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及期末测试(2020年最新)
- 格式:pdf
- 大小:3.59 MB
- 文档页数:75
2020人教版八年级上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分式2xx -有意义则x 的范围是( ) A .x ≠ 2B .x ≠ – 2C .x ≠ 0且x ≠ – 2D .2x ≠±2. 以下五家银行行标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 内角和与外角和相等的多边形是( )A .三角形B .四边形C .五边形D .六边形4. 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A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 .有一组对边和一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C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5. 若点M (a ,b )在第四象限,则点N (– a ,–b + 2)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6. 如图,已知E 、F 、G 分别是△ABC 各边的中点,△EBF 的面积为2,则△ABC 的面积为( ) A .2B .4C .6D .8G EC BA(6题图) (7题图)7. 如图,在矩形ABCD 中,O 是BC 的中点,∠AOD = 90°,若矩形ABCD 的周长为30cm ,则AB的长为()A.5 cm B.10 cm C.15 cm D.7.5 cm8.函数myx=与(0)y mx m m=-≠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可能是()9.如图,E为矩形ABCD的边CD上的一点, AB=AE=4,BC=2,则∠BEC是()A.15° B.30° C.60° D.75°(9题图)(10题图)10.如图所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位于第一象限,AB = AC = 2,直角顶点A在直线y = x 上,其中A点的横坐标为1,且两条直角边AB,AC分别平行于x轴,y轴,•若双曲线(0)ky kx=≠与△ABC有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A.1 < k < 2 B.1 ≤k≤ 3 C.1 ≤k≤ 4 D.1 ≤k < 4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P(3,– 4)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12.菱形的周长是8 cm,则菱形的一边长是___________.13.用任意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下列图形:①平行四边形②矩形③菱形④正方形⑤等腰三角形⑥等边三角形其中一定能够拼成的图形是___________(只填序号).14.如图,正方形A的面积是___________.15.已知直线6y x=+与x轴、y轴围成一个三角形,则这个三角形面积为___________.(14题图)E16. 如图,梯形ABCD 中,DC //AB ,∠D = 90︒,AD = 4 cm ,AC = 5 cm ,218cm ABCD S =梯形,那么AB = ___________.D CBA(16题图) (17题图) (18题图) 17. 如图,已知函数y = x + b 和y = ax + 3的图像交点为P ,•则不等式x + b > ax + 3的解集为___________.18. 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绕A 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30°,至正方形AB ′C ′D ′,则旋转前后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_.19. 如图,梯形ABCD 中,△ABP 的面积为20平方厘米,△CDQ 的面积为35平方厘米,则阴影四边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_平方厘米.20. 下图表示甲、乙两名选手在一次自行车越野赛中,路程y (千 米)随时间x (分)变化的图象.下面几个结论:①比赛开始24分钟时,两人第一次相遇. ②这次比赛全程是10千米.③比赛开始38分钟时,两人第二次相遇. 正确的结论为 .三、解答题(21~24每题4分,25题8分,共24分)(19题图)x 分(20题图)21.22x y yy x x⎛⎫⎛⎫-⋅-÷⎪ ⎪⎝⎭⎝⎭22.222244(4)2x xy yx yx y-+÷--23.21221x-=-24.11322xx x-+=--25.已知直线y kx b=+与直线23y x=-交于y轴上同一点,且过直线3y x=-上的点(m,6),求其解析式.四、解答题(第26——27题,每题6分;第28——30题每题8分。
2020 年初二数学上期末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生活在古巴的吸蜜蜂鸟,它的质量约为0.056 盎司.将0.05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5.6 ×10﹣1B. 5.6 ×10﹣2C. 5.6 ×10﹣3D.0.56 ×10﹣1 2.如图所示,小兰用尺规作图作△ ABC 边AC 上的高BH ,作法如下:①分别以点DE 为圆心,大于DE 的一半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F;②作射线BF ,交边AC 于点H;③以B 为圆心,BK 长为半径作弧,交直线AC 于点D 和E;④取一点K 使K 和B 在AC 的两侧;所以BH 就是所求作的高.其中顺序正确的作图步骤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②④③①D.④③②①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x 轴于点M ,交y轴于点N ,再分别一点M 、N 为圆心,大于 1 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第二象限交211于点P . 若点P 的坐标为, ,则a 的值为()a 4 2a 31A.a 1 B.a 7 C.a 1 D.a34.若长度分别为a,3,5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则a的值可以是()A.1 B. 2 C. 3 D.85.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为30°,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A.6 B.11 C.12 D.186.如图,在△ ABC 中,点D 在BC 上,AB=AD=DC ,∠B=80° ,则∠ C 的度数为()O 重合)为一个顶点的直角三角形与 Rt ABO 全等,且这 Rt ABO 有一条公共边,则所有符合的三角形个数为8 和 2,则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长可能是(7. 40°C .45°D . 60°A . 2x y) x 2y B.2x y) 2x y C . x 2y) x 2yD.2x y) 2x y8. 如图,若 x为正整数,则表示 x 22x 24x1 的值的点落在( 4x1A .段① 9.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 2aaaB .段②)33B . (2a)36a 3C.段③ C .(a1)2D.段④2a 1D . a a a10. 下列条件中,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A .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和夹角的度数 B .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以及两角夹边的长度 C .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的度数D .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度 11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 O 为坐标原点, A( 4,0) , B(0,3) ,若在该坐标平面内 A . 9 B . 7 C . 5 D . 3 A . 4 B . 6 C . 8 D . 10 二、填空题 13. 14. 3x(x 5) 2(5 x) 分解因式的结果为 .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 100 ,则这个三角形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是 15. 12019+ 22020× ( 1 ) 2021 216. 分解因式: 2x 2-8x+8= ba 17. 已知 a+b = 5 , ab = 3, =ab18. 计算 ( 3 -2)( 3 +2)的结果是有以 点 P (不与点 A 、 B 、 12.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9.若分式的值为零,则x 的值为________ .20.如图,A0B 30 ,点P为AOB 内一点,OP 8 .点M、N 分别在OA、OB 上,则VPMN 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21.如图,已知在△ ABC 中,∠ BAC 的平分线与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PQ相交于点P,过点P 分别作PN 垂直于AB 于点N,PM 垂直于AC 于点M,BN 和CM 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2.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某乡村计划植树4000 棵.由于志题者的支援,实际工作效率提高了20%,结果比原计划提前3天完成,并且多植树80棵,原计划植树多少天?23.如图是作一个角的角平分线的方法:以的顶点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于两点,再分别以为圆心,大于长为半径作画弧,两条弧交于点,作射线,过点作交于点.1 )若,求的度数;2)若,垂足为,求证:.1 a2 424.先化简,再求值: 1 1 2a 4 ,其中a 3 .a 1 a2 2a 125.如图,VABO 与VCDO 关于O点中心对称,点E、F在线段AC上,且AF=CE.求证:FD=BE.*** 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1. B解析:B【解析】【详解】2.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作BH ⊥ AC 即可.【详解】用尺规作图作△ ABC 边AC 上的高BH ,做法如下:④取一点K 使K 和B 在AC 的两侧;③以B 为圆心,BK 长为半径作弧,交直线AC 于点D 和E;①分别以点 D 、E 为圆心,大于DE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F;②作射线BF ,交边AC 于点H;故选B.【点睛】考查了复杂作图,关键是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垂线的作法.3.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作图过程可得P 在第二象限角平分线上,有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 1 = 1 ,再根据P 点所在象限可得横纵坐标的和为a 4 2a 3 进而得到 a 的数量关系.【详解】根据作图方法可得点P 在第二象限角平分线上,则P 点横纵坐标的和为0,11故+ =0,a 4 2a 3解得:a= .3故答案选: D.【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作图—基本作图, 坐标与图形性质, 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作图—基本作图, 坐标与图形性质, 角平分线的性质作图—基本作图, 坐标与图形性质, 角平分线的性质.4.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5﹣3< a< 5+3,解不等式即可求解.【详解】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5﹣3< a< 5+3,即2< a< 8,由此可得,符合条件的只有选项C,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能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出5﹣3< a< 5+3 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5.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360° ÷ 30=° 12,故选C.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6.B解析:B【解析】【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DB 的度数,再由平角的定义得出∠ADC 的度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BD 中,AB=AD ,∠B=80° ,∴∠ B=∠ ADB=8°0 ,∴∠ADC=18°0 ﹣∠ADB=10°0 ,∵ AD=CD ,180 ∠ ADC 180 100∴∠ C= 40 .22故选 B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7.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公式(a+b)(a-b)=a2-b2的左边的形式,判断能否使用.【详解】解:A、由于两个括号中含x、y 项的系数不相等,故不能使用平方差公式,故此选项正确;B 、两个括号中,含y 项的符号相同, 1 的符号相反,故能使用平方差公式,故此选项错误;C、两个括号中,含x项的符号相反,y项的符号相同,故能使用平方差公式,故此选项错误;D 、两个括号中,y 相同,含2x 的项的符号相反,故能使用平方差公式,故此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注意两个括号中一项符号相同,一项符号相反才能使用平方差公式.8.B解析:B将所给分式的分母配方化简,再利用分式加减法化简,根据x 为正整数,从所给图中可得正确答案.【详解】解析: D 【解析】 【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运算法则和积的乘方法则、完全平方公式以及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逐项计 算即可. 【详解】解: A , a+a=2a≠a 2,故该选项错误;B ,( 2a ) 3=8a 3≠ 63a ,故该选项错误C ,( a ﹣ 1 ) 2=a 2﹣ 2a+1≠a 2﹣ 1,故该选项错误; D , a3 ÷ a=a 2,故该选项正确,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合并同类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等 运算法则,熟练掌握这些法则是解此题的关键.10. C解析: C 【解析】【分析】 看是否符合所学的全等的公理或定理即可. 【详解】A 、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SAS ,能作出唯一三角形;B 、两个角对应相等,夹边确定,如这样的三角形可作很多则可以依据ASA 判定全等,因而所作三角形是唯一的;C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也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如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任一点与顶点之间的线段两侧的三角形;D 、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能作出唯一三角形;故选 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由已知条件作三角形,可以依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来做.11. A解析: 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分别以 OA 、 OB 、 AB 为边、根据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作出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即可.22解∵(x 2)21 (x 2)21x 24x 4 x 1 (x 2)2x 1又∵ x 为正整数,∴ 1 x < 1,故表示 2 x111x1 x x1 故选 B . 【点9. D(x 2)22x 4x 41 的值的点落在【详解】如图:分别以OA、OB、AB为边作与Rt△ ABO 全等的三角形各有3个,则则所有符合条件的三角形个数为9,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坐标与图形性质,解题关键是注意不要漏解12. 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第三边;可求第三边长的范围,再选出答案.【详解】设第三边长为xcm,则8﹣2< x< 2+8,6< x< 1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列出不等式,然后解不等式即可.二、填空题13.(x-5 )(3x-2)【解析】【分析】先把代数式进行整理然后提公因式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分解因式的几种方法解析:(x-5)(3x-2)【解析】【分析】先把代数式进行整理,然后提公因式(x 5),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3x(x 5) 2(5 x)= 3x(x 5) 2(x 5)=(x 5)(3x 2);故答案为:(x 5)(3x 2) .【点睛】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分解因式的几种方法.14.40° 40°【解析】【分析】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100°只能为顶角所以剩下两个角为底角且为40°40°【详解】解:∵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 100°只能为顶角∴ 剩下两解析:40° 40 °【解析】【分析】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三角形内角和为180°,100°只能为顶角,所以剩下两个角为底角,且为40 °,40°.【详解】解:∵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100 °只能为顶角,∴剩下两个角为底角,且它们之和为80°,∴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40°,40°.故答案为:40°,4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若题目中没有明确顶角或底角的度数,做题时要注意分情况进行讨论,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解答问题的关键.15.【解析】【分析】根据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求解即可【详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解析:-2【解析】【分析】根据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求解即可.-12019+22020 ( 1 ) 2021=-1+22020 ( 1 ) 2020 12 221 2020 1=-1+( 2 ) 20202211 1=-1+=-;故答案为-.22 2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6.2(x-2)2【解析】【分析】先运用提公因式法再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详解】:2x2-8x+8=故答案为2(x-2)2【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因式分解解题关键点:熟练掌握分解因式的基本方法解析:2(x-2) 2【解析】【分析】先运用提公因式法,再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详解】22:2x 2-8x+8= 2 x24x 4 2 x 2 .故答案为2(x-2) 2.【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因式分解.解题关键点:熟练掌握分解因式的基本方法.17.【解析】【分析】将a+b=5ab=3代入原式=计算可得【详解】当a+b=5ab=3时原式====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加减法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和完全平方公式19 解析:22 将a+b=5、ab=3代入原式= b aab 【详解】当a+b=5、ab=3时,22 baaba b 22ab ab52 2 3319 =.319故答案为.32a b 2ab ,计算可得.【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加减法,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和完全平方公式.18.-1 【解析】【分析】由于式子复合平方差公式的特点则由平方差公式展开可得()-2 即可解答【详解】由平方差公式得()-2 由二次根式的性质得3-2 计算得-1 【点睛】此题考查平方差公式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利用解析:-1【解析】【分析】由于式子复合平方差公式的特点,则由平方差公式展开可得( 3 )2-22即可解答【详解】由平方差公式,得( 3 ) 2-22由二次根式的性质,得3-2 2计算,得-1【点睛】此题考查平方差公式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利用平方差公式的性质进行计算19.1【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得|x|-1=0 且x- 1≠0 解得x=-1 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解析:1【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得|x|-1=0 ,且x-1≠0 ,解得x=-1.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20.8【解析】【分析】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接P1P2交OA于M 交OB于N△ PMN 的周长=P1P2然后证明△ OP1P2是等边三角形即可求解【详解】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解析:8【解析】【分析】分别作点P 关于OA、OB 的对称点P1、P2,连接P1P2交OA于M,交OB 于N,△ PMN 的周长=P1P2,然后证明△OP1P2是等边三角形,即可求解.【详解】分别作点P 关于OA、OB 的对称点P1、P2,连接P1P2交OA于M,交OB 于N.连接OP,则OP1=OP=OP2,∠P1OA=∠POA,∠POB=∠P2OB,MP=P1M,PN=P2N,则△PMN 的周长的最小值=P1P2,∴∠P1OP2=2∠ AOB=60°,∴△OP1P2是等边三角形.△PMN 的周长=P1P2,∴P1P2=OP1=OP2=OP=8.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正确作出辅助线,证明△OP1P2是等边三角形是关键.三、解答题21.BN=CM,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连接PB,PC,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PM=PN,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求出PB=PC,根据HL 证Rt△ PMC≌ Rt△ PNB,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BN=CM,理由如下:如图,连接PB,PC,∵ AP 是∠BAC的平分线,PN⊥ AB,PM⊥ AC,∴ PM=P,∠N PMC∠= PNB=90°,∵P 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PC=PB,PC PB在Rt△ PMC和Rt△P NB中,,PM PN∴ Rt△ PMC≌ Rt△ PNB(HL),∴ BN=C.M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角平分线性质等知识点,能正确地添加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22.原计划植树20 天.【解析】【分析】设原计划每天种x棵树,则实际每天种(1+20%) x棵,根据题意可得等量关系:原计划完成任务的天数-实际完成任务的天数=3,列方程即可.【详解】解:设原计划每天种x棵树,则实际每天种(1+20% x棵,400 4000 80依题意得:——-------------- 3x (1 20%)x解得x=200,经检验得出:x=200是原方程的解.4000 cc所以------ =20.200答:原计划植树20天.【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正确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23.(1)35 ° ;(2)见解析.【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OB//FD,可得/ OFD + Z AOB =180° ,进而得到/ AOB的度数,再根据作图可知OP 平分/ AOB ,进而算出/ DOB的度数即可;(2)首先证明AOD = Z ODF ,再由FMLOD可得/ OMF = Z DMF ,再加上公共边FM = FM ,可利用AAS 证明△ FMO^A FMD .【详解】(1)解:: OB // FD,・ ./ OFD + Z AOB = 180 ,又・. / OFD= 110° ,../AOB = 180° - Z OFD = 180 -110 ° = 70° ,由作法知,OP是/ AOB的平分线,1 1Z DOB = —Z ABO =- x 70° = 35°;2 2(2)证明:: OP平分/ AOB ,・ ./ AOD =Z DOB ,1.OB // FD,・./ DOB = Z ODF ,・./ AOD =Z ODF, 又.. FMLOD,・./ OMF = Z DMF , 在^ MFO和^ MFD中£AOD=^ODF(FM = FM∴△ MFO ≌△ MFD ( AAS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角的计算,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掌握角平分线 的作法,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1 2 , a2 5根据分式的减法和除法可以化简题目中的式子,然后将 a 的值代入化简后的式子即可解答本题.2=a 1 1 a 1 a1 a2a2 a2 a1 =1 a2a2a1 a 2,31 2当 a=3时,原式 = 3 1 = 2 .3+2 5【点睛】本题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分式化简求值的方法.25. 详见解析【解析】 【分析】 根据中心对称得出 OB=OD , OA=OC ,求出 OF=OE ,根据 SAS 推出 △ DOF ≌△ BOE 即可. 【详解】证明:∵△ ABO 与 △ CDO 关于 O 点中心对称,∴ OB=OD , OA=OC .∵ AF=CE ,∴ OF=OE .OB OD∵在 △ DOF 和 △ BOE 中, DOF BOE ,OF OEDOF ≌△ BOE ( SAS ).∴ FD=BE .24.解:a1a 24a 22a 1。
2020年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30分,)1. 给出下列命题:①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②三角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内角;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④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不在三角形内就在三角形外;⑤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⑥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点在三角形内.正确的命题有()A.1个B.2个C.3个D.4个2. 一个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分别为3和8,第三边的长为奇数,则第三边的长为()A.5或7B.7C.9D.7或93. 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的角C沿着GF折叠(F在BC边上,不与B,C重合)使得C 点落在矩形ABCD内部的E处,FH平分∠BFE,则∠GFH的度数α满足()A.90∘<α<180∘B.α=90∘C.0∘<α<90∘D.α随着折痕位置的变化而变化4.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3倍少1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5B.6C.7D.85. 如图,用四个螺丝将四条不可弯曲的木条围成一个木框,不计螺丝大小,其中相邻两螺丝的距离依序为2,3,4,6,且相邻两木条的夹角均可调整.若调整木条的夹角时不破坏此木框,则任两螺丝的距离之最大值为()A.5B.6C.7D.106. 点M(1, 2)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为()A.(−1, 2)B.(−1, −2)C.(2, −1)D.(1, −2)7.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6cm,周长为30cm,则它的另两边长分别为()A.6cm,18cmB.12cm,12cmC.6cm,12cmD.6cm,18cm或12cm,12cm8. 如图:△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D,DE⊥AB于E,且AB=6cm,则△DEB的周长是()A.6cmB.4cmC.10cmD.以上都不对9.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8,x,若x的值为偶数,则x的值有( )A.6个B.5个C.4个D.3个10. 如图,等边△ABC中,D,E分别为AC,AB上两点,下列结论:①若AD=AE,则△ADE是等边三角形;②若DE // BC,则△ADE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 )A.①B.②C.①②D.都不对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30分,)11. 如图,直线AB // CD,直线EC分别与AB,CD相交于点A、点C,AD平分∠BAC,已知∠ACD=80∘,则∠DAC的度数为________.11题 12题12. 如图所示的方格中,∠1+∠2+∠3=________度.13.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4,其一边长为4,那么它的底边为________.14. 如图,在∠AOB的两边截取OA=OB,OC=OD,连接AD,BC交于点P,则下列结论中①△AOD≅△BOC,②△APC≅△BPD,③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15. 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5种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的图形有________.16. 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6cm和2cm,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cm.17. 当三角形中一个内角α是另一个内角γ的两倍时,我们称此三角形为“特征三角形”,其中α称为“特征角”.若“特征三角形”中三个角分别为α、β、γ,且γ≤β≤α,则角β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8. 已知BD为四边ABCD的对角线,AB // CD,要使△ABD≅△CDB,利用“SAS”可加条件________.19. 如图,A,B,C,D,E,F,G都在∠O的边上,OA=AB=BC=CD=DE=EF=FG,若∠EFG=30∘,则∠O=________.20. 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ABC和正△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②PQ // AE;③AP=BQ;④CO平分∠AOE;⑤∠AOB=60∘.恒成立的结论有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三、解答题(本题共计 6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60分,)2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 2),B(3, 1),C(−2, −1).(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图形△A1B1C1;(2)写出点A1,B1,C1的坐标(直接写答案);(3)△A1B1C1的面积为________.(直接写答案)22. 如图,点D,E在△ABC的BC边上,AB=AC,AD=AE.求证:BD=CE.23. 如图,已知AD是△ABC的高,AE平分∠BAC,∠B=25∘,∠ACD=45∘,求∠AED的度数.24. 如图,铁路上A、B两点相距25km,C、D为两村庄,若DA=10km,CB=15km,DA⊥AB于A,CB⊥AB于B,现要在AB上建一个中转站E,使得C、D两村到E站的距离相等.(1)求E应建在距A多远处?(2)DE和EC垂直吗?试说明理由.25. 已知△ABC中,BC=a−1,AC=a,AB=a+1(1)判定△ABC中最长边,并说明理由?(2)求a的取值范围.26. 如图1,在△OAB中,∠OAB=90∘,∠AOB=30∘,OB=8.以OB为边,在△OAB 外作等边△OBC,D是OB的中点,连接AD并延长交OC于E.(1)求证:四边形ABCE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2,将图1中的四边形ABCO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为FG,求OG的长.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30分)1.【答案】C【解析】要找出正确命题,可运用相关基础知识分析找出正确选项,也可以通过举反例排除不正确选项,从而得出正确选项.【解答】解: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故①错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故③错误;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可以是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故④错误;所以正确的命题是②,⑤,⑥,共3个.故选C.2.【答案】D【解析】首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根据第三边又是奇数得到答案.【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第三边大于8−3=5,而小于两边之和8+3=11.又第三边应是奇数,则第三边等于7或9.故选D.3.【答案】B【解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计算.【解答】解:由题意可得,∠CFG=∠EFG,又有∠EFH=∠BFH,∴∠GFE+∠EFH=90∘即∠GFH的度数α是90∘.故选B.4.【答案】C【解析】多边形的内角和可以表示成(n−2)⋅180∘,外角和都等于360∘,故可列方程求解.【解答】解:设所求多边形边数为n,则(n−2)⋅180∘=3×360∘−180∘,解得n=7.故选C.5.【答案】C【解析】若两个螺丝的距离最大,则此时这个木框的形状为三角形,可根据三条木棍的长来判断有几种三角形的组合,然后分别找出这些三角形的最长边即可.【解答】解:已知4条木棍的四边长为2,3,4,6.①选2+3,4,6作为三角形,则三边长为5,4,6;5−4<6<5+4,能构成三角形,此时两个螺丝间的最长距离为6;②选3+4,6,2作为三角形,则三边长为2,7,6;6−2<7<6+2,能构成三角形,此时两个螺丝间的最大距离为7;③选4+6,2,3作为三角形,则三边长为10,2,3;2+3<10,不能构成三角形,此种情况不成立;④选6+2,3,4作为三角形,则三边长为8,3,4;而3+4<8,不能构成三角形,此种情况不成立;综上所述,任两螺丝的距离之最大值为7.故选C.6.【答案】D【解析】两点关于x轴对称,那么让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可.【解答】解:∵2的相反数是−2,∴点M(−1, 2)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为(1, −2).故选D.7.【答案】B【解析】由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0cm,三角形的一边长6cm,分别从6cm是底边长与6cm为腰长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0cm,三角形的一边长6cm,∴若6cm是底边长,则腰长为:(30−6)÷2=12(cm),∵6cm,12cm,12cm能组成三角形,∴此时其它两边长分别为12cm,12cm;若6cm为腰长,则底边长为:30−6−6=18(cm),∵6+6<18,∴不能组成三角形,故舍去.∴其它两边长分别为12cm,12cm.故选B.8.【答案】A【解析】由∠C=90∘,根据垂直定义得到DC与AC垂直,又AD平分∠CAB交BC于D,DE⊥AB,利用角平分线定理得到DC=DE,再利用HL证明三角形ACD与三角形AED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AC=AE,又AC=BC,可得BC=AE,然后由三角形BED的三边之和表示出三角形的周长,将其中的DE换为DC,由CD+DB=BC进行变形,再将BC换为AE,由AE+EB=AB,可得出三角形BDE的周长等于AB的长,由AB 的长可得出周长.【解答】解:∵∠C=90∘,∴DC⊥AC,又AD平分∠CAB交BC于D,DE⊥AB,∴CD=ED,在Rt△ACD和Rt△AED中,{DC=DEAD=AD,∴Rt△ACD≅Rt△AED(HL),∴AC=AE,又AC=BC,∴AC=AE=BC,又AB=6cm,∴△DEB的周长=DB+BE+ED=DB+CD+BE=BC+BE=AE+EB=AB=6cm.故选A.9.【答案】D【解析】已知两边时,三角形第三边的范围是>两边的差,<两边的和.这样就可以确定x的范围,从而确定x的值.【解答】解:根据题意得:5<x<11.∵x是偶数,∴可以取6,8,10这三个数.故选D.10.【答案】C【解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由△ABC为等边三角形得到∠A=60∘,由于AD=AE,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到△ADE是等边三角形;根据△ABC为等边三角形,则∠C=∠B=60∘,由DE // BC得到∠ADE=∠C=∠B=∠AED=60∘,然后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到△ADE是等边三角形.【解答】解:∵△ABC为等边三角形,∴∠A=60∘,∵AD=AE,∴△ADE是等边三角形,①正确;∵△ABC为等边三角形,∴∠C=∠B=60∘,∵DE // BC,∴∠ADE=∠C=∠B=∠AED=60∘,∴△ADE是等边三角形,②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30分)11.【答案】50∘【解析】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BAC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DAC 的度数.【解答】解:∵AB // CD,∠ACD=80∘,∴∠BAC=100∘,又∵AD平分∠BAC,∴∠DAC=12∠BAC=50∘.故答案为:50∘.12.【答案】135【解析】标注字母,然后根据网格结构可得∠1与∠3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以推出∠1+∠3=90∘,再根据∠2所在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2=45∘,然后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如图,根据网格结构可知,在△ABC与△ADE中,{AB=DE BC=AD AC=AE,∴△ABC≅△ADE(SSS),∴∠1=∠DAE,∴∠1+∠3=∠DAE+∠3=90∘,又∵AD=DF,AD⊥DF,∴△A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45∘,∴∠1+∠2+∠3=90∘+45∘=135∘.故答案为:135.13.【答案】4或6【解析】已知的边可能是腰,也可能是底边,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解答】解:当腰是4时,则另两边是4,6,且4+4>6,6−4<4,满足三边关系定理,当底边是4时,另两边长是5,5,5+4>5,5−4<5,满足三边关系定理,∴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4或6,故答案为:4或6.14.【答案】①②③【解析】根据题中条件,由两边夹一角可得△AOD≅△BOC,得出对应角相等,又由已知得出AC=BD,可得△APC≅△BPD,同理连接OP,可证△AOP≅△BOP,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OA=OB,OC=OD,∠O为公共角,∴△AOD≅△BOC,∴∠A=∠B,又∠APC=∠BPD,∴∠ACP=∠BDP,OA−OC=OB−OD,即AC=BD,∴△APC≅△BPD,∴AP=BP,连接OP,即可得△AOP≅△BOP,得出∠AOP=∠BOP,∴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故题中结论都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15.【答案】矩形,菱形,正方形【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作答.【解答】解:两者都是的是矩形,菱形,正方形;其中平行四边形只是中心对称图形;等腰梯形只是轴对称图形.故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的图形有矩形,菱形,正方形.16.【答案】14【解析】本题应有两种情况:①6为底,2为腰;②2为底,6为腰,注意还要考虑是否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答】解:∵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6cm和2cm,∴分为两种情况:①6为底,2为腰,2+2<6,应舍去;②2为底,6为腰,则它的周长为2+6+6=14cm.故答案为:14.17.【答案】45∘≤β≤72∘【解析】分γ=β、α=β两种情况,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解答】解:当γ=β时,2α+2α+α=180∘,解得,α=36∘,则β=72∘,当α=β时,2α+α+α=180∘,解得,α=45∘,则β=45∘,则角β的取值范围是45∘≤β≤72∘,故答案为:45∘≤β≤72∘.18.【答案】AB=CD【解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解答即可.【解答】解:∵AB // CD,∴∠ABD=∠CDB,在△ABD与△CDB中,{AB=CD∠ABD=∠CDBBD=DB,∴△ABD≅△CDB,故答案为:AB=CD19.【答案】12.5∘【解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和内角的关系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设∠O=x,OA=AB=BC=CD=DE=EF=FG,∴∠BAC=2x,∴∠CBD=3x,∴∠DCE=4x,∴∠FDE=5x,∴∠FEG=6x,∵EF=FG,∴∠FEG=∠FGE,∵∠EFG=30∘,∴∠FEG=6x=75∘,∴x=12.5∘,∴∠O=12.5∘.故答案为:12.5∘.20.【答案】①②③④⑤【解析】证明①可先证明△ACD≅△BCE,已有:AB=BC,CD=CE,易得∠ACD=∠BCE,其他的证明需要通过①得到,再利用三角形相似以及等边三角形的知识分别进行证明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①∵△ABC和△CDE为等边三角形∴AC=BC,CD=CE,∠BCA=∠DCB=60∘∴∠ACD=∠BCE在△ACD和△BCE中,{AC=CB∠ACD=∠BCECD=CE,∴△ACD≅△BCE∴AD=BE,故①正确;由(1)中的全等得∠CBE=∠DAC,进而可求证△CQB≅△CPA,∴AP=BQ,故③正确;又∵∠PCQ=60∘可知△PCQ为等边三角形,∴∠PQC=∠DCE=60∘,∴PQ // AE②成立,∵BC // DE,∴∠CBE=∠BED,∵∠CBE=∠DAE,∴∠AOB=∠OAE+∠AEO=60∘,故⑤正确;∴∠AOE=120∘,∵∠PBO=∠PAC,∠BOP=∠PCA,∴△BPO∽△APC,∴PBAP =OPPC,∴PBOP =APPC,∵∠APB=∠CPO,∴△APB∽△CPO,∴∠COP=∠ABP=60∘,∴∠COA=∠COB=60∘,故④正确,故正确的有①②③④⑤,故答案为①②③④⑤.三、解答题(本题共计 6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60分)21.【答案】解:(1)如图所示:(2)根据(1)可知:关于y轴对称,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相反数.∴A1(−1, 2),B1(−3, 1),C1(2, −1).9【解析】(1)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画出图形即可;(2)根据所画出的图形写出点的坐标;(3)首先把三角形放在一个大正方形内,再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周小正方形的面积即可.【解答】解:(1)如图所示:(2)根据(1)可知:关于y轴对称,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相反数. ∴A1(−1, 2),B1(−3, 1),C1(2, −1).(3)S△A1B1C1=3×5−12×3×3−1 2×2×1−12×5×2=92.故答案为:92.22.【答案】证明:如图,过点A作AP⊥BC于P.∵AB=AC,∴BP=PC;∵AD=AE,∴DP=PE,∴BP−DP=PC−PE,∴BD=CE.【解析】要证明线段相等,只要过点A作BC的垂线,利用三线合一得到P为DE及BC的中点,线段相减即可得证.【解答】证明:如图,过点A作AP⊥BC于P.∵AB=AC,∴BP=PC;∵AD=AE,∴DP=PE,∴BP−DP=PC−PE,∴BD=CE.23.【答案】解:∵∠ACD=45∘,∠ABD=25∘,∴∠BAC=45∘−25∘=20∘,又∵AE平分∠BAC,∴∠BAE=1∠BAC=10∘,2∴∠AED=∠B+∠BAE=25∘+10∘=35∘.【解析】首先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BAC=∠ACD−∠B,然后求出∠BAE的度数,最后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得∠AED=∠B+∠BAE的度数.【解答】解:∵∠ACD=45∘,∠ABD=25∘,∴∠BAC=45∘−25∘=20∘,又∵AE平分∠BAC,∴∠BAE=1∠BAC=10∘,2∴∠AED=∠B+∠BAE=25∘+10∘=35∘.24.【答案】解:(1)设AE=x,则BE=25−x,在Rt△ADE中,DE2=AD2+AE2=102+x2,在Rt△BCE中,CE2=BC2+BE2=152+(25−x)2,由题意可知:DE=CE,所以:102+x2=152+(25−x)2,解得:x=15.所以E应建在距A点15km处;(2)垂直,∵在Rt△AED和Rt△BCE中{DE=ECAE=CB=15,∴Rt△AED≅Rt△BCE(HL),∴∠AED=∠C,∵CB⊥AB,∴∠B=90∘,∴∠C+∠BEC=90∘,∴∠AED+∠BEC=90∘,∴∠DEC=180∘−90∘=90∘,∴DE⊥CE.【解析】(1)AE=x,则BE=25−x,=根据勾股定理可得DE2=AD2+AE2=102+x2,CE2=BC2+BE2=152+(25−x)2,由DE=CE可得102+x2=152+(25−x)2,再解方程即可;(2)首先证明Rt△AED≅Rt△BC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D=∠C,再证明∠AED+∠BEC=90∘,即可得到∠DEC=90∘,进而得到DE和EC垂直.解:(1)设AE=x,则BE=25−x,在Rt△ADE中,DE2=AD2+AE2=102+x2,在Rt△BCE中,CE2=BC2+BE2=152+(25−x)2,由题意可知:DE=CE,所以:102+x2=152+(25−x)2,解得:x=15.所以E应建在距A点15km处;(2)垂直,∵在Rt△AED和Rt△BCE中{DE=ECAE=CB=15,∴Rt△AED≅Rt△BCE(HL),∴∠AED=∠C,∵CB⊥AB,∴∠B=90∘,∴∠C+∠BEC=90∘,∴∠AED+∠BEC=90∘,∴∠DEC=180∘−90∘=90∘,∴DE⊥CE.25.【答案】解:(1)AB边是最长边,其理由是:∵AB−BC=(a+1)−(a−1)=2>0,AB−AC=(a+1)−a=1>0,∴AB>BC,AB>AC.∴AB边是最长边.(2)由BC+AC>AB,得(a−1)+a>a+1,∴a>2.【解析】(1)直接运用求差的形式比较线段的大小即可;(2)在三角形中,利用较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确定a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AB边是最长边,其理由是:∵AB−BC=(a+1)−(a−1)=2>0,AB−AC=(a+1)−a=1>0,∴AB>BC,AB>AC.∴AB边是最长边.(2)由BC+AC>AB,得(a−1)+a>a+1,∴a>2.26.(1)证明:∵Rt△OAB中,D为OB的中点,∴AD=12OB,OD=BD=12OB,∴DO=DA,∴∠DAO=∠DOA=30∘,∠EOA=90∘,∴∠AEO=60∘,又∵△OBC为等边三角形,∴∠BCO=∠AEO=60∘,∴BC // AE,∵∠BAO=∠COA=90∘,∴CO // AB,∴四边形ABCE是平行四边形.(2)解:设OG=x,由折叠可得:AG=GC=8−x,在Rt△ABO中,∵∠OAB=90∘,∠AOB=30∘,BO=8,∴AB=12OB=4, OA=√OB2−AB2=4√3.在Rt△OAG中,OG2+OA2=AG2,x2+(4√3)2=(8−x)2,解得:x=1,∴OG=1.【解析】(1)首先根据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DO=DA,再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DAO=∠DOA=30∘,进而算出∠AEO=60∘,再证明BC // AE,CO // AB,进而证出四边形ABCE是平行四边形;(2)设OG=x,由折叠可得:AG=GC=8−x,再利用三角函数可计算出AO,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OG的长即可.【解答】(1)证明:∵Rt△OAB中,D为OB的中点,∴AD=12OB,OD=BD=12OB,∴DO=DA,∴∠DAO=∠DOA=30∘,∠EOA=90∘,∴∠AEO=60∘,又∵△OBC为等边三角形,∴∠BCO=∠AEO=60∘,∴BC // AE,∵∠BAO=∠COA=90∘,∴CO // AB,∴四边形ABCE是平行四边形.(2)解:设OG=x,由折叠可得:AG=GC=8−x,在Rt△ABO中,∵∠OAB=90∘,∠AOB=30∘,BO=8,∴AB=1OB=4, OA=√OB2−AB2=4√3.2在Rt△OAG中,OG2+OA2=AG2,x2+(4√3)2=(8−x)2,解得:x=1,∴OG=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1.下列每组数分别表示三根木棒的长度,将它们首尾连接后,能摆成三角形的一组是()A.1,2,6 B.2,2,4 C.1,2,3 D.2,3,42.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3:4,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3.如图,在△ABC中,D是BC延长线上一点,∠B=40°,∠ACD=120°,则∠A等于()A.60°B.70°C.80°D.90°4.观察下列图形,从图案看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5.分式的值为0,则()A.x=﹣2 B.x=±2 C.x=2 D.x=06.若方程有增根,则增根可能为()A.0 B. 2 C.0或2 D. 17.如图,已知△ABC的六个元素,则下列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A.甲B.乙C.丙D.乙与丙8.英国曼彻斯热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因为成功地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目前是世界上最薄却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同时还是导电性最好的材料,其理论厚度仅0.000000000034米,将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0.34×10﹣5B. 3.4×10﹣4C. 3.4×10﹣14D. 3.4×10﹣11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9.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到锐角为40°,则∠B=.10.(3a﹣2b)()=4b2﹣9a2.11.甲从A地到B地,去时步行,返回时坐车,共用小时,若他往返都坐车,则全程只需小时,若他往返都步行,则需小时.(用a与x表示).12.一个多边形中,除一个内角外,其余各内角和是1200°,则这个角的度数是.13.若m+n=1,mn=2,则的值为.14.已知实数x,y满足|x﹣4|+(y﹣8)2=0,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5.三个等边三角形的位置如图所示,若∠3=50°,则∠1+∠2=°.16.观察下列各式:,,,…,根据观察计算:=(n为正整数).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72分)17.计算:(1)()100×(1)100×()2013×42014.(2)(1+)(1+)(1+)(1+)+.18.解分式方程:+=1.19.因式分解(1)n3(m﹣2)+n(2﹣m).(2)(x﹣a)(x﹣3a)+a2.20.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BC、AB、AC边上,且BE=CF,AD+EC=AB.(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2)当∠A=40°时,求∠DEF的度数.21.从甲地到乙地共50千米,其中开始的10千米是平路,中间的20千米是上坡路,余下的20千米又是平路,小明骑自行车从甲地出发,经过2小时10分钟到达甲、乙两地的中点,再经过1小时50分钟到达乙地,求小明在平路上的速度?(假设小明在平路上和上坡路上保持匀速)22.作图题(不写作法)已知:如下图所示,①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A1B1C1三个顶点的坐标.②在x轴上确定点P,使PA+PC最小.23.已知:在△ABC中,AC=BC,∠ACB=90°,过点C作CD⊥AB于点D,点E是AB 边上一动点(不含端点A、B),连接CE,过点B作CE的垂线交直线CE于点F,交直线CD于点G(如图①).(1)求证:AE=CG;(2)若点E运动到线段BD上时(如图②),试猜想AE、CG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3)过点A作AH垂直于直线CE,垂足为点H,并交CD的延长线于点M(如图③),找出图中与BE相等的线段,并证明.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1.下列每组数分别表示三根木棒的长度,将它们首尾连接后,能摆成三角形的一组是()A.1,2,6 B.2,2,4 C.1,2,3 D.2,3,4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计算两个较小的边的和,看看是否大于第三边即可.解答:解:A、1+2<6,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B、2+2=4,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C、1+2=3,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D、2+3>4,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2.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3:4,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三个内角的度数比,即可求得三个内角的度数,再根据三个内角的度数进一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解答:解:∵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3:4,∴三个内角分别是180°×=40°,180°×=60°,180°×=80°.所以该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故选B.点评:三角形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3.如图,在△ABC中,D是BC延长线上一点,∠B=40°,∠ACD=120°,则∠A等于()A.60°B.70°C.80°D.90°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知∠ACD=∠A+∠B,从而求出∠A的度数.解答:解:∵∠ACD=∠A+∠B,∴∠A=∠ACD﹣∠B=120°﹣40°=80°.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答的关键是沟通外角和内角的关系.4.观察下列图形,从图案看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分别沿一条直线将每个图形对折,看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否重合.解答:解:图1没有对称轴,不是轴对称图形;图2有两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图3有两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图4有一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这时,我们也可以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5.分式的值为0,则()A.x=﹣2 B.x=±2 C.x=2 D.x=0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析:分式的值为零: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零.解答:解:由题意,得x2﹣4=0,且x+2≠0,解得x=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若分式的值为零,需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分子为0;(2)分母不为0.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6.若方程有增根,则增根可能为()A.0 B. 2 C.0或2 D. 1考点:分式方程的增根.专题:计算题.分析:增根是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后产生的使分式方程的分母为0的根.本题的最简公分母是x(x﹣2),方程有增根,那么最简公分母为0,进而舍去不合题意的解即可.解答:解:∵最简公分母是x(x﹣2),方程有增根,则x(x﹣2)=0,∴x=0或x=2.去分母得:3x=a(x﹣2)+4当x=0时,﹣2a=4,a=﹣2;当x=2时,3x=4,此时x=≠2,∴增根只能为x=0,故选A.点评:增根是使分式方程的分母为0的根.所以判断增根只需让分式方程的最简公分母为0;注意应舍去不合题意的解.7.如图,已知△ABC的六个元素,则下列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A.甲B.乙C.丙D.乙与丙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首先观察图形,然后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AS与SAS),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如图:在△ABC和△MNK中,,∴△ABC≌△MNK(AAS);在△ABC和△HIG中,,∴△ABC≌△HIG(SAS).∴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乙或丙.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此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8.英国曼彻斯热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因为成功地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目前是世界上最薄却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同时还是导电性最好的材料,其理论厚度仅0.000000000034米,将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0.34×10﹣5B. 3.4×10﹣4C. 3.4×10﹣14D. 3.4×10﹣11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解答:解:0.000000000034=3.4×10﹣11,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9.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到锐角为40°,则∠B=65°或25°.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分类讨论.分析:根据△ABC中∠A为锐角与钝角分为两种情况解答.解答:解:(1)当AB的中垂线MN与AC相交时,∵∠AMD=90°,∴∠A=90°﹣40°=50°,∵AB=AC,∴∠B=∠C=(180°﹣∠A)=65°;(2)当AB的中垂线MN与CA的延长线相交时,∴∠DAB=90°﹣40°=50°,∵AB=AC,∴∠B=∠C=∠DAB=25°.故答案为65°或2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类题需要注意的是要分两种情况解答,考生在考虑问题时要全面.10.(3a﹣2b)(﹣2b﹣3a)=4b2﹣9a2.考点:平方差公式.专题:计算题.分析:原式利用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即可.解答:解:原式=(3a﹣2b)(﹣2b﹣3a)=4b2﹣9a2.故答案为:﹣2b﹣3a.点评:此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11.甲从A地到B地,去时步行,返回时坐车,共用小时,若他往返都坐车,则全程只需小时,若他往返都步行,则需小时.(用a与x表示).考点:列代数式(分式).分析:根据往返都坐车,全程只需小时,可得走一趟用的时间;让去时步行,返回时坐车,用的小时减去走一趟坐车用的时间即为步行一趟用的时间,再乘以2即为往返都步行需要的时间.解答:解:(﹣×)×2=.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行程问题中的列代数式知识,得到步行一趟用的时间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2.一个多边形中,除一个内角外,其余各内角和是1200°,则这个角的度数是60°.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根据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则内角和应是180°的倍数,且每一个内角应大于0°而小于180°,根据这些条件进行分析求解即可.解答:解:∵1200°÷180°=6…120°,∴该内角应是180°﹣120°=60°.故答案为6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同时要注意每一个内角都应当大于0°而小于180°.13.若m+n=1,mn=2,则的值为.考点:分式的加减法.专题:计算题.分析:原式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加法法则计算,将m+n与mn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解:∵m+n=1,mn=2,∴原式==.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4.已知实数x,y满足|x﹣4|+(y﹣8)2=0,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分析: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x、y的值,再分4是腰长与底边两种情况讨论求解.解答:解:根据题意得,x﹣4=0,y﹣8=0,解得x=4,y=8,①4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4、8,∵4+4=8,∴不能组成三角形,②4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8、8,能组成三角形,周长=4+8+8=20,所以,三角形的周长为20.故答案为:20;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绝对值非负数,算术平方根非负数的性质,根据几个非负数的和等于0,则每一个算式都等于0求出x、y的值是解题的关键,难点在于要分情况讨论并且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15.三个等边三角形的位置如图所示,若∠3=50°,则∠1+∠2=130°.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先根据图中是三个等边三角形可知三角形各内角等于60°,用∠1,∠2,∠3表示出△ABC各角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图中是三个等边三角形,∠3=50°,∴∠ABC=180°﹣60°﹣50°=70°,∠ACB=180°﹣60°﹣∠2=120°﹣∠2,∠BAC=180°﹣60°﹣∠1=120°﹣∠1,∵∠ABC+∠ACB+∠BAC=180°,∴70°+(120°﹣∠2)+(120°﹣∠1)=180°,∴∠1+∠2=130°.故答案为:13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熟知等边三角形各内角均等于6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6.观察下列各式:,,,…,根据观察计算:=(n为正整数).考点:分式的加减法.专题:压轴题;规律型.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将每一个分数分解成两个负数,寻找抵消规律求解.解答:解:原式=(1﹣+﹣+﹣+…+﹣)=(1﹣)=.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加减法,根据题意找出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72分)17.计算:(1)()100×(1)100×()2013×42014.(2)(1+)(1+)(1+)(1+)+.考点:平方差公式;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专题:计算题.分析:(1)原式逆用积的乘方运算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2)原式变形后,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1)原式=(×××4)100×4=4;(2)原式=2(1﹣)(1+)(1+)(1+)(1+)+=2(1﹣)(1+)(1+)(1+)+=2(1﹣)(1+)(1+)+=2(1﹣)(1+)+=2(1﹣)+=2.点评:此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18.解分式方程:+=1.考点:解分式方程.专题:计算题.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解答:解:去分母得:2+x(x+2)=x2﹣4,解得:x=﹣3,经检验x=﹣3是分式方程的解.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19.因式分解(1)n3(m﹣2)+n(2﹣m).(2)(x﹣a)(x﹣3a)+a2.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专题:计算题.分析:(1)原式提取公因式后,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2)原式整理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解答:解:(1)原式=n(m﹣2)(n+1)(n﹣1);(2)原式=x2﹣4a+4a2=(x﹣2a)2.点评:此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20.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BC、AB、AC边上,且BE=CF,AD+EC=AB.(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2)当∠A=40°时,求∠DEF的度数.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证得△DBE≌△ECF,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推知DE=EF,所以△DEF是等腰三角形;(2)由等腰△ABC的性质求得∠B=∠C=(180°﹣40°)=70°,所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知∠BDE+∠DEB=110°;再结合△DBE≌△ECF的对应角相等:∠BDE=∠FEC,故∠FEC+∠DEB=110°,易求∠DEF=70°.解答:(1)证明:∵AB=AC,∴∠B=∠C.∵AB=AD+BD,AB=AD+EC,∴BD=EC.在△DBE和△ECF中,,∴△DBE≌△ECF(SAS)∴DE=EF,∴△DEF是等腰三角形;(2)解:∵∠A=40°,∴∠B=∠C=(180°﹣40°)=70°,∴∠BDE+∠DEB=110°.又∵△DBE≌△ECF,∴∠BDE=∠FEC,∴∠FEC+∠DEB=110°,∴∠DEF=70°.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21.从甲地到乙地共50千米,其中开始的10千米是平路,中间的20千米是上坡路,余下的20千米又是平路,小明骑自行车从甲地出发,经过2小时10分钟到达甲、乙两地的中点,再经过1小时50分钟到达乙地,求小明在平路上的速度?(假设小明在平路上和上坡路上保持匀速)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分析:设小明在平路上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上坡时的速度为y千米/小时,根据前半段路程走了2小时10分钟,后半段路程走了1小时50分钟,列方程求解.解答:解:设小明在平路上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上坡时的速度为y千米/小时,由题意得,,解得:.经检验,x=15和y=1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答:小明在平路上的速度为15千米/小时,上坡时的速度为10千米/小时.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注意检验.22.作图题(不写作法)已知:如下图所示,①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A1B1C1三个顶点的坐标.②在x轴上确定点P,使PA+PC最小.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分析:(1)得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对应点的坐标,进而连接各点得出即可;(2)作A关于x轴的对称点A′,进而连接A′C交x轴于点P,P点即为所求.解答:解:(1)如图所示:△A1B1C1为所求,△A1B1C1三个顶点的坐标为:A1(﹣4,3),B1(﹣3,1),C1(﹣1,2).(2)如图所示:P点即为所求.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以及作轴对称图形,正确得出各对应点坐标是解题关键.23.已知:在△ABC中,AC=BC,∠ACB=90°,过点C作CD⊥AB于点D,点E是AB 边上一动点(不含端点A、B),连接CE,过点B作CE的垂线交直线CE于点F,交直线CD于点G(如图①).(1)求证:AE=CG;(2)若点E运动到线段BD上时(如图②),试猜想AE、CG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3)过点A作AH垂直于直线CE,垂足为点H,并交CD的延长线于点M(如图③),找出图中与BE相等的线段,并证明.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如图①,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出∠BCD=∠ACD=45°,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CBF=∠ACE,由ASA就可以得出△BCG≌△CAE,就可以得出结论;(2)如图②,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出∠BCD=∠ACD=45°,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CBF=∠ACE,由ASA就可以得出△BCG≌△CAE,就可以得出结论;(3)如图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出∠BCD=∠ACD=45°,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CBF=∠ACE,由ASA就可以得出△BCG≌△CAE,就可以得出结论;解答:解:(1)∵AC=BC,∴∠ABC=∠CAB.∵∠ACB=90°,∴∠ABC=∠A=45°,∠ACE+∠BCE=90°.∵BF⊥CE,∴∠BFC=90°,∴∠CBF+∠BCE=90°,∴∠ACE=∠CBF∵在RT△ABC中,CD⊥AB,AC=BC,∴∠BCD=∠ACD=45°∴∠A=∠BCD.在△BCG和△ACE中,∴△BCG≌△ACE(ASA),∴AE=CG;(2)不变.AE=CG.理由:∵AC=BC,∴∠ABC=∠CAB.∵∠ACB=90°,∴∠ABC=∠A=45°,∠ACE+∠BCE=90°.∵BF⊥CE,∴∠BFC=90°,∴∠CBF+∠BCE=90°,∴∠ACE=∠CBF∵在RT△ABC中,CD⊥AB,AC=BC,∴∠BCD=∠ACD=45°∴∠A=∠BCD.在△BCG和△ACE中,∴△BCG≌△ACE(ASA),∴AE=CG;(3)BE=CM,:∵AC=BC,∴∠ABC=∠CAB.∵∠ACB=90°,∴∠ABC=∠A=45°,∠ACE+∠BCE=90°.∵AH⊥CE,∴∠AHC=90°,∴∠HAC+∠ACE=90°,∴∠BCE=∠HAC.∵在RT△ABC中,CD⊥AB,AC=BC,∴∠BCD=∠ACD=45°∴∠ACD=∠ABC.在△BCE和△CAM中,∴△BCE≌△CAM(ASA),∴BE=CM.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等式的性质的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解答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关键.。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2,3)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2.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1,2,4 B.4,5,9 C.4,6,8 D.5,5,113.若x>y,则下列式子错误的是( )A.x﹣1>y﹣1 B.﹣3x>﹣3y C.x+1>y+1 D.>4.不等式17﹣3x>2的正整数解的数量是( )A.2个B.3个C.4个D.5个5.已知:如图,AC=CD,∠B=∠E=90°,AC⊥CD,则不正确的结论是( )A.∠A与∠D互为余角B.∠A=∠2C.△ABC≌△CED D.∠1=∠26.已知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经过点(1,﹣2),则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 A.y=2x B.y=﹣2x C.D.7.已知△ABC中,∠A=∠B=∠C,则它的三条边之比为( )A.1:1:B.1::2 C.1::D.1:4:18.一副三角板如图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为( )A.75°B.60°C.65°D.55°9.已知点(﹣4,y1),(2,y2)在直线y=﹣+b上,则y1与y2大小关系是( )A.y1>y2B.y1=y2C.y1<y2D.不能比较10.如图,一次函数y1=﹣x+7与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交于点A,若y1>y2,则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A.x>3 B.x<3 C.x>4 D.x<411.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6,AD是BC边上的中线,M是AD上的动点,E是边AC 上一点,若AE=2,则EM+CM的最小值为( )A.B.3C.2D.412.如图,已知A1、A2、A3、…、A n、A n+1是x轴上的点,且OA1=A1A2=A2A3=…=A n A n+1=1,分别过点A1、A2、A3、…、A n、A n+1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y=2x于点B1、B2、B3、…、B n、B n+1,连接A1B2、B1A2、A2B3、B2A3、…、A n B n+1、B n A n+1,依次相交于点P1、P2、P3、…、P n.△A1B1P1、△A2B2P2、△A n B n P n的面积依次记为S1、S2、S3、…、S n,则S n为( )A.B.C.D.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3.请用不等式表示“x的2倍与3的和不大于1”:__________.14.已知点A的坐标为(﹣2,3),则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A1的坐标是__________.15.“在△ABC中,若∠B=∠C,则AB=AC”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16.一次函数y=﹣5x+3的图象不经过第__________象限.17.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__.18.如图,∠AOC=∠BOC,点P在OC上,PD⊥OA于点D,PE⊥OB于点E,若OD=8,OP=10,则PE=__________.19.如图,在△ABC中,∠C=2∠B,D是BC上的一点,且AD⊥AB,点E是BD的中点,连结AE.若BD=13,则AC=__________.20.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y=x上一点P(1,1),C为y轴上一点,连接PC,线段PC绕点P顺时针旋转90°至线段PD,过点D作直线AB⊥x轴,垂足为B,直线AB 与直线y=x交于点A,且BD=2AD,连接CD,直线CD与直线y=x交于点Q,则点Q的坐标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60分)21.解下列不等式(组),并把解表示在数轴上.(1)2(x+1)≥3x﹣4(2).22.已知,如图,点A、D、B、E在同一直线上,AC=EF,AD=BE,∠A=∠E,(1)求证:△ABC≌△EDF;(2)当∠CHD=120°,求∠HBD的度数.23.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2x+a与y=﹣x+b的图象都经过点A(﹣2,0)且与y轴分别交于B,C两点.(1)分别求出这两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ABC的面积.24.某文具店准备拿出1000元全部用来购买甲、乙两种钢笔,若甲种钢笔每支10元,乙种钢笔每支5元,考虑到顾客需求,要求购进乙种钢笔的数量不少于甲种钢笔数量的6倍,且甲种钢笔数量不少于23支.若设购进甲种钢笔x支.(1)该文具店共有几种进货方案?(2)若文具店销售每支甲种钢笔可获利润3元,销售每支乙种钢笔可获利润2元,在第(1)问的各种进货方案中,哪一种方案获利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25.如图,在△ABC中,BE⊥AC于点E,CF⊥AB于点F,D为BC边的中点,连接DE,DF.(1)求证:DE=DF;(2)若AB=AC,求证:BE=CF;(3)若AB<AC,求证:BE<CF.26.如图,直线y=﹣x+3和x轴、y轴的交点分别为B,C,点A的坐标是(﹣,0),∠ABC=30°,若动点M从B点出发沿BC运动,运动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点M 运动到C点时停止运动,设点M运动t秒时,△ABM的面积为S.(1)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2)若△ABC的面积表示为S△ABC,当t为何值时,S=?(3)当t=4时,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BMP是以BM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2,3)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考点:点的坐标.专题:计算题.分析:横坐标小于0,纵坐标大于0,则这点在第二象限.解答:解:∵﹣2<0,3>0,∴(﹣2,3)在第二象限,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个象限内坐标的符号: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是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2.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1,2,4 B.4,5,9 C.4,6,8 D.5,5,11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解答:解:A、∵1+2=3<4,∴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4+5=9,∴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C、∵6﹣4<8<6+4,∴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D、∵5+5=10<11,∴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三边关系,熟知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若x>y,则下列式子错误的是( )A.x﹣1>y﹣1 B.﹣3x>﹣3y C.x+1>y+1 D.>考点:不等式的性质.分析: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解答:解:A、在不等式x>y的两边同时减去1,不等式仍成立,即x﹣1>y﹣1,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在不等式x>y的两边同时乘以﹣3,不等号方向发生改变,即﹣3x<﹣3y,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在不等式x>y的两边同时加上1,不等式仍成立,即x+1>y+1,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在不等式x>y的两边同时除以3,不等式仍成立,即>,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主要考查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0”是很特殊的一个数,因此,解答不等式的问题时,应密切关注“0”存在与否,以防掉进“0”的陷阱.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3)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4.不等式17﹣3x>2的正整数解的数量是( )A.2个B.3个C.4个D.5个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整数解.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在取值范围内可以找到正整数解.解答:解:不等式17﹣3x>2的解集为x<5,则正整数解为1,2,3,4,共4个.故选C.点评:熟练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此题的关键.解不等式要用到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3)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5.已知:如图,AC=CD,∠B=∠E=90°,AC⊥CD,则不正确的结论是( )A.∠A与∠D互为余角 B.∠A=∠2C.△ABC≌△CED D.∠1=∠2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先根据角角边证明△ABC与△CED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对各选项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C⊥CD,∴∠1+∠2=90°,∵∠B=90°,∴∠1+∠A=90°,∴∠A=∠2,在△ABC和△CED中,,∴△ABC≌△CED(AAS),故B、C选项正确;∵∠2+∠D=90°,∴∠A+∠D=90°,故A选项正确;∵AC⊥CD,∴∠ACD=90°,∠1+∠2=90°,故D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先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本题的突破口,也是难点所在.做题时,要结合已知条件与全等的判定方法对选项逐一验证.6.已知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经过点(1,﹣2),则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 A.y=2x B.y=﹣2x C.D.考点: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分析:利用待定系数法把(1,﹣2)代入正比例函数y=kx中计算出k即可得到解析式.解答:解:∵正比例函数y=kx经过点(1,﹣2),∴﹣2=1•k,解得:k=﹣2,∴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解析式,题目比较简单,关键是能正确代入即可.7.已知△ABC中,∠A=∠B=∠C,则它的三条边之比为( )A.1:1:B.1::2 C.1::D.1:4:1考点:勾股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给出的条件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计算出三角形的角,再计算出它们的边的比.解答:解:∵∠A=∠B=∠C,∠A+∠B+∠C=180°,∴∠A=30°,∠B=60°,∠C=90°,∴c=2a,b=a,∴三条边的比是1::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勾股定理,通过知道角的度数计算特殊三角形边的比.8.一副三角板如图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为( )A.75°B.60°C.65°D.55°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因为三角板的度数为45°,60°,所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解答:解:如图,∵∠1=60°,∠2=45°,∴∠α=180°﹣45°﹣60°=75°,故选A.点评:本题利用三角板度数的常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9.已知点(﹣4,y1),(2,y2)在直线y=﹣+b上,则y1与y2大小关系是( ) A.y1>y2B.y1=y2C.y1<y2D.不能比较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根据一次函数图象的增减性进行填空.解答:解:∵直线y=﹣+b中的﹣<0,∴该直线是y随x的增大而减小,∵点A(﹣4,y1)和点B(2,y2)都在直线y=﹣+b上,∴2>﹣4,∴y2<y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答该题时,也可以把点A、B的坐标分别代入直线方程,分别求得y1,y2的值,然后再来比较它们的大小.10.如图,一次函数y1=﹣x+7与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交于点A,若y1>y2,则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A.x>3 B.x<3 C.x>4 D.x<4考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分析:观察函数图象得到当x<3时,直线y1都在直线y2的上方,即y1>y2.解答:解:当x<3时,直线y1=﹣x+7的图象都在直线y2=x的上方,即y1>y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从函数的角度看,就是寻求使一次函数y=ax+b的值大于(或小于)0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从函数图象的角度看,就是确定直线y=kx+b在x轴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点的横坐标所构成的集合.也考查了观察函数图象的能力.11.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6,AD是BC边上的中线,M是AD上的动点,E是边AC 上一点,若AE=2,则EM+CM的最小值为( )A.B.3C.2D.4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在AB上取AE′=AE,连接CE′,过点E′作E′F⊥BC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B=AC=BC=6,∠B=60°,然后证明△AE′M≌△AEM,从而得到E′M=EM,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E′、M、C在一条直线上时,EM+MC有最小值,在Rt△E′BF中,可求得BF=2,E′F=2,最后在Rt△E′FC中,由勾股定理求E′C的长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在AB上取AE′=AE,连接CE′,过点E′作E′F⊥BC.∵△ABC为等边三角形,∴AB=AC=BC=6.∵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AD=∠CAD.在△AE′M和△AEM中,,∴△AE′M≌△AEM,∴E′M=EM.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E′、M、C在一条直线上时,EM+MC有最小值.∵AE=2,∴BE′=AB﹣AE′=4在Rt△E′BF中,∠B=60°,∴,=.∴BF=,E′F==.∴FC=BC﹣BF=4.在Rt△E′FC中,E′C===2.∴EM+MC=2.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应用、轴对称﹣路径最短等知识点,明确当E′、M、C在一条直线上时,EM+MC有最小值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已知A1、A2、A3、…、A n、A n+1是x轴上的点,且OA1=A1A2=A2A3=…=A n A n+1=1,分别过点A1、A2、A3、…、A n、A n+1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y=2x于点B1、B2、B3、…、B n、B n+1,连接A1B2、B1A2、A2B3、B2A3、…、A n B n+1、B n A n+1,依次相交于点P1、P2、P3、…、P n.△A1B1P1、△A2B2P2、△A n B n P n的面积依次记为S1、S2、S3、…、S n,则S n为( )A.B.C.D.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专题:压轴题;规律型.分析:根据图象上点的坐标性质得出点B1、B2、B3、…、B n、B n+1各点坐标,进而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S1、S2、S3、…、S n,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A1、A2、A3、…、A n、A n+1是x轴上的点,且OA1=A1A2=A2A3=…=A n A n+1=1,分别过点A1、A2、A3、…、A n、A n+1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y=2x于点B1、B2、B3、…、B n、B n+1,∴依题意得:B1(1,2),B2(2,4),B3(3,6),…,B n(n,2n)∵A1B1∥A2B2,∴△A1B1P1∽△A2B2P1,∴=,∴△A1B1P1与△A2B2P1对应高的比为:1:2,∵A1A2=1,∴A1B1边上的高为:,∴=××2=,同理可得:=,=,∴S n=.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性质得出B点坐标变化规律进而得出S 的变化规律,得出图形面积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3.请用不等式表示“x的2倍与3的和不大于1”:2x+3≤1.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分析:首先表示x的2倍,再表示“与3的和”,然后根据不大于1列出不等式即可.解答:解:x的2倍表示为2x,与3的和表示为2x+3,由题意得:2x+3≤1,故答案为:2x+3≤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不等式,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大于(小于)、不超过(不低于)、是正数(负数)”“至少”、“最多”等等,正确选择不等号.14.已知点A的坐标为(﹣2,3),则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A1的坐标是(﹣2,﹣3).考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x,﹣y),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点A的坐标为(﹣2,3),则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A1的坐标是(﹣2,﹣3).故答案为:(﹣2,﹣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轴、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熟练掌握其性质是解题关键.15.“在△ABC中,若∠B=∠C,则AB=AC”的逆命题是在△ABC中,若AB=AC,则∠B=∠C.考点:命题与定理.分析:交换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即可写出该命题的逆命题.解答:解:“在△ABC中,若∠B=∠C,则AB=AC”的逆命题是在△ABC中,若AB=AC,则∠B=∠C.故答案为:在△ABC中,若AB=AC,则∠B=∠C.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如何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难度不大.16.一次函数y=﹣5x+3的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容易得出结论.解答:解:因为解析式y=﹣3x+2中,﹣3<0,2>0,图象过一、二、四象限,故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故答案为:第三象限.点评: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在直线y=kx+b中,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 <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17.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0).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令y=0,求出x的值即可.解答:解:∵令y=0,则2x﹣1=0,即x=,∴次函数y=2x﹣1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0).故答案为:(,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一次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8.如图,∠AOC=∠BOC,点P在OC上,PD⊥OA于点D,PE⊥OB于点E,若OD=8,OP=10,则PE=6.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PD,再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PE=PD.解答:解:∵OD=8,OP=10,PD⊥OA,∴由勾股定理得,PD===6,∵∠AOC=∠BOC,PD⊥OA,PE⊥OB,∴PE=PD=6.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勾股定理,是基础题,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9.如图,在△ABC中,∠C=2∠B,D是BC上的一点,且AD⊥AB,点E是BD的中点,连结AE.若BD=13,则AC=6.5.考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AE=BE=ED=DB=6.5,再证明AE=AC即可.解答:解:∵AD⊥AB,点E是BD的中点,∴AE=BE=ED=DB=6.5,∴∠B=∠BAE,∴∠AED=2∠B,∵∠C=2∠B,∴∠AEC=∠C,∴AC=AE=6.5.故答案为:6.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0.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y=x上一点P(1,1),C为y轴上一点,连接PC,线段PC绕点P顺时针旋转90°至线段PD,过点D作直线AB⊥x轴,垂足为B,直线AB 与直线y=x交于点A,且BD=2AD,连接CD,直线CD与直线y=x交于点Q,则点Q的坐标为(,).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专题:压轴题.分析:过P作MN⊥y轴,交y轴于M,交AB于N,过D作DH⊥y轴,交y轴于H,∠CMP=∠DNP=∠CPD=90°,求出∠MCP=∠DPN,证△MCP≌△NPD,推出DN=PM,PN=CM,设AD=a,求出DN=2a﹣1,得出2a﹣1=1,求出a=1,得出D的坐标,在Rt△DNP 中,由勾股定理求出PC=PD=,在Rt△MCP中,由勾股定理求出CM=2,得出C的坐标,设直线CD的解析式是y=kx+3,把D(3,2)代入求出直线CD的解析式,解由两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即可.解答:解:过P作MN⊥y轴,交y轴于M,交AB于N,过D作DH⊥y轴,交y轴于H,∠CMP=∠DNP=∠CPD=90°,∴∠MCP+∠CPM=90°,∠MPC+∠DPN=90°,∴∠MCP=∠DPN,∵P(1,1),∴OM=BN=1,PM=1,在△MCP和△NPD中∴△MCP≌△NPD(AAS),∴DN=PM,PN=CM,∵BD=2AD,∴设AD=a,BD=2a,∵P(1,1),∴DN=2a﹣1,则2a﹣1=1,a=1,即BD=2.∵直线y=x,∴AB=OB=3,在Rt△DNP中,由勾股定理得:PC=PD==,在Rt△MCP中,由勾股定理得:CM==2,则C的坐标是(0,3),设直线CD的解析式是y=kx+3,把D(3,2)代入得:k=﹣,即直线CD的解析式是y=﹣x+3,即方程组得:,即Q的坐标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方程组,勾股定理,旋转的性质等知识点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题目比较好,但是有一定的难度.三、解答题(共60分)21.解下列不等式(组),并把解表示在数轴上.(1)2(x+1)≥3x﹣4(2).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分析:(1)首先去括号再移项、合并同类项,最后把x的系数化为1即可.(2)首先计算出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根据大小小大中间找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即可.解答:解:(1)2x+2≥3x﹣4,2x﹣3x≥﹣4﹣2,﹣x≥﹣6,x≤6;(2),由①得:x<2,由②得:x>﹣,在数轴上表示为:,故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关键是掌握解集的规律: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22.已知,如图,点A、D、B、E在同一直线上,AC=EF,AD=BE,∠A=∠E,(1)求证:△ABC≌△EDF;(2)当∠CHD=120°,求∠HBD的度数.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根据SAS即可证明:△ABC≌△EDF;(2)由(1)可知∠HDB=∠HBD,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关系即可求出∠HBD的度数.解答:(1)证明:∵AD=BE,∴AB=ED,在△ABC和△EDF中,,∴△ABC≌△EDF(SAS);(2)∵△ABC≌△EDF,∴∠HDB=∠HBD,∵∠CHD=∠HDB+∠HBD=120°,∴∠HBD=60°.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外角关系,属于基础性题目.23.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2x+a与y=﹣x+b的图象都经过点A(﹣2,0)且与y轴分别交于B,C两点.(1)分别求出这两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ABC的面积.考点: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分析:(1)把A点坐标分别代入两函数解析式,可求得a、b的值,可求得两函数的解析式;(2)由两函数解析式,可求得B、C两点的坐标,可求得△ABC的面积.解答:解:(1)把A(﹣2,0)分别代入y=2x+a和y=﹣x+b得,a=4,b=﹣2,∴这两个函数分别为y=2x+4和y=﹣x﹣2;(2)在y=2x+4和y=﹣x﹣2中,令x=0,可分别求得y=4和y=﹣2,∴B(0,4),C(0,﹣2),又∵A(﹣2,0),∴OA=2,BC=6,∴S△ABC=OA•BC=×2×6=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掌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满足每个函数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24.某文具店准备拿出1000元全部用来购买甲、乙两种钢笔,若甲种钢笔每支10元,乙种钢笔每支5元,考虑到顾客需求,要求购进乙种钢笔的数量不少于甲种钢笔数量的6倍,且甲种钢笔数量不少于23支.若设购进甲种钢笔x支.(1)该文具店共有几种进货方案?(2)若文具店销售每支甲种钢笔可获利润3元,销售每支乙种钢笔可获利润2元,在第(1)问的各种进货方案中,哪一种方案获利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分析:(1)首先设购进甲钢笔x支,乙钢笔y支,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组,进而求出x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出答案;(2)设利润为W元,则W=3x+2,即可得出W与x的函数关系,再利用一次函数增减性求出W的最值.解答:解:(1)设购进甲钢笔x支,乙钢笔y支,根据题意可得:,解得:23≤x≤25,∵x为整数,∴x=23,24,25共六种方案,∴该文具店共有3种进货方案;(2)设利润为W元,则W=3x+2=400﹣x,∵﹣1<0,∴W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23时,W有最大值,最大值为W=400﹣23=377(元).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以及不是组的解法,正确得出W与x的函数关系是解题关键.25.如图,在△ABC中,BE⊥AC于点E,CF⊥AB于点F,D为BC边的中点,连接DE,DF.(1)求证:DE=DF;(2)若AB=AC,求证:BE=CF;(3)若AB<AC,求证:BE<C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FD=BC,ED=CB,进而可得ED=DF;(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3)在AC边截取AN=AB,过N作NH⊥AB,同理可得BE=NH,根据等量代换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证明:(1)∵BE、CF分别是AC、AB边上的高,∴∠CFB=90°,∠CEB=90°,在Rt△BFC中,∵D是BC的中点,∴FD=BC,在Rt△BEC中,∵D是BC的中点,∴ED=CB,∴DE=DF;(2)在△ABE与△ACF中,,∴△ABE≌△ACF,∴BE=CF;(3)在AC截取AN=AB,过N作NH⊥AB,同理可得BE=NH,∵NH<CF,∴BE<CF.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6.如图,直线y=﹣x+3和x轴、y轴的交点分别为B,C,点A的坐标是(﹣,0),∠ABC=30°,若动点M从B点出发沿BC运动,运动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点M 运动到C点时停止运动,设点M运动t秒时,△ABM的面积为S.(1)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2)若△ABC的面积表示为S△ABC,当t为何值时,S=?(3)当t=4时,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BMP是以BM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首先作MN⊥AB于点N,连接AM,分别求出BM、MN的长度各是多少;然后根据直线y=﹣x+3和x轴、y轴的交点分别为B,C,求出点B、C的坐标各是多少,进而求出AB的长度是多少;最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即可.(2)首先根据三角形的面积的求法,求出△ABC的面积是多少;然后根据S=,求出t的值是多少即可.(3)根据题意,分三种情况:①点P在x轴上时;②点P在y轴上,且BP为斜边时;③点P在y轴上,且BP为另一条直角边时;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求出P 点坐标各是多少即可.解答:解:(1)如图1,作MN⊥AB于点N,连接AM,,∵点M运动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M运动t秒时,BM=t,∵∠ABC=30°,∠MNB=90°,∴MN=BM=t,∵直线y=﹣x+3和x轴、y轴的交点分别为B,C,∴B(3,0),C(0,3),又∵点A的坐标是(﹣,0),∴AB=3﹣(﹣)=4,∴S=×4×t=t.(2)∵AB=4,OC=3,∴S△ABC==6,由t=×6=3,解得t=3,∴当t为3时,S=.(3)当t=4时,在坐标轴上存在点P,使得△BMP是以BM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①如图2,,∵点M运动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t=4时,BM=4,∵∠ABC=30°,∠PMB=90°,∴BP=BM÷cos30°=4÷=,∴OP=OB﹣BP=3﹣=,∴点P的坐标是(,0).②如图3,PM和AB相交于点N,,∵点M运动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t=4时,BM=4,∵∠ABC=30°,∠NMB=90°,∴BN=BM÷cos30°=4÷=,∴ON=OB﹣BN=3﹣=,∵∠MNB=90°﹣30°=60°,∠ONP=∠MNB,∴∠ONP=60°,∴OP=ON•tan60°=,∴点P的坐标是(0,﹣1).③如图4,,∵OC=3,∠ABC=30°,∠BOC=90°,∴BC=2×3=6,∠PCB=90°﹣30°=60°,又∵∠PBC=90°,∴∠BPC=90°﹣60°=30°,∴CP=2BC=2×6=12,∴OP=CP﹣OC=12﹣3=9,∴点P的坐标是(0,﹣9).综上,可得当t=4时,在坐标轴上存在点P,使得△BMP是以BM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点P的坐标是(,0)、(0,﹣1)或(0,﹣9).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分析推理能力,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考查了从已知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并能利用获取的信息解答相应的问题的能力.(2)此题还考查了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要熟练掌握.(3)此题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以及三角形的面积的求法,要熟练掌握.。
2020年初二数学上期末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边长相等的正多边形能完成镶嵌的是( )A .2个正八边形和1个正三角形B .3个正方形和2个正三角形C .1个正五边形和1个正十边形D .2个正六边形和2个正三角形 2.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A .()2211x x +=+B .()22211x x x +-=- C .()()22x 22x 1x 1=-+- D .()2212x x x x -+=-+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x 轴于点M ,交y 轴于点N ,再分别一点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第二象限交于点P . 若点P 的坐标为11,423a a ⎛⎫ ⎪-+⎝⎭,则a 的值为( )A .1a =-B .7a =-C .1a =D .13a = 4.运用图腾解释神话、民俗民风等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 下列图腾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 O 为坐标原点, (4,0)A -, (0,3)B ,若在该坐标平面内有以 点 P (不与点 A B O 、、重合)为一个顶点的直角三角形与 Rt ABO ∆全等,且这个以点 P 为顶点的直角三角形 Rt ABO ∆有一条公共边,则所有符合的三角形个数为( )。
A .9B .7C .5D .36.如图,AE ⊥AB 且AE =AB ,BC ⊥CD 且BC =CD ,请按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成的面积S 是( )A .50B .62C .65D .687.如图,在Rt ABC ∆中,90BAC ∠=︒,AB AC =,点D 为BC 的中点,点E 、F 分别在AB 、AC 上,且90EDF ∠=︒,下列结论:①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AE CF =;③BDE ADF ∆∆≌;④BE CF EF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8.下列计算中,结果正确的是( )A .236a a a ⋅=B .(2)(3)6a a a ⋅=C .236()a a =D .623a a a ÷= 9.下列条件中,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A .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和夹角的度数B .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以及两角夹边的长度C .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的度数D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度10.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角形( )A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B .三条高的交点C .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D .三条中线的交点 11.若关于x 的方程244x a x x =+--有增根,则a 的值为( ) A .-4 B .2 C .0 D .412.已知a 是任何实数,若M =(2a ﹣3)(3a ﹣1),N =2a (a ﹣32)﹣1,则M 、N 的大小关系是( )A .M ≥NB .M >NC .M <ND .M ,N 的大小由a 的取值范围 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请将12A ∠∠∠、、用“>”排列__________________.14.若一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8,则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和为__________.15.∠A=65º,∠B=75º,将纸片一角折叠,使点C•落在△ABC外,若∠2=20º,则∠1的度数为_______.16.数学家们在研究15,12,10这三个数的倒数时发现:-=-.因此就将具有这样性质的三个数称为调和数,如6,3,2也是一组调和数.现有一组调和数:x,5,3(x >5),则x=________.17.如图,五边形ABCDE的每一个内角都相等,则外角CBF=∠__________.18.如图所示,在△ABC中,∠C=90°,∠CAB=50°.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A为圆心,小于AC的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E,F;②分别以点E,F为圆心,大于12EF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G;③作射线AG交BC边于点D.则∠ADC的度数为.19.已知16xx+=,则221xx+=______20.分解因式2m2﹣32=_____.三、解答题21.为支援灾区,某校爱心活动小组准备用筹集的资金购买A、B两种型号的学习用品共1000件.已知B型学习用品的单价比A型学习用品的单价多10元,用180元购买B型学习用品的件数与用120元购买A型学习用品的件数相同.(1)求A、B两种学习用品的单价各是多少元?(2)若购买这批学习用品的费用不超过28000元,则最多购买B型学习用品多少件?22.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BE平分∠ABC交A C边于E,两线相交于F 点.(1)若∠BAC=60°,∠C=70°,求∠AFB的大小;(2)若D是BC的中点,∠ABE=30°,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23.如图,∠A=∠B,AE=BE,点D在 AC 边上,∠1=∠2,AE和BD 相交于点O.求证:△AEC≌△BED;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23),△AOB为等边三角形,P是x轴负半轴上一个动点(不与原点O重合),以线段AP为一边在其右侧作等边三角形△APQ.(1)求点B的坐标;(2)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ABQ的大小是否发生改变?如不改变,求出其大小:如改变,请说明理由;(3)连接OQ,当OQ∥AB时,求P点的坐标.25.为推进垃圾分类,推动绿色发展,某工厂购进甲、乙两种型号的机器人用来进行垃圾分类,甲型机器人比乙型机器人每小时多分20kg,甲型机器人分类800kg垃圾所用的时间与乙型机器人分类600kg垃圾所用的时间相等。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2020新教材)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1.(3分)(20xx•宜昌)在以下永洁环保、绿色食品、节能、绿色环保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是()A.B.C.D.2.(3分)(20xx•绵阳)王师傅用4根木条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如图.要使这个木架不变形,他至少还要再钉上几根木条?()A.0根B.1根C.2根D.3根3.(3分)如下图,已知△ABE≌△ACD,∠1=∠2,∠B=∠C,不正确的等式是()A.A B=AC B.∠BAE=∠CAD C.B E=DC D.A D=DE4.(3分)(20xx•凉山州)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图中∠α+∠β的度数是()A.180°B.220°C.240°D.300°5.(3分)(20xx•益阳)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2a+3b=5ab B.(x+2)2=x2+4 C.(ab3)2=ab6D.(﹣1)0=16.(3分)(20xx•柳州)如图,给出了正方形ABCD的面积的四个表达式,其中错误的是()A.(x+a)(x+a)B.x2+a2+2ax C.(x﹣a)(x﹣a)D.(x+a)a+(x+a)x 7.(3分)(20xx•济宁)下列式子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A.x2﹣5x+6=x(x﹣5)+6 B.x2﹣5x+6=(x﹣2)(x﹣3)C.(x﹣2)(x﹣3)=x2﹣5x+6D.x2﹣5x+6=(x+2)(x+3)8.(3分)(20xx•宜昌)若分式有意义,则a的取值范围是()A.a=0 B.a=1 C.a≠﹣1 D.a≠0 9.(3分)(20xx•安徽)化简的结果是()A.x+1 B.x﹣1 C.﹣x D.x10.(3分)(20xx•鸡西)下列各式:①a0=1;②a2•a3=a5;③2﹣2=﹣;④﹣(3﹣5)+(﹣2)4÷8×(﹣1)=0;⑤x2+x2=2x2,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⑤11.(3分)(20xx•本溪)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林家购置了私家车,这样他乘坐私家车上学比乘坐公交车上学所需的时间少用了15分钟,现已知小林家距学校8千米,乘私家车平均速度是乘公交车平均速度的2.5倍,若设乘公交车平均每小时走x千米,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A.B.C.D.12.(3分)(20xx•西藏)如图,已知∠1=∠2,要得到△ABD≌△ACD,还需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则错误的选法是()A.A B=AC B.D B=DC C.∠ADB=∠ADC D.∠B=∠C 二.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4分)13.(4分)(20xx•潍坊)分解因式:x3﹣4x2﹣12x= _________ .14.(4分)(20xx•攀枝花)若分式方程:有增根,则k=_________.15.(4分)(20xx•昭通)如图所示,已知点A、D、B、F在一条直线上,AC=EF,AD=FB,要使△ABC≌△FDE,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 .(只需填一个即可)16.(4分)(20xx•白银)如图,在△ABC中,AC=BC,△ABC的外角∠ACE=100°,则∠A=_________ 度.17.(4分)(20xx•佛山)如图,边长为m+4的正方形纸片剪出一个边长为m的正方形之后,剩余部分可剪拼成一个矩形,若拼成的矩形一边长为4,则另一边长为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4分)18.(6分)先化简,再求值:5(3a2b﹣ab2)﹣3(ab2+5a2b),其中a=,b=﹣.19.(6分)(20xx•漳州)给出三个多项式:x2+2x﹣1,x2+4x+1,x2﹣2x.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两个多项式进行加法运算,并把结果因式分解.20.(8分)(20xx•咸宁)解方程:.21.(10分)已知:如图,△ABC和△DB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1)求证:AD=CE;(2)求证:AD和CE垂直.22.(10分)(20xx•武汉)如图,CE=CB,CD=CA,∠DCA=∠ECB,求证:DE=AB.23.(12分)(20xx•百色)某县为了落实中央的“强基惠民工程”,计划将某村的居民自来水管道进行改造.该工程若由甲队单独施工恰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若乙队单独施工,则完成工程所需天数是规定天数的1.5倍.如果由甲、乙队先合做15天,那么余下的工程由甲队单独完成还需5天.(1)这项工程的规定时间是多少天?(2)已知甲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6500元,乙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3500元.为了缩短工期以减少对居民用水的影响,工程指挥部最终决定该工程由甲、乙队合做来完成.则该工程施工费用是多少?24.(12分)(20xx•凉山州)在学习轴对称的时候,老师让同学们思考课本中的探究题.如图(1),要在燃气管道l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B两镇供气.泵站修在管道的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线最短?你可以在l上找几个点试一试,能发现什么规律?聪明的小华通过独立思考,很快得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正确办法.他把管道l看成一条直线(图(2)),问题就转化为,要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AP与BP的和最小.他的做法是这样的:①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②连接AB′交直线l于点P,则点P为所求.请你参考小华的做法解决下列问题.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BC=6,BC边上的高为4,请你在BC边上确定一点P,使△PDE得周长最小.(1)在图中作出点P(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请直接写出△PDE周长的最小值: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1.(3分)(20xx•宜昌)在以下永洁环保、绿色食品、节能、绿色环保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是()A.B.C.D.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点.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2.(3分)(20xx•绵阳)王师傅用4根木条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如图.要使这个木架不变形,他至少还要再钉上几根木条?()A.0根B.1根C.2根D.3根考点:三角形的稳定性.专题:存在型.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加上AC后,原不稳定的四边形ABCD中具有了稳定的△ACD及△ABC, 故这种做法根据的是三角形的稳定性.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较简单.3.(3分)如下图,已知△ABE≌△ACD,∠1=∠2,∠B=∠C,不正确的等式是()A.A B=AC B.∠BAE=∠CAD C.B E=DC D.A D=DE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即可进行判断.解答:解:∵△ABE≌△ACD,∠1=∠2,∠B=∠C,∴AB=AC,∠BAE=∠CAD,BE=DC,AD=AE,故A、B、C正确;AD的对应边是AE而非DE,所以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已知的对应角正确确定对应边是解题的关键.4.(3分)(20xx•凉山州)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图中∠α+∠β的度数是()A.180°B.220°C.240°D.300°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多边形内角与外角.专题:探究型.分析:本题可先根据等边三角形顶角的度数求出两底角的度数和,然后在四边形中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求出∠α+∠β的度数.解答:解:∵等边三角形的顶角为60°,∴两底角和=180°﹣60°=120°;∴∠α+∠β=360°﹣120°=240°;故选C.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等知识,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5.(3分)(20xx•益阳)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2a+3b=5ab B.(x+2)2=x2+4 C.(ab3)2=ab6D.(﹣1)0=1考点:完全平方公式;合并同类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零指数幂.分析:A、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B、按完全平方公式展开错误,掉了两数积的两倍;C、按积的乘方运算展开错误;D、任何不为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解答:解:A、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错误;B、(x+2)2=x2+4x+4.故错误;C、(ab3)2=a2b6.故错误;D、(﹣1)0=1.故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整式的有关运算公式和性质,属基础题.6.(3分)(20xx•柳州)如图,给出了正方形ABCD的面积的四个表达式,其中错误的是()A.(x+a)(x+a)B.x2+a2+2ax C.(x﹣a)(x﹣a)D.(x+a)a+(x+a)x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分割法,可求正方形的面积,进而可排除错误的表达式.解答:解:根据图可知,S正方形=(x+a)2=x2+2ax+a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正方形面积,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完全平方公式的掌握.7.(3分)(20xx•济宁)下列式子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A.x2﹣5x+6=x(x﹣5)+6 B.x2﹣5x+6=(x﹣2)(x﹣3)C.(x﹣2)(x﹣3)=x2﹣5x+6D.x2﹣5x+6=(x+2)(x+3)。
2020年八年级数学上期末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AOB ∠.按照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O 为圆心,以适当的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OB ∠的两边于C ,D 两点,连接CD .②分别以点C ,D 为圆心,以大于线段OC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 ∠内交于点E ,连接CE ,DE .③连接OE 交CD 于点M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CEO DEO ∠=∠B .CM MD =C .OCD ECD ∠=∠ D .12OCED S CD OE =⋅四边形 2.如图,Rt △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垂足为E ,若AB=10cm ,AC=6cm ,则BE 的长度为( )A .10cmB .6cmC .4cmD .2cm 3.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 A .()2211x x +=+ B .()22211x x x +-=-C .()()22x 22x 1x 1=-+-D .()2212x x x x -+=-+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2236a a b b ⎛⎫= ⎪⎝⎭B .1a b a b b a -=--C .112a b a b +=+D .1x y x y --=-+ 5.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为30°,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6 B .11 C .12 D .186.如图,在ABC ∆中,90︒∠=C ,8AC =,13DC AD =,BD 平分ABC ∠,则点D 到AB 的距离等于( )A .4B .3C .2D .17.若(x ﹣1)0=1成立,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1B .x =1C .x≠0D .x≠18.如图,在△ABC 中,∠ACB=90°,分别以点A 和B 为圆心,以相同的长(大于12AB )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 和N ,作直线MN 交AB 于点D ,交BC 于点E ,连接CD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AD=BDB .BD=CDC .∠A=∠BED D .∠ECD=∠EDC9.下列各式中不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A .()2x y)x 2y -+( B .() 2x y)2x y -+--( C .()x 2y)x 2y ---( D .() 2x y)2x y +-+( 10.如图,若x 为正整数,则表示()2221441x x x x +-+++的值的点落在( ) A .段① B .段② C .段③ D .段④11.如图,已知∠ACB =∠DBC ,添加以下条件,不能判定△ABC ≌△DCB 的是( )A .∠ABC =∠DCBB .∠ABD =∠DCAC .AC =DBD .AB =DC 12.已知x+1x =6,则x 2+21x =( ) A .38 B .36 C .34 D .32二、填空题13.腰长为5,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_____.14.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900º,则这个多边形是 边形.15.若一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8,则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和为__________.16.若分式11x x --的值为零,则x 的值为______. 17.已知m n t y z x z x y x y z==+-+-+-,则()()()y z m z x n x y t -+-+-的值为________.18.如图,已知AB ∥DE ,∠ABC=80°,∠CDE=140°,则∠BCD=_____.19.因式分解:3x 3﹣12x=_____.20.已知a +b =5,ab =3,b a a b+=_____. 三、解答题21.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点E 在AD 上,∠BCE =∠ACD =90°,∠BAC =∠D ,BC =CE .(1)求证:AC =CD ;(2)若AC =AE ,求∠DEC 的度数.22.已知:如图,点B ,E ,C ,F 在同一直线上,AB ∥DE ,且AB =DE ,BE =CF . 求证:ABC DEF △≌△.23.如果230x x +-=,求代数式321121x x x x x x -⎛⎫-÷ ⎪--+⎝⎭的值. 24.先化简,再求值:(442a a --﹣a ﹣2)÷2444a a a --+.其中a 与2,3构成△ABC 的三边,且a 为整数. 25.如图,点C 、E 分别在直线AB 、DF 上,小华想知道∠ACE 和∠DEC 是否互补,但是他没有带量角器,只带了一副三角板,于是他想了这样一个办法:首先连结CF ,再找出CF 的中点O ,然后连结EO 并延长EO 和直线AB 相交于点B ,经过测量,他发现EO =BO ,因此他得出结论:∠ACE 和∠DEC 互补,而且他还发现BC =EF.小华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利用基本作图得出是角平分线的作图,进而解答即可.【详解】由作图步骤可得:OE是AOB∠的角平分线,∴∠COE=∠DOE,∵OC=OD,OE=OE,OM=OM,∴△COE≌△DOE,∴∠CEO=∠DEO,∵∠COE=∠DOE,OC=OD,∴CM=DM,OM⊥CD,∴S四边形OCED=S△COE+S△DOE=111222OE CM OE DM CD OE+=,但不能得出OCD ECD∠=∠,∴A、B、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熟练掌握5种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是解题的关键.2.C解析:C【解析】试题解析:∵AD是∠BAC的平分线,∴CD=DE,在Rt△ACD和Rt△AED中,{CD DE AD AD==, ∴Rt △ACD ≌Rt △AED (HL ),∴AE=AC=6cm ,∵AB=10cm ,∴EB=4cm .故选C .3.C解析:C【解析】【分析】依据因式分解的定义以及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即可得到正确结论.【详解】解:D 选项中,多项式x 2-x+2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因式分解;选项B ,A 中的等式不成立;选项C 中,2x 2-2=2(x 2-1)=2(x+1)(x-1),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因式分解,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的方法.4.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分式的乘方、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及分式的性质逐一判断即可得答案.【详解】 A.22222()3(3)9a a a b b b ==,故该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B.a b a b a b a b b a a b a b a b +-=+=-----,故该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C.11b a a b a b ab ab ab ++=+=,故该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D.()1x y x y x y x y---+==-++,故该选项计算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分式的运算,分式的乘方,要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分别乘方;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熟练掌握分式的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5.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360°÷30°=12,故选C .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6.C解析:C【解析】【分析】如图,过点D 作DE AB ⊥于E ,根据已知求出CD 的长,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详解】如图,过点D 作DE AB ⊥于E ,AC 8=,1DC AD 3=, 1CD 8213∴=⨯=+, C 90∠︒=,BD 平分ABC ∠,DE CD 2∴==,即点D 到AB 的距离为2,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7.D解析:D【解析】试题解析:由题意可知:x-1≠0,x≠1故选D.8.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题目描述的作图方法,可知MN 垂直平分AB ,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进行判断.【详解】∵MN为AB的垂直平分线,∴AD=BD,∠BDE=90°;∵∠ACB=90°,∴CD=BD;∵∠A+∠B=∠B+∠BED=90°,∴∠A=∠BED;∵∠A≠60°,AC≠AD,∴EC≠ED,∴∠ECD≠∠EDC.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悉尺规作图,根据题目描述判断MN为AB的垂直平分线是关键.9.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公式(a+b)(a-b)=a2-b2的左边的形式,判断能否使用.【详解】解:A、由于两个括号中含x、y项的系数不相等,故不能使用平方差公式,故此选项正确;B、两个括号中,含y项的符号相同,1的符号相反,故能使用平方差公式,故此选项错误;C、两个括号中,含x项的符号相反,y项的符号相同,故能使用平方差公式,故此选项错误;D、两个括号中,y相同,含2x的项的符号相反,故能使用平方差公式,故此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注意两个括号中一项符号相同,一项符号相反才能使用平方差公式.10.B解析:B【解析】【分析】将所给分式的分母配方化简,再利用分式加减法化简,根据x为正整数,从所给图中可得正确答案.【详解】解∵2222(2)1(2)1441(2)1x xx x x x x++-=-=+++++1111xx x-=++.又∵x为正整数,∴121xx≤+<1,故表示22(2)1441xx x x+-+++的值的点落在②.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及分式加减运算,同时考查了分式值的估算,总体难度中等.11.D【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逐个判断即可.【详解】A 、∵在△ABC 和△DCB 中ABC DCB BC CBACB DBC ∠=∠⎧⎪=⎨⎪∠=∠⎩∴△ABC ≌△DCB (ASA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ABD =∠DCA ,∠DBC =∠ACB ,∴∠ABD +∠DBC =∠ACD +∠ACB ,即∠ABC =∠DCB ,∵在△ABC 和△DCB 中ABC DCB BC CBACB DBC ∠=∠⎧⎪=⎨⎪∠=∠⎩∴△ABC ≌△DCB (ASA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 、∵在△ABC 和△DCB 中BC CB ACB DBC AC DB =⎧⎪∠=∠⎨⎪=⎩∴△ABC ≌△DCB (SAS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 、根据∠ACB =∠DBC ,BC =BC ,AB =DC 不能推出△ABC ≌△DCB ,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能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 ,ASA ,AAS ,SSS .12.C解析:C【解析】【分析】把x+1x =6两边平方,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化简,即可求出所求. 【详解】把x+1x =6两边平方得:(x+1x )2=x 2+21x +2=36, 则x 2+21x =34,【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以及完全平方公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及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6或或【解析】【分析】根据不同边上的高为4分类讨论即可得到本题的答案【详解】解:①如图1当则∴底边长为6;②如图2当时则∴∴∴此时底边长为;③如图3:当时则∴∴∴此时底边长为故答案为:6或或【点睛】 解析:6或25或45.【解析】【分析】根据不同边上的高为4分类讨论即可得到本题的答案.【详解】解:①如图1当5AB AC ==,4AD =,则3BD CD ==,∴底边长为6;②如图2.当5AB AC ==,4CD =时,则3AD =,∴2BD =,∴222425BC =+=,∴此时底边长为25;③如图3:当5AB AC ==,4CD =时,则3AD =,∴8BD =,∴BC =∴此时底边长为故答案为:6或【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分三种情况分类讨论.14.七【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列式求解即可【详解】设这个多边形是边形根据题意得解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熟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解析:七【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2180n -⋅︒,列式求解即可.【详解】设这个多边形是n 边形,根据题意得,()2180900n -⋅︒=︒,解得7n =.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熟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5.360°【解析】【分析】根据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回答即可【详解】解:由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可知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故答案为:36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多边形的外角和掌握解析:360°.【解析】【分析】根据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回答即可.【详解】解:由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可知,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故答案为:36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多边形的外角和,掌握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6.-1【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因为当时分式的值为零解得且所以x=-1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解析:-1【解析】【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因为当10{-10-=≠x x 时分式11x x --的值为零,解得1x =±且1x ≠,所以x=-1. 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17.0【解析】【分析】令=k(k≠0)列出方程组分别求出xyz 的值代入求值即可【详解】令=k(k≠0)则有解得:∴===0故答案为: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此题的关键解析:0【解析】【分析】 令m n t y z x z x y x y z==+-+-+-=k(k≠0),列出方程组,分别求出x ,y ,z 的值,代入()()()y z m z x n x y t -+-+-求值即可.【详解】 令m n t y z x z x y x y z==+-+-+-=k(k≠0),则有 m y z x k n z x y k t x y z k⎧+-=⎪⎪⎪+-=⎨⎪⎪+-=⎪⎩, 解得:222n t x k m t y k m n z k +⎧=⎪⎪+⎪=⎨⎪+⎪=⎪⎩, ∴()()()y z m z x n x y t -+-+- =222t n m t n m m n t k k k---++ =2tm nm mn tn nt mt k-+-+- =0.故答案为: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此题的关键.18.40°【解析】试题分析:延长DE 交BC 于F 点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知A BC==80°由此可得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得=-=40°故答案为:40° 解析:40°【解析】试题分析:延长DE 交BC 于F 点,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知∠ABC=BFD ∠=80°,由此可得100DFC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得BCD ∠=EDC ∠-FD C ∠=40°. 故答案为:40°.19.3x (x+2)(x ﹣2)【解析】【分析】先提公因式3x 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即可【详解】3x3﹣12x=3x (x2﹣4)=3x (x+2)(x ﹣2)故答案为3x (x+2)(x ﹣2)【点睛】本题考查解析:3x (x+2)(x ﹣2)【解析】【分析】先提公因式3x ,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即可.【详解】3x 3﹣12x=3x (x 2﹣4)=3x (x+2)(x ﹣2),故答案为3x (x+2)(x ﹣2).【点睛】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分解因式,要求灵活使用各种方法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一般来说,如果可以先提取公因式的要先提取公因式,再考虑运用公式法分解.20.【解析】【分析】将a+b=5ab=3代入原式=计算可得【详解】当a+b=5ab=3时原式====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加减法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和完全平方公式 解析:193. 【解析】【分析】 将a+b=5、ab=3代入原式=()2222a b ab b a ab ab +-+=,计算可得.【详解】当a+b=5、ab=3时,原式=22 b a ab+=()22 a b abab+-=25233-⨯=19 3.故答案为19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加减法,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和完全平方公式.三、解答题21.(1)证明见解析;(2)112.5°.【解析】【分析】()1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到24∠=∠,结合条件BAC D∠=∠,再加上BC CE=,可证得结论;()2根据90ACD AC CD∠=︒=,,得到145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3567.5∠=∠=︒,由平角的定义得到1805112.5DEC∠=︒-∠=︒.【详解】()1证明:90BCE ACD∠=∠=︒,2334,∴∠+∠=∠+∠24∴∠=∠,在△ABC 和△DEC 中,24BAC D BC CE ∠=∠⎧⎪∠=∠⎨⎪=⎩,()AAS ABC DEC ∴≌,AC CD ∴=;(2)∵∠ACD =90°,AC =CD ,∴∠1=∠D =45°,∵AE =AC ,∴∠3=∠5=67.5°,∴∠DEC =180°-∠5=112.5°.22.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根据AB ∥DE 可得∠B=∠DEF .再由BE=CF 可得BC=EF ,然后再利用SAS 证明△ABC ≌△DEF .试题解析:∵AB ∥DE ,∴∠B=∠DEF .∵BE=CF ,∴BE+EC=FC+EC ,即BC=EF .在△ABC 和△DEF 中,AB DE B DEF BC EF ⎧⎪∠∠⎨⎪⎩===,∴△ABC ≌△DEF (SAS ).23.13【解析】【分析】 先根据分式的混合运算得到21x x+,再把230x x +-=变形为2=3x x +,再代入到化简结果中计算即可.【详解】321121x x x x x x -⎛⎫-÷ ⎪--+⎝⎭, =21(1)(1)1(1)x x x x x x x -++-⎛⎫÷ ⎪--⎝⎭=1(1)1(1)x x x x -⎛⎫⋅ ⎪-+⎝⎭=1(1)x x + =21x x+ 当230x x +-=,即23+=x x 时,原式=1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在分式的化简过程中要注意运算顺序,化简后的最后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24.﹣a 2+2a ,-3【解析】分析:先算减法,再把除法变成乘法,算乘法,求出a ,最后代入请求出即可. 详解:原式22(44)(4)(2)24a a a a a ----=⋅--, 22(4)(2)2.24a a a a a a a ---=⋅=-+-- ∵a 与2,3构成△ABC 的三边,且a 为整数,∴a 为2、3、4,当a =2时,a −2=0,不行舍去;当a =4时,a −4=0,不行,舍去;当a =3时,原式=−3.点睛:考查分式混合运算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掌握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5.对,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通过全等三角形得到内错角相等,得到两直线平行,进而得到同旁内角互补.【详解】解:∵O 是CF 的中点,∴CO =FO(中点的定义)在△COB 和△FOE 中CO FO COB EOF EO BO =⎧⎪∠=∠⎨⎪=⎩,∴△COB ≌△FOE(SAS)∴BC =EF,∠BCO =∠F∴AB ∥D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CE 和∠DEC 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做题时用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知识,要学会综合运用这些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共36分)1.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2.如图所示,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A. SSS B. SAS C. AAS D. ASA3.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两点之间直线最短C.对顶角相等 D.垂线段最短4.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6cm和3cm,那么它的周长是()A. 9cm B. 12cm C. 12cm或15cm D. 15cm5.如图,已知BD,CD分别是∠ABC和∠ACE的角平分线,若∠A=45°,则∠D的度数是()A. 20 B. 22.5 C. 25 D. 306.如果把分式中的x和y都扩大2倍,则分式的值()A.扩大4倍 B.扩大2倍 C.不变 D.缩小2倍7.化简分式的结果是()A. B. C. D.8.如图,在△ABC中,AB=AC,BC=5cm,作AB的中垂线DE交另一腰AC于E,连接BE,如果△BCE的周长是17cm,则腰长为()A. 12cm B. 6cm C. 7cm D. 5cm9.如图:直线a,b,c表示三条相互交叉而建的公路,现在要建立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10.某校在“校园十佳歌手”比赛上,六位评委给1号选手的评分如下:90,96,91,96,95,94.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 96,94.5 B. 96,95 C. 95,94.5 D. 95,9511.若方程出现增根,则m的值为()A. 0 B.﹣1 C. 3 D. 112.甲班与乙班同学到离校15千米的公园春游,两班同时出发,甲班的速度是乙班同学速度的1.2倍,结果比乙班同学早到半小时,求两个班同学的速度各是多少?若设乙班同学的速度是x千米/时,则根据题意列方程,得()A. B.C. D.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3.分式的值为零,则x值为.14.已知,且a+b+c≠0,则= .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P1的坐标是.16.如图,△ABC中,∠CAB=120°,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E、F,则∠EAF= .17.已知AB=AC,AE=AF,BE与CF交于点D,则对于下列结论:①△ABE≌△ACF;②△BDF ≌△CDE;③D在∠BAC的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结论有(填序号)18.如图,点B,D在射线AM上,点C,E在射线AN上,且AB=BC=CD=DE,已知∠EDM=84°,则∠A= .19.在学校的卫生检查中,规定各班的教室卫生成绩占30%,环境卫生成绩占40%,个人卫生成绩占30%.八年级一班这三项成绩分别为85分,90分和95分,求该班卫生检查的总成绩.三、解答题(共63分)20.作图题(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如图,已知点M、N和∠AOB,求作一点P,使P到点M、N的距离相等,且到∠AOB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1.如图,AC=DF,AD=BE,BC=EF.求证:∠C=∠F.22.计算:(1)÷•(﹣)(2)÷(﹣)23.先化简分式:(1﹣)÷,然后在0,1,2中选择一个较合适的x值,代入求值.24.解方程(1)=(2)﹣=1.25.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中,AD平分∠BAC,DE⊥AB于点E,DF⊥AC于点F,求证:AD⊥EF.26.某服装店老板用4500元购进一批T恤衫,由于深受喜爱,很快售完,老板又用4950元购进第二批同款T恤衫,所购数量与第一批相同,但每件进价比第一批多了9元.第一批该款式T恤衫进价是多少元?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共36分)1.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据此对图中的图形进行判断.解答:解:图(1)有一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图(2)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找不到任何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它沿这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重合,即不满足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不符合题意;图(3)有二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图(3)有五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图(3)有一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故轴对称图形有4个.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2.如图所示,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A. SSS B. SAS C. AAS D. ASA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根据图象,三角形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是完整的,所以可以根据“角边角”画出.解答:解:根据题意,三角形的两角和它们的夹边是完整的,所以可以利用“角边角”定理作出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实际运用,熟练掌握判定定理并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3.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两点之间直线最短C.对顶角相等 D.垂线段最短考点:命题与定理.分析:分析是否为真命题,需要分别分析各题设是否能推出结论,从而利用排除法得出答案.解答:解:A,正确,符合平行线的性质;B,不正确,应该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正确,符合对顶角的性质;D,正确,符合垂线的性质;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真命题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有关的性质和定义.4.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6cm和3cm,那么它的周长是()A. 9cm B. 12cm C. 12cm或15cm D. 15cm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6cm和3cm,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解答:解:当腰为3cm时,3+3=6,不能构成三角形,因此这种情况不成立.当腰为6cm时,6﹣3<6<6+3,能构成三角形;此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6+6+3=15cm.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题目从边的方面考查三角形,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求三角形的周长,不能盲目地将三边长相加起来,而应养成检验三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的好习惯,把不符合题意的舍去.5.如图,已知BD,CD分别是∠ABC和∠ACE的角平分线,若∠A=45°,则∠D的度数是()A. 20 B. 22.5 C. 25 D. 3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1=∠2,∠3=∠4,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3+∠4=∠1+∠2+∠A,∠3=∠1+∠D,变形得到2∠3=2∠1+∠A,2∠3=2∠1+2∠D,则∠A=2∠D,然后把∠A=45°代入计算即可.解答:解:∵BD,CD分别是∠ABC和∠ACE的角平分线,∴∠1=∠2,∠3=∠4,∵∠3+∠4=∠1+∠2+∠A,∠3=∠1+∠D,∴2∠3=2∠1+∠A,2∠3=2∠1+2∠D,∴∠A=2∠D,∵∠A=45°,∴∠D=×45°=22.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也考查了三角形外角性质.6.如果把分式中的x和y都扩大2倍,则分式的值()A.扩大4倍 B.扩大2倍 C.不变 D.缩小2倍考点:分式的基本性质.分析:把分式中的x和y都扩大2倍,分别用2x和2y去代换原分式中的x和y,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化简即可.解答:解:把分式中的x和y都扩大2倍后得:==2•,即分式的值扩大2倍.故选:B.点评: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无论是把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扩大还是缩小相同的倍数,都不要漏乘(除)分子、分母中的任何一项.7.化简分式的结果是()A. B. C. D.考点:约分.分析:先把原式的分子根据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再把分母提取公因式,然后再进行约分即可.解答:解:==;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约分,先把要求的式子进行因式分解和提取公因式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约分时一定约到最简.8.(3分)(2014秋•莘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BC=5cm,作AB的中垂线DE交另一腰AC于E,连接BE,如果△BCE的周长是17cm,则腰长为()A. 12cm B. 6cm C. 7cm D. 5cm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AE=BE,则BE+CE=AC=AB;根据△BCE的周长是17cm 和BC=5cm,即可求得其腰长.解答:解:∵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E=BE,∴AB=AC=BE+CE=△BCE的周长﹣BC=12cm.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运用;对相等的线段进行等效转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如图:直线a,b,c表示三条相互交叉而建的公路,现在要建立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由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可得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交点满足条件;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证得三角形两条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到其三边的距离也相等,这样的点有3个,可得可供选择的地址有4个.解答:解:∵△ABC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ABC内角平分线的交点满足条件;如图:点P是△ABC两条外角平分线的交点,过点P作PE⊥AB,PD⊥BC,PF⊥AC,∴PE=PF,PF=PD,∴PE=PF=PD,∴点P到△ABC的三边的距离相等,∴△ABC两条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到其三边的距离也相等,满足这条件的点有3个;综上,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的点有4个,∴可供选择的地址有4个.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注意掌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小心别漏解.10.某校在“校园十佳歌手”比赛上,六位评委给1号选手的评分如下:90,96,91,96,95,94.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 96,94.5 B. 96,95 C. 95,94.5 D. 95,95考点:众数;中位数.专题:应用题.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解答:解:在这一组数据中96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96;而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90,91,94,95,96,96),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是94、95,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94+95)÷2=94.5.故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96,94.5.故选:A.点评:本题为统计题,考查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出错.11.若方程出现增根,则m的值为()A. 0 B.﹣1 C. 3 D. 1考点:分式方程的增根.专题:计算题.分析: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x﹣3)化为整式方程,再根据增根是使最简公分母为0的未知数的值,求出x的值,然后代入整式方程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方程两边都乘以(x﹣3)得,x=3m,∵方程有增根,∴x﹣3=0,解得x=3,∴3m=3,解得m=1.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增根问题,增根问题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让最简公分母为0确定增根;②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③把增根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得相关字母的值.12.甲班与乙班同学到离校15千米的公园春游,两班同时出发,甲班的速度是乙班同学速度的1.2倍,结果比乙班同学早到半小时,求两个班同学的速度各是多少?若设乙班同学的速度是x千米/时,则根据题意列方程,得()A. B.C. D.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分析:根据甲班同学用的时间比乙班同学用的时间少0.5小时作答即可.解答:解:甲班同学的速度为1.2x,甲班同学用的时间为:,乙班同学用的时间为:,∵比乙班同学早到半小时,∴甲班同学用的时间=乙班同学用的时间﹣,即:,故选A.点评:考查列分式方程;得到两个班关于时间的关系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3.分式的值为零,则x值为﹣3 .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析:根据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可以求出x的值.解答:解:由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得x2﹣9=0,x2﹣6x+9≠0,由x2﹣9=0,得x=3或x=﹣3,由x2﹣6x+9≠0,得(x﹣3)2≠0,∴x≠3,综上,得x=﹣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值为0的条件,若分式的值为零,需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分子为0;(2)分母不为0.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14.已知,且a+b+c≠0,则= .考点:比例的性质.分析:设比值为k,然后用k表示出a、b、c,再代入比例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设===k(k≠0),则a=2k,b=3k,c=5k,所以,==.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比例的性质,利用“设k法”,用k表示出a、b、c进行计算更加简单.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P1的坐标是P1(﹣2,﹣3).考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则P1的坐标为(﹣2,﹣3).解答:解:∵P(﹣2,3)与P1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P1的坐标为(﹣2,﹣3).故答案为(﹣2,﹣3).点评:考查了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注意结合图象,进行记忆和解题.16.如图,△ABC中,∠CAB=120°,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E、F,则∠EAF= 60°.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由于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E、F,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FA=FC,EA=EB,则∠C=CAF,∠B=∠BAE,于是有∠FAE=∠CAB﹣∠B﹣∠C,而∠CAB=12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计算出∠B+∠C,即可得到∠EAF的度数.解答:解:∵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E、F,∴FA=FC,EA=EB,∴∠C=CAF,∠B=∠BAE,∴∠FAE=∠CAB﹣∠B﹣∠C,而∠CAB=120°,∴∠B+∠C=180°﹣120°=60°,∴∠EAF=120°﹣60°=60°.故答案为:6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知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7.已知AB=AC,AE=AF,BE与CF交于点D,则对于下列结论:①△ABE≌△ACF;②△BDF ≌△CDE;③D在∠BAC的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结论有①②③(填序号)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如图,证明△ABE≌△ACF,得到∠B=∠C;证明△CDE≌△BDF;证明△ADC≌△ADB,得到∠CAD=∠BAD;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连接AD;在△ABE与△ACF中,,∴△ABE≌△ACF(SAS);∴∠B=∠C;∵AB=AC,AE=AF,∴BF=CE;在△CDE与△BDF中,,∴△CDE≌△BDF(AAS),∴DC=DB;在△ADC与△ADB中,,∴△ADC≌△ADB(SAS),∴∠CAD=∠BAD;综上所述,①②③均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的应用问题;应牢固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定理,这是灵活运用解题的基础.18.如图,点B,D在射线AM上,点C,E在射线AN上,且AB=BC=CD=DE,已知∠EDM=84°,则∠A= 21°.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BCA,∠CBD=∠BDC,∠ECD=∠CED,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A+∠BCA=∠CBD,∠A+∠CDB=∠ECD,∠A+∠CED=∠EDM,然后用∠A表示出∠EDM,计算即可求解;解答:解:∵AB=BC=CD=DE,∴∠A=∠BCA,∠CBD=∠BDC,∠ECD=∠CED,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A+∠BCA=∠CBD,∠A+∠CDB=∠ECD,∠A+∠CED=∠EDM,又∵∠EDM=84°,∴∠A+3∠A=84°,解得,∠A=21°,故答案为:21°;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是基础题.19.在学校的卫生检查中,规定各班的教室卫生成绩占30%,环境卫生成绩占40%,个人卫生成绩占30%.八年级一班这三项成绩分别为85分,90分和95分,求该班卫生检查的总成绩90分.考点:加权平均数.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求解即可.解答:解:该班卫生检查的总成绩=85×30%+90×40%+95×30%=90(分).故答案为90分.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加权平均数的求法.本题易出现的错误是求85,90,95这三个数的平均数,对平均数的理解不正确.三、解答题(共63分)20.作图题(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如图,已知点M、N和∠AOB,求作一点P,使P到点M、N的距离相等,且到∠AOB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考点:作图—复杂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作法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分别得出进而求出其交点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P点即为所求.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复杂作图,熟练掌握角平分线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是解题关键.21.如图,AC=DF,AD=BE,BC=EF.求证:∠C=∠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由AD=BE,可得AB=DE,则由三边相等,进而可得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AD=BE∴AD+BD=BE+BD,即AB=DE,又∵AC=DF,BC=EF,∴△ABC≌△DEF,∴∠C=∠F.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问题,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22.计算:(1)÷•(﹣)(2)÷(﹣)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1)原式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即可得到结果;(2)原式括号中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同时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1)原式=••(﹣)=﹣;(2)原式=÷=•=.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3.先化简分式:(1﹣)÷,然后在0,1,2中选择一个较合适的x值,代入求值.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分析:先根据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把原式进行化简,再选出合适的x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x(x﹣1)=﹣x,当x=2时,原式=﹣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知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4.解方程(1)=(2)﹣=1.考点:解分式方程.专题:计算题.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解答:解:(1)去分母得:x+2=3x,解得:x=1,经检验x=1是分式方程的解;(2)去分母得:(x﹣3)2﹣24=x2﹣9,整理得:x2﹣6x+9﹣24=x2﹣9,移项合并得:6x=﹣6,解得:x=﹣1,经检验x=﹣1是分式方程的解.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25.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中,AD平分∠BAC,DE⊥AB于点E,DF⊥AC于点F,求证:AD⊥EF.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易证△AED≌△AFD,得AE=AF,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得证结论.解答:证明:∵AD平分∠BAC,∴∠EAD=∠FAD,∵DE⊥AB,DF⊥AC,∴∠AED=∠AFD.在△AED和△AFD中,,∴△AED≌△AFD(AAS),∴AE=AF,∵AD平分∠BAC,∴AD⊥EF.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及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6.某服装店老板用4500元购进一批T恤衫,由于深受喜爱,很快售完,老板又用4950元购进第二批同款T恤衫,所购数量与第一批相同,但每件进价比第一批多了9元.第一批该款式T恤衫进价是多少元?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分析:设第一批该款式T恤衫进价是x元,则第二批该款式T恤衫进价是x+9元,根据用4950元购进第二批同款T恤衫,所购数量与第一批相同,列方程求解.解答:解;设第一批该款式T恤衫进价是x元,则第二批该款式T恤衫进价是x+9元,由题意得,=,解得:x=90,经检验,x=9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答:第一批该款式T恤衫进价是90元.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注意检验.。
最新人教版初二(八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及期末测试题(含答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一、选择题(24分)1.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理论依据是()A.SASB.AASC.SSSD.ASA2.三角形中到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A.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B.三条高的交点C.三条中线的交点D.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3.已知△ABC≌△A′B′C′,且△ABC的周长为20,AB=8,BC=5,则A′C′等于()A.5B.6C.7D.84.如图所示,在△ABC中,D、E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的度数为()A.15°B.20°C.25°D.30°AEMCADFENBCBDF4题图5题图6题图5.如图,在Rt△AEB和Rt△AFC中,BE与AC相交于点M,与CF相交于点D,AB与CF相交于点N,∠E=∠F=90°,∠EAC=∠FAB,AE=AF.给出下列结论:①∠B=∠C;②CD=DN;③BE=CF;④△CAN≌△ABM.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6.如图,△ABC中,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DF⊥AC于点F,有下面四个结论:①DA平分∠EDF;②AE=AF;③AD上的点到B,C两点的距离相等;④到AE,AF的距离相等的点到DE,DF的距离也相等.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7.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E,且DE=3cm,则点D到AC的距离是()A.2cmB.3cmC.4cmD.6cm8.下列说法:①角的内部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②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③角的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④△ABC中∠BAC的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三角形的三边的距离相等,其中正确的()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30分)29.如图,在△ABC中,AD为∠BAC的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ABC面积是28cm,AB=20cm,AC=8cm,则DE的长为_________cm.10.已知△ABC≌△DEF,AB=DE,BC=EF,则AC的对应边是__________,∠ACB的对应角是__________.11.如图所示,把△ABC沿直线BC翻折180°到△DBC,那么△ABC和△DBC______全等图形(填“是”或“不是”);若△ABC的面积为2,那么△BDC的面积为__________.12.如图所示,△ABE≌△ACD,∠B=70°,∠AEB=75°,则∠CAE=__________°.AEFCBD9题图11题图12题图13.如图所示,△AOB≌△COD,∠AOB=∠COD,∠A=∠C,则∠D的对应角是__________,图中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_.13题图14题图15题图14.如图所示,已知△ABC≌△DEF,AB=4cm,BC=6cm,AC=5cm,CF=2cm,∠A=70°,∠B=65°,则∠D=__________,∠F=__________,DE=__________,BE=__________.15.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BE、CD相交于点O,AE=AD,要使△ABE≌△ACD,需添加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只要求写一个条件).16.已知:△ABC中,∠B=90°,∠A、∠C的平分线交于点O,则∠AOC的度数为.17.如图,∠AOB=60°,CD⊥OA于D,CE⊥OB于E,且CD=CE,则∠DOC=_________.18.如图,在△ABC中,∠C=90°,AD是角平分线,DE⊥AB于E,且DE=3cm,BD=5cm,则BC=_____cm.17题图18题图三、解答题19.(6分)已知:如图,∠1=∠2,∠C=∠D,求证:AC=AD.2CA12BD20.(8分)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O 点,∠1=∠2,∠3=∠4.求证:(1)△ABC≌△ADC;(2)BO=DO.B31AC2O4D21.(8分)如图,△ABC中,∠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E,AD=BD.(1)求证:AC=BE;(2)求∠B的度数。
2020年初二数学上期末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若长度分别为,3,5a 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则a 的值可以是( ) A .1 B .2 C .3 D .82.如图,已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A ,B 两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请在图中找一个顶点C ,使△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顶点C 有( )A .8个B .7个C .6个D .5个3.如果解关于x 的分式方程2122m x x x -=--时出现增根,那么m 的值为 A .-2 B .2 C .4 D .-4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36326a a a -⋅=-B .()632422a a a ÷-=-C .326()a a -=D .326()ab ab = 5.如图,△ABC 的顶点A 、B 、C 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在格点F 、G 、H 、I 中选出一个点与点D 、点E 构成的三角形与△ABC 全等,则符合条件的点共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6.已知11m n -=1,则代数式222m mn n m mn n --+-的值为( ) A .3 B .1 C .﹣1 D .﹣37.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60,则顶角的度数为( )A .30B .30或150C .60或150D .60或120 8.如图,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EF BC 交AB 于点E ,交AC 于点F ,过点O 作OD AC ⊥于点D ,某班学生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中,探索出如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 .EF BE CF =+B .点O 到ABC ∆各边的距离相等 C .90BOC A ∠=+∠D .设OD m =,AE AF n +=,则12AEF S mn ∆= 9.若数a 使关于x 的不等式组()3x a 2x 11x 2x 2⎧-≥--⎪⎨--≥⎪⎩有解且所有解都是2x+6>0的解,且使关于y 的分式方程y 51y --+3=a y 1-有整数解,则满足条件的所有整数a 的个数是( )A .5B .4C .3D .210.如图,在△ABC 中,以点B 为圆心,以BA 长为半径画弧交边BC 于点D ,连接AD .若∠B =40°,∠C =36°,则∠DAC 的度数是( )A .70°B .44°C .34°D .24° 11.在一些美术字中,有的汉字是轴对称图形.下面4个汉字中,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AB .BC .CD .D 12.若关于x 的方程244x a x x =+--有增根,则a 的值为( ) A .-4 B .2 C .0 D .4二、填空题13.已知23a b =,则a b a b -+=__________.14.若分式11x x --的值为零,则x 的值为______. 15.如图,在△ABC 中,∠ACB=90°,CD 是高,∠A=30°,若AB=20,则BD 的长是 .16.因式分解:3x 3﹣12x=_____.17.因式分解:3a 2﹣27b 2=_____.18.如图,△ABC 中,EF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与AB 交于点D ,BF=12,CF=3,则AC = .19.计算(3-2)(3+2)的结果是______.20.若分式的值为零,则x 的值为________. 三、解答题21.如图,已知在△ABC 中,∠BAC 的平分线与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PQ 相交于点P,过点P 分别作PN 垂直于AB 于点N,PM 垂直于AC 于点M,BN 和CM 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2.解分式方程2212323x x x +=-+. 23.如图,ABC 是等腰三角形,AB AC =,点D 是AB 上一点,过点D 作DE BC ⊥交BC 于点E ,交CA 延长线于点F .(1)证明:ADF 是等腰三角形;(2)若60B ∠=︒,4BD =,2AD =,求EC 的长.24.先化简代数式1﹣1x x -÷2212x x x-+,并从﹣1,0,1,3中选取一个合适的代入求值. 25.如图,点C 、E 分别在直线AB 、DF 上,小华想知道∠ACE 和∠DEC 是否互补,但是他没有带量角器,只带了一副三角板,于是他想了这样一个办法:首先连结CF ,再找出CF 的中点O ,然后连结EO 并延长EO 和直线AB 相交于点B ,经过测量,他发现EO =BO ,因此他得出结论:∠ACE 和∠DEC 互补,而且他还发现BC =EF.小华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5﹣3<a <5+3,解不等式即可求解.【详解】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5﹣3<a <5+3,即2<a <8,由此可得,符合条件的只有选项C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能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出5﹣3<a <5+3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A解析:A【解析】【分析】分AB 为腰和为底两种情况考虑,画出图形,即可找出点C 的个数.【详解】解:当AB 为底时,作AB 的垂直平分线,可找出格点C 的个数有5个,当AB 为腰时,分别以A 、B 点为顶点,以AB 为半径作弧,可找出格点C 的个数有3个; ∴这样的顶点C 有8个.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画出图形,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3.D解析:D【解析】【详解】2122m x x x-=--,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 ﹣2),得: m +2x =x ﹣2,由分母可知,分式方程的增根可能是2.当x =2时,m +4=2﹣2,m =﹣4,故选D .4.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单项式的乘法和除法法则,以及幂的乘方法则即可作出判断.【详解】A 、-3a 2•2a 3=-6a 5,故A 错误;B 、4a 6÷(-2a 3)=-2a 3,故B 错误;C 、(-a 3)2=a 6,故C 正确;D 、(ab 3)2=a 2b 6,故B 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单项式的乘法、除法以及幂的乘方,正确理解幂的运算法则是关键.5.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答即可.详解:由图形可知:AB 5AC =3,BC 2,GD 5DE 2,GE =3,DI =3,EI 5G ,I 两点与点D 、点E 构成的三角形与△ABC 全等.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根据SSS证明全等三角形.6.D解析:D【解析】【分析】由11m n-=1利用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得出m-n=-mn,代入原式=222m mn nm mn n--+-计算可得.【详解】∵11m n-=1,∴n mmn mn-=1,则n mmn-=1,∴mn=n-m,即m-n=-mn,则原式=()22m n mnm n mn---+=22mn mnmn mn---+=3mnmn-=-3,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加减法,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和整体代入思想的运用.7.B解析:B【解析】【分析】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60,则顶角的度数为【详解】解:如图1,∵∠ABD=60°,BD 是高,∴∠A=90°-∠ABD=30°;如图2,∵∠ABD=60°,BD 是高,∴∠BAD=90°-∠ABD=30°,∴∠BAC=180°-∠BAD=150°;∴顶角的度数为30°或150°.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分类讨论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8.C解析:C【解析】【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逐一判定即可.【详解】∵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OBC=12∠ABC ,∠OCB=12∠ACB ,∠A+∠ABC+∠ACB=180°, ∴∠OBC+∠OCB=90°-12∠A ∴∠BOC=180°-(∠OBC+∠OCB )=90°+12∠A ,故C 错误; ∵∠EBO=∠CBO ,∠FCO=∠BCO ,//EF BC ∴∠EBO=∠EOB ,∠FCO=∠FOC ,∴BE=OE ,CF=OF∴EF=EO+OF=BE+CF ,故A 正确;由已知,得点O 是ABC ∆的内心,到ABC ∆各边的距离相等,故B 正确;作OM ⊥AB ,交AB 于M ,连接OA ,如图所示:∵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OM=OD m = ∴()11112222AEF AOE AOF S S S AE OM AF OD OD AE AF mn =+=⋅+⋅=⋅+=△△△,故D 选项正确;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9.D解析:D【解析】【分析】由不等式组有解且满足已知不等式,以及分式方程有整数解,确定出满足题意整数a 的值即可.【详解】不等式组整理得:13x a x ≥-⎧⎨≤⎩, 由不等式组有解且都是2x+6>0,即x >-3的解,得到-3<a-1≤3,即-2<a≤4,即a=-1,0,1,2,3,4,分式方程去分母得:5-y+3y-3=a ,即y=22a -, 由分式方程有整数解,得到a=0,2,共2个,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0.C解析:C【解析】【分析】易得△ABD 为等腰三角形,根据顶角可算出底角,再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可求出∠DAC【详解】∵AB=BD ,∠B=40°,∴∠ADB=70°,∵∠C=36°,∴∠DAC=∠ADB ﹣∠C=34°.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角度计算,熟练掌握三角形外角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1.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可知,只有选项C 是轴对称图形,故选C.12.D解析:D【解析】【分析】增根是化为整式方程后产生的不适合分式方程的根.让最简公分母x-4=0,得到x=4.再将x=4代入去分母后的方程即可求出a=4.【详解】解:由分式方程的最简公分母是x-4,∵关于x 的方程244x a x x =+--有增根, ∴x-4=0,∴分式方程的增根是x=4. 关于x 的方程244x a x x =+--去分母得x=2(x-4)+a, 代入x=4得a=4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增根,增根问题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让最简公分母为0确定增根;②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③把增根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得相关字母的值.二、填空题13.【解析】【分析】由已知设a=2t 则b=3t 代入所求代数式化简即可得答案【详解】设a=2t ∵∴b=3t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代数式的求值把a=b代入后计算比较麻烦采用参数的方法使运算简便灵解析:1 5 -【解析】【分析】由已知设a=2t,则b=3t,代入所求代数式化简即可得答案.【详解】设a=2t,∵23ab=,∴b=3t,∴a ba b-+=2323t tt t-+=15-.故答案为:1 5 -【点睛】本题考查了代数式的求值,把a=23b代入后,计算比较麻烦,采用参数的方法,使运算简便,灵活运用参数方法是解题关键.14.-1【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因为当时分式的值为零解得且所以x=-1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解析:-1【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因为当10{-10-=≠xx时分式11xx--的值为零,解得1x=±且1x≠,所以x=-1.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15.5【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知∠BCD=∠A=30°所以分别在△ABC和△BDC中利用30°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出BD解:∵在直角△ABC中∠ACB=90°解析:5【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知,∠BCD=∠A=30°,所以分别在△ABC和△BDC中利用30°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出BD.解:∵在直角△ABC中,∠ACB=90°,∠A=30°,且CD⊥AB ∴∠BCD=∠A=30°,∵AB=20,∴BC=12AB=20×12=10,∴BD=12BC=10×12=5.故答案为5.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16.3x(x+2)(x﹣2)【解析】【分析】先提公因式3x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即可【详解】3x3﹣12x=3x(x2﹣4)=3x(x+2)(x﹣2)故答案为3x (x+2)(x﹣2)【点睛】本题考查解析:3x(x+2)(x﹣2)【解析】【分析】先提公因式3x,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即可.【详解】3x3﹣12x=3x(x2﹣4)=3x(x+2)(x﹣2),故答案为3x(x+2)(x﹣2).【点睛】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分解因式,要求灵活使用各种方法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一般来说,如果可以先提取公因式的要先提取公因式,再考虑运用公式法分解.17.3(a+3b)(a﹣3b)【解析】【分析】先提取公因式3然后再利用平方差公式进一步分解因式【详解】3a2-27b2=3(a2-9b2)=3(a+3b)(a-3b)【点睛】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解析:3(a+3b)(a﹣3b).【解析】【分析】先提取公因式3,然后再利用平方差公式进一步分解因式.【详解】3a2-27b2,=3(a2-9b2),=3(a+3b)(a-3b).【点睛】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18.15【解析】试题分析:因为EF是AB的垂直平分线所以AF=BF因为BF=12CF=3所以AF=BF=12所以AC=AF+FC=12+3=15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析:15【解析】试题分析:因为EF是AB的垂直平分线,所以AF=BF,因为BF=12,CF=3,所以AF=BF=12,所以AC =AF+FC=12+3=15.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9.-1【解析】【分析】由于式子复合平方差公式的特点则由平方差公式展开可得()-2即可解答【详解】由平方差公式得()-2由二次根式的性质得3-2计算得-1【点睛】此题考查平方差公式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利用解析:-1【解析】【分析】由于式子复合平方差公式的特点,则由平方差公式展开可得 )2-22即可解答【详解】由平方差公式,得2-22由二次根式的性质,得3-22计算,得-1【点睛】此题考查平方差公式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利用平方差公式的性质进行计算20.1【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得|x|-1=0且x-1≠0解得x=-1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解析:1【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得|x|-1=0,且x-1≠0,解得x=-1.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三、解答题21.BN=CM,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连接PB,PC,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PM=PN,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求出PB=PC,根据HL证Rt△PMC≌Rt△PNB,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BN=CM,理由如下:如图,连接PB,PC,∵AP是∠BAC的平分线,PN⊥AB,PM⊥AC,∴PM=PN,∠PMC=∠PNB=90°,∵P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PC=PB,在Rt△PMC和Rt△PNB中,PC PB PM PN=⎧⎨=⎩,∴Rt△PMC≌Rt△PNB(HL),∴BN=CM.【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角平分线性质等知识点,能正确地添加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22.x=7.5【解析】【分析】先两边同乘(2x-3)(2x+3),得出整式方程,然后合并同类项,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方程两边同乘(2x﹣3)(2x+3),得4x+6+4x2﹣6x=4x2﹣9,解得:x=7.5,经检验x=7.5是分式方程的解.【点睛】本题主要考察了解分式方程,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去分母.23.(1)见详解(2)4【解析】【分析】(1)由AB=AC,可知∠B=∠C,再由DE⊥BC,可知∠F+∠C=90°,∠BDE+∠B=90,然后余角的性质可推出∠F=∠BDE,再根据对顶角相等进行等量代换即可推出∠F=∠FDA,于是得到结论;(2)根据解直角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证明:(1)∵AB=AC∴∠B=∠C,∵FE⊥BC,∴∠F+∠C=90°,∠BDE+∠B=90°,∴∠F=∠BDE,又∵∠BDE=∠FDA,∴∠F=∠FDA,∴AF=AD,∴△ADF是等腰三角形;(2)∵DE⊥BC,∴∠DEB=90°,∵∠B=60°,BD=4,∴BE=12BD=2∵AB=AC∴△ABC是等边三角形,∴BC=AB=AD+BD=6,∴EC=BC-BE=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余角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等,根据余角性质求得相等的角是解题关键.24.-11x+,-14.【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分式的除法和减法可以化简题目中的式子,然后在﹣1,0,1,3中选取一个使得原分式有意义的x的值代入即可解答本题.试题解析:原式=1﹣()()()21·11x xxx x x+-+-=1﹣21xx++=121x xx+--+=-11x+,当x=3时,原式=﹣131+=-14.25.对,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通过全等三角形得到内错角相等,得到两直线平行,进而得到同旁内角互补.【详解】解:∵O是CF的中点,∴CO=FO(中点的定义)在△COB和△FOE中CO FOCOB EOF EO BO=⎧⎪∠=∠⎨⎪=⎩,∴△COB≌△FOE(SAS)∴BC=EF,∠BCO=∠F∴AB∥D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CE和∠DEC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做题时用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知识,要学会综合运用这些知识.。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由“○”和“□”组成的轴对称图形如图所示,该图形的对称轴是直线()A.l1B.l2C.l3D.l4第1题图第4题图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x+x3=x4B.(x-4)2=x8C.x-2·x5=x3D.x8÷x2=x43.把多项式a3-4a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A.a(a-4)B.(a+2)(a-2)C.a(a+2)(a-2)D.(a-2)2-44.如图,已知四边形纸片ABCD中,∠B=70°,∠C=80°.将纸片折叠,使点C,D落在AB上的点C',D'处,折痕为MN,则∠MNC'的度数为()A.70°B.75°C.80°D.85°5.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2a2)3=6a6B.-a2b2·3ab3=-3a2b5C.a 2-1a·1a+1=-1 D.ba-b+ab-a=-16.若a+b=10,ab=11,则代数式a2-ab+b2的值是()A.89B.-89C.67D.-677.为响应绿色世博的号召,某班组织部分同学义务植树180棵.由于同学们积极参加,实际参加植树的人数比原计划增加了50%,结果每人比原计划少植了2棵树.若设原计划有x人参加这次植树活动,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A.180(1+50%)x =180x-2 B.180(1-50%)x=180x-2C .180(1+50%)x =180x+2D .180(1-50%)x =180x+28.如图,点A 在BE 上,且AC=AB ,BD=CE ,CE ,BD 交于点F ,AC ,BD 交于点G ,∠CAB=∠DFE ,则AE 等于( )A.ADB.DFC.CE-ABD.BD-AB9.如果关于x 的分式方程ax+1-3=1−xx+1有负分数解,且关于x 的不等式组{2(a -x)≥-x -4,3x+42<x +1的解集为x<-2,那么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a 的积是 ( )A.-3B.0C.3D.910.如图,已知AC 平分∠DAB ,CE ⊥AB 于点E ,AB=AD+2BE ,则下列结论:①AB+AD=2AE ;②∠DAB+∠DCB=180°;③CD=CB ;④S △ACE-2S △BCE=S △ADC.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4B.3C.2 D .1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11.在显微镜下测得一个病毒的直径为0.000 000 002 05 m,该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12.用一条宽相等的足够长的纸条打一个结,如图1所示,然后轻轻拉紧、压平就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正五边形ABCDE ,则∠BAC 的度数是 .13.若36x 2+kxy+4y 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的值为 .14.如图,AB=12 m,CA⊥AB于点A,DB⊥AB于点B,且AC=4 m,P点以1 m/min的速度从B向A运动,Q点以2 m/min的速度从B向D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则运动min后△CAP与△PQB全等.第14题图第15题图第16题图15.如图,在△ABC中,AB=AC,∠A=60°,BE⊥AC于点E,延长BC到点D,使CD=CE,连接DE.若△ABC 的周长是24,BE=a,则△BDE的周长是.16.如图,已知在△ABC和△ADE中,∠BAC=∠DAE=90°,AB=AC,AD=AE,点C,D,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BE.以下四个结论:①BD=CE;②BD⊥CE;③∠ACE+∠DBC=45°;④BE=AC+AD.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三、解答题(共52分)17.(6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3,2),B(-4,-3),C(-1,-1).(1)写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的各顶点坐标;(2)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2B2C2;(3)求△ABC的面积.18.(8分)如图,AB∥CD,以点A为圆心,小于AC的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AB于E,F两点,再EF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CAB的内部交于点P,作射线AP,交CD 分别以点E,F为圆心,大于12于点M.(1)若∠ACD=124°,求∠MAB的度数;(2)若CN⊥AM,垂足为N,求证:△CAN≌△CMN.19.(8分)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AE平分∠BAC.(1)若∠B=72°,∠C=30°,求∠BAE的度数和∠DAE的度数;(2)探究:如果只知道∠B=∠C+42°,你能求出∠DAE的度数吗?若能,请写出求解过程;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0.(8分)小明用12元钱买软面笔记本,小丽用21元钱买硬面笔记本.(1)若每本硬面笔记本比软面笔记本贵1.2元,小明和小丽能买到相同数量的笔记本吗?(2)若每本硬面笔记本比软面笔记本贵a元,是否存在正整数a,使得每本硬面笔记本、软面笔记本的价格都是正整数,并且小明和小丽能买到相同数量的笔记本?若存在,求出a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10分)先阅读下面的内容,再解决问题.对于形如x2+2ax+a2这样的二次三项式,可以用公式法将它分解成(x+a)2的形式,但对于二次三项式x2+2ax-3a2,就不能直接运用公式了.此时,我们可以在二次三项式x2+2ax-3a2中先加上一项a2,使它与x2+2ax的和成为一个完全平方式,再减去a2,整个式子的值不变,于是有x2+2ax-3a2=(x2+2ax+a2)-a2-3a2=(x+a)2-4a2=(x+a)2-(2a)2=(x+3a)(x-a).像这样,先添一适当项,使式中出现完全平方式,再减去这个项,使整个式子的值不变的方法称为“配方法”.利用“配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分解因式:a2-8a+15;m-c|=0.(2)若a2+b2-14a-8b+65+|12①当a,b,m满足2a×4b=8m时,求m的值;②若△ABC的三边长分别是a,b,c,且c为奇数,求△ABC的周长.22.(12分)如图1,△ABC的边BC在直线l上,AC⊥BC,且AC=BC;△EFP的边FP也在直线l上,边EF与边AC重合,且EF=FP.(1)请你写出AB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不必证明)(2)将△EFP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图2的位置时,EP交AC于点O,连接AP,BO,请你写出BO与AP 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将△EFP沿直线l继续向左平移到图3的位置时,EP的延长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O,连接AP,BO,此时,BO与AP还具有(2)中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吗?请说明理由.参 考 答 案 与 解 析期末检测卷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CCCDDCAADB11.2.05×10-9 12.36° 13.±24 14.4 15.2a+12 16.①②③1.C2.C 【解析】 x 与x 3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A 错误;(x -4)2=x -4×2=x -8,故B 错误;x -2·x 5=x -2+5=x 3,故C 正确;x 8÷x 2=x 8-2=x 6,故D 错误.故选C .3.C 【解析】 a 3-4a=a (a 2-4)=a (a+2)(a-2).故选C.4.D 【解析】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C'NM=∠CNM ,∠AC'N=∠C=80°,∴∠C'NB=∠AC'N-∠B=80°-70°=10°,∴∠CNC'=180°-10°=170°,∴∠MNC'=12∠CNC'=85°.故选D . 5.D 【解析】 (2a 2)3=8a 6,-a 2b 2·3ab 3=-3a 3b 5,a 2-1a·1a+1=(a+1)(a -1)a·1a+1=a -1a,b a -b +a b -a =b a -b -a a -b =b -aa -b =-1,所以A,B,C 错误,D 正确.故选D.6.C 【解析】 ∵a+b=10,∴(a+b )2=a 2+b 2+2ab=100,又ab=11,∴a 2+b 2=78,∴a 2-ab+b 2=78-11=67.故选C .7.A 【解析】 因为原计划有x 人参加这次植树活动,所以实际参加植树活动的人数为(1+50%)x ,根据“每人比原计划少植了2棵树”,得180(1+50%)x =180x-2.故选A .8.A 【解析】 ∵∠CAB=∠DFE ,∠BFC=∠DFE ,∴∠BAC=∠BFC.∵∠AGB=∠CGF ,∴∠B=∠C.在△ABD 和△ACE 中,{AB =AC,∠B =∠C,BD =CE,∴△ABD ≌△ACE ,∴AE=AD.故选A .9.D 【解析】 解分式方程ax+1-3=1−xx+1,得x=a -42,∵分式方程a x+1-3=1−x x+1有负分数解,∴a -42<0,解得a<4.解不等式组{2(a -x)≥-x -4,3x+42<x +1,得{x ≤2a +4,x <−2,∵不等式组{2(a -x)≥-x -4,3x+42<x +1的解集为x<-2,∴2a+4≥-2,解得a ≥-3,∴-3≤a<4.∵a 为整数,a -42是分数,∴a=-3或-1或1或3,∴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a 的积是9.故选D.10.B 【解析】 如图,过点C 作CF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F ,∵AB=AD+2BE ,BE=AB-AE ,∴AB=AD+2(AB-AE ),∴AB+AD=2AE ,故①正确.∵AC 平分∠BAD ,CE ⊥AB ,CF ⊥AD ,∴CF=CE.在Rt △ACF 和Rt △ACE 中,{CF =CE,AC =AC,∴Rt △ACF ≌Rt △ACE (HL),∴AF=AE.∵AB+AD=2AE ,∴AE+BE+AF-DF=2AE ,∴BE=DF.在△CDF 和△CBE 中,{DF =BE,∠F =∠CEB,CF =CE,∴△CDF ≌△CBE (SAS),∴∠B=∠CDF ,CD=CB ,故③正确.∵∠ADC+∠CDF=180°,∴∠ADC+∠B=180°,∴∠DAB+∠BCD=360°-180°=180°,故②正确.∵△ACF ≌△ACE ,△CDF ≌△CBE ,∴S △ABC -2S △BCE =S △ADC ,故④错误.故选B . 11.2.05×10-912.36° 【解析】 ∵五边形ABCDE 是正五边形,∴AB=BC ,∠ABC=108°,∴∠BAC=∠BCA=12×(180°-108°)=36°.13.±24 【解析】 因为36x 2+kxy+4y 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所以k=±2×6×2=±24. 14.4 【解析】 ∵CA ⊥AB ,DB ⊥AB ,∴∠A=∠B=90°.设运动x min 后△CAP 与△PQB 全等,则BP=x m,BQ=2x m,∵AB=12 m,∴AP=(12-x )m .分两种情况:①若BP=AC ,则x=4,∴AP=8 m,BQ=8 m,∴AP=BQ ,∴△CAP ≌△PBQ (SAS);②若BP=AP ,则12-x=x ,解得x=6,∴BQ=12 m ≠AC ,此时△CAP 与△PQB 不全等.故运动4 min 后△CAP 与△PQB 全等.15.2a+12 【解析】 在△ABC 中,∵AB=AC ,∠A=60°,∴△ABC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周长是24,∴AB=AC=BC=8.∵BE ⊥AC ,∴CE=12AC=4,∠EBC=12∠ABC=30°.∵CD=CE=4,∴∠D=∠CED ,∵∠D+∠CED=∠ACB=60°,∴∠D=30°,∴∠D=∠EBC ,∴DE=BE=a ,∴△BED 的周长是DE+BE+BD=a+a+(8+4)=2a+12.16.①②③ 【解析】 ∵∠BAC=∠DAE ,∴∠BAC+∠DAC=∠DAE+∠DAC ,即∠BAD=∠CAE.在△ABD 和△ACE 中,{AD =AE,∠BAD =∠CAE,AB =AC,∴△ABD ≌△ACE (SAS),∴BD=CE ,故①正确.∵△ABD ≌△ACE ,∴∠ABD=∠ACE.∵∠CAB=90°,∴∠ABD+∠DBC+∠ACB=90°,∴∠ACE+∠DBC+∠ACB=90°,∴∠BDC=180°-(∠DBC+∠ACE+∠ACB )=180°-90°=90°,∴BD ⊥CE ,故②正确.∵∠BAC=90°,AB=AC ,∴∠ABC=45°,∴∠ABD+∠DBC=45°,∴∠ACE+∠DBC=45°,故③正确.在△ABE 中,根据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得BE<AB+AE ,∵AD=AE ,AB=AC ,∴BE<AC+AD ,故④错误.故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③.17.【解析】 (1)A 1(-3,-2),B 1(-4,3),C 1(-1,1). (2)△A 2B 2C 2如图所示.(3)△ABC 的面积为3×5-12×1×5-12×2×3-12×2×3=132. 18.【解析】 (1)∵AB ∥CD ,∴∠CAB=180°-∠ACD=56°. 由题意,知AM 平分∠CAB ,∴∠MAB=12∠CAB=28°. (2)∵AB ∥CD ,∴∠CMA=∠MAB ,∵∠MAB=∠CAM ,∴∠CAM=∠CMA. ∵CN ⊥AM ,∴∠CNA=∠CNM=90°. 在△CAN 和△CMN 中,{∠CAN =∠CMN,∠CNA =∠CNM,CN =CN,∴△CAN ≌△CMN (AAS).19.【解析】 (1)∵∠B+∠C+∠BAC=180°,∠B=72°,∠C=30°,∴∠BAC=180°-72°-30°=78°, ∵AE 平分∠BAC ,∴∠BAE=12∠BAC=39°.∵AD ⊥BC ,∴∠ADB=90°,∴∠BAD=90°-∠B=18°, ∴∠DAE=∠BAE-∠BAD=39°-18°=21°. (2)能.∵∠B=∠C+42°,∴∠C=∠B-42°,∵∠B+∠C+∠BAC=180°,∴2∠B+∠BAC=222°, ∴∠BAC=222°-2∠B ,∵AE 平分∠BAC ,∴∠BAE=12∠BAC=111°-∠B.∵AD ⊥BC ,∴∠ADB=90°,∴∠BAD=90°-∠B ,∴∠DAE=∠BAE-∠BAD=(111°-∠B )-(90°-∠B )=21°.20.【解析】 (1)设每本软面笔记本x 元,则每本硬面笔记本(x+1.2)元. 由题意,得12x =21x+1.2,解得x=1.6. 经检验,x=1.6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此时121.6=211.6+1.2=7.5(不符合题意,舍去).∴小明和小丽不能买到相同数量的笔记本. (2)存在.设每本软面笔记本m 元(1≤m ≤12,且m 为整数),则每本硬面笔记本(m+a )元. 由题意,得12m =21m+a ,解得a=34m. 经检验,a=34m 是原分式方程的解.∵a 为正整数,∴m=4,8,12,∴a=3,6,9. 当m=8,a=6时,128=218+6=1.5(不符合题意,舍去).∴a 的值为3或9. 21.【解析】 (1)a 2-8a+15=(a 2-8a+16)-16+15 =(a-4)2-12 =(a-3)(a-5).(2)①∵a 2+b 2-14a-8b+65+|12m-c|=0,∴(a 2-14a+49)+(b 2-8b+16)+|12m-c|=0, ∴(a-7)2+(b-4)2+|12m-c|=0, ∴a-7=0,b-4=0,解得a=7,b=4. ∵2a ×4b =8m ,∴27×44=8m ,∴27×28=23m , ∴215=23m ,∴m=5.②由①知a=7,b=4,∴3<c<11, 又c 为奇数,∴c=5,7,9.当a=7,b=4,c=5时,△ABC 的周长是7+4+5=16;当a=7,b=4,c=7时,△ABC 的周长是7+4+7=18;当a=7,b=4,c=9时,△ABC 的周长是7+4+9=20.∴△ABC 的周长是16或18或20.22.【解析】 (1)AB=AP ,AB ⊥AP.(2)BO=AP ,BO ⊥AP.理由如下:如图1,延长BO 交AP 于点M ,由已知,得EF=FP ,EF ⊥FP ,∴∠EPF=45°.又AC ⊥BC ,∴∠COP=∠CPO=45°,∴CO=CP.在△BCO 和△ACP 中,{BC =AC,∠BCO =∠ACP,CO =CP,∴△BCO ≌△ACP (SAS),∴BO=AP ,∠OBC=∠PAC. 在Rt △BCO 中,∠OBC+∠BOC=90°,又∠BOC=∠AOM ,∴∠PAC+∠AOM=90°,∴∠OMA=90°,∴BO ⊥AP.(3)BO 与AP 还具有(2)中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即BO=AP ,BO ⊥AP.理由如下: 如图2,延长OB 交AP 于点N ,∵∠EPF=45°,∴∠CPO=45°.又AC ⊥BC ,∴∠COP=∠CPO=45°,∴CO=CP.在△BCO 和△ACP 中,{BC =AC,∠BCO =∠ACP,CO =CP,∴△BCO ≌△ACP (SAS),∴BO=AP ,∠BOC=∠APC.在Rt △BCO 中,∠BOC+∠CBO=90°,又∠PBN=∠CBO ,∴∠APC+∠PBN=90°,∴∠PNB=90°,∴BO ⊥AP.。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初二数学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7页.共六道大题,25道小题.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3.除作图题用铅笔,其余用蓝色或黑色签字笔作答,不允许使用修正工具.题号 一 二 三 四五 六 七(选作题)总分 分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16的算术根是( ).A .4B .4-C .4±D .8±2.若代数式231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1x >B .1x ≥C .1x ≥且32x ≠ D .1x >且32x ≠3.下列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线段 B .等腰三角形 C .角 D .有一个内角为60°的直角三角形4.下列事件中是不可能事件的是( ).A .随机抛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B .a 是实数,2a a =-.C .长为1cm ,2cm ,3cm 的三条线段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D .小明从古城出发乘坐地铁一号线去西单图书大厦. 5. 初二年级通过学生日常德育积分评比,选出6位获“阳光少年”称号的同学.年级组长李老师将6份奖品分别放在6个完全相同的不透明礼盒中,准备将它们奖给小君等6位同学.这些奖品中3份是学习文具,2份是体育用品,1份是科技馆通票.小君同学从中随机取一份奖品,恰好取到体育用品的可能性是( ). A. 16B .13C. 12D. 236.有一个角是︒36的等腰三角形,其它两个角的度数是( ).A.︒︒108,36B .︒︒72,36 C. ︒︒72,72 D.︒︒108,36或︒︒72,727.下列四个算式正确的是( ).A .33=6+B .233=2÷C .()()4949-⨯-=-⨯-D .4333=1-8.如图,在△ABC 中,BE 、CE 分别是∠ABC 和∠ACB 的平分线,过点E 作DF ∥BC 交AB 于D ,交AC 于F ,若AB =4, AC =3,则△ADF 周长为( ).A .6B .7C .8D .10 9.如图,滑雪爱好者小明在海拔约为121米的B 处乘雪橇沿30°的斜坡下滑至A 处所用时间为2秒,已知下滑路程S (米)与所用时间t (秒)的关系为210S t t =+,则山脚A 处的海拔约为( ). (其中3 1.7≈)A . 100.6米B . 97米C .109米D .145米 AE F MNDF EAB10.如图,在△ABC 中,AB =AC =5,BC =6,AD 是BC 边上的中线,点E 、F 、M 、N 是AD 上的四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总面积是( ).A .6B .8C .4D .1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1.约分:22515mn m n-=_____________.12.若整数p满足:⎪⎩⎪⎨⎧-<<.12,72p pp 则p 的值为_________.13. 若分式55q q -+值为0,则q 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14.如图,在正方形网格 (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中,△ABC 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____,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5.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BC ,将其绕点A 逆时针旋转15°得到Rt △''AB C ,''B C 交AB 于E ,若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23,则'B E 的长为 .16.在Rt △ABC 中,∠C =90°,BC =8cm ,AC=4cm ,在射.线.BC 上一动点D ,从点B 出发,以5厘米每秒的速度匀速运动,若点D 运动t 秒时,以A 、D 、B 为顶点的三角形恰为等腰三角形,则所用时间t 为 秒.CAB第14题E B'C'AC B 第15题15°(结果可含根号).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7.计算:()213.144832π-⎛⎫------ ⎪⎝⎭.解:18.解方程:238111x x x +-=--.解:19.计算:1124(38)8---. 解:20.先化简,再求值已知:23x y =,求222569222y x xy y x y x y x y ⎛⎫-+--÷ ⎪--⎝⎭的值.解:四、列方程解应用题(本题5分)21. 据报道,2013年11月8日超强台风“海燕”在菲律宾中部萨马省登陆,给菲律宾造成巨大经济财产损失.中国政府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某地决定向灾区捐助帐篷.记者采访了某帐篷制造厂如何出色完成任务.下面是记者与工厂厂长的一段对话:你好,你们是如何提前4天完成1500顶帐篷生产任务的?加工了300顶帐篷后,由于救灾紧急需要,我厂将工作效率提高到原计划的2倍.根据记者与厂长的一段对话,请求出原计划每天加工多少顶帐篷. 解:五、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题5分共15分) 22.已知:如图,E 、F 为BC 上的点,BF=CE ,点A 、D 分别在BC 的两侧,且AE ∥DF ,AE =DF . 求证:AB =DC . 证明:FDABCE23. 已知: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 D 、E 是△ABC 外两点,连结BE 交AC 于M ,连结AD 交CE 于N ,AD 交BE 于F ,AD =EB . 当AFB ∠度数多少时,△ECD 是等边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解:当AFB ∠=__________时,△ECD 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NMF EABCD24. 已知:在△ABC 中,24=AB ,5AC =,o ABC 45=∠,求BC 的长. 解:六、几何探究(本题6分)25.如图1,在△ABC 中,∠ACB =2∠B ,∠BAC 的平分线AO 交BC 于点D ,点H 为AO 上一动点,过点H 作直线l ⊥AO 于H ,分别交直线AB 、AC 、BC 、于点N 、E 、M .(1)当直线l 经过点C 时(如图2),求证:BN =CD ; (2)当M 是BC 中点时,写出CE 和CD 之间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3)请直接写出BN 、CE 、CD 之间的等量关系.(1)证明:图1 D NE M AB C H l O 图2D N (E)(M)A B C Hl O(2)当M 是BC 中点时,CE 和CD 之间的等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3)请你探究线段BN 、CE 、CD 之间的等量关系, 并直接写出结论.七、选作题26. 如图,在△ABC 中,AB =AC ,108A ∠=°,请你在图中,备用图DABCO备用图DABCO分别用两种不同方法,将△ABC分割成四个小三角形,使得其中两个是全等......(不等边三角形指除等..的不等边三角形腰三角形以外),而另外两个是不全等...的等腰三角形.请画出分割线段,并在两个全等三角形中标出一对相等的内角的度数,在每个等腰三角形中标出相等两底角度数(画图工具不限,不要求证明,不要求写出画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若经过图形变换后两个图形重合,则视为同一种方法).初二数学答案及评分参考阅卷须知:为了阅卷方便,解答题中的推导步骤写得较为详细,考生只要写明主要过程即可.若考生的解法与本解法不同,正确者可参照评分参考给分,解答右端所注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这一步应得的累加分数.一、选择题(本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 案 A A D C B D B B C A二、填空题(本题共6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3nm-; 12.3; 13.5; 14.62610+,36;(各2分) 15.232-;16.165,4,55(答对一个2分,答对两个3分,答对3个4分)三、解答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7. 解:原式=14343--- ………………………………………………………4分=353-- ………………………………………………………………5分 18. 解:2(3)(1)x x x ++-=- …………………………………………………1分224381x x x ++-=- …………………………………………………2分44x = …………………………………………………3分1x = ………………………………………………………4分 经检验:1x =是原方程的增根,所以原方程无解 ……………………………5分 19. 解:原式=232(322)--- …………………………………………3分=232322--+…………………………………………4分=32+……………………………………………………5分 20. 解:原式=()()()22225213x y x y y x yx y +-⎡⎤-⨯⎢⎥--⎣⎦…………………………………………1分=()()()()22522223y x y x y x y x yx y -+--⋅--=()22293y x x y -- …………………………………………………………………2分=33y x y x+- ……………………………………………………………………3分解法一:∵23x y =,不妨设()2,30x k y k k==≠ …………………………………4分 ∴原式=9292k k k k+-=117………………………………………5分 解法二:3333xy x yxy x y++=-- ………………………………………4分∵23x y=∴原式=231132733+=-………………………………………5分(阅卷说明:如果学生直接将2,3x y ==代入计算正确者,本题扣1分)四、列方程解应用题(本题5分) 21.解:设原计划每天加工x 顶帐篷. ……………………………………………………1分1500300150030042xx---= …………………………………………………2分解得150x =………………………………………………………………3分经检验,150x =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4分 答:原计划每天加工150顶帐篷.……………………………………………………5分 五、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题5分,共15分) 22.证明:∵AE ∥DF ,∴∠AEB =∠DFC . (1)分∵BF =CE , ∴BF +EF =CE +EF .即BE=FDABCECF . …………… ……………2分在△ABE 和△DCF 中,AE DF AEB DFC BE CF =⎧⎪∠=∠⎨⎪=⎩………………………………………………………3分∴△ABE ≌△DCF ………………………………………………………4分 ∴AB =DC ………………………………………………………5分23. 解:AFB ∠=60° ………………………………………………………………1分证明:∵△ABC 是等边三角形∴CA =CB ,4∠=60° …………………………………………………………2分∵∠2+∠4=∠5 ∠1+∠3=∠5 且∠3=60° ∴∠1=∠2 ……………… ………………3分又∵BE =AD∴△BCE ≌△ACD (SAS ) ∴CE =CD ,∠BCE =∠ACD ……………………………………………4分7654321NM FEABCD∴∠BCE -∠6=∠ACD -∠6 即∠4=∠7=60° ∴△ECD 是等边三角形 ………………………………………………5分 24. 解:分类讨论(1)如图,过A 作AD ⊥BC 交BC (延长线)于D ,………………………1分∴∠D =90°,∴在Rt △ABD 中,∠B +∠BAD =90°, ∴∠BAD =45° ∴DA DB =, 又∵222AB DB DA =+, 不妨设x DB DA ==则3222=+x x ,解得4=x , ∴DA =DB =4 ……………………………2分∵∠D =90°,∴在Rt △ACD 中,222AC DA DC =+3452222=-=-=AD AC CD ……………………………3分 ∴BC =BD -CD =4-3=1 ……………………………4分(2)如图:由(1)同理:DB =4,CD =3 ∴BC =BD +CD =4+3=7. 综上所述:BC =1或BC =7 ……………………………5分 (阅卷说明:只计算出一种情况,本题得4分) 六、几何探究(本题6分) 25. (1)证明:连结ND∵AO 平分BAC ∠, ∴12∠=∠ ∵直线l ⊥AO 于H ,∴4590∠=∠=︒ 987654321ENM DA B C H lD C 'C B A∴67∠=∠ ∴AN AC = ∴NH CH =∴AH 是线段NC 的中垂线 ∴DC DN = ∴98∠=∠∴AND ACB ∠=∠∵3AND B ∠=∠+∠,2ACB B ∠=∠, ∴3∠=∠B ∴DN BN = ∴BN DC = ……………………………………………………………………2分(2)当M B C 是中点时,CE 和CD 之间的等量关系为2CD CE = 证明:过点C 作'CN AO ⊥交AB 于'N 由(1)可得'BN CD =,',AN AC AN AE == ∴43∠=∠,'NN CE =过点C 作CG ∥AB 交直线l 于点G∴42∠=∠,1B ∠=∠∴23∠=∠∴CG CE =∵M BC 是中点,∴BM CM = 在△BNM 和△CGM 中, 1,,,B BM CM NMB GMC ∠=∠⎧⎪=⎨⎪∠=∠⎩∴△BNM ≌△CGM ∴BN CG = ∴BN CE = ∴''2CD BN NN BN CE ==+= …………………………………………4分(3)BN 、CE 、CD 之间的等量关系:4321EN'GN M DA B C HOl当点M 在线段BC 上时,CD BN CE =+;当点M 在BC 的延长线上时,CD BN CE =-;当点M 在CB 的延长线上时,CD CE BN =-………………………………6分(阅卷说明:三种情况写对一个给1分,全对给2分)七、选作题 26.108°108°18°18°36°36°72°72°FE DACB36°36°36°36°72°72°EEDA CB 72°72°36°36°36°36°F EDAB C36°36°72°72°72°72°F E D AB C36°36°72°72°72°72°E D AC B。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1.(3分)的值等于()A.3B.﹣3 C.±3 D.2.(3分)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a3•a2=a6B.(x3)3=x6C.x5+x5=x10D.(﹣ab)5÷(﹣ab)2=﹣a3b33.(3分)以下列各组数据为边组成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3,3,5 B.1,1,C.5,4,3 D.5,12,13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8分).4.(4分)﹣27的立方根是.5.(4分)比较大小:3.6.(4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0314=.7.(4分)计算:(5ax2+15x)÷5x=.8.(4分)当x时,分式有意义.9.(4分)化简:=.10.(4分)已知数据:,,,π,﹣2,其中无理数出现的频率是.三、解答题(每小题9分,共36分).11.(9分)因式分解:(1)25x2﹣16y2(2)2a2+4ab+2b2.12.(9分)先化简,再求值:(x+3)(x﹣3)﹣x(x﹣2),其中x=4.13.(9分)如图,已知:△ABC中,AB=AC,M是BC的中点,D、E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且BD=CE.求证:MD=ME.14.(9分)今年以来,我国持续大面积的雾霾天气让环保和健康问题成为焦点.为了调查学生对雾霾天气知识的了解程度,某校在学生中做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共分为四个等级:A.非常了解;B.比较了解;C.基本了解;D.不了解.根据调查统计结果,绘制了不完整的三种统计图表.对雾霾了解程度的统计表:对雾霾的了解程度百分比A.非常了解5%B.比较了解mC.基本了解45%D.不了解n请结合统计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本次参与调查的学生共有人,m=,n=;(2)图2所示的扇形统计图中D部分扇形所对应的圆心角是多少度;(3)请补全条形统计图.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15.(3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那么它的一个底角的大小为()A.20°B.50°C.80°D.50°或20°16.(3分)下列各式,正确的是()A.=0 B.C.=1 D.17.(3分)如图,在△ABC中,AB=AC,AE是∠BAC的平分线,点D是AE上的一点,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 E⊥BC B.△BED≌△CED C.△BAD≌△CAD D.∠ABD=∠DBE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18.(4分)命题“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逆命题是,这个逆命题是(填“真”或“假”).19.(4分)如图,在△ABC中,已知边AC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点D,连结AD,AD=3,BD=4,则BC=.三、解答题(每小题9分,共27分).20.(9分)计算:+﹣20150.21.(9分)解分式方程:=.22.(9分)如图,将长为2.5米长的梯子AB斜靠在墙上,BC长为0.7米.(1)求梯子上端A到墙的底端C的距离(即AC的长);(2)如果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0.4米(即AA′=0.4米),则梯脚B将外移(即BB′的长)多少米?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分).23.(3分)如图所示,将四张全等的长方形硬纸片围成一个正方形,根据图形阴影部分面积的关系,可以直观地得到一个关于a、b的恒等式为()A.a2﹣b2=(a+b)(a﹣b)B.(a+b)2=a2+2ab+b2C.(a﹣b)2=(a+b)2﹣4ab D.a2+ab=a(a+b)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分).24.(4分)如图是一个长为4cm,宽为3cm,高为5cm的长方体纸箱,则AC=cm.若一只蚂蚁要从A点沿纸箱外表面爬行到B点,那么它所行走的最短路径的长是cm.(保留根号)三、解答题(共26分).25.(12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B=90°,AD=3,BC=4,点E在AB 边上,BE=3,∠CED=90°.(1)求CE的长度;(2)求证:△ADE≌△BEC;(3)设点P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求DP+CP的最小值是多少?26.(14分)在△ABC中,D是边BC的中点.(1)①如图1,求证:△ABD和△ACD的面积相等;②如图2,延长AD至E,使DE=AD,连结CE,求证:AB=EC.(2)当∠BAC=90°时,可以结合利用以上各题的结论,解决下列问题:①求证:AD=BC(即: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②已知BC=4,将△ABD沿AD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DB′,若△ADB′与△ABC重合部分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请画出图形(草图)并求出AC的长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1.(3分)的值等于()A.3B.﹣3 C.±3 D.考点:算术平方根.分析:此题考查的是9的算术平方根,需注意的是算术平方根必为非负数.解答:解:∵=3,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一个正数只有一个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2.(3分)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a3•a2=a6B.(x3)3=x6C.x5+x5=x10D.(﹣ab)5÷(﹣a b)2=﹣a3b3考点:同底数幂的除法;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与乘法等知识点进行作答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A、a3•a2=a5,故A错误;B、(x3)3=x9,故B错误;C、x5+x5=2x5,故C错误;D、(﹣ab)5÷(﹣ab)2=﹣a5b5÷a2b2=﹣a3b3,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合并同类项,同底数的幂的除法与乘法,积的乘方等多个运算性质,需同学们熟练掌握.3.(3分)以下列各组数据为边组成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3,3,5 B.1,1,C.5,4,3 D.5,12,13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对四个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A、32+32=18≠52=25,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本选项错误;B、12+12=2=()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本选项正确;C、32+42=25=(5)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本选项正确;D、52+122=169=13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本选项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8分).4.(4分)﹣27的立方根是﹣3.考点:立方根.分析:根据立方根的定义求解即可.解答:解:∵(﹣3)3=﹣27,∴=﹣3故答案为:﹣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立方根的定义,求一个数的立方根,应先找出所要求的这个数是哪一个数的立方.由开立方和立方是互逆运算,用立方的方法求这个数的立方根.注意一个数的立方根与原数的性质符号相同.5.(4分)比较大小:>3.考点:实数大小比较.分析:先求出3=,再比较即可.解答:解:∵32=9<10,∴>3,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的大小比较和算术平方根的应用,用了把根号外的因式移入根号内的方法.6.(4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0314=3.14×10﹣5.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解答:解:0.0000314=3.14×10﹣5.故答案为:3.14×10﹣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7.(4分)计算:(5ax2+15x)÷5x=ax+3.考点:整式的除法.分析:运用整式的除法法则求解即可.解答:解:(5ax2+15x)÷5x=ax+3.故答案为:ax+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除法,解题的关键是熟记整式的除法法则.8.(4分)当x≠﹣2时,分式有意义.考点: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根据分式的意义的条件:分母不等于0,就可以求解.解答:解:根据题意得:x+2≠0,解得:x≠﹣2,故答案是:≠﹣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0.9.(4分)化简:=1.考点:分式的加减法.专题:计算题.分析:同分母分式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然后约分即可.解答:解:=.故答案为:1.点评:分式的加减运算中,如果是同分母分式,那么分母不变,把分子直接相加减即可;如果是异分母分式,则必须先通分,把异分母分式化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相加减.10.(4分)已知数据:,,,π,﹣2,其中无理数出现的频率是0.6.考点:频数与频率.分析:直接利用无理数的定义结合频率的求法得出答案.解答:解:∵数据:,,,π,﹣2,其中无理数有:,,π,∴无理数出现的频率是:=0.6.故答案为:0.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频率的求法以及无理数的定义,正确把握无理数的定义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每小题9分,共36分).11.(9分)因式分解:(1)25x2﹣16y2(2)2a2+4ab+2b2.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专题:计算题.分析:(1)原式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2)原式提取2,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解答:解:(1)原式=(5x+4y)(5x﹣4y);(2)原式=2(a2+2ab+b2)=2(a+b)2.点评:此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12.(9分)先化简,再求值:(x+3)(x﹣3)﹣x(x﹣2),其中x=4.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专题:探究型.分析:先把整式进行化简,再把x=4代入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x2﹣9﹣x2+2x=2x﹣9,当x=4时,原式=2×4﹣9=﹣1.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在有乘方、乘除的混合运算中,要按照先乘方后乘除的顺序运算,其运算顺序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相似.13.(9分)如图,已知:△ABC中,AB=AC,M是BC的中点,D、E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且BD=CE.求证:MD=ME.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证∠DBM=∠ECM,可证△BDM≌△CEM,可得MD=ME,即可解题.解答:证明:△ABC中,∵AB=AC,∴∠DBM=∠ECM,∵M是BC的中点,∴BM=CM,在△BDM和△CEM中,,∴△BDM≌△CEM(SAS),∴MD=ME.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14.(9分)今年以来,我国持续大面积的雾霾天气让环保和健康问题成为焦点.为了调查学生对雾霾天气知识的了解程度,某校在学生中做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共分为四个等级:A.非常了解;B.比较了解;C.基本了解;D.不了解.根据调查统计结果,绘制了不完整的三种统计图表.对雾霾了解程度的统计表:对雾霾的了解程度百分比A.非常了解5%B.比较了解mC.基本了解45%D.不了解n请结合统计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本次参与调查的学生共有400人,m=15%,n=35%;(2)图2所示的扇形统计图中D部分扇形所对应的圆心角是多少度;(3)请补全条形统计图.考点: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专题:图表型.分析:(1)用A的人数除以所占的百分比,计算即可求出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用B的人数除以被调查的学生总人数计算即可求出m,再根据各部分的百分比的和等于1计算即可求出n;(2)用D的百分比乘360°计算即可得解;(3)求出D的学生人数,然后补全统计图即可.解答:解:(1)20÷5%=400,×100%=15%,1﹣5%﹣15%﹣45%=35%,故答案为:400;15%;35%;(2)360°×35%=126°;(3)∵D等级的人数为:400×35%=140,∴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15.(3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那么它的一个底角的大小为()A.20°B.50°C.80°D.50°或2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已知顶角为8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它的一个底角的值.解答:解:∵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它的一个底角为(180°﹣80°)÷2=50°.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列出方程求解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6.(3分)下列各式,正确的是()A.=0 B.C.=1 D.考点:分式的基本性质.分析: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作答.解答:解:A、只有当分子为0,分式才为0,题中没有这个条件,故A错误;B、当分子分母异号时,两边都平方等式不成立,故B错误;C、不能约分,故C错误;D、,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基本性质,需要熟练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17.(3分)如图,在△ABC中,AB=AC,AE是∠BAC的平分线,点D是AE上的一点,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 E⊥BC B.△BED≌△CED C.△BAD≌△CAD D.∠ABD=∠DBE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也是底边的中线即可确定正确的结论.解答:解:∵在△ABC中,AB=AC,AE是∠BAC的平分线,∴AE垂直平分BC,∴A、B、C正确,∵点D为AE上的任一点,∴∠ABD=∠DBE不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属于等腰三角形的基础题,比较简单.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18.(4分)命题“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逆命题是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这个逆命题是假(填“真”或“假”).考点:命题与定理.分析:根据逆命题的概念,交换原命题的题设与结论即可的出原命题的逆命题,进而判断它的真假.解答:解:命题“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题设是“全等三角形”,结论是“对应角相等”,故其逆命题是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它是一个假命题.故答案为: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假.点评:此题考查了互逆命题的知识,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19.(4分)如图,在△ABC中,已知边AC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点D,连结AD,AD=3,BD=4,则BC=7.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求出AD=DC=3,代入BC=BD+DC求出即可.解答:解:∵边AC的垂直平分线DE,AD=3,∴AD=DC=3,∵BD=4,∴BC=BD+DC=4+3=7,故答案为:7.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得出AD=DC,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三、解答题(每小题9分,共27分).20.(9分)计算:+﹣20150.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专题:计算题.分析:原式第一项利用立方根定义计算,第二项利用平方根定义计算,最后一项利用零指数幂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2+4﹣1=1.点评: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1.(9分)解分式方程:=.考点:解分式方程.专题:计算题.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解答:解:去分母得2(2x+1)=3(x﹣1),去括号得:4x+2=3x﹣3,解得:x=﹣5,检验:当x=﹣5时,(x﹣1)(2x+1)≠0,则原方程的解为x=﹣5.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22.(9分)如图,将长为2.5米长的梯子AB斜靠在墙上,BC长为0.7米.(1)求梯子上端A到墙的底端C的距离(即AC的长);(2)如果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0.4米(即AA′=0.4米),则梯脚B将外移(即BB′的长)多少米?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1)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即可;(2)由(1)可以得出梯子的初始高度,下滑0.4米后,可得出梯子的顶端距离地面的高度,再次使用勾股定理,已知梯子的底端距离墙的距离为0.7米,可以得出,梯子底端水平方向上滑行的距离.解答:解:(1)在Rt△ABC中,∠C=90°,AC==2.4(米);(2)∵A′C=AC﹣AA′=2.4﹣0.4=2(米),A′B′=2.5(米),∴B′C==1.5(米),∴B′B=B′C﹣BC=1.5﹣0.7=0.8(米)答:梯脚B将外移(即BB′的长)0.8米.点评: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勾股定理.善于观察题目的信息是解题以及学好数学的关键.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分).23.(3分)如图所示,将四张全等的长方形硬纸片围成一个正方形,根据图形阴影部分面积的关系,可以直观地得到一个关于a、b的恒等式为()A.a2﹣b2=(a+b)(a﹣b)B.(a+b)2=a2+2ab+b2C.(a﹣b)2=(a+b)2﹣4ab D.a2+ab=a(a+b)考点: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分析:用两种方法正确的表示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再根据图形阴影部分面积的关系,即可直观地得到一个关于a、b的恒等式.解答:解:方法一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b)2,方法二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b)2﹣4ab,所以根据图形阴影部分面积的关系,可以直观地得到一个关于a、b的恒等式为(a﹣b)2=(a+b)2﹣4ab.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解题的关键是用两种方法正确的表示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分).24.(4分)如图是一个长为4cm,宽为3cm,高为5cm的长方体纸箱,则AC=5cm.若一只蚂蚁要从A点沿纸箱外表面爬行到B点,那么它所行走的最短路径的长是cm.(保留根号)考点: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再将纸箱平面展开,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解答:解:∵长方体纸箱的长是4cm,宽是3cm,∴AC==5(cm).当如图1所示时,AB==(cm);,当如图2所示时,AB==(cm),∵<,∴它所行走的最短路径的长是cm.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此类问题应先根据题意把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后,再确定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一般情况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平面图形上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三、解答题(共26分).25.(12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B=90°,AD=3,BC=4,点E在AB 边上,BE=3,∠CED=90°.(1)求CE的长度;(2)求证:△ADE≌△BEC;(3)设点P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求DP+CP的最小值是多少?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分析:(1))由∠B=90°,BC=4,BE=3,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E;(2)先证出∠DEA=∠ECB,即可证明△ADE≌△BEC;(3)作点D关于AB的对称点F,连接CF交AB于点P,再用勾股定理求出CF的长即为DP+CP的最小值.解答:解:(1)∵∠B=90°,BC=4,BE=3,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CED=90°,∴∠CEB+∠DEA=90°,∵∠B=90°,∴∠CEB+∠ECB=90°,∴∠DEA=∠ECB,∵AD∥BC,∠B=90°,∴∠A=∠B=90°,在△ADE和△BEC中,∴△ADE≌△BEC(AAS);(3)延长DA至F,使得AD=AF,并连接CF,此时CF与AB的交点为点P,连接PD;∵AB⊥AD,且AD=AF,∴△DFP是等腰三角形,∴DP=FP,∴DP+CP的最小值为CF,过点F作FH垂直CB的长线,垂足为H,如图所示:根据题意得:CH=7,FH=7,根据勾股定理可得,CF=,即DP+CP的最小值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轴对称以及最短路线问题;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和最短路线的作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6.(14分)在△ABC中,D是边BC的中点.(1)①如图1,求证:△ABD和△ACD的面积相等;②如图2,延长AD至E,使DE=AD,连结CE,求证:AB=EC.(2)当∠BAC=90°时,可以结合利用以上各题的结论,解决下列问题:①求证:AD=BC(即: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②已知BC=4,将△ABD沿AD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DB′,若△ADB′与△ABC重合部分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请画出图形(草图)并求出AC的长度.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1)如图,作辅助线;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解决问题;(2)①证明△ABD≌△ECD,即可解决问题.②画出图形,运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逐一分类解析,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证明:①过点A作AH⊥BC,垂足为H,则S△ABD=BD•AH,S△ACD=CD•AH,∵点D是BC中点,∴BD=CD,∴△ABD和△ACD的面积相等.②在△ABD和△ECD中,,∴△ABD≌△ECD(SAS),∴AB=EC.(2)①∵△ABD≌△ECD(已证)∴∠B=∠ECD;∵∠B+∠ACB=90°,∴∠ECD+∠ACB=90°,∴∠ACE=∠BAC=90°;在△ABC与△CEA中,,∴△ABC≌△CEA(SAS),∴BC=AE;∵AD=AE,∴AD=BC.②画草图如下:(Ⅰ)当AB>AC时,如图3,由△ADB′与△ABC重合部分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结合(1)①题的结论,可以得到点O既即是ABˊ的中点,也是CD的中点,故四边形ADB′C为平行四边形,∴AC=BˊD=BD=BC=2.(Ⅱ)当AB<AC时,如图4,类比第(Ⅰ)题,同理可证△AOBˊ≌△COD,∴ABˊ=CD=2,∠Bˊ=∠CDO,又∵∠Bˊ=∠B,∴∠B=∠CDO,∴AB∥OD,∴∠COD=∠A=90°,又∵DO=OBˊ=1,由勾股定理可得CO=,∴AC=2CO=.(Ⅲ)当AB=AC时,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折叠后重合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不可能等于,所以不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AC=2或2.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的应用等几何知识点问题;牢固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