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声韵格律
- 格式:doc
- 大小:110.50 KB
- 文档页数:14
广东粤语方言的十大特色广东粤语方言的十大特色粤语发源于古代中原雅言,具有完整的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同汉语的主流北方语系和其他方言相比,粤语有着独自形成的音韵系统。
下面店铺向大家介绍广东粤语方言的十大特色,欢迎参考!一是音调、音节比较丰富。
同汉语的主流北方语系和其他方言相比,粤语有着独自形成的音韵系统。
现代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去四声,而粤语方言则有九个声调和两个变调。
声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九声;还有高平和高升两个变调。
由于音域宽广,朗诵古诗特别上口和押韵。
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诗的深、心、金、簪四字粤语音同韵,而现代汉语却不同韵,所以用粤语方言更铿锵有声。
二是保持大量的古汉语。
由于汉人入粤很早,就语言方面来说,离开中原越早,保留古汉语的成分就越多。
有些口语词在中原地区消亡了,却保留在粤语方言仲。
如“索气是西晋时的汉语口语,中原地区早不用了,粤语方言一直沿用至今;另一类语词直到今天,还是沿用中原语音来读,如“来”,粤语方言念作“黎”。
粤语方言中很多是古汉语,例如:食(吃)、行(走)、走(跑)、着(穿)、面(脸)、饮(喝)、俾(给)、斟(倒)、怒(骂)、晓(知道)、翼(翅膀)、晏(迟)、滚水(开水)、倾偈(交谈)、下昼(下午)、趁虚(赶集)等等,都是古汉语。
三是与吴越(楚)语言有许多相近之处。
如:须同苏,逃同徒,酒同走,毛同无,早同祖,等等。
粤语称美好事物为“赞”,如今苏州、宁波等地仍用此语。
粤语的“咁多”,实为吴越的“介多”。
粤语自称我们为“我哋”,吴越“侬哋”,“侬”是吴越古音。
吴越语的“黄、王”读音不分,两广的白话也同样如此。
四是特殊词汇很多。
如“菜”叫“餸”,“能干”叫“叻”,“什么”叫“乜嘢”,“睡”叫“瞓”等。
广州人喜爱创造形象生动的俗语和俚语统称为惯用语。
格律诗词之粤语吟诵吕君忾关键词:粤语吟诵一、粤语吟诵源流初探粤诗始于汉,名于唐,盛于明。
诗之吟诵,亦追溯至西汉。
屈大均云:“孝惠时,南海人张买侍游苑池,鼓棹为越讴,时切讽谏。
”[1]吾粤歌诗之道,似可推至二千年前,文人侍游,以诗讽咏之声,已直达帝皇之耳。
由于缺乏详实史料,今天说杨孚、张买为南粤诗歌始祖尚难定论,但相对于汉魏六朝中国诗歌之繁荣期,岭南诗歌还处于萌芽阶段。
陈永正在《岭南诗歌研究·岭南诗派》中说:“六朝期间,岭南文士,代有其人。
南朝梁时,新会人冯融为罗州(今化州)刺史,…汲引文华士,相与为诗歌,蛮中化之,蕉荔之墟,弦诵日闻‟”。
“梁武帝时桂阳(今连州)人廖冲…博学能文辞……时武帝好儒学,招徕天下名士,冲与焉。
尝命赋诗,称上意,嘉赏之‟,梁武帝时曲江人侯安都…工隶书,能鼓琴。
涉猎书传,为五言诗颇清靡。
‟他曾多次招引文士如阴铿、张正见等吟诗。
”[2]可见六朝时,君臣、文友,时作文酒之会,更有地方官以诗歌吟诵作推行教化之法。
唐玄宗时期,张九龄、陈子昂开创了岭南百代诗风,以格高、清音为尚,首倡以雄直之气为诗。
岭南吟诵风格,亦以此为近。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中,诗歌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吟诵是诗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过去的教育家们往往通过化雅为俗的方法,将传统的素材,灌注到启蒙教育之中。
据屈大均记载:“粤俗好歌,凡有吉庆,比唱歌以为欢乐。
”“唱一句或延半刻,曼节长声,自回自复,不肯一往而尽。
”[3]当时粤地(广府、客家、潮州、海南)启蒙教育有材之乡塾与城之私塾,所选教材有“《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神童诗》、《唐诗三百首》、《增广贤文》、《幼学故事琼林》、《龙文鞭影》等书。
”[4]此类教材,大多通过诗、赋、韵、文的吟诵,培养幼童对声、韵、律的感觉,故十岁前后之幼童,能诗能文者大不乏人,其间更有大量儿歌,提高学习兴趣,其中一首今天六十岁以上的人皆能唱的儿歌,影响至为巨大,歌云:月光光,照地堂(晒谷场)。
声母b波p婆m摸f科d多t拖n挪l罗1、b 发音时上下唇闭拢,闭住一口气,然后让较弱的气流突然冲出来,与普通话中b的发音相同,所管的字也大致与普通话的b相对应。
我们还是看一些例子吧,(汉字后面是广州话拼音,上标表示声调,注意这是粤语的声调,不是普通话的声调。
点击可听到发音)。
班ban1 波bo1 杯bui1 把ba2 表biu22、p 发音时口形与b相同,但从双唇冲出的气流较强(语言学上所谓不送气与送气之分),与普通话中p的发音相同,所管的字也大致与普通话的p相对应。
例怕pa3 破po3 皮péi4 平ping4 排pai43、m 发音时先将嘴唇闭拢,声带振动,让气流从鼻孔出来,然后滑向韵母,与普通话发音相同,所管的字也大致与普通话的m相对应。
例:摩mo1 妈ma1 埋mai4 问men6 名ming44、f 发音时下嘴唇紧贴上门齿,让气流从唇齿间挤出来,与普通话发音相同,所管的字也与普通话的f、k、h相对应。
例:花fa1 分fen1 快fai3 火fo2 风fung15、d 发音时舌尖顶住牙床,然后让较弱的气流突然冲出,与普通话发音相同,所管的字也大致与普通话的d相对应。
例:大dai6 地déi6 丁ding1 多do1 当dong16、t 发音时口形与d相同,但冲出的气流较强,与普通话发音相同,所管的字也大致与普通话的t相对应。
例条tiu4 他ta1 拖to1 土tou2 叹tan37、n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牙床,声带振动,让气流从鼻孔出来,然后滑向韵母,与普通话发音相同,所管的字也大致与普通话的n相对应。
例:你néi2 难nan4 努nou5 暖nün5 懦no6注意:n在广州话中通常与l相混,把声母为n的都念为l如“你”念成“里”,“难”念成“兰”。
这是一种“懒音”现象。
8、l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牙床,声带振动,让气流从舌边流出,与普通话发音相同,所管的字也大致与普通话的l相对应,如上述,普通话读n的字在广州话中也可以读l。
新声韵平声字仄声字总表一、平仄平仄是格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
格律诗的平仄规则简单说来有以下几方面:(一)句的平仄规定——交错。
在一句当中构成句子的字(词)的平仄音是交替出现的。
1、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2、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3、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4、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以上是五言诗的平仄规则。
如果是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句子前面加上两个平仄相反的字头。
请看下面的对照:1、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2、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3、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平仄仄4、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从以上可以看出句子的平仄规则一共有八种其中五、七言各四种。
只要记住五言四种七言加两字就可以记住这八种基本格式了。
(二)联的平仄规定——相对。
每两句诗叫做“一联”每联的前一句叫“出句”后一句叫“对句”。
出句与对句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平仄相反也叫相对(对立)。
如:出句:仄仄平平仄对句:平平仄仄平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首诗的第一句是平收的句式那么这一联(首联)的对句就不是完全相对的了。
例如:出句:平平仄仄平对句:仄仄仄平平——对句第三字与出句第三字就不是相对的两句的第五字因为用韵所以也是相同的。
出句:平平仄仄仄平平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对句的第五字与出句第五字也不是相对的两句的第七字因为用韵的关系所以也是相同的。
这是由于诗的韵脚的要求造成的只要记住这点细微的差别就可以了。
(三)联与联之间的平仄规定——相粘。
律诗由四联八句组成从第一到第四联分别叫做首、颔、颈、尾联。
绝句由两联四句组成第一联和第二联分别叫做首联和尾联。
联与联之间的平仄规定是:后一联出句的前两个字的平仄与前一联对句的前两个字的平仄是相同的。
(因为第一个字往往可平可仄所以有的书中只说第二个字的平仄相同其实意思是一样的)。
例如:五月天山雪——仄仄平平仄无花只有寒。
粤语调值说略林建平香港中文大学普通话教育研究及发展中心摘要粤方言研究专家对粤语调值的描写,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看法。
主要分歧出现在:阴平调,阳平调和阳上调,争议最大的是阴平调值。
通过实验语音分析,香港粤语的阴平调值为55,阳平调值为31,阳上调值为23我们预期,广州粤语和香港粤语的阴平调,55和53将会合流,原来老派粤语55调和53调的对立现象将逐渐合而为一,都读作55调。
引言在汉语方言中,粤语的调类较多,共有9个,有所谓"粤语九声"之说。
平上去入各分阴阳,入声再分阴入(上入),中入和阳入(下入)。
就音高而言,阴入的音高相当于阴平,中入的音高相当于阴去,阳入的音高相当于阳去,即实际上粤语只有六个调位,"九声六调"之说,更为贴切。
实验语音资料表明,粤音中只有六个调位的说法是确切的。
粤方言词典及专著对粤语调值的描写,不完全相同。
主要的差异是在阴平调,阳平调和阳上调。
阳平调值有21和11两个调值,阳上调值也有13或23两个调值。
21和11或13和23实质上没有多大差别,阳平调属于低平调,阳上调属于低升调。
这是论者们所认同的,看法基本一致。
分歧较大的,是阴平调值的描写。
1讨论与分析1.1粤语调值描写的分歧粤方言词典及专著对粤语调值的描写,不完全相同。
主要的差异是在阴平调,阳平调和阳上调。
阳平调值有21和11两个调值,阳上调值也有13或23两个调值。
21和11或13和23实质上没有多大差别,阳平调属于低平调,阳上调属于低升调。
这是论者们所认同的,看法基本一致。
分歧较大的,是阴平调值的描写。
有学者认为,广州粤语的阴平调,本调是53,变调是55(饶秉才等,1981;李新魁,1987);詹伯慧(1985),林柏松(1987)则主张阴平调值的主流是高平55调。
因为,在日常交际中,粤语的阴平调随意念55或53,都是不致影响表达的,说明55和53这两个调值并没有起辨义作用。
我们比较了十来种粤方言词典及专著,发现它们对粤语调值的描写不完全相同,如表一。
ag(客)eg(德) og恶ug屋ig益êg(约) ég(尺)ag发音时先发前音a,然后用舌间跟顶住上腭后部,堵塞气流,即作发g状,但之后舌跟不离开上腭,不爆破。
管字与普通话a、ua、o、uo、e、i、ai部分对应,例:白bag3 拍pag3 吓hag3 拆cag3划wag6 额ngag3 隔gag3 擘mag3eg发音时先发前音e,然后用舌间跟顶住上腭后部,堵塞气流,即作发g状,但之后舌跟不离开上腭,不爆破。
eg发音与ag相似,但张口较小,发音较短。
管字与普通话o、e、ai、ei部分对应。
例:北beg1 得deg1 麦meg6 则zeg1黑heg1 塞seg1 惻ceg1 扼ngeg1og发音时先发前音o,然后用舌间跟顶住上腭后部,堵塞气流,即作发g状,但之后舌跟不离开上腭,不爆破。
管字与普通话o、e、üe、u、ao部分对应。
例:博bog3 确kog3 乐log6 度dog6各god3 扑pog3 剥mog1 岳ngog6ug发音时先发前音u,然后用舌间跟顶住上腭后部,堵塞气流,即作发g状,但之后舌跟不离开上腭,不爆破。
管字与普通话u、ü、ou、iu部分对应。
例:卜bug1 督dug1 绿lug6 竹zug1毒dug6 福fug1 肉yug6 哭hug1ig发音时先发前音i,然后用舌间跟顶住上腭后部,堵塞气流,即作发g状,但之后舌跟不离开上腭,不爆破。
其中i的发音比单韵母i张口稍大。
管字与普通话e、i、ü部分对应。
例:碧big1 即jig1 识xig1 觅mig6的dig1 亿yig1 激gid1 域wig6êg发音时先发前音ê,然后用舌间跟顶住上腭后部,堵塞气流,即作发g状,但之后舌跟不离开上腭,不爆破。
管字与普通话uo、üe、iao部分对应。
例:桌cêg3 啄dêg3 雀zêg3 削sêg3若yêg6 却kêg3 脚gêg3 略lêg6eb发音时先发前音e,然后双唇闭合,堵塞气流,作发b状,但之后不爆破。
【粤语的音节结构】粤语是汉语的其中一种方言。
跟其它汉语方言相比,粤语有着极相似的音节结构。
音节是是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的语言单位,是语音的自然单位。
其中包含一个比较响亮的中心。
由于汉字是单音节的,因此,在中文里,每一个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
所谓音节结构,就是指一个音节里的组成结构。
跟汉语其它方言一样,粤语的音节结构,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
声母是在一个音节中,最先发出的辅音(又称子音)。
辅音指的是人们藉着发音器官(包括牙、舌、龈、唇、腭等)阻碍流出来的气流时,气流克服这些阻碍流出,而产生出来的声音。
例如英语「pair」的「p」或「kid」的「k」,就是辅音。
所有粤语的声母都是辅音,但不代表粤语里的所有辅音都是声母。
像「披」pei 的「p」、「给」kap 的「k」等,都是粤语的声母。
粤语共有19个声母。
此外,还有一些字,如「欧」au 、「安」on 等,是没有声母的,它们被称为「零声母」的字。
韵母是一个音节中,除去声母后,余下的发声部分。
韵母必须包含有元音(又称元音)。
元音是直接由声带振动,配合舌头的高低前后位置,及嘴唇的圆或不圆,所发出的声音。
如英语「see」的「ee」、「charm」的「a」等,都是元音。
最简单的韵母,就是只有一个元音的「单元音韵母」,如「沙」saa、「梳」so 、「思」si、「些」se 等字,去除声母s,就只余下aa、o 、i 、e 等元音,这些就是单元音韵母。
在单元音韵母中,该元音就称为「韵腹」(韵母里的主要元音),并没有「韵尾」(韵母里,于主要元音的后面,出现的元音或辅音)。
也有些韵母,由两个元音组成。
例如「胎」toi 的韵母oi ,就由o 及i 两个元音组成;「箫」siu 的韵母iu ,就由i 及u 两个元音组成。
这些韵母,被称为复元音韵母。
发音时,我们先会发出作为韵腹的主要元音(如toi 中的o、siu 中的i ),之后舌位滑到元音韵尾(如toi 中的i、siu 中的u )的位置。
2020年3月March , 2020第35卷第3期Vol. 35 No. 3北部湾大学学报JOURNAL OF BEIBU GULF UNIVERSITYDOI :10. 19703/j. bbgu. 2096-7276. 2020. 03. 0076粤语(BCD )拼FGH 评述高宇璇1,温育霖2(1.深圳大学 人文学院,广东 深圳518060; 2.深圳市福田区上步中学,广东 深圳518031)[摘要]随着粤语音系研究的发展,学界提出不同的粤语(广州话)拼音方案,其中最常见的为“广州话 拼音方案”、原香港教育署语文教育学院制定的“粤语拼音方案”和香港语言学学会的“粤语拼音方案”。
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角度对比分析三个方案,根据相关语言事实对其设计原则、差异缘由进行探讨,结果显示,三个方案各有特点,在不同层面上反映了粤语的音系和语音特点。
[关键词]粤语;音系;拼音方案;声韵调[中图分类号]H178[文献标识码]A 一套拼音方案可以说就是一个自足的语音系统,经过了音位归纳等处理。
对粤语(广州话)这 一语音系统进行拼音方案设计,所得到的便是粤语(广州话)拼音方案。
为便于行文,在本文中把这类拼音方案统称为“粤语拼音方案”'目前较为常见的粤语拼音方案有如下几种:一是饶秉才、欧阳觉亚、周无忌[1]所设计的《广州话拼音方案》(下文简称“广州话式” )o 应用于《广州话方言词典》(1981)。
二是原香港教育署语文教育学院(现已并入香港教育大学)中文系设计的粤语拼音方案(下文简称“教院式”)。
应用于《常用字广州话读音表》[2]( 1990)。
三是香港语言学学会设计的《香港语言学学会粤语拼音方案》(下文简称“学会式”),简称 《粤拼》。
四是耶鲁大学在20世纪60年代设计的一套粤语拼音方案。
目前采用该方案的书籍有香港中文大学雅礼中国语文研习所所著的《粤语速成[文章编号]2096-7276( 2020) 03-0076-07(上、中、下)》⑶。
词的声韵格律的特点
以下是 8 条关于词的声韵格律特点的内容:
1. 词的平仄搭配啊,那可真是像音乐里的节奏一样重要!你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读起来是不是抑扬顿挫,特别有节奏感。
平仄错落有致,让词充满了韵律之美呀。
2. 词的押韵也超有意思的好不好!就像走路的步伐一样整齐有规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骤”和“酒”押韵得多么自然流畅,让人读着特别顺口。
3. 词的格律有时候真像个严格的老师呢!它规定着每个字的位置和发音。
但正因为有了它,才有了那些韵味无穷的词句呀。
像“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格律让它如此迷人。
4. 词的声韵格律难道不像绘画中的线条和色彩吗?它勾勒出词句的轮廓和情感色彩。
比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独特的声韵格律把那种凄凉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啊!
5. 哎呀呀,词的声律有时真像个魔法棒呢!能把普通的文字变得神奇起来。
想想“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声律的魅力就在这里呀。
6. 词的韵脚就像项链上的珠子一样串联起整首词呀!“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韵脚让词句变得连贯而富有韵味。
7. 词的格律难道不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吗?它可不是随便就能掌握的哟!看看“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格律把握得多精准。
8. 词的声韵格律简直就是诗词世界里的瑰宝啊!它让词既优美又动听。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声韵格律成就了多少经典呀!
我觉得词的声韵格律特点让词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呀!。
作词技巧作词人必知的“词曲咬合”究竟是什么?(解析粤语与国语区别)词曲咬合其实“词曲咬合”不是专业说法,目前也没有一个专业词汇来描述华语流行音乐里的这种现象。
以前有人把它叫做“口白式唱腔”,也只是媒体自创。
但是,如果把视野放宽一点,看看历史,就会发现,“词曲咬合”在传统音乐里并不新鲜,而且也早有人做过相关实践和理论。
早在公元前11世纪《诗经》就已经开始讲究“词曲咬合”,其中所有的诗都是可以唱的。
但是到后来,由于汉语的声调本身就太像音乐了,所以中国人慢慢地开始不听音乐,而去讲究朗诵。
比如唐诗讲究平仄格律,就是为了朗诵的时候听起来跟音乐似的。
再后来,中国又发明出戏曲这种高明的歌剧,戏曲里讲的“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就是最高明的“词曲咬合”。
而西方早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就已经提出了音乐旋律、节奏追随歌词的原则,但没有谈到具体方法。
到了17世纪巴洛克时期,蒙特威尔第提出了“第二常规”,即音乐追随歌词的常规方法,并且有一大批巴洛克音乐家开始实践这个方法,写了好多唱起来跟说话差不多的歌。
再后来的宣叙调,就是一种把说话的腔调高度融合到音乐里的歌剧形式。
但是中西音乐做一下对比你会发现,汉语音乐要做到“词曲咬合”,情况远比印欧语系国家的音乐要复杂得多。
所以,在汉语流行音乐里,词曲咬合到底是什么意思,基本原理又是什么,还得从汉语的语音学说起。
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声调语言,除了东南亚、非洲、北欧、南美洲的少数国家以外,其他国家的语言都不用声调来区别意义。
而声调在本质上跟音乐类似,就是一种音高变化。
1国语篇早在上世纪20年代,语音学大师赵元任就发现了现代汉语中,声调跟音乐有某种关系。
他发明了五度标记法,即用一条竖线作为标尺,平分四段,各端点按音高从低到高分五个档次:低、次低、中、次高、高(但并未规定准确音程关系,这是后来由实验语音学来解决的问题)。
为了形象理解,我们可以用do re mi fa sol五个音来表示这五个档次。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版本《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由车万育所著。
其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对于诗词格律的启蒙与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这一段中,“云”与“雨”、“雪”与“风”都是自然现象的相对。
“晚照”即傍晚的阳光,“晴空”则是晴朗的天空,二者相互对应。
“来鸿”指飞来的大雁,“去燕”是离去的燕子,展现了候鸟的迁徙。
“宿鸟”是栖息的鸟儿,“鸣虫”为鸣叫的昆虫,描绘了夜晚生物的不同状态。
“三尺剑”是说古代的剑长约三尺,常被用来象征英勇和武力。
“六钧弓”指拉力较强的弓,钧是古代重量单位。
“岭北”和“江东”是地理方位的对仗。
“人间清暑殿”描绘了人间帝王的避暑宫殿,“天上广寒宫”则是想象中天上嫦娥居住的宫殿,形成了人间与天上的对比。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描绘了清晨烟雾中翠绿的杨柳和春雨里红艳的杏花,景色优美,色彩鲜明。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则刻画了一位历经风霜早早赶路的行人和一位在烟雨中溪边垂钓的老者。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沿”和“革”代表了沿袭与变革。
“白叟”是白发老人,“黄童”指儿童,以发色区分不同年龄段。
“江风”与“海雾”,展现了江河与海洋上不同的气象。
“牧子”即牧童,“渔翁”为捕鱼的老人,体现了不同的职业身份。
“颜巷陋”说的是孔子弟子颜回居住的巷子简陋,但他安贫乐道。
“阮途穷”指魏晋时期的阮籍,常常驾车信马由缰,走到路尽头就痛哭而返,形容人生困境。
粤语声韵格律来源:粤语会馆编写粤剧,少不了要弄清粤语的九声、五十二韵,梆黄及口古均要分上、下句,这就要知道那些字可作上句或下句的结束字。
同时每句之中又分为几顿。
每顿的尾字也要按一定的平仄规律撰写。
若填小曲,牌子作唱词,则难度更大。
粤语每个字都有一定的声调。
比如下平声的“平”字的声调是(5)就只能填在曲中(5)的位置上。
为让大家容易记住平仄的区别,以下试用亲人韵为例说明:上平(3)、上上(2)、上去(1)、上入(30)、中入(10)因-----隐-----印----壹-----逸下平(5)、下上(71)、下去(6)、下入(60)人-----引-----孕-----日只要记住(3)(5)两个音的字分别是上平和下平。
可作下句结束字。
其余的都属仄声字,均作上句的结束字。
其中上入的声调是(30)要注意不可和上平(3)混淆。
上入的(30)是短促的,一拖长就会变字,如“谷”字拖长就变成“屋”字了。
此外,中入、下入亦是同样的情况。
目前多把入声字另立一个入声韵部。
熟悉工尺谱的朋友要记住(工)是上平,(合)是下平,可作下句结束字,其余都是仄声,只能作上句的结束字。
梆黄的句格多是平仄相间,只要弄清字的平仄归属,写唱词就容易多了。
附:粤语声韵表帮忙部:帮忙韵、干寒韵、商量韵、艰难部:艰难韵、贪婪韵、撑棚韵、亲人部:亲人韵、森林韵、登腾韵、遵循韵、千年部:千年韵、添甜韵、宣传韵、依时部:依时韵、曦微韵、猪鱼韵、追随韵、西堤韵、灰煤部:灰煤韵、开来韵、乖孩韵、英明部:英明韵、腥鲮韵、乌狐部:乌狐韵、操劳韵、工农韵、逍遥韵、优游韵、菠罗韵、花茶韵、宽盘韵、爹爷韵、抛锚韵、靴瘸韵、五唔韵、执拾部:执拾韵、核实韵、得墨韵、热烈部:热烈韵、涉猎韵、月缺韵、喝割部:喝割韵、落索韵、芍药部:芍药韵、劈石韵、竹木韵、霹雳韵、活泼韵、出术韵.广州话分韵词林杨子静潘邦榛编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0年3月第一版 1990年3月第1次印刷下面韵目后的括号内容是按‘广州话分韵词林’书中标注加上。
另各韵目下的韵字,同音同义者,加注又读某某声。
同音不同义者,加注读音和组词或只加组词。
本来下载的文件与‘广州话分韵词林’中所列的韵字有出入,有多字不同韵,可能打错了字,与书相比,缺了些字,有的是打不出,其韵字的排列和书中所列前后一致,想他有可能从书中取出用,现对照‘广州话分韵词林’所列韵字一一校对改正补齐。
平。
1。
帮忙韵 (韵母ong,据‘广州话分韵词林’加上,下同)上平声。
音调为(3),工尺谱(工),下句结束字:邦帮梆方芳坊肪荒慌谎肓当(应当)噹铛珰汤劏岗刚纲缸扛江康慷糠腔筐眶光胱装妆庄桩赃脏仓苍疮舱桑丧(治丧)汪杧下平声。
音调为(5),工尺谱(合),下句结束字:旁庞亡忘芒茫忙氓房妨防堂膛棠唐糖塘郎廊榔螂琅狼囊瓤昂狂航杭行降(投降)藏(收藏)床王皇惶徨煌蝗隍篁凰黄簧潢磺上上声。
音调为(2),工尺谱(尺),上句结束字:榜膀绑晃访纺仿舫党挡档(存档)厂敞氅闯爽枉淌躺搪傥巷讲港广下上、上去声。
音调为(1)(71),工尺谱(上)(乙上),上句结束字:网惘妄莽蟒往朗蚌放况当(恰当)档(摊档)趟烫杠降钢亢抗炕矿旷犷壮葬丧创怆下去声。
音调为(6),工尺谱(士),上句结束字:傍磅镑谤荡宕浪望旺状藏(宝藏)撞脏项戆2。
干寒韵 (韵母on)上平声。
音调为(3),工尺谱(工),下句结束字:安鞍干(菜干)肝玕杆竿看(刮目相看)下平声。
音调为(5),工尺谱(合),下句结束字:寒鼾韩上上声。
音调为(2),工尺谱(尺),上句结束字:赶秆罕刊下上、上去声。
音调为(1)(71),工尺谱(上)(乙上),上句结束字:汗翰瀚岸犴3。
商量韵 (韵母êng)上平声。
音调为(3),工尺谱(工),下句结束字:香乡僵缰疆姜浆张章彰璋獐昌倡娼枪锵窗商伤觞殇双箱厢湘霜孀襄镶央泱殃秧鸯下平声。
音调为(5),工尺谱(合),下句结束字:良娘粮量莨凉(清凉)梁粱强(加强)常裳尝偿长(漫长)场肠(肝肠)祥详翔墙樯羊洋徉阳扬杨疡上上声。
音调为(2),工尺谱(尺),上句结束字:掌长(生长)奖桨两(银两、斤两)凉(音如银两的两音,清补凉)享响饷飨肠(音抢,腊肠)抢赏想尚(音想,和尚)下上、上去声。
音调为(1)(71),工尺谱(上)(乙上),上句结束字:养痒仰两(一时无两)俩魉强(牵强)上(赶上)向相唱畅怅帐账胀涨障幛嶂瘴仗(打仗)将酱下去声。
音调为(6),工尺谱(士),上句结束字:亮谅辆量象像丈杖仗(仪仗)匠上(心上)尚(时尚)让壤攘嚷酿样恙漾4。
艰难韵(韵母an)上平声。
音调为(3),工尺谱(工),下句结束字:关鳏山珊姗跚删潸闩滩摊瘫(上声义同)坍餐弯湾丹单郸箪番翻幡班斑颁攀扳悭奸艰间(人间)栏(猪栏)下平声。
音调为(5),工尺谱(合),下句结束字:凡帆矾烦繁蕃藩樊闲娴环还鬟寰圜顽颜漫蛮残孱潺难(困难)兰栏(曲栏)拦阑斓澜弹坛檀上上声。
音调为(2),工尺谱(尺),上句结束字:反返简锏柬拣茧趼碱枧产铲板版坂栈盏散(膏丹丸散)馓蛋旦(花旦)坦袒毯下上、上去声。
音调为(1)(71),工尺谱(上)(乙上),上句结束字:眼懒晚挽泛贩晏旦(元旦)诞谏间(时间)涧叹炭粲璨灿赞趱撰馔散(聚散)伞篡汕惯掼盼下去声。
音调为(6),工尺谱(士),上句结束字:万曼漫(浪漫)幔慢谩蔓难(患难)烂患幻宦饭犯范瓣办扮弹惮疍绽赚限雁5。
贪婪韵 (韵母am)上平声。
音调为(3),工尺谱(工),下句结束字:三衫参骖监缄贪啱簪眈耽担(负担)下平声。
音调为(5),工尺谱(合),下句结束字:函涵咸衔潭谭(同谈,老生常谭)谈痰南喃楠婪男蓝篮岚谗馋搀巉惭蚕岩癌上上声。
音调为(2),工尺谱(尺),上句结束字:胆斩惨篸减榄馅下上、上去声。
音调为(1)(71),工尺谱(上)(乙上),上句结束字:担(重担)喊鉴腩览揽罱忏杉湛蘸探赧下去声。
音调为(6),工尺谱(士),上句结束字:上平声。
音调为(3),工尺谱(工),下句结束字:撑罉罂耕更坑踭烹框绷下平声。
音调为(5),工尺谱(合),下句结束字:鹏棚盲横伥上上声。
音调为(2),工尺谱(尺),上句结束字:省蜢橙朋(老朋)下上、上去声。
音调为(1)(71),工尺谱(上)(乙上),上句结束字:猛棒冷下去声。
音调为(6),工尺谱(士),上句结束字:硬逛噇(猛噇-拼命吃)7。
亲人韵 (韵母en)上平声。
音调为(3),工尺谱(工),下句结束字:因茵恩姻欣殷筋巾根跟斤蚊吞身娠新薪申伸绅辛分氛纷勋熏薰醺曛荤昏婚阍芬真嗔珍亲奔彬贲宾滨槟军君均钧坤昆温瘟氲奀下平声。
音调为(5),工尺谱(合),下句结束字:人仁寅神辰臣晨宸云魂纭耘芸匀晕浑民文闻雯纹痕贫频蘋颦陈尘勤芹焚坟银垠群裙上上声。
音调为(2),工尺谱(尺),上句结束字:垦恳隐忍粉诊疹哂紧谨馑卺品狠很滚菌稳揾下上、上去声。
音调为(1)(71),工尺谱(上)(乙上),上句结束字:困窘悃阃喷愤奋训粪殒陨允尹蕴引蚓印瘾敏悯泯吻刎紊殡鬓震振赈镇圳衬趁棍褪(行路打倒褪)下去声。
音调为(6),工尺谱(士),上句结束字:阵运韵混恨近慎肾问分(辈分)份忿笨韧衅孕刃仞纫8。
森林韵(韵母em)上平声。
音调为(3),工尺谱(工),下句结束字:心深森参芯金今甘柑箴斟砧针音喑阴衾襟矜禁堪钦龛谙庵侵下平声。
音调为(5),工尺谱(合),下句结束字:沉寻忱林琳淋霖临吟淫禽擒琴含酣岑涔上上声。
音调为(2),工尺谱(尺),上句结束字:锦敢感饮审婶黯闇枕谂砍坎下上、上去声。
音调为(1)(71),工尺谱(上)(乙上),上句结束字:暗禁荫撼瞰浸勘嵌谮荏渗稔颌凛下去声。
音调为(6),工尺谱(士),上句结束字:任饪衽甚憾鸠(俗又读“沉”)9。
登腾韵 (韵母eng)上平声。
音调为(3),工尺谱(工),下句结束字:生牲甥笙庚更(音庚,变更)羹灯登争嶒琤筝睁铮僧蹭憎增缯罾崩蹦亨铿莺下平声。
音调为(5),工尺谱(合),下句结束字:行衡恒能盟萌甍腾藤凭(文凭)朋层曾宏下上、上去声。
音调为(1)(71),工尺谱(上)(乙上),上句结束字:甑凳勍(酒好勍)楞(藤条楞)下去声。
音调为(6),工尺谱(士),上句结束字:幸杏行赠凭(挨挨凭凭)10。
遵循韵 (韵母ên)上平声。
音调为(3),工尺谱(工),下句结束字:春椿鹑敦墩暾吨津樽遵谆榛臻殉徇峋询恂悛下平声。
音调为(5),工尺谱(合),下句结束字:仑伦沦轮纶囵鳞辚粼麟邻唇驯纯醇淳旬巡循上上声。
音调为(2),工尺谱(尺),上句结束字:烬准隼榫蠢卵笋下上、上去声。
音调为(1)(71),工尺谱(上)(乙上),上句结束字:进俊浚骏峻竣晋信逊汛迅讯蕈舜瞬盾下去声。
音调为(6),工尺谱(士),上句结束字:尽论躏润闰顺顿囤(音钝,竹编存粮器具)钝遁11。
千年韵(韵母in)上平声。
音调为(3),工尺谱(工),下句结束字:烟偏翩编篇边鞭辫巅癫天坚肩愆牵掀锨煎(熬煎)毡千迁钎芊跹仙鲜(新鲜)先下平声。
音调为(5),工尺谱(合),下句结束字:言弦舷贤延涎筵蜒然燃妍研棉绵眠田填怜年连涟莲前钱缠上上声。
音调为(2),工尺谱(尺),上句结束字:演堰偃衍贬砭扁匾片(照片)典腆链件(证件)显遣蚬展碾剪腱蹇浅面(畀面)鲜(少也,屡见不鲜)燹下上、上去声。
音调为(1)(71),工尺谱(上)(乙上),上句结束字:免勉娩湎冕践饯煎(先煎)蟮燕咽(音燕)宴片(冰片)骗遍变建见献宪芡箭颤战荐扇线下去声。
音调为(6),工尺谱(士),上句结束字:唁现砚苋谚便弁汴辨辩奠淀靛佃甸殿电面(表面)练炼件(一两件)健贱溅羡禅(音善)擅膳缮善12。
添甜韵 (韵母im)上平声。
音调为(3),工尺谱(工),下句结束字:尖添粘沾拈瞻签歼掂恹奄兼谦下平声。
音调为(5),工尺谱(合),下句结束字:严髯盐炎嫌甜廉镰帘奁檐蝉禅钳潜上上声。
音调为(2),工尺谱(尺),上句结束字:点掩冉闪险检淹下上、上去声。
音调为(1)(71),工尺谱(上)(乙上),上句结束字:染脸敛殓厌剑欠占店玷堑下去声。
音调为(6),工尺谱(士),上句结束字:验焰艳念俭渐滟[口*店]冤渊鸳端圈喧暄宣孙狲酸飧涓捐娟鹃尊专砖川钏穿村下平声。
音调为(5),工尺谱(合),下句结束字:员元完圆园原源缘援媛悬猿辕垣鸢玄沿屯团豚峦联銮鸾权拳传(遗传)全诠痊筌存泉船旋上上声。
音调为(2),工尺谱(尺),上句结束字:县院苑婉丸恋短卷转传(自传)喘忖窜选损犬下上、上去声。
音调为(1)(71),工尺谱(上)(乙上),上句结束字:远软暖串寸劝怨券绢眷绻算蒜篆钻下去声。
音调为(6),工尺谱(士),上句结束字:愿断段缎锻乱嫩倦14。
依时韵 (韵母i)上平声。
音调为(3),工尺谱(工),下句结束字:诗尸狮师思(沉思)施私斯丝司支枝资缁滋之知姿芝脂孽兹肢咨差(音雌)嗤訾媸黐疵髭痴雌笞医衣依撕嘶伊下平声。
音调为(5),工尺谱(合),下句结束字:时埘匙宜儿移疑怡贻饴仪颐夷姨(又音衣义同)痍蛇(音移,虚与委蛇)迤(音移)而辞词祠持迟池驰弛慈墀瓷磁糍脐荠上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