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德尔b1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2
英皇钢琴考级八级b1曲目解释大全摘要:1.英皇钢琴考级八级b1 曲目概述2.曲目1:巴赫平均律3.曲目2:门德尔松前奏曲和赋格4.曲目3:斯卡拉蒂奏鸣曲175 号5.曲目4:巴赫作品6.曲目5:亨德尔前奏曲与赋格作品4317.曲目6:斯卡拉蒂奏鸣曲作品4678.曲目7:现代派奏鸣曲9.曲目8:未知作曲家奏鸣曲正文:英皇钢琴考级八级b1 曲目解释大全英皇钢琴考级八级b1 曲目涵盖了多样化的钢琴作品,包括复调、奏鸣曲等类型。
这些曲目不仅考验了考生的演奏技巧,还考验了他们对音乐理论和历史背景的理解。
下面是对这些曲目的详细解释:1.巴赫平均律:作品862这是一首巴赫创作的平均律钢琴曲,要求考生在演奏过程中展现出良好的节奏感和对音乐结构的理解。
2.门德尔松前奏曲和赋格类:作品op.35,3这是一首前奏曲和赋格相结合的作品,作曲家是门德尔松。
前奏曲部分要求考生展示出丰富的情感,赋格部分则要求他们精准地演奏出各个声部的旋律。
3.斯卡拉蒂奏鸣曲175 号这是一首由斯卡拉蒂创作的奏鸣曲,曲目中包含了复杂的和声和技巧性的演奏部分,考生需要充分理解作品的结构并在演奏中体现出来。
4.巴赫作品这首曲目具体信息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依然是一首巴赫创作的钢琴作品。
在演奏这首作品时,考生需要掌握巴赫作品的特点,如节奏的稳定性和对旋律的把握。
5.亨德尔前奏曲与赋格作品431这是一首亨德尔创作的前奏曲和赋格相结合的作品。
考生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注意声部之间的平衡和旋律的连贯性。
6.斯卡拉蒂奏鸣曲作品467这是一首斯卡拉蒂创作的奏鸣曲,曲目中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技巧性的演奏部分,考生需要在理解作品背景的基础上,精准地演奏出各个声部的旋律。
7.现代派奏鸣曲这是一首现代派钢琴作品,具体作曲家信息不详。
在演奏这首作品时,考生需要充分理解现代派音乐的特点,表现出作品中的独特风格。
8.未知作曲家奏鸣曲这是一首未知作曲家创作的奏鸣曲,曲目中包含了复杂的和声和技巧性的演奏部分,考生需要充分理解作品的结构并在演奏中体现出来。
外国音乐家-----亨德尔亨德尔自幼即显示出音乐才能。
父亲是宫廷理发师兼外科医生,希望儿子学法律而出人头地,因此极力法对韩德尔学音乐。
后来由于其管风琴演奏受到当时人们的赞叹,才被允许兼学音乐。
以后有人愿意送他去意大利留学,但又遭到父亲的反对。
父亲去世后,为尊重长辈意愿,他仍未专门学习音乐。
但终因他突出的音乐才能,先后被聘为莫利兹堡教堂的管风琴师和汉堡剧院第二小提琴手。
十九岁时创作了他第一部重要作品《圣约翰受难乐》,次年演出他的第一部歌剧《阿尔米拉》。
于1706年赴意大利,广泛接触了意大利各歌剧流派的音乐并掌握了这种风格。
这时期他创作的宗教音乐和歌剧,因具有浓郁的意大利风格,并达到与意大利作曲家的歌剧相媲美的境地,世人赞赏不止。
1712年定居英国,取得英国宫廷作曲家的职位,并领导歌剧院的工作,致力于意大利风格的歌剧创作,但他的作品中以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德国音乐的影响。
二十年代后随着英国资产阶级的强大和市民阶层对意大利歌剧的反对,他的歌剧事业遭到多次打击。
从三十年代起韩德尔才全力转向清唱歌剧的写作,创作了著名的《尼塞亚》、《以色列人在埃及》、《参孙》、《犹大玛卡贝》、《扫罗》等清唱歌剧。
这些作品都因其符合当时英国民族主义爱国思想的内容,而受到欢迎。
亨德尔一生中共创作歌剧五十多部,清唱剧三十多部,还有许多大协奏曲和室内乐、组曲、序曲、恰空等器乐作品,是一位多产的音乐家。
亨德尔由于勤奋地创作和操劳,晚年患眼疾,1753年双眼失明,1759年4月14日逝世于伦敦,在临去世的前几天(4月6日)还参加了《弥赛亚》的演奏。
1685年出生于莱比锡附近的哈勒1692年追随圣母教堂风琴师萨克伍学习风琴,大键琴,小提琴1694年奥德尔公爵发现韩德尔有音乐天份,命其师事教堂风琴手查豪1697年父亲去世1702年完成父亲遗愿进入哈乐大学研习法律1704年在汉堡歌剧院管弦乐团担任第二小提琴手,之後担任大键琴师1705年第一部歌剧作品《阿密拉》首演成功1706~1710年前往意大利,四年期间结识史拉卡第,柯瑞里1711年担任汉诺威侯爵的乐长,同年造访英国1712年再次造访英国1714年赞助人汉诺威选侯成为英王乔治一世1717年创作水上音乐1718年担任康多公爵的作曲家1726年入籍英国1737年5月脑中风,陷入半身不遂状态,同年9月~11月接受治疗,恢复健康1741年著手创作弥塞亚1742年於都柏林进行弥塞亚首演1749年受英国皇家之托创作皇家烟火音乐1752年因白内障手术失败,完全失明1759年4月14日逝於英国伦敦。
摘要:巴洛克时代是人类历史上声乐、绘画、雕塑、文学突飞猛进的时代,这个时期中的音乐创作也出现了诸多璀璨明珠,其中最为人瞩目就是乔治·弗利德里希·亨德尔的作曲艺术,他主要的成就在声乐方面,不仅留下了大量的声乐经典之作,还有一部分歌剧作品也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本文通过分析亨德尔作品中的内容、演唱方式、作品风格、歌唱技巧、情感表达等分析声乐作品内容,帮助更多人了解亨德尔作品中声乐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亨德尔声乐作品演唱分析学习价值ART RESEARCH亨德尔声乐作品演唱分析及学习价值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郑月明巴洛克时期是西方音乐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中诞生了多种新型的音乐体裁比如托卡塔以及赋格曲等等,也出现了清唱曲目的形式,加之音乐艺术创作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他们对于歌剧以及声乐的创作对于整个西方音乐的发展都有着推动作用,其中亨德尔的最擅长装饰音的作用,使得每个乐段之间都能形成强烈的对比,亨德尔本人尤其擅长创作女高音声部的作品,他创作出的咏叹调作品更是声乐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高质量作品。
通过学习这些高质量的作品,能够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声乐学习标准,能够开展规范式的声乐练习,帮助学生们逐步完善自身的演唱技巧。
一、亨德尔作品中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征在亨德尔的作品中,较为有名且具有极高学习价值的作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歌剧中咏叹调演出,另一部分则是清唱剧的相关作品。
要理解亨德尔作品内涵并与所处时代相互联系,就需要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切实分析,注意亨德尔创作的规律,展示曲目的多样性,了解他所处的时代、人生历程以及创作声乐的特点,才能真正了解亨德尔作品的内核。
1.乐曲工整性特征乐曲的工整性特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乐曲自身的曲式结构较为工整,另一方面则是节拍节奏规律整齐,这也是巴洛克时期中声乐作品的普遍特征。
在分析巴洛克时代声乐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大多数的作品都是以工整性作为基调,不仅是曲式结构,而且节奏与节拍也是有工整性规律的,无论是咏叹调中著名的《从暴风雨中归来》,还是在清唱剧中占据翘楚位置的《纵情欢乐》,从曲式结构以及节律节拍上都是相似的,这就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明确歌曲的节拍,了解节奏所秉持的速度,保证整首曲目能够完整地进行匀速演唱,不能产生突进或者忽快忽慢,不能随意切换节拍,在演唱巴洛克时代中亨德尔曲目过程中要注意乐曲的风格特点,具有强烈的庄严与稳重的意味①。
德国着名音乐家1亨德尔英籍德国作曲家,巴洛克时期“清唱剧之父”。
管弦乐《水上音乐》、《森林音乐》、《烟火音乐》。
清唱剧《弥赛亚》等,《弥赛亚》中的《哈利路亚》流传最为广泛。
三B1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1巴赫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 复调音乐。
音乐之父《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赛曲》《平均钢琴曲集》2贝多芬1770—1827)德国,维也纳古典乐派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
“乐圣”9首编号交响曲,《英雄》三、《命运交响曲》五、《田园交响曲》六、《合唱》九,《欢乐颂》在第四乐章35首钢琴奏鸣曲,1部歌剧《费德里奥》。
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幻想》3勃拉姆斯是德国音乐史上最后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古典作曲家,被视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复古”者,《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大提琴双协奏曲》最为着名。
4韦伯《自由射手》《邀舞》5德国犹太裔作曲家。
为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被誉为浪漫主义杰出的“抒情风景画大师”.钢琴曲《无词歌》《仲夏夜之梦》、《苏格兰交响曲》和《意大利交响曲》,6舒曼钢琴曲《蝴蝶》,《狂欢节》,《童年情景》等,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和生活》,《诗人之恋》;艺术歌曲《月夜》,《奉献》,《核桃树》7瓦格纳《仙女》《漂泊的荷兰人》8《卡尔米娜·布拉纳》(1934—1937)、《月亮》(1937—1939)、《聪明的女人》,奥尔夫教学体系。
奥地利着名音乐家1海顿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交响乐之父.104首交响曲[1]?,4部清唱剧以“创世纪”和“四季”最为突出,同时也写作了68首的弦乐四重奏,52首钢琴奏鸣曲[2]?,以及20部歌剧[3]?(5部散失)、轻歌剧、13部弥撒曲和声乐作品。
《惊愕交响曲》、《午别交响曲》、《时钟交响曲》、清唱剧《创世纪》和《皇帝四重奏》《伦敦交响曲》2莫扎特音乐神童古典主义《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3舒伯特浪漫主义音乐,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亨德尔的声乐作品与艺术价值亨德尔的声乐作品及艺术价值中文摘要亨德尔作为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其在声乐方面的艺术成就足以赢得举世瞩目。
亨德尔的作品代表着巴洛克时期音乐创作的最高成就,以高贵华丽见长,气度恢弘的音乐表现力让人叹为观止。
这其中,宣叙调和咏叹调的运用贯穿始终,自然放松、柔和优美的美声唱法挥洒自如。
节奏、旋律、力度和人的嗓音本质配合的天衣无缝。
本文将从亨德尔的歌剧与清唱剧入手,着重介绍亨德尔的声乐艺术风格和其声乐作品在现今声乐训练的价值等方面,以期对今后的声乐学习有所帮助。
关键词亨德尔;声乐;歌剧;巴洛克音乐AbstractAs one of the greatest composers of the Baroque period Handel, in the vocal music art achievement enough to win the attract worldwide attention. Handel's works represent the highest achievement of music of the Baroque period, with noble gorgeous Kyo, character qualities of the music performance let a person as the acme of perfection. The use of recitative and aria, throughout, relaxed, soft bel canto write and draw freely as one wishes. Rhythm, melody, dynamics and the human voice nature with a seamless heavenly robe. This article from Handel's opera and oratorio start, focuses on Handel's vocal music artistic style andthe vocal music works in the vocal training value and so on, with a view to the future of vocal learning help.Key wordsHandel; music; opera; Baroque Music目录中文摘要 ..................................................................... ................................................................Abstract............................................................ ........................................................................ (i)一、亨德尔生平简介 ..................................................................... . 0(一)生平 ..................................................................... 01.初窥门径 ..................................................................... .. 02.游历求学 ..................................................................... .. 03.声名鹊起 ..................................................................... 04.创作巅峰 ..................................................................... (1)(二)著名作品 ..................................................................... ............................................. 1 二、巴洛克时期音乐风格概述 ..................................................................... .. (1)(一)音乐风格 ..................................................................... . (1)(二)发展历程 ..................................................................... . (2)(三)歌剧与美声 ..................................................................... (2)(四)代表人物 ..................................................................... ........................................... 3 三、亨德尔声乐作品风格 ..................................................................... .. (3)(一)主调音乐 ..................................................................... . (3)(二)自然优美的美声唱法 ..................................................................... .. (4)(三)简洁凝练的歌词 ..................................................................... ............................... 4 四、亨德尔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 ..................................................................... . (4)(一)亨德尔的歌剧艺术价值 ..................................................................... . (4)(二)亨德尔的清唱剧艺术价值 ..................................................................... ............... 5 结论 ..................................................................... . (5)参考文献 ..................................................................... .. (6)致谢 ..................................................................... . (7)亨德尔的声乐作品及艺术价值一、亨德尔生平简介如果说在巴洛克时期,有哪一位音乐家能与巴赫相提并论,那这个人只能是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
166器乐演奏实践摘 要:亨德尔是巴洛克时期最杰出的音乐家代表之一,而协奏曲也是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器乐体裁之一,本文所分析的作品是由亨德尔的第六首管风琴协奏曲改编而成的《降B大调竖琴协奏曲》。
本文要分析的是马塞尔·格兰德詹尼改编版本,作品编号HWV294。
本文通过这首作品的分析来让众多的竖琴爱好者能够更好的了解巴洛克时期音乐作品的特点以及这首作品的演奏技巧,使人们了解竖琴这一特色乐器并对竖琴演绎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关键词:亨德尔;巴洛克;协奏曲;竖琴浅析亨德尔《降B大调竖琴协奏曲》◎ 刘珊珊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一、作曲家生平简介及作品背景(一)作曲家生平简介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 Friedrich Handel.1685 ~1759)出生于德国。
从小他就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在萨克森-魏森费尔斯公爵的资助下,他跟随当地著名的管风琴家扎豪学习作曲理论以及键盘和小提琴的演奏。
21岁时,他被邀请去意大利,并与同时期许多著名的作曲家如斯卡拉蒂、卡尔达拉、维瓦尔蒂、等人学习歌剧,清唱剧,协奏曲,室内康塔塔等体裁的写作,同时也创作出大量的作品,包括有100多首世俗康塔塔,清唱剧《我主耶稣基督的复活》,他的歌剧《阿格丽皮娜》著名到在威尼斯连续上演了27场。
1711年他被邀请去了英国,在伦敦上演了歌剧《里纳尔多》,这部歌剧作品也是伦敦歌剧发展历程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1717年,亨德尔在伦敦皇家游艇上亲自指挥演奏了自己创作的三套《水上音乐》组曲。
随后亨德尔在伦敦长期定居了下来。
一年后,英国的皇家贵族组建了一个歌剧团取名“皇家音乐协会”,亨德尔担任音乐指导,创作了很多歌剧,著名的有《朱利奥·凯撒》、《塔莫拉诺》、《罗德林达》等。
在1727年英国国王乔治一世驾崩后,“皇家音乐协会”出现了危机,伦敦人开始厌恶意大利歌剧,亨德尔只好采用英语作为歌剧中使用的语言,在五年后成功演出了清唱剧《以斯帖》。
度的音乐深奥性。
(三)《我爱慕您•明亮的眼睛》的创作背景与剧情《我爱慕您•明亮的眼睛》选自歌剧《朱丽奥•凯撒》(Giulio cesare),出现在歌剧的第二幕,此时克里奥帕特拉为了让凯撒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假扮成侍女“莉迪亚”精心准备了一段表演,唱起一首优美的咏叹调“Vadoro,pupille”。
凯撒听后非常欢喜,一直沉醉在克里奥帕特拉的歌声中。
另一边,科妮莉亚因不忍托勒密和阿基里亚的骚扰,打算自杀。
幸好此时刚被克里奥帕特拉的随从尼兰诺救出来的赛斯托及时制止住了一心求死的母亲。
正当凯撒与克里奥帕特拉浓情蜜意时,托勒密正派遣军队赶去刺杀凯撒,于是克里奥帕特拉便告知了凯撒其真实身份,催他赶紧离开,而凯撒决定与托勒密一战高下。
而在托诺密的后宫,当他正打算强行冒犯科妮莉亚时,赛斯托冲进来用剑刺向托勒密,在搏斗中,凯撒不幸掉入海中,而阿基里亚与托勒密也因科妮莉亚反目成仇。
赛斯托因大仇未报,且盟友凯撒的死亡令其十分伤心,心灰意冷,一心求死。
他在他的母亲科妮莉亚的及时劝阻和鼓励下放弃了自杀,并起誓一定要报仇雪恨。
之后经过一番斗争后,克里奥帕特拉成功地打败了她同父异母的兄弟。
于是凯撒和克里奥帕特拉心中满怀胜利的喜悦,将他们的爱情在亚历山大城公之于世。
二、《我爱慕您·明亮的眼睛》的创作特点(一)作品的曲式结构从整体上看,《我爱慕您•明亮的眼睛》属于典型的巴洛克咏叹调,具有十分显著的巴洛克音乐特征,且该咏叹调为经典的返始咏叹调,ABA三段式的结构类型。
这段音乐用管板3/4拍。
调式首部是F大调,集松散自由为一体,在长短乐句的顿挫中使音乐更加周密严谨却又不失精巧,给人一种气势恢宏,华丽精致的感觉。
该咏叹调的调性布局特点为带再现的三段体,表达出或含蓄,或感伤,或抒情的特点。
后来为了突出人物形象情感的变化,转到了F大调的平行关系小调d小调。
进而改变了音乐的色彩,音乐从明亮转入哀叹幽怨,该段曲调进行缓慢,带有一些忧郁伤感的色彩,大小调交替表现出克里奥帕特拉在爱情折磨下的矛盾心情,“我悲伤的心,顾影自怜”此句情绪更为热烈,突出克里奥帕特拉对凯撒的留恋但又因复仇内心十分纠结和感伤,节奏更简单了,也增多了变化音,且伴奏音型也更多样化,如八分音符的使用有所增多。
论述亨德尔的创作及艺术成就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是西方音乐史上享有盛名的音乐大师,被誉为“圣乐之祖”。
他的创作和艺术成就对音乐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亨德尔的音乐风格融合了德国的庄重、意大利的妩媚和英国的朴素,将这三种风格融为一体。
他的音乐以宏伟的气势、庄重的旋律、华丽的音色而著称。
他的作品包括歌剧、清唱剧、管弦乐、室内乐等多种音乐形式。
在歌剧创作方面,亨德尔创作了《里纳尔多》《奥兰多》等著名作品。
他的歌剧以英雄性、史诗性为特色,强调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戏剧性效果。
在清唱剧创作方面,亨德尔的《弥赛亚》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以其宏伟的气势、深刻的情感和动人的旋律而成为经典之作。
此外,亨德尔还是一位杰出的管弦乐作曲家,他的《水上音乐》和《皇家烟火音乐》是管弦乐作品中的杰作。
总的来说,亨德尔的创作和艺术成就对音乐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情感表达、宏伟的气势和动人的旋律,被誉为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手法对后来的作曲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西方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亨德尔的介绍
亨德尔(1685-1761),全名约翰·弗里德里希·路易斯·亨德尔(JohannFriedrichLouisHandel),出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是一位德国音乐家。
亨德尔从小就喜欢音乐,并且有很好的乐感。
在他十七岁那年,他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后来,他的父亲将亨德尔送到了宫廷里当音乐教师,并且给了他很多音乐上的帮助。
因此亨德尔从小就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音乐。
后来,亨德尔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他写的第一部作品是《弥赛亚》。
但是,在这部作品中有一个非常大的缺陷:那就是有一些音乐写得不是很好。
但是,亨德尔却毫不气馁,他认为:“虽然我不太好,但我还是很努力地去创作音乐”。
后来,在他二十六岁那年(1766年)写出了一部不朽之作《弥赛亚》。
这部作品与之前的作品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
亨德尔也凭借这一部作品一举成名。
亨德尔是一个非常勤奋、执着、而且热爱生活的人,在他漫长的一生中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 1 —1 —。
亨德尔、巴赫在西方音乐史中的重要地位
巴赫与亨德尔同为巴洛克时期最著名的音乐家,在各自的人生中挥洒着迥异的风采。
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生于爱森那赫市音乐世家。
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使他的宗教作品明显地突破了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胆的革新精神。
其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构思严密,感情内在,富于哲理性和逻辑性,并在德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集十六世纪以来尼德兰、意大利和法国等国音乐之大成,是巴罗克音乐发展的顶峰。
为全人类音乐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宽广的远景,为世界古典音乐树立了丰碑,因此,巴赫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 1685-1759),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生于德国哈勒。
亨德尔曾越过阿尔卑斯山,在那不勒斯、罗马、佛罗仑萨和威尼斯等地学习了三年,同斯卡拉蒂和科雷利等大师都有交往,且学习到了意大利的歌剧艺术。
学成归国的亨德尔在德国处处受欢迎,当时的英国比德国富裕得多,歌剧艺术在那里也更受欢迎。
自从普赛尔1695年逝世后,英国的歌剧艺术就止步不前,需要新鲜的血液。
亨德尔看准了这个机遇,就向主人请了一年的假,渡海去了英国,此后几年亨德尔就往返于英德之间。
他的到来给沉闷的英国歌剧界带来了一股清风。
亨德尔创作了大量的声乐和器乐作品,特别是歌剧,这为他在全
欧洲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也是举世公认的管风琴大师,在当时也只有巴赫才可与他匹敌。
巴赫与亨德尔这两位音乐史上的传奇人物为辉煌的巴罗克时代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