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阳光总在风雨后
- 格式:ppt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36
七年级心理健康课《阳光总在风雨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生中会遇到各种挫折,学会面对和应对挫折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风雨后总会有阳光。
3.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困难,增强心理韧性。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挫折,理解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2. 培养学生积极应对挫折的方法和技巧。
3. 引导学生树立阳光心态,相信美好总会到来。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挫折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
2. 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应对挫折的能力。
3.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阳光心态,克服心理障碍。
四、教学方法1. 讲座法:讲解挫折的定义、类型及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挫折。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应对挫折的方法和经验。
4. 心理咨询法:针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心理咨询。
五、教学内容1. 挫折的定义:介绍挫折的含义和特点,让学生认识到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2. 挫折的影响:分析挫折对个人心理和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
3. 应对挫折的方法:讲解应对挫折的策略,如积极思考、寻求帮助、调整心态等。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挫折,找到应对挫折的方法。
5. 阳光心态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风雨后总会有阳光。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评价学生在面对挫折时的应对策略和心态,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引导学生思考歌词中的寓意,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解挫折的定义:介绍挫折的含义和特点,让学生认识到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3. 分析挫折的影响:讨论挫折对个人心理和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
4. 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挫折,找到应对挫折的方法。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应对挫折的方法和经验。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生中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阳光总在风雨后。
2. 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积极心态,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3. 引导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用积极的方式应对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人生中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这是正常的现象。
2. 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积极心态。
3. 引导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用积极的方式应对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阳光总在风雨后的道理。
2. 如何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积极心态。
3.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用积极的方式应对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阳光总在风雨后的道理。
3. 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情景,培养他们的应对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以及如何应对。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阳光总在风雨后的道理。
4. 讨论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培养自己的积极心态,以及如何调整情绪应对生活中的问题。
5.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情景,培养他们的应对能力。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所学,调整自己的情绪,用积极的方式应对问题。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讨论和角色扮演,评价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积极心态。
2. 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 通过学生反馈,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看法和建议,以便进行教学改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案例分析环节。
2. 准备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场景,方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3. 准备课后作业,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内容。
七年级心理健康课《阳光总在风雨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人生中会遇到各种挫折,学会正确面对和应对挫折。
2. 培养学生乐观的心态,增强心理韧性,提高心理素质。
3. 引导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4. 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互相支持,共同成长。
二、教学内容1. 挫折的普遍性: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
2. 挫折的作用:挫折可以使人成长,也可以成为人成长的阻碍。
3. 应对挫折的方法:积极心态、调整情绪、寻求支持、勇敢面对。
4. 案例分享: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展示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及结果。
5. 小组讨论: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互相分享心得体会。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挫折的普遍性、作用及应对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享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挫折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学会倾听、沟通和合作。
4. 情景剧表演:让学生模拟应对挫折的场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遇到的挫折,引起共鸣。
2. 讲解:讲解挫折的普遍性、作用及应对方法。
3. 案例分享:分享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挫折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互相分享心得体会。
5. 情景剧表演:让学生模拟应对挫折的场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自己遇到挫折的经历及应对方法的作文。
3. 家庭作业:为父母做一些家务,体会关心他人的快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他们对挫折的认识和应对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倾听、沟通和合作能力。
3. 情景剧表演:评估学生在情景剧表演中的表现,包括应对挫折的能力和表演技巧。
4.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作文的质量,了解他们对自己遇到挫折的经历及应对方法的反思。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阳光总在风雨后教案教案标题:阳光总在风雨后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阳光总在风雨后的寓意,培养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积极心态和韧性。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寓言故事《阳光总在风雨后》的阅读理解。
2. 阅读后的讨论与思考。
3. 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自己经历困难后取得成功的文章。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寓言故事的概念,并解释寓言故事常常通过动物或虚构的人物来传递寓意。
2. 提问:你们是否听说过《阳光总在风雨后》这个寓言故事?你们对这个故事的寓意有什么理解?阅读理解:(15分钟)1. 分发《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故事文本给学生,让他们默读。
2. 学生交流阅读理解:学生可以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寓意。
3. 整体讨论: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确保他们理解故事的寓意和主题。
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是否曾经遇到过困难和挫折?你们是如何应对的?你们从中学到了什么?2. 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并让其他同学提出问题或给予建议。
写作练习:(20分钟)1. 解释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经历困难后取得成功的文章。
2. 提供写作指导:给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如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经历等。
3. 学生写作: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
总结与反思:(5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文章片段或总结经验。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通过这个教学活动学到了什么?你们如何将阳光总在风雨后的寓意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教学资源:1. 《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故事文本。
2. 白板、彩色笔等。
评估方式:1. 阅读理解问题的回答情况。
2. 学生写作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寓言故事进行阅读和讨论,比较不同故事的寓意和主题。
2. 学生可以邀请家长或亲友分享他们自己的困难经历,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学到的东西。
中学主题班会阳光总在风雨后教案第一篇:中学主题班会阳光总在风雨后教案《阳光总在风雨后》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乐观与悲观代表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2、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拥有一个乐观的性格,学会用乐观的态度去看待一非切,做一个乐观的人。
3、学习故事的主人公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培养学生勇敢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乐观和悲观两种不同性格对人的心态所造成的不同影响。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培养自己成为一个乐观的人,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
四、课前准备:五、教学内容:1、游戏活动2、看FLISH画面,听下雨音效3、讲故事4、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小结5、听歌曲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一起欣赏音乐活跃气氛!2、教师导语引入游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面对不同的事情都有不同的感受,比如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很多困难,经历很多风雨,当我们面对这些困难和风雨时,所表现出来的性格也是不同的,因此事情的结果也是各不相同,那么你了解自己吗?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性格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些游戏,对我们的性格进行一下测试。
(二)新授1、“性格测试”游戏(1)教师出示实物(半杯水)师:上完体育课,你非常口渴,看到这半杯水,你心里会想些什么,你会说些什么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大屏幕显示)A:还有半杯水呐!B:只有半杯水了!(2)请学生去体会这两句话,然后做出选择。
(写A或B)(3)请选A的同学带着自己内心的感受说一下这句话,然后其它的同学根据他的叙述来判断选A的同学的性格。
(还有半杯水呐!)(4)请选B的同学带着自己内心的感受说一下这句话,然后其它的同学根据他的叙述来判断选B的同学的性格。
(只有半杯水了!)(5)教师小结: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对自己的性格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游戏之前老师曾经说过,每个人面对不同的事情都有不同的感受,所表现出来的性格也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雨中去感受一下!2、“感受风雨”游戏用心爱心专心(1)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风雨情境(FLISH画面,下雨音效)师:放学了,天空突然下起雨来,同学们都没有带雨具,雨中的同学们,有的跑了起来,有的躲在了屋檐下,还有的用手遮用头在雨中慢慢地走着,同学们想尽了各种办法来遮挡雨水,但雨水还是淋湿了我们的头发,我们的衣服,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说出当你经历了这场风雨之后的内心感受。
《阳光总在风雨后》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理解挫折和困难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2.学会积极应对挫折和困难,培养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3.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在困难面前保持刚强。
二、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和应对方法。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困难和挑战,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三、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视频、图片等素材,用于教室教学。
2.准备教室互动道具,如纸匕机等,以增加教室互动性。
3.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以便在教室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观看视频,引入课题观看一段关于“阳光总在风雨后”的视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视频所表达的含义,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心理小知识,强化主题简要介绍''阳光总在风雨后”这一心理现象,并展示相关数据,让学生认识到阳光总在风雨后的重要性。
(一)新课展示1.心理小游戏:感受风雨通过小游戏让学生体验风雨对人的影响,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风雨对人的影响,为后续课程内容做铺垫。
2.心理故事分享:讲述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故事请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人在经历风雨后重拾信心、阳光重现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阳光总在风雨后”的积极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分享,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题,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3.心理小测试:风雨后的心理状态评估设计一份心理小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风雨后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认识到积极应对风雨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心理小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风雨。
4.小组讨论:如何应对生活中的风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应对生活中的风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应对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应对风雨的方法。
心理健康课程教案第七讲《阳光总在风雨后》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初步掌握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方法,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耐挫力;增强勇气和信心,敢于直面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教学重点: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方法。
教学难点:无教学准备:教材、教参、教案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案例法、谈话法、情境导入法。
教学过程:一、课堂组织:3分钟清点学生人数,填写教学日志。
二、复旧课,导入新课:5分钟口号:健康人生进取人生快乐人生。
欢迎走入心理健康课堂!介绍本节课的主题《阳光总在风雨后》。
提出问题:生活中难免遭遇困难和挫折,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面对它们?三、讲授新课:30分钟引入一位名叫XXX的人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人生中难免遭遇挫折的事实。
解释挫折的定义和产生的原因。
提出如何应对挫折和困难的问题,并介绍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最后,通过一个故事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认识到挫折是把双刃剑。
四、课堂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并讨论如何应对它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供帮助和建议。
五、小结:2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应对困难和挫折的短文,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挫折并不是致命的,它们可以成为成功的垫石。
身陷枯井的驴,如果只是等待,每一铲土都会埋葬它。
但是,聪明的驴会抖掉每一铲土,甚至利用它们。
困难和挫折可以是生活的助燃剂,推动个体更加坚定地向目标冲去,也可以是灭火剂,希望在它面前慢慢地幻灭。
挫折带来的不同后果完全取决于面对挫折的态度。
一个男孩发现了一个茧,里面的幼小蝴蝶正在拼命地挣扎着。
男孩剪开茧,蝴蝶抖动着翅膀想飞,却发现翅膀无力,最终死去。
蝴蝶必须经历脱茧的挣扎与痛苦,才能让翅膀变得强劲有力,才能飞舞于天空。
同样的道理,人只有经过挫折磨砺,才能提高克服困难、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才能走向成功。
五年级上册心理教育教案-阳光总在风雨后教学内容:阳光总在风雨后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是必不可少的,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并跨越障碍,学会积极面对生活。
2. 培养学生的坚韧性格,强化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信心。
3. 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4. 营造欣赏和分享情感的氛围,促进学生互相理解和沟通。
教学重点:1. 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并学会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2. 学会从失败中寻找经验和启示,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耐心、毅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1. 如何教育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和逆境。
2. 如何通过课堂活动和游戏,帮助学生增强信心和勇气。
3. 怎样保证在课堂上给每个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
教学方法:1. 观看短片,学生分享感受。
2. 阅读文章,学生自由演讲,自由表达。
3. 以案例为例,让学生寻找问题所在并进行讨论。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想法,并与小组分享。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观看短片,分享感受1. 教师让学生观看短片。
2. 观看结束后,教师询问学生的感受和观点。
3. 学生自由分享,自由表达。
第二节课:阅读文章,学生自由演讲,自由表达1. 教师让学生自由阅读一篇文章。
2. 阅读结束后,教师让学生自由演讲,自由表达。
3.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第三节课:以案例为例,学生讨论问题1. 教师给学生一个案例,让学生讨论问题所在和可能解决的办法。
2. 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3. 学生形成自己的小组,进行讨论,寻找问题所在。
第四节课:小组合作,学生自由分享1.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寻找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学生根据小组内讨论的内容,进行自由演讲。
3.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鼓励彼此学习和交流。
教学总结:本次课程,我们通过观看短片、阅读文章、案例分享和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困难和挫折是必不可少的,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并跨越障碍,学会积极面对生活。
七年级心理健康课《阳光总在风雨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人生中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要学会正确面对和处理。
2.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和动力。
3. 引导学生懂得珍惜生命,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感恩。
4.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抗压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认识挫折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
2. 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的积极心态和应对策略。
3.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增强心理韧性。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避免消极情绪的产生。
2. 如何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的积极应对策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运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分享心得。
3. 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应对挫折。
4. 运用心理测试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为教学提供依据。
五、教学内容1. 挫折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让学生认识到人生中会遇到各种挫折,要学会正确面对。
2. 正确看待挫折: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和动力。
3. 应对挫折的策略: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的积极应对策略,如调整心态、寻求帮助等。
4. 自我调适和心理韧性: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增强心理韧性,提高抗压能力。
5. 感恩和珍惜:教育学生懂得珍惜生命,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感恩。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挫折的思考,引出本课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挫折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让学生认识到人生中会遇到各种挫折。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以及如何应对。
4. 分享心得:每个小组选取一位代表,分享本组讨论的成果,让大家共同学习和借鉴。
5. 情景模拟:设计一些挫折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学会在实际情境中应对挫折。
6. 心理测试:通过一些心理测试题,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