白剂、防腐剂11.01食糖(0.1g/kg,只限用于熏蒸,前款规定为残留量,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04.01.02.02水果干类(0.1g/kg,只限用于熏蒸,前款规定为残留量,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04.01.02.08蜜饯凉果(0.35g/kg,只限用于熏蒸,前款规定为残留量,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04.02.02.02干制蔬菜(0.2g/kg,只限用于熏蒸,前款规定为残留量,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06.05.02.01粉丝、粉条(0.1g/kg,只限用于熏蒸,前款规定为残留量,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没食子酸丙酯(310),抗氧化剂02.0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0.1g/kg)06.07方便米面制品(0.1g/kg)07.03饼干(0.1g/kg)16.05油炸食品(0.1g/kg)04.05.02.03坚果与籽类罐头(0.1g/kg)05.02.08胶基糖果(0.4g/kg)08.02.02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等)(0.1g/kg)09.03.04风干、烘干、压干等水产品(0.1g/kg)迷迭香提取物,抗氧化剂08.02预制肉制品(0.3g/kg)16.05油炸食品(0.3g/kg)02.01.01植物油脂(0.7g/kg)02.01.02动物油脂(猪油、牛油、鱼油和其他动物脂肪)(0.3g/kg)08.03.01酱卤肉制品类(0.3g/kg)08.03.02熏、烧、烤肉类(0.3g/kg)08.03.03油炸肉类(0.3g/kg)08.03.04西式火腿(熏烤、烟熏、蒸煮火腿)类(0.3g/kg)08.03.05肉灌肠类(0.3g/kg)08.03.06发酵肉制品类(0.3g/kg)纳他霉素(235),防腐剂01.06干酪(0.3g/kg,表面使用,混悬液喷雾或浸泡,残留量小于10mg/kg)07.02糕点(0.3g/kg,表面使用,混悬液喷雾或浸泡,残留量小于10mg/kg)15.03发酵酒(0.01g/L)08.03.01酱卤肉制品类(0.3g/kg,表面使用,混悬液喷雾或浸泡,残留量小于10mg/kg)08.03.02熏、烧、烤肉类(0.3g/kg,表面使用,混悬液喷雾或浸泡,残留量小于10mg/kg)08.03.03油炸肉类(0.3g/kg,表面使用,混悬液喷雾或浸泡,残留量小于10mg/kg)08.03.04西式火腿(熏烤、烟熏、蒸煮火腿)类(0.3g/kg,表面使用,混悬液喷雾或浸泡,残留量小于10mg/kg)08.03.05肉灌肠类(0.3g/kg,表面使用,混悬液喷雾或浸泡,残留量小于10mg/kg)08.03.06发酵肉制品类(0.3g/kg,表面使用,混悬液喷雾或浸泡,残留量小于10mg/kg)12.10.02.01蛋黄酱、沙拉酱(0.02g/kg,残留量≤10mg/kg)14.02.01果蔬汁(浆)(0.3g/kg,表面使用,混悬液喷雾或浸泡,残留量小于10mg/kg)偶氮甲酰胺(927a),面粉处理剂06.03.01小麦粉(0.045g/kg)羟基硬脂精(氧化硬脂精)(387),抗氧化剂02.01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0.5g/kg)乳酸链球菌素(234),防腐剂01.0乳及乳制品(01.01.01、13.0涉及品种除外)(0.5g/kg)08.02预制肉制品(0.5g/kg)08.03熟肉制品(0.5g/kg)14.0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类除外)(0.2g/kg,固体饮料按冲调倍数增加使用量)04.03.02.04食用菌和藻类罐头(0.2g/kg)06.04.02.01八宝粥罐头(0.2g/kg)噻苯咪唑(233),防腐剂04.01.01.02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0.02g/kg)04.02.01新鲜蔬菜(仅限蒜苔和青椒)(O.O1g/kg,残留量≤2.0mg/kg)山梨酸及其钾盐(200,202),防腐剂、抗氧化剂、稳定剂1.06干酪(1g/kg,以山梨酸计)3.03风味冰、冰棍类(0.5g/kg,以山梨酸计)7.01面包(1g/kg,以山梨酸计)7.02糕点(1g/kg,以山梨酸计)7.04焙烤食品馅料(1g/kg,以山梨酸计)8.03熟肉制品(除外08.03.05肉灌肠类)(0.075g/kg,以山梨酸计)9.03预制水产品(半成品)(0.075g/kg,以山梨酸计)9.06其他水产品及其制品(仅限即食海蜇)(1g/kg,以山梨酸计)10.03蛋制品(改变其物理性状)(0.075g/kg,以山梨酸计)11.05调味糖浆(1g/kg,以山梨酸计)12.03醋(1g/kg,以山梨酸计)12.04酱油(1g/kg,以山梨酸计)12.05酱及酱制品(0.5g/kg,以山梨酸计)12.1复合调味料(1g/kg,以山梨酸计)14饮料类(除外14.01包装饮用水类)(0.5g/kg,以山梨酸计,固体饮料按冲调倍数增加使用量)14.07乳酸菌饮料(1g/kg,以山梨酸计)15.02配制酒(0.2g/kg,以山梨酸计)16.01果冻(0.5g/kg,以山梨酸计,如用于果冻粉,以冲调倍数增加)16.03胶原蛋白肠衣(肠衣)(0.5g/kg,以山梨酸计)02.01.01.02氢化植物油(1g/kg,以山梨酸计)04.01.01.02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0.5g/kg,以山梨酸计)04.01.02.05果酱(1g/kg,以山梨酸计)04.01.02.08蜜饯凉果(0.5g/kg,以山梨酸计)04.02.01.02经表面处理的新鲜蔬菜(0.5g/kg,以山梨酸计)04.02.02.03.01酱渍的蔬菜(0.5g/kg,以山梨酸计)04.02.02.03.02盐渍的蔬菜(仅限既食笋干)(1.0g/kg,以山梨酸计)04.02.02.03.02盐渍的蔬菜(0.5g/kg,以山梨酸计)04.03.02加工食用菌和藻类(0.5g/kg,以山梨酸计)04.04.01.03豆干再制品(1g/kg,以山梨酸计)05.02.03乳脂糖果(1g/kg,以山梨酸计)05.02.05凝胶糖果(1g/kg,以山梨酸计)05.02.08胶基糖果(1.5g/kg,以山梨酸计)08.03.05肉灌肠类(1.5g/kg,以山梨酸计)09.03.04风干、烘干、压干等水产品(1g/kg,以山梨酸计)14.02.02浓缩果蔬汁(浆)(仅限食品工业用)(2g/kg,以山梨酸计)15.03.01葡萄酒(0.6g/kg,以山梨酸计)15.03.03果酒(0.6g/kg,以山梨酸计)双乙酸钠(262ii),防腐剂2.01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1g/kg)6.01原粮(1g/kg)7.02糕点(4g/kg)8.02预制肉制品(3g/kg)8.03熟肉制品(3g/kg)12调味品(除外12.10复合调味料)(2.5g/kg)12.1复合调味料(10g/kg)04.04.01.02豆干类(1g/kg)04.04.01.03豆干再制品(1g/kg)06.02.01大米(0.2g/kg,残留量≤30mg/kg)16.05.01油炸小食品(仅限油炸薯片)(1g/kg)碳酸钙(包括轻质和重质碳酸钙)(170i),面粉处理剂、膨松剂、稳定剂06.03.01小麦粉(0.03g/kg,作为过氧化苯甲酰稀释剂)碳酸镁(504i),面粉处理剂06.03.01小麦粉(1.5g/kg)14.06.02蛋白型固体饮料(可可粉固体饮料)(10g/kg)特丁基对苯二酚(319),抗氧化剂2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0.2g/kg)6.07方便米面制品(0.2g/kg)7.03饼干(0.2g/kg)16.05油炸食品(0.2g/kg)04.05.02.03坚果与籽类罐头(0.2g/kg)08.02.02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等)(0.2g/kg)09.03.04风干、烘干、压干等水产品(0.2g/kg)脱氢乙酸及其钠盐(265,266),防腐剂7.01面包(0.5g/kg)7.02糕点(0.5g/kg)7.04焙烤食品馅料(0.5g/kg)12.1复合调味料(0.5g/kg)02.02.01.01黄油和浓缩黄油(0.3g/kg)04.02.02.03.01酱渍的蔬菜(0.3g/kg)04.02.02.03.02盐渍的蔬菜(0.3g/kg)04.04.02发酵豆制品(0.3g/kg)14.02.01果蔬汁(浆)(0.3g/kg)维生素E(dl-α-生育酚)(307),抗氧化剂2.01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g/kg)06.06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0.085g/kg)12.10.01.01固体汤料(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g/kg)16.05.01油炸小食品(0.2g/kg,以油脂计)稳定态二氧化氯(926),防腐剂9水产品及其制品(包括鱼类、甲壳类、贝类、软体类、棘皮类等水产品及其加工制品)(仅限鱼类加工)(0.05g/kg)04.01.01.02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0.01g/kg)04.02.01.02经表面处理的新鲜蔬菜(0.01g/kg)硝酸钠,硝酸钾(251, 252),护色剂、防腐剂08.02.02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等)(0.5g/kg,以亚硝酸钠(钾)计,残留量≤30mg/kg)08.03.01酱卤肉制品类(0.5g/kg,以亚硝酸钠(钾)计,残留量≤30mg/kg)08.03.02熏、烧、烤肉类(0.5g/kg,以亚硝酸钠(钾)计,残留量≤30mg/kg)08.03.03油炸肉类(0.5g/kg,以亚硝酸钠(钾)计,残留量≤30mg/kg)08.03.04西式火腿(熏烤、烟熏、蒸煮火腿)类(0.5g/kg,以亚硝酸钠(钾)计,残留量≤30mg/kg)08.03.05肉灌肠类(0.5g/kg,以亚硝酸钠(钾)计,残留量≤30mg/kg)08.03.06发酵肉制品类(0.5g/kg,以亚硝酸钠(钾)计,残留量≤30mg/kg)亚硝酸钠,亚硝酸钾(250, 249),护色剂、防腐剂08.02.02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等)(0.15g/kg,以亚硝酸钠计,残留量≤30mg/kg)08.03.01酱卤肉制品类(0.15g/kg,以亚硝酸钠计,残留量≤30mg/kg)08.03.02熏、烧、烤肉类(0.15g/kg,以亚硝酸钠计,残留量≤30mg/kg)08.03.03油炸肉类(0.15g/kg,以亚硝酸钠计,残留量≤30mg/kg)08.03.04西式火腿(熏烤、烟熏、蒸煮火腿)类(0.15g/kg,以亚硝酸钠计,残留量≤70mg/kg)08.03.05肉灌肠类(0.15g/kg,以亚硝酸钠计,残留量≤30mg/kg)08.03.06发酵肉制品类(0.15g/kg,以亚硝酸钠计,残留量≤30mg/kg)08.03.08肉罐头类(0.15g/kg,以亚硝酸钠计,残留量≤50mg/kg)乙萘酚,防腐剂04.01.01.02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仅限柑橘类)(0.1g/kg,残留量≤70mg/kg)乙氧基喹,防腐剂04.01.01.02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g/kg,残留量≤1mg/kg)植酸(肌醇六磷酸),植酸钠,抗氧化剂2.01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0.2g/kg)05.04装饰糖果(如工艺造型、或用于蛋糕装饰)、顶饰(非水果材料)和甜汁(2.0g/kg)9.01鲜水产(仅限虾类)(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g/kg,残留量≤20mg/kg)04.01.02加工水果(0.2g/kg)04.02.02加工蔬菜(0.2g/kg)08.02.02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等)(0.2g/kg)08.03.01酱卤肉制品类(0.2g/kg)08.03.02熏、烧、烤肉类(0.2g/kg)08.03.03油炸肉类(0.2g/kg)08.03.04西式火腿(熏烤、烟熏、蒸煮火腿)类(0.2g/kg)08.03.05肉灌肠类(0.2g/kg)08.03.06发酵肉制品类(0.2g/kg)14.02.03果蔬汁(肉)饮料(0.2g/kg)仲丁胺,防腐剂04.01.01.02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g/kg,残留量:柑橘(果肉)≤0.005mg/kg,荔枝(果肉)≤0.009mg/kg,苹果(果肉)≤0.001mg/kg)04.02.01新鲜蔬菜(仅限蒜苔和青椒)(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g/kg,残留量≤3mg/kg)竹叶抗氧化物,抗氧化剂2.01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0.5g/kg)06.06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0.5g/kg)07.0焙烤食品(1.5g/kg)9水产品及其制品(包括鱼类、甲壳类、贝类、软体类、棘皮类等水产品及其加工制品)(0.5g/kg)16.05油炸小食品(0.5g/kg)16.06膨化食品(0.5g/kg)08.02.02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等)(0.5g/kg)08.03.01酱卤肉制品类(0.5g/kg)08.03.02熏、烧、烤肉类(0.5g/kg)08.03.03油炸肉类(0.5g/kg)08.03.04西式火腿(熏烤、烟熏、蒸煮火腿)类(0.5g/kg)08.03.05肉灌肠类(0.5g/kg)08.03.06发酵肉制品类(0.5g/kg)14.02.03果蔬汁(肉)饮料(0.5g/kg)14.05.01茶饮料类(0.5g/kg)。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公告
2008年第14号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以下简称《标准》)将于2008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为做好《标准》实施工作,现就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食品企业应按照《标准》和2007年以后我部食品添加剂公告的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我部将及时公告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扩大使用范围及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二、食品企业现有食品标签标示的食品添加剂与《标准》和卫生部公告不符的,食品标签限使用至2008年12月31日,其包装食品可以销售至保质期结束。
三、《标准》实施以后,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仍按照《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1994)、历年卫生部公告中关于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规定以及《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附录B中的食品营养强化剂规定执行。
四、香精香料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应参照《食用香精标准》(QB/T1505-2007)执行。
五、关于《标准》中的个别文字编辑错误,参照勘误表(见附件)予以修正。
特此公告。
附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勘误表
二○○八年五月二十九日附件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勘误表。
1.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GB2760 —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杜绝使用《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中物品的现象。
2、不得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由于使用食品添加剂而降低了食品质量和安全要求。
餐饮经营单位加工经营食品为现制现售模式,尽可能不用食品添加剂,确须使用的,应在限量范围内使用。
3、采购使用的明矾、泡打粉、小苏打、臭粉等食品添加剂包装标签上应注明中文“食品添加剂”字样,食品添加剂的具体标签要求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47、48和66 条的规定。
4、购入食品添加剂时,须索证索票并登记台账。
应索取生产许可证明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须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食品生产许可证。
5、严禁违法使用硼酸、硼砂、罂粟壳、废弃食用油脂、工业用料等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特别规定:禁止餐饮业服务单位(包括食堂、食品摊贩等)及个人购买、储存、使用亚硝酸盐。
含柠檬黄、日落黄等合成色素的吉士粉、油性色素等不可用于面点、糕点、肉类加工。
6、油条、糕点、面食等常用的泡打粉等含铝膨松剂,应严格控制用量,以防止铝含量超标;应首选使用不含铝的酵母粉、塔塔粉等食品添加剂。
糕点禁用苯甲酸、苯甲酸钠等防腐剂。
7、餐饮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
使用食品添加剂应配备专用称量工具,严格按限量标准使用。
存放食品添加剂,必须做到专柜、专架,定位存放,并上锁,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不得与非食用产品或有毒有害物品混放。
8、每次使用食品添加剂须有使用记录。
2. 食品粗加工管理制度1、食品原料粗加工必须在粗加工间(区域)内操作,排水沟出口设置防鼠类侵入的网眼孔径小于6毫米的金属网罩,有效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及其他有害昆虫。
2、分设肉类、水产类、蔬菜原料加工洗涤区或池,并有明显标志。
卫生部发布新修订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佚名
【期刊名称】《《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卫生部25日正式发布《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
该标准系由卫生部与国家标;隹化委员会在1996年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将于2008年6月1日起实施。
【总页数】1页(P7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2.3
【相关文献】
1.卫生部公布《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征求意见稿) [J],
2.卫生部发布《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J],
3.卫生部发布《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使用添加剂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J],
4.《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发布 [J],
5.卫生部发布《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
2007年8月23日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
2007年第15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批准以下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
特此公告。
二○○七年八月七日
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的品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公告
2007年第17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现将食品中二十二碳六烯酸和花生四烯酸使用规定调整如下,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2008年12月1日前,按照以往《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使用二十二碳六烯酸和花生四烯酸的食品可在产品保质期内继续销售。
二00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公告
2008年第4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批准附表所列焦糖色(不加氨生产)等11种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
特此公告。
二○○八年一月十一日
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剂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公告
2008年第6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批准附表所列抗坏血酸等22种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
特此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