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联合神灯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应用马铃薯外敷处理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作者:谭远琼谭爱娇黄沛瑜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5期【中图分类号】 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5-0369-02【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处理静脉输液造成的药液外渗的效果。
方法分别采用马铃薯切片外敷和温热水湿热敷对50例静脉输液导致的药液外渗患者进行处理。
结果提示用马铃薯切片外敷药液外渗处,其消除水肿效果明显优于温热水湿热敷,且操作简便,无任何副作用。
【关键词】马铃薯外敷药液外渗静脉输液是防病治病和抢救生命的重要给药途径,但在临床工作中,因一些主客观原因而可能出现药物外渗或渗漏损伤,因此,及时观察和处理渗漏问题,是保障病人治疗的一个重要问题。
以往通常采用温热水湿热敷进行处理,但较易引起烫伤等合并症。
自2006年至2009年我们对50例液体外渗患者分别用马铃薯切片外敷和湿热水湿热敷进行消除水肿效果的比较探讨。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选择病例卧床静脉输液患者50例,均为神经外科患者,年龄10~82岁。
其中包括昏迷患者及瘫痪患者。
液体外渗的部位为手背、足背、双前臂及双小腿。
1.2 材料马铃薯别名土豆、山药蛋、洋芋、地蛋、荷兰薯,茄科,一年生草木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区,最初在智利南部沿海栽培,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陆续传播到世界,1650年明末清初传入中国。
它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我国主要副食,且是民间常用良药,一般新鲜薯中所含成分:淀粉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粗纤维0.6~0.8%。
1.3 方法实验组:将马铃薯洗净,切成透明的薄片,贴于浮肿处,每1~2 h更换一次。
对照组:温热水湿敷,及时更换,以保持温度。
2 结果用马铃薯外敷效果:(1)水肿面积较使用前缩小;(2)皮肤亮度变暗;(3)水肿处由硬变软(与自身对侧部位及使用前相比),在4~12 h内使水肿减退。
静脉输液药液外渗土豆片外敷的效果观察作者:钟永香来源:《中外医疗》2014年第34期[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药液外渗土豆片外敷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5月来该院诊治的60例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冰袋冷敷治疗,实验组采用马铃薯片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该次研究中,实验组[关键词] 静脉输液药液外渗;土豆片外敷;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a)-0083-02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对一些严重疾病的抢救病情对改善患者病情的一种比较快而有效的给药途径,药物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但是,如果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药物外渗于血管周围组织,轻则会引起患者局部组织肿胀、疼痛等,严重患者甚至会出现组织坏死,甚至会引起局部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其后续治疗。
对于药液外渗而言,应该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处理。
目前,医学界对于这种症状方法较多,常见的有:冰袋冷敷、自行消退等,但是这些方法效果不好,容易造成二次痛苦[1]。
为了探讨静脉输液药液外渗土豆片外敷的临床治疗效果。
该研究对2013年3月—2014年5月来该院诊治的60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来该院诊治的6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有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49-84岁,平均年龄为(59.3±1.2)岁;对照组有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30~66岁,平均年龄为(56.7±0.8)岁。
外渗药物主要是能量合剂、抗生素、止血药、脂肪乳、氯化钾等;外渗部位为手背及前臂,红肿面积为2 cm×2 cm~5 cm×6 cm。
两组对其治疗方案等均具有完全知情权,实验均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应用马铃薯外敷处理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 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5-0369-02【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处理静脉输液造成的药液外渗的效果。
方法分别采用马铃薯切片外敷和温热水湿热敷对50例静脉输液导致的药液外渗患者进行处理。
结果提示用马铃薯切片外敷药液外渗处,其消除水肿效果明显优于温热水湿热敷,且操作简便,无任何副作用。
【关键词】马铃薯外敷药液外渗静脉输液是防病治病和抢救生命的重要给药途径,但在临床工作中,因一些主客观原因而可能出现药物外渗或渗漏损伤,因此,及时观察和处理渗漏问题,是保障病人治疗的一个重要问题。
以往通常采用温热水湿热敷进行处理,但较易引起烫伤等合并症。
自2006年至2009年我们对50例液体外渗患者分别用马铃薯切片外敷和湿热水湿热敷进行消除水肿效果的比较探讨。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选择病例卧床静脉输液患者50例,均为神经外科患者,年龄10~82岁。
其中包括昏迷患者及瘫痪患者。
液体外渗的部位为手背、足背、双前臂及双小腿。
1.2 材料马铃薯别名土豆、山药蛋、洋芋、地蛋、荷兰薯,茄科,一年生草木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区,最初在智利南部沿海栽培,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陆续传播到世界,1650年明末清初传入中国。
它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我国主要副食,且是民间常用良药,一般新鲜薯中所含成分:淀粉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粗纤维0.6~0.8%。
1.3 方法实验组:将马铃薯洗净,切成透明的薄片,贴于浮肿处,每1~2 h更换一次。
对照组:温热水湿敷,及时更换,以保持温度。
2 结果用马铃薯外敷效果:(1)水肿面积较使用前缩小;(2)皮肤亮度变暗;(3)水肿处由硬变软(与自身对侧部位及使用前相比),在4~12 h内使水肿减退。
用温热水湿敷效果:通常在1~2 d内才能使外渗处恢复正常。
马铃薯切片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渗漏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及观察马铃薯切片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渗漏的疗效。
方法将100例静脉输液渗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湿敷法,实验组采用马铃薯切片外敷法。
并对效果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实验组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渗漏后局部肿胀、疼痛消退,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结论临床采用新鲜马铃薯切片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渗漏所致局部组织肿痛具有显著疗效且取材方便,方法简单,省时省力,适用推广应用于临床中。
【关键词】马铃薯外敷静脉输液疗效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基本手段之一,是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疾病和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种快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但因某些患者需要长期大量静脉输液,血管脆性较大或留置针局部固定不妥、烦躁或保护不当等原因,容易引起输液部位液体外渗,导致输液局部肿胀、疼痛,甚至诱发静脉炎,是护理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1]。
输液渗漏不仅增加患儿的痛苦,而且增加了静脉穿刺成功的难度,影响抢救、治疗及护理工作,给临床治疗带来不便,甚至还可能发生医疗护理纠纷,为减轻患者痛苦促使局部肿痛尽快消除以及提高静脉利用率,我院于2010.1.1~2011.7.31日对100例静脉输液渗漏引起的红肿或静脉炎的患者采用新鲜马铃薯切片外敷与50%的硫酸镁局部湿敷治疗,各半两组方法相对比,经过观察并比较疗效。
采用马铃薯外敷渗漏部位,效果显著于50%硫酸镁湿敷,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10.1.1~2011.7.31日因静脉输液渗漏引起皮下红肿或静脉炎患者100例,年龄3天~7岁,发生外渗的药物有高渗液体、抗生素、中药针剂等。
其中发生在头部12例,手部34例,脚背22例,内踝部30例,腋静脉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
两组性别、年龄及外渗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
1.2方法实验组采用方法:使用新鲜马铃薯洗净切成厚约0.1cm~0.4cm的薄片,分片贴敷覆盖于瘀血、肿胀、静脉炎表面,外敷面积大于外渗部位6cm,外层用保鲜膜覆盖防止氧化或水分丢失,再用弹性纱布包扎防脱落,每2小时更换1次,每天3次。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对一些严重疾病的抢救病情对改善患者病情的一种比较快而有效的给药途径,药物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但是,如果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药物外渗于血管周围组织,轻则会引起患者局部组织肿胀、疼痛等,严重患者甚至会出现组织坏死,甚至会引起局部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其后续治疗。
对于药液外渗而言,应该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处理。
目前,医学界对于这种症状方法较多,常见的有:冰袋冷敷、自行消退等,但是这些方法效果不好,容易造成二次痛苦[1]。
为了探讨静脉输液药液外渗土豆片外敷的临床治疗效果。
该研究对2013年3月—2014年5月来该院诊治的60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来该院诊治的6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有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49-84岁,平均年龄为(59.3±1.2)岁;对照组有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30~66岁,平均年龄为(56.7±0.8)岁。
外渗药物主要是能量合剂、抗生素、止血药、脂肪乳、氯化钾等;外渗部位为手背及前臂,红肿面积为2cm ×2cm~5cm ×6cm 。
两组对其治疗方案等均具有完全知情权,实验均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病程(x ±s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冰袋冷敷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情况选用冰袋外敷肿胀处,并且使用冰毛巾进行包裹并且及时更换毛巾。
实验组采用马铃薯片外敷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根据患者情况使用新鲜的土豆片马(最好放置在于4~8℃下),使用时,将马铃薯切成厚度为0.2~0.3cm 薄片,并且贴在患者红肿部位,并使用胶布固定,使用后要根据土豆片水分蒸发情况进行更换[2]。
静脉输液药液外渗土豆片外敷的效果观察一、背景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将药物注入人体静脉以达到治疗效果。
然而,输液时往往会发生药液外渗的情况,即药液从注射口处渗出到皮肤表面。
药液外渗不仅给患者带来不适,还会污染环境,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探索一种简单易行的药液外渗处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医中,土豆被认为具有消肿止痛等功效,而土豆片外敷在伤口处也被人们广泛使用。
因此,本文研究了土豆片外敷在静脉输液药液外渗处理中的效果,从而为患者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本次实验选择了20名静脉输液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均为18-60岁的成年人,无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疾病、免疫系统问题等疾病。
这些患者均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发生了药液外渗,符合实验要求。
2. 实验材料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包括:土豆、刀具、无菌纱布、透明胶带、生理盐水,其中生理盐水为注射用品。
3. 实验步骤1.切取土豆,将土豆切成约厚度为2mm、直径为4cm的薄片,用无菌纱布包裹以防止污染。
2.将土豆片敷在药液外渗处,用透明胶带固定。
3.等待土豆片完全变干,大约需要30分钟左右。
4.轻轻取下固定的土豆片。
5.用无菌棉球擦干皮肤表面。
6.在原先的注射处进行新一轮输液。
7.观察输液过程中是否再次出现药液外渗的情况。
三、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土豆片外敷在处理药液外渗方面具有一定效果。
实验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明显减少了药液外渗的情况,再根据输液的过程没有出现新的药物外渗情况,说明土豆片能够有效地吸收药液和组织液,并固定管道和注射点的位置。
此外,无菌纱布包裹土豆片还能够阻止污染和防止感染等不良后果。
总体而言,实验结果显示土豆片外敷对药液外渗有明显增效的作用。
四、讨论和结论本次实验表明,土豆片外敷是一种有效的药液外渗处理方法。
相对于其他方法,如棉签压迫、冰敷等,土豆片外敷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易操作性和良好的保湿性。
更重要的是,土豆片是一种常见、易得、费用低的材料,对患者造成的经济压力小。
中国卫生产业 143CHINA HEAL T H INDUSTRY马铃薯片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性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蔡 莉长春工业大学校医院,吉林长春 130012[摘要] 目的 探讨马铃薯片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性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该院收治的静脉输液外渗性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观察组患者均给予马铃薯片外敷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传统外敷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满意率以及两组患者的治疗总费用。
结果 观察组50例患者中,痊愈患者为44例,占88.00%;显效患者为6例,占12.00%;没有无效的患者;49例患者对治疗满意,患者满意率为98.00%;患者的平均费用为(2.24±0.63)元。
对照组50例患者中,痊愈患者为48例,占56.00%;显效患者为10例,占20.00%;无效患者为12例,占24.00%;41例患者对治疗满意,患者满意率为82.00%;患者的平均费用为(10.52±0.59)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患者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治疗的平均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
结论 马铃薯片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性损伤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并且患者的满意度比较高,患者的治疗费用比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马铃薯片;外敷;静脉输液;外渗[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3)06(b)-0143-02静脉输液外渗性损伤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护理问题,会导致患者的局部发生肿胀,导致局部疼痛的发生,严重的患者甚至可以发生皮下组织坏死,从而导致肢体的功能发生障碍[1]。
静脉输液外渗性损伤的传统治疗方法为50%浓度的硫酸镁进行湿敷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笔者使用马铃薯片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性损伤患者50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00例病例均为该院2008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静脉输液外渗性损伤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马铃薯切片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观察商秀贞(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山东泰安 271000)作者简介:商秀贞(1964-),女,山东泰安人,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摘要:目的 探讨马铃薯切片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以减轻患者局部皮肤组织红肿热痛的效果。
方法 将100例静脉输液血管外渗所致局部皮肤组织红肿热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采用新鲜马铃薯切片外敷,对照组采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观察局部皮肤组织红肿热痛消退时间。
结果 试验组治疗显效时间和治愈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采用新鲜马铃薯切片外敷治疗静脉输液药物外渗致局部皮肤组织红肿热痛具有显著疗效且取材方便,方法简单,适用推广应用于临床中。
关键词:马铃薯;外敷;硫酸镁;输液外渗;效果;推广应用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115(2010)10 0793 03Observati o n of treating seepage fro m venous transfusi o n by applyi n g pot ato slices externally ,S H AN G X iu -zhen(Ta i an C en tralH osp i ta,l T ai an 271000,Ch i na)Abstrac t :O b j ec tive :T o explore the effec t o f treati ng seepage from venous transfusi on by apply i ng potato slices ex terna ll y so as to a lleviate patients s 'uffer i ng fro m red and s wo ll en loca l tissue .M ethods :100cases of pati ents who suffe red fro m red and s w o llen local tissue due to seepage from venous transf usion we re random l y grouped to t he exper i m enta l g roup (rece i ved app l y i ng fresh pota t o slices externall y)and t he ontrast g roup (received apply i ng we t and hot 50%b itter sa lt ex terna ll y ),w ith 50ca ses i n each .The ti m e o f fadea w ay o f red and s w o llen loca l tissue we re observed .R esu lts :The effect of treati ng w as m arkedl y better i n t he exper i m ent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ast g roup .The d iffe rence was supported by statistical si gn ificance .Conclu s i on :T reati ng red and s wo ll en l o ca l ti ssue due to seepag e from venous transfusi on by app l y i ng fresh potato sli ces exte rnall y has stri k i ng effect and can be applied conven i entl y ,thus it i s w orth w hile t o popular ize it c li n ica lly .K ey word s :po tato ;apply i ng ex terna lly ;bitter sa lt ;seepage from venous transfusi on ;e ffect ;popu l ar ize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途径。
马铃薯外敷治疗小儿输液外渗的效果观察
杨叶艳;刘百莲
【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
【年(卷),期】2006(022)003
【摘要】小儿静脉输液,由于血管细小,皮肤薄嫩,不配合,易发生药液渗漏,导致局部肿胀、疼痛、瘀斑,多见于新生儿及头皮静脉穿刺的2岁内患儿,不仅给患儿带来痛苦,也影响了患儿的抢救和治疗。
传统的做法是采用33%硫酸镁溶液局部冷湿敷。
白2004年1月以来我科采用马铃薯外敷输液外渗,效果显著。
【总页数】2页(P417-418)
【作者】杨叶艳;刘百莲
【作者单位】百色市人民医院儿科,广西,百色,533000;百色市人民医院儿科,广西,百色,5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50%硫酸镁湿热敷联合新鲜马铃薯片外敷治疗小儿输液外渗的疗效观察 [J], 玄燕华
2.马铃薯切片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观察 [J], 商秀贞
3.喜疗妥联合新鲜马铃薯外敷治疗小儿输液外渗的应用 [J], 莫金枝; 蔡小勤; 张雪君; 侯晓珍; 何银春; 李月媚
4.品管圈活动在喜疗妥联合新鲜马铃薯外敷治疗小儿输液外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蔡小勤; 林洁
5.马铃薯外敷处理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 [J], 吴家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铃薯联合神灯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马铃薯汁联合神灯照射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
方法126例输液外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
观察组用马铃薯汁外涂配合神灯照射治疗,对照组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8.9%和100.0%,对照组分别为34.9%和92.1%,两组显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马铃薯汁外涂加神灯照射治疗静脉输液外渗效果优于50%硫酸镁溶液湿敷,可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关键词静脉输液外渗;马铃薯汁;神灯照射治疗;硫酸镁
静脉输液临床应用广泛,如休克、各种中毒、脱水、静脉给药、胃肠道疾病、手术前、中、后等,静脉输液发挥关键性的治疗作用。
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药物不同程度渗漏到血管周围组织,造成软组织肿胀、疼痛甚至引起软组织坏死[1],增加患者病痛,也妨碍了对原发疾病的治疗。
因此,发现和治疗渗漏,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责任。
临床上常用50%硫酸镁湿敷取得一定疗效。
但近年来,本科采用马铃薯汁外涂联合神灯照射治疗静脉输液外渗取得更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6例输液外渗患者,其中男72例,女54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37.6岁;部位选择:前臂内侧静脉、肘窝正中静脉、手背静脉;渗漏的药物:阳离子及高渗溶液(钙剂、氯化钾、甘露醇、氨基酸、脂肪乳)35例,抗生素91例;皮肤肿胀面积最大约13 cm×9 cm,最小约2 cm×3 cm,无渗液堆积致局部皮肤坏死及肢体功能障碍;发现时间为5 min~1 h。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部位、外渗程度、用药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治疗用品对照组备50%硫酸镁300 ml、无菌纱布若干块、50 ml注射器1支;观察组备榨汁机1台、神灯1台、无菌棉签2包,新鲜马铃薯2个,马铃薯表皮应光洁,呈暗黄色,芽眼较浅,无毛根泥土,无干疤糙皮,无病斑,无发芽,无虫咬,无酒精发酵气味。
1. 2. 2 治疗方法静脉穿刺部位有水肿发生,应立即拔出针头,按压针眼若干分钟,输液贴封住针眼。
对照组:用纱布覆盖肿胀皮肤表面,抽吸并喷射硫酸镁,使纱布始终保持湿润,直到皮肤水肿疼痛消失。
观察组:马铃薯清洗干净,果汁机榨汁,用棉签把汁均匀涂布皮肤肿胀处,3~4次/h, 3 h后用温水把患处马铃薯汁冲洗干净,擦干,用神灯照射患处,该仪器为重庆市国
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TDP治疗器,按照说明书使用,以照射皮肤温热感即可,30 min/次,2~3次/d,两种方法交替治疗。
1. 3 诊断标准静脉输液患者注射部位由于液体堆积或刺激性药物对静脉的浸润病变导致局部皮肤的肿、冷、痛或红、肿、热、痛。
1. 4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临床实践自拟标准,判定时间为24 h。
显效:治疗24 h内局部皮肤肿、冷、痛或红、肿、热、痛体征和症状消失;有效:上述体征部分缓解,患者疼痛和不适感明显减轻;无效:上述体征和症状无明显缓解。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88.9%,对照组显效率为34.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输液渗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见,既往多选用50%硫酸镁湿敷治疗,由于其溶液皮肤吸附性差,需用纱布湿敷,但硫酸镁容易析出结晶而影响疗效。
马铃薯对人体有诸多益处,又被称为“地下水果”,其榨汁具有一定的粘稠度,皮肤吸附好,而且细嫩、柔和,增加舒适感;所含纤维素能阻止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使具有血管活性作用的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下降,舒张周围血管,有利于水肿的吸收[2]。
马铃薯内含有大量淀粉、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具有高渗作用,其中维生素B1能激活胆碱乙酰化酶,有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及抗神经炎的作用[3];维生素C参与体内抗体、胶原形成和组织修补,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创伤愈合。
马铃薯中得到的组织蛋白酶D抑制剂外用可使蛋白水解活性恢复正常,胶原生物合成加快,从而使局部红、肿、疼痛症状消失而痊愈[4]。
神灯治疗仪产生出的各种元素的振荡信息,随红外线进入机体的同时,被带入机体,与相同元素产生共振,使机体中各种元素的活性被激活,促使相应酶的活性提高,增强机体对缺乏元素的吸收,提高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
神灯照射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渗出物吸收,炎性产物清除加快,局部免疫物质增加,抑制病原体,促进浅表性炎症消散,达到消炎消肿的疗效。
神灯的内生热效应,使患者感到局部温热、舒适,疼痛减轻[5];与马铃薯汁外涂交替使用,有协同作用,既避免长时间照射引发不适感,又能增强马铃薯汁的功效,疗效确切可靠。
综上所述,马铃薯汁外涂加神灯照射治疗静脉输液外渗效果优于使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的治疗,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美玉,吴秋萍,陈晓红.静脉注射液外渗的处理.福建医药杂志,2001,23(4):166.
[2] 靳梅,楊冬艳,王戬,等.马铃薯的药理作用及开发利用.云南中药杂志,2003,24(6):15.
[3] 吴景时.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28.
[4] 詹琳清.新鲜马铃薯外敷治疗药物渗出性组织损伤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0(10):4.
[5] 任贤崧.双柏散联合神灯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护理研究. 医药前沿,2013,24(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