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科普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24.77 KB
- 文档页数:13
医学乙肝知识点总结1.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传播路径:HBV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包括母婴传播、性传播、共用注射器或刺激性工具传播等。
通过这些途径,感染者可以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2. 乙型肝炎的症状:乙型肝炎通常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肝炎,包括恶心、呕吐、腹痛、黄疸、乏力等。
部分慢性感染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而持续感染多年,最终导致肝硬化或肝癌。
3. 乙型肝炎的诊断方法:乙肝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HBV病毒蛋白和抗体来确定。
这些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诊断患者是否感染了HBV,以及确定感染的程度和类型。
4. 乙型肝炎的预防: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乙肝疫苗。
此外,避免与可能感染HBV的人接触,使用安全的注射器和手术刀具,以及减少性伴侣数量等都可以帮助预防乙型肝炎。
5. 乙型肝炎的治疗方法:对于急性感染,通常需要休息、保持充分营养和水分,并使用抗病毒药物来减少病毒载量。
对于慢性感染,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抗病毒药物、肝硬化和肝癌的治疗等。
6. 乙型肝炎的并发症:慢性乙肝感染者可能在肝炎活动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肝硬化和肝癌。
此外,乙型肝炎还可能引起其他器官和系统的并发症,如肾病综合征、关节炎等。
7. 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乙肝病毒感染和肝癌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目前,一些研究表明,HBV感染与肝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慢性HBV感染者患肝癌的风险明显增加。
因此,对于HBV感染者,及时的干预和治疗尤为重要。
总结: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造成了重大影响。
了解乙肝的相关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乙型肝炎将不再是一个全球性的医学难题。
乙肝的健康教育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炎疾病。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慢性感染风险。
为了加强乙肝的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乙肝的认知和防范意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乙肝的基本知识乙肝病毒感染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教育公众了解乙肝的基本知识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乙肝病毒是通过血液、体液等途径传播的,其中主要包括输血、注射毒品、性接触和母婴传播;其次,乙肝具有一定的慢性感染风险,长期感染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最后,乙肝有一定的疫苗预防和治疗方法,及早的预防和干预可降低乙肝感染的风险和病情。
二、乙肝的传播途径乙肝的传播主要通过血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避免接触他人的血液、体液,不共用牙刷、剃刀等个人物品,避免非法注射毒品,使用安全套等避免性传播,孕妇要进行乙肝筛查,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并采取预防措施。
三、乙肝疫苗的重要性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措施之一。
乙肝疫苗是安全、有效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所有婴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的接种需要参考国家相关规定和建议,一般分为3针或4针,注射时间间隔约为0、1、6或0、1、2、6个月。
同时,对于未接种乙肝疫苗的人群,补种疫苗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乙肝病毒的检测和治疗乙肝病毒的检测和治疗对于患者的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意义重大。
定期乙肝病毒的检测可以帮助早期发现感染者,进行干预和治疗,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和传播。
治疗乙肝病毒感染需要合理的使用抗病毒药物,并且要遵循医生的嘱托,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提高自身免疫力和肝脏健康。
五、乙肝的心理健康问题乙肝病毒感染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乙肝感染者往往面临着来自家庭、社会和职场的歧视和排斥,这可能导致精神压力和心理问题的产生。
因此,进行乙肝的健康教育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加强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强其应对能力和自信心。
预防乙型肝炎的基本知识问答乙肝病毒传播途径传染情况根据一些比较权威的统计结果来看,我国应该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1.2亿,基本上占我国总人口的9.09%,其中有1/4是慢性乙肝,大约是3000万,这个数字应该是比较接近真实情况。
传播途径主要传播方式一、母婴传播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母亲是家庭聚集的主体,我国约有30%~50%的乙肝患者是母婴传播所致,成人肝硬化、肝癌90%以上是婴幼儿时期感染上乙肝病毒的。
“乙肝患者什么有传染性”是更重要的,乙肝患者的体液具有传染性,体液的具体包括精液,阴道的液体,乳汁,血液,淋巴液,脑脊髓的液体,肺腔的液体,腹膜的液体,关节的液体,羊水,等等。
这些都属于人体的体液,只要体液就含有乙肝病毒,就具有传染性。
而人的呼吸道,消化道,泪腺,尿道等由孔道直接与外界相连,储存的体液也直接和外界接触,所以这些液体一般不称为体液,而称为外界溶液。
母婴传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垂直传播,另外一方面就是水平传播。
大家一直认为母婴传播就是垂直传播,其实不然。
在宫内传播引起的只占10%,怀孕期间在子宫内在胎儿期间被传染的只是10%,不是很高。
主要的是在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密切生活接触水平传播。
作为一个大三阳母亲,孩子出生后被感染性的可能性达到90%—95%,E抗原阴性的乙肝母亲生下的孩子感染几率要比E抗原阳性的低一半,大概45%—40%。
二、医源性传染在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反复使用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引起感染的,这个叫医源性传播,包括手术、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
三、输血传播输入被HBV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后,可引起输血后乙型肝炎的发生。
四、密切生活接触传播包括一起生活当中只要皮肤黏膜有受到损害,那就有可能被感染。
皮肤黏膜受到损害之后乙肝患者的体液再落到你破损的皮肤和粘膜有可能就被感染上;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引起HBV传播,这都叫密切生活感染。
乙肝基础知识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乙肝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乙肝的传播途径1、血液传播:经血液或血制品传播乙肝病毒。
2、医源性传播:由医疗过程中各种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针头等引起感染或拔牙用具及其它创伤性医疗器消毒不严格而导致感染。
另外,吸毒者因共用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也可能会导致感染。
3、母婴传播:患急性乙肝和携带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育龄妇女,通过妊娠和分娩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
4、性接触传播:个体在与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进行性接触或生活密切接触时可通过男性的精液、女性的阴道分泌物引起感染。
HBV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
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
与HBV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血液传播多发生在80年代由于我国的卫生条件差,没有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以及献血没有检查hbsag造成的。
我国1、2亿乙肝携带者中大概有三分之一是在80年代由于输血导致的乙肝传播。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HBV,所以HBV并不可怕。
《食品安全实施条例》与七月二十四号国务院通过温签字正式施行其中规定只有甲肝和戊肝不得从事食品生产乙肝可以从事特别注意:世界卫生组织已经证明乙肝不是消化道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中只有甲肝和戊肝是消化道传染病。
同桌吃饭,接吻等并不会造成乙肝传播。
所以现在大众对乙肝的恐惧和歧视是不科学的。
同时日本、美国、香港、澳门、包括乙肝携带者比例更高的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入职、入学等常规体检中也没有检查乙肝血清学指标。
乙肝的发病机理一、急性肝炎当免疫功能正常感染HBV后,其细胞毒性T细胞(Tc 细胞)攻击受染的肝细胞,由破坏的肝细胞释放入血的HBV,而被特异性抗体所结合,且干扰素生成较多,而致HBV被清除,病情好转终归痊愈。
乙肝宣传日的健康宣教内容范本了解乙肝,预防乙肝,共筑健康一、乙肝病毒的基本知识:1. 乙肝病毒是一种可以引起肝炎的病毒,传播途径包括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和共用注射器等。
2. 乙肝病毒感染可能是急性或慢性的,慢性感染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二、预防乙肝的重要性:1. 乙肝是可以预防的疾病,通过采取正确的措施,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2. 预防乙肝的关键包括接种乙肝疫苗、避免高风险行为和保持卫生。
三、乙肝疫苗接种:1.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常在婴儿时期和儿童时期接种。
2. 乙肝疫苗是安全的,而且是多次接种的,以建立充分的免疫保护。
四、避免高风险行为:1. 避免与感染乙肝的人分享注射器、针头和其他注射设备。
2. 使用安全性别行为,如使用避孕套,以减少性传播的风险。
五、母婴传播的防范:1. 孕妇在怀孕期间接种乙肝疫苗,以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
2. 新生儿应在出生后尽早接种乙肝疫苗,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接种计划。
六、定期检测和医疗护理:1. 定期接受乙肝病毒检测,尤其是对于高风险人群。
2. 如有乙肝感染,及时就医,按医师建议接受治疗。
七、乙肝的社会影响:1. 引起公众对乙肝的关注,减少污名化和歧视。
2. 提供支持和理解给受感染者,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疾病。
八、行动计划:1. 鼓励公众接种乙肝疫苗,尤其是儿童和新生儿。
2. 推广乙肝病毒检测,尤其是对于高风险群体。
3. 提供信息和资源,以提高公众对乙肝的认识和了解。
4. 鼓励政府、卫生机构和社区组织共同努力,推动乙肝的控制和预防。
乙肝宣传日的健康宣教内容乙肝宣传日是为了增强公众对乙型肝炎的认识和预防意识而设立的宣传活动。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它可引发急性或慢性肝炎,还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为了保护个人和社区的健康,以下是乙肝宣传日的健康宣教内容的相关参考内容:1. 乙肝的基本知识- 乙肝是一种通过血液、性接触和共用针头等途径传播的病毒感染。
- 乙肝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但只有约1%的感染者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 乙肝可引发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并发症。
2. 乙肝的传播途径- 血液接触:通过共用注射器、针头、注射时不洁的器具等传播。
- 性接触:与感染乙肝病毒的人发生不安全性行为,包括无保护的性行为、多个性伴侣等。
- 母婴传播:乙肝病毒可通过母体传给新生儿,常发生在分娩过程中。
- 共用物品传播:如共用牙刷、剃刀、指甲钳等个人卫生用品。
3. 乙肝的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有效手段,婴儿出生后即应接种,并按时完成疫苗接种计划。
- 避免血液接触: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针头及其他血液污染的器具,避免输血和使用未经消毒的器具。
- 安全性行为:避免不安全性行为,如减少性伴侣的数量,正确使用避孕套等。
- 母婴预防:感染乙肝病毒的孕妇应接受医生指导下的积极治疗,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 保持个人卫生:不分享个人卫生用品,如牙刷、剃刀、指甲钳等。
4. 乙肝的早期识别- 乙肝的早期症状包括疲劳、食欲不振、肝区不适等。
- 如果有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包括血液检测以确定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
5. 乙肝的治疗与管理- 对于乙肝病毒感染者,应积极接受医生的治疗方案,并按时进行复查。
- 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抗病毒药物,以降低病毒复制,减少肝损害。
6. 社会支持与参与- 患者和家属应加入相关乙肝患者支持组织或社区服务机构,以获取更多信息和支持。
-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宣传教育,推动乙肝疫苗普及和确保患者的权益。
乙肝科普知识
一、什么是乙肝?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慢性肝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乙肝患者可能无任何症状,但也可能出现黄疸、
恶心、呕吐等症状。
长期患有乙肝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二、如何预防乙肝?
1.接种乙肝疫苗:接种三剂次的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肝感染。
2.避免使用共用注射器:使用共用注射器易造成血液传播,应避免使用。
3.安全性行为: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如多个性伴侣或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
4.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刮胡刀等个人物品,以减少感染风险。
三、如何治疗乙肝?
1.抗病毒治疗:目前可用于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酸类药物,其作用是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损伤。
2.肝移植:对于晚期乙肝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
3.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饮食均衡、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提高免疫力。
四、乙肝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1.避免共用个人物品: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刮胡刀等个人物品。
2.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肝功能和HBV DNA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加重肝脏负担,应注意休息和调整工作状态。
4.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对肝脏造成伤害,应戒烟限酒或完全戒除。
五、结语
乙肝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但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和注意个人卫生
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感染。
对于已经患有乙肝的人群,应定期检查
和治疗,并注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减轻肝脏负担,延缓病情发展。
乙肝防治常识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肝炎病毒引起、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等特点。
病毒性肝炎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型。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乙肝病毒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危害性较重,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
一、乙肝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属散发。
其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乙肝病毒携带者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不会传播乙肝:1.母婴传播的方式:有经胎盘传播、分娩期传播和分娩后传播三种。
大多数患儿接触母亲唾液及通过母乳喂养,被感染了乙型肝炎。
2.血液传播为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方式:(1)输血及血制品传播。
(2)静脉药瘾者乙肝表面阳性者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针刺、纹身、割扎等亦可引起传播。
3.性传播: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可找到乙肝病毒,因此乙肝为性传播疾病之一。
二、乙肝的自我保健:1.首先要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要充分认识到慢性肝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
对于疗效不佳或疗效出现较迟的病人,应树立信心,坚持用药,相信一定能战胜病魔。
2.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忌多用药和滥用药。
对于无症状的慢性肝炎病人一般不需要用药。
不恰当的用药不但不安全,还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引起药物性肝炎或其他的不良反应。
3.牢记科学治病的原则,要选择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
肝炎病人治病要讲科学,不要听信一些非法广告的宣传,选择一些无证无业的游医进行治疗,导致身体的损伤和贻误治疗的时机。
4.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慢性肝病治疗的关键。
充足的休息、适度的营养和适量的体育锻炼,是乙肝患者恢复健康的基石。
5.限烟和忌酒,是慢性肝病恢复健康的保障。
因为酒精不但直接损害肝脏,会使病情加重,而且会影响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
而尼古丁同样对人体有巨大的损害。
三、乙肝的预防:根据乙肝的传播途径,对于乙肝的预防,应认真做到以下几点:1.认真做好母婴的保健:对于新生儿,要立即进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防治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
乙肝病的健康教育乙肝病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非常普遍,特别是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
为了遏制乙肝的传播,健康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下面的范文中,我将详细介绍乙肝病的健康教育内容。
乙肝病的健康教育内容:1. 了解乙肝病的基本知识:乙肝病是一种通过血液、性接触或母婴传播的病毒性肝炎。
通过教育人们了解乙肝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可以提高公众对乙肝病的认识,避免不必要的接触和感染。
2. 掌握乙肝病的预防方法:乙肝病的预防主要包括接种乙肝疫苗、避免与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密切接触、正确使用安全套等。
通过健康教育,人们可以了解到如何正确接种乙肝疫苗,并掌握预防乙肝病的有效方法。
3. 提高对乙肝病的风险认识:乙肝病是一种具有很高传染性的疾病,而且可引起严重的肝病甚至肝癌。
通过健康教育,人们可以了解到乙肝病的风险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从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接触乙肝病毒。
4. 引导人们进行乙肝病的筛查和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无症状携带者,而无症状携带者可以成为乙肝病的传播源。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引导人们定期进行乙肝病毒的筛查和检测,及时发现感染者并进行治疗,以控制乙肝病的传播。
5. 重视母婴传播的防控:乙肝病的母婴传播是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醒妇女在怀孕前进行乙肝病毒的筛查,及时发现感染者并进行预防措施,避免将乙肝病传给新生儿。
6. 消除对乙肝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乙肝病患者常常面临就业、婚姻和社交等方面的歧视和偏见。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加强对乙肝病的正确认知,消除对乙肝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为乙肝病患者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
7. 鼓励人们参与乙肝病的科研和志愿者活动:乙肝病的防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科研和志愿者活动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引导人们参与乙肝病的科研和志愿者活动,为乙肝病的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乙肝病的健康教育需要覆盖全社会,涉及个人、家庭、学校、单位等不同层面。
乙肝基础知识培训内容一、乙肝的概述乙肝,全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这种病毒主要侵害肝脏,可能导致肝脏炎症、坏死,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
乙肝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在日常生活中,如共用牙刷、剃须刀,或者在不正规的场所进行纹身、穿耳洞等,都有可能通过血液接触感染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则是指乙肝病毒阳性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通过密切接触将病毒传给新生儿。
性传播也是常见的传播方式之一,尤其是在没有采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
二、乙肝的症状乙肝的症状因人而异,部分感染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被称为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
然而,在病情活动期,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肝区疼痛等症状。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症状的轻重并不一定与肝脏的损伤程度成正比。
有些患者可能症状不明显,但肝脏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而有些患者症状明显,肝脏损伤却相对较轻。
因此,不能仅仅根据症状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需要结合相关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1、乙肝五项(两对半)这是诊断乙肝感染的常用检查方法,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 e 抗原(HBeAg)、乙肝 e 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判断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以及感染的状态(如大三阳、小三阳等)。
2、肝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脏的功能状态,了解肝脏是否受到损害以及损害的程度。
3、乙肝病毒 DNA 定量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乙肝病毒的数量,来评估病毒的复制活跃程度,对于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以及评估治疗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4、肝脏 B 超、CT 或磁共振成像(MRI)这些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结构等,有助于发现肝脏的占位性病变、肝硬化等并发症。
乙肝科普知识什么是乙肝?乙肝,全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乙肝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包括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接触等途径。
乙肝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感染人数众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乙肝的传播途径1.血液接触:与感染者共用注射器、针头、刺青用具等;2.性接触:与感染者发生不安全性行为;3.母婴传播:孕妇携带HBV时,通过分娩或哺乳将病毒传给新生儿;4.医疗操作:手术、血液透析等医疗操作中可能存在血液污染;5.日常生活:个人卫生不良、使用未经消毒的美容工具等。
乙肝的症状和并发症1.急性期:多数人在感染后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恶心等。
少数人可能出现黄疸、尿色加深等症状。
2.慢性期:乙肝感染者中约10%会发展为慢性乙肝,长期持续感染HBV。
慢性乙肝患者可能无任何自觉症状,但长期潜伏的HBV会导致肝脏损害,并可能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
3.肝硬化:长期慢性乙肝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表现为肝脏纤维化和结构改变,引起肝功能不全。
4.肝癌:长期慢性乙肝感染是引起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乙肝的预防和控制1.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接种后能有效产生免疫力,提供持久保护。
中国已将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建议所有新生儿进行接种。
2.避免血液和体液接触: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针头等,避免不安全性行为,注意个人卫生,使用消毒的美容工具。
3.母婴传播阻断:孕妇在怀孕期间进行乙肝病毒筛查,如果携带HBV,则需要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传播风险。
新生儿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4.定期体检和监测:对于已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群,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HBVDNA检测,以及其他相关检查。
乙肝的治疗方法1.抗病毒治疗:对于慢性乙肝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核苷类似物等。
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乙型肝炎科普知识一直想跟周围的朋友、咨询的患者好好聊一聊乙型肝炎的事。
一年一度的员工体检工作即将在6月份开始,员工中谈乙”色变。
本文是一篇普及乙肝防治知识的文章,如果你是健康人,那么请你了解乙肝的传播途径,消除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恐惧;如果你是乙肝病毒携带者,那么请你了解乙肝的治疗知识,不要盲目相信虚假医药广告,请到正规医院就诊如果你是乙肝患者,请不要恐惧,接受正规治疗吧,并请你向你身边的人,宣传防治乙肝的知识,防治乙肝需要国家、社会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同样能够跟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卫生部2008年4月21日公布2006年全国人群乙肝等有关疾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75%下降为7.18%,比1992年下降了26.36%。
据此推算,我国仍然有乙肝病毒携带者约9300万人。
一、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不等于得了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英文名称hepatitis Bvirus,英文缩写HBV。
在中文里面用甲和乙来分别命名甲肝病毒和乙肝病毒这两种肝炎病毒,在英文里面是用A和B来命名这两种肝炎病毒。
甲肝病毒,英文名称hepatitis Avirus,英文缩写HAV。
确定是否感染乙肝病毒需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
在体检时,抽取手指中或手臂血管中的血液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即检测血液中五种物质的存在状态,这五种物质被称为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这五种物质为什么称为两对半呢?这五种物质中有两对抗原和抗体,然而核心抗原浓度在血液里很低,检测不出来,所以就出现了半个。
在这里,抗原指侵入人体内的杂质,而抗体是人体自己产生的能清除抗原的物质。
在检测时如果检测出血液中含有某种物质,则称为阳性,阳性用加号+”表示;如果没有检测出来,就称为阴性,用减号-”。
当然了,在作乙肝两对半”检测时使用的是科学的检测方法。
当检测出血液中含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则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也表示为HBsAg (+);没有检测出,则表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也表示为HBsAg (-)。
日常生活中把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这三者呈阳性(+ )称为大三阳”;把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这三者呈阳性(+ )称为小三阳”。
大三阳和小三阳只能说明感染了乙肝病毒或是携带乙肝病毒,并不能说明就得了乙型肝炎即乙肝。
只有当大三阳、小三阳并伴有肝功能异常即转氨酶异常时才诊断为乙型肝炎即乙肝。
如果只是是大三阳、或小三阳,而且肝功能正常并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就被称为是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常被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大三阳和小三阳的区别只是:大三阳的e抗原为阳性,e抗原为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人体细胞内处于复制状态,也说明大三阳者具有较强传染性。
小三阳的e抗体为阳性,e抗体为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人体细胞内处于静止状态即没有复制,也说明小三阳不具有传染性或较弱的传染性。
因此大三阳和小三阳没有谁比谁严重之说。
不要一听大三阳带大”字,就想当然的认为大三阳比小三阳严重。
大”和小”在这里只起区别两种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的作用,就像人的名字是为了把人区别开一样。
比如武打电影名星,李小龙和成龙,你能说李小龙带个小”字,功夫就不如成龙吗?在这里啰嗦这么多,目的就是希望大家理解大三阳和小三阳的意思,不要根据字面意思去理解,不要对大三阳和小三阳产生恐惧。
就像我最初在中学时听到大三阳和小三阳是在收音机中听到的,那时我还以为是大山羊和小山羊。
心中一直纳闷,肝中怎么出山羊了,山羊还有大小。
当时由于不了解,就闹了这么个笑话。
二、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型肝炎患者的区别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也就是说感染了乙肝病毒,且肝功能正常并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就被称为是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常被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大三阳和小三阳且肝功能正常者也包括在其中,也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型肝炎患者(乙肝患者)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且功能异常者。
如果查出是乙型肝炎(即肝功能异常),医生会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的,而且以目前的医疗水平,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肝功能很容易恢复正常。
所以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听从医生的指导,不要轻信医药广告。
三、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说明感染了乙肝病毒。
感染了乙肝病毒不等于得了肝炎。
只有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且肝功能受损并伴有肝炎体征和症状才算得了肝炎。
肝炎需要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让肝功能恢复正常。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且肝功能正常者被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要药物治疗。
大三阳或小三阳且肝功能正常者,也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下面引用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蔡皓东在医药与保健》2007年3期的〈乙肝病毒的冤、假、错案” 中的一个列子说明大三阳或小三阳且肝功能正常者为什么不需要治疗。
这个列子的题目是肝病没发作,错服百药治出病》在此以楷体字表示文章内容:赵大妈是一位乙肝病毒携带者,由于以前不能做到阻断母婴传播,结果她生下的一儿一女都感染了乙肝病毒。
现在,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尽管肝功能正常,但由于澳抗”(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和大三阳” 而不能报考公务员。
儿子的遭遇使母亲非常内疚,她认为是自己给儿子带来的灾难,发誓要给儿子治好病。
赵大妈陪着儿子不知跑了多少家医院,也不知花了多少钱,但都没有治好儿子的乙肝大三阳”。
医院治不了,她就找广告,执着地为儿子治疗的赵大妈不信,这世界上就没有使乙肝转阴的药?每当看到她认为来源可靠”的乙肝治疗信息,就想给儿子试一试。
结果,在一次次治疗中越治越坏,转氨酶上升到七百多,出现了黄疸,还起了一身的水疱。
到医院一检查,说是药物中毒,得了药物性肝炎。
住了两个多月的医院,花了上万元钱,儿子才保住性命。
从此,儿子的肝功能再没有正常过,从携带者转变成了慢性肝炎。
其实在我国有1.2-1.3亿人是乙肝病毒感染者(文章发表于2007年,引用的数据是以前的数据)。
但大多数感染者和赵大妈一样,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可健康地生活。
另外,目前人类还没有研制出能彻底清除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只有少数能够抑制病毒的药物可以用于治疗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且肝功能异常的慢性肝炎,而对肝功能正常的患者疗效较差。
因此,目前国内外专家都认为乙肝携带者应定期复查,监测乙肝病毒和肝功能各项指标,找到治疗的时机后再进行治疗,不要盲目用药,更不能跟着广告乱用药。
每一种药物都是有一定适应证的。
在用药之前应做许多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考虑是否适合应用这种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定期到医院复查,观察疗效,由医生确定疗程。
看着广告吃药不仅治不好病,还有可能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打破了体内原有的与乙肝病毒和平共处状态,转变成慢性肝炎。
(乙肝病毒的冤、假、错案”蔡皓东医药与保健-2007年3期蔡皓东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这个列子说明:1、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可健康生活,既然能健康生活,那又何必非得吃药,毕竟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2、即使用药物治疗,疗效也较差。
因为每一种药物都是有一定适应证的。
正如蔡皓东医师所说,目前人类还没有研制出能彻底清除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只有少数能够抑制病毒的药物可以用于治疗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且肝功能异常的慢性肝炎,而对肝功能正常的患者疗效较差。
北京地坛医院肝炎二科主任、主任医师谢雯在家庭医学》上半月-2007年6期〈乙肝健康”携带者用不用治疗?》一文中指出:应用于肝炎患者的药物干扰素(英文缩写IFN)可抑制病毒复制,其中IFN- a (干扰素中的一种)是抗病毒药物中治疗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药物。
但其适用症是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到正常上限的2-10倍者。
所以它用于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疗效低于乙型肝炎患者。
对不能耐受干扰素治疗,而又存在病毒复制高的肝炎患者可用拉米夫定等核苷类似物进行治疗。
但转氨酶(ALT)高,病毒复制低是拉米夫定疗效较好的标志。
所以拉米夫定用于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治疗的疗效较慢性肝炎差。
正是由于人们缺乏乙肝常识,加之治病心切,常常令虚假乙肝广告有可乘之机。
广东岭南肝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副主任医师杨炯在〈医药世界》2007年11期〈了解乙肝,重于求医问药》一文中这样写道(以楷体字表示文章内容):普及医学常识,让虚假乙肝广告成过街老鼠所有号称大、小三阳”全部能转阴的无一不是虚假广告。
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某些医疗广告尤其是乙肝广告不顾国家相关部门的禁令仍然颇有市场乙肝虚假广告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对乙肝的无知,而无知导致恐惧、恐惧产生歧视。
一方面,人们孜孜以求所谓的转阴治疗,花费无数血汗钱而大小三阳依旧;另一方面,正规医院专科医生整天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而无暇普及乙肝防治知识,有些医生甚至不屑做这些婆婆妈妈”的事情。
这就给游医有可乘之机,大肆进行商业性广告和医疗,大发不义之财。
了解乙肝,重于求医问药。
治疗乙肝无特效药文中指出,所有号称大、小三阳”全部能转阴的无一不是虚假广告。
那些宣传从祖传秘方”到基因疗法”,从偏方”到特效药”能完全治好乙肝的无一不是虚假广告。
要知道全世界65亿人口中约有3亿人感染乙肝病毒,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要是真的有能完全治好乙肝的药物,那么这对世界的贡献是多么巨大。
那么我国就能够实现若贝尔奖零的突破了。
四、乙肝病毒携带者最需要的是进行心理疏导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要药物治疗。
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包括大、小三阳且肝功能正常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对乙肝的恐惧。
在文章前面部分罗嗦了那么多,就是为了达到消除对恐惧的目的。
因为有近90%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查出感染乙肝病毒前无症状而且能快乐的生活,一旦查出乙肝病毒感染后就不知所措和紧张,逐渐出现倦怠、纳差、肝区不适或多梦失眠;焦虑担心发生肝硬化、肝癌;担心传染给家人和亲友,从而妨碍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部分青年不敢结婚,许多妇女不敢怀孕。
在这里,首先谈一下乙肝病毒携带者对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焦虑。
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概率是很低的。
再说了,没有感染乙肝病毒的人同样有可能发生肝硬化和肝癌。
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机制很复杂,目前医学上也没有完全搞清楚。
乙肝病毒携带者对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焦虑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乙肝病毒携带者对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短时间焦虑是可以理解的,随着对乙肝病毒知识的了解,应逐渐消除这种担心和焦虑,应该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健康的生活习惯。
建议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要吸烟和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