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法勘探仪器
- 格式:ppt
- 大小:2.01 MB
- 文档页数:28
磁法勘探设备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分析磁法勘探是一种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球表面上的磁场信息来推测地下的地质结构和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磁法勘探设备是磁法勘探工作中的核心装备,具有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明显的优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磁法勘探设备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技术特点:1. 非接触性测量:磁法勘探设备通过测量地球表面的磁场信息来推测地下的地质结构和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与地震勘探等需要使用探针接触地面的勘探方法相比,磁法勘探无需直接与地质介质接触,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进行非接触性的测量,减少了对地质环境的干扰。
2. 高分辨率:磁法勘探设备可以实现较高的分辨率,能够探测到较细小的地质异常。
磁法勘探利用地下矿区的磁性异常信息,通过对磁场的精确测量和分析,可以识别出矿体、断层、岩性变化等地质结构,提供高分辨率的地下信息。
3. 无需破坏:磁法勘探设备无需在地质介质中进行钻孔或破坏性工作,可以在地表上进行勘探测量。
这意味着磁法勘探可以有选择地对特定区域进行勘探,减少了对环境和地质资源的破坏,更加经济环保。
4. 可广泛应用:磁法勘探设备适用于各种地质环境和矿产类型的勘探工作。
它可用于找矿、勘探地下水资源、地壳构造研究等领域,广泛应用于矿产勘探、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
二、优势分析:1. 经济高效:磁法勘探设备的运行成本相对较低,且能够通过较少的仪器设备实现较大范围的勘探工作。
与其他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相比,磁法勘探在勘探成本和时间上具有一定的优势,非常适合中小型矿山和地质勘探单位使用。
2. 无侵入性:磁法勘探设备无需进行地下钻孔或开挖工作,对地质环境没有破坏性影响,既可以快速进行勘探测量,又可以准确获取勘探结果。
这种无侵入性的特点使得磁法勘探成为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工具。
3. 高空间分辨率:磁法勘探设备可实现高空间分辨率的测量,能够探测到较小的地质异常。
在矿产勘探中,可以帮助确定矿体的边界和规模;在工程勘探中,可以帮助确定地下管线和隧道的位置;在地壳构造研究中,可以揭示地壳构造的细节。
磁力仪介绍磁法勘探是研究地质构造和找矿勘探的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方法,它通过磁力仪来测量地磁场和磁异常,通常把采集磁场数据和测定岩石磁参数的仪器称为磁力仪。
从20 世纪初至今,磁法勘探仪器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利用机械原理到利用现代物理原理与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
一、磁力仪的类别按照磁力仪的发展历史,以及它们所应用的物理原理,可分为:第一代磁力仪:根据永久磁铁与地磁场之间相互力矩作用原理,或利用感应线圈以及辅助机械装置制作的,如机械式磁力仪、感应式航空磁力仪等。
第二代磁力仪:根据核磁共振特征,利用高磁导率软磁合金,以及复杂的电子线路制作的,如质子磁力仪、光泵磁力仪及磁通门磁力仪等。
第三代磁力仪:根据低温量子效应原理制作的,如超导磁力仪。
目前应用于物探磁法工作的磁力仪主要有质子磁力仪、光泵磁力仪等,其中光泵磁力仪价格昂贵、重量较重、功耗大主要用于航空磁测;质子磁力仪轻便、稳定、分辨率较高而广泛应用于地面高精度磁测中。
注:超导磁力仪体积庞大,主要用于地磁监测及其它磁场研究工作中。
二、磁力仪的主要技术指标技术指标是反映仪器总体性能的技术参数,通常包括: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测程范围等等。
灵敏度系指磁力仪反映地磁场强度最小变化的能力(敏感程度),有时也称作分辨率。
、精密度它是衡量仪器重复性的指标,系指仪器自身测定磁场所能达到的最小可靠值。
由一组测定值与平均值的平方偏差表示。
在仪器说明书中称为自身重复精度。
准确度系指仪器测定真值的能力,即与真值相比的总误差。
在磁法勘探工作中,通常把精密度与准确度不予区分,统称为精度。
三、质子磁力仪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质子旋进磁力仪的工作原理是在受到激励场激励氢核(质子)后,质子极化,当激励场去掉后,氢核(质子)会在地磁场的作用下,产生一个以地磁场方向为轴的旋进,其旋进信号的频率与地磁场强度之间有着固定关系,从而地磁场强度的测量即转化为质子旋进信号的频率测量。
质子旋进磁力仪原理简单,仪器体积较小、精度较高、性能可靠、适中的价格,在安全检查、工程调查、铁质管道检查、钻井井位,以及在传统的应用领域——地质调查、油气和矿产勘查等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物探仪器的原理物探仪器,即物探测绘仪器(Geophysical Exploration Instrument),是用于地球物理探测的仪器设备。
物探仪器运用物理现象与原理,通过测量地下的物理参数,如电阻率、自然电位、磁场、重力、地震等,来获取地下的信息和结构,用于地质工程勘察、矿产资源勘探、地质灾害预警等领域。
物探仪器主要包括电法仪器、磁法仪器、重力仪器、地震仪器等多种类型。
下面将针对各种仪器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1. 电法仪器:电法仪器是根据地下地质体的电阻率分布特征进行测量的。
其原理基于物质的导电和隔绝性质,通过电极将电流引入地下,测量地下不同深度处的电位差,从而计算出地下结构的电阻率分布。
电法仪器主要包括直流电法仪、交流电法仪和自然电位仪等。
2. 磁法仪器:磁法仪器是利用地下磁场的变化来测量地下结构的一种方法。
地球的磁场主要由地磁场和磁化体产生的磁场组成,当地下存在有磁化性质的物质时,其磁场会发生变化。
磁法仪器通过测量地面上的磁场强度和磁场的方向,可以推断出地下的磁性物质的分布和性质。
3. 重力仪器:重力仪器是利用地球引力场的变化来测量地下密度分布的仪器。
地下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不同密度的物质会对地球引力场产生不同的扰动。
重力仪器通过测量地面上的重力场强度的变化,可以推断出地下不同深度处的物质密度的分布情况。
4. 地震仪器:地震仪器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来测量地下结构的一种方法。
地震仪器通过放置地震源,产生震波,然后测量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和方向,从而推断出地下的介质性质和结构。
在具体应用中,物探仪器常常会结合使用,通过多种测量数据的综合分析,以提高探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探仪器的原理和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满足不同领域地下结构探测的需求。
第七章 磁力仪、磁法勘探的工作方法§7.1 磁测仪器一、概述磁力仪仅是观测磁场变化的仪器,种类很多。
但总的说来,可分为机械式磁力仪和电子式磁力仪两大类。
磁异常 0T T T a-=通常测量: 垂直磁异常:0Z Z Z a-= 水平磁异常:0H H H a-=总强度磁异常 0T T T -=∆我校:G-856质子旋进式磁力仪———— 测量T ∆、垂直水平梯度精度 0.1nT二、机械式磁力仪机械式磁力仪又称为磁秤,按照构造特征的差异,仪器可分为悬丝式和刃口式两类,而每一类又可分为测量磁场水平分量变化值的水平磁秤和测量磁场垂直分量变化值的垂直磁秤。
悬丝式垂直磁力仪的内部结构:平衡方程:(1)式中Z ——地磁场垂直分量m ——磁棒的磁矩P ——磁系受的重力θ——磁棒的偏转角τ——悬丝的扭力系数)(12S S Z -=∆ε三电子式磁力仪电子式磁力仪包括磁通门磁力仪、质子磁力仪、光泵磁力仪和超导磁力仪四种。
既可用于地磁场的相对测量,又可用于地磁场的绝对测量。
质子磁力仪的工作原理:物质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于核和绕核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而原子核内又有不带电的中子和带正电的质子,氢的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
煤油、酒精、水等富含氢的物质,其分子中的电子的自旋磁距成对抵消。
其轨道磁矩也因分子间的相互牵制而被“封固”,除氢核以外的原子核的自旋磁矩也都互相抵消,唯有氢核即质子还存在自旋磁矩。
无外磁场存在时,这些质子的磁矩方向是杂乱的。
质子旋进的角频率ω与地磁场总强度成正比。
T p ⋅=γω 式中11810)0000075.06751987.2(--⋅⨯±=s T p γ——质子磁旋比(质子磁旋距与自旋角动量之比)nT九十年代以来,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相继研制出了一些新产品。
1993年,加拿大Scintrex 公司推出了新型ENVI —MAG 质子磁力仪。
这是一种轻便型仪器(野外作业总重量5.5kg),主要用于环境工程等问题的勘查。
地质勘探中的地质勘探仪器地质勘探是指通过对地壳、地球内部及地球表面的各种物质和现象进行系统观测、测量和分析,以获取地质信息的一门科学技术。
地质勘探仪器作为地质勘探的工具,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质勘探仪器。
一、地震仪地震仪是地质勘探中最常用的仪器之一。
地震勘探利用地震波的传播特性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探测油气矿藏、岩层构造等信息。
地震仪通过测量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振幅等参数,推断地下的地质情况。
二、地磁仪地磁仪用于测量地球磁场的变化,通过观测磁场强度和方向的变化,探测地下的矿产资源、构造特征等信息。
地磁仪常用于寻找地下金属矿床、勘探石油和天然气储层等。
三、重力仪重力仪测量地球表面某一点上物体受到的引力大小,通过观测引力变化来探测地下的密度变化。
重力勘探常用于寻找矿床、发现地下脉络和断层。
四、电磁仪电磁仪是利用地球的自然电磁信号或外加电磁信号,通过观测电磁场的变化来探测地下的物质分布和性质。
电磁勘探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查、地下水勘察等领域。
五、雷达仪雷达仪利用超声波或电磁波在地下的反射和传播特性,勘探地下介质的物理属性和构造特征。
雷达仪在城市规划、土壤调查、地下管道探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六、地电仪地电仪是测量地下电磁场的仪器,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的分布,推断地下结构特征和地下含水层分布情况。
地电勘探广泛应用于勘探地下水、找寻矿藏、勘查地震活动断层等。
地质勘探仪器的发展为地质勘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使得勘探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准确。
随着技术的进步,地质勘探仪器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总结:以上介绍的是地质勘探中常用的一些地质勘探仪器,包括地震仪、地磁仪、重力仪、电磁仪、雷达仪和地电仪。
这些仪器通过测量和观测地球的物理场和信号,来推断地下的地质情况,为矿产资源勘查、地下水勘察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质勘探仪器的发展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将进一步提高地质勘探的准确性和效率。
磁法勘探设备在地质勘察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地质勘察是矿产资源勘探的重要环节,其中磁法勘探设备在地质勘察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
磁法勘探设备利用地球磁场的变化来获取地下物质的相关信息,因其高效、经济以及无需接触地表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探、地质灾害监测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磁法勘探设备在地质勘察中的应用以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磁法勘探设备作为地质勘察的常用工具,主要利用地球磁场及其异常变化来解析地下结构与成矿条件。
通过测量地磁场强度的时空变化,可以对地下矿体的类型、大小、深度等进行初步推断。
在矿山勘探中,磁法勘探设备可以快速准确的定位矿体的位置,并提供矿体的形态特征,为后续勘探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此外,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磁法勘探设备还可以检测地下水位、断裂带等地质情况,及时预警和防范地质灾害的发生。
磁法勘探设备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矿产资源勘探、工程勘察、地质灾害监测以及地下管网检测等领域。
其中,磁法勘探设备在矿产资源勘探中的应用最为突出。
传统的矿产勘探方法如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等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而磁法勘探设备则可以快速、准确地勘探目标矿体。
由于其非接触性的特点,磁法勘探设备可以通过遥感方式获取地下信息,大大提高了勘探的效率。
在地质灾害监测方面,磁法勘探设备可以监测地下水位、隐患区域等地质情况,为地质灾害的防范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当前磁法勘探设备在一些细节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首先,由于地磁场的干扰因素较多,勘探结果可能受到其他矿体、断裂带等地质条件的影响,使得勘探结果较为复杂和不准确。
其次,传统的磁法勘探设备往往需要在地表放置大量的探头和测量仪器,给现场工作带来不便和困扰。
此外,勘探深度也是目前磁法勘探设备的一大限制,对于深埋在地下的矿体,传统的磁法勘探设备可能无法获取足够的信息。
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磁法勘探设备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满足地质勘探的需求,磁法勘探设备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分量磁力仪在磁铁矿勘探中的应用梅新忠(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河北廊坊 065000)摘要:介绍了三分量磁力仪的工作原理,仪器的组成及技术指标。
在应用方面,重点介绍了仪器在巷道中探查磁性体位置及方位的工作方法及实例。
关键词:三分量磁力仪原理,主要功能;仪器组成,技术指标;三分量磁力仪的应用。
1概述MCL—6三分量微机磁力仪是根据磁通门原理利用计算机智能控制的新型磁力仪,内置计算机,具有自动线性校正,自动温度校正,24位高精度A/D转换器,可测量高达8万纳特的强磁场。
主要用于地面和巷道内铁矿盲矿体的勘查。
可测量磁场总场强度T、垂直分量Z、水平分量H(由H X、H Y分量计算得到)和测线方位角β。
为国内首台自主开发研制的、可用于地面和巷道(矿硐)中的多用途三分量磁法勘探仪器。
2 工作原理磁通门传感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结构简单、灵敏度高、耗电量小、使用方便等优点,因为是矢量传感器,所以可以做成分量磁场测量仪器。
三分量传感器是由三个相互垂直的磁通门传感器安装在一个支架上构成,磁通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磁芯材料的非线性磁化特性。
其敏感元件是由高导磁系数、易饱和材料制成的磁芯,有两个绕组围绕该磁芯;一个是激励线圈,另一个则是信号线圈。
在交变激励信号f的磁化作用下,磁芯的导磁特性发生周期性饱和与非饱和变化,从而使围绕在磁芯上的感应线圈感应输出与外磁场成正比的信号,该感应信号包含f、2f及其它谐波成分,其中偶次谐波含有外磁场的信息,可以通过特定的检测电路提取出来[1]。
如图1所示,传感器由高磁导率的长环状坡莫合金环和激励线圈及输出线圈组成。
激励线圈由圈数相等、绕向相反的两个线圈串联起来。
对激励线圈提供幅度相当大的交变电流,可使坡莫合金环达饱和磁化。
当待测磁场为零时,在激励线圈外边的输出线圈中不产生感应电信号,当待测磁场不为零时,则输出线圈中产生与待测磁场成正比的等于激励频率两倍的感应电信号。
当待测磁场方向改变时,讯号相应反转180°。
地球物理勘探知识点一、地球物理勘探概述。
1. 定义。
- 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它是指通过研究和观测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探测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
这些地球物理场包括重力场、磁场、电场、弹性波场等。
2. 目的。
- 寻找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等。
- 查明地下地质构造,为工程建设(如建筑、桥梁、隧道等)提供地质依据。
- 研究地球内部结构,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
3. 方法分类。
- 重力勘探:利用地球重力场的变化来探测地下地质体的分布和密度差异。
- 磁法勘探:通过测量地球磁场的变化来寻找具有磁性差异的地质体,如磁铁矿等磁性矿体。
- 电法勘探:包括电阻率法、充电法等多种方法,依据地下地质体电学性质(如电阻率、极化率等)的差异进行勘探。
- 地震勘探:是最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来推断地下地质构造和岩性。
- 放射性勘探:测量地质体的放射性强度,主要用于寻找放射性矿产(如铀矿)和研究地质构造。
二、重力勘探。
1. 重力场基本概念。
-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的合力。
- 重力加速度g,在地球表面不同位置其值略有不同,主要受地球内部物质分布不均匀的影响。
2. 重力异常。
- 理论上地球表面的重力值可以根据地球的理想模型计算出来,但实际测量的重力值与理论值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称为重力异常。
- 正重力异常:当测量点下方存在高密度地质体时,实测重力值大于理论值。
- 负重力异常:如果测量点下方是低密度地质体,实测重力值小于理论值。
3. 重力勘探仪器。
- 重力仪是用于测量重力加速度的仪器。
现代重力仪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的特点,能够测量出极其微小的重力变化。
4. 重力勘探的应用。
- 寻找金属矿,如铜、铅、锌等金属矿往往与高密度的岩石有关,会引起正重力异常。
- 研究地质构造,如盆地、山脉等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密度结构,会在重力场上有明显反映。
- 探测地下洞穴,地下洞穴相对于周围岩石密度较低,会产生负重力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