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盆地异常低压成因机理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234.45 KB
- 文档页数:6
二连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一.二连盆地简介二连盆地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北部,东起大兴安岭,西到乌拉特中后联合旗一带,南界为阴山山脉北麓,北至中蒙边界,东西长约1000km,南北宽20一220km,总面积10、10‘kmZ,是我国陆上大型沉积盆地之一。
二连盆地地理位置二连盆地是在内蒙古一大兴安岭海西褶皱带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生代陆相陷沉积盆地〔42,,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国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缝合线上。
北为前苏联和蒙古境内的贝加尔、加里东和海西褶皱系,南面为东西向的中朝古陆东面为中生代北东向构造系,西面为南北向构造系。
盆地具体的边界是:北界音宝力格隆起原为海西期二连一东乌珠穆沁旗复背斜,走向北东东向,广泛发北东向断裂和巨大的海西、印支期花岗岩带,新生代又受到北西向断裂的改造,沿断裂有玄武岩喷发,是盆地北部的主要母岩区;盆地南界温都尔庙隆起是加东褶皱带基底上发展起来的正向构造,属阴山纬向构造体系,由温都尔庙一多复背斜演化而来,形成于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新生代仍在活动。
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分布有大量的中一酸性火山岩类,为盆地南部的主要母源区;界大兴安岭隆起形成于侏罗纪,属燕山中期北东向大型褶皱体系。
晚侏罗世的山喷发作用造成巨厚的大兴安岭火山岩系,沿断裂堆积了一系列火山碎屑岩体,是白奎纪盆地东部的主要母源区;盆地西界索伦山隆起与银根盆地、河套盆地隔。
从区域上看,二连盆地与其北部的蒙古戈壁盆地、中国的海拉尔盆地、东部的开鲁盆地、赤峰盆地、西部的银根盆地、河套盆地等遥相呼应,在平面上成了向北东方向收敛的、蔚为壮观的中生代沉积盆地群。
一.基本地质特征1.地层特征二连盆地早白垄世地层〔4s]为典型陆相断陷盆地沉积层序。
大量钻井剖面的岩性组合、测井曲线、古生物资料和大量地震反射剖面研究结果表明,二连盆地是在燕山期多期断陷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的早白奎世断陷湖盆群,接受了厚达5000余米的山间盆地河湖相含煤、含油粗碎屑岩沉积。
二连盆地低渗碎屑岩储层低伤害压裂技术研究应用【摘要】二连盆地储层渗透率一般在1×10-3u㎡,有的甚至只有0.1×10-3u ㎡。
孔隙度平均10%,岩心实验表明80%吼道在0.1um,粘土含量在10-20%,且主要以蒙脱石为主,粘土膨胀性大,储层低孔、低渗特征明显,80%探井需压裂改造来认识储层。
以往国内外研究表明针对该类储层低伤害的压裂技术成为该类储层改造的关键。
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逐步形成了新型的综合低伤害压裂技术,具体表现在液体材料上的低伤害特征,压裂施工参数低伤害特征以及压后措施优化低伤害特征。
通过利用该技术压后效果获得显著提高。
【关键词】二连盆地低伤害变粘性液体低前置液1 探区储层特征描述华北油田二连探区储层主要以低渗透油藏特征为主,储层为滨浅湖水下沉积体,近物源、成熟度低。
储层物性差、储层非均质性强,岩性复杂如赛汉凹陷以砂砾岩、砂岩、混合为主,乌里雅斯太主要以砂砾岩为主,岩性孔隙度一般为5%-13%,平均孔隙度8%,渗透率多低于1×10-3μm2,最低小于0.1×10-3μm2,粘土含量在10-20%,且主要以蒙脱石为主,粘土膨胀性大,储层低孔、低渗特征明显,80%探井需压裂改造来认识储层。
因此,针对探井勘探而言,压裂改造的成功与否成为勘探工作的关键所在,而针对该类储层如何提高低伤害压裂特点成为压裂改造成功的关键,因此研究低伤害压裂技术具有重大的意义。
2 低伤害液体体系研究2.1 低浓度压裂液体系研究压裂液的性能在作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量的调研结果表明,目前国内仍是以聚合物增粘剂为主的水基体系,其他压裂液体系如清洁压裂液、羧甲基压裂液体系及新型原油基压裂液等等也有一定的应用。
二连探区主要以水基压裂液为主,压裂液存在伤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压裂液残渣会堵塞岩石孔隙和裂缝,降低填砂裂缝支撑带的导流能力和油气层的渗透率。
实验表明瓜胶压裂液对岩心渗透率损害率为26.06%,压裂液对油层的污染均较为严重。
沉积盆地异常低压与低压油气藏成藏机理综述邹华耀1,郝 芳2,蔡勋育3(1.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00;2.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3.中石化南方石油勘探开发分公司科技处,云南昆明650041)摘 要:地下异常低压主要有两种成因:抬升—剥蚀反弹和在介质孔隙度、渗透率非均质性条件下的区域地下水稳态流动,而化学渗透与流体“冷却”在低压形成中只起次要作用。
根据圈闭类型、储盖组合及成藏过程,将低压油气藏分为三种类型:①常规地层型(除砂岩透镜体外)低压油气藏,低渗透岩石通常起遮挡作用,底水与边水不发育;②砂岩透镜体低压油气藏,通常分布于盆地中心的深部,具有不含水、充满油气的特点,油气的充注和水的排出与构造抬升之前压实作用、超压引起的水驱裂缝和毛细管力的作用有关,抬升—剥蚀引起的异常低压导致水由砂岩向页岩的流动有助于油气藏中水的排出;③深盆区低渗透储层低压气藏,通常分布在含水层的下倾方向(气水倒置),异常低压是由于构造抬升致使超压向低压演化的结果。
实例研究表明,构造抬升盆地中的低压系统是一个水动力相对封闭的体系,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
关键词:异常低压;低压油气藏;抬升—剥蚀反弹;流体流动;成藏机理中图分类号:T E121.12;TE12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849(2003)02-0045-06 ① 盆地流体的驱动机制、流动样式及其成岩、成矿和成藏效应是盆地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亦是国际地学界高度重视的跨学科前沿研究领域[1,2]。
近年来,超压的发育机理、超压流体的流动样式及其成岩、成烃和成藏效应已得到广泛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3~8]。
相比之下,尽管早在20世纪30年代地质学家就已经发现了沉积盆地中的异常低压现象[9],但对异常低压及其成因的研究却明显滞后于对超压的研究。
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在越来越多的盆地中发现了异常低压油气藏[10~13],使得关于异常低压的成因、异常低压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及异常低压油气藏的分布规律等问题日益受到石油地质学家的重视。
低压亏空地层漏失机理研究方法一、引言低压亏空地层漏失机理研究是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开采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此类问题严重影响着开采效率、增加开采成本,甚至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安全事故。
因此,对低压亏空地层漏失机理进行研究,对于提高地层稳定性,保障能源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以下对低压亏空地层漏失机理的研究方法进行阐述。
二、地质分析法地质分析法是研究低压亏空地层漏失机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该方法主要通过对地层的地质构造、岩石物理性质、地层压力、地下水状况等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结合相关地质学理论和经验,推断出低压亏空地层漏失的原因和机理。
三、物理模拟法物理模拟法是通过模拟地层的实际物理状态,对低压亏空地层漏失进行直观的研究方法。
主要包括相似材料模拟、离心模型模拟、光弹模型模拟等方法。
通过这些模拟方法,可以较为直观地观察到地层漏失的过程和形态,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四、数值模拟法数值模拟法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地层的实际状态,对低压亏空地层漏失进行数值化的研究方法。
该方法可以通过对地层的应力场、渗流场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模拟地层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和变化,为深入研究低压亏空地层漏失机理提供有力的工具。
五、现场观测法现场观测法是通过在实地对地层进行直接观测和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以此为基础研究低压亏空地层漏失机理的方法。
主要包括地下水位观测、地层压力观测、岩石物理性质观测等方法。
通过这些现场观测方法,可以获取到真实的地层状态数据,为研究低压亏空地层漏失机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六、实验室研究法实验室研究法是在实验室环境下,对地层样品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以探究低压亏空地层漏失机理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岩石力学实验、渗流实验、岩石化学实验等方法,可以对地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力学性质进行深入研究,为理解低压亏空地层漏失机理提供有益的补充。
七、结论以上五种方法是研究低压亏空地层漏失机理的主要手段。
这五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的研究目标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二连盆地温压系统特征肖伟;刘震;杜金虎;易士威【摘要】二连盆地腾格尔组地温梯度较高,而在浅层和深层地温梯度相对偏低.平面上凹陷中心或生油洼槽区古地温梯度较低,而隆起区或斜坡区古地温梯度较高,并且古地温高于今地温,在不同凹陷地温异常发育特征各异,受地温场制约,生油门限深度从凹陷中心向边缘逐渐变浅.地层压力系数都小于1.0,具明显的异常低压系统.在不同的凹陷异常低压出现的深度略有不同,阿南凹陷最浅,乌里雅斯太凹陷最深.各凹陷纵向上发育单一型温压系统,平面上以常温常压区分布最广.流体动力特征都决定了本地区油气的运移方向和聚集部位,油藏主要分布在能量相对较低的断阶带和构造带.【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4(025)006【总页数】4页(P610-613)【关键词】二连盆地;地层温度;异常低压;热异常;温度-压力系统【作者】肖伟;刘震;杜金虎;易士威【作者单位】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12刘易斯等分析了高压、高孔隙带和低压、低孔隙带的地温特征后指出,隔热层具有高温、高压特征,而导热层具有低温、低压特征[1]。
刘震等1996年提出“沉积盆地地温—地压系统”概念,他把地下地层温度与地层压力视为一个系统,含油气盆地的地温—地压系统基本上也就属于一种封闭系统。
在这个系统内,地温与孔隙流体压力之间具有独特的关系,相邻系统之间的地温—地压关系应有明显的差别[2]。
二连盆地东西长约1 000 km,南北宽20~220 km,总面积10×104km2,是我国陆上大型沉积盆地之一[2],它是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海西褶皱带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断陷沉积盆地,处于中国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缝合线上。
二连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二连盆地简介二连盆地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北部,东起大兴安岭,西到乌拉特中后联合旗一带,南界为阴山山脉北麓,北至中蒙边界,东西长约1000km,南北宽20 一220km,总面积10、10 ‘ kmZ,是我国陆上大型沉积盆地之一。
二连盆地地理位置二连盆地是在内蒙古一大兴安岭海西褶皱带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生代陆相陷沉积盆地〔42 ,,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国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缝合线上。
北为前苏联和蒙古境内的贝加尔、加里东和海西褶皱系,南面为东西向的中朝古陆东面为中生代北东向构造系,西面为南北向构造系。
盆地具体的边界是:北界音宝力格隆起原为海西期二连一东乌珠穆沁旗复背斜,走向北东东向,广泛发北东向断裂和巨大的海西、印支期花岗岩带,新生代又受到北西向断裂的改造,沿断裂有玄武岩喷发,是盆地北部的主要母岩区;盆地南界温都尔庙隆起是加东褶皱带基底上发展起来的正向构造,属阴山纬向构造体系,由温都尔庙一多复背斜演化而来,形成于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新生代仍在活动。
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分布有大量的中一酸性火山岩类,为盆地南部的主要母源区;界大兴安岭隆起形成于侏罗纪,属燕山中期北东向大型褶皱体系。
晚侏罗世的山喷发作用造成巨厚的大兴安岭火山岩系,沿断裂堆积了一系列火山碎屑岩体,是白奎纪盆地东部的主要母源区;盆地西界索伦山隆起与银根盆地、河套盆地隔。
从区域上看,二连盆地与其北部的蒙古戈壁盆地、中国的海拉尔盆地、东部的开鲁盆地、赤峰盆地、西部的银根盆地、河套盆地等遥相呼应,在平面上成了向北东方向收敛的、蔚为壮观的中生代沉积盆地群。
一.基本地质特征1.地层特征二连盆地早白垄世地层〔4s] 为典型陆相断陷盆地沉积层序。
大量钻井剖面的岩性组合、测井曲线、古生物资料和大量地震反射剖面研究结果表明,二连盆地是在燕山期多期断陷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的早白奎世断陷湖盆群,接受了厚达5000 余米的山间盆地河湖相含煤、含油粗碎屑岩沉积。
改回日期:200326213;责任编辑:宫月萱。
第一作者:金博,1974年生,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油气成藏机理与分布;E 2mail :jnbo @ 。
沉积盆地异常低压(负压)与油气分布金 博1) 刘 震1) 张荣新2) 郭 锋2)1)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2)中国石油测井总公司长庆事业部,甘肃兰州,745100摘 要 在沉积盆地油气勘探过程中,异常压力与油气聚集的关系愈显密切,而异常压力不仅仅是指异常高压,国内外在发现许多异常高压油气藏的同时,也发现了相当数量的异常低压油气藏,而且异常低压在世界许多盆地中均有分布。
因此,深入研究异常低压的形成机理及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同样重要和不容忽视。
本文介绍了异常低压的概念、特征和分类,详细分析了异常低压的形成机制:地层剥蚀卸载后的弹性回返(反弹)作用、流体的供排不平衡、轻烃的扩散作用、断裂和不整合面的压力释放作用、渗透作用和温度变化等;最后论述了异常低压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关键词 异常低压(负压) 剥蚀卸载 弹性回返 油气分布The Anomalous Low Pressure (N egative Pressure)and H 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a Sedimentary B asinJ IN Bo 1) L IU Zhen 1) ZHAN G Rongxin 2) GUO Feng 2)1)Key L aboratory f or Hydrocarbon Accum ulation ,Pet roleum U niversity ,Beiji ng ,102249;2)Changqi ng Depart ment ,Chi na N ational L oggi ng Com pany ,Changqi ng ,Gansu ,745100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many abnormal overpressure fields and negative pressure fields were found in the world.The negative pressure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re quite important i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describe the basic concept ,features and classification of negative pressure and discuss in detail its formation mechanism ,which includes rebound with uplifting and erosion ,low recharge rates of liquid ,diffusion of unstable hydrocarbon ,pressure release of the fault and surface unconformity ,permeable strata and decrease of temperature.The mechanism of negative pressure in oil 2and gas 2bearing basin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gative pressure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re also discussed.The formation of neg 2ative pressure compartments controls petroleum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The negative pressure system indicates that the oil and gas pools are secondary.It opens a new exploration field for secondary oil and gas reservoirs and deep basin gas in the sedimentary basin.K ey w ords low pressure (negative pressure ) uplift and erosion rebou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在沉积盆地中,作用于孔隙流体上的地层压力通常表现为3种类型:常压(等于静水压力)、超压(大于静水压力)和低压(低于静水压力),后二者统称为异常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