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阅读以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4.52 KB
- 文档页数:3
五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练习2023.06第一部分基础·运用选择并填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坐落在甘肃省敦煌市的鸣沙山东lù,窟群全长1600余米,历经千年营建,现存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
当我们欣赏这精美绝伦的石窟艺术时,总会情不自禁地被莫高神韵所深深吸引。
1.下面加点字中,读音错误..的一项是()A.甘肃.(sù)B.神韵.(yùn)C.精美绝伦.(lún)D.情不自禁.(jìn)2.文中“东lù”的“lù”字正确..的一项是()A. B.C. D.3.文中的“窟”字,以及学过的“穷、窍”都有穴宝盖,由“穴”所组成的字,大多与下列事物有关..的一项是()A.高山B.洞穴C.钱财D.穴位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格物致知叩问苍穹”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的主题。
中国航天事业自创建以来,经过几代航天人的不懈奋斗,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
我国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让无数中华儿女感到由哀的自豪。
4.“格物致知叩问苍穹”中的“格”字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格子B.阻碍C.击,打D.推究5.修改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我国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让无数中华儿女感到由哀的自豪。
__________6.用一个词语形容文中例举的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最恰当...的一项是()A.坚持不懈B.举世瞩目C.肃然起敬D.胸有成竹7.《西游记》某一回中讲到:流沙河中妖怪径抢唐僧,八戒与之三次相斗均未取胜。
悟空去南海请观音,木叉奉师命引妖怪归顺唐僧,又叫妖怪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共取西经。
这段故事内容与下面回目一致..的是()A.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B.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C.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D.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8.孩子们置身于大自然,收获了属于他们的那份纯真与欢乐。
《塔》阅读附答案说明文阅读《塔》阅读说明文《塔》,完成下列问题。
塔是随佛教进入中国的。
相传释迦牟尼死后,其火化的骨殖变成许多黑白珠子,名“舍利”,诸弟子将其埋葬,并在地面筑一个圆形坟丘,顶上立一根“刹”以为装饰,名曰:“悉堵婆”。
简称为“塔”。
当佛教在东汉传到中国后,作为佛教的崇拜物,“塔”的形象也随之而来。
但是,面对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印度的“悉堵婆”并不能被人们所接受,而只能作为一种标志放在塔顶上,这就是最早的楼阁式塔的来历。
楼阁式塔是仿照我国传统多层木构架高楼建造而成。
我国现存唯一楼阁式木塔为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它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
这庄塔高米,共9层。
塔身平面为八角形,建于砖台基座之上,底层包砌在厚达一米的土坯墙内。
经过多次地震,该塔仍保存完好,表观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精湛的技术。
密檐塔是由楼阁式塔发展变化的另一种类型,它的建筑材料一般用砖、石。
这种塔的特点是底层较高,上施密檐7至13层,一般不供登临眺览。
现存最早的密檐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位于河南登封嵩山,称为嵩岳寺塔。
塔身呈现12边形,每个角有砖砌的倚柱,各面的门和龛上都饰有印度式的火焰拱券。
塔身为150层砖檐,排列紧密并富于节奏惑,最上面是一个砖砌的“悉堵婆”式的刹,它的创作构思,既摆脱了汉魏传统的楼阁,也不拘泥于印度的形式,而着力表现宗教在人们心中唤起的那种深邃而又神秘莫测的力量。
此外,陕西西安的小雁塔,云南大理的崇圣寺塔也属于这一类型。
塔的类型还有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和墓塔等数种。
1、对文中提到的“刹”、“悉堵婆”、“塔”和“楼阁式塔”四个概念间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悉堵婆”就是“刹”或“楼阁式塔”简称为“塔”。
B、“刹”和“楼阁式塔”,都是“悉堵婆”的组成部分,简称为“塔”。
C、“悉堵婆”就是“塔”,“刹”是它的组成部分,“楼阁式塔”是它的一种类型。
D、“刹”和“塔”是“悉堵婆”的不同称法,“楼阁式塔”是它的一种类型。
2023年最新的应县木塔阅读答案9篇教学目标:应知:世界上各种不同的地区和国家不同造型特点的塔,各种不同的意义和用途。
应会:学会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能自己设计并拼出塔的造型,用各种线条对塔进行简单的装饰。
教材内容:本课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塔,三座建筑风格各不相同的塔,代表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塔这一建筑形式,启发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塔,深入了解塔的历史、文化继而增进对家乡的热爱。
书中选用的3幅学生作业学生根据自己记忆完成的作品,塔中的装饰包含着二年级学生对塔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把自己见过的塔用简单的形状表现出来或设计一座有创意的塔。
教学难点:根据塔的造型特点进行表现和装饰,能够表现出塔的雄伟。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通过游戏“拼图比赛”的导入激发孩子们对造型设计的极大兴趣。
也解决了低年级学生对造型的把握欠缺的难题。
课件展示开扩了孩子们的视野,拓宽了思路。
使孩子们了解更多中外不同的塔的文化和人文知识。
课件中展示对塔各种造型的总结,加深了孩子对造型组合的理解。
利用实物投影仪让孩子们对各种造型的线条有一个认识和了解并利用实例学会装饰自己的塔建筑。
教学媒体设计课件课堂展示运用。
实物投影仪课堂展示运用。
教学过程[游戏导入]1. 做游戏:咱们一起来做一个拼图游戏,每个同学都有一个神秘信封,里面有你熟悉的形状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梯形、长方形、三角形,请用5分钟的时间摆一摆,看一看谁能拼摆出塔。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拼贴作品(学生展示拼好的塔造型老师点评)2. 展示课件:让我们来看看实际生活的塔和和我们自己拼出的塔有什么不同?出示课题:《雄伟的塔》课件展示:中外著名塔图片,应县木塔、北海公园白塔、云南大理三塔、上海电视塔、埃菲尔铁塔、比萨斜塔、二七纪念塔。
教师讲解中外名塔的特点和用途。
我们来对照一下自己的他和这些塔的不同?[知识延伸]1.课件展示塔的每个部位名称和用途塔基、塔身、塔刹2.课件展示各种塔造型的概括图长方形、梯形、三角形、五边形3.分析自己的宝塔属于什么造型?并用画笔将你的宝塔缺少的部分补出,使其完整。
《应县木塔》阅读附答案应县木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在创造了一个木结构建筑近千年不倒的神话的同时,还是一个昭示前人建筑艺术极致的精品。
木塔最令人称奇的是其设计的精巧,全塔上下除了砖石塔基和铁制塔刹外,整体架构所用全为木材,没有一根铁钉,数以万计的构件全靠卯榫互相咬合固定在一起。
木塔屹立近千年而不倒,其结构之固堪称一绝。
应县文物旅游局原局长马良和应县木塔文物保管所原所长杜福介绍,木塔采用的是两个内外相套的八角形框架,而平面分为内槽和外槽两部分,内槽供奉佛像,外槽构成平座供人员活动,内外槽之间亦靠各种木料纵横连接,这就构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成为木塔坚固之本。
同时,塔内上下层的连接采用了叉柱造的方法。
叉柱造就是将上层柱的底部十字开口,插在下层柱上的斗拱之间,而且上层柱向内退进半个柱径,从而造成逐层内收的效果,进一步增加了木塔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木结构建筑应用的斗拱和卯榫的咬合不是刚性连接,当遇到大风和地震等外力作用时,构件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可以吸收和损耗部分能量,起到调整变形的作用,构成了木塔建筑的柔韧性。
据专家考察统计,木塔共用了54种不同形制的斗拱,其种类之多可谓中国古建筑的斗拱结构集大成者,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
人们参观木塔时就可看见木塔内外檐下的各式斗拱,一睹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标志性构件之风采。
应县木塔文物保管所原所长杜福说,我国古建筑专家和文物专家多次实地研究的结论是:这种“刚柔相济”的结构共同造就了应县木塔卓越的稳固性,也正是木塔的这些建筑特色成就了木塔如今最古老、最高的木结构佛塔建筑的地位。
小题1:文章从哪两方面介绍了应县木塔的特点?(2分)小题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应县木塔千年不倒的原因。
(3分)小题3:文中画线句使用了的说明方法的同时,又强调了应县木塔小题4:应县木塔是我国著名的物质文化遗产,请设计一条广告语来引导人们保护木塔。
(3分)参考答案:小题1:结构坚固,千年不倒(1分);金用木材,设计精巧(1分)。
塔阅读理解附答案塔阅读答案《塔》阅读材料阅读说明文《塔》,完成下列问题。
塔是随佛教进入中国的。
相传释迦牟尼死后,其火化的骨殖变成许多黑白珠子,名“舍利”,诸弟子将其埋葬,并在地面筑一个圆形坟丘,顶上立一根“刹”以为装饰,名曰:“悉堵婆”。
简称为“塔”。
当佛教在东汉传到中国后,作为佛教的崇拜物,“塔”的形象也随之而来。
但是,面对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印度的“悉堵婆”并不能被人们所接受,而只能作为一种标志放在塔顶上,这就是最早的楼阁式塔的来历。
楼阁式塔是仿照我国传统多层木构架高楼建造而成。
我国现存唯一楼阁式木塔为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它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
这庄塔高67.31米,共9层。
塔身平面为八角形,建于砖台基座之上,底层包砌在厚达一米的土坯墙内。
经过多次地震,该塔仍保存完好,表观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精湛的技术。
密檐塔是由楼阁式塔发展变化的另一种类型,它的建筑材料一般用砖、石。
这种塔的特点是底层较高,上施密檐7至13层,一般不供登临眺览。
现存最早的密檐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32年),位于河南登封嵩山,称为嵩岳寺塔。
塔身呈现12边形,每个角有砖砌的倚柱,各面的门和龛上都饰有印度式的火焰拱券。
塔身为150层砖檐,排列紧密并富于节奏惑,最上面是一个砖砌的“悉堵婆”式的刹,它的创作构思,既摆脱了汉魏传统的楼阁,也不拘泥于印度的形式,而着力表现宗教在人们心中唤起的那种深邃而又神秘莫测的力量。
此外,陕西西安的小雁塔,云南大理的崇圣寺塔也属于这一类型。
塔的类型还有喇嘛塔(如北京妙应寺白塔)、金刚宝座塔(如北京大正觉寺)和墓塔(如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塔)等数种。
《塔》阅读习题1、对文中提到的“刹”、“悉堵婆”、“塔”和“楼阁式塔”四个概念间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悉堵婆”就是“刹”或“楼阁式塔”简称为“塔”。
B、“刹”和“楼阁式塔”,都是“悉堵婆”的组成部分,简称为“塔”。
C、“悉堵婆”就是“塔”,“刹”是它的组成部分,“楼阁式塔”是它的一种类型。
《塔》阅读附答案说明文阅读《塔》阅读说明文《塔》,完成下列问题。
塔是随佛教进入中国的。
相传释迦牟尼死后,其火化的骨殖变成许多黑白珠子,名“舍利”,诸弟子将其埋葬,并在地面筑一个圆形坟丘,顶上立一根“刹”以为装饰,名曰:“悉堵婆”。
简称为“塔”。
当佛教在东汉传到中国后,作为佛教的崇拜物,“塔”的形象也随之而来。
但是,面对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印度的“悉堵婆”并不能被人们所接受,而只能作为一种标志放在塔顶上,这就是最早的楼阁式塔的来历。
楼阁式塔是仿照我国传统多层木构架高楼建造而成。
我国现存唯一楼阁式木塔为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它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
这庄塔高67.31米,共9层。
塔身平面为八角形,建于砖台基座之上,底层包砌在厚达一米的土坯墙内。
经过多次地震,该塔仍保存完好,表观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精湛的技术。
密檐塔是由楼阁式塔发展变化的另一种类型,它的建筑材料一般用砖、石。
这种塔的特点是底层较高,上施密檐7至13层,一般不供登临眺览。
现存最早的密檐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32年),位于河南登封嵩山,称为嵩岳寺塔。
塔身呈现12边形,每个角有砖砌的倚柱,各面的门和龛上都饰有印度式的火焰拱券。
塔身为150层砖檐,排列紧密并富于节奏惑,最上面是一个砖砌的“悉堵婆”式的刹,它的创作构思,既摆脱了汉魏传统的楼阁,也不拘泥于印度的形式,而着力表现宗教在人们心中唤起的那种深邃而又神秘莫测的力量。
此外,陕西西安的小雁塔,云南大理的崇圣寺塔也属于这一类型。
塔的类型还有喇嘛塔(如北京妙应寺白塔)、金刚宝座塔(如北京大正觉寺)和墓塔(如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塔)等数种。
1、对文中提到的“刹”、“悉堵婆”、“塔”和“楼阁式塔”四个概念间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悉堵婆”就是“刹”或“楼阁式塔”简称为“塔”。
B、“刹”和“楼阁式塔”,都是“悉堵婆”的组成部分,简称为“塔”。
C、“悉堵婆”就是“塔”,“刹”是它的组成部分,“楼阁式塔”是它的一种类型。
梁思成的故事阅读答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梁思成的故事,,理解寓情于叙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了解本文的写作思路。
3.情感与价值:品位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学习梁思成的故事,从中体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难点: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和手法。
学法引导:预习中强调课文朗读,反复朗读。
特别是重点段落,在段落朗读中感悟梁思成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叙述中的“议论”。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还应重视对重点词语的分析,强调课文重点段落的背诵。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有关梁思成的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建筑是一项奇特的艺术,许多建筑已经成了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例如,中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等等。
我们人类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历史。
(二) 作者简介:李辉,1956年生,湖北随县人。
高中毕业后到山区茶场插队劳动。
1976年底到湖北省油泵嘴厂子弟中学任教员。
1978年初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
1979年开始在报刊发表文学评论等作品。
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北京晚报》任文艺记者,副刊编辑。
1986年加入中国作协。
1987年调入《人民日报》文艺部任记者。
著有《李辉文集》(五卷本)等,包括《文坛悲歌——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浪迹天涯——萧乾传》等。
他的传记、报告文学作品侧重描写现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并能以多种笔调来描写人物各自的特点,影响广泛。
其中《秋白茫茫》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三) 梁思成简介: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广东新会人。
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
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2月获学士学位,当年6月获硕士学位。
1927年7月至1928年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
1928年3月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
1928年归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后参加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建筑史。
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为何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脉相承、从未中断,一直延续到今天?这涉及许多方面的原因。
古往今来,中国人民为维护中华文明的连续发展付出了艰辛努力,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对于人类文明发展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比如,中国古代政治人物关于创与守、得与失、安与危、兴与亡等关系的讨论,大多蕴含着辩证的思想,反映出对于国家治理的谨慎态度,虽然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自身统治,但其中包含着一些不可违背的历史法则。
对这些历史法则的遵循,是中华文明连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古代的许多政治人物都十分重视总结历史经验并提出一些理念,形成独有的政治文化和政治哲学,这种政治文化和政治哲学反过来又推动政治发展和文明发展,这对于中华文明的连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周统治者从商朝衰亡中汲取经验教训,强调“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把“天命”搁在一边,倡导以“德”治国,这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较早的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借鉴。
汉高祖要求陆贾“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唐太宗君臣经常以短祚的秦、隋两朝为例,讨论历史借鉴问题。
中国古代政治人物注重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这对于维护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与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紧密联系的,是一些政治人物对国家治理所面临的艰难常怀深深的忧虑,所以都十分重视思考“创业”难还是“守成”难的问题。
应县木塔阅读以及答案
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在创造了一个木结构建筑近千年不倒的神话的同时,还是一个昭示前人建筑艺术极致的精品。
木塔最令人称奇的是其设计的精巧,全塔上下除了砖石塔基和铁制塔刹外,整体架构所用全为木材,没有一根铁钉,数以万计的构件全靠卯榫互相咬合固定在一起。
木塔屹立近千年而不倒,其结构之固堪称一绝。
应县文物旅游局原局长马良和应县木塔文物保管所原所长杜福介绍,木塔采用的是两个内外相套的八角形框架,而平面分为内槽和外槽两部分,内槽供奉佛像,外槽构成平座供人员活动,内外槽之间亦靠各种木料纵横连接,这就构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成为木塔坚固之本。
同时,塔内上下层的连接采用了叉柱造的方法。
叉柱造就是将上层柱的底部十字开口,插在下层柱上的斗拱之间,而且上层柱向内退进半个柱径,从而造成逐层内收的效果,进一步增加了木塔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木结构建筑应用的斗拱和卯榫的咬合不是刚性连接,当遇到大风和地震等外力作用时,构件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可以吸收和损耗部分能量,起到调整变形的作用,构成了木塔建筑的柔韧性。
据专家考察统计,木塔共用了54种不同形制的斗拱,其种类
之多可谓中国古建筑的斗拱结构集大成者,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
人们参观木塔时就可看见木塔内外檐下的各式斗拱,一睹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标志性构件之风采。
应县木塔文物保管所原所长杜福说,我国古建筑专家和文物专
家多次实地研究的结论是:这种“刚柔相济”的结构共同造就了应县木塔卓越的稳固性,也正是木塔的这些建筑特色成就了木塔如今最古老、最高的木结构佛塔建筑的地位。
小题1:文章从哪两方面介绍了应县木塔的特点?(2分)
小题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应县木塔千年不倒的原因。
(3分) 小题3:文中画线句使用了的说明方法的同时,又强调了应县
木塔
小题4:应县木塔是我国著名的物质文化遗产,请设计一条广告语来引导人们保护木塔。
(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结构坚固,千年不倒(1分);金用木材,设计精巧(1分)。
小题1:有钢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成为木塔坚固之本(1分);塔内上下层的连接采用了叉柱造的方法,进一步增加了木塔的稳定(1分);木结构建筑应用的斗拱和卯榫的咬合具有柔韧性,能避免受外力而变形(1分)。
小题1:列数字(1分),斗拱形制之多样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2分)。
小题1:略
小题1:了解文本内容,明确本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依次说明应县木塔特征即可。
小题1:研读具体片段,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出相应。
小题1: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
小题1:广告语要体现产品的性能优点,有宣传力度,语言简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