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宋元农牧文化交融事例
- 格式:ppt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31
宋元时期,农牧文化逐渐融合,繁荣的城市商业,多彩的文学艺术,极盛的传统科技,频繁的中外交流,都是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
一、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1. 北宋的建立和统一⑴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国号宋,历史上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⑵统一: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
注意: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是全国的统一,北宋的统治区域,只是原来的五代十国的范围,那时,东北还有辽、西北有高昌、西南有吐番和大理等,呈现的是多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
2、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背景: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政局的稳定。
目的: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措施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军事“杯酒释兵权”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禁军轮流驻防京师。
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加强皇帝的权力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政治解除节度使的权力、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官员权力加强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力量。
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开支庞大,形成“积贫”。
经济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转运使)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造成地方财政困难文化崇文抑武,选拔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武将群体长期遭受打压,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其他君臣礼仪的变化加强了皇权作用:积极方面: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防止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再现,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不利方面:积贫积弱⑴兵将分离,使将帅无权。
指挥失灵,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⑵致使权力分散、机构重叠、官僚机构庞大,形成“冗官、冗兵、冗费”状况,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积弱”局面因而使北宋中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社会危机⑶地方财政出现困难3、王安石变法1、背景: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