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者骨科手术过程中职业暴露防护流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44.84 KB
- 文档页数:4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详解(HBV、HCV、TP、HIV)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中,被针扎或接触到疑似感染者血液,是一件非常恐慌的事,接下来,我们具体讨论工作中乙肝、丙肝、梅毒、HIV职业暴露后的应付方式。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1、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小时内上报。
2、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
3、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
(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科或护理部)。
4、检验科接到相应项目检验单后进行急查,迅速报告检验结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
一、乙肝职业暴露(一)挤压与消毒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
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二)抽血检查初步处理之后要抽血做乙肝的相关检查: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肝功能,酌情在3 个月和6 个月内复查。
(三)特殊处理1、已知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HBs滴度低(<10IU/mI),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5ug)。
2、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期间按第0-1-2-12月执行,并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周、8周、12周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3、不明确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是否阳性,立即抽血检验核心HbsAg 和抗原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
HIV职业暴露防护原则
HIV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传播途径主要为
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在医疗工作中,由于与HIV感染者接触的
机会较多,医务人员经常面临HIV职业暴露的风险。
为了有效防止HIV的
职业暴露,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制定了HIV职业暴露防护原则。
1.个人防护
首先,医务人员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戴好医用口罩、手套和护目镜,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粘膜,减少HIV传播的可能性。
2.工作环境防护
医务人员在工作环境中应保持清洁、整洁,定期消毒工作台面、器械
和工具,减少污染源,防止HIV的传播。
3.规范操作
医务人员在处理HIV感染者时,应遵循规范的操作程序,正确使用消
毒器械和工具,避免手术操作中的不当用力、溅射和划伤,减少感染的风险。
4.暴露报告和处理
5.接种疫苗
医务人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接种HIV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
HIV感染的危险。
6.心理疏导
对于暴露HIV的医务人员,应及时接受心理疏导和支持,缓解心理压力,降低恐惧和焦虑感,保持心理健康。
总的来说,HIV职业暴露防护原则是一系列综合性的措施和规范,旨在减少医务人员在处理HIV感染者时的感染风险,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医务人员应始终遵循这些原则,并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预防HIV的传播,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健康。
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防护与应急处理一、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定义: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被含有HIV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即外伤事件),有可能被HIV感染的事件,而外伤事件需按应急程序处理。
二、组织管理:成立我院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防护和应急专家小组:小组组长:黄德嘉小组成员:雷秉钧、毛庆、成翼娟、刘自贵、吕晓菊、冯萍、何春凤、何庆秘书:陈敏、尹维佳、舒明蓉、王志芬职责:对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防护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工作;对外伤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方案进行论证和指导实施。
三、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防护:(一)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防护:1、迄今未见有因接触污染的环境和物品传染艾滋病的报道,因此,防护重点是避免与血液和体液(针对艾滋病主要指各种腔道分泌物、伤口分泌物和浆膜腔积液)的直接接触。
2、加强对医务人员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树立良好的消毒灭菌观念。
3、医务人员应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和体液污染的物品为具有传染性的物质,在护理、操作或手术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4、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必须洗手,接触任何含病源物质时,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及其它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操作中病人的血液、体液可能溅起时,必须戴手套、防渗透的口罩、护目镜;在操作时若其血液、体液可能发生大面积飞溅或可能污染医务人员身体时,还必须穿防渗透隔离衣或围裙,以提供有效的保护。
(3)建议医务人员暴露部位如有伤口、皮炎等应避免参与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的护理工作,也不要接触污染的仪器设备。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应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发生意外针刺伤事件。
5、污染的针头和其他一次性锐器用后立即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或进行安全处置。
某院一起HIV 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及对策沈波(63680部队医院,江苏江阴214431)【摘要】目的通过对某院一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职业暴露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做好HIV 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急诊骨科手术时发生HIV 职业暴露的过程及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
结果本次职业暴露发生主要是医务人员思想上不重视,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缺乏,标准预防不到位所导致。
结论通过开展全员培训,严格落实标准预防,完善必要的防护措施,做好重点部门的防护,充分发挥三级管理职能,严格落实感控制度等措施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发生暴露后应立即按照职业暴露流程进行处置和上报。
【关键词】职业暴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分析对策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721(2021)03-0417-02DOI :10.19435/j.1672-1721.2021.03.070近年来全球HIV/AIDS 患者数字逐渐上升,我国也呈逐年增长趋势,随着我国公共卫生保障体系的健全、给予及时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及跟踪检查,患者生命得到了有效的延长及保障,大大增加了其合并其他疾病就医的概率,使得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发生HIV 职业暴露的风险增加,尤以急诊最为突出。
临床上部分医务人员思想上不重视,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时有职业暴露事件发生。
本文回顾性分析某院一起急诊骨科手术HIV 职业暴露事件,旨在为进一步做好HIV 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提供依据。
1基本情况患者于11月24日上午10:50因骑电瓶车时被汽车撞伤在当地卫生院就诊后由120救护车后送至某院,急诊以“右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收住入院,入院后常规检查及术前准备于11:12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胫腓骨下段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克氏针内固定术,手术顺利,术后患者安返骨科病房继续治疗。
11月25日上午10:42检验科通知院感科该患者为HIV 初筛阳性,感染科通知床位医生、科护士长及主任检查结果,做好标准防护。
艾滋病职业暴露管理要求与处置流程艾滋病职业暴露是指在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血液、体液、组织、器官或其他含有HIV的物质而导致的潜在感染。
为了保护医护人员和艾滋病患者,我国制定了严格的。
一、艾滋病职业暴露管理要求1. 培训与教育医疗机构应当对医护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医护人员应当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2. 个人防护措施医护人员在接触艾滋病患者时,应当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
3. 安全操作规范医疗机构应当制定严格的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避免艾滋病病毒感染。
如: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和药品,避免针刺伤等。
4. 暴露后评估与处理医疗机构应当制定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的评估与处理流程,确保医护人员在暴露后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评估和处理。
5. 随访与监测对暴露后的医护人员进行定期随访和监测,了解其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感染。
二、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置流程1. 暴露后立即报告医护人员在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并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报告表》。
2. 评估暴露程度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的程度、路径、感染风险等因素,对暴露事件进行评估。
评估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暴露。
3. 紧急处理根据暴露程度,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如:清洗伤口、使用抗病毒药物等。
4. 暴露后检测对暴露后的医护人员进行HIV抗体、病毒载量等检测,以评估感染风险。
5. 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根据检测结果和医生建议,对暴露后的医护人员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6. 定期随访与监测医护人员在暴露后需进行定期随访和监测,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的检查。
7. 心理支持为暴露后的医护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度过心理困境。
8. 法律保障医疗机构应当为暴露后的医护人员提供法律保障,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详解(HBV、HCV、TP、HIV)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中,被针扎或接触到疑似感染者血液,是一件非常恐慌的事,接下来,我们具体讨论工作中乙肝、丙肝、梅毒、HIV职业暴露后的应付方式。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1、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小时内上报。
2、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
3、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
(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科或护理部)。
4、检验科接到相应项目检验单后进行急查,迅速报告检验结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
一、乙肝职业暴露(一)挤压与消毒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
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二)抽血检查初步处理之后要抽血做乙肝的相关检查: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肝功能,酌情在3 个月和6 个月内复查。
(三)特殊处理1、已知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HBs滴度低(<10IU/mI),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5ug)。
2、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期间按第0-1-2-12月执行,并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周、8周、12周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3、不明确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是否阳性,立即抽血检验核心HbsAg 和抗原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