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7.03 KB
- 文档页数:9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苏教版一、第一章:小数乘法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2. 教学内容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
3.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及竖式计算方法。
4. 教学难点小数点的定位及乘法运算中进位的处理。
5.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6.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小数乘法的概念。
(2)讲解:讲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3)示范:示范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4)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数乘法运算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解题心得。
二、第二章:小数除法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2. 教学内容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3. 教学重点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及竖式计算方法。
4. 教学难点小数点的定位及除法运算中余数的处理。
5.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6.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小数除法的概念。
(2)讲解:讲解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3)示范:示范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4)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数除法运算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解题心得。
三、第三章:角的初步认识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画出各种类型的角。
2. 教学内容角的定义、角的大小比较、角的画法。
3. 教学重点角的定义及大小比较方法。
4. 教学难点角的大小比较及角的画法。
5.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6.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
(2)讲解:讲解角的定义及大小比较方法。
(3)示范:示范角的画法。
(4)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册教案5篇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宇宙的伟大建筑是现在开始以纯数学家的面目出现了。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笔者特地准备了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册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册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29~30页“分数除法(三)”。
教学目标: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1.能够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能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1.出示课外活动情况图问:从图中,你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2.引入并板书课题。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1.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引导学生逐一解答提出的问题。
3.重点引导:跳绳的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该怎样解答?4.引导观察,找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1.指导完成P29的试一试的1,2题。
2.你能根据方程_×1/5=30编一道应用题吗?3.请你想一个问题情景,遍一道分数应用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1.引导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布置预习整理前面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分数除法(三)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参加活动总人数×2/9=跳绳的人数解:设操场有_人参加活动。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册教案2教学目标: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善于探讨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够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系。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以下是编辑沧海红颜为大伙儿找到的5篇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的相关范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2课时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71、72页。
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一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列式。
教学重难点: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复习:1、学生练习:300-120+25×4强调混合运算顺序。
二、添上括号,新课引入计算300-(120+25×4)提问: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算式里有小括号,应该怎样计算?明确:这题含有小括号,那一步就应该算小括号里的;其他的步骤还轮不到算,只能把它们移下来。
如果小括号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也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
指名说说,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调混合运算的三个等级:(1)小括号;(2)乘或除;(3)加或减。
小结:混合运算一定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考虑它的运算顺序,然后再开始计算。
三、练习1、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计算。
组织反馈与交流。
2、做练习十一第5题。
(1)先出示左边的一组题,比较一、二小题,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再比较第二、三小题,说一说小括号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评价。
(2)出示右边的一组题,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比较和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反馈评价。
五年级数学授课设计苏教版 【篇一: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授课设计(崭新全册)[1]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授课内容:1、认识负数:教材第1 - 6 页例1 - 例4 以及练习一2、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第10 - 11 页授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平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领悟数学与平常生活中的简单联系。
3、感情与态度:经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领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后边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看作些准备。
授课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授课难点:理解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课时安排: 3 课时第一课时:认识负数〔一〕授课内容:认识负数〔p1-3 练习一1-5 题〕授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出入、海拔高度等拥有相反意义的量。
3、感情与态度:体验数学与平常生活亲近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授课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授课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授课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一张联系纸、一个信封、温度计授课过程:课前游戏:老师说一句话,学生说相反的话。
一、授课例 11、情境引入。
电脑播放天气预告片头师:老师收集了某天四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
2、授课用正负数和0 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香港19 摄氏度师:那一天香港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老师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上海 3 摄氏度师:上海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出示图片:南京0 摄氏度师:南京呢?和上海比,南京的气温怎样?出示图片:北京零下 3 摄氏度师:和上海比,北京的气温怎么样?同时出示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的气温图片。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5篇)五年级教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学习某一课题而编写的具体教学计划和指导材料。
教案的编写需要理清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以下是一些教学专家给出的方法和建议。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内容: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目标: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习任务:任务一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任务二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
1、师:同学们,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最小公倍数)。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倍数)。
2、师:(出示课件)谁会求这俩个数的倍数?有了这个知识做铺垫,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学的很轻松。
3、(出示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并牢牢的记住它。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一、任务呈现。
要求:先独立思考,不会的小组商量。
提示: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
二、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学习情况。
三、展示交流。
1、师:他们可选那几日外出?(12、24)。
你是怎样选出来的?根据回答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81216202428----4的倍数。
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6的倍数。
共同的休息日:1224-----4和6的公倍数。
最近的一天:12------4和6的最小公倍数。
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2、仔细观察两组数据有什么特征?3、再次强调4的公倍数就是妈妈的休息日。
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的休息日。
4和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和妈妈的共同休息日。
4、最近是哪一天?12。
12也是这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5、集合图还可以这样表示出示课件。
问:和前面的图有什么不同?中间的部分表示什么?(重合的、公共的)。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使用计算器,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发现并运用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规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计算器的了解情况。
(2)简要介绍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激发学生对计算器的兴趣。
2.探索规律a.×9b.987654321×9c.111111111×9d.222222222×9(2)学生汇报计算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结果,发现规律。
3.应用规律a.333333333×9b.444444444×9c.555555555×9d.666666666×9e.777777777×9f.888888888×9g.999999999×9(2)学生汇报计算结果,教师引导学生验证规律的正确性。
4.拓展延伸a.×8b.987654321×8c.111111111×8d.222222222×8e.333333333×8(2)学生分享在探索规律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意见。
四、作业设计a.×7b.987654321×7c.111111111×7d.222222222×7e.333333333×7a.当乘数为连续的数字时,乘以6的结果为乘数各位数字之和乘以111111。
b.当乘数为连续的数字时,乘以5的结果为乘数各位数字之和乘以11111。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平行班用的同一课题的教案设计,根据上课班级学生的实际差异宜有所区别,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小编特地准备了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经历预测猜想——实验观察——数据处理—合情推理—探究创造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把一个分数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为学习约分和通分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是互相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体验到数学验证的思想,培养敢于质疑、学会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五年级数学学具盒,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呈现材料,发现问题1、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关于孙悟空在花果山上做美猴王时发生的故事,想听吗?花果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美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了说:“太少了,我要两块。
”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
”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十二块,分给猴3三块。
[评析:创设情境,在学生喜欢的人物分饼的故事中直接导入本课,这样设计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主动感知,主动去思考,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产生想获知结果的__。
内含情感与态度目标:孙悟空,做事认真仔细,机智,勇敢,本事大等。
]师: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吗?或你有什么话要说吗?生1:我觉得孙悟空很聪明。
生2:我认为三只小猴分到的饼是一样多的。
生3:我认为猴王这样分很公平,第1只小猴分到了一只饼的1/4,第2只小猴分到了一只饼的2/8,第3只小猴分到了一只饼的3/12,这三只小猴分到的饼是一样多的。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及板书一、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对整数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并且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小数,对小数有一定的直观感受。
这个阶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但对于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可能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加深。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小数的计数单位、数位顺序等概念感到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耐心引导和讲解。
二、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是把单位“1” 平均分成10 份、100 份、1000 份…… 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 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例如,0.5 和0.50 大小相等,但意义不同。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数位顺序和读写方法。
2.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够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经历小数意义的探究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和小数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计数单位。
2.正确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小数的意义、性质等重要概念。
2.演示法:通过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
3.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小数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确定等量关系,正确用方程解答应用题3.培养学生利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弄请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联系,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
(P107)1.找出下列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②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
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儿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④把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小结)我们今天就复习运用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解题。
(板书:列方程解应用题)二、新授内容1、教学例3、(1)、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①.读题,学生试做。
②.学生汇报(可能情况)(90+75)×4提问:90+75求得是什么问题?再乘4求的是什么?90×4+75×4提问:90×4与75×4分别表示的是什么问题?(由学生计算出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
经过多少小时相遇?(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①、660÷(90+75)=?②方程解:设经过x小时相遇,(90+75)×x =660或者,90×x +75×x =660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教师小结(略)(3)、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
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小数除法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小数除法精选3篇(一)教案:小数除法教学目标:1. 能够使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小数除法的概念。
2.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3. 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2.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3. 学生的教材和练习册。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知1.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小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运算。
2. 提问:小数和整数的除法有什么不同?3. 引入小数除法的概念和方法。
Step 2. 讲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整数除法的计算步骤。
2. 根据整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介绍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a. 将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
b. 必要时将被除数和除数都移动小数点,使得被除数为整数。
c. 进行整数除法计算。
d. 根据小数位数,在商和余数中加上小数点。
Step 3. 练习小数除法的计算1. 手抄题目,根据教材和练习册的习题设计练习题目。
2. 小组合作,互相讨论解答,解决难题。
3.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Step 4. 实际应用1. 引入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商场打折、均分食物等。
2. 教师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小数除法解决。
3. 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答案。
Step 5. 总结归纳1. 教师和学生一起复习和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记忆,整理一个小结。
Step 6. 训练巩固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教师检查作业,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和纠正。
Step 7. 结束1. 简要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
2. 鼓励学生坚持练习,提高小数除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3. 预告下节课内容。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练习贴近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应用联系生活实际的练习,如“分析质量问题,温度问题。
“调查体重”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又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一起看看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欢迎查阅!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1
本节课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1、练习贴近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应用联系生活实际的练习,如“分析质量问题,温度问题。
“调查体重”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又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这节课可以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一个相对完整的事把温度、收入支出和海拔三个关键词串在一起。
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会更有兴趣。
3、这节课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理解相对意义的量。
例如:,出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照片,与海平面比,一高一低。
这些都是相对意义的量。
有了这些形象的照片,就更有利于学生相对意义的量的理解。
4、融入多种学习方式,促进有效教学的开展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给学生充足时间去尝试,交流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到学生间的思想沟通,集思广益,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思维的多样化,个性化。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班交流,共同学习。
5、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比如如何更好地安排时间,将知识落到实处?”“交流时,如何选择个别交流与集体交流?老师的评价怎么才能更到位。
”我想这些都是今后我要努力的方向。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2
基于教材内容比较单调,那么只有在教法上体现新、奇、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想学,要学。
首先,根据小学生一般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的思维特点,我将在教学中联系小学生熟悉的身边的实际,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同时把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可以达到理解掌握新知识,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
其次,我将在教学中始终扮演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人意识,我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始终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探讨问题,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在这一系列的合作中进行恰当的学习活动,有时也能产生思想的碰撞、人格的升华……这样才能体现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人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主要围绕“导入、探究、练习、小结”四个环节进行。
(一) 谈话导入,初步感知。
首先,我们来做个游戏,这是什么字?这呢?(吴、杏、)这两个字都是什么结构的字?你们能把“吴”字上下这两部分换一下位置变成另外的字吗?“杏”字上下两部分换一下位置会变成什么字呢?其实,在“数学王国”里也有这种有趣的现象。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具有这样特点的数——倒数。
(板书课题)导入自然。
(二)探究新知,突破重点。
1、认识倒数。
(1)出示算式,学生独立计算,并认真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组织学生交流
①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②等号左边的两个乘数有什么特点?(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③乘积为1的这两个数是什么关系呢?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④互为倒数必须满足几个条件呢?
⑤你是怎样理解“互为”一词的?
(预设:老师问__同学,你有好朋友吗?你最要好的朋友是谁呢?请站起来。
我们可以说__是好朋友吗?应该怎么说呢?“__是__的好朋友,__的好朋友是__。
互为是指互相成为。
)
(3)针对第一组算式我们可以这样说:因为4/5×5/4=1,所以,4/5是5/4的倒数,5/4是4/5的倒数,也可以说4/5和5/4互为倒数。
(4)用因为……所以……说一说谁是谁的倒数。
2、进一步理解倒数
(1)出示表格,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这些长、宽不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是多少?那么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具有怎样的关系?(面积是1的长方形,它的长和宽互为倒数。
)
3、求一个数的倒数。
(1)求一个分数的倒数
观察表格,思考:4/3的倒数是多少?9/7的倒数是多少?
①求一个分数的倒数我们可以怎么做?
②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③随机练习:2/9的倒数是多少?7/4的倒数是多少?5/6的倒数是多少?……
(2)求一个整数的倒数
出示题(长方形的面积都是1,请你填一填2、3、)
①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仍然是1?那么它们的长和宽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谁来说说括号里填几?这些数都是什么数?
②求一个整数的倒数我们可以怎么做?
可以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也可以总结为:这个整数是几,它的倒数就是几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