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AGR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_鉴定及初步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04.03 KB
- 文档页数:4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单克隆抗体是一种来源于单一B细胞克隆的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力,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
其制备流程主要包括免疫原制备、动物免疫、细胞融合、筛选和鉴定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流程。
1. 免疫原制备。
首先需要准备纯化的抗原蛋白,可以是蛋白质、多肽、细胞膜蛋白等。
抗原蛋白的纯度和活性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至关重要,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纯化和活性检测。
通常采用亲和层析、离心、电泳等方法进行抗原蛋白的提取和纯化。
2. 动物免疫。
将纯化的抗原蛋白注射到小鼠或兔子等动物的体内,诱导其产生特异性抗体。
在免疫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免疫程序,监测抗体滴度,以及合理调整免疫方案,以提高单克隆抗体的产量和质量。
3. 细胞融合。
从免疫动物中获取脾细胞或骨髓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如SP2/0、NS-1等)进行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
杂交瘤细胞具有较高的产抗体能力,能够长期稳定地分泌单克隆抗体。
4. 筛选和鉴定。
通过ELISA、免疫印迹、细胞免疫荧光等方法对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液进行筛选和鉴定。
筛选出特异性较强的单克隆抗体阳性杂交瘤细胞,并进行亚克隆的鉴定,最终获得单克隆抗体细胞株。
5. 扩大培养和纯化。
将筛选出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进行扩大培养,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上清液。
然后采用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等方法对单克隆抗体进行纯化,获得高纯度的单克隆抗体制剂。
总结。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是一个复杂而又精细的过程,需要在每个环节都严格控制条件,确保单克隆抗体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上述步骤的实施,可以获得高效、高纯度的单克隆抗体,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单克隆抗体制备步骤及注意事项一、脾细胞的准备:1.将Balb/c小鼠拉颈脱臼处死,浸泡于75%酒精3~5min。
无菌操作取出脾脏,置于盛有5mL不完全培养液的平皿中,洗涤3次去除脾脏表面的脂肪和结缔组织。
2.将洗好的脾脏用剪刀剪成3~5个小块,然后将脾脏研碎,过细胞筛,收集细胞。
3.将脾脏细胞悬液在1000r/min条件下,离心5min,弃上清。
再以同样的方法洗涤离心一次。
4.将沉淀细胞重新悬浮于10mL不完全培养液中,计活细胞数,取108个脾淋巴细胞悬液备用。
注意事项:➢免疫脾细胞一般取最后一次加强免疫3天以后的脾脏,制备成细胞悬液,因为此时B淋巴母细胞比例较大,融合的成功率较高。
二、骨髓瘤细胞的准备:1.选好骨髓瘤细胞株,取体外培养对数生长期细胞或体内生长的肿瘤分离骨髓瘤细胞。
2.取对数生长骨髓瘤细胞离心,用无血清培养液洗2次。
3.制备细胞悬液,计活细胞数。
4.调整细胞浓度,取107细胞悬液备用。
注意事项:➢常用的骨髓瘤细胞系有:NS1、SP2/0、X63、Ag8.653等。
➢骨髓瘤细胞系应和免疫动物属于同一品系,这样杂交融合率高,也便于接种杂交瘤细胞在同一品系小鼠腹腔内生产大量McAb。
➢骨髓瘤细胞的培养适合于一般的培养液,如RPMI-1640基础培养液,DMEM培养基。
小牛血清的浓度一般在10~20%。
细胞的最大密度不得超过106个/mL。
➢一般扩大培养以1:10稀释传代,每3~5天传代一次。
细胞的倍增时间为16~20小时。
➢一般准备融合前的两周就应开始复苏骨髓瘤细胞,为确保该细胞对HA T的敏感性,每3~6个月应用8~AG(8氮杂鸟嘌呤)筛选一次,以防止细胞的突变。
➢保证骨髓瘤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良好的形态,活细胞计数高于95%,也是决定细胞融合的关键。
三、细胞融合:1.将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按1:10 或1:5的比例混合,加入20~50mL RPMI-1640培养液。
2.在1000r/min条件下离心8min,弃上清,用滴管轻轻吸净残留液体。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单克隆抗体是一种由单一克隆B细胞产生的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力。
它在生物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疾病诊断、治疗和生物学研究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希望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有所帮助。
一、制备原理。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抗原免疫、细胞融合、筛选和鉴定、扩增和保存。
首先,通过将目标抗原注射到实验动物体内,诱导其产生特异性抗体。
然后,从免疫动物体内获得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接着,通过细胞培养和筛选,筛选出产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最后,对所得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扩增和保存,以备进一步的实验和应用。
二、制备方法。
1. 抗原免疫。
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根据抗原的特性和研究需要,选择合适的免疫方案,包括抗原的种类、免疫的途径和次数等。
2. 细胞融合。
将获得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融合细胞的筛选条件包括杂交瘤细胞的生长条件、培养基的成分和杂交瘤细胞的筛选方法等。
3. 筛选和鉴定。
通过特异性抗原的筛选和鉴定,筛选出产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鉴定的方法包括ELISA、免疫印迹、免疫荧光等。
4. 扩增和保存。
对所得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扩增和保存,以备进一步的实验和应用。
扩增的方法包括体外培养、动物体内生长等。
三、实验注意事项。
在进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动物的选择和管理、抗原的制备和纯化、细胞融合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条件、单克隆抗体的鉴定和保存等。
四、应用前景。
单克隆抗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医药制剂,在疾病诊断、治疗和生物学研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也在不断完善,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应用领域被开发出来。
综上所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过程,需要研究人员在实验操作中严格把关,以确保所得的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力。
一、实验背景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简称mAb)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的抗体,由单个B细胞克隆产生。
单抗在生物医学研究、疾病诊断、治疗药物研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小鼠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异性、亲和力和效价进行鉴定。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雌性小鼠,体重18-22g。
2. 试剂与耗材: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RPMI-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链霉素、青霉素、聚乙二醇(PEG)、小鼠抗小鼠IgG-FITC、兔抗小鼠IgG-HRP、ELISA 试剂盒、抗体稀释液、抗体亲和层析柱等。
3. 仪器:超净工作台、显微镜、酶标仪、离心机、冰箱、培养箱等。
三、实验方法1. 动物免疫(1)选择雌性小鼠,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
(2)对实验组小鼠进行免疫,每次免疫剂量为1mg抗原,间隔2周进行第2次免疫。
(3)对照组小鼠仅给予生理盐水注射。
2. 细胞分离与培养(1)免疫后第3周,处死实验组小鼠,无菌操作取出脾脏。
(2)将脾脏剪碎,加入Ficoll分层液,进行细胞分离。
(3)收集单个核细胞,用RPMI-1640培养基洗涤2次,计数。
(4)将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混合,加入PEG进行细胞融合。
(5)将融合后的细胞进行培养,选择杂交瘤细胞。
3. 单抗制备(1)将杂交瘤细胞进行扩大培养,收集培养上清。
(2)用ELISA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中的抗体效价,筛选出高亲和力抗体。
(3)将高亲和力抗体进行亲和层析纯化。
4. 单抗鉴定(1)用小鼠抗小鼠IgG-FITC和兔抗小鼠IgG-HRP进行Western blot检测,鉴定单抗的特异性。
(2)用ELISA试剂盒检测单抗的效价。
(3)用抗体亲和层析柱对单抗进行亲和力测定。
四、实验结果1. 动物免疫实验组小鼠在免疫过程中未出现明显异常,免疫成功。
2. 细胞分离与培养成功分离出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细胞融合率为90%。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单克隆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特定抗原并结合于它的单一克隆抗体分子。
相对于传统的混合抗体,单克隆抗体具有更加精准的特异性和较高的亲和力,因此在现代医学中应用广泛,尤其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步骤:免疫原的制备、小鼠的免疫、脾细胞的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和鉴定。
免疫原制备免疫原是指能够引起免疫反应并且激发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制备免疫原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纯化目标分子,二是化学合成人工抗原。
纯化目标分子是指从生物体内提取目标蛋白质,包括人类血清、细胞培养上清液或从组织中分离的蛋白质,通过高效液相层析或离子交换层析等技术达到纯度要求。
化学合成人工抗原需要建立三级结构,并且通过光谱分析等技术进行鉴定。
小鼠的免疫制作单克隆抗体时,一般使用小鼠进行免疫。
将免疫原注射到小鼠体内,通过免疫系统的识别和选择,产生能够与目标分子特异性结合的抗体,这些抗体被称为多克隆抗体。
免疫时间和免疫剂量都是需要精细控制的参数,以确保得到的多克隆抗体可以覆盖免疫原的所有表位。
脾细胞的融合脾细胞是一个重要的免疫细胞,当它遇到免疫原时,会产生抗体。
将免疫小鼠的脾脏取出,制成单细胞悬液,然后与能够维持无限增殖的癌细胞融合。
融合细胞将产生能够继承小鼠脾细胞产生的抗体特异性和癌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的“嵌合抗体细胞”。
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和鉴定通过将“嵌合抗体细胞”进行单细胞分离和分层培养,筛选出特异性结合目标分子的单抗,并经过多重鉴定,包括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亲和力检测试验、特异性试验、同工酶分析、生物学鉴定和单克隆抗体的特性鉴定等多项检测,确保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亲和力和稳定性。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单克隆抗体可应用于医学、生物技术及科学研究等领域,例如基因工程药物、免疫诊断、癌症治疗、疫苗研发、食品安全检验、环境检测和生物学研究等方面。
在基因工程药物开发中,单克隆抗体能够定位特定的蛋白质,从而研制出精确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物,例如格拉西米布是一种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肠炎。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单克隆抗体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生物分子,能够识别并结合特定的抗原,对于现代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医学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一、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合适的免疫原:免疫原应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易于纯化,并且可以诱导动物产生足够的免疫反应。
常用的免疫原包括蛋白质、多肽、糖类、DNA等。
(2)免疫动物:将免疫原注射到小鼠、大鼠、兔子等动物身上,诱导其产生免疫反应。
此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免疫剂量及免疫间隔时间,以保证动物身体内产生充分的免疫反应。
(3)筛选克隆:从免疫动物获得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生成杂交瘤细胞。
将杂交瘤细胞进行分离、克隆和筛选,最终获得单克隆细胞系。
(4)制备单克隆抗体:将单克隆细胞系进行扩增,并通过细胞培养和大规模发酵获得充足的单克隆抗体产物。
二、单克隆抗体的应用(1)免疫诊断:通过单克隆抗体对特定分子的识别和结合能力,可以用于免疫诊断。
例如,通过检测患者体液中特定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结合情况,可以诊断疾病,并对病情进行判断。
(2)药物研发:单克隆抗体在药物研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抗肿瘤药物的开发中,单克隆抗体可以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抗原,实现有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
(3)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可以作为一种抗体治疗手段,对病原体或某些癌细胞进行特异性杀伤。
例如,在肿瘤治疗中,单克隆抗体能够选择性地结合癌细胞表面的受体,阻断其信号传递,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4)生物学研究: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生物学研究中的诸多方面。
例如,通过单克隆抗体对特定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作用机制。
三、单克隆抗体的前景与挑战单克隆抗体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其在医学、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单克隆抗体的研发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1)制备难度: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要求高度的技术和设备支持,需要在动物免疫、细胞融合、细胞培养等环节中严格把控。
单克隆抗体制备实验过程
抗体制备实验一般分为抗体克隆、筛选、纯化和表征四个步骤,其中
抗体克隆是抗体制备实验的前提步骤,克隆抗体是从雌配子小鼠体内得到
其对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是抗体制备的关键步骤。
1. 合成抗原或者从天然资源中获取抗原:合成抗原包括多肽抗原
(如biotin-GSH等)和糖蛋白抗原(如活性细胞皮质激素等);从天然
资源中获取抗原则包括病毒样本和免疫原,比如结核分枝杆菌的血清浆及
其他微生物。
2.接种抗原:根据抗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接种方法,比如多肽抗原,可以采用皮下或肌肉注射的方法将抗原接种于雌配子小鼠身上,以致于小
鼠体内产生对抗原的抗体。
3.分离抗体:通过血液和胸腺组织中抗体的分离筛选,获取单克隆抗体。
4. 抗体克隆:从抗体分离所获得的抗体,经过细胞学的方法进行抗
体克隆。
克隆过程中,可以利用多肽抗原,利用细胞杂交的方法进行对单
克隆抗体的从cloned。
5.筛选单克隆抗体:利用免疫染色的方法进行抗体筛选和确认,以确
定抗体株。
6.抗体纯化:经过单克隆抗体筛选和确认后,可以利用离子交换柱等
方法进行抗体纯化,从而获得高纯度的抗体制剂。
单克隆抗体制备步骤及注意事项制备步骤如下:1.免疫原选择:选择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作为单克隆抗体制备的靶点。
免疫原可以是蛋白质、多肽、糖类等。
2.动物模型选择:根据免疫原的性质选择适合的动物模型,如小鼠、兔子等。
应考虑动物模型对免疫原的免疫响应情况以及制备成功的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价值。
3.免疫原注射:将免疫原注射到动物模型体内,通常通过多次注射来诱导免疫反应。
在注射前,可以选择适当的佐剂来增强免疫原的免疫原性,如完全弗氏佐剂或委氏佐剂。
4.混合细胞瘤的制备:在免疫原注射后,等待免疫反应充分发生。
细胞瘤可用于细胞融合,产生融合细胞并筛选单克隆抗体。
常用的细胞瘤包括SP2/0和NS-15.细胞融合:将免疫小鼠脾细胞和癌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融合的常见方法有聚乙二醇融合法和电融合法。
6.肿瘤细胞筛选:将融合细胞播种在含有选择剂的培养基上,通过选择剂来杀死未融合细胞和不产生抗体的融合细胞,留下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
7.单克隆抗体筛选:对产生的单克隆细胞进行筛选,常用的方法有ELISA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
8.单克隆抗体培养:将筛选出的单克隆细胞进行扩增培养,获得大量的细胞。
9.单克隆抗体纯化:将培养得到的细胞培养上清进行蛋白A/G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纯化的单克隆抗体。
10. 单克隆抗体鉴定:通过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或其它适当的方法对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确定其特异性和亲和力。
注意事项如下:1.免疫原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实验要求合理选择,确保其免疫原性和制备成功的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价值。
2.在注射免疫原前,应充分考虑动物模型对所选择免疫原的免疫响应情况,并进行充分的预备实验和试验。
3.免疫小鼠注射免疫原时,需要严格控制免疫原注射的剂量和频率,以避免过度免疫导致不良反应。
4.细胞融合时,应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融合方法,并注意细胞融合的时间和条件,以获得高效的细胞融合率。
5.单克隆抗体筛选和鉴定时,应使用多种合适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估,确保获得特异性和亲和力较高的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制备标准化操作方案第一章小鼠免疫小鼠免疫是单抗制备的关键一环,质控小鼠免疫是制备优质单抗的唯一保证。
好的免疫效果:血清效价达一万以上,脾脏粘连且大小是正常鼠的两倍以上。
小鼠的选择:选择与所用骨髓瘤细胞同源的Balb/c健康雌性小鼠,鼠龄在8~12周。
为避免小鼠反应不佳或免疫过程中死亡,可同时免疫3~4只小鼠。
免疫原:免疫原的纯度一般并不重要。
但有时免疫原纯度也会造成很大影响,若杂质存在使免疫反应减弱,或筛选方法不能区分对特意性成分反应的抗体及对杂质反应的抗体,以及有些抗原的免疫原性十分强,即便痕迹量的存在,也会影响对所识别抗原的免疫反应。
上述诸情况下使用纯化抗原会更有利。
常用的免疫方案:(一)可溶性抗原初次免疫: 50~100μg蛋白抗原加等体积福氏完全佐剂乳化到滴水不化即可做小鼠背部皮下多点注射,注射体积500μl/只小鼠,四周后进行第二次免疫第二次免疫:50~100μg(25~50ug,为初免剂量一半)蛋白抗原(与初免等量),加等体积福氏不完全佐剂乳化到滴水不化即可做小鼠背部皮下多点注射,注射体积500μl/只小鼠两周后采小鼠尾静脉血离心取血清测效价(用ELISA方法检测)效价达一万以上的小鼠融合前三天取抗原25μg(50~100ug,与初免剂量相同)加强免疫,尾静脉注射,注射体积200μl/只300ul/只,效价在一万以下的小鼠继续第三次免疫第三次免疫:50μg蛋白抗原加等体积福氏不完全佐剂乳化到滴水不化即可做小鼠腹腔注射,注射体积500μl/只,小鼠融合前三天取抗原25μg加强免疫,注射体积200μl/只。
(二)颗粒性(细胞)抗原可用5×106~2×107细胞与完全佐剂混合,作皮下或腹腔注射,2~3周后重复一次,但佐剂改为不完全佐剂,再待2~3周后用同样剂量细胞或半量细胞静脉注射,3~4天后取脾融合。
为挑选免疫反应较好的动物进行融合,第二次免疫后10天左右应从尾部取血,检查抗体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