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M三维模型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6
地形指标提取坡度变率Slope of Slope(SOS)坡向变率Slope of Aspect(SOA)SOA =(([SOA1]+[SOA2])-Abs([SOA1]-[SOA2]))/ 2,即可求出没有误差的DEM的坡向变率地形起伏度可先求出一定范围内海拔高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对其求差值即可。
可以使用Spatial Analysis中的栅格邻域计算工具Neighborhood Statistics求得最大值和最小值,邻域的设置可以为圆,也可以为矩形,邻域的大小可根据自己的要求来确定。
地面粗糙度:是特定的区域内地球表面积与其投影面积之比。
它也是反映地表形态的一个宏观指标。
使用栅格计算器: 1 / Cos([Slope of DEM]*3.14159/180)地形特征信息提取提取山脊线、山谷线方法一方法二山脊=正地形 & SOA > 70,山谷=负地形 & SOA > 70正(负)地形=[DEM]-[B](Neighborhood Statistics)设(Statistic type)为平均值(Mean)邻域的大小为11×11(可以改变),得到一个平均值数据层,记为B;地下水潜在污染分析:内容分析:每个因子已经定级(0~5),土地利用层定级9.9的为城市和建成区用地(模型中不包括),土壤因子(w=0.6)比土地利用(w=0.2)和地下水深(w=0.2)更重要。
即Index=0.6×土壤+0.2×土地利用+0.2×地下水深。
一、栅格数据分析方法:1、将depwater、landuse和soil三个栅格数据按照结果要求进行重分类。
2、将三个重分类后的栅格数据按照要求利用栅格计算器进行栅格计算,再将计算结果按题目要求进行重分类就得到最终结果。
二、矢量数据分析方法:1、将三个矢量数据进行融合(Iintersect)得到包含它们所有属性的融合图层。
Dem与遥感影像制作三维效果简单教程1、软件要求制作软件用ArcGIS的Arcsence模块,注意装ArcGIS9. 0以上,而且安装级别要装到Arcinf o级别才有Arcsence。
Desktop、和editor 版本可能没有Arcsence模块。
2、数据要求Dem数据:dem数据可以是买的1: 5万DEM或在网上下载的全球DEM srtm3o多可以,dem 格式有很多有*・txt、♦. asc. *. grd. ♦. dem 等,本教程用*. txt或*・asc其实这两种格式是一样的。
遥感影像:spot5、TM、quickbird等校正好的影像。
分辨率越高效果越好。
本教程用spot 2.5m分辨率的影像。
注意:dem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的坐标系统要一至否则无法叠加在一起。
dem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的坐标系统转换时应为他们不是矢量图因此坐标转换不能用普通的gis软件转换要借助遥感软件对坐标进行重投影转换。
3、Dem与遥感影像制作三维效果操作(1) dem转换启动ArcGIS的arcsence模块,在arcsence工具栏中单击◎ 按钮载入arctoolbox,界面如下图:6 Arc Jem Ar双击 conversion tool 工具展开 conversion tool X 具箱。
双 击To raster 工具展开To raster 工具箱。
双击ASCII to Raster 工具打开如下对话框:2 3 2UUt HUM !•!>□ W A* a a A • □自 o w◎ 4 ^ :: :: n (• O M"nml那毛柚d •…■ M K 5 «•M T..KMiUrut Title Lir ・ep"KfO3C ・vv ・ Vaal*Too3i r..i.fiMiMtilKal HyU L>S**4«■・『•#■»・> p ^541 北3>・1 k^alf «• T OO I K fgE 伽1li"・单击“OK”按钮执行转换操作,转换完成后自动在arcsence主窗口打开DEM如下图U 凡样■•CM -D SF Q 金■» •口t?■逊Q© 础®© :; ::1it o *Jt U A!>«I ・Jr fi«l <J JR■ *IMW1111 1 —■ " L1IXILotl4・・ fiitwwBrwt r・2 卸・Uil ❻T»<11 ・•・」£(*•.«•亍Arctici n <rdyi(TodiCar go 3. facAs £■■■*«* *aai4 & FrM4 & Xt> C*XI• n T» Ctrivica・• f» OB• Bji T«. («c-4*t 4$.■ 0 * ________________ZSBBDS 八口* ,• uA F2・M Q・盘w$ Bu(« io omvr r ・野:• Us?J・8c«t« wwGtzUM T M L I这个DEM是栅格图,我们要把它转换成TIN才能使用。
实验九、地形分析-----TIN及DEM的生成及应用(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DEM是对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的数字表达,是对地面特性进行空间描述的一种数字方法、途径,它的应用可遍及整个地学领域。
通过对本次实习的学习,我们应:a)加深对TIN建立过程的原理、方法的认识;b)熟练掌握ArcGIS中建立DEM、TIN的技术方法。
c)掌握根据DEM或TIN 计算坡度、坡向的方法。
d)结合实际,掌握应用DEM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数据高程点Elevpt_Clip.shp,高程Elev_Clip.shp,边界Boundary.shp,洱海Erhai.shp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TIN 及DEM 生成1.1由高程点、等高线矢量数据生成TIN转为DEM在ArcMap中新建一个地图文档添加矢量数据:Elevpt_Clip、Elev_Clip、Boundary、Erhai(同时选中:在点击的同时按住Shift)激活“3D Analyst”扩展模块(执行菜单命令[Customize(自定义)]>>[Extensions(扩展)],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中3D分析模块),在工具栏空白区域点右键打开[3D分析] 工具栏执行[ArcToolbox]>> [3D Analyst Tools] >> [Data Management]>>[TIN]>>[Create TIN]在Input Feature Class中依次添加Elevpt_Clip.shp、Elev_Clip.shp、Boundary.shp以及Erhai.shp,将Erhai的SF_type改为hardreplace,其余保持默认确定生成文件的名称及其路径,生成新的图层tin,在TOC(内容列表)中关闭除[TIN]和[Erhai]之外的其它图层的显示,设置TIN的图层(符号)得到如下的效果。
执行工具栏[3D Analyst Tools] >> [Conversion]>>[From TIN]>>[TIN to Raster ],指定相关参数,以TINGrid命名,即已将TIN转为是DEM1.2 TIN的显示及应用在上一步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关闭除[TIN]之外的所有图层的显示,编辑图层[tin]的属性,在图层属性对话框中,点击[符号] 选项页,将[ Edege types(边界类型)] 和[Elevation(高程)] 前面检查框中的勾去掉; 点击[ Add添加] 按钮在[添加渲染] 对话框中,将[Edges with the same symbol(所有边用同一符号进行渲染)] 和[ Nodes with the same symbol(所有点用同一符号进行渲染)] 这两项添加么TIN的显示列表中确定之后,将TIN图层局部放大,认真理解TIN的存储模式及显示方式(1)TIN 转换为坡度多边形新建地图文档,加载图层[tin],参考上一步操作,将[Face slope with graduated color ramp (面坡度用颜色梯度表进行渲染)] 和[Face aspect with graduated color ramp(面坡向用颜色梯度进行渲染)] 这两项添加到TIN的显示列表中在上面的对话框中,选中Slope(degrees)点击[分类] 按钮,在下面的对框中,将[类] 指定为5,然后在[间隔值] 列表中输入间隔值:[ 8, 15,25, 35, 90] ,如下图所示点击[确定] 后关闭图层属性对话框,图层[ tin ] 将根据指定的渲染方式进行渲染,效果如下图所示:(2)TIN 转换为坡向多边形参照以上第(4)步,得到坡向多边形图层得到的坡向多边形中属性分别表示当前图斑的坡向(平坦、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用坡度分类三角形形成多边形,执行[3D Analyst tool]工具栏中的命令[Triangulated Surface]>>[ Surface Slope],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以tinSlopef命名:(3)Eliminate合并破碎多边形(选做,需要8-10分钟)新建地图文档,加载坡度多边形图层:TinSlopef, 打开TinSlopef的属性表,添加一个字段Area(类型为Double)左键选择Area一列,通过[Calculate Geometry计算值]操作,计算各个多边形的面积以下的操作将会把面积小于10000平方米的多边形合并到周围与之有最长公共边的多边形中:执行菜单命令[Selection选择]>>[ Select by Attributes通过属性选择],查询”Area”<=10000 (平方米)的图斑被选中的多边形以高亮方式显示,这些小的图斑将会被合并到与之相邻且有最大公共边的多边形。
实验三DEM建模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学会了用envi软件进行DEM建模。
二.实验工具安装有envi软件的计算机,组内成员每人一台。
三.实验要求要求每位组员进行操作,完成实验。
一名组员进行整理,做PPT,组员要求熟悉PPT,随时准备抽查,进行讲解。
四.实验步骤1.从网上下载原始数据。
2.打开envi软件,打开DEM文件。
3.) 在Toolbox中,启动/Terrain/Topographic Modeling 。
4. 在Topo Model Parameters对话框中,选择地形核大(Topographic Kernel Size)为5。
可以使用不同的变化核提取多尺度地形信息,变换核越大处理速度越慢。
5.通过在"Select Topographic Measures to Compute“列表中点击,选择要计算的地形模型。
6. 如果选择了"Shaded Relief",需要输入或计算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
单击Compute Sun Elevation and Azimuth按钮,在Compute Sun Elevation and Azimuth对话框中,输入日期和时间,GMT为9:0:0, Lat(纬度)为40度, Lon(经度)为116度。
单击OK 按钮,ENVI会自动地计算出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
改变山地阴影图的颜色设置分别为:红色;原色和彩虹。
d五.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初次使用envi软件,对envi软件的功能有了初步体验。
会使用envi软件进行DEM建模。
Mapgis 实验三DEM建模一实验目的1了解mapgisk9在dem建模方面的操作工具。
2 熟练掌握mapgisk9数据导入,建模的流程。
二实验工具计算机一台,mapgisk9软件,采集的dem数据三实验步骤1将得到的.grid文件转化为.msi文件,在[编辑输入]菜单下打开得到最终结果:2也可以将赋值后的等高线文件进行[点线\三角化]得到.Tin文件作为DEM数据文件。
在Arcgis中利用分层设色法实现DEM可视化分析,生成立体等高线、三维线框透视图、地形三维表面模型。
数据:汤国安ARCGIS数据里的DEM
分层设色法:
1、基于高程的分带设色
一、提取等高线
工具:空间分析里的,设置参数:
二、分层设色
对DEM进行分层设色。
生成的图:
2、基于高程数据的灰度影像
建立等立体等高线
打开ARCSCENE,添加等高线,在等高线的属性里面设置:
生成:
三维线框图
1、将等高线转换成点要素
执行命令【数据管理|要素|要素转点】
得到:
2、利用上述点建立TIN
执行命令【3D分析工具|TIN管理|建立TIN】
得到:
3、在Arcscene里面将TIN转换成三角形
执行命令【3D分析|转换|由TIN转出|TIN 三角形】,并调整填充颜色的显示得到:
地形三维表面模型
利用上述构成的三维线框图添加面的显示。
再把上述之前建立好的等高线加上来,并调整透明度【图层属性|符号系统|唯一值设置|高级|透明度】,得到
注:这里因为点数较少,所以得到的线框图比较简单,所以也就导致最后的三维表面模型有点生硬,不够贴合实际。
二、利用ARCGIS软件,基于地形晕渲法模拟一天中南京地形的光照变化(因为找到的南京地区的数据有问题,不能用,所以就用其他的DEM数据代替。
)
1、提取坡度、坡向
利用【空间分析|表面|坡度、坡向】
得到:
2、利用山体阴影提取当地在不同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参考坡向和)得到的图:
太阳方位角=225°,高度角=15°方位角=315°,高度角=15°
太阳方位角=225°,高度角=60°方位角=315°,高度角=60°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