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复习方略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332.00 KB
- 文档页数:20
07年高三数学备考复习策略——谈第一轮之后的复习明溪一中杨冬云从去年的九月到今年三月,高三数学第一轮总复习已经结束。
这一轮复习,要求学生逐章逐节地掌握课本知识,对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要有较为系统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提高数学能力。
如今,离高考时间不多了,在这段时间里,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谈一些设想。
一、引用高考复习的基本经验,有效进行第二轮复习自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已经有29年了,很多东西形成了共识,构成了我们高考复习的基本经验。
被称作三轮复习的第一轮复习,基础能力过关。
阅读教材,使知识系统化,提升应用能力(已完成)。
第二轮复习,综合能力突破。
强化主干内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解题训练,提升实战能力。
第三轮复习,应用能力提高。
运用模拟题,通过考试与评讲,把握规律,强化记忆,进入考试状态。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强调基础,从基础出发,由基础到能力,这就是我们高考复习的运行轨迹。
目前我们面临的是第一轮之后的复习,按惯例将对高中内容分成若干个专题,然后进行每一专题的复习。
由于复习时间紧,每一专题既要浓缩,又要拔高,多数学生难以达到预期复习效果。
如果不拔高,这种复习实际上成为前面复习的“回放”式重现,机械单一的重复也难有综合能力的突破。
为了更好地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建议如下:1.明确重点,加大对主干知识的复习力度首先,什么是主干内容,根据2007年考试说明确认:(1)函数与导数(2)数列(3)不等式(4)三角函数(5)立体几何(6)解析几何(7)概率等构成高中数学知识的主干内容。
对于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学生没有掌握好的主干内容为专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同时注意综合训练的穿插;另一方面,通过收集各方的综合试卷,以突出主干内容为标准进行整理、筛选、重组让学生训练。
将单一的专题训练变为有重点的综合训练,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中尚未掌握或者掌握得不到位的主干内容进行再训练。
2007高考数学选择题答题技巧在高中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高考必考科目之一。
而选择题是数学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往往占据了大部分的分数。
因此,熟练掌握答题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2007年高考数学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帮助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 题目阅读与理解在答题之前,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仔细阅读题干和选项,确保自己对问题有清晰的认识。
特别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或条件,它们对解题很有帮助。
2. 分类整理将选择题按照不同的题型进行分类整理,比如代数、几何、概率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查找相关解题方法,并且能够更快地回忆和复习相同类型的题目。
3. 符号标记对题目中涉及的关键信息和条件进行符号标记,可以用字母、符号等进行标记。
这样可以使问题更加简化,更容易找到解决方法。
4. 排除法当遇到选择题中的难题时,可以运用排除法进行筛选。
首先排除明显错误的答案,再结合已有的知识和推理进行选择。
这样能够大大提高正确答题的概率。
5. 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当题目一时难以解决时,可以尝试用逆向思维,从结果出发,逆向推理。
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解决路径。
6. 多角度思考在解答选择题时,可以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
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法,多角度思考能够扩大解题思路,增加答题的灵活性。
7. 空间想象在几何题中,运用空间想象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画图、构造图形或者想象立体物体的旋转等,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8. 选项代入在一些选择题中,选项与题目的关系较为密切。
可以尝试将选项代入题目进行验证,排除与选项不符的情况,从而缩小答案的范围。
9. 练习与总结答题技巧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和巩固。
在练习过程中,及时总结错误的题目和解题方法,弥补知识漏洞,提高解题水平。
希望以上的答题技巧能够对同学们在2007年高考数学选择题中有所帮助。
通过认真阅读题目、分类整理、符号标记、排除法、逆向思维、多角度思考、空间想象、选项代入以及练习与总结,相信你们能够更自信地应对考试,取得好成绩。
2007年高考历史备考方略
高考具有导向性。
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近年高考命题特点,以把握其命
题趋势,成功备考。
结合04—06年文综历史试题特点,我认为2007年高
考历史备考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方法。
4、关注历史周年大事、关注与历史相关的现实问题,关注时政热点
问题。
近几年高考试题都考查了一些历史周年大事、热点问题及与历史相
关的现实问题,如04年的东北振兴问题、05年万隆会议问题、06年的法
德关系、铁路建设题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问题。
所以平时必
须加强对这些方面的关注和有意识的积累、渗透,做到有备无患、游刃有余,大大提高复习质量。
5、要深入挖掘教材,巧问激疑,启发思维。
今年的历史试题命题角
度较为新颖,设问隐蔽迂回。
如全国卷Ⅱ对各国工业化的考查并没有着眼
于进程、措施、影响等容易被关注的内容,而是考查了资金问题,另辟蹊径,耳目一新。
总之,高考历史复习必须以考纲为纲,把握时代脉搏,以本为本,夯
实基础;以深化、活化教材为突破口,以挖掘历史现象的本质为核心,以
学生的思维训练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实现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双
过关。
要关注近2~3年高考题,分析其命题方式、考查方向及所考查知识点,预测未来命题趋势,对近2~3年已经考过的问题可以从简复习,或变
换角度复习,加强备考复习的针对性,提高效率,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审稿:王富友编校:孙卫东)。
. . . ....2007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法及复习计划语文学习,重在平时的积累和领悟。
很多考生在进入高三总复习阶段后,总是觉得找不到复习的头绪,无从下手。
其实,只要考生在复习阶段,能够在复习中突出重点,在模拟训练中强化正确的审题意识,并注重发挥自身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完全可以提高语文成绩的。
对于临考阶段的复习方法,考生应分清轻重缓急,总结提高。
轻重缓急指,属于记忆方面的内容,如名句名篇,可放在后期复习,复习早了容易遗忘;技能方法类考点,可放在前期进行,如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总结提高是指最后要把所有复习过的考点进行系统化、网络化。
具体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达到高考的要求呢?我的复习计划安排三轮复习,把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
第一轮复习从八月中到二月底,主要目的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复习从三月初到五月初,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复习从五月初到高考,主要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
一、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
在这一基础上,对语文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高应用能力。
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系统,指的是整理、完善语文知识的各个系统。
语文知识的大系统包括语音知识系统、文学知识系统、词及短语系统、单复句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古今文学常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文言知识系统等;语文知识的小知识系统即为每一个语文知识点的性质、分类、意义或用法。
如“词”这个小系统,就包括词义、色彩轻重、范围、搭配、语体等。
甚至还可分得更细,如词语的感情色彩。
这一轮复习中,同学们需熟悉大系统和小系统,并在复习具体知识点时,有意的将所复习的知识点和其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
这样做有益于开展全而的、深入的复习。
二、第二轮复习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
2007年高考复习备考策略电白县教研室政治教研组1、对考纲的研究(1)对照06年与07年考纲,研究两者的异同。
(另,对照研究新旧课程标准,把握知识点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2)考点按教材顺序给出,不按板块给出。
(3)广东07年不考探究题,但渗透探究理念。
(4)广东07年不考选修部分内容。
(08年可能考)(5)对07年考点的广度和深度的准确把握。
(研究新课程标准)(6)从微观上要依据《考纲》,夯实学科基础。
这主要是考点过关。
在第一轮复习考点时,要以考点为依据,结合教材和课标,依点复习。
要求讲清:每个考点包括哪些知识点,对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把握;考点怎样表述才规范;考点最关键地方是什么;考点训练(训练什么?是可能出现的题型是什么?)(7)从宏观上要系统梳理,掌握主干,构建知识网络。
(新旧教材不一样,要重新构建整理知识)如文化生活的主干知识可以归纳为:了解文化现象——感受文化的作用——获得参与文化的知识和能力——提高文化赏析的水平;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学会辨识落后、腐朽文化——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例如在复习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时,可以整合下列知识:经济生活中的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消费者的权利与义务、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在政治生活中的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国际关系中的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等。
2、对命题趋势的研究(1)命题人变换大:05年的命题人整班人马,命完题之后就解散;06年的命题团体是重新组建的,也是命完题之后就解散;07年的命题团体怎么组建,现在是个未知数。
由于有个性的命题专家的变换,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年中,我们所面临的高考试题,从内在的知识内容到外在的题目呈现风格,会有比较大的变化。
(2)命题人不熟悉中学课本:省考试中心给命题人的限制是:不要用高校的教材命题、不要用各地的模拟卷命题、不要用竞赛题命题;命题要渗透新课程理念、命题要切合中学生实际、命题要原创的新题。
2007年高考作文备战方略作者:姜有荣来源:《中学语文(学生版)》2007年第02期一、揣摩三大调整,冷静探寻对策从各大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2006年各省(市、自治区)的高考作文阅卷工作,在执行评分标准的大前提下,不同程度地都对评分标准进行了切近考情的细化或调整,从而在命题者、答题者和评卷者之间找到了一个既定位科学又宽严适度的评判标准。
静心揣摩阅卷者对评分标准的细化或调整,冷静地探寻应对的策略,对引领我们的备战方略是大有裨益的。
具体而言有如下三大方面:1.实行文体自选,但强调文体特征。
“文体自选”其实对文体还是有要求的,只不过不限定某一种,而是让考生自己选择而已。
高考作文在“等级评分标准”中明确规定:“文体不明确的要适当扣分。
”2007年高考作文将会继续体现这一命题思想,以杜绝文体模糊的“四不像”作文的滋生。
为此,广大考生须结合自身的写作特长,强化文体的规范训练,尤其要对高考阅卷专家对语文科《考试大纲》中要求广大考生掌握的三大文体的文体特征的界定进行悉心揣摩:我们只有在打牢文体的合“格”训练的厚实基础之上,方可展露彰显自身“风格”的才情光芒。
2.注重发展等级,但趋于返璞归真。
近年来各省在作文评标准的制定上,都先后将“发展等级”分从10分提升到了20分,这体现了引领学生从落实基础走向创新的良好导向。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部分考生对“创新”的理解存在着严重的误区:要创新就要搞另类,要创新就要搞诗歌。
要创新就要搞文言,要创新就要“回到从前”等等。
其结果往往是弄巧成拙:搞杂文,杂是杂了,但犀利没有了.搞成了“大杂烩”;搞散文,散是散了,但韵味没有了,搞成了“四不像”;搞“(余)秋雨体”,架势有了,但底蕴又不足,搞得既没文化,也不像散文……一位高考阅卷专家的话颇发人深省:“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
另类这东西,第一次用是天才,第二次用是庸才.更何况是第N次用。
2000年江苏省的一篇满分作文《四幕剧》,从内容到形式都堪称妙品,但现在我一看见考生写‘四幕剧’头就疼。
2007年高考语文选择题答题技巧总结高考是每个学生都非常重要的一次考试,而语文选择题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的答题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数,因此,本文将总结一些2007年高考语文选择题的答题技巧,以帮助考生在这一部分取得好成绩。
一、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在应对选择题之前,首先需要全面复习语文基础知识。
这包括词汇的掌握,语法的运用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等。
只有通过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题目。
二、注意题目的命题目的类型在高考语文选择题中,命题者注重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语言运用和逻辑推理等能力。
因此,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应该注意各题目的命题目的类型,灵活运用适当的解题思路。
三、认真审题,精确定位答案在解答选择题时,学生需要仔细审题,理解题目所要求的答案。
同时,注意选项中的关键词和修辞手法等线索,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筛选,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选择。
四、排除干扰项,提高答题准确率选择题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干扰项,这些选项可能会使考生误解或者迷惑。
因此,学生需要通过排除干扰项的方法,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对比选项之间的差异、重点词汇的辨识以及上下文的分析等方式进行筛选。
五、多做模拟题,增强应试能力练习是提高答题技巧和应试能力的关键,学生应该多做一些模拟题进行练习。
通过反复演练,可以熟悉题目的形式和解题思路,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六、注意阅读理解题中的信息获取阅读理解题是高考语文选择题中的重要部分,题目通常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在回答这类题目时,学生应该注重信息获取,通过认真阅读文章并标注关键信息,帮助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七、合理分配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时间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非常宝贵,因此,合理分配时间并提高时间利用率是至关重要的。
在答题时,学生应根据每题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在某一题上花费过多时间而导致其他题目无法完成。
这些2007年高考语文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可以为考生提供一些建议,帮助他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2007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备考全方略【考纲解读】2007年高考语文考纲中,“现代文阅读”和06年相比,没有变化。
但由于今年有四个省区率先进入新课程高考,新课程考纲该部分的内容变化却很大。
新旧交替、逐渐接轨时期,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认真研读新课程考纲该部分的内容,对于今年乃至今后的复习备考,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新课程考纲“现代文阅读”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
列为必考的内容是:阅读一般论述和说明类文章。
能力层级中,“理解”层的“重要语句”变成了“重要概念”,去掉了“分析综合”级的“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和“鉴赏评价”级的全部内容。
选考内容中,除了列入“文学类文本阅读”外,还列入了“实用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总体要求是: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总体要求是: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相应的,试题类型中出现了论述题;而试卷结构也随之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占80%~85%,选考占15%~20%。
所有这些变化,均体现了高中语文新课标精神。
总括起来,有以下三点:1、重点突出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今年“阅读一般论述和说明类文章”之所以会取代往年的“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是因为:作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论述和说明是社会现实生活中最离不开的两种基本表达方式。
同理,往年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文学作品的阅读”今年只能屈居选考行列,也是因为带有鉴赏、消遣和教化性质的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不像论述和说明那样实用,并不是人人都必需的。
2007年高考复习方略探讨今天很荣幸能有机会和在座的高三老师共同探讨2007年的高考复习方略。
同时也很愿意把我们在英语高考复习中的具体设想和做法向老师们做一下汇报。
首先务虚,即知晓2007高考的动态,其次了解2006年高考的特点,然后才是备考的方略。
一、2007年高考的动态1.新大纲---教育部2007年新课程高考大纲已经出台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应书增对其特点描述:体现新课标教学倡导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体现学生个性化发展新大纲在新课标的范围内只做减法,不做加法注意发掘考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命题原则。
专家预计2007年高考《英语考试大纲》的内容及要求与2006年基本一致,故2007年高考英语的命题仍将以《高中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试验修订本)和全国高考《考试大纲》为依据,其试卷结构、题型、题量及考查重点、难度等方面将保持基本稳定。
但自高考分省命题以来,各地试卷的模式不再千篇一律,动态命题的特点日益突出。
3.四省市高考新变化。
教育部已经批准了广东、山东、海南、宁夏等4个省区的2007年高考改革新方案。
山东:阅读表达是2007年高考英语山东卷中的一个新题型。
该题型既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考查的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从样题可以看出,该题要求根据一篇250词左右的短文,以阅读表达方式考查5个问题:①概括文章标题;②句子替代;③补全文章;④开放式问题;⑤英译汉。
广东:英语新增高考题型―信息匹配‖题。
新题型的出现,给中学语法教学的导向创造了契机。
新题型把语法真正放在了语境中考查,同时,借助多种考查方式,把对学生的要求,由一知半解甚至生搬硬套,提高到自然、自发地运用语法知识去表达的水平。
此举无疑大大提升了考试的难度。
同时也大大提升了考试的区分度。
试卷题型结构海南:会考成绩的10%计入高考科目设置不再是大―拼盘‖考试模式为―3+3+基础会考‖,综合科目变成了单科。
新方案规定,海南省明年高考的科目设置为:考试模式为―3+3+基础会考‖,总分为790分,比以前增加了40分。
考试科目除语文、数学、外语之外,文史类组合科目为政治、历史、地理,理工类组合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而―基础会考‖则按卷面成绩的10%计入高考总成绩。
此变化旨在改变高考是唯一指挥棒的状态;使学说生的选择余地更大了。
江苏:08年外语分值―缩水‖ 降至120分学业水平测试计入高考江苏省调整后的新方案实行―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模式。
3门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
语文、数学各增至160分,外语降至120分。
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
选修测试科目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中选择一门,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中选择一门,这2门之外的5门则为必修测试科目。
,二、2006年高考试题的特点回顾、总结2006年的高考英语试题,充分了解其题型特点及变化,既可为2007 届考生提供若干信息又能为我们的科学备考提供有效的指导,使高考复习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稳中求变‖,―稳中求改‖。
综观2006高考英语全国的十八份试题,我们不难发现:试卷的难度依据考生的变化情况依然稳定在0.55~0.65左右,的确是按照―紧扣《考纲》,平稳平和‖的原则命制的,它们保持了历年全国卷的风格:成熟、规范、简洁、语言准确,无偏题、怪题;难度适当、区分度明显。
这个―稳‖是保持了试卷结构中70%至80%为中等难度的试题。
这个―变‖是我们要给予足够重视的,因为它关系到2007年高考英语复习方向和内容的调整。
2.写作有新的变化。
2006年高考英语较之以前最大的变化或者说最大的进步在于其写作部分正在向大学英语四级作文的形式发展,也就是说写作题目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类似翻译的形式,走向了真正意义的英语写作。
譬如山东卷---公民道德、江西卷---中秋节的等待、湖南卷---根据一首诗展开想象、广东卷---通讯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浙江卷、陕西卷和江苏卷都在写作中要求学生加以主观看法。
专家视之为―描述+评论‖类写作:―描述‖指对文字的叙述或对图画、图表的描述;―评论‖包含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分析原因和展开想象等内容。
此种变化无疑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那就是高考英语写作变得越来越灵活了。
所以我们在准备07高考英语写作时,就要在打好基础、训练传统题型的同时,加大对新题型的训练力度。
3.突出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2006年的各地高考试题从不同角度考查了考生对书面语言的接受能力。
高考对英语听说读写诸项能力的测试并是非均衡的,而是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突出了对语用能力的测试。
这种能力体现在听力、完形、阅读、写作、单选及改错等题型的答题效果上。
新课标理念与难度要求下的人教版的过渡教材,其容量大,内容新,起点高。
高中三年60个单元,180篇文章传输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大容量的词汇(约3500词,若加上近千个合成词、派生词、词组、短语,总计有4500左右),更锻造了考生语言学习所具备的能力。
毋庸置疑,试题对2006年的学子在阅读速度、阅读质量、听力水平、写作能力都较往届有了较高的要求。
4.强调双基的掌握,动词仍是考查热点。
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的考试,虽然有难题,但主要考的仍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的东西掌握好了,才可能把试卷中的中低档的题做对,也才有可能攻克由诸项基础知识综合而成的难题。
所以,高考成绩的高低,仍要取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牢固与否。
从上表看出,2006年全国各地英语试卷中,在语言和词汇运用一题中,以动词为中心的语言点主要在时态、非谓语动词和动词词义或动词短语的区别三方面考查尤为密集。
而考查较少的依然是与动词有关的虚拟语气。
三.2007年高考复习方略第一部分:听力1.高考对听力的要求考生能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
考生应能:1) 理解主旨、要义。
(主旨大意题)2) 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
(细节信息题)这类题是最多的,就是我们常说的wh题,也是拿大分的题。
3) 对说话的背景,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能做出简单的推理。
(人物关系题)4) 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推理判断题)这类题是最难的。
2.题型整理归类。
1) 主旨大意题此类题要求根据所给信息归纳原文的主题或者最合适的标题。
多为Wh-question形式。
常见有下列问题:What does the passage talk about?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What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告诉学生抓住短文的前两句话往往特别重要,因为前两句话往往就是主题句。
即使不是主题句,也对理解全文有重要的意义。
2)事实细节题英语听力测试主要是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特别是在Short Conversation中,测试的问题大多以涉及的人物(who)、事件(what)、时间(when)、地点(where)、原因(why)、方式(how)、程度(how long,how soon,how much)、数字(how many/ how much)、选择(which...)等形式出现。
由于这类对话长度较短,且只播放一遍。
这就要求考生在解题时,应特别注意倾听第二个人的答语,以便从中捕捉到答题所需的信息。
(06全国卷)1.How much will the man pay for the tickets?A.£7.5.B.£15.C.£50.2.Which is the right gate for the man’s flight?A .Gate 16.B.Gate 22.C.Gate 25.3.How does the man feel about going to school by bike?A. Happy.B. Tired.C. Worried.4.When can the woman get the computers?A. On Tuesday.B. On Wednesday.C. On Thursday.5.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shirt for the party?A.The size is not large enough.B.The material is not good.C.The color is not suitable.(1)Where--question常见的问法有: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Where are the speakers now?试题常出现的地点:与学校相关的词通常有School,lecture,paper, exam,grades,playground,teacher, student,library, headmaster,homework等。
与餐馆相关的词通常有Restaurant,menu, soup,drink, food, wine, fish,order,bill,waiter,waitress,table,seat,full,delicious 等。
与旅馆相关的词通常有Hotel,single(or double)room, check in,check out,Room 411,book a room,groundfloor等。
与邮局相关的词通常有post office,parcel,package,stamp,postage等。
与医院相关的词通常有hospital,cold, fever,pain,cough,trouble,temperature,doctor,nurse,examine等。
(2)When-question此类问题,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点:a)根据表示时间的关联词来判断事件发生的时间,这类关联词有:before, after, then, until, later, ahead of,immediately等。
b)听清楚有关数字和数字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简单的计算,c)掌握年、月、星期的表达方法。
注意一些表示时间的词,如:quarter, a couple of days, eve, dawn, daybreak 等(3)Which/Who-question在这类问题中Who常用来提问说话人的身份,动作的执行者或接受者;Which主要对某种具体的事物进行提问。
常见以下问题:Who is the speaker?.Which subject will Jack take?Which language is Jack speaking?这类问题难度不大,有时文中直接给出答案,有时可以根据相关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