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第19课课堂笔记
- 格式:docx
- 大小:14.63 KB
- 文档页数:4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堂笔记
一、生字词
1. 囊(náng):口袋。文中“窝囊”指因受委屈而烦闷。组词:囊括、皮囊、胆囊。(另有读音“nāng”,如“囊膪”)
2. 露(lòu):显现出来。文中“露脸”指因获得荣誉或受到赞扬,脸上有光彩。组词:露面、露头、泄露。(还有读音“lù”,如“露水”“暴露”)
3. 羡(xiàn):因喜爱而希望得到。组词:羡慕、艳羡。
4. 慕(mù):向往,敬仰。组词:爱慕、仰慕。
5. 角(jué):角色。文中“主角”指主要角色。组词:角逐、角斗、配角。(还有读音“jiǎo”,如“角落”“牛角”)
6. 殷(yīn):深厚,丰盛。文中“殷切”指深厚而急切。组词:殷勤、殷实、殷商。
7. 豁(huò):开通,敞亮。文中“豁虎跳”是一种类似虎跳的动作。组词:豁达、豁免、豁然开朗。
8. 撇(piě):丢开,抛弃。文中“撇嘴”指下唇向前伸,嘴角向下,表示轻视、不以为然或不高兴。组词:撇开、撇弃、撇清。
9. 霉(méi):东西因霉菌的作用而变质。文中“倒霉”指遇事不利,遭遇不好。组词:霉菌、发霉、霉运。
10. 哄(hōng):好多人同时发声。文中“哄堂大笑”指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组词:哄传、哄闹、哄抢。(还有读音“hǒng”“hòng”,如“哄骗”“起哄”)
二、词语解释
1. 窝囊:因受委屈而烦闷、难受;形容人没有能力,胆小怕事。
2.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3. 殷切:深厚而急切。
4. 通情达理:指说话、做事很讲道理。
5. 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6. 笨拙:笨,不聪明,不灵巧。
7. 砸锅:比喻办事失败。
8. 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
三、课文结构 1. 第一部分(第 1 2 自然段):写“我”一直想上台表演,终于有了机会,扮演一只老虎。
2. 第二部分(第 3 19 自然段):写“我”排练和演出时的情景。
第 3 16 自然段:详细写“我”排练时的经历,包括老师的指导和“我”的努力练习,但始终没有把“豁虎跳”这个动作做好,心里有些担心和失落。
第 17 19 自然段:写正式演出时,“我”因为紧张和不熟练,表演得很糟糕,引发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我”觉得自己很窝囊。
3. 第三部分(第 20 21 自然段):写“我”演出后寻找失败的原因,以及“我”对这次经历的感悟,虽然表演不成功,但“我”明白了“我”的演出给大家带来了欢乐,也算是有收获的。
四、重点句子解析
1. “看着同班的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边说边比划,我真个羡慕得要死。我多想在台上露露脸,尝尝大家都看着我、给我鼓掌是什么味道。”
通过“羡慕得要死”“多想”等词,生动地表现出“我”对上台表演的渴望和向往,为下文“我”积极争取表演机会做铺垫,也反映出儿童渴望被关注、渴望得到认可的心理。
2. “老师真是个通情达理的好老师。她说:‘不要紧,扮老虎不一定要豁虎跳。你先四脚着地爬上台,见了他们兄妹俩就站起来,啊呜啊呜叫着,向他们扑过去,他们逃,你就追。等到猎人上场,对你连开两枪,你就躺下来——死掉。记住了吗?’”
这段话通过对老师语言的描写,体现出老师的善解人意和教学有方。老师根据“我”的实际情况,调整了表演要求,既让“我”有机会参与表演,又减轻了“我”的压力,同时也为后面“我”的表演过程做了详细的情节铺垫。
3. “我没回答他,可是心里想: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
这句话是“我”演出失败后的内心想法,表现出“我”对自己表演的不满和自责,认为“豁虎跳”这个动作没做好是导致演出失败的主要原因,反映了“我”对成功表演的渴望和追求。
4. “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只记得耳边的笑声接连不断。等到幕布拉下,我站起来脱下头罩,满头满脸都是汗珠。”
这段话描写了“我”演出时紧张、懵懂的状态,“一点儿也记不起来”“满头满脸都是汗珠”等细节,生动地展现出“我”在台上的局促不安和极度紧张,而“耳边的笑声接连不断”则进一步强调了“我”表演的失败,与“我”原本期望的成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我”内心的失落和“窝囊”之感。
五、主题思想
本文讲述了“我”童年时在一次班级演出中扮演老虎的难忘经历,通过对“我”排练和演出过程的详细描述,表现了“我”对表演的渴望和认真态度,尽管演出失败让“我”觉得窝囊,但“我”也从中明白了生活中每一次经历都是成长的宝贵财富,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能从中获得启示和收获,同时也反映了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充满童真童趣。
六、写作特点
1. 心理描写细腻生动,如“我真个羡慕得要死”“我多想在台上露露脸”“我没回答他,可是心里想”等语句,将“我”在不同阶段的心理活动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我”的情感变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2. 语言平实、质朴,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充满了童真童趣。如“啊呜啊呜叫着”“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等语句,生动地描绘出儿童在特定情境下的言行举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童年的欢乐氛围中,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七、课后习题解答
1. 默读课文,在你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例如,对文中“为什么不会豁虎跳就不能扮老虎呢?”这句话,可以批注:这是作者的疑问,也是很多读者可能会有的疑问,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引发对表演本质和要求的思考,是不是一定要掌握某个高难度动作才能扮演好一个角色呢?体现了作者对表演的困惑和探索精神。
2. 结合课文中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说在排练和演出时“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排练时:从“我套上老虎皮,戴上老虎头罩,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可以看出“我”一开始的紧张;在练习“豁虎跳”失败后,“我”有些失落和担心,如“我没回答他,可是心里想: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
演出时:“我”极度紧张,“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只记得耳边的笑声接连不断。等到幕布拉下,我站起来脱下头罩,满头满脸都是汗珠”,这些语句体现出“我”在台上的紧张和表演失败后的狼狈与失落,演出后“我”觉得自己“窝囊”,心情沮丧。但随着时间推移,“我”也开始思考这次经历的意义,心情逐渐变得释然,明白了即使表演失败也有收获。
3.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我”的演出是否成功的看法。 从表演的专业角度看,“我”的演出可能不太成功,因为“我”没有做好“豁虎跳”这个动作,还引发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没有达到预期的表演效果。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我”的演出也算是成功的,因为“我”克服了内心的紧张,勇敢地站在舞台上完成了表演,而且“我”的表演给同学们带来了欢乐,让大家在那一刻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这也是演出的一种价值体现。同时,“我”从这次经历中获得了成长和感悟,这也是一种收获,所以不能简单地用传统的成功或失败来定义“我”的这次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