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与女性生殖健康-避孕方法选用医学标准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4.87 MB
- 文档页数:79
区妇女儿童发展研究课题申请书课题名称:复方口服避孕药(COC)在稽留流产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课题申请人:申请人所在单位:市区妇幼保健院填表日期:2016.3.18申请者的承诺:我承诺对本人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
如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相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有权使用本表所有数据和资料。
申请人(签章)2016年3 月18日一、课题承担人员信息二、课题设计方案内容: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2.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限4000字以内。
稽留流产是指胎儿或胚胎死亡后未自然排出而滞留在子宫内的一种病症[1]。
稽留流产发病率在最近几年内呈逐步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到产妇身心健康以及家庭稳定,因此需谨慎对待。
尤其二孩政策放开,高龄孕妇增加,据报道,年龄在30岁以上稽留流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30岁以下的患者,流产次数在2次以上的稽留流产率明显高于流产1次的患者[2]。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卵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出现退化[3],染色体出现畸变的概率增加。
在临床上,稽留流产由于胚胎或胎儿死亡后组织坏死机化,与子宫壁紧密粘连,不易完全剥离,可造成刮宫困难,术后易致组织物残留、子宫内膜受损及再生障碍、宫腔粘连等并发症。
稽留流产清宫术后并发感染可进一步加重内膜损伤,累及输卵管导致阻塞,引起不孕。
据报道人工流产妇女生殖道感染比例高于非人工流产妇女[4]。
国内的研究数据显示,约10%的人工流产女性并发PID。
生殖道感染性疾病会降低妇女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引起异位妊娠、不孕等远期健康危害。
生殖道感染史为未育妇女异位妊娠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5]。
流产后女性的生育能力很快就能恢复。
因短期内连续流产对身体伤害极大,甚至可能导致不孕,稽留流产患者术后性生活时,一定时期内要采取避孕措施,避免再次怀孕。
【每周一课】NO.53刘淑娟教授:复方口服避孕药(COC)的非避孕临床应用本期主讲刘淑娟,医学博士,2011年-2013年于牛津大学John Radicliff 医院博士后。
西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科室副主任。
现任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青年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宫颈癌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全军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妇瘤学组委员,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委员会委员,西安市医学会妇科分会常委,“AUB临床规范化管理项目”全国专家讲师团讲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多项国科金等科研课题9项,发表30余篇论文,其中SCI论文8篇。
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6篇SCI 文章,单篇最高影响因子9.28。
参编牛津大学出版社英文教科书《Textbook of oncology》第三版两个章节的编写。
副主编及参编国内著作4部。
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一项。
温馨提示:视频较大,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本期课程摘要激素避孕是20世纪最被低估其益处的发明之一”,复方口服避孕药(COC)除了发明之初的避孕作用之外,在妇科领域的多种疾病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异常子宫出血(AUB)、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相关疼痛、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痤疮、多毛、痛经、子宫内膜息肉、经前期紧张综合征(PMS)、闭经、宫外孕、促排卵前激素预处理、卵巢功能性囊肿等。
正确使用COC均能使患者得到不同程度的临床获益。
需要强调的是合理正确使用COC使获益大于风险必须建立在对COC全面了解的基础之上。
一、COC的避孕作用(一)COC的避孕机制COC是由高效雌孕激素组成的复方制剂,两者通过抑制排卵、改变宫颈粘液性状及改变子宫内膜形态来起到避孕作用。
(二)COC的研发趋势研发目标是在保证有效性、安全性基础上,逐步提高耐受性和增加额外的健康益处,策略主要包括降低雌激素剂量,使用天然雌激素;开发新型孕激素;改变给药方案,缩短无激素间隔期;改变剂型等。
复方口服避孕药(COC)对人工流产后女性的保护相关性研究作者:考其霞刘晓莉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讨复方口服避孕药(COC)对人工流产后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月经恢复、避孕效果的影响。
方法:280例人工流产分为两组COC组130例人工流产后服用COC和抗生素及益母草胶囊或慈航胶囊和对照组150例人工流产后仅服用抗生素及益母草胶囊或慈航胶囊。
结果:COC组阴道流血量和出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关键词】人工流产;复方口服避孕药;保护【中图分类号】R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38-02中国目前人工流产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重复流产更严重威胁女性生殖健康。
如何避免重复性流产,保护女性生殖健康是当今医学界非常关注的问题。
人工流产次数越多其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率就越高。
短期来看,流产术中风险和术后并发症上升,如果做人工流产≥3次,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34.6%。
从远期来看,生育能力会受到损害,有流产史的再孕流产率是无流产史的2.5倍。
重复流产者的再孕早产率是一次人流者的5.44倍。
胎盘异常的比例为44.2%[1][2]。
重复流产再孕后胎盘异常率、围产儿异常及死亡率、产前或产后出血率均有所升高。
据统计北京重复流产率55.2%,上海为44.19%[3]。
而对于小城市及乡村居民来说,重复流产率更高,而且近年趋于年轻化。
主要因素是两性知识普及不到位,女性自我保护意识薄弱、重男轻女封建思想依然存在,以及当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等。
降低重复流产率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开展流产后的计划生育服务,即流产后立即落实常规有效的避孕方法。
我们对于流产后采用复方口服避孕药、宫内节育器、避孕套等避孕方法对女性的保护,避免重复流产做了大量的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我们对近2年来在我院门诊选择人工流产的18-38岁停经70天以内宫内妊娠、无口服避孕药禁忌症无人工流产禁忌症并发症、月经规律的健康女性280例流产后随机分成COC避孕组和对照组(工具、宫内节育器(IUD)等避孕),其中COC组130例,年龄18-37岁,平均年龄26.7岁,未采用任何避孕方式者占75.7%,末次妊娠行人工流产者占74.3%,半年内重复流产者占17.14%;对照组150例,年龄18-35岁,平均年龄27.1岁,未采用任何避孕方式者占64.1%,末次妊娠行人工流产者占57.5%,半年内重复流产者占29.5%。
2.7.4宫内节育器(2)收缩压≥160或舒张压≥1001 2 4.血管病变 1 2 妊娠期间血压升高史(目前能够测量血压并且正常)1 1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PE)*1.DVT/PE病史2.急性DVT/PE3. DVT/PE正在进行抗凝治疗4.DVT/PE家族史(一级亲属)5.经历大手术11112321证据:尽管有关使用POCs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的证据不一致,但其风险肯定低于使用COCs者(49-51)。
证据:尽管有关使用POCs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的证据不一致,但其风险肯定低于使用COCs者(49-51)。
有限的证据提示长期进行抗凝治疗的妇女放置LNG-IUD没有大的出血危险(52-54)。
(1)长期不能活动 1 2(2)无长期不能活动 1 1 6.小手术而无长期不能活动的问题1 1已知与凝血相关的突变(如:V因子雷登;凝血栓素突变;蛋白S、蛋白C和抗血栓素缺乏)1 2 说明:不宜做常规筛查,一方面发病罕见,另一方面筛查费用高。
表浅静脉异常1.静脉曲张2.表浅静脉血栓形成1111现患或曾患缺血性心脏病* 1I C2 3中风*(脑血管意外史)1 2不伴有其它已知的心血管风险因素的已知的血脂异常1 2 说明:不宜做常规筛查,一方面发病罕见,另一方面筛查费用高。
心脏瓣膜病1.无并发症2.有并发症(肺动脉高血压,房颤,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病史)1212 说明:建议在放置IUD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预防心内膜炎。
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SLE患者缺血性心脏病、中风和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增加。
在《避孕方法选用的医学标准》中为此类情况所定的级别应当与存在这些情况的患有SLE的妇女的级别一致。
对于SLE的所有级别,分级是基于对不存在其他动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假设;在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情况下,必须对这些分级进行调整(54-71)。
I C1.抗磷脂抗体阳性(或未知)2.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3.免疫抑制治疗4.无上述各项132112113222证据:抗磷脂抗体与较高的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均有关联性(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