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专业实习报告doc
- 格式:docx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5
矿山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背景作为矿山地质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是提高实践能力、巩固专业知识的重要机会。
我的毕业实习主要在一家大型矿山企业进行,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熟悉矿山地质工作的流程和技术,了解矿石的开采和利用。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1. 实习内容我的实习主要包括矿区地质调查、矿石采样和分析、矿山设计和规划、矿山环境保护等。
在矿区地质调查中,我掌握了地质勘探方法和技术,了解了地质构造和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对矿区地质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
在矿石采样和分析中,我学习了采样的方法和技巧,并对矿石进行了分析测试,了解了矿石的品质和内部结构。
在矿山设计和规划中,我学习了如何制定矿山的开采方案和布局,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同时考虑到环境因素和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矿山环境保护中,我了解了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学习了矿山环保的方法和措施,了解了矿山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实习过程我的实习过程主要包括学习和实践两个阶段。
在学习阶段,我通过参加企业的培训班和讲座,学习了矿山地质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
我还借阅了大量的参考书籍和资料,并与矿山地质专业的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加深了对矿山地质的理解和认识。
在实践阶段,我进入矿山企业进行实地操作和实践。
我有机会参与矿山地质调查和采样工作,学习和掌握了实际采样和分析的技巧。
我还参与了矿山设计和规划的工作,了解了矿山设计的流程和要点。
此外,我还积极参与矿山环保工作,学习了环保设施和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了环保工作的要求和措施。
三、实习成果和收获通过毕业实习,我取得了一些实际成果和收获。
首先,我对矿山地质工作的流程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地操作和实践,我从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掌握了一些矿山地质工作的技能和方法,对矿石的采样和分析有了一定的经验。
其次,我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同事和上级合作,互相帮助和学习。
我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矿山实习报告关于矿山实习报告4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十分的重要,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矿山实习报告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矿山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这次实习是毕业前的一次综合性实习。
本次实习是为了拓展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锻炼和提高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以后走入社会能够更快的进入工作,更快的融入社会。
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很好的处理各方面的问题,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更好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通过实习使我们对煤矿机电专业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使我们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把知识应用与实践,在实践中巩固知识,为马上要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能更快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做好的铺垫。
我们要切实了解现实工作与在学校理论学习的不同思路,不同方法,我们要以新的面貌、新的姿态、新的思维方式,最快地融入工作,适应工作的要求。
毕业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看到理论与现实的差距,更要看到它们的联系,看到两者的重要性,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仍然不能放弃理论,反而要在现场工作中加强理论学习。
认识到严格服从领导指挥,按时上下班,坚守岗位和敬业精神的重要性,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这次的实习,可以使我们在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一些实际工作,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将来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1、无极绳绞车的类型及工作原理1.1 无极绳绞车的类型无极绳绞车按滚筒的形式可分为螺旋缠绕式和夹钳式两种。
螺旋缠绕式滚筒是在滚筒上缠绕两圈或多圈钢丝绳,以增加其围抱角.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缺点是钢丝绳磨损较大。
夹钳式滚筒由铰接的一对夹块组成,当钢丝绳按辐射方向拖力于绳夹时,夹块把钢丝绳夹个住,在分离点上,钢丝绳离开后由于下部弹簧的作用使夹块张开。
矿山实习报告矿山实习报告(精选10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矿山实习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矿山实习报告篇1前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矿山地质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
毕业实习能够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矿山地质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
刚进入实习单位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在大学学习矿山地质专业知识与实习岗位所需的知识有些脱节,但在经历了几天的适应过程之后,我慢慢调整观念,正确认识了实习单位和个人的岗位以及发展方向。
我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现实,改变和调整看问题的角度,锐意进取,在成才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有朝一日,那些成才的机遇就会纷至沓来,促使我们成为矿山地质专业公认的人才。
我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矿山地质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因此,我作为一名矿山地质专业的学生,有幸参加了为期近三个月的毕业实习。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经过了大学四年矿山地质专业的理论进修,使我们矿山地质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了根本掌握。
我们即将离开大学校园,作为大学毕业生,心中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做好自己专业发展、如何更好的去完成以后工作中每一个任务。
本次实习的目的及任务要求:1.1实习目的①为了将自己所学矿山地质专业知识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矿山地质学作为一门研究矿山地质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在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我们一行人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某矿山地质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两周的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 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矿山地质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
2. 掌握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提高野外地质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3. 了解矿山地质工作在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应用。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实习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认真学习了实习指导书,了解了实习基地的基本情况和实习任务。
同时,我们还准备了野外调查所需的工具和资料,如地质罗盘、记录本、手电筒、GPS定位仪等。
2. 野外实习(1)地质罗盘的使用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掌握了如何确定方向、角度和倾角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能够熟练地运用地质罗盘进行野外测量。
(2)手标本采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按照实习指导书的要求,采集了各类岩石、矿物和化石等手标本。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掌握了不同岩石和矿物的特征,提高了野外鉴别能力。
(3)地质现象观察在实习基地,我们观察了各类地质现象,如断层、褶皱、节理、沉积岩、岩浆岩等。
通过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我们了解了地质构造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4)野外地质剖面测量在实习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野外地质剖面测量。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地形图的使用、路线地质剖面的测量、地质点定点等方法。
3. 实习总结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认真记录了实习内容,分析了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了自己的收获。
三、实习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对矿山地质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
2. 掌握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提高了野外地质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矿山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矿山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一)实习内容:1. 观看淮河的地质作用;2. 了解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
7月10日,由于今天的实习地方较远,我们在早上7点就集合动身了,乘车先到了凤台茅仙洞。
目的是观看淮河的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是陆地上最重要的地质作用之一,经过其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别断改造地表形态,形成各种矿产,孕育着人类文明。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的白山头,目前已无法记录它的原始长度。
一一九四年南宋阶段,黄河在河南省原阳县决口,汹涌的洪水携带数以万亿吨的泥沙冲入淮河流域,淮河自江苏江阴以下的河道被淤平,从此淮河失去了入海通道,成了名副事实上的“断头河”,只得借助洪泽湖汇入长江。
演绎了一幕惨烈的“黄河夺淮”的历史。
于是每每洪水肆虐,危害两岸百姓,成了有名的害河。
解放后,人工开挖了苏北灌溉总渠,引淮入海,淮河才重新有了自己的入海通道。
淮河自西向东流经淮南市区。
在西部凤台县城附近由于受到八公山的阻挡,迂回绕行形成“几”字型。
绕行中河曲发育,河道狭窄,水深流急,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
在茅仙洞附近,位于河流凹岸的八公山由于快速的侧蚀作用形成了陡崖峭壁。
绕过八公山,河流进入淮北平原,这个地方地势平整,河道变宽,河水流速减缓,泥沙携带能力落低,沉积作用增强,特别是流经八公山侵蚀、搬运的大量泥沙在此淤积,逐渐形成河心滩,导致河流分叉,形成所谓的“二道河”。
河流淤积的土地胖沃,适合农作物生长,因而建立了“二道河”农场,每年向国家提供了大量商品粮。
茅仙洞体面绮丽,令人心旷神怡,被道家奉为“清虚仙境”。
西汉时茅氏三兄弟在此建观修道,未来是否成仙别得而知。
有一点是真实的,是淮河的地质作用造就了这如画的风景。
随着侵蚀作用的,河道会逐渐北移,茅仙洞会渐渐消逝,,这样进展下去,也许几万年、几十万年未来,茅仙洞与二道河之间的山体味被侵蚀殆尽,夷为平地,或者形成一具“牛轭湖”,而河道则会“去弯取直”,河水在茅仙洞的位置向东北在八公山镇附近流向二道河。
矿山地质专业实习报告矿山地质专业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怎么写,欢迎阅读实习报告网我整理供应的矿山地质专业实习报告范文。
矿山地质专业实习报告(一)这次实习,没有像往年那样选择**县,而是不远千里的前往内蒙古**市,参与到**矿区把握及地形测量的工程当中。
相比于以往的教学型实习,真正的工程(实习)明显能够更好的体会所学到的学问。
事实也的确是如此,通过这次实习,我真正的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测区属于呼伦贝尔草原的一部分,动植物种类较少,地势较为平坦,地貌相对简洁,但在这实习的十多天里还是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艰辛。
现在细细想来,那十多天的经受,虽然艰苦,但却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测量的实际力气,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工科的特点。
测量学是争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
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供应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
构建信息高速大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
因此测量成为猎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牢靠,最精确的手段。
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一般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
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同学,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
测绘学基础就是这些专业学问的基础。
通过这次实习,熬炼了很多测绘的基本力气。
首先,是生疏了全站仪的用途,娴熟了全站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把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准备,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把握,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范文5篇煤矿地质实习报告范文1一.序言⑴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1.目的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
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习,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
同时,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任务①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③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等内容。
④通过实习,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地质作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①实习前学生应认真学习实习知道书,以明确实习目的、内容安排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②实习中学生要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的讲解。
③现场观察各种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并作好记录,还应多问、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懒惰思想。
④每个学生应采集3mdash;mdash;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⑵.实习的组织形式及实习过程实习的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又分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指导老师带领实习,过程由实习指导书上的日程安排:第一天昆明西山;第二天上午乘车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刚厂;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子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乘车由武定县至元谋县;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第六天返回昆明。
(3)实习任务完成情况通过实习我们三大类岩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在野外认识和辨别三大类岩石,还能够在野外辨别各种地质构造。
通过在各实习点对其的观察,实地考察,我掌握了罗盘的使用,还在各实习点采集了各种相应的岩石标本。
2023矿山实习报告3篇矿山实习报告篇1实习报告学院: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专业:采矿工程年级:级姓名:陈来周学号:__11__1609月13日一、实习目的每位大学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然而但从理论上认识只能让大学生纸上谈兵,因而实习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他使我们在实习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同时,这也是一个给我们找出自身知识不足与缺陷的实践机会。
通过实习,了解本专业相关方面的知识,启发我们积极向上,努力学习。
同时接触与认识社会,积累人生阅历。
在今年的九月份,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采矿__1班到云南个旧锡矿矿区进行了参观认识实习。
二、实习时间09月09日——09月__日三、实习地点云南个旧云南锡业公司松树脚锡矿矿区四、实习日程安排1. 9月9日坐车前往个旧,安排住宿;2. 9月__日听矿区领导对云锡松矿进行简要概述并进行了相关的安全教育;3. 9月11日随带队老师及矿区工作人员进行井下参观认识学习;4. 9月__日在学校老师安排下坐车返回昆明,安全回到学校;五、带队老师:候老师杨老师六、实习内容1.矿山基本情况云南锡业公司松树脚锡矿是云南锡业集团(控股)责任公司下属的一个主力矿山,成立于1952年1月1日,主要从事井下矿产品的开采,是一个以锡为主,铜、铅、银为辅并伴有钨、铋、锌、萤石等元素的多金属井下矿山。
地理位置为:东经__3°__′16″至__3°11′35″,北纬23°22′38″至23°24′02″。
位于个旧市东南平距8公里,公路里程30公里的大梨花山上,矿区地处蒙自——大屯盆地北面的地垒与盆地之间,山势陡峻,高差悬殊,海拔高差为1360至2740米之间,垂直高差1380米。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4篇煤矿地质实习报告篇1一兴城1 自然地理兴城市位于葫芦岛市的东部,在辽东湾西岸,居辽西走廊中段。
东南濒临渤海,西南依六股河与绥中县相邻,西北与建昌县接壤,北与东北毗邻葫芦岛市。
地处东经120deg;06prime;至120deg;50prime;,北纬40deg;16prime;至40deg;50prime;之间。
在地貌上,该区属于辽西山地黑山丘陵的东部边缘,发源于兴城市西北青山-----笔架山---大红螺山一代的六股河、烟台河、兴城河和北西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动,最终汇入辽东湾。
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为松岭山脉延续分布丘陵地带。
实习地区处于北半球暖温带亚温润气候区。
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8.7℃。
年平均降水量620mm。
2 人文经济兴城市土地类型多样,土质较好,适于植物生长。
主要农作物有高梁、玉米、谷子、水稻等。
油作物有大豆、花生,是辽宁省花生重点产地之一。
经济作物有棉花、烤烟、麻类等。
丘陵地区适宜林果生产,以苹果和白梨为主,被国家农业部定为优质果生产基地。
林业资源有松、柏、柞、椴、榆、槐等乔灌木。
林地面积80万亩,森林覆盖率29%。
海产品丰富。
兴城市交通发达,设施完备,公路、铁路、海运、空运形成了立体化运输网络。
以兴城市为中心,县乡公路呈放射状通往各乡。
海滨建有小坞渔港。
二秦皇岛1自然地理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deg;30prime;~119deg;50prime;,北纬39deg;50prime;~40deg;10prime;,北倚燕山,南临渤海,东越长城与辽宁省绥中县毗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
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区。
秦皇岛地区地处于中纬度地带,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
年气温差较大,年降水量多寡变化显著,在400mm 至1000mm之间,总体而言,气候宜人。
矿山实习报告矿山实习报告3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矿山实习报告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矿山实习报告篇11、实习时间:20xx年5月28日至 20xx年6月1日2、实习地点:实验中心及宁煤集团职业培训中心3、实习背景: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学生在学习“普通地质学”、”“矿山测量学”等专业基础课之后,将相继开设专业技术课之前的一次实践过程,是一项承上启下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
4、实习目的:通过实习要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煤矿生产过程及各主要生产环节;(2)建立对矿山生产的感性认识;(3)初步建立矿山井巷的空间关系和立体概念;(4)了解采矿专业毕业要从事的工作;5、实习内容:(1) 讲授采矿基本知识;在关老师的介绍下我们初步了解煤矿的生产技术状况及发展情况,使我认识和了解煤矿井上、下概貌,了解原煤的生产工艺过程及矿井各主要生产环节,认识井田开拓方式和主要生产系统,了解采取巷道布置和采煤工艺;初步熟悉井巷工程的施工、支护等工艺,为今后有关课程的学习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好的基础。
(2) 观看矿井建设、井田开拓、采准系统等录像;在学校的A5阶梯教室观看有关矿井建设、井田开拓、采准系统等录像,了解矿区开发、建设和生产概况;矿区与井田地质概况;井田开拓方式及生产系统煤矿的矿井概况;熟悉工业广场设施、各类建筑,把握工业广场各工艺流程,学习和了解矿井建设的有关知识。
(3) 参观并讲解采矿相关模型;在学校的实验室由关玉顺老师讲解了巷道的开拓方式,并在关老师的指导和介绍下观看了单一煤层采区巷道布置模型、近水平煤层带区联合准备模型、近距离煤层群采区联合准备模型、近距离煤层群石门盘区联合准备模型、近距离煤层群上山盘区联合准备模型、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布置模型、急倾斜煤层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模型、厚煤层一次采全厚综采工作面及设备布置、立井刀式环形井底车场模型、立井折返式底卸式矿井井底车场模型、斜井井底车场模型、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模型、斜井多水平采区式划分开拓模型等模型。
矿山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导语: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矿山地质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矿山地质专业实习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矿山地质专业实习报告实习内容:
1、观察淮河的地质作用;
2、了解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
7月10日,由于今天的实习地点较远,我们在早上7点就集合出发了,乘车先到了凤台茅仙洞。
目的是观察淮河的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是陆地上最重要的地质作用之一,通过其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不断改造地表形态,形成各种矿产,孕育着人类文明。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的白山头,目前已无法记录它的原始长度。
一一九四年南宋时期,黄河在河南省XX县决口,汹涌的洪水携带数以万亿吨的泥沙冲入淮河流域,淮河自江苏江阴以下的河道被淤平,从此淮河失去了入海通道,成了名副其实的“断头河”,只得借助洪泽湖汇入长江。
演绎了一幕惨烈的“黄河夺淮”的历史。
于是每每洪水肆虐,危害两岸百姓,成了有名的害河。
解放后,人工开挖了苏北
灌溉总渠,引淮入海,淮河才重新有了自己的入海通道。
淮河自西向东流经XX市区。
在西部XX县城附近由于受到八公山的阻挡,迂回绕行形成“几”字型。
绕行中河曲发育,河道狭窄,水深流急,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
在茅仙洞附近,位于河流凹岸的八公山由于快速的侧蚀作用形成了悬崖峭壁。
绕过八公山,河流进入淮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河道变宽,河水流速减缓,泥沙携带能力降低,沉积作用增强,特别是流经八公山侵蚀、搬运的大量泥沙在此淤积,逐渐形成河心滩,导致河流分叉,形成所谓的“二道河”。
河流淤积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因而建立了“二道河”农场,每年向国家提供了大量商品粮。
茅仙洞风光绮丽,令人心旷神怡,被道家奉为“清虚仙境”。
西汉时茅氏三兄弟在此建观修道,以后是否成仙不得而知。
有一点是真实的,是淮河的地质作用造就了这如画的风景。
随着侵蚀作用的继续,河道会逐渐北移,茅仙洞会慢慢消失,,如此发展下去,也许几万年、几十万年以后,茅仙洞与二道河之间的山体会被侵蚀殆尽,夷为平地,或者形成一个“牛轭湖”,而河道则会“去弯取直”,河水在茅仙洞的位置向东北在八公山镇附近流向二道河。
(如图4―3),那时,八公山的大部分将不复存在。
河流既是如画山水的“雕塑师”,又是移山填海的“大力士”。
淮河河床内沉积物主要是沙,主要由石英碎屑组成,其次为长石、白云母、岩屑、生物介壳碎片等。
分选较好,磨圆程度较高,大小一般在0。
2―0。
05mm左右,多为细砂。
河漫滩主要为粉砂和粘土。
地史中的河流沉积由河床沉积及河漫滩沉积组成,碎屑沉积物自下而上由粗变细,形成完整的沉积系列。
在河湖密布或河流入海处,河流淤积形成大量肥沃的土地,森林植被茂盛,是煤形成的有利场所。
上午十点,我们从茅仙洞出发,经过快4个小时的路程,到达了凤阳韭山洞。
目的是了解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
地下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陆地上重要的地质营力,不断改变地表形态。
其形成的岩溶洞穴、石林等亦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但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也会造成各种地质灾害,如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岩溶陷落、滑坡、泥石流等。
八十年代以来黄淮地区普遍发生的煤矿井筒破裂也和地下水有关,它们都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韭山洞位于XX市东南XX县宋集乡境内韭菜山。
区内出露下寒武统地层,为一单斜构造,岩层产状一般为180°∠20°。
其原为隐于淮北平原下淮南复向斜北翼东延部分。
因受北北东向武店正断层的影响,西部上盘下降,隐于淮北平原新生代松散层下,东部下盘上升得以出露。
据测算,此断层垂直落差在1500米以上。
岩溶发生于毛庄组,灰岩与页岩互层,节理密集,为地下水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溶洞全长近1500米,初始时岩溶顺着石灰岩层发育,随着溶洞扩大,下伏页岩层亦被冲蚀,上覆岩层发生重力垮塌,导致溶洞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囊括五岳”、“峡谷幽深”等壮丽景观。
洞穴延伸受岩层和节理控制,高低起伏,蜿蜒曲折,瞬息万变,犹如一个巨大的迷宫。
地下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帘、石幔更因其奇特造型引出许多美丽的神话与传说,让人浮想联翩。
进入洞中,远离尘世的喧嚣,犹如到了梦幻般的人间仙境,让人真切体验到融入大自然的美好感受。
将来,当我们享受富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应该有一个怎样的生存环境?这也许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会继续,溶洞会不断扩大,最后导致地面塌陷,溶洞消失。
但新一轮的侵蚀又会开始,形成新洞穴。
只要其它条件不变,这个过程就会永远进行下去,直到有一天将山体夷平。
溶洞是人类最早的“家”,许多古人类化石就是在洞穴堆积中发现的。
淮南地区山区多为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如上窑东洞山的溶洞,舜耕山洞山的溶洞规模都不小。
这里紧靠淮河,有充足的水源,应是古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地方。
中国古人类学者曾将其列为古人类化石发掘的重点地区,但无所获,这些珍贵的地质遗产常常是“可遇不可求“的。
南方的溶洞一般以钟乳石为主,其特点可概括为娟秀、精巧、玲珑剔透。
北方的溶洞则以石幔见长,具有宽阔、粗犷、险峻神奇等特点。
韭山洞属典型的北方溶洞,以深、大、险、奇、古而著称。
洞内景点绝大部分为石幔,辅之石笋、石柱、石钟乳,各呈其形,千姿百态,蔚为壮观。
越往前走,感觉湿度越大,溪水越多,快到出口处时,一段水路挡住了去路。
原以为径直即可出洞,不曾想遇水而阻,正当我们一筹莫展之时,忽然柳暗花明,只见一叶小舟象箭似的驶了过来,我们乘上小船,船夫以手撑壁顶,逆水泛舟,行至数十米,露出光亮,靠岸之后,登上天洞,穿过石林,拾级而出洞口。
为期三天的地质实习结束了。
虽然时间短暂,却是我参加过的最有意义的野外实习。
在实习中,同学们顶着烈日,克服了种种困难,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一个个实习任务,虽然很辛苦,但是大家没有一个人抱怨。
通过这次实习,我学到了许多在蚀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对我们的家乡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
谢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样的实习机会,也谢谢老师给我们做的详细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