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技能——提问技能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218.00 KB
- 文档页数:36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内容提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数学课堂提问中应遵循趣味性、明确性、思考性、灵活性、巧妙性的规律,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字:明确、精练、追问、适当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我认为课堂提问做到有效是很重要的,比喻说,在关键之处适时的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提了一个非常简洁的问题之后,让学生可以同桌交流或者小组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数学课堂提问中应遵循趣味性、明确性、思考性、灵活性、巧妙性的规律,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一、提问方向明确提问时应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不要目无目的的随意的问,如果这样去问,学生就会误解你的意思,可能会出现很多答案,和你预设的答案有很大的出入。
如果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表述不明确、太空泛,会使学生抓不住要领,在思考过程中缺乏思维定向,失去目的性、针对性,出现胡思乱想的心理状态,造成学生不能作答。
在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节中,学到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在比较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异同之处时,可以让学生在运用运算定律简便计算之后,提问;通过比较,同桌交流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异同之处。
这样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就方向比较明确,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很容易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二、提问语言精练在课堂上,如果你的语言不够精炼,特别是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只是听你说了很多,但是他却不知道你说了什么重点的内容,也就是抓不住你说的重点,那你的提出的问题就不仅无效,反而浪费时间。
所以在课堂上老师提的问题问题的一定表述要精炼、明白准确,不能用学生不懂的“术语”。
三、提问难度适当作为一名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提问要注意要难度适当,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给学生提供一点思考的空间,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
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超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这样就可能会令一部分学生无从思考,甚至可能全部都无从思考,就会造成学生不能作答。
提问技能微格教学教案设计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育学原理与实践》第十五章“提问技能”,详细内容涉及提问的类型与作用、有效提问的策略、提问与回答的互动过程、提问技能的评估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提问技能的重要性,认识到提问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
2. 掌握提问的类型、策略,学会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提高教学互动效果。
3. 培养学生提问与回答的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提问策略的灵活运用,提问与回答的互动过程。
重点:提问的类型与作用,有效提问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一段教学视频,展示优秀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与回答环节,让学生感受提问技能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提问的类型、作用,讲解有效提问的策略,让学生明确提问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提问技能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给定教学场景,设计提问并模拟互动过程。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展示提问设计,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回答,教师点评并给出建议。
七、板书设计1. 提问技能的重要性2. 提问类型与作用3. 有效提问策略4. 提问与回答的互动过程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个提问环节,并说明提问的目的、类型和预期效果。
2. 答案:学生需在作业中体现出对提问技能的理解和应用。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提问技能的讲解是否到位,学生掌握程度如何。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教育书籍,深入了解提问技能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提问策略的灵活运用2. 提问与回答的互动过程3. 作业设计中的提问环节一、提问策略的灵活运用1.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设计问题。
中学课堂教学提问的导答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需要教师导答。
导答,就是要启发诱导学生回答。
《学记》中说:“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喻”,就是强调教学重在启发诱导,不要越俎代庖。
孔子很善于诱导。
他的学生颜回说:“夫子循循善诱人。
”为了启发学生独立思维,既学会知识,又会学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问有导,善于引导,掌握导答技能。
一、定向点拨,启发思维式“定向”,确定的方向、目标;“点拨”,指点、启发、开导。
定向点拨就是教师作为“指路人”、“引导入”,让学生的思路、回答朝向教师要求的目标发展。
教师的要求、确定了的方向,就是提问前已设计好的该问题的答案,或者叫正确结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自己的提问,事先应准备好一个明确的答案,并预测学生可能有几种回答,怎样给以引导评价。
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要紧紧围绕着问题,对东拉西扯、节外生枝、离题较远的回答,教师要定向引导、及时点拨,诱发学生的思路步步触及问题的实质,得到正确的结论。
二、转换点拨,举一反三式“转换”即改变、改换,换一个话题,从另一个角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对较难的问题迟迟不能回答。
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和盘托出,可以提出具体的、有启发性的补充问题,或举一个与其相似的事物作比较,以便创造一个由未知转化为知的条件,举一反三,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如,语文课上让学生回答:“什么叫烘云托月?”学生往往回答不好。
这时,教师可让学生联想“武松打虎”的片断,问:“写武松,为什么把老虎描写得那么凶残?”学生会豁然开朗。
转换点拨,举一反三,关键要把“一”举好。
这里的“一”表示的是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又比较浅显易懂的内容,学生从教师点拨的一点中,能推想到二点、三点,…;从一个问题中联想到更多的内容;从一种分析中,得到更多的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善于动脑,能够联想的习惯。
三、由此及彼,联系迁移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常常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课堂提问技能训练》摘录一、课堂提问概述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方法。
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要运用课堂提问,每一堂课都少不了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形成的阶段第一阶段:“知”是构建提问技能知识阶段。
教师要了解提问的定义、功能、要素、类型、运用策略,这一阶段是技能学习的初始阶段,即知道什么是这个技能,如何应用这个技能。
第二阶段:“能”是在教学中的模仿操作阶段,主要表现在教学设计和撰写教案上,能将所学的技能运用于实际教学,形成外显的行为,按技能的要求开展活动,。
第三阶段:“熟”是教师提问技能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教师能够将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和类型在教学过程中熟练操作,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或者说教师经过课堂教学的磨练之后,将提问技能融入教学活动之中。
第四阶段:“智”是运用提问技能的策略进行教学,也是教师形成自己课堂提问风格,能够自如地进行教学的阶段,要达到“善”问,即应用诱导、疏导、追问等教学策略,能通过提问和学生开展有效的对话。
二、提问的功能第一、启发思维针对学生思维困惑之处进行设问,使将要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通过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形成新的知识概念。
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认知结构内的矛盾,刺激学生去想问题、研究问题,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第二、反馈调控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老师的问和学生的答,能够使教师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情感、态度及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针对每个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
第三、巩固强化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的大脑对已学知识进行检索、思维加工、再现的过程。
教师提出的问题,是针对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或关键点,教师的提问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支持与强化。
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可以解释内容的重点,引起学生充分的关注;针对易混淆或似是而非之处的提问,有助于学生厘清概念,明辨是非;分析应用型的提问可以促进知识内化,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介入与追问,可以加深印象,巩固所学,进而拓展引申,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