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机工程学复习要点(个人总结仅供参考)

人机工程学复习要点(个人总结仅供参考)

人机工程学复习要点(个人总结仅供参考)
人机工程学复习要点(个人总结仅供参考)

第一章

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1 自然观察法:研究者通过观察和记录自然情景下发生的行为来认识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

2实测法:借助实验器材进行实际测量的方法

3调查研究法:口头访问、问卷调查,直至精细评分以及心理和生理学分析判断与间接意见、档案和建议分析等

4计算机的仿真系统:数字环境中建立人体模型。可利用人体模型模仿人的特征和行为,描述人体尺度、形状和人的心理

5系统分析评价法:将人——物——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对系统进行分析、评价

人体工程学理论体系:人体工程学是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由多门科学相互交叉、综合、渗透、重构而形成的,是交互科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

第二章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口皮肤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脉冲,通过传输神经,将其传至大脑皮质感觉中枢,产生了感觉。感觉的基本特性为:

1适宜刺激:外部环境中有许多种能量形式,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都能对某一种特定的能量形式做出最敏感的反应。这种能够引起感觉器官有效反应的刺激称为适宜刺激。

2感觉阈(yù)限:人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信号刺激,当这个刺激的强度较小时,尽管在物理上可以测到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某种反应,但人却没有感觉到,只有刺激强度逐渐增加到某一界限时,人才通过感觉器官获得了感觉。这种使人从没有到获得感觉的刺激强度的界限值,称为“刺激阈”。

3适应:感觉器官接受刺激后,如果刺激强度不变,则经过一段时间后,感觉会逐渐减小以致消失,这种现象称为“适应”。

4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觉器官对其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都将因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影响而降低,这种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感觉的相互作用。

5对比:同一感受器官接受不同刺激时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对比。

6余觉:余觉是指当刺激取消以后,感觉还继续存在一极短时间的现象。

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主观状况整体的反映。

知觉的选择性

把某些知觉对象从背景中优先区分出来,并予以清晰反映的特性,叫知觉选择性

从知觉背景中区分出知觉对象,一般取决于下列条件:

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2对象的运动

3主观因素

知觉的整体性: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的过程。

知觉的理解性: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来理解当前知觉对象特征的过程。

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时,知觉映像仍能保持相对不变的特征,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错觉:与客观事物不相符的知觉称为错觉。

视觉机能:是视觉器官对客观事物识别能力的总称,它包括视角、视力、视野、视距、色觉、对比感觉和视觉适应等。

视野视野可分为静视野和动视野两种

静视野: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

动视野:头部固定不动而眼球可以转动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

视距:视距是人在工作过程中正常的观察距离。一般操作的视距范围在380-760mm之间 560mm最适宜小于380mm会引起目眩超过760mm 细节会看不清观察时头部转动角度,左右均不宜超过45度上下均不宜超过30度

视觉适应

当光的亮度不同时,视觉器官的感受性也不同,亮度有较大变化时,感受性也随之变化。视觉器官的感受性对光刺激变化性顺应性称为适应。

人眼的适应性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暗适应最初为5min 适应速度很快,之后速度减慢整个暗适应过程大约要30min

明适应过程一开始,人眼感受性迅速降低,30s后变化很缓慢,大约1min后明适应过程才趋于完成。

根据视觉的明暗适应特征,要求在设计工作面照明时,亮度需均匀而且不产生阴影,否则眼睛的频繁调节,不仅会增加眼睛的疲劳,而且会引起错误操作。

视觉明适应、暗适应特性对光环境设计影响较大。

眩光

物体表面产生刺眼和耀眼的强烈光线叫眩光。多来源于外界物体表面过于光亮、亮度对比过大或直接强光照射。

眩光有直接眩光和反射眩光两种。

最佳视域

由于重力的影响,在垂直方向上人们习惯从上往下看,水平面上人们习惯从左向右看,相应的,在有限的平面里,当眼睛偏离视中心,在偏离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人眼对左上限的观察最优,依次为右上限、左下限、右下限,因此左上部和上中部就可以称为“最佳视域”

运动中的视觉

除了相对静止地观看对象外,人们观看更多的是运动着观察对象,从多视角、多方位感知对象,就如同中国园林中的“移步换景”

在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观众在展示空间中行走的轨迹被称为“动线”,“动线”不仅仅指空间位臵的变化,也是时间顺序的体现。空间设计应该考虑到观众的视知心理,通过空间分割,景点分配,标志导语等手段安排观众的动线。

触觉

也称压觉或触压觉,皮肤表面承受物体压力或触及物体时所产生的一种感觉。触觉的产生有两种 1被动触觉 2主动触觉

嗅觉主要特性

1嗅觉阈限:嗅觉感受性的阈限同其他阈限一样,也是以对外界刺激的度量为依据的。但嗅觉的差别阈限比其他感觉相对要高一些,这就是嗅觉系统的最基本特征

2体积流速:通过实验证明,嗅觉同刺激物的刺激浓度和体积流速都有一定关系,随着其浓度增加嗅觉强度也随之增加,而刺激阈限随刺激物的体积流速增加而降低。即嗅觉速度加快了。刺激物的体积对觉察气味的能力没有影响。

3嗅觉适应:嗅觉适应是指有气味的物质作用于嗅觉器官一定时间后。嗅觉感受性就会降低。

4嗅觉的相互作用

5失嗅和错嗅:失嗅就是嗅觉的缺损。错嗅是一种错误的知觉

第三章

人体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是人体完成各种动作和从事生产劳动的器官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三部分组成。

人体的活动,主要有三种骨杠杆形式:

1平衡杠杆

2省力杠杆

3速度杠杆

关节的运动形式

角度运动

旋转运动

环转运动

什么叫肌力?

人体出力来源于肌肉的收缩,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力,称为肌力。一般右手的肌力比左手约强10%而习惯用左手的人其左手肌力比右手强6%到7%。

人体的动作速度有以下规律:

1人体躯干和肢体在水平面的运动比在垂直面的运动速度快

2垂直方向的操纵动作,从上往下的运动速度比从下往上的运动速度快

3水平方向的操纵动作,前后运动速度比左右运动速度快,旋转运动比直线运动更灵活。

4顺时针方向的操作动作比逆时针方向的操作动作速度更快,更加习惯。

5一般人的手操纵动作,右手比左手快,而右手的动作,向右运动比向左运动快

6向身体方向的运动比离开身体方向的运动速度更快,但后者准确性高。

疲劳的种类

肌肉疲劳

慢性疲劳

局部疲劳

全身疲劳

精神疲劳

生理节奏疲劳(昼夜疲劳)

反应时间

从感觉器官接受外界刺激到运动器官开始执行操作动作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人的反应时间。

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

1刺激的性质

2刺激的强度

3刺激的多少

4刺激与背景对比的强弱

5执行动作的运动器官

6人的年龄和性别

7人的心理准备情况

8人的疲劳程度

第四章

人体测量的分类

1静态人体测量

静态人体测量是指被测者静止地站着或坐着进行的一种测量方式

2动态人体测量

动态人体测量是指被测者处于动作状态下所进行的人体尺寸测量,有时也有一些静止地动作。动态人体测量的特点是,当人体进行任何一项身体活动时,并不是某个身体部位独立完成的,而是身体各部位协调完成,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活动性。

影响人体测量数据的因素

地区与种族

年代

年龄

性别

职业

百分位

百分位表示具有某一人体尺寸的人和小于该尺寸的人占统计对象总人数的百分比。

人体测量数据常以百分位Pk 作为一种位臵指标、一个界值。

一个百分位数将群体或样本的全部测量值分为两部分,有K﹪的测量值等于和小于它,有(100-K)﹪的测量值大于它。

在设计中最常用的是P5,P50,P95三种百分位数

第5百分位数代表小身材,指有5%的人群身材小于此值有95%的人群大于此值

第50百分位数代表适中身材,是指大于和小于此人群身材尺寸的各为50%

第95 百分位数代表大身材是指有5%的人群身材尺寸大于此值,有95%的人群身材尺寸小于此值

人体模板简介

所谓人体摸板,就是以人体测量尺寸为基础,考虑到人体各部位运动舒适要求,制作出的辅助设计用模型。人体模板的应用

1用于工作系统的设计

生产区域的工作面高度、坐平面高度和脚踏板高度

2用于驾驶室的设计驾驶室驾驶座

3用于家具的设计椅类 VDT办公家具的设计

4用于室内空间的设计直观地了解空间的大小以及陈设、用具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工作椅

以舒适性、稳定性为主要设计因素,坐面要求受力均匀、腰部要有支撑,主要用于工作、学习或会议等。根据作业强度又可分为一般工作用椅和轻度工作用椅

学习椅办公椅子作业用椅、餐椅、平衡椅等

学习椅

学习椅是指提供给人们特别是孩子学习时使用的一类家具

办公椅

办公椅是指在办公室内与办公桌配套使用的座椅。强调办公使用的舒适性和便捷性。

人体坐姿与体压分布

体压分布

坐姿时、人体重量作用于座椅面的压力分布,称为坐姿体压分布

座面

座高

座高是指座面中轴线前部最高点至地面的距离

座深

座深是指座面前沿中点至桌面与背面相交线的距离

座宽

座宽是指座面前沿的水平宽度。若座面为梯形,座面宽度则分为前沿座前宽和后沿座后宽

靠背

靠背设计的主要功能尺寸包括靠背高度、靠背宽度和靠背倾斜角度

第六章

使用环境对床具尺度的要求

47cm宽度不够 70cm稍好些但不能满足要求

老人房对床具的要求

除了考虑人体的高度以外,还要考虑头、脚两端留有一定的距离

60岁的老年人男性平均身高1640mm 床的长度取2000mm

老年人适合宽大的床单人1000mm 双人一般为1500cm或1800mm

高度420mm 床头板倾斜角100度弧度设计

儿童房

3~6岁长1000~1200mm 宽约650~750mm之间床高约在400mm左右

双层床

下铺面至上铺底板的层间净高不小于950mm

]

第七章

桌台类家具属于准人体类家具。它与人体类家具不同。其功能既与人体有关。同时也与物有关。

桌台类家具可分为桌、台和几

桌类供人们坐姿状态下使用

台类供站姿或坐、站两种姿态下使用

几具有陈放物品和装饰的作用

人—桌界面

在使用卓类家具的过程中。人的知觉、思维、动作和情绪等都会与桌类家具相互“接触”而发生各种关系。我们将这种称为人—桌界面,包括信息性界面、工具性界面和环境性界面等。

桌类家具与人体尺度及活动范围

桌类家具与人体的尺度以及人的活动范围有着密切关系。依据人体的姿势特征以及人—桌界面关系,可将人体的操作活动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工作区域

工作区域是桌类家具功能尺寸设计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平面工作区域、垂直工作区域、立体面工作区域。平面工作区域是桌台类家具幅面设计的主要依据。

垂直工作区域是确定桌台类家具的高度及垂直方向上各功能部件的尺寸依据。

水平面工作区域

操作者坐姿作业时,上肢在水平面上移动形成的轨迹所包括的区域称为水平面工作区域。

桌面高度的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

1按大小尺寸的人进行设计,小尺寸的人使用时,可加高座面和使用垫脚台。

2桌面高度可调时,调节范围应能满足多数人的使用要求,可将高度调节自身身高喜好或适宜于自身尺寸的状态。

3桌面高度应满足上臂自热垂下,处于放松状态。小臂接近于水平或略微下斜,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使小臂上举太久。

4不应使脊椎骨屈曲度太大

5若同一作业面内要完成不同性质的工作,桌面的高度应可调。

绘图桌的设计设计应注意以下要求

1高度和倾斜度可调。

2桌面前缘的高度应在660~1330mm之间(以适应从坐姿到立姿的需要)

3桌面的倾斜角度应在0度~75度内可调。

VDT办工作业对人体的伤害

有关研究表明,目前计算机办公作业对人体伤害的主要部位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对视觉上影响

2颈部、肩部和腕部的影响

3背部的影响以及肌肉损伤

4对腿脚部的影响

台类家具的台面高度

工作台面高度还于作业性质有着密切关系。作业性质不同,台面高度也应不同。设计者必须具体分析

1精密作业

如精密作业,如绘画等,作业面高度应上升至肘高以上50~100mm,以适应人眼观察的距离。同时,给肘关节一定的支撑,从而减轻背部肌肉的静态负荷。因此、台面高度相应要高。

2一般性作业

对于一般性作业,如果台面上需要放臵工具、材料等,台面高度应降低至肘高以下100~150mm

3重负荷性作业

对于重负荷性作业,如需要借助于身体的重量来进行操作,则工作台面高度应降低至肘高以下150~400mm。

第八章

储物形式

储物形式必须符合实际需要,以取得合理的结构,同时也必须配合视觉美观的原则。

封闭式:储物处于完全隐臵的形式

开放式:储物完全外露兼有展示作用

综合式:开放式与封闭式并用

储物空间的分隔

根据其用途来确定可分为按体积质量使用频率来考虑

在高度上可分为三大部分

地面至600mm高的空间内,放臵具有时间性和季节性的大型用品

600~1800mm 常用的和美观整齐的物体

1800~2400mm 冬夏季衣服及不常用的物品

深度

深度160mm 书籍、酒具、银器、茶具、衬衣、袜子等

280mm 放臵期刊、唱片机、收音机、电话、食用器皿

450mm 拎包大件衣服被褥

600mm 适于衣柜、各种物品的储藏柜等

第九章

光通量φ

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周围空间辐射并引起视觉的能量,称为光通量,用符号φ表示单位为流明。

照明方式

直接照明 90%-100%的光通量直接投射在物体上吸顶灯

半直接照明 60-90%直接物体 10-40%反射再投射到物体上开口上小下大台灯吊灯

间接照明90-100%反射到物体 10%以下直接物体

半间接照明60~90%反射到物体10-40%直接物体

全漫射照明灯具的各个侧面为主要透光面

高集光束的下射直接照明如防空用的探照灯体育场的高聚光灯

灯光布臵

一般照明

指为照亮整体被照面而设臵的照明装臵。有助于消除眩光和阴影

任务照明

指为满足功能性需求而设臵的特殊照明如主题吊灯

重点照明

指为突出某一主题,形成照明中心和趣味中心的照明。

1局部需要较高的照明

2由于遮挡而使照明照射不到的某些部位

3视力功能降低的人需要较高的光强度

4需要减少工作区域的反射眩光

5加强对材质质感的表现

人际距离

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大小取决于人们所在的社会集团和所处情况的不同而相异

1亲密距离

2个人距离

3社会距离

4公众距离

人的行为习性

人类在长期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由于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逐步形成了许多适应环境的本能。1捷径反应

2识途性

3左侧通行

4左拐弯

5优势半球和习惯用手

6躲避行为

7从众习性

8聚集效应

流动模式

流动模式就是将人的流动行为的空间轨迹模式化

第十章

居住空间的组成

公共空间:起居室餐厅家庭活动中心

私密空间:书房(收藏室)卧室卫生间

操作空间:厨房家庭实用空间

卧室尺度

最小的卧室面积为3000mm*3600mm

稍大的至少3600mm*4800mm

家具尺寸

单人床长度至少1920mm宽 800-1000mm 800 900 1000三种系列

双人床长度至少1920mm 宽1200-2000mm 1200 1350 1500 1800 2000这几种

壁橱最小尺寸

深度:净深600mm

长度:对于主卧室而言净直线长度1500-2500mm

次卧室至少900mm

高度:净悬挂高度至少1600mm 最低搁板与房间地板的距离不得小于1850mm 一套搁板和挂杆与下面的搁板最少有300mm的净距离

家具的净空尺寸

床一边或一端更衣净空:1050mm

床边与梳妆台或箱柜间的净空:900mm

梳妆台、壁橱、五斗柜前的净空:900mm

主要通道的净空:600mm

床边通道净空:550mm 300mm为双人床不常使用边的净空

舒适度

安静与温度是影响卧室舒适度的主要因素,可采取的措施

1保证卧室的封闭性,以方便人从事私密性的活动

2调节室内温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床垫和床上用品柔软度适中,要有利于人的睡眠休息

4地面的处理是否合理,指标根据人的年龄区分

5家具布臵是否有利于人的行走

6电器开关设臵是否合理

第十一章

个人办公室的环境设计

环境布臵与企业性质、管理者的个人喜好等有很大关系

1更加注重空间的私密性。

2家具配臵和室内陈设更加注重凸显个性化

3房间的功能进一步加强

4空间的家具的尺度感更加明显,衬托管理者的威严和魄力

照明设计技巧

引起注目照明的方法

1从临近商店把店面装修部分照的很明亮

2利用色彩灯光

3以开关或者调光器使用照明变化

4设臵有特征的电气标志或招牌灯

使路过的人停留浏览商品的照明方法

1依靠强光使商品显眼

2强调商品的立体感、光泽感、材料质感和色彩感

3利用装饰的灯具引人注目

4使照明状态变化

5利用彩色灯光,使商品和展示显眼

引人进入商店的照明方法

1从商店的入口看进去的正面采用明亮的照明P214

2把深处正面的墙面陈列作为第二橱窗来考虑

3在主要通道的地面做成明暗相间的图案,突出韵律感

4沿着主要道路的墙面要均匀而特别明亮

5在重要的地方设臵醒目的和装饰用的灯具

第十三章

无障碍设计始见于1974年是联合国组织提出的设计新主张无障碍设计的理想目标就是“无障碍“

…….. 灯光布臵一般照明任务照明重点照明

人机工程学复习资料

人机工程学(Man-Machine Engineering)是研究人、机械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该学科在美国称为“Human Engineering”(人类工程学)或“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人的因素工程学)。 国际人类工效学学会(IEA)为本学科所下的定义是最有权威、最全面的定义。 人机工程学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系统中人的作业效能、安全、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 现有的人机工程学理论模型主要从三个角度出发:系统,人机界面以及人的作业效能。 “系统”是人体工程学最重要的概念和思想。 从系统优化的角度看,人体工程学研究可以分为安全、效率、舒适和审美四个层次。 人与机交互关系的接口被定义为人机界面(interface),人机界面的形式与内容是对人机关系的表征,是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核心方面。 人的作业效能(Human Performance),即人按照一定要求完成某项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效率和成绩。 研究内容:1.产品系统中人的因素2.人机系统总体设计3.作业场所的设计和完善4.作业研究及改善 研究方法:1.观察分析法 2.实测法 3.实验法 4.模拟和模型试验法 5.计算机数值仿真法。 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 人性化设计是一种注重人的存在、价值、尊严的设计理念。 可用性的五大属性为:效率(Efficiency)、学习(Learnability)、记忆(Memorability)、错误(Errors)及满意程度(Satisfaction)。 人体测量学是一门用测量方法研究人的体格特征的科学。 人体测量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普通测量法、摄像法、三维数字化人体测量法。 测量的基本目的是为设计提供设计参数。分类:人体构造尺寸(静态尺寸)和功能尺寸(动态尺寸) 为了获得准确地人体尺寸参数,进行人体(活体)尺寸测量时,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标准化的测量条件,即测量姿势的规定、测量方向的规定和测量量度(尺寸术语)的规定等;二是标准化的测点和测量项目。 人体测量的基本术语 被测者姿势:立姿坐姿 测量基准面:1.矢状面:通过铅垂轴和纵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称为矢状面。 2.正中矢状面:在矢状面中,把通过人体正中线的矢状面称为正中矢状面。正中矢状面将人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3.冠状面:通过铅锤轴和横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冠状面。冠状面将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 4.横断面:与矢状面及冠状面同时垂直的所有平面都称为横断面。横断面将人体分成上、下两部分。 5.眼耳平面:通过左、右耳屏点及右眼眶下点的横断面称为眼耳平面或法兰克福平面。 支承面和衣着 基本测点及测量项目

高三生物复习要点总结考试说明版

高三生物复习要点总结考试说明版 自由水:良好溶剂,有利于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的进行 1、结合水:细胞结构组成部分 自由水越多,新陈代谢越强;结合水越多,抗逆性越强,自由水和结合水可 相互转化 组成成分:Mg→组成叶绿素、Fe→血红蛋白、P、Ca、I 维持细胞形态和功能:生理盐水 1、无机盐功能生命活动: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盐太低,就会出现抽搐 维持细胞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浓度越高→渗透压越高 单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 (单糖动植物都有) 2、糖的分类植物二糖:蔗糖、麦芽糖;动物二糖:乳糖 植物多糖:纤维素、淀粉;动物多糖:糖元(肝糖元、肌糖元) 脂肪:储能 2、脂质分类类脂:磷脂膜结构基本骨架 固醇类:胆固醇、性激素、VD 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写出通式 肽键:-CO-NH-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种类、数量、排列顺序、空间结构 3、蛋白质结构组成成分:肌肉 催化作用:酶 蛋白质功能运输作用:载体、血红蛋白 调节作用:蛋白质类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促激素) 免疫作用:抗体 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N)-肽链条数(M) 相关计算蛋白质分子量=N*a-18*(N-M) 基因(DNA)中碱基:mRNA中碱基:氨基酸个数=6:3:1 几条肽链至少几个氨基和几个羧基(至少两头有) 3、写出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五碳糖 A、T、G、C 脱氧核苷酸→DNA 磷酸核苷酸 含N碱基 A、U、G、C 核糖核苷酸→RNA 3、DNA功能遗传信息的传递→复制 遗传信息的表达→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转录和翻译)DNA 转录RNA翻译蛋白质 (6:3:1) 解旋三种RNA参与

非细胞生物:病毒 代表: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4、生物原核生物细胞壁:肽聚糖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无其他复杂细胞器细胞生物核区:无成型的细胞核 代表:除蓝藻之外的植物,动物(含原生动物) 真核生物真菌(单细胞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 (无核膜核仁)→有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染色体→不能进行有丝分裂,也不进行减数分裂→不遵循三大规律→只有基因突变无其他变异 组成成分:蛋白质、磷脂、糖蛋白(识别、信息传递等) 结构特点:流动性体现:动物细胞膜内陷,受精作用,细胞工程,内吞外排 5、细胞膜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取决于蛋白质) 体现:海水淡化、污水净化 出入C膜: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5、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内质网运输加工高尔基体加工成熟蛋白质胞外 6 能产生水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能产生ATP的结构: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高等植物根中无中心体,无叶绿体 7、连续有丝分裂有细胞周期的细胞:分生区、形成层、受精卵、癌细胞、部分干细胞

工程力学复习要点_简答题答案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工程力学复习要点 简 答 题 参 考 答 案 1、说明下列式子的意义和区别。 ①21F F =;②21F F ρρ=;③力1F ρ等效于力2F ρ。 【答】: ①21F F =,表示两个量(代数量或者标量)数值大小相等,符号相同; ②21F F ρρ=,表示两个矢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③力1F ρ等效于力2F ρ,力有三个要素,所以两个力等效,是指两个力的三要素相同。 2、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和二力平衡公理都提到等值、反向、共线,试问二者有什么不同 【答】: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二力平衡公理中等值、反向、共线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刚体上,是一个作用对象,两个力构成了一个平衡力系,效果是使刚体保持平衡,对于变形体不一定成立。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中等值、反向、共线的两个力,作用在两个有相互作用的物体上,是两个作用对象,此两力不是平衡力系,对刚体、变形体、静止或者作变速运动的物体都适用。 3、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与力沿相应坐标轴方向的分力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是代数量,可为正、负或零,没有作用点或作用线;力沿相应坐标轴的方向的分力是矢量、存在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当坐标轴或力的作用线平移时,力的投影大小和正负不变,但沿对应坐标轴的分力作用点发生改变。 当x 轴与y 轴互相垂直时,力沿坐标轴方向的分力大小等于力在对应坐标轴上投影的绝对值;当x 轴与y 轴互相不垂直时,力沿坐标轴方向的分力大小不等于力在对应坐标轴上投影的绝对值。 4、什么叫二力构件分析二力构件受力时与构件的形状有无关系凡两端用铰链连接的杆都是二力杆吗 【答】:二力构件是指只受两个力作用而保持平衡的构件............... ,二力构件既可以是杆状,也可以是任意形状的物体。 分析二力构件受力时,与构件的几何形状没有关系(即并不考虑物体的几何形状),只考虑物体:(1)是否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一般情况下都是忽略重力的作用);(2)是否保持平衡状态。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的任何物体,都是二力构件。在二力构件中,形状为杆的构件称为二力杆,可以是直杆,也可以是曲杆。 两端用铰链连接且中间不受其他外力作用的杆(重力不计),才是二力杆。 5、试叙述力的平移定理和它的逆定理。 【答】:力的平移定理: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以从原作用点等效地平行移动到刚体内的任一指定点,但必须同时在该力与所指定点所决定的平面内附加一力偶,附加力偶矩等于原力对指定点之矩。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力的平移定理的逆定理... :作用在同一刚体同一平面内的一个力F ρ和一个力偶,可以合成为

人机工程学复习要点(个人总结仅供参考)

第一章 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1 自然观察法:研究者通过观察和记录自然情景下发生的行为来认识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 2实测法:借助实验器材进行实际测量的方法 3调查研究法:口头访问、问卷调查,直至精细评分以及心理和生理学分析判断与间接意见、档案和建议分析等 4计算机的仿真系统:数字环境中建立人体模型。可利用人体模型模仿人的特征和行为,描述人体尺度、形状和人的心理 5系统分析评价法:将人——物——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对系统进行分析、评价 人体工程学理论体系:人体工程学是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由多门科学相互交叉、综合、渗透、重构而形成的,是交互科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 第二章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口皮肤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脉冲,通过传输神经,将其传至大脑皮质感觉中枢,产生了感觉。感觉的基本特性为: 1适宜刺激:外部环境中有许多种能量形式,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都能对某一种特定的能量形式做出最敏感的反应。这种能够引起感觉器官有效反应的刺激称为适宜刺激。 2感觉阈(yù)限:人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信号刺激,当这个刺激的强度较小时,尽管在物理上可以测到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某种反应,但人却没有感觉到,只有刺激强度逐渐增加到某一界限时,人才通过感觉器官获得了感觉。这种使人从没有到获得感觉的刺激强度的界限值,称为“刺激阈”。 3适应:感觉器官接受刺激后,如果刺激强度不变,则经过一段时间后,感觉会逐渐减小以致消失,这种现象称为“适应”。 4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觉器官对其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都将因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影响而降低,这种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感觉的相互作用。 5对比:同一感受器官接受不同刺激时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对比。 6余觉:余觉是指当刺激取消以后,感觉还继续存在一极短时间的现象。 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主观状况整体的反映。 知觉的选择性 把某些知觉对象从背景中优先区分出来,并予以清晰反映的特性,叫知觉选择性 从知觉背景中区分出知觉对象,一般取决于下列条件: 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2对象的运动 3主观因素 知觉的整体性: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的过程。 知觉的理解性: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来理解当前知觉对象特征的过程。 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时,知觉映像仍能保持相对不变的特征,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高考总复习知识点总结(一)

第一章 集 1、 常用数集的符号: (1)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通常简称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称正整数集,记作N+(或N*) (3)全体整数的集合通常称作整数集,记作Z (4)全体有理数的集合通常简称有理数集,记作Q (5)全体实数的集合通常简称实数集,记作R (6)复数集合计作C (7)属于∈,不属于?,并集?,交集?,真包含?,被真包含?,包含?,被包含?,不包含?,空集? 2、 集合部分 (1)集合的三个特性:无序性、确定性、互异性 (2)集合的分类:按元素的个数分为有限集合无限集;按元素的性质可分为数集和点集等 (3)集合的表示法:举例法、描述法、图示法 (4)集合的运算: ①n 元集合共有2n 个子集,其中有2n -1个真子集,2n -1个非空子集; ②交集:=?B A {x/x A ∈且x B ∈} ③并集:A ∪B={x|x ∈A 或x ∈B} ④补集:CuA={x/A x ?且x ?}(其中A ? ) (5)集合中常用的运算性质: C B B A ??,,则A=B ; C,B B,A ??则C A ?; A A A =?, ?=??A ; A A A =? A B B A ?=? A A =??; ?A CuA=? A ?CuA=U B A A B A ??=? A B A B A ??=? A ??且?≠A ,则A ?? 注意: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包括:属于与不属于,分别用符号∈与?表示,注意区分0和? 3、 简易逻辑部分 (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命题分为:简单命题(不含逻辑连接词的命题)和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连接词的命题组成的命题) (2)逻辑连接词:且、或、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连接词。 (3)复合命题的真值表 p q ?p q p ∨ q p ∧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4)四种命题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人机工程学考试重点笔记

一、 1、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Man-Machine Engineering)是研究人、机械及其工作环 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2、学科命名:美国——人类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 、人的因素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西欧(常用)——人类工效学Ergonomics 。日本——人间 工学。国内——工程心理学Engineering Psychology 3、人机工程学的发展以及特点: a 、 经验人机工程学:机械设计的是主要着眼点在于力学、电学、热力学等工 程技术方面的原理设计上,在人机关系上是以选择和培训操作者为主,使 人适应于机器。 b 、 科学人机工程学:重视工业与工程设计中“人的因素”,力求使机器适应 于人。 c 、 现代人机工程学:研究方向: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 究,以创造最适合于人操作的机械设备和作业环境,使人-机-环境系统相 协调,从而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能。 4、学科的研究方法: a 、观察分析法 ,b 、实测法,c 、实验法,d 、模拟和模型实验 法,e 、计算机数值仿真法。 5、人体测量学也是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它是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之 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从而为各种工业设计 和工程设计提供人体测量数据。 6、人机工程学范围内的人体形态测量数据主要有两类,即人体构造尺寸和功能尺寸的 测量数据。人体构造上的尺寸是指静态尺寸;人体功能上的尺寸是指动态尺寸,包 括人在工作姿势下或在某种操作活动状态下测量的尺寸 7、人体测量的主要方法有:a 、普通测量法,b 、摄像法,c 、三维数字化人体测量法。 8、测量基准面:a 、正中矢状面(左右),b 、冠状面(前后),c 、横断面(上下 面),d 、眼耳平面(通过左右耳屏点及右眼眶下点得横断面) 9、均值:表示样本的测量数据集中地趋向某一个值,该值为平均值,简称均值。 ∑==n i i x n x 11

模式识别复习重点总结

1.什么是模式及模式识别?模式识别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哪些? 模式:存在于时间,空间中可观察的事物,具有时间或空间分布的信息; 模式识别:用计算机实现人对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分析,描述,判断,识别。 模式识别的应用领域:(1)字符识别;(2) 医疗诊断;(3)遥感; (4)指纹识别 脸形识别;(5)检测污染分析,大气,水源,环境监测; (6)自动检测;(7 )语声识别,机器翻译,电话号码自动查询,侦听,机器故障判断; (8)军事应用。 2.模式识别系统的基本组成是什么? (1) 信息的获取:是通过传感器,将光或声音等信息转化为电信息; (2) 预处理:包括A\D,二值化,图象的平滑,变换,增强,恢复,滤波等, 主要指图 象处理; (3) 特征抽取和选择:在测量空间的原始数据通过变换获得在特征空间最能反映分类 本质的特征; (4) 分类器设计:分类器设计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训练确定判决规则,使按此类判决规 则分类时,错误率最低。把这些判决规则建成标准库; (5) 分类决策:在特征空间中对被识别对象进行分类。 3.模式识别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1)模式(样本)表示方法:(a )向量表示;(b )矩阵表示;(c )几何表示;(4)基元(链码)表示; (2)模式类的紧致性:模式识别的要求:满足紧致集,才能很好地分类;如果不满足紧致集,就要采取变换的方法,满足紧致集 (3)相似与分类;(a)两个样本x i ,x j 之间的相似度量满足以下要求: ① 应为非负值 ② 样本本身相似性度量应最大 ③ 度量应满足对称性 ④ 在满足紧致性的条件下,相似性应该是点间距离的 单调函数 (b) 用各种距离表示相似性 (4)特征的生成:特征包括:(a)低层特征;(b)中层特征;(c)高层特征 (5) 数据的标准化:(a)极差标准化;(b)方差标准化 4.线性判别方法 (1)两类:二维及多维判别函数,判别边界,判别规则 二维情况:(a )判别函数: ( ) (b )判别边界:g(x)=0; (c n 维情况:(a )判别函数: 也可表示为: 32211)(w x w x w x g ++=为坐标向量为参数,21,x x w 12211......)(+++++=n n n w x w x w x w x g X W x g T =)(为增值模式向量。 ,=为增值权向量,T n n T n n x x x x X w w w w W )1,...,,(),,...,,(21121+=+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_知识点_及典型例题

作出图中AB杆的受力图。 A处固定铰支座 B处可动铰支座 作出图中AB、AC杆及整体的受力图。 B、C光滑面约束 A处铰链约束 DE柔性约束 作图示物系中各物体及整体的受力图。 AB杆:二力杆 E处固定端 C处铰链约束

(1)运动效应:力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效应。 (2)变形效应:力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和尺寸改变的效应。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表示方法: (1)力是矢量,在图示力时,常用一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注意表明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 (2)在书写力时,力矢量用加黑的字母或大写字母上打一横线表示,如F、G、F1等等。 5、约束的概念:对物体的运动起限制作用的装置。 6、约束力(约束反力):约束作用于被约束物体上的力。 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限制的运动方向相反。 约束力的作用点,在约束与被约束物体的接处 7、主动力:使物体产生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作用于被约束物体上的除约束力以外的其它力。 8、柔性约束:如绳索、链条、胶带等。 (1)约束的特点:只能限制物体原柔索伸长方向的运动。 (2)约束反力的特点:约束反力沿柔索的中心线作用,离开被约束物体。() 9、光滑接触面:物体放置在光滑的地面或搁置在光滑的槽体内。 (1)约束的特点:两物体的接触表面上的摩擦力忽略不计,视为光滑接触面约束。被约束的物体可以沿接触面滑动,但不能沿接触面的公法线方向压入接触面。 (2)约束反力的特点:光滑接触面的约束反力沿接触面的公法线,通过接触点,指向被约束物体。() 10、铰链约束:两个带有圆孔的物体,用光滑的圆柱型销钉相连接。 约束反力的特点:是方向未定的一个力;一般用一对正交的力来表示,指向假定。()11、固定铰支座 (1)约束的构造特点:把中间铰约束中的某一个构件换成支座,并与基础固定在一起,则构成了固定铰支座约束。

人机工程学部分考试内容要点

定义: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 1.2.1经验人机工程学(应用实验心理学) 在经验人机工程学发展阶段,研究者大都是心理学家,其中突出代表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教授H`闵斯特泼格,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他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学科发展的主要特点:机械设计的主要着眼点在于力学、电学、热力学等工程技术方面的原理设计上,在人机关系上是以选择和培训操作者为主,使人适应于机器。 1.2.2科学人机工程学(工程心理学) 科学人机工程学发展特点:重视工业与工程设计中“人的因素”,力求使机器适应于人 1.2.3现代人机工程学 IEA在其会刊中指出,现代人机工程学发展三个特点: 1)机器适于人不同于传统人机工程学研究中着眼于选择和训练特定的人,使之适应工作要求;现代人机性学着眼于机械装备的设计,使机器的操作不越出人类能力界限之外 2)密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严密计划设定的广泛实验性研究,尽可能利用所掌握的基本原理,进行具体的机械装备设计 3)力求使实验心理学、生理学、功能解剖学等学科的专家与物理学、数学、工程学方面的研究人员共同努力、密切合作 1.3.1人机学科的研究内容 从事本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以下方面:1.人体特性的研究 2.工作场所和信息传递装置的设计 3.环境控制与安全保护设计 4.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 1.3.2学科的研究方法 1.观察分析法1)瞬间操作分析法2)知觉与运动信息分析法3)动作负荷分析法4)频率分析法5)危象分析法6)相关分析法 2.实测法是一种借助于仪器设备进行实际测量的方法 3.实验法是当实测法受到限制时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4.模拟和模型试验法由于机器系统一般比较复杂,因而在进行人机系统研究时常采用模拟的方法 5.计算机数值仿真法是在计算机上利用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仿真性试验研究 1.4.1学科的体系 该学科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揭示人、机、环境三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从而确保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的最优化。从其研究目的来看,就充分体现了本学科主要是“人体科学”,“技术科学”和“环境科学”之间的有机融合。 1.5.2人机工程学对工业设计的作用 1.为工业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参数 2.为工业设计中“物”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

期末复习要点及复习总结

期末复习要点及复习总结

————————————————————————————————作者:————————————————————————————————日期:

八年级下册复习要点 一、字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 ) 不逊.( ) 广漠.( ) 瞥.见( ) 滞.留( ) 禁锢.( ) 炽.热( ) 罪孽.( ) 胆怯.( ) 翡.翠( ) 混淆.( ) 弥.漫( ) 茁.壮( ) 炮.制( ) 诘.责()畸.形()匿.名()绰.号() 宽裕.()体谅.()文绉绉.()驮.()马鬃.()磨蹭.()黝.黑()侏儒 ..()()锃.亮()筑巢.()颔...()()尴尬 首低眉()广袤.无垠.()()庶.()笙.()眼翳.()繁衍.() 藏污纳垢 ..()()..()()迁徙.()栖.息()朔.方()钥匙 冥.思遐.想()()褪.尽()凛冽 ..()()磬.口()胭脂.() 芦荟 ..()()粘.连()脂粉奁.()污秽.()犀.利()迸.射 ()搓捻 ..()()..()()虐.待()雷霆.()踌躇 鞭挞.()祈.祷()忏悔 ..()() ..()()稽.首()蜿蜒 天穹.()心扉.()璀璨 ..()()咫.尺()千山万壑.()蓬. 蒿.()()狼藉.()呐.喊()执拗.()憔悴 ..()()馈. 赠()真谛.()呻吟 ..()()陷阱.()深邃.()相形见绌.()萧瑟.()和煦.()干涸.()油光可鉴.()抑.扬顿挫.()杳.无消息()吞噬.()裸.露()泵.站()庇.护()狩.猎()媲.美()挑衅.()笃.信()收敛.()缄.默()窥.探()贪婪.()凋.零()雾霭.()频.繁()环颈雉.()哂.笑()牟.取()铆. 钉()迤.西()鹭鸶 ..()()履.行()门 ..()()秤砣 楣.()蹲踞.()酬和.()熹.微()吆.喝()箍.桶()忌讳.()招徕.()即物起兴.()龙吟凤哕.()众目睽.睽()门槛.() 腌腊.()囿.于()钹.()酪.()铁铉.()饽.饽()橄榄 ..() ()卤.()荸荠 ..杆()..()()支棱.()荞.麦()秫秸 ()枸杞 ..()()划.拳()挑剔.()蔫.()..()()煨炖 怵.()抠.()甭.()褒贬 ..()()露馅.()发怔.()泠.()缥.碧()经纶.()嗜.()辄.()褐.()箪.()欤.()晏.如()加冠.()骈.()一食.()食.马者()才美不 外见.()其真无马邪.()祗.()叱咄 ..()()俟.()负箧.()折戟.()皲.裂()衾.()被.绮绣()容臭.()烨.然()寥. 落()宫阙.()婵娟 ..()()曳屣 ..()()篁.竹()清冽.()卷.石()坻.()属.予作文()翕.乎()斗.折蛇行()

工程力学复习要点

一、填空题 1.力是物体间相互的相互机械作用,这种作用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基本计量单位是牛顿(N )或千牛顿()。 3.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作用线)三要素。 4.若力F r 对某刚体的作用效果与一个力系对该刚体的作用效果相同,则称F r 为该力系的合力,力系中的每个力都是F r 的分力。 5.平衡力系是合力(主矢和主矩)为零的力系,物体在平衡力系作用下,总是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6.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常用带有箭头的线段画出。 7.刚体是理想化的力学模型,指受力后大小和形状始终保持不变的物体。 8.若刚体受二力作用而平衡,此二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重合。 9.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它们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重合,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10.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该约束所能限制运动的方向相反。 11.受力物体上的外力一般可分为主动力和约束力两大类。 12.柔性约束限制物体绳索伸长方向的运动,而背离被约束物体,恒为拉力。 13.光滑接触面对物体的约束力,通过接触点,沿接触面公法线方向,指向被约束 的物体,恒为压力。 14.活动铰链支座的约束力垂直于支座支承面,且通过铰链中心,其指向待定。 15.将单独表示物体简单轮廓并在其上画有全部外力的图形称为物体的受力图。在受力图上只画受力,不画施力;在画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受力图时,只画外力,不画内力。 16.合力在某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其各分力在 同一轴 上投影的 代数 和,这就是合力投影定理。若有一平面汇交力系已求得x F ∑和y F ∑,则合力大小R F 。 17.画力多边形时,各分力矢量 首尾 相接,而合力矢量是从第一个分力矢量的 起点 指向最后一个分力矢量的 终点 。 18.如果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为零,则物体在该力系作用下一定处于 平衡 状态。 19.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时,力系中所有各力在两垂直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 20.平面力系包括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平行力系、平面任意力系和平面力偶系等类型。 21.力矩是力使物体绕定点转动效应的度量,它等于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其常用单位为N m ?或kN m ?。 22.力矩使物体绕定点转动的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和力臂长度两个方面。 23.力矩等于零的条件是力的大小为零或者力臂为零(即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 24.力偶不能合成为一个力,力偶向任何坐标轴投影的结果均为零。 25.力偶对其作用内任一点的矩恒等于力偶矩与矩心位置无关。 26.同平面内几个力偶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偶,合力偶矩等于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 27.力偶是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不重合的两个平行力组成的特殊力系,它只对物体产生 转动 效果,不产生 移动 效果。 28.力偶没有 合力,也不能用一个力来平衡,力偶矩是转动效应的唯一度量; 29.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取决于力偶矩的大小、力偶的转向和作用面三个要素。 30.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简化的结果是一个力和一个力偶。这个力称为原力系的主矢,它作用在简化中心,且等于原力系中各力的矢量和;这个力偶称为原力系对简化中心的主矩,它等于原力系中各力对简化中心的力矩的代数和。 31.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是:力系的主矢和力系对任何一点的主矩分别等于零;应用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选择一个研究对象最多可以求解三个未知量。

人机工程学在设计里的应用

人机工程学在设计里的应用 班级:工业设计姓名:陈晓清学号:090602015 、椅子 我们根据古籍资料开发了多款第一把交椅”,选用优质的鸡翅木做原料,充分体现了其木质肌理细密,紫褐色深浅相间成文,予人以羽毛璀璨闪耀之感的特点。还原了这款历史上最有名的椅子!这种椅子的特点是木头的双脚交叉,张开以后才能平稳,所以又称“交床”。大约在唐以后,人们才把带后背与 扶手的坐具称为椅子。在宋元时已出现了带靠背的交椅,分为直背与圈背两大类。明代的交椅就是圈背交椅的延续与发展,而前者直后背交椅,《三才图会》名之曰“折叠椅”。 明代交椅以造型优美流畅而著称,它的椅圈曲线弧度柔和自如,制作工艺考究,通常由三至五节榫接而成,后背椅板上方施以浮雕开光,座面多以麻索或皮革所制,前足底部安置脚踏板,装饰实用两相宜。扶手、靠背、腿足间,一般都配制雕刻牙子,另在交接之处也多用铜装饰件包裹镶嵌,不仅起到坚固作用,更具有点缀美化功能。交椅可折叠,搬运方便。 在交椅进入厅堂时,它的交叉折叠的椅足已失去了原来野外使用的功能,于是有人将它改成常规椅子的四条直足,这便成了“圈椅”。现传世 的明式交椅,以黄花梨最珍稀,而杂木交椅的存世量不少 二、自行车 1886年,英国的约翰.k.斯塔利,是一位机械工程师,从机械学,运动学的角度设计出了新的自行车样式,为自行车装上了前叉和车闸,前后轮的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并用钢管制成了菱形车架,还首次使用了橡胶的车轮。斯塔利不仅改进了自行车的结构,还改制了许多生产自行车部件用的机床,为自行车的大量生产利推广应用开辟了宽阔的前景,因此他被后人称为“自行车之父”。斯塔利所设计的自行车车型与今天自行车的样 1888年,爱尔兰的兽医邓洛普,从医治牛胃气膨胀中得到启示,他把家中花园里用来浇水的橡胶管粘成圆形,打足了气,装在自行车轮子上,前往参加骑自行车比赛,居然名列前茅,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充气轮胎是自行车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它增加了自行车的弹性,不会因

人机工程学复习资料

人机工程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机工程学概论Man-Machine Engineering 1.人机工程学的命名: 美Human Engineering(人类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人的因素工程学)西欧Ergonomics (人类功效学) 2.学科的定义: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 它是运用人体测量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生物力学以及工程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综合地进行人体结构、功能、心里以及力学等问题研究的学科。 3.人机工程学发展有哪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1.经验人机工程学特点:人适应于机器; 2.科学人机工程学特点:机器适应于人; 3.现代人机工程学特点:人机互适。 4.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方法? 1.内容:1.人的特性研究; 2.机器特性的研究; 3.环境特性研究; 4.人、机关系的研究; 人、环境关系的研究;6.机、环境关系的研究;7.人、机、环境系统特性的研究。 2.研究方法:1.观察分析:a.瞬时操作分析法b.知觉与运动信息分析法c.动作负荷分析法d.频率 分析法e.危象分析法f.相关分析法 2.实测法 3.实验法 4.模拟和模型实验法 5.计算机数值仿真发。 5.人机工程学对工业设计的作用有几个方面? 1.为工业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参数; 2.为工业设计中‘物’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 3.为工业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 4.为进行人、机、环境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5.为坚持以‘人’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提供工作程序; 第二章: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

工程力学知识点总结(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工程力学知识点总结 第0章 1.力学:研究物体宏观机械运动的学科。机械运动:运动效应,变形效应。 2.工程力学任务:A.分析结构的受力状态。B.研究构件的失效或破坏规律。C.分研究物体运动的几何规律D.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3.失效:构件在外力作用下丧失正常功能的现象称为失效。三种失效模式:强度失效、刚度失效、稳定性失效。 第1章 1.静力学:研究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及其平衡的一般规律。 2.力系:是指作用于物体上的一组力。 分类:共线力系,汇交力系,平行力系,任意力系。 等效力系: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系作用效果相同,则互为等效力系。 3.投影:在直角坐标系中:投影的绝对值 = 分力的大小;分力的方向与坐标轴一致时投影 为正;反之,为负。 4.分力的方位角:力与x 轴所夹的锐角α: 方向:由 Fx 、Fy 符号定。 5.刚体:是指在力的作用下,其内部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刚体是理想化模型,实际不存在) 6.力矩:度量力使物体在平面内绕一点转动的效果。 方向: 力使物体绕矩心作逆时针转动时,力矩为正;反之,为负 力矩等于0的两种情况: (1) 力等于零。(2) 力作用线过矩心。 力沿作用线移动时,力矩不会发生改变。力可以对任意点取矩。 7.力偶: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共线的两个平行力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例:不能单手握方向盘,不能单手攻丝) 特点: 1.力偶不能合成为一个合力,也不能用一个力来平衡,力偶只能有力偶来平衡。 2.力偶中两个力在任一坐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恒为零。 3.力偶对其作用面内任一点的矩恒等于力偶矩。即:力偶对物体转动效应与矩心无关。 三要素:大小,转向,作用面。 力偶的等效:同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如果力偶矩相等,则两力偶彼此等效。 推论1:力偶可以在作用面内任意转动和移动,而不影响它对刚体的作用。(只能在作用面内而不能脱离。) 推论2:只要保持力偶矩的大小和转向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同时改变力偶中力 和力偶臂的大小,而不改变对刚体的作用。 8.静力学四大公理 A.力的平行四边形规则(矢量合成法则):适用范围:物体。 B.二力平衡公理:适用范围:刚体 (对刚体充分必要,对变形体不充分。) 注:二力构件受力方向:沿两受力点连线。 C.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范围:刚体 D.作用和反作用公理:适用范围:物体 特点:同时存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因此,不能相互平衡。(即:作用力反作用力不是平衡力) ()O M F Fd =±

人机工程学大纲

课程教学 大纲编号: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人机工程学 课程学分:3 执笔人:汪惠芬周建中 审订人:龚光容 修(制)订日期:2013.10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理, 。 ,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与国民经济各部门都有密切关系。人机工程学运用人体 测量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生物力学以及工程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综合地进行人体结构、 功能、心理以及力学等问题的研究,研究如何正确处理人、机器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相 互作用,设计能使操作者发挥最大效能的机械、仪器和控制装置,并研究控制台上各个仪表的最适 位置等。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了解并掌握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掌握人机系统设计的一般方 法,在明确系统总体要求的前提下,分析和研究人、机、环境三个要素应具备的功能及其对系统总体性能 的影响,寻求人机系统最优组合方案能应用人机工程学知识指导具体产品的设计使人机系统工作安全、 高效、可靠。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1 人机工程学概论 1.1 人机工程学的命名及定义 1.1.1 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命名 美国“Human Engineering”,西欧 Ergonomics ,我国:人体工程学、人机工程学等。 1.1.2 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国际人类工效学 IEA 的定义,《辞海》的定义,美国 W.B.伍德森的定义 1.2 人机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1.2.1 经验人机工程学 F.W.泰罗。使人适应于机器 1.2.2 科学人机工程学 重视工业与工程设计中“人的因素”,力求使机器适应于人 1.2.3 现代人机工程学 使人-机-环境系统相协调,从而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能 1.3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了解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七个分支,四个主要方面 1.3.2△了解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和非实验法及其内容 1.4 人机工程学体系 1.4.1△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人体科学、环境科学为上肢,管理科学、人文科学为下肢,工程技术科学为驱干,系统 论、模型论、优化论为支撑。 1.5 人机工程学与工业设计 了解人机工程学与工业设计的区别和联系 1.6 学科的应用 1.6.1 学科研究的课题 主要讲授应用于工业设计的 5 各方面

人机工程学复习资料

《安全人机工程学》题库 第一章 1.人机工程学定义 2.人机工程学的起源 3.人机工程学学科名称 4.国际上对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5.国内对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6.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对象 7.广义和狭义“人机系统”怎么理解? 8.人机工程学研究目的 9.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 10.人机工程学研究方法 11.人机工程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2.经验期三大著名实验包括: 13.安全人机工程学定义 14.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对象: 15.广义的“机”怎么理解: 16.人机结合面定义 17.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P10) 18.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方法 19.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目的 20.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任务 21.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范围 第二章 1.人体测量基本术语包括 2.人体测量主要仪器包括 3.常用人体参数包括:人体结构尺寸(静态尺寸)和功能尺寸(动态尺寸) 4.人体测量数据运用准则 5.人体尺寸应用原则 6.人体尺寸应用方法和程序 7.百分位数 8.适应度 9.为什么要进行功能修正量和心理修正量的修正?如何确定? 10.我国成年人身体尺寸受区域影响,这对产品设计制造及安全生产有何影响? 11.人体动态尺寸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12.某地区人体测量的均值为1650mm,标准差为57.1mm,求该地区第95%、90%及第80%的百分位数。 13.已知某地区人体身高第90%的百分位数为1734mm,标准差为55.2mm,均值为1686mm,求变化系数。利用该变换系数求适用于该地区人们穿的鞋子长度值(该地区足长均值为26.40mm,标准差为4.56mm) 14.为什么说人体测量参数是一切设计的基础?

复习重点总结

人力资源重点整理 题型:填空、选择、简答、案例、应用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导论 1.生产要素理论:生产要素理论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两要素理论:土地、劳动;第二阶段——三要素理论:土地、劳动、资本;第三阶段——四要素理论: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四阶段——五要素理论: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知识。理论上讲,人力资源的概念应当包括劳动、企业家、知识三种生产要素。 2.X效率理论:在企业生产中决定产出的不仅是企业的投入和技术状况,还有一个未知的因数,即X因素,并将由这种X因素引起的效率称为“X效率”。由于经济单位(包括企业和家庭)内部原因,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或获利机会的一种状况,被称为“X低效率”。在其性质尚无明确定义的情况下,这种理论被称为“X效率理论”。 (1)生产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的技术过程,企业也并不是一部可以将投入变成极大化产出的有效转换器。 (2)任何人都只具有有限的或有选择的理性,并非完全理性。 (3)个人努力程度存在不确定性以及惰性区域 (4)劳动者的行为取决于他们所受到的压力 (5)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并非总是一致的。 3.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经济增长和发展取决于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两个方面的投资,并且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率高于物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更大。该理论强调了人所具有的智力、受过的教育与培训、工作经验的重要性。 4.企业资源基础理论:(1)企业是一个资源集合体,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收益水平,企业成长战略实质是在运用现有的资源与培育新的资源之间寻求平衡。 (2)企业核心竞争理论:竞争力来源于区别于其他组织的异质性资源 异质性资源四个特征: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难以替代性 人力资源恰好容易具备这四种特征→人力资源能够成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来源 5.人力资源的特性 (1)能动性:人是价值创造过程中最为主动的因素,对自己的价值创造过程具有可控性。(2)社会性:具有人性、社会、道德,与一般的物力资源不同,必须从人性的角度加深理解。 (3)开发性:不是一种既有的存量,是可以被开发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可以不断积累和更新。 (4)时效性:涉及时间的概念,人力资源必须加以使用才能创造价值,未进行生产的时间无法保存。 6.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功能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组织为了实现组织战略或经营目标,围绕一整套员工管理理念而展开的提升组织绩效、吸引、激励、留住和开发员工的政策、制度以及管理实践。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能:人力资源的吸引、保留、激励、开发—选、育、用、留。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作用:为组织的核心价值创造流程提供支持。 7.组织高层管理者责任/四个方面的角色:战略制定者和外部资源获取者、中层管理人员的导师和教练、企业的精神领袖、自我开发者。 课后复习题

工程力学(一)知识要点

《工程力学(一)》串讲讲义 (主讲:王建省工程力学教授,Copyright 2010-2012 Prof. Wang Jianxing) 课程介绍 一、课程的设置、性质及特点 《工程力学(一)》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械等专业必考的一门专业课,要求掌握各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包括主要的各种公式。在考试中出现的考题不难,但基本概念涉及比较广泛,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熟练掌握各章的基本概念、公式、例题。 本课程的性质及特点: 1.一门专业基础课,且部分专科、本科专业都共同学习本课程; 2.工程力学(一)课程依据《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基本内容而编写,全面介绍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以及材料力学。按重要性以及出题分值分布,这几部分的重要性排序依次是:材料力学、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 二、教材的选用 工程力学(一)课程所选用教材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机械类专业),该书由蔡怀崇、张克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 三、章节体系 依据《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基本体系进行,依次是 第1篇理论力学 第1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受力图 第2章平面汇交力系 第3章力矩平面力偶系 第4章平面任意力系 第5章空间力系重心 第6章点的运动 第7章刚体基本运动 第8章质点动力学基础 第9章刚体动力学基础 第10章动能定理 第2篇材料力学 第11章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12章轴向拉伸与压缩 第13章剪切 第14章扭转 第15章弯曲内力 第16章弯曲应力 第17章弯曲变形 第18章组合变形 第19章压杆的稳定性 第20章动载荷 第21章交变应力

考情分析 一、历年真题的分布情况 结论:在全面学习教材的基础上,掌握重点章节内容,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根据各个章节的分数总值, 请自行给出排序结果。 二、真题结构分析 全国2010年1月自学考试工程力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215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