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 格式:docx
- 大小:26.58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政策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领域,涉及到多个朝代和时期。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1. 农业政策:在古代中国,农业一直是国家经济的基础。
许多政策都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的收入。
例如,实行土地改革,减轻农民的负担,鼓励开垦荒地和种植作物。
这些政策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率,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
2. 商业政策:在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相对有限。
政府通常实行一些限制商业发展的政策,如征收重税、限制贸易路线和商品种类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朝代逐渐放宽了对商业的限制,鼓励商业活动的发展。
这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同时也为政府带来了税收收入。
3. 货币政策:古代中国的货币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
政府通常会控制货币的发行量和流通范围,以保持货币的稳定和价值。
然而,这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问题。
一些朝代还实行了货币政策来支持特定行业或地区的发展,如铸造带有特殊图案或文字的货币来促进手工业或贸易的发展。
4. 税收政策:税收是古代中国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政府会根据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以平衡收入来源并促进经济发展。
一些朝代实行了轻税政策,以鼓励商业活动和农业发展;而另一些朝代则实行重税政策,以弥补政府的财政赤字或支持特定的项目和行业。
5. 土地政策:土地问题是古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政府实行了一些土地政策来控制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如土地分封、土地买卖和土地税等。
这些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兼并和权贵阶层的影响。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旨在促进农业、商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发展,平衡政府的收入来源,并应对各种经济问题。
这些政策的影响因朝代和时期而异,但也为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现代中国,经济政策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政策1.材料:“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
”思考:“本”、“末”分别是指什么?材料反映出商鞅变法确立了什么经济政策?2.材料: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史记·货殖列传》思考:根据材料分析政府抑商的原因。
3.材料:“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①。
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②,力专一。
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③则死处而无二虑。
”—《吕氏春秋·上农》思考:材料反映出重农可以产生怎样的作用?4、抑商政策的表现:①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例如: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工商业的政策;西汉时确立商人应入市籍的制度,一入市籍不得为官的制度。
这些事例表明西汉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
②实行______制度,限制民营商业范围。
专卖制度是指国家对某种产品的买卖、生产进行垄断的一种制度。
例如汉武帝时代开始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③对民营工商业不断加征赋税。
例如:汉初抑商,商人的赋税加倍,即“重租税以困辱之”。
历代往往有多重属于流通税的关津之税和属于营业税的市肆之税。
④_____以前政府对商人和市场严格管制。
宋以前,商品交换场所---市(包括草市)都是政府设官管理的官市,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⑤明清时期实行“_______”政策,严格限制民间海外贸易。
5、影响:(1)积极作用:封建社会的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①经济上:有利于_____________,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____________;②政治上:有利于____________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____________。
(2)消极影响:封建社会的后期以消极作用为主: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它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第四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政策(一)含义:中国历代王朝采用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重视农业,限制和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作为“末”业。
(二)演变商周时期:国家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
后来社会上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和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出现重农抑商思想。
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
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
商鞅还招募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
为鼓励小农经济,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
这些政策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发展封建经济。
措施:重农抑商、奖励耕战作用:增强秦国的国力,维护和巩固了秦国的封建制度,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2、西汉:汉武帝大规模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西汉初经过长期战乱,民生凋敝,而商人却囤积牟利。
实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汉朝政府规定商人的地位低于一般的编户齐民,凡从事商业者需向政府登记,并缴纳市租,其专门的户籍称为市籍,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
措施: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作用:这些政策有效地避免了因商人非法牟利对恢复经济造成阻碍。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促进西汉国力的强盛。
3、中唐以来,重农抑商的政策有了某种松动。
唐太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同时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但是商人实际上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4、宋代:商人遭歧视开始转变(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宋朝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商业繁荣,统治者改变了西汉以来的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富商地位显赫,官吏兼营商业者很多,促使了商业的繁荣。
唐代安史之乱后,吐蕃、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相继崛起,隔断了宋朝与国外的陆路联系,东南海路成了宋朝对外贸易的唯一通道,海路贸易更加兴盛,促进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宋代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的时期。
历代统治者的经济政策(或促农措施)●知识梳理▲经济政策:1、春秋:(略)。
2、秦国: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
3、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
4、西汉:刘邦实行休养生息,士兵复员生产,归还逃亡者田宅;释放奴婢为平民;减轻田租。
文帝、景帝继续实行。
汉景帝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5、东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田租;废除王莽时的苛捐杂税。
6、三国:蜀国诸葛亮实行减轻赋税、奖励农耕政策;曹魏重视保护农桑。
7、南北朝:刘宋注意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保证农民得到一定土地。
8、唐朝:唐太宗“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即民本思想)。
沿用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
武则天奖励农业生产。
唐玄宗前期重视农业生产。
9、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政府积极推广占城稻,促进南北农作物的交流。
10、金:金世宗推行一些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利用黄河故道屯田;减免受荒地区的租税。
11、明朝:明初奖励垦荒,减免赋役,实行屯田;推广植棉。
12、清朝:奖励垦荒;宣布“更名田”;实行“摊丁入亩”。
同时实行抑商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禁止海外贸易,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认识1、以农立国思想的原因分析:①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统治地位。
②农业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
③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④农业有利于稳定人员,保证兵源,为战争提供物质基础。
2、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①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②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特别是在战国时期对小农经济、封建社会的确立起了积极作用。
③使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处于自然经济的闭塞状态,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特别是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以后,重农抑商政策就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成为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广泛涉及农业、商业、税收和贸易等方面。
历史上,中国的统治者采取了多种政策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
本文将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进行探讨,以了解这些政策对中国古代社会和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农业政策古代中国一直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
为了鼓励农民生产,统治者通过一系列政策推动农业发展。
首先,他们采取了农田制度,将土地分配给农民,确保他们有足够的土地来种植粮食和蔬菜。
其次,他们实施了减税和免税政策,以减轻农民的负担,鼓励他们增加农作物的种植。
此外,统治者还颁布了农业技术和灌溉政策,以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土地的利用率。
二、商业政策古代中国的商业在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促进商业发展,古代中国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商业政策。
他们设置了交易市场和商业中心,为商人提供了交流和贸易的场所。
此外,他们颁布了商业法规,以确保商人的财产和权益得到保护。
还规定商业税收和关税政策,既融资国家开支,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三、税收政策税收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中起到重要的角色。
统治者通过税收来融资,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事业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税收政策包括苛捐杂税、农业税、商业税和人头税等。
这些税收政策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税收加重了农民和商人的负担,导致了社会不安和经济萧条。
另一方面,税收又为国家提供了财政支持,促进了政府的运作和社会的发展。
四、贸易政策古代中国的贸易政策主要集中在海外贸易和丝绸之路贸易两个方面。
在海外贸易方面,统治者通过设立港口和贸易站点,鼓励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同时,他们还实施了海禁政策,限制外国对中国商品的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
在丝绸之路贸易方面,统治者积极倡导和支持丝绸之路的发展,通过这条贸易路线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涉及农业、商业、税收和贸易等多个领域。
这些政策为中国古代社会带来了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然而,也有一些政策对农民和商人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政策(1)、概念了解是中国历史上主张强调发展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2)、历代推行原因理解记住①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②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3)、发展主要历程:了解熟悉①、战国:商鞅变法首次正式提出②、汉武帝时开始大规模推行,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大都执行这项政策。
③、明清两代统治者仍固守重农抑商政策(4)、目的:理解记住①直接目的(经济目的):确保国家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保证国家财政收入②根本目的(政治目的):为了维护封建经济的发展,安定人心,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5)、表现:了解熟悉①“重本轻末”治国理财思想②专卖制度,独占专利,限制民营商业范围,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专卖制度的目的记住)③重商税④贱商令,宋代,商人遭受鄙视的情形开始转变。
⑤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6)、“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理解记住①积极: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
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政策巩固了新兴地主政权,维护了政治的稳定。
②消极: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
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违背了历史潮流,抑制社会经济活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国家的政治稳定。
二、工商业的管理了解1.表现(1)秦王朝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2)汉初抑商,商人的赋税加倍,汉武帝时代开始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3)直到唐代,市的设立和废止,都决定于朝廷的命令,市有时间和空间限制。
(4)对于私营工商业的管理,古代王朝通过加重赋税征收的方式加以控制。
2.影响(1)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生产方式的出现和生长。
(2)在明清抑商政策压力下,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含义了解海禁:明清时期,政府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严格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经济制度有哪些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制度在不同的时期都发生了重要变化,经历了多个重要的制度。
这些经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轨迹和社会结构。
本文将探讨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经济制度,并分析它们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1.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秦国。
商鞅作为秦国的重要政治家和改革家,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
该变法主要目标是增加国家收入、提高国防实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其中最重要的举措是推行均田制,将土地按人口分配给农民,加强了农业生产,并且稳定了社会。
此外,商鞅还实行了租佃法,通过租佃制度来调整土地的分配、使用和收益,进一步加强了国家财政。
2. 钱银经济的兴起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钱银经济盛行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经济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钱银逐渐代替了实物交换,成为主要的交易媒介。
这一变化推动了商业和市场的发展,加速了商品流通和产业分工。
钱银经济的兴起也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出现了各种金融机构和制度,如钱庄、票号和典当行。
钱银经济的兴起对于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农民起义与赋役制度变革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对社会和经济制度带来了重大的冲击和变革。
农民起义时期,赋役制度成为了起义的导火索之一。
赋役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经济组织形式,通过赋役从农民身上征收税收和劳动力。
然而,赋役制度的严重剥削和压迫使得农民不堪重负,最终引发了诸多著名的农民起义,如黄巾起义、白莲教起义和红巾军起义等。
这些起义不仅给当时的政权带来了巨大的动荡,也迫使政权进行赋役制度的变革。
4.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标志。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变革。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民主主义和科学思想的传播,倡导了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现代化发展。
这些运动对于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改革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古代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实行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经济政策。
这些政策涵盖了农业、商业、货币、税收等方面,助推了中国古代经济的持续发展。
本文将围绕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展开论述,探讨其特点、实施方法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与农业密切相关。
农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在古代,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农业政策,以确保农业生产的高效运行。
其中包括土地制度、科技推广、灌溉建设等方面的政策。
土地制度方面,古代中国的政府注重平均分配土地,以确保每个农民都能拥有自己的耕地。
科技推广方面,政府鼓励发展农业技术,提供培训和支持,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灌溉建设方面,政府在江河流域修建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确保农田的灌溉与排水,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除了农业政策,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也非常重视商业的发展。
商业在古代中国经济的繁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商业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
其中,商业税收的政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政府征收商业税收,用以维持社会运转和发展基础设施。
同时,政府还鼓励开展海外贸易,为商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此外,政府还推动城市的建设,为商业活动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货币政策也是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中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货币制度和政策,以稳定经济和促进贸易。
在货币制度方面,中国发行了铜钱、纸币等多种货币形式。
政府通过控制货币的发行量和价值,以确保货币的稳定性和流通性。
此外,政府还设立了诸多货币兑换所,为商业交易提供便利。
这些货币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贸易和经济的发展。
税收政策也是古代中国经济政策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政府通过征收各种类型的税收来筹措资源,用以支持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其中,农业税和商业税是两个主要的税种。
政府依据农田的产量或商业活动的规模来征收税款。
此外,税收政策还包括减免税款和赋税的合理分配等方面的政策。
这些税收政策为政府提供了财政收入,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6[2018全国卷Ⅱ,25,4分]西汉文景时期②,粮食增产,粮价极低①,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③。
这反映出当时④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本题从西汉文景时期轻赋重税政策的弊端切入,考查影响自耕农经济发展的因素,凸显唯物史观①、时空观念②、史料实证③、历史解释④等学科核心素养。
辨选项由材料信息“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文景时期的重农轻赋政策并未给百姓带来实在的好处,百姓遭到富商大贾的盘剥,自耕农的生产生活举步维艰,故B项正确;自商鞅变法到晚清,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改变,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农民负担沉重,而不是粮价低,故C 项错误;人头税是由国家征收的,“富商大贾操纵税收”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B
名师点拨自耕农经济是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赋税和徭役征收的保证。
由于自耕农对土地的依赖性比较强,封建政府沉重的赋税、徭役和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威胁着自耕农经济的顺畅发展,激化了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制约了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