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与个性倾向性【精选PPT】
- 格式:ppt
- 大小:2.33 MB
- 文档页数:29
第八章个性与个性倾向性本章要点:1、个性的概念以及组成2、需要的概念以及需要层次理论3、动机的概念及其动机的功能4、动机与需要的关系5、动机与活动效率6、学习兴趣的培养个性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教师学习个性理论,掌握学生个性心理的特点,有助于因材实施,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一节个性的概述一、个性的概念个性一词是从英文“personality”翻译过来的,亦可译为人格。
最初源于拉丁语Persona,原意是指古希腊戏剧中演员所戴的面具。
所谓面具就是演戏时应剧情需要所戴的或化妆的脸谱,用来表现剧中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就如我国京剧有大花脸、小花脸等各种脸谱一样,用来表现各种性格和角色。
心理学沿用面具的含义,转意为个性。
其中包括了两个意思:一是引申为一个人在生命舞台上所扮演的各种角色时表现出来的种种言行,是个性所具有的“外壳”,它表现出一个人外在的个性品质。
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心理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这是个性的内在特征。
在心理学中,一般认为,个性是个人在自然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各方面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体现了一个人独特的精神风貌。
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不是作为“人”的概念而抽象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个有自己的思想情趣和行为风格的活生生的人具体存在的。
人与人之间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别,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是不存在的。
每一个具体的人,由于他从先天遗传所获得的天赋素质和生理条件的不同,以及他在后天环境中所具有的物质生活条件的不同,就会在他所进行的心理活动中表现出种种显著不同的个人倾向和特点。
这些稳定而不同于他人的特点模式,使人的行为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它表现了一个人由表及里的,包括身心在内的真实特性,这就是个性。
个性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人类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而且还是人们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