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委托书的法律规定(3篇)
- 格式:docx
- 大小:39.56 KB
- 文档页数:8
第1篇
一、概述
授权委托书,是指委托人向代理人授权,委托代理人代为办理某项事务的法律文件。在我国,授权委托书是一种常见的法律文书,广泛应用于各类民事、商事活动中。为确保授权委托书的合法性、有效性,我国法律法规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
二、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民法典》第162条规定:“委托代理人代为办理事务,应当出具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代理事项、代理权限和期限。委托人应当向代理人交付授权委托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合同法》第39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符合下列规定:……(四)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代理事项、代理权限和期限。”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第57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诉讼。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第29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诉讼。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第32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委托辩护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三、授权委托书的内容
1.委托人信息:包括委托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住所地等。
2.代理人信息:包括代理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住所地等。 3.代理事项:明确委托代理人代为办理的具体事务,如签订合同、办理股权转让、代为诉讼等。
4.代理权限:明确代理人可以代为办理的事项范围,如签订合同、签署文件、接受债务等。
5.代理期限:明确代理权限的有效期限,如一年、两年等。
6.委托人签名或盖章:委托人应当在授权委托书上签名或盖章,以表示同意授权。
7.其他事项: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增加其他相关内容,如代理人联系方式、委托人联系方式等。
四、授权委托书的效力
1.授权委托书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否则可能无效。
2.授权委托书应当真实、合法,不得有虚假陈述或隐瞒事实。
3.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代理事项、代理权限和期限,否则可能无效。
4.授权委托书在代理期限内具有法律效力,代理期限届满后,代理权自行终止。
五、授权委托书的变更与撤销
1.变更:委托人可以与代理人协商,对授权委托书的内容进行变更,但变更后的授权委托书仍需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2.撤销:委托人可以随时撤销授权委托书,但需书面通知代理人,并告知相关方。
六、授权委托书的法律风险
1.授权委托书内容不明确:可能导致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损害委托人权益。
2.授权委托书未签名或盖章:可能导致授权委托书无效。
3.授权委托书虚假:可能导致代理人利用虚假授权委托书从事非法活动。
4.授权委托书未及时撤销:可能导致代理人滥用代理权,损害委托人权益。
七、总结 授权委托书是委托人向代理人授权的法律文件,为确保其合法性、有效性,我国法律法规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办理授权委托书时,应注意遵守法律法规,确保授权委托书的内容真实、合法、明确,以保障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合法权益。
第2篇
一、授权委托书的概念
授权委托书是指委托人向代理人授权,代理人代为行使委托人权利或办理委托事务的法律文件。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代理人的姓名、代理事项、权限和期限,并由委托人签名或盖章。
二、授权委托书的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委托代理,代理人按照委托人的委托行使代理权。”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授权委托书。”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授权委托书。”
三、授权委托书的主要内容
1.委托人姓名或名称、住所地或法定代表人姓名;
2.代理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所地或单位名称、地址;
3.代理事项:明确代理人代为行使的权利或办理的事务;
4.代理权限:包括一般代理和特别代理。一般代理是指代理人代为办理委托人所有权利或事务;特别代理是指代理人代为办理委托人特定权利或事务;
5.代理期限:委托人委托代理人行使权利或办理事务的起止时间;
6.委托人签名或盖章; 7.委托日期。
四、授权委托书的法律效力
1.授权委托书具有法律效力,代理人按照授权委托书的规定行使代理权,其法律后果由委托人承担。
2.代理人应当在授权委托书规定的范围内行使代理权,超出授权范围的行为无效。
3.授权委托书未载明的代理事项,代理人不得行使。
4.代理人不得擅自变更、撤销授权委托书。
五、授权委托书的撤销
1.委托人可以随时撤销授权委托书,但应当书面通知受托人和相对人。
2.撤销授权委托书后,代理人不得再以代理人身份行使代理权。
3.代理人未在授权委托书规定的范围内行使代理权,委托人可以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授权委托书的形式要求
1.授权委托书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2.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人、代理人、代理事项、权限和期限等内容。
3.授权委托书应当由委托人签名或盖章。
4.授权委托书应当注明委托日期。
七、授权委托书的备案
1.授权委托书应当提交给人民法院备案。
2.人民法院应当对授权委托书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委托人、代理人、代理事项、权限和期限等。
3.人民法院认为授权委托书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可以要求委托人补充或修改。
八、授权委托书的法律风险
1.授权委托书内容不明确,可能导致代理人滥用代理权。 2.授权委托书未经备案,可能导致代理权无效。
3.授权委托书被撤销后,代理人仍以代理人身份行使代理权,可能侵犯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4.授权委托书被伪造、篡改,可能导致委托人遭受损失。
总之,授权委托书是委托人向代理人授权的法律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委托人、代理人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履行各自的义务,确保授权委托书的合法、有效。同时,委托人、代理人应当提高法律意识,防范授权委托书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
第3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授权委托书的制作和使用,保障委托人和受托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授权委托书,是指委托人依法授权受托人代为处理某项事务的书面文件。
第三条 授权委托书应当明确委托事项、授权范围、受托人义务等内容,并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四条 制作授权委托书,应当遵循自愿、平等、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二章 授权委托书的制作
第五条 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
(二)委托事项的具体内容;
(三)授权范围,包括受托人代为处理事务的种类、权限、期限等;
(四)受托人的义务,包括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委托人合法权益、保守秘密等;
(五)委托人和受托人的签字或者盖章;
(六)委托日期。
第六条 授权委托书应当由委托人亲自填写或者委托代理人填写,并经委托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 第七条 授权委托书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采用口头形式的,受托人应当将授权内容告知委托人,并由委托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
第八条 授权委托书应当使用规范的文字,内容应当清晰、明确,避免歧义。
第九条 授权委托书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第三章 授权委托书的效力
第十条 授权委托书自委托人签字或者盖章之日起生效。
第十一条 授权委托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无效:
(一)委托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委托事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
(三)授权范围超出委托人真实意愿的;
(四)授权委托书被伪造、变造的;
(五)授权委托书的内容与委托人真实意愿不符的。
第十二条 受托人在授权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其行为后果由委托人承担。
第十三条 受托人超出授权范围从事民事活动,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十四条 委托人撤销授权委托书的,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受托人。受托人收到通知后,应当立即停止授权范围内的活动。
第四章 授权委托书的变更和解除
第十五条 委托人和受托人可以协商变更授权委托书的内容。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授权委托书可以解除:
(一)委托人撤销授权委托书的;
(二)受托人放弃受托的;
(三)委托事项已经完成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七条 解除授权委托书,委托人和受托人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一)伪造、变造授权委托书的;
(二)利用授权委托书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
(三)未经授权擅自代为处理委托事务的;
(四)泄露委托人商业秘密或者其他秘密的。
第十九条 委托人或者受托人违反本规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未尽事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所涉及的法律、行政法规,包括但不限于: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