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
- 格式:ppt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27
冰心的人物简介冰心是我国著名的第一女作家,尊称为世纪老人,文坛祖母。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冰心的人物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冰心的人物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
1900年10月5日出生。
福建长乐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在《晨报》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
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冰心是一个怎样的人要分析冰心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从她生活的环境与她的作品中感受到。
冰心出生在一个爱国的海军军官家里,她的父亲是谢葆璋,曾经参加过甲午战争,与日本侵略者做对抗。
在冰心4岁的时候和父亲一起迁移到了烟台,她生活在大海边,心胸也因此开阔了起来。
父亲常常和她一起在海边散步,爱国的他常常告诉女儿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伤害,这让年幼的冰心牢牢地记在了心里,所以冰心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也成了一个爱国的人。
冰心的作品中的女性大多纯真、勇敢、正直,由此可以看出冰心也是这样的人。
冰心的确如此,在她的文学作品的旋律都是母爱与童真,在现实生活里冰心也确实是一个喜欢小孩的人,由此可见她非常的有爱心。
冰心还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她在年仅7岁的时候就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还读了很多的文学作品,这些都为她今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在她12岁的时候便考进了学校成了谢家第一个正式在学堂学习的女子。
冰心从小生活在一个爱国的家庭,所以她也成了一个爱国的人,她的父亲曾经参加过抗日,对冰心产生了影响,所以她也成了一个爱国的人。
与此同时她也是一个正直的人,她的笔名出自“一片冰心在玉壶”就代表着她。
冰心的资料简介个人相关资料冰心,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那么关于她的资料简介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冰心的资料简介,供大家参阅!冰心简介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冰心人物经历1900年10月5日冰心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谢家大宅(今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该宅院也是林觉民故居,是冰心祖父谢銮恩从林觉民家属购得。
次年5月,全家迁至上海。
1903年,因为父亲谢葆璋受命海军训练营营长,同时负责筹办海军学校,随父迁至烟台,在此居住的8年里度过了她幸福而多彩的童年生活。
在烟台,她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
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包括英国著名作家迭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
1911年(一说为1912),进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开始了预科学习。
1913年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其父谢葆璋前来北京出任民国政府海军部军学司长。
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
1918年入读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开始向往成为医生,后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运动,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
此期间著有小说《斯人独憔悴》、诗集《繁星·春水》,短篇小说《超人》。
三一文库()〔冰心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冰心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海战,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
冰心出生后只有7个月,便随全家迁至上海,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
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
曾经在一个夏天的黄昏,冰心随父亲在海边散步,在沙滩,面对海面夕阳下的满天红霞,冰心要父亲谈谈烟台的海,这时,父亲告诉小女儿: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比如威海卫、大连、青岛,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国人占领了,“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灵。
在烟台,冰心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
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其中就有英国著名作家迭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在读《块肉余生述》时,当可怜的大卫,从虐待他的店主出走,去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饥饿交迫的时候,冰心一边流泪,一边扮着手里母亲给她当点心的小面包,一块一块地往嘴里塞,以证明并体会自己是幸福的!辛亥革命后,冰心随父亲回到福州,住在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一座大院里。
这里住着祖父的一个大家庭,屋里的柱子上有许多的楹联,都是冰心的伯叔父们写下的。
这幢房子原是黄花岗72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家的住宅,林氏出事后,林家怕受诛连,卖去房屋,避居乡下,买下这幢房屋的人,便是冰心的祖父谢銮恩老先生。
在这里,冰心于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成为谢家第一个正式进学堂读书的女孩子。
作者简介冰心(1900年-1999年),女,原名谢婉莹,福建省长乐市(今福州市长乐区)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创作特点小说冰心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大多不用浓墨重彩,也较少精雕细刻,只用素描的笔法,淡淡数笔,人物形象就仿佛那出水的芙蓉,鲜灵灵地浮现在水面上。
《六一姐》、《冬儿姑娘》、《小桔灯》分别塑造了三个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少女形象。
冰心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理想、完美的青年女性的形象。
她们大多心地善良,温柔美丽,活泼大方,稳健端庄。
她们青春焕发,充满活力,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赢得女性的尊严;以自身事业上的辉煌成就,获得男人的敬重。
此外还有一系列热爱祖国的青年,慈怜温柔的伟大母亲,通情达理的老奶奶,以及博学风趣的老教授等众多形象,透出了温情。
在艺术表现上,冰心善于借鉴和运用抒情手法。
在作冰心品中,时而以叙述人的口吻直接抒发情感,时而通过人物的语言或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露作者的主观意态,使小说带着浓重的抒情色彩。
冰心往往喜欢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
以“我”作为展开故事的线索,满蕴着深情,倾诉我的所见、所闻、所遭、所感、所触,使读者感到小说中所发生的一切,全是人生的真实,没有虚构编织的成分,没有浪漫的色彩,没有人为的戏剧性的冲突,没有媚俗的诙谐,具有逼真性和亲切感。
这给作者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可以更灵活地起讫,转折,变化,作者浓烈的情愫的抒发,可以表达得更加得心应手。
冰⼼简介 冰⼼(1900年10⽉5⽇-1999年2⽉28⽇),⼥,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中国诗⼈,现代作家、翻译家、⼉童⽂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家。
笔名冰⼼取⾃“⼀⽚冰⼼在⽟壶”。
以下是⼩编为⼤家收集的冰⼼简介,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作家简介:冰⼼(1900~1999)现、当代⼥作家,⼉童⽂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男⼠等。
原籍福建长乐,⽣于福州,幼年时代就⼴泛接触了中国古典⼩说和译作。
1918年⼊协和⼥⼦⼤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篇⼩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独惟悴》、《去国》等探索⼈⽣问题的“问题⼩说”。
同时,受到泰⼽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标题的⾃由体⼩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出版,被⼈称为“春⽔体”。
1921年加⼊⽂学研究会。
同年起发表散⽂《笑》和《往事》。
1923年毕业于燕京⼤学⽂科。
赴美国威尔斯利⼥⼦⼤学学习英国⽂学。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集《寄⼩读者》,显⽰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度的艺术表现⼒,⽐⼩说和诗歌取得更⾼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称为“冰⼼体”,产⽣了⼴泛的影响。
1926年,冰⼼获⽂学硕⼠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学和清华⼤学等校。
此后著有散⽂《南归》、⼩说《分》、《冬⼉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
抗⽇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化救亡活动。
1946年赴⽇本,曾任东京⼤学教授。
1951年回国,先后任《⼈民⽂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联副主席等职。
作品有散⽂集《归来以后》、《再寄⼩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札》、《晚晴集》、《三寄⼩读者》等,展⽰出多彩的⽣活。
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
她的短篇⼩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说奖。
⼉童⽂学作品选集《⼩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童⽂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
冰心的资料一、冰心简介冰心(1900年10月25日-1972年3月27日),原名谢婉莹,字嫣然,是中国著名的女作家、翻译家、教育家、文化活动家。
她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新时期的巴金”,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者之一。
冰心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的一个书香世家,早年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她从小聪明好学,对文学十分感兴趣。
1921年,冰心13岁时,她加入了安徽孙中山幼年支部,开始接触中国革命思想。
1923年,冰心考入北京大学,就读于英文系。
在大学期间,她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并开始写作。
冰心的文学作品以小说、散文为主,曾涉及社会、历史、革命等多个领域。
与夏丏尊、萧军、丁玲等作家齐名,被誉为“巾帼文学”的代表。
二、冰心的主要作品1. 小说作品冰心的小说作品以描写女性命运为主题,题材广泛,风格独特。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伤逝》:这是冰心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女子在战争年代失去亲人的悲痛与挣扎。
•《雨巷》:这是一篇描写上海小巷和小人物的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城市的生活和人们内心的情感。
2. 散文作品冰心的散文作品写实而深情,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雁过留声》:这是冰心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展现了人和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寒夜》: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散文,以寒冷的夜晚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文字表达了人的思念之情。
3. 散文随笔冰心的散文随笔风格清新自然,触动人心。
她用文字记录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传达给读者对生活的感悟。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生活与艺术》:这是一篇关于艺术与生活关系的随笔,表达了冰心对艺术的认识和态度。
•《读书与健康》:这是一篇关于读书对人健康的影响的随笔,探讨了读书与身心健康的联系。
三、冰心的影响冰心的文学创作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人性的真实与复杂,也关注了社会问题和民众命运。
冰心热爱祖国,关注民族复兴,对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冰心原名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这也说明了冰心内心的纯洁所在。
冰心被称为“世纪老人”,她还是现代着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和顾问等职。
冰心1923年开始写《寄小读者》,1958年写了《再寄小读者》,1979年又写了《三寄小读者》,这前后竟写了近六十年!诗人李商隐曾说:“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而冰心奶奶却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这些难道不足以证明冰心奶奶非常的喜欢孩子、爱孩子吗?
冰心奶奶还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冰心在《别踩了这朵花》这篇文章中写道“我们大家,绕着它走,别踩了这朵花”“在春天无边的快乐里,这快乐也有它的一份”。
这是冰心奶奶在告诉我们要爱护自然界里的一切生命!
冰心奶奶一生爱海、爱玫瑰花。
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忘闻闻玫瑰花香。
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要勇敢的面对生活,做生活的强者。
冰心奶奶在老年时,还跟着孩子在颐和园里寻找春天的足迹。
冰心奶奶热爱自己的祖国,她二十几岁时就出了国,最后却没有留在那里,回到了祖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全部倾吐了出来,献给了中国儿童文学事业,中国的领导干部参加冰心的葬礼时,还称她为“中国党和人民最好的朋友。
”
冰心奶奶把所有的爱洒在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最后也带着爱离去了。
不,冰心奶奶没有走!她依然活在我们心中,我们将带着冰心奶奶的爱成长,成为一个像冰心奶奶那样博爱的人!。
冰心简介资料冰心,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冰心简介资料,供大家参阅!冰心人物经历1900年10月5日冰心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谢家大宅(今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该宅院也是林觉民故居,是冰心祖父谢銮恩从林觉民家属购得。
次年5月,全家迁至上海。
1903年,因为父亲谢葆璋受命海军训练营营长,同时负责筹办海军学校,随父迁至烟台,在此居住的8年里度过了她幸福而多彩的童年生活。
在烟台,她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
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包括英国著名作家迭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
1911年(一说为1912 ),进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开始了预科学习。
1913年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其父谢葆璋前来北京出任民国政府海军部军学司长。
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
1918年入读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开始向往成为医生,后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运动,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
此期间著有小说《斯人独憔悴》、诗集《繁星·春水》,短篇小说《超人》。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
由于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会问题,很快发生影响。
之后所写的《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问题小说”,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面对新世界两代人的激烈冲突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痛。
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
1923年进入燕京大学,燕大期间,冰心在一个牧师家里受洗归主。
毕业后,到美国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学院攻读英国文学,专事文学研究。
作家冰心的简单介绍作家冰心的简单介绍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下面小编带来的作家冰心的简单介绍。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诗人。
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建福州长乐。
父亲谢葆璋是海军军官,曾参加甲午中日海战,具有爱国思想。
冰心的童年是在山东烟台海边度过。
下面小编带来的作家冰心的简单介绍。
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
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
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
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
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
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