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理解
- 格式:docx
- 大小:45.16 KB
- 文档页数:28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一)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寒山:生:坐:红于:3.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4.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象?()A.初秋。
B.深秋。
(二)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和:白银盘:青螺:3.“潭面无风镜未磨”指的是湖面,像。
古代铜做的镜子,需要,才能保持光亮。
4.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二、阅读《大青树下的小学》片段,回答问题。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了,鸟儿不()了,蝴蝶()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我能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2.读了这段课文,小问号想知道明明是写同学们课上课下的情景,为什么还要写小动物呢?我来回答:这样写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这些小动物的出现更加突出了,为学校增添了的气氛;二是突出了孩子们读书读得,读得,读得;三是突出了下课后孩子们引得小动物们心生羡慕,前来看热闹。
3.我能写出这段课文提到的那些小动物。
4.我很喜欢这个小学,因为:三、阅读《灰雀》片段,回答问题。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
他每天到公园散步。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矮小——()讨厌——()俯视——()忧伤——()2.白桦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的,一只胸脯是的,它们在树枝间,婉转地歌唱,非常。
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1.课内阅读。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1)找出描写刺猬是怎样把红枣偷走的语句。
(2)“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是因为_____A. 刺猬爬树时比在地上活动时要费力。
B. 刺猬很勤劳,做事很努力。
C. 刺猬摇下了很多枣,很高兴,干劲儿很足。
(3)“聪明的小东西”指的是________ ,这样称呼表现了作者对它的________之情。
【答案】(1)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2)C(3)刺猬;喜爱【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故答案为:(1)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2)C;(3)刺猬、喜爱。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2.课内阅读。
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
【10篇】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奔跑的春天四月的小雨浙淅沥沥打湿了梦的衣裳,眷便来了,脚步轻盈,身姿曼妙。
春,活泼得像个孩子,红扑着脸蛋在淡绿的田野奔跑,牵着小伙伴的手,像风筝的另一端,翻飞着五颜六色的梦。
卷起裤腿迈进春的云雾缭绕。
露水湿漉漉的,湿了鞋帮,湿了脚丫,滋润了一深一浅的歪歪扭扭的脚印。
同学们的笑声一串双一串,像风中摇曳的铃铛。
四月的绿色仿拂春的裙裾,在淡淡暖风中轻轻摆东,伸手就可以触摸得到。
柳絮飘然是她的柔发,丝丝缕缕;野地钱绿是她的衣裳,单单薄薄。
春,安静地来,在河流的波光里柔柔地荡漾,流躺着淡淡的和煦。
燕子来了,在入梦的时候偷偷飞到屋檐下,那黑白色的精灵是春的使者,乖巧伶俐。
春天唤醒了万物,小跑在春天,那是春带给我们的活力。
(1)找出文中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横线上改正过来。
仿拂________ 摆东________ 钱绿________ 流躺________(2)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________,再写三个你知道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柳絮飘然是她的柔发,丝丝缕缕。
”这是个比喻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像这样的句子,我也能写出来,如:含羞草的叶子是它的________,________。
(4)“四月的小雨淅淅沥沥打湿了梦的衣裳,春便来了,脚步轻盈,身姿曼妙。
”这句话写出了()A. 小雨到来的姿势B. 春天是小雨迈着轻盈的脚步,扭动着曼妙的身姿带来的C. 春天优美的身姿和到来的方式(5)第________自然段描写了同学们在春天里兴高采烈地玩耍的情景。
第________自然段描写了春天静静地到来。
“那黑白色的精灵”指的是________。
(6)把你认为的本文写得最好的一句话抄下来,并说说你的理由。
(7)根据下面的提示,接着往下写。
春天唤醒了万物,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被春姑娘柔软的春风唤醒了,________。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理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课内阅读(附答案)第一单元(一)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1.片段中写了哪几个民族的小学生?用“___”画出来。
请再写出你知道的少数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2.请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1分)3.把划横线的句子改成“被”字句。
(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4.想象一下同学们是怎么向小鸟打招呼的?(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二)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研究。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了,鸟儿不()了,蝴蝶()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我能给生字注音。
(1分)读()停()12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停摇听叫)(2分)3用“~~~~~”画出描写窗外十分安静的句子。
(1分)4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猴子。
作者称它们为朋友,这说明()(2分)A这里的动物很懂事。
B在这里,人和动物相处得非常融洽。
5.这段话主要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__________时和__________后的情景,分别表现了校园的安静和_________。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课内阅读一、阅读《大自然的声音》片段,完成练习。
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美好)的声音。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当微风(吹过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当小雨滴(汇聚聚集)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潺..,河流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蝈蝈的歌唱。
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给文中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语。
3.用横线画出2-4自然段的中心句。
4.短文的2-4自然段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分别介绍了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来具体写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5.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1)形容小声说话。
()(2)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6.第2自然段是从小雨滴的敲敲打打和两个方面描写了水的声音。
打击乐的声音有、。
小溪的声音是的,大海的声音是哗啦啦的。
7.观察画线句子,注意加点词,你能发现什么特点?河流、大海这两个词既是前面句子的结尾,又是后面句子的开头。
.试着仿写一句:盛开的花儿引来了嗡嗡的蜜蜂,蜜蜂呼来了美丽的彩蝶,彩蝶唤来了可爱的七星瓢虫。
.二、阅读《读不完的大书》片段,完成练习。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完整版)一、课外阅读。
秘密①盖尔出生了,爸爸妈妈既喜悦又担心,因为盖尔左手的小拇指边上长了根小小的第六指。
②转眼间,盖尔三岁了,父母把他送到幼儿园。
晚上他从幼儿园回来,一进门就急切地喊:“迪克说我是怪物!为什么我比其他小朋友多一根手指头?”说完大哭起来。
大家沉默了,盖尔的伤心令爷爷感到不安。
突然,爷爷的目光掠过钢琴架上的一尊泥塑手雕——大拇指压在手掌心里。
③爷爷会心一笑,抱起盖尔放在膝盖上:“宝贝你看,爷爷右手的大拇指是一个小懒虫。
从你出生那天起,它就开始睡觉了,到现在都不肯起来。
”爷爷边说边伸出右手,把大拇指压在掌心,然后掌心朝下,并把盖尔的左手掌心朝上,当两只手靠在一起的时候,正好十个手指,不多也不少。
“哦,我知道了,爷爷的大拇指偷懒不听话,所以我就替您长了一个手指,是这样吗?”天真的盖尔自豪地笑了。
小小的他觉得这第六根手指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帮助爷爷。
④爷爷迅速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和朋友,也告诉了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的父母,并请他们一起保守这个秘密。
小朋友们再也不嘲笑盖尔了,还佩服他小小年纪就能帮助大人。
⑤从此以后,只要见到盖尔,爷爷右手的大拇指就会压进掌心。
时间一长,这根指头就麻麻地痛,得用左手帮忙才能慢慢舒展开。
久而久之,爷爷竟然习以为常。
时时刻刻藏起右手大拇指,也习惯了用四根指头吃饭。
不熟悉的人还真以为爷爷的手原本就是这样的。
盖尔自从听了爷爷的故事后,对第六指特别关爱,冬天,还特意涂上一层厚厚的防裂霜。
他觉得这是爱爷爷的一种表现。
⑥五年后,爸爸妈妈要带盖尔到医院切除多余的第六指。
盖尔把手藏在背后,急切地喊:“这是我帮爷爷长的手指,怎么能切除呢?除非爷爷的大拇指醒过来!”⑦可是,爷爷的手指五年来一直压在掌心,已经变形萎缩,不可能重新扳直了。
当爷爷知道盖尔拒绝切除的原因后,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他找来纱布把大拇指缠住,然后告诉盖尔自己的手指动了手术很快就能伸直,盖尔的第六根手指可以完成使命了。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1.课内阅读。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_______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_______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_______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_______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_______的、_______的、_______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写上合适的词语,并回答问题。
你看,它把________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________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________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________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_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我发现横线上的词语都是表示________的。
(2)“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
(3)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写出来。
【答案】(1)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淡黄;雪白;颜色(2)田野;海洋;田野的广阔无边(3)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10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1.课内阅读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1)选段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2)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
句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
(3)小雨滴敲敲打打时,发出的声音是“________”“________”;当他们汇聚起来,从一首轻快的________,唱到波澜壮阔的________,水越来越________,发出的声音越来越________。
【答案】(1)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2)拟人;水(3)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山中小曲;海洋大合唱;多;大【解析】【分析】(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首。
(2)把“水”当做人来描写,说“水”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这是拟人句。
句中的“他”指的是水。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细读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2)拟人、水;(3)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山中小曲、海洋大合唱、多、大。
【点评】(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参考答案一、(一)1.唐杜牧2.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生:产生,生出。
坐:因为。
红于:比……更红。
3.点拨:首先弄明白这两句古诗中每个词语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话把整句诗的意思连起来。
答案: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比二月春花更红。
4.点拨: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诗。
答案: B(二)1.唐刘禹锡1.和:和谐。
白银盘:比喻洞庭湖。
青螺:比喻君山。
2.平整却又朦胧未打磨的镜子不时打磨4.点拨:首先弄明白这两句古诗中每个词语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话把整句诗的意思连起来。
答案:遥望洞庭湖美丽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
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二、1.点拨:仔细阅读短文,找到这三个动词。
摇叫停2.点拨:这一段赞美了边疆小学的学生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游戏的情景。
这个自然段在写了学生活动的同时,还写了许多的小动物。
一是更加突出了地处边疆民族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二是突出了孩子们读书读得认真,读得入情入境,读得有声有色,小动物静止不动是为孩子们的书读得好所吸引,它们也不忍心打扰孩子们的学习;三是突出下课后孩子们跳舞、游戏时的欢乐愉快和自由自在,引得小动物心生羡慕,前来看热闹。
答案:地处边疆小学的特点欢乐、活泼认真入情入境有声有色跳舞、游戏时的欢乐愉快和自由自在3.点拨:仔细阅读课文,即可找出这些小动物。
答案:小鸟蝴蝶猴子松鼠山狸4.点拨:开放性问题,写出喜欢的原因,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因为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也是一所团结的学校,这里充满了欢乐、祥和的气氛。
三、1.点拨:仔细阅读选文,可以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反义词。
答案:高大喜爱仰望欢快2.点拨: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答案:粉红深红来回跳动惹人喜爱3.点拨:仔细阅读选文,可以在文中找出答案,列宁经常看这些灰雀,还给它们送吃的。
答案: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15篇)一、课内阅读。
鹿开始抱怨起自己的腿来。
就在他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
他机灵地支起耳朵,不错,正是脚步声!鹿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
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
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
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
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
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鹿跑到一条小溪边,停下脚步,一边喘气,一边休息。
他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犹豫——(_______)灰心丧气——(___________)2.“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中的“这个机会”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鹿角被树枝挂住时,鹿是怎样脱险的?用“﹏﹏﹏”在选文中画出。
4.从文中画“——”的句子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我会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爱花城①我刚到花城,便陶醉在花的海洋里……②春天,那昂立枝头的木棉花,色彩鲜艳,蓬勃向上,给人以坚定、朴实、凝重的感觉。
怪不得市民们选它为市花呢。
③夏天,花城是白兰花的天地。
我漫步在白兰花盛开的树下,陶醉在白兰花浓郁的清香里。
吸引我的不仅是它狭长的枝叶和洁白无瑕的花朵,还有它清幽、淡雅的香味。
④继白兰花之后,最美的要数凤凰花了。
它的花似红云,像彩霞,一枝枝,一片片,开满了枝头。
看上去一片火红,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⑤秋风飒飒,菊花成了群花中的佼佼者。
当我走进菊花园中,不禁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瞧,菊花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还有黑里透红的、白里掺黄的……色彩各异,五彩缤纷。
菊花的姿态更美——有的彬彬有礼,有的盛气凌人,有的羞羞答答,有的昂首怒放,有的倒挂枝头,有的一枝独秀,有的千朵成群,有的孤芳自赏……真是千姿百态啊!⑥一阵北风吹过,百花凋零。
1、《大青树下的小学》这时候, 窗外十分安静, 树枝不摇了, 鸟儿不叫了, 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 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林里的朋友, 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引来许多小鸟, 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问题】1、选文描写了民族小学的学生( ) 的情景。
A. 安静和热闹B. 上课和下课C. 窗外和树下2、用“ --- ”画出选文中表现“窗外安静”的句子。
从这个句子中, 我感受到了( )。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对的打“√” , 错的打“×” ①读到“树枝不摇了, 鸟儿不叫了”时, 我仿佛看到最好动、最调皮的风都被同学们朗读时好听的声音吸引了, 就连对自己歌喉最自信的小鸟都被征服了( )②“蝴蝶停在花朵上”是因为花太香了; 猴子跑来是因为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儿。
( )③读到“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时, 我会想到松鼠和山狸平时最怕人, 现在赶来看热闹, 一定是被同学们游戏时欢乐的气氛所感染了。
( )1、《大青树下的小学》( 2)早晨, 从山坡上,从坪坝里, 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有汉族的,有傣族的, 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大家穿戴不同, 来到学校, 都成了好朋友。
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 向敬爱的老师问好, 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问题】1. 同学们上学的小路美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2. 对文中画“”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
A.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朗读起来节奏很明快。
B. 这句话表现了同学们有礼貌、热爱祖国的品质C. 这所学校的学生需要向很多人和事物打招呼, 突出了学生很不自由。
3. 除了选文中列举的四个少数民族外, 我知道的少数民族还有:()、()、()、()。
2、《花的学校》(1)①妈妈, 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②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 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③雨一来, 他们便放假了。
④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 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 雷云拍着大手。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 冲了出来。
【问题】1、读文段③和④ , 我们要用()的语气;读文段③和④,我们要用()的语气。
A. 震惊B. 悲伤C. 喜悦D. 哀求2、第③段中“放假了”指的是()。
请仿照画线句子写一写。
清风一吹, 他们();蝴蝶一来, 他们(3、第④段描写的是()时的情景, 其中“紫的、黄的、白的”体现了花儿的()。
4、对第④段中加点的“冲”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体现了花儿们迫不及待地想回家以及花儿们快乐的心情。
B.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体现了花儿们无组织无纪律,胡乱开放的情2、《花的学校》(2)①你可知道,妈妈, 他们的家是在天上, 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②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③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 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 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问题】1. 在第②段的□中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 选文节选自课文《》, 作者是()(国家)诗人选文中加点的“他们”指的是()。
3. 对花孩子急急忙忙回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写出了花孩子们希望早点关了门做功课, 要不老师会罚他们站墙角的。
B. 表达出孩子们是多么希望能得到太阳般的暖、天空般的自由, 多么希望回到母亲的怀抱。
C. 表现了花孩子们没有纪律的特点。
4、《古诗三首》1、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两处景物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这两句诗写景, 抓住()()两处景物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与()形成强烈对比, 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2、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①“萧萧梧叶”让我想到的景象是()因此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秋天。
②诗句中()字体现了诗人漂泊异乡, ()字体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③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诗句的意思是: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 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B. 这两句诗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特别是“寒”字一语双关,既有秋风寒凉之感, 又有远离家乡的凄凉之意。
C. 诗句实际上描写的是诗人在他乡看到美丽景色的激动和欣慰的心情。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路》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 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在秋天金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要不是怕上课迟到, 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一夜秋风, 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 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问题】(1) 选段中“两只棕红色的小鸟”指的是((2) 读第一自然段, 我们能体会到作者( )的心情。
把最能体现作者这种心情的句子画上“ ---- ”(3) 读第二自然段, 我能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是( )( 多选)A. 依依不舍B. 流连忘返C. 恋恋不舍D. 乐不思蜀(4) 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抄下来。
6、《秋天的雨》( 1)秋天的雨, 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 shan shan) 子, 扇哪扇哪,扇( shan shan) 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放邮票, 飘哇飘哇, 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 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 橘子、柿子你挤我碰, 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 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问题】(1)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请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抄写下来。
()(3)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 画上“” ; 找出一个拟人句, 画上(4)读了这段话, 我仿佛看到了()的银杏树叶,()的枫叶, ()的田野, 有着()、()、()等各种颜色的菊花。
秋天的色彩多么丰富啊! 可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
6、《秋天的雨》(2)秋天的雨, 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梨香香的, 菠萝甜甜的, 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 都躲在小雨滴里呢! 小朋友的脚, 常被那香味勾住。
秋天的雨, 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它告诉大家, 冬天快要来了。
小喜鹊()来树枝()房子, 小松鼠()来松果当粮, 小青蛙在加紧()洞, 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
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 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
它们都在准备过冬问题】1. 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造找挖衔2. 第1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 --- ”画出来。
3. 第2 自然段主要写动、植物在准备过冬。
准备过冬的植物有()、()和柳树, 准备过冬的动物有小喜鹊、()、()。
8、《去年的树》鸟儿睁大眼睛, 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 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 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 鸟几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就飞走了。
【问题】1、选文中有两处“看” ,第一次“看”是在鸟儿费尽周折, 终于找到好朋友时, 鸟儿仿佛在说:()。
第二次“看”是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之后, 鸟儿仿佛在说:()。
简简单单的两个“看”字,让我们读出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和留恋。
A. 大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到了吗?再见了,朋友B. 大树朋友, 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2、鸟儿飞走了,带着伤感飞走了,但她给灯火留下了歌声, 留下了世间最宝贵的东西。
我知道这最宝贵的东西是( )A. 动听的歌声B. 信守承诺、珍惜友谊C. 坚持不懈的精神3、面对飞走的鸟儿, 面对有着宝贵品质的鸟儿, 我想对她说: ()10、《在牛肚子里旅行》青头大吃一惊, 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 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
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 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 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那我马上就会死掉。
”红头哭起来。
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
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 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 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问题】1. 选文哪些地方能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用“ --- ”画出来。
2. 课文通过对话表达了青头和红头的心情。
读画“ --- ”的句子时要用( ) 的语气, 读画“ ”的句子时应用( ) 的语气。
A. 悲哀B. 激昂C. 安慰D. 自豪3. 下列对青头的做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通过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青头在得知红头被牛吃掉后着急的心情。
B. 青头一下子蹦到牛身上, 但是被牛用尾巴轻轻一扫就摔到了地上, 表现了青头的不自量力。
C. 青头对红头说的话只不过是青头着急时随说, 对红头并没有什么的作用。
4. 结合课文, 想想红头出来后会对青头说些什么, 写下来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1)小蜘蛛, 你吃饱了吗?”老屋问□没有□小蜘蛛一边忙着补网□一边回答□老屋老屋□我给你讲个故事吧□老屋想, 这倒很有意思。
于是它就开始听小蜘蛛讲故事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讲完, 因此, 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 边晒太阳, 边听小蜘蛛讲故事。
【问题】(1) 给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2) 文中加点的“有意思”可以理解为( ),具体指的是( )( 填序号)A. 小蜘蛛织的网又大又漂亮B. 小蜘蛛以虫子为食C. 小蜘蛛会讲故事(3) 从老屋帮助各种小动物的举动中可以看出老屋 ( )的可贵品质。
(4) 你认为老屋一直没倒的原因是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 写一写。
我认为可能是12、《总也不会倒的老屋》( 2)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
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 门板也破了洞。
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好了, 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它自言自语着, 准备往旁边倒去。
“等等, 老屋! ”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 “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今天晚上有暴风雨, 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
”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 “哦,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
”【问题】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准备-- ()安心-- ()2. 这是一间怎样的老屋?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
3. 老屋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小猫的请求, 从中体现了老屋怎样的精神品质?()15、《搭船的鸟》我正想着,它一下子 ( ) 进水里,不见了。
可是,没一会 儿,它 ( ) 起来了,红色的长嘴 ( ) 着一条小鱼。
它 ( ) 在 船头,一口把小鱼 ( ) 了下去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